弹力第26讲2009
《弹力》PPT课件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再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想
哪些类似
一 橡皮筋(或
想 橡皮泥)?
例如:尺子、橡皮擦、易 拉罐、钢锯条、泥巴、面 粉团、皮肤……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想 发现它们的 一 共同特点了 想 吗?试概括
一下。
类似橡皮筋: 类似橡皮泥: 尺子、橡皮擦、 易拉罐、面粉 钢锯条、皮肤 团、泥巴等。 等。
弹力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我们用F表示弹力
产生原因: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 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 1.物体相互挤压 ;2. 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
回复原状的方向。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日常生活中的 压力、拉力、 推力、支持力 等也都是弹力
弹簧测力计
精选完整ppt课件
21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提环
刻度板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解释弹簧伸长的长度
弹
簧
弹
原
簧
长
现在长度Fra bibliotek伸 长 的
长
度
精选完整ppt课件
伸 长 的 长 度
23
(2)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 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伸长就越长。
精选完整ppt课件
24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
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号N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练一练:
4、一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 的下端,该测力计的量 程为0__-5__N__,分度值是 _0_._2_N__,物体对弹簧测 力计的力大小为_3_._4_N_。
高一物理弹力26PPT课件
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 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有的形 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 以直接看出;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 特殊方法才可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 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利用细管 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都 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把微小 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 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 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形变. 特点: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1)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 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 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 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 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 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的方向总是 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力
3.轻杆——方向:可沿杆也可不沿杆,如图
不沿 杆
F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1.曲面与平面接触
N
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
N` N
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2.点与平面接触
弹力方向: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力
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即使物体速度发生 变化.
(2)使物体发生形变, 即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 积.
★注意:(1)物体之间发 生相互作用时并不一定 相互接触. (2)力直接产生于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之间,不 需要靠第三个物体传 递.
弹力的课件
通过解析或数值方法求解运动方程,得到振子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复杂机械系统中弹簧振子问题解决方法
等效模型法
将复杂机械系统简化为等效的弹簧振子 模型,降低问题难度。
VS
模态分析法
利用模态分析技术,将复杂机械系统的振 动问题分解为若干模态,分别求解。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弹力的课件
目 录
• 弹力基本概念 •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 弹力与形变关系探究 • 弹性势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弹簧振子模型介绍及应用举例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弹力基本概念
弹力定义及性质
弹力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力,称为弹力。
弹力性质
弹力属于接触力,其大小与物体 的形变量成正比,方向垂直于接 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弹性势能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称为弹性势能。
计算公式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计算公式为Ep=1/2kx²,其中 Ep为弹性势能,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因素探讨
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越大,物体发生相同形变时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形变量
形变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平均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
数据记录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包括 实验次数、弹簧或橡皮筋的原长
、伸长量、弹力大小等。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弹力与伸长量 的关系图,观察图像是否为一条 直线,计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弹力与形变 之间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的适 用性,分析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
人教版物理《弹力》全文课件1
•
8.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 和自然 风光为 题材的 诗,是 唐代汉 族诗歌 的主要 题材之 一,是 唐诗当 中思想 性最深 刻,想 象力最 丰富, 艺术性 最强的 一部分 。
•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5 N.
跟踪练习
7.(2018春•龙湖区校级月考)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实
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 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 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 如图所示。 (1)由图知弹簧所受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量增加0_._5cm; (2)由图甲可得结论是 在弹__性__限_度__内__,_弹__簧__的_伸__长__量_与__拉__力_成__正比 ; (3)该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弹__簧__测__力__计_ ; (4)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弹__簧__有__自__重_________; (5)某条弹簧不受力的时候长20cm,1N的力能使弹簧伸长1cm 。如果在不超过弹簧限度的条件下,在弹簧的两端各用5N的力沿 相反方向拉弹簧(如图乙所示),弹簧的长度是( B ) A.30cm B.25cm C.20cm D.不能确定
•
物理弹力ppt课件
当物体受到压缩形变时,弹力沿 着作用点与两固定点连线的方向 ,大小等于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
弯曲弹力
弯曲弹力的方向
弹力垂直于通过接触点的弯曲平面, 并指向使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弯曲弹力的计算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弯曲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弯曲程度成正比 ,与物体的刚度成正比。
剪切弹力
设计弹簧
在设计弹簧时,需要根 据所需弹力和弹簧的用 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 计参数,以满足使用要 求。
05
弹力的实验验证
拉伸实验
总结词
通过观察弹性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形变 和恢复情况,验证弹力的存在和性质。
VS
详细描述
在拉伸实验中,我们将弹性材料的一端固 定,另一端施加逐渐增大的拉力,观察材 料形变和恢复的过程。随着拉力的增加, 材料逐渐伸长,当拉力撤销后,材料恢复 原状,这一现象证明了弹力的存在。通过 测量形变量和拉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分析 弹力的性质和规律。
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对弹力有显著影响。例如,在拉伸或压缩状态下,材料 的弹力表现会有所不同。
应力集中与分散
应力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也会影响材料的弹力。例如,缺口、孔洞等 应力集中区域可能导致弹力降低。
疲劳与损伤
长期承受循环应力会导致材料疲劳和损伤,从而影响其弹力。
04
弹性形变与胡克定律
弹性形变的概念
弹性形变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通过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和外力关系,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弹 力。
03
弹力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影响
材料种类
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不同,对弹 力的影响较大。例如,金属材料 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而高
分子材料则较低。
弹力完整版课件
弹力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弹力》的第13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弹力。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
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弹簧门、弹簧座椅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塑料尺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座椅等,引导学生关注弹力。
2. 探究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变化,探讨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3. 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技巧。
4. 应用弹力知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5.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座椅等。
六、板书设计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生活中的弹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弹力的概念。
答案: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案:确定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将被测物体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读取指针指向的刻度值,即为物体受到的弹力。
3. 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簧门、弹簧座椅、弹力鞋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但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需加强。
《弹力》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2
三 、
4、接触不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在弹力
几 (1)条件判断法: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
种 弹
(2)“假设法”:假设支持物不存在,看被支持
力 物体的状态是否改变.
及 (3)平衡法:假设有弹力.看该物体的受力是否
其 平衡,从而确定该处有无弹力.
方
向
16
《弹力》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2
《弹力》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2
轻绳与轻杆受力特点
A
半球形的碗
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14
《弹力》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2
三 、
4、接触不一定存在弹力
几 (1)条件判断法: 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进行
种
判断。
弹 力
(2)“假设法”:假设支持物不存在,看被支持物
及
体的状态是否改变.
其
方
向
15
《弹力》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2
《弹力》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2
(1)拉力、支持力、阻力等都是接触力。 (2)弹力和摩擦力本质上都是由电磁相互作用引 起的。
4
二 、 弹 性 形 变 和 弹 力
5
二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
、变
弹 性
撑杆跳、拉箭、蹦蹦床、拍球、跳水
形 (1)弹性形变: 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变
和 (2)弹性限度:
弹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
力 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
叫做弹性限度。
6
二 2、弹力 :
、 (1)定义: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
弹 性
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 课件
2.弹力
F
被拉长的弹簧,要恢 复原状,对相连接的小车 产生了拉力F;
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跳板, 要恢复原状,对上面的人产生了 支持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
新知导入
弹簧为什么能 被拉伸和压缩呢?
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 要讲的弹力有关。
一、弹力
接触力
(1)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时通过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这 种相互作用可以称为接触力。 (2)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接触力按 其性质可以分为弹力和摩擦力,下面我们先研究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作形变。
(4)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视频
(5)实验数据
钩码数量 0 1 2 3 4 5
L/cm 37.00 35.70 34.38 32.86 31.50 30.14
∆L/cm 0.00 1.30 2.62 4.14 5.50 6.86
F/mg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 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0 m时弹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1)原长为10 cm (2)k=200 N/m (3)F=20 N
板书设计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作形变。 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3、产生条件: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 胡克定律:F= kx2
弹力PPT课件26 人教课标版
表格设计:
1
F X X2 X1/2
2
3
4
5
6
7
备课资料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引入移物法、假设法,教会学生这两种方法以及这种思 维方式,拓展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 题。)
绳的弹力方向:
方案一: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观察绳的形变以及弹力与 绳方向的关系,然后讨论分析得出方向关系(如果时间不 充裕时);
方案二:学生分组用细线实验,分析讨论拉力方向与绳子 方向的关系;
弹 力
兰州市五十五中学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弹力的例子随处可见,因此应以生 活中的例子入手,通过身边的例子进入物理(视频展示), 导入新课。 在分析研究例子的过程中引出有关弹力的知识,让学 生在自己积极参与的探究中完成三维目标。 如“演示实 验”、“思考与讨论”:先老师演示,然后学生分析讨论, 最后总结;胡克定律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归纳 得出结论(老师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的几个难点:一是任何接触的物 体间都可能有弹力,但有些物体的形变很小,不容易观察 到,学生便会质疑弹力的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微 小形变的演示,使学生确信弹力的存在;第二个难点是弹 力有无的判断,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引出假设法,让学生掌 握这种方法的同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导入:
通过视频展示生活中有关的弹力的例子,如蹦极、跳水、射 箭、打篮球等,让学生有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同时又很好 奇,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入了弹力。 然后演示并分析一个典型的小实验: 方案一,把篮球扔下去会弹起来,而把一个面团扔下去会贴 到地上—学生观察,老师巧妙地设问引导; 方案二,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根细铁丝,让学生自己动 手制作一个小弹簧,然后轻拉轻压弹簧,同时搓一个较大的 纸团放桌子上用力压—让学生观察并体会二者的区别; (思路:巧妙地设问引出新课,然后对小实验进行分析探究, 依次引出形变的种类、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存在的验证、 弹力的方向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步步深入,不能让学生有 突然之感。)
《弹力》人教版初中物理实用课件2
❖
2.这一段介绍了怎样学习,也就是学 习的要 素。荀 子认为 积累是 学习的 第一要 素,也 是学习 的根本 。学习 可以达 到奇妙 的效果 ,可以 “兴风 雨”“ 生蛟龙 ”。“ 神明自 得,圣 心备焉 ”从人 的角度 ,来说 学习的 效果。 接着运 用正反 对比的 手法来 说明积 累的效 果,体 现了荀 子文章 说理的 生动性 。
A
A
A
《弹力》人教版初中物理实用课件2
A
A
《弹力》人教版初中物理实用课件2
课堂小结
(一)形变:
1、定义: 形状或体积改变 2、分类: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不能恢复原状
(二)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之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 3、几种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及弹力产生的原理
压缩的弹簧想恢 复原长,对小车 有沿轴线向左的 推力
5)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方向 与弹簧拉伸与压缩相同 弹力将不沿杆的方向
三、弹力方向判断
❖ 1曲面与平面接触
N
N` N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 2、点与平面接触
N` N
光滑斜面
NB B
NA
A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弹力》人教版初中物理实用课件2
❖
5.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一 家以自 己的地 位做中 心,周 围划出 一个圈 子,个 圈子是 “街坊 ”。可 是这不 是一个 固定的 团体, 而是一 个范围 。范围 的大小 也要依 着中心 的势力 厚薄而 定。
❖
6.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 随地是 有一个 “己” 作中心 的。这 并不是 个人主 义,而 是自我 主义。 在个人 主义下 ,一方 面是平 等观念 ,指在 同一团 体中各 分子的 地位相 等,个 人不能 侵犯大 家的权 利;一 方面是 宪法观 念,指 团体不 能抹煞 个人, 只能在 个人们 所愿意 交出的 一分权 利上控 制个人 。
物理《弹力》课件优秀课件
物理《弹力》课件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弹力》这一主题,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弹力的定义与计算》。
详细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弹力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弹性绳、小球。
学具:弹簧测力计、弹性绳、小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形变与力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用手拉弹性绳,观察弹性绳的形变与力之间的关系。
2. 弹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1)教师讲解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2)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弹力的产生,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3.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1)教师演示:改变弹簧的拉伸长度,观察弹力大小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弹性绳的弹力与形变程度、材料种类的关系。
4. 弹力的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弹力的计算公式。
(2)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弹力的实际应用教师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弓等。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因素。
2. 弹力的计算公式。
3. 实际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计算题:一根弹性绳的弹性系数为k,当拉伸长度为x时,弹力为F。
若拉伸长度变为2x,弹力是多少?2. 答案:(1)见课堂笔记。
(2)弹力为2F。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计算题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初中物理《弹力》完整课件
初中物理《弹力》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弹力》。
内容包括: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弹性形变和弹性极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弹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弹性形变和弹性极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如弹簧、橡皮筋等)。
学具: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记录用的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弹簧拉伸和压缩的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 弹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时产生弹力。
3.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演示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弹力的计算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弹力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定义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5.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道关于弹力的题目。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出弹力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掌握较好,但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橡皮筋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12 8 11 3 7 4 0 2 10 y h 5 1 6 9 h
f0 − 2 f3 + f11 = h2 0
同理, 方向, 同理,对 y 方向,有:
∂f 3 f0 − 4 f4 + f12 = ∂y 2h 0
∂2 f 2 ∂y
f0 − 2 f4 + f12 = h2 0
∂f ∂f − ∂y ∂y 1 3 = 2h f5 − f6 f7 − f8 − 2h = 2h 2h 1 = 2 [( f6 + f8 ) − ( f5 + f7 )] 4h
h 8 3 7 4 0 2 5 1 6
x
y
h
∂2 f 1 = 2 [( f6 + f8 ) − ( f5 + f7 )] ∂x∂y 4h 0
NASTRAN、 ANSYS 、 ABAQUS、MARC等 、 、 等
6
二、差分公式推导
7
1、中心差分公式
设函数: 设函数:f
= f (x, y)
为弹性体
x h
内的某个函数(应力分量、位移分量、 内的某个函数(应力分量、位移分量、 温度等)。 应力函数 ϕ 、温度等)。 在弹性体上用相隔等间距 h 且平行于 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组成网格,称为差分 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组成网格,称为差分 网格。网格线的交点称为节点 结点) 节点( 网格。网格线的交点称为节点(结点)。 则函数 f = f (x,y) 在平行于 x 轴的 , 网格线上,如节点:3-0-1 上,它只随 x 网格线上,如节点: 而变化。 而变化。 3 0 1
5
有限单元法( 有限单元法(FEM) )
—— 加权余量法、变分法的推广 加权余量法、 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区域离散 整个区域 分成若干 个单元 在单元上 假设未知函数
由变分原理 等求出单元 近似解) 等求出单元(近似解) 节点上的值 主要有限元软件: 主要有限元软件: SAP, ADINA , —— 早期的软件
以上四式称为基本差分公式。 以上四式称为基本差分公式。 称为基本差分公式
10
f1 − f3 ∂f = 2h ∂x 0
混合二阶导数的差分公式: 混合二阶导数的差分公式:
∂2 f ∂ ∂f ∂x∂y = ∂x ∂y 0 0
12
2、端点差分公式
向前差分公式 ∂f 把导数: 把导数: 表示; 用函数值: 用函数值:f0 f1 f9 表示; ∂x 0
把导数: 把导数: 12 8 11 3 7 4 0 2 10 y h 5 1 6 9 h
x
∂f 用函数值:f0 f2 f10 表示。 表示。 用函数值: ∂y 0
(均质、边界条件简单) 均质、边界条件简单)
(1)有限差分法 ) 近似解 (2)等效积分法(包括变分法) )等效积分法(包括变分法) 数值解) (数值解) (3)有限单元法 ) (4)边界单元法 ) ……
3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FDM) )
差分 要点: 要点: 差分方程 (代数方程) 代数方程) 优点: 收敛性好、程序设计简单、 优点: 收敛性好、程序设计简单、 非线性适应好。 非线性适应好。 代表性软件: 代表性软件:FLAC 缺点: 当边界几何形状复杂时,解的精度受到限制。 缺点: 当边界几何形状复杂时,解的精度受到限制。 几何形状复杂时 代替 微分; 微分;
x
∂f f = f0 + (x − x0 ) ∂x 0 1 ∂2 f + 2 (x − x0 )2 2! ∂x 0 得到: 得到: 1 ∂2 f ∂f 2 f11 = f0 − 2h + 2 (2h) 2 ∂x 0 ∂x 0 1 ∂2 f 2 ∂f f3 = f0 − h + 2 h 2 ∂x 0 ∂x 0
由:
1 ∂2 f ∂f f = f0 + (x − x0 ) + 2 ∂x 0 2! ∂x
(x − x0 )2 0
∂f −3 f0 + 4 f1 − f9 = 2h ∂x 0
∂2 f 2 ∂x f0 − 2 f1 + f9 = h2 13 0
4
7
1 = 4 [6 f0 − 4( f2 + f4 ) − ( f10 + f12 )] h 0
表示中间节点处的导数值, 说明:以两侧节点处的函数值表示中间节点处的导数值,称为 说明: 两侧节点处的函数值表示中间节点处的导数值 中点导数值,这种差分公式称为中心差分公式 中心差分公式。 中点导数值,这种差分公式称为中心差分公式。
后差分公式
与中心差分公式类似,由前差分公式和后差分公式, 中心差分公式类似,由前差分公式和后差分公式, 类似 可分别导出对应的高阶导数的差分公式。 可分别导出对应的高阶导数的差分公式。
16
说明: 说明:
端点差分(导数) (1)中心差分(导数)公式的精度高于 端点差分(导数)公式 )中心差分(导数)公式的 (2)在前面差分公式的推导中,应用了近似式: )在前面差分公式的推导中,应用了近似式:
若略去三次幂以上各项,上式变为: 若略去三次幂以上各项,上式变为:
x h
∂f f = f0 + (x − x0 ) ∂x 0 1 ∂2 f + 2 (x − x0 )2 2! ∂x 0
节点3及 的 坐标: 节点 及1的 x 坐标:
3
0
1
x3 = x0 − h x1 = x0 + h
( y − y0 )2 由此解得: 由此解得: 0 ∂f − 3 f0 + 4 f2 − f10 ∂f 1 ∂2 f 2 = ∂y f10 = f0 + 2h + 2 (2h) ∂y 2h ∂y 0 2 0 0 ∂2 f ∂f f0 − 2 f2 + f10 1 ∂2 f 2 2 = f2 = f0 + h + 2 h ∂y ∂y ∂y h2 2 0 0 0
y
h
级数: 考察结点 0 处,函数 f = f (x,y) 的变化,可展开成 Taylor 级数: , 的变化,
1 ∂2 f ∂f f = f0 + (x − x0 ) + 2 ∂x 0 2! ∂x
1 ∂3 f (x − x0 )2 + 3 (x − x0 )3 3 ∂x 0 ! 0 1 ∂4 f + 4 (x − x0 )4 +L 8 4! ∂x 0
0
联立求解, 联立求解,得:
f1 − f3 ∂f = 2h ∂x 0
f + f − 2 f0 = 1 32 h 0
9
同理,在网格线 同理,在网格线4-0-2上取 上取
x h 4 3 0 2 1
∂f f = f0 + ( y − y0 ) ∂y 0 1 ∂2 f + 2 ( y − x0 )2 2! ∂y 0
1 ∂2 f ∂f f = f0 + (x − x0 ) + 2 2! ∂x ∂x 0
(x − x0 )2 0
略去了三次幂以上的各项,其实质是: 的区间上, 略去了三次幂以上的各项,其实质是:在(x – x0)的区间上,将 三次幂以上的各项
弹性力学
(第26讲) 26讲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
翟鹏程
pczhai@ pczhai@
1
一、力学的数值分析方法简介
2
工程问题 力学、物理等) (力学、物理等)
建立一组 基本方程 求解 精确解 控制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位移边界条件 定 值 条 件 力的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
由此解得: 由此解得:
∂f 3 f0 − 4 f3 + f11 = 2h ∂x 0
∂2 f 2 ∂x f0 − 2 f3 + f11 = h2 0
15
∂f 3 f0 − 4 f3 + f11 = 2h ∂x 0
∂ f 2 ∂x
11
四阶偏导数的差分公式: 四阶偏导数的差分公式:
x
∂4 f 4 ∂x
1 = 4 [6 f0 − 4( f1 + f3 ) − ( f9 + f11)] h 0
12 8 11 3 4 0 2 10 y h 5 1 6 9
h
∂4 f 1 2 2 = 4 [4 f0 − 2( f1 + f2 + f3 + f4 ) ∂x ∂y h 0 + ( f5 + f6 + f8 + f8 )] ∂ f 4 ∂y
这四个差分公式称为前差公式 这四个差分公式称为前差公式
14
y
h
向后差分公式
∂f 把导数 用函数值: 用函数值:f0 f3 f11 表示 ∂x 0 ∂f 把导数 ∂y 用函数值:f0 f4 f12 表 用函数值: 0示 由:
12 8 11 3 7 4 0 2 10 y h 5 1 6 9 h
∂ f 2 ∂x
2
x 12 8 11 3 7 4 0 2 10
2
h 5 1 6 9
f0 − 2 f1 + f9 = h2 0
同理, 方向, 同理,对 y 方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