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小学一年级语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简练的文字、深刻的意境、优美的语

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课程,对古诗的了解可能还非常有限。通过赏析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好。本文将选取几首适

合一年级学生赏析的古诗,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古诗之美。

一、《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诗之一,也是小学一年级学

生首次接触的古诗之一。作者李白以简练的文字,将自己思乡之情融

入到了对夜晚的描绘之中。通过观察明月、思念故乡等情感描写,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明月的喜爱。

二、《咏鹅》——骆宾王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乌啼岸上暮,愿逐月华流。

《咏鹅》是一首描写家禽的古诗,通过对鹅的描写来展现出作者独

特的情感。作者骆宾王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出白毛浮绿水的画面,

表现了鹅在水中游荡的情景,并以乌鸦啼叫为时间点,展示了对于离别的惋惜,表达了对月华流淌的美好愿望。

三、《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王之涣以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了雄伟壮丽的山河景色。通过描写白日西斜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并以“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对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期望。

四、《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到来的古诗,作者孟浩然以简单贴近小学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早上的画面。通过昔日睡懒觉、随处可闻的啼鸟声,以及昨夜风雨中花朵的凋谢,揭示了春天的崭新气象和喜悦。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学处于学习语文的黄金阶段,为了丰富大家的语文知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第1单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翻译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翻译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翻译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

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对

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小学一年级必背的

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

1. 小燕子(宋·杨万里)

二月黄鹂飞,三月迎春花。

四月杨柳绿,五月莺声多。

六月庭前草,七月芙蓉花。

八月落花时,九月寒蝉鸣。

十月秋叶黄,十一月木梨红。

蛙鸣两三声,一月冰雪霜。

翻译:二月黄鹂飞翔,三月春花盛开。

四月杨柳成绿,五月莺鸣声多。

六月庭院里的草长得高,七月芙蓉花开艳丽。

八月落花时节,九月寒蝉鸣叫。

十月秋叶变黄,十一月木梨鲜红。

蛙儿鸣叫两三声,一月里结冰、飘雪、落霜。

赏析:这首诗以四季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春夏秋冬的景象,并配以相应的动物和植物。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2.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铺在地上的霜。

抬头望向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赏析: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人静夜思乡的情景。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3.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翻译:春天种下一颗谷子,秋天收获万颗子粒。

四方大地没有闲置的田地,农夫还是会饿死。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劳动的艰辛。通过一粒粟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画(王维)

【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静夜思(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古诗2-小学一年级语文

古诗2-小学一年级语文


刮风了 我问风妈妈:“风像什么?”妈 妈摇摇头说:“不知道。你说呢?” 我笑了笑说:“风像一位理发师。高 兴时,把我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生 气时,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
妈妈一听连声夸奖:“不错!不错!你 的想象力真丰富。”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Biblioteka Baidu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 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 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 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 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 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 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 一年级部分 含释义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 一年级部分  含释义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2021.3修订稿)

1、孺子歌先秦民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①沧浪(láng狼):水名,当时指何处有争议,有说《水经注》所记涢水,春秋时又名清发水;有说汉水;...更广为接受的说法是谓指水清澈的样子,并非特指某一江河。

②濯(zhuó):洗。缨:结冠的带子,系于冠的两侧,着冠后挽结于颔下。

2、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3、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牵牛织女星。

5、立秋[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6、秋凉晚步[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译文: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绿色池塘里的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荷叶。

7、菊花[唐]元稹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学习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本文将从古诗的定义、学习方法、经典古诗赏析等方面进行论述,帮

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

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用汉字和汉语写成的文学

作品。它通常包含四个字一句、八个字一联的结构,具有丰富的意境

和修辞手法。古诗讲究言简意赅,寥寥数字能表达出作者深刻的思想

和感情。通过学习古诗,可以感受到古人智慧的闪光点,培养对语言

的热爱和表达的能力。

二、学习古诗的方法

1. 朗读古诗:通过朗读古诗,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读者可

以通过模仿诗人的语调、音节和节奏来提高自己的语感。

例句:《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古诗往往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表达内心

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对比

与转折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句:《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仿写古诗:通过仿写古诗,可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

例句:《赠花卿》(模仿)

红花绿叶映阳春,芬芳香气溢校园。

老师辛勤栽树种,培育学子多芬芳。

三、经典古诗赏析

1. 《咏鹅》---骆宾王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声声擂玉盘,游鱼飞双河。

这首婉约清新的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通过诗人对鹅的描写,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也抒发了对诗人心境的平和追求。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选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选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选读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古诗选读,这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选读内容及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一、古诗选读的内容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通常会选择一些简短、朗朗上口的古诗给学生们学习。这些古诗既包含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又往往与孩子们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选读内容: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时望着明月感叹故乡的思念之情。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2.《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写了一个游子离别时母亲为他亲手缝制衣物的情景,表达了

母爱的伟大和对子女的深深牵挂。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可以更加

珍惜父母的爱,懂得感恩。

3.《春晓》——孟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色,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学生们

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神奇。

以上仅是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选读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古诗的

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古诗选读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选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教学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朗读,引导他们感受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词鉴赏》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词鉴赏》教育教学课件

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 站立在树旁。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著作有《小仓山房 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 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平 生 不 敢 轻 言 语, 一 叫 千 门 万 户 开。
释义: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 万户的门都打开。 作者介绍:唐寅(1470一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弘 治十一年,乡试第一。曾因事下狱,后游名山大川,寄情山水。致力绘画,兼善书法、诗文。他作诗别具一格,不拘 成法,多用口语,敢于突破格律限制,大胆表达真情实感。其为人不拘礼法,晚年尤其明显,这在他的诗里常有流露, 他玩世出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吴中四才子"之一。有《六如居士全集》。
suǒ jiàn
所见
qīng yuán méi (清) 袁 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精品解析,同步课本顺序(全册),建议收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精品解析,同步课本顺序(全册),建议收藏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解:分解。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过:经过。
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
倾斜。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
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奉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
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
一年级上
[一]《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译文】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
水波。
【解析】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泽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画鸡》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画鸡》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画鸡》及赏析

1.【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画鸡》及赏析

【答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画鸡》及赏析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原文】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

头上的红色鸡冠不用特别剪裁,它身披雪白的羽毛走过来。

它平时不敢轻易鸣叫,因为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白色雄鸡的优美高洁的形象,赞颂了轻易不鸣,鸣则动人的品格,也表现了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怀。

诗的前两句写这只鸡的外表、动作和神态。头戴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勃勃地迎面走来。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的优美高洁,充满活力。诗的后两句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雄鸡一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

来。因此,雄鸡平时“不敢轻言语”,体现出了雄鸡身怀绝技却低调的品格。诗人在歌颂雄鸡的同时,也含蓄又豪放地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他也想着能像雄鸡一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莺: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三篇

【篇一】

咏鹅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篇二】

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鉴赏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加文化素养。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包括原文翻译和赏析。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词,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诗歌通过床前明月的描绘,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原文简洁明了,所表达的情感却深婉凄美。这首诗词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与感受远离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诗歌之美。

《静夜思》的翻译如下:

The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the bed,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I lift my head to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think of my hometown.

《咏鹅》--骆宾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古代儿童诗歌,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式,寓意鼓励小学生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目标。诗意优美,简洁明了。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词,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咏鹅》的翻译如下:

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古诗赏析

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

宋代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赏析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

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