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曲
2011年语文高考试卷古诗词专项汇总 -
一、全国新课程卷I(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2)本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新课标全国卷II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1)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孟子•;公孙丑下》)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三、北京卷语文试题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①莫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②鹏之徒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4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5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6,毕竟东流去。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四、湖北卷语文试题15.填空。
(6分)(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______》。
(2)日本作家______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①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__________”,评断公允; 《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③__________”,意境澄静;《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④__________”,情景交融。
最新最全最快最详细版2011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汇编6——诗歌鉴赏
8-9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 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 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 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 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 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 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 欢苦涩的诗风。
2011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诗歌 鉴赏
【全国卷】 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 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 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 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 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 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 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 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 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 表现的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 答:
(1) 此词以时光的 转换为线索,表现了 深秋萧瑟清寒中作 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 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 心境、写情,但主要 笔墨却是写环境,而 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 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 之感,夜半沉寂冷落 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 公的孤独感。
是征驿一达形寒提鸣声在了“事是角思子感浮故八巫下“天的上 此周 【 因雁难秋思影声示,,这“一物以”》秋时沉刘首峡沾秋常季片 词邦 鉴 情、通景乡。中读这可“凄庭的白等)景之州禹》气衣风是节写 就彦 赏 设雁,》之这追者寒见凄冷”直描意。》作县锡)萧裳萧古 黄 是是 】 景声待)亲无寻,声出冷”即叙手象在)。,曰,森。瑟代 昏 这“ 也、凭“,影那词加人”之满,法,他或或漂:或。”天文秋时 方负 。雁征望如的捎人浓之的因庭然勾而笔云云零“云 (气人季的 面一 形雁一“雁书不了心庭。。而出本下“:不自: 曹凉抒,羁 的代 都归川乱声的仅羁寒院同着一秋词的绿“偶古“丛丕,发时愁 重词 起时暝叶更鸿在旅、中时一句天却秋芜枫,逢秋菊《草沦间。 要名 了,霭翻触雁满“孤,将““时以,凋林无秋月两燕木落 开 作” 很带,鸦发,庭凄寂词自变变阴简常尽凋怪悲颜开歌摇、 头 品之 好将雁,了然凄冷。人然”一时叙是台晚《寂色他行落伤傍“ 。人 的愁声惊词而冷”这“与字庭晴之“城叶清寥水日》露时晚秋 , 表去哀风人望的的寒伫人,凄、笔哀路,真”,泪)为、,阴 其 情。怨破思尽环况声听的将冷阴开柳,关词(老,,霜怀天时 为 作””雁乡云境味是寒感“”冷章”殊河》《客孤或。人气作 词 用((,念霄中。秋声受凄,、道、乡迥中秋志舟云 、特渐 自 ,《风天亲,伫歇风”融冷就黯:“又,多词气一: 思点向 然 因解流角之只立拍飒。在”将淡“乱逢楚羁》单系“忧乡 暝 浑 此蹀子孤情听,“飒这一与词的秋叶秋客旅)”故玉来情 ” 成 “躞 云。哀静云,久起上人特阴”晚惨、。(园露思感时一 。 雁》秋缥词鸿听深秋久,句的点时、”将离词孟心凋君的晴句 尤 ”)怨缈人长秋无叶的表联感,作“(归别人郊”伤不触时点 善 这不》”善泣声雁瑟伫现系情这渐啼《”之一《(枫敢媒阴明 写 一管)(于,,影瑟立了起突似向鸦齐(词生秋杜树忘体。了 羁 意是“《以不而”,,景来现乎暝”天《,仕怀甫林,。萧羁 旅 象哀此氐雁见且一秋静中,出是”、乐风多途》《,不或杀旅 情 ,雁恨州来孤还句雁听情揭来客,“ 流伤不)秋巫觉云的在 怀 实、音第表鸿在,哀寒。示。观这孤秋 秋畅,兴山泪 秋外 , , · · · · ── …… ── ── ……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三节__曲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第三节曲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10年上海秋季卷)(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还原生活情境,即诗歌鉴赏中“泡”的能力。
从小令的描写可见,有:“把酒观多稼”,因庄稼丰收而举杯畅饮;“霹雳①弦声……,笑喧哗”,弹琴、唱歌,笑语喧哗。
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解析:社祭的活动有春秋两季,因此,“社坛烟淡散林鸦”并不能暗示出季节,只能看出是社祭的场面。
这里是秋社,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所进行的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的喜庆活动。
能够看出是秋社的是“把酒观多稼”,暗示季节的应该是这一句。
其它选项正确:A 项与14题有重叠;C项对景色的特点及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恰当;D项所谓“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指的是使用了若干典故(“壤歌亭”、“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而显得“高雅”,但字面意思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真情流露,故称“清新,朴茂”。
答案:B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解析:《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沪教版第一册18课《诗二首》选了“其五”。
在绝美的日夕山色之中,飞鸟们结伴而归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相与还”,既是眼前之实景,又具有象征意味,让人想到厌倦黑暗官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而皈依山林的诗人,写的是隐居之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典诗歌鉴赏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古典诗歌鉴赏基础试题06-17 1214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古典诗歌鉴赏【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永!注释①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②伫:长时间的站立。
译文秋天了,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迅速袭来。
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的感觉之中了。
一个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许久,听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风吹过的声音。
连南飞的大雁都早无踪影,再也听不到它们飞过高高的云层所发出的鸣声。
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静。
只有灯光将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
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
哎!这漫漫长夜,教人如何去消受呢?鉴赏此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
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海南卷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①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②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③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④残阳:夕阳。
【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
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
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鉴赏】《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
这是一首怀古诗。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曲.doc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曲2010年高考题(10年上海秋季卷)(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2009年高考题(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答案借代,反问。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1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顾思秦原。
[ 注 ] ①周朴 (? ~878) :字太朴,吴兴 ( 今属浙江 ) 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波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5 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瞭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富强,看此刻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芜,于是“ 不堪回顾”之情油但是生。
9.你以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况关系的?(6 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感情极其忧愁,这忧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惹起的:泾水弯曲折曲靠在遥远的村庄旁边;由于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季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旷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作,只有秦代时的古碑还在,还可以证明这里以前的兴隆;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环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分外惨淡,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芜的风景,想当年秦国何等富强,再回忆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芜,于是“不堪回顾”之情油但是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悲凉没落的光景,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况办理上,用极富特点的荒芜光景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哀叹。
颈联采纳拟人,写景仔细入微。
(全国纲领卷)12.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
更深人去沉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最新最全最快最详细版2011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汇编6——诗歌鉴赏
2011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
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
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总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总答案【全国新课标卷】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全国大纲卷】(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北京卷】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③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答: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天津卷】(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答: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doc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典诗词鉴赏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古典诗词鉴赏2011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答: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四川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文(精题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4
过关演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排摈.毁斥(bìn)肉袒.负荆(tǎn)连辟.公府(bì)劾.大不敬(hé)B.扶辇.下除(nǎn)伏剑自刎.(wěn)煴.火(yūn)乞骸.骨(ɡǎi)C.绯.红(fěi)屏.风(pínɡ)见臣列观.(ɡuàn)礼节甚倨.(jù)D.衣.褐(yì)相如虽驽.(nú)檠.弓弩(jìnɡ)为河间相.(xiànɡ)解析:B项,“辇”应读“niǎn”,“骸”应读“hái”;C项,“绯”应读“fēi”;D项,“檠”应读“qínɡ”。
答案:A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空自若亡人之地D.与武决去解析:A项,“孰”通“熟”;C项,“亡”同“无”;D项,“决”通“诀”。
答案:B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B.且庸人尚羞.之(使动用法,使……害羞)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意动用法,以……为奇)D.左右欲刃.相如(名词用作动词,杀)解析:B项,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连词,但是;B项,副词,于是/副词,才;C项,连词,来/介词,凭;D项,语气词,不译/介词,被。
答案:A5.下列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C.又多豪右,共为不轨..D.举孝廉不行..解析:C项,“不轨”古今义均为违反法纪。
A项,“交接”古义为“结交”,今义为“移交和接替”;B项,“春秋”古义为“年龄”,今义为“春天和秋天”;D项,“不行”古义为“不去(应荐)”,今义为“不可以,不被允许”。
答案:C6.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A.皆为陛下所成就B.王问:“何以知之?”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故燕王欲结于君解析:D项与例句都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精校WORD版)
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阿逑古代诗歌鉴赏模式举例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就常见的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四种问答模式:模式1:诗歌意境的鉴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是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理想?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一)。
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练习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请简要分析。
模式2:表达技巧的鉴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的古诗词鉴赏-词汇总
第二节词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10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信,续写希望大雁携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鉴赏主旨。
(10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
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经典试题2011-06-15 21:25:42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绿树蓝天《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2011-06-15 10:56:57)转载1.【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2.【全国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等8省市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曲2010年高考题(10年上海秋季卷)(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2009年高考题(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答案借代,反问。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
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
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
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
附赏析:【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
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
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
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
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
“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
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
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2008年高考题1.(08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清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答: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解析要分析此曲的层次,须细读作品,看写了哪些内容,从中理出作者的思路。
开头两句写春花秋月、杜鹃归雁;三、四句写由此而生的感慨——岁月如箭,人情似云。
以下各句则写想像中的隐居生活——耕种居住,诵读诗文。
对修辞手法的赏析,要落实到具体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解析散曲前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
三、四两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仰视庐山飞泉。
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惟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惟因陡峭,故飞如闪电。
五、六两句写云和月明灭之变,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
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
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
2005~2007年高考题1.(06上海)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⑴“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答案曲牌名解析“黄钟”为小令的曲调,“人月圆”为小令的曲牌,“山中书事”为小令的题目。
⑵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答案 B解析A项“委婉”错;C项用意分析错;D项“舒适生活”错。
⑶“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答案“倦”字既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对诗词曲作品的赏析,最终要落脚到某些词语上,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体会词语使用的好处。
分析“倦”的好处,首先分析“倦”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再分析词语在整首曲中表达的感情。
2.(06浙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⑴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湿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⑵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答案⑴流水白云⑵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