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

合集下载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目录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13 实验报告二:心电图检查????????????????????????????15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3.参考值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即为--。

4.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

7.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8.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9.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故称棒状小体。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棒状小体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10.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试验诊断学:实诊题库附答案

试验诊断学:实诊题库附答案

实验诊断学简答题库

【血液检查】

1.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有哪些?对贫血诊断有什么意义。

2.试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3.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4.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

5.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6.简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

【尿液检查】

1.何为尿管型?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简要说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常用指标及评价。

3.简述各种病理性尿蛋白形成原因及常见疾病。

4.引起阴道分泌物外观异常原因有哪些?

5.何为精子活动力?精子活动力怎样分级?

【生化检查】

1.简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主要诊断意义有哪些?

2.简述肝脏疾病有关的酶及其主要临床意义。

3.超速离心法将血清脂蛋白分为几类?血清TC和TG测定标本采集有何要求?

4.为对黄疸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应选择胆红素代谢检查的哪些项目?

5.哪些激素可影响血糖浓度?

6.简述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7.何谓糖耐量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免疫学检查】

1.试分析乙肝五项指标,不同阳性组合的临床意义?

2.什么是ASO?简要叙述ASO, CRP两者作为临床常用的测定项目,其临床意义的异同点?

3.什么是肿瘤标记物?试举出三个常用项目,并说明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4.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

5.简述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

6.简述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7.怀疑SLE累及肾脏时应作哪些检验项目?

8.病原体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病原学检查】

1.简述临床病原体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字母数字

··C-肽: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分子标记物,在继发性纤

溶时阳性或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时不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M蛋白:MM时,骨髓中有单一的浆细胞株异常增殖,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大量结构单一的免疫球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现基底较窄而均匀的单峰,称为M 蛋白。

··TORCH:是指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T即刚地弓形虫或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O即其它病原微生物(others),R即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C即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即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这组病原体常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围生期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等各种异常结果,因此受到广泛关注。TORCH感染的抗体

检查在许多地区已作为孕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B

··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9)/L为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

胞减少.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突变所致的恶性克隆疾病··棒状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状物质,一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患者症状的观察和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材料,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实验步骤:

1. 患者病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首先,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仔细的整理和分析,包括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通过对病历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疾病可能的诊断方向。

2. 体格检查和症状观察,在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症状表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等方面的观察。同时,还要重点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疼痛部位、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内容。

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影像学检查等内容。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可以获得更多的客观数据,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4.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体格检查、症状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确定初步诊断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根据对患者病历资料、体格检查、症状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初步诊断患者为XX疾病,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和治疗。

实验结论:

诊断学实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判断,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进行诊断学实验时,需要注意细节,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和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是实验室诊断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其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于贫血、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化学检查

生化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生化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其中,肝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对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存在和数量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方面的检测。其中,细菌学检查可以检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细

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检测。其中,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检测体内抗体的水平,对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基因、DNA、RNA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应用。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对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获得相关信息,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检测技术

实验室检测技术是实验室诊断学的基础,包括各种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技术。其中,生物化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生理功能、代谢异常等方面的指标,如血糖、肝功、电解质等;免疫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DNA、RNA、蛋白质等方面的信息;微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检测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诊断应用

实验室诊断应用是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帮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过程。实验室检测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如病毒感染的种类、肿瘤的类型和分子水平的特征、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四、实验室信息系统

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将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管理信息、诊断应用信息等整合起来,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实验室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告等功能,能够对实验室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

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

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

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

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

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

(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

(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

(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

(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

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

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

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

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

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

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

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

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常用诊断工具和设备的操作技巧。

3. 进一步了解并熟悉各类诊断学实验的步骤和流程。

实验装置和材料:

1. 舌镜、听诊器、血压计、测温计、心电图机等常用诊断工具和设备。

2. 实验者提供的不同疾病患者的病历和临床表现。

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装置和诊断工具的基本用途和操作方法,如舌镜的使用、听诊器的放置等。

2. 根据实验者提供的病历和临床表现,结合所学的诊断学知识,进行初步的疾病诊断。

3. 使用相应的诊断工具和设备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测量血压、体温、听诊心脏等。

4. 根据病历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更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个人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意见。

实验结果:

1. 根据病历和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高血压病。

2. 血压测量结果为160/100 mmHg,超过正常范围。

3. 经过听诊心脏,发现有心肌杂音。

4. 根据以上结果,最终确定该患者为高血压合并心脏病。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使用常用的诊断工具和设备进行体格检查。在实践中,我通过对于患者病历和临床表现的分析,关联体格检查结果,最终得出了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的诊断。这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于诊断学理论的理解,更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诊断学概论 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概论  ppt课件

临床医生与实验室的联系:
临床医生:了解实验检测方法,利于结果评价
提高实验可利用性 接受实验室咨询 实验工作人员:了解临床进行实验目的 选择最佳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 提供实验室咨询
六、学习实验诊断学的要求:
掌握:检验项目的选择,常用检验的临床意义
学会:临床思维,进行实验的评价及结果分析 熟悉: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实验的影响因素 了解:检验项目的方法、原理 注意:全面分析、动态观察
(1)检查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项目最适合? (2)实验的特性(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 和参考范围?
(3)各种疾病中实验结果的频率分布?
(4)阳性结果确定诊断和阴性结果排除诊断的
概率是多少?
(5)检查对患者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 (6)成本效应分析?
质量保证体系: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控制

阳性结果的评价——预测值
总阳性结果依赖于检测的两个特征(灵敏度和 特异度)以及相关发病率(患病率)。总的真 阳 性 数 等 于 灵 敏 度 患病 率 , 假 阳 性 人 数 为 ( 1-特异度) ( 1-患病率),这样上述公式 可以写成: 灵敏度患病率 阳性预测值=

灵敏度患病率+(1-特异度)(1-患病率)
学习方法与要求 (1)
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必须结合病 史和体格检查作系统全面的分析,必要时作动 态化验检查 实验诊断虽然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标本的采 集、保存、运输的问题,试剂和仪器的稳定性 问题,技术人员操作的水平问题,以及机体的 个体差异等问题,往往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差异。

实验诊断学(七年制)第二版理论课大纲-定稿

实验诊断学(七年制)第二版理论课大纲-定稿

《实验诊断学》七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10020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t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

学分:2.0学分

适用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

预修课程(编号):生理学(0102010)生物化学(0106010)病理生理学(010203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医学微生物学(0104010)人体寄生虫学(0104030)。

建议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验诊断学》第二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实验诊断学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将检验学提供的结果或数据,由医师结合临床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影像资料/病理检查等,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也可为科学研究、预防疾病、健康普查和遗传咨询等提供实验依据。因此,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无论在临床诊断学或临床医学中都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也是医学教

育和医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实验诊断学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遗传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检验技术的相关信息应用到临床和基础科研中,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科研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解实验诊断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疾病和医学问题的学科。它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来识别疾病的原因、诊断疾病以及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

实验诊断学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通过实验诊断学,医生可以研究和了解人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预测其进程和评估治疗效果。

实验诊断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实验室检验:这是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

收集和分析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和细胞样本,来检测和测量生化指标、细胞学特征、微生物感染和遗传变异等。其中包括常规生化学检测、血细胞分析、细胞和组织学检查、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等。

2. 分子实验诊断:这是一种新兴的实验诊断方法,通过从患

者的样本中提取和分析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来鉴定

和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病原体感染和肿瘤标志物等。分子实验诊断广泛应用于遗传病学、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肿瘤学等领域。

3. 生物标志物检测: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特定疾病状态下,生

物体内的分子或细胞特征的指示物。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存在、进展和治疗反应。生

物标志物检测包括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心肌酶和蛋白质、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等。

4. 分子影像学:分子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核素、荧光染料等来标记和检测特定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检测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磁共振成

第一章实验诊断学定义

第一章实验诊断学定义

• • • • •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50-70% (2-7)ⅹ109/L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0.02-0.5)ⅹ109/L 嗜碱性粒细胞B 0-1% (0-0.1)ⅹ109/L 淋巴细胞L 20-40% (0.8-4.0)ⅹ109/L 单核细胞M 3-8% 0.12-0.8)ⅹ109/L
1、中性粒细胞 圆形、直径10—15um、核染色质粗 糙深紫红色,有杆状和分叶核,胞浆有淡紫红色颗粒。
2、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胞浆分别含桔红色亮丽、紫黑色粗大颗粒。
3、核细胞 不规则圆形、直径15—25um、核不 规则,核染色质疏松,浆丰富淡兰色 4、淋巴细胞 小淋巴几乎裸核,大淋巴有一 些淡兰色胞浆。核致密深紫色成块。
粒细胞生成动力学
功能:通过趋化、变形、粘附作 用起吞噬、杀菌(毒)功效。
生理变化 新生儿、儿童(2岁内)高,妊 娠后期、激烈运动、高温、严寒时呈 一过性增高。
• 病理性增多 通过骨髓储存池释放、边缘池释放而 增多。 A、急性感染(化脓性)
轻度 WBC(x109/L) N NC(%) ↑ NC 左 移 (-) 机体反应 良好 中度 重度 10-20 >20 ↑ ↑ 轻度 明显 良好 良好 极重度 N 或↓ ↑ 极明显 感染性 中毒性休克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Hb / HCT (正常值320-360 g/L)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二)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
1.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 2.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3.进行社会普查 4.开展健康咨询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实验诊断学在临床诊治疾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诊断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年来,实验诊断的手段已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快速高度自动化分析;从化学定性发展到高精 密度的定量实验;从应用常量标本一次检查一个项目发展到应用微量或超微量标本一次检查多 个项目;从采血检查发展到部分项目经皮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从单项目分析发展到多项生物信 息网分析等。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
➢ 正确的实验诊断离不开对实验室检验过程中质量体系的保证和对病人标本检查各环节影 响因素的分析
➢ 完善的分析过程对提供真实可靠、快速稳定的实验数据至关重要
(一)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室内质量控制 ➢ 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 ➢ 内容包括分析程序的标准化、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统计质量控制等。 2.室间质量控制 ➢ 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各实
(一)实验诊断的内容
3.临床免疫学检查 机体免疫功能检验、感染性免疫、自身性免疫及肿瘤标志物等检验。 4.临床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 体、细菌耐药性检验等。 5.体液与排泄物检查 对尿液、脑脊液、精液、胆汁等各种体液以及粪便、痰等排泄物的常规 检验。 6.其他检查 包括染色体分析、基因诊断,以及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指 在病人旁边进行的医学检验等。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
• 有资料表明,人体从平卧状态转为直立状态15 分钟内,静脉血中血浆蛋白及某些与血浆蛋白 结合的成分的浓度可增高10%-13%,这是由 于细胞外液的重新分布所致
• 当患者处于静脉输液时,不应在输液部位静脉 采取标本
13
标本收集后应考虑的因素 • 一般应即时送化验室 • 有些检查必须立即进行,必要时可冰箱保存,
电子血沉仪 参考值:0-15mm/h(男)
0-20mm/h(女)
51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性别、妊娠、年龄、居住地 ※病理性变化:炎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 固醇血症
52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53
嗜中性白细胞 单核细胞
• 常见的白细胞 • 具有典型的分叶状的核 • 成熟细胞核通常有5个分
58
病理性减少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 过敏性休克
59
核象变化 粒细胞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反映粒细胞成熟度 核 象 变 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粒杆状核↑,甚至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幼稚细胞,称核 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 运用理化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试 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 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 等的客观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引言

[目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在临床医学中的位置和特点。

2.了解本课程的发展概况和当代特点。

3.建立运用医学检验的正确观点。

4.了解教学重点和要求。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地位和特点。

2.简述实验诊断学发展史及当代特征。

3.如何正确地运用医学检验。

4.指出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

(二)实验操作部分

一、血液一般检查(一)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

2.掌握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血液一般检查的生理基础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血液一般检查的生理基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病理性红细胞的形态、本质和临床意义。

3.简要介绍电子血红细胞计数仪的类型、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教学部分

1.血红蛋白测定(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红细胞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3.示教:病理性红细胞的镜下形态。

二、血液一般检查(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中性粒细胞核象移动的类型和临床意义。(六年制、七年制掌握)

3.熟悉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4.了解中性粒细胞动力学改变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中性粒细胞动力学简介。

3.中性粒细胞核象移动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4.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

1.白细胞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白细胞分类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3.示教:病理性白细胞的镜下形态。

三贫血的其他检查

[目的要求]

1.握网织红细胞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几种溶血性贫血特殊检查的临床意义。(七年制掌握)

3.了解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三种平均常数的检查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七年制熟悉)

4.了解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网织红细胞的本质、检查法、形态、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红细胞比积测定和计算红细胞三种常数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红细胞直径曲线测绘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溶血性贫血简介,几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5.血沉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注意讲明防凝剂用量不同其参考值相应不同。(二)实验教学部分

1.网织红细胞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血沉测定(Westergren)(每组一份作出报告)。

3.MCV、MCH、MCHC法(出数据计算、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4.示教:

(1)红细胞比积测定

(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复习正常与病理性红细胞、白细胞形态。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一)

[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

3.熟悉幼稚血细胞至成熟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4.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5.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6.了解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骨髓细胞学检查概述及其临床应用。

2.标本采集注意点和送检要求。

4.血细胞的起源、形态演变的规律及形态特点。

5.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5.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

1.正常骨髓的细胞学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示教:

⑴各系血细胞的形态。

⑵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五骨髓细胞学检查(二)

[目的要求]

掌握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贫血的分类简介: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2.白血病简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3.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及MDS简介。

4.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5.类白细胞反应的定义,分型及检查特点。

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特点。

(二)实验教学部分

1.继续进行正常骨髓片的细胞学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观察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片。

3.幻灯片示教: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六止血和凝血障碍的检查

[目的要求]

1.握关于血管与血小板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关于凝血障碍的检查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止血和凝血的机理,为理解有关检查的原理奠定基础。

4.熟悉DIC检查的项目,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了解抗凝物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二)理论讲授部分

1.止血与凝血的病理生理。

2.血管与血小板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凝血障碍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抗凝物质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DIC简介及有关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实验教学部分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每组一份作出报告)。

2.出血时间测定(每组一份作出报告)。

3.凝血时间测定(试管法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4.血小板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5.示教:

⑴血块退缩试验的不同结果。

⑵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用血液纤维仪测定)。

七尿液检查

[目的要求]

1.握蛋白尿的类型和发生机理。

2.掌握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形态和临床意义。

3.熟悉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4.熟悉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正常结果。(七年制掌握)

5.熟悉尿糖、尿酮、尿内淀粉酶检查的临床意义。

6.了解尿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