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国际大都市中,最早形成的是()。

A. 东京B. 巴黎C. 伦敦D. 纽约2. “花园城市”最早源于()。

A. 新加坡B. 香港C. 上海D. 深圳3.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A. 北京B. 上海C. 伦敦D. 东京4. 下列城市中,属于“四大古都”之一的是()。

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成都5. 下列城市中,著名的“皇居”位于()。

A. 巴黎B. 伦敦C. 东京D. 纽约二、填空题1. “蓝色之城”是指位于巴西的()。

2. 北京的地理位置是东经()度、北纬()度。

3. 世界上大部分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位于()地区。

4. 中国四大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

5. 东亚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是()。

三、简答题1.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并列举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答: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并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它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变化等方面。

2. 请介绍一座你所熟悉的城市,包括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特点等。

答:例如介绍上海:上海位于中国华东沿海,东经121°29',北纬31°14'。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拥有超过2400万的常住人口。

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特点包括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的高度发达。

四、论述题请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答: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社会矛盾加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并且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以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综上所述,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通过这些题目的回答,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地理知识,并对城市化过程及相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答案可能存在争议,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和复习。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B. 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C.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D. 城市环境的生态影响2. 城市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克里斯塔勒B. 韦伯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3.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的扩大C. 农业用地的增加D. 城市经济活动的多样化4.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原则B. 社会原则C. 环境原则D. 政治原则5.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A. 道路设计不合理B. 车辆数量过多C. 公共交通不发达D. 所有以上因素6. 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排放B. 人口密度高C. 建筑物密集D. 绿化覆盖率低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A. 出生率上升B. 死亡率下降C.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D. 城市内部人口自然增长8.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通常遵循哪种模式?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线性模式9. 城市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 土地利用变化B. 水资源污染C. 空气质量改善D. 生物多样性减少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文化传承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描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原则,并解释其重要性。

3. 阐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通过规划来缓解交通拥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以一个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并探讨这种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山农成人教育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农成人教育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1、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在我国按人口数量划分城市规模中,大城市城市常驻人口介于100——500万人之间
3、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4、景观、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经济结构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正确书写区位商公式,并利用区位商公式计算2010年海南入境过夜旅游中外国游客的区位商。(10分)
2、对得出区位商数值进行简要分析。(5分)
五、问答题
1、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需求门槛与最大销售距离之间的关系。(10分)
2、城市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25分)
3、为什么说中心地理论标志着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
2、在我国按人口数量划分城市规模中,大城市城市常驻人口介于——万人之间。
3、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
4、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
等方面。
5、空间扩散由三基本类型:、、。
6、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5、空间扩散由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6、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互补性、中介性、可运输性。
7、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其研究对象分: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
8、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9、列举三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外超特大型城市纽约 、 东京 、 墨西哥城。
10、周一星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了两个都市连绵区,并认为辽中南、京津唐已有都市连绵区的雏形。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1.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 2.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 3.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区域,同时她也是低价最高的地区• 4.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城市网络化: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网),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镇为基础(络)组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6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7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8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9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10.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 6.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答: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7.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划分:•答:(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6)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8.林奇认为,居民构想图主要由五个要素组成•答:⑴路径⑵界线或边沿⑶区或区域⑷枢纽或节点⑸标志•9.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有•答:、(1)交通堵塞(2)交通事故(3)公共交通问题(4)停车问题(5)交通污染问题•10.戈特曼认为目前世界有6 个大都市带,•答:⑴波士华大都市带⑵芝匹兹、美国大湖沿岸都市带⑶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⑷英格兰大都市带⑸西北欧大都市带⑹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第⼀章绪论⼀、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门独⽴的学科的三⼤标志分别是:、、。

⼆、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改⾰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填空题1、⼴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

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政地域、、。

3、哈尔滨辖9 区 9 县(县级市),该地域是哈尔滨的。

4、在⾯积上,哈尔滨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积(⼤于?⼩于?)。

5、城市的⾏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范围上存在两种情况,⼀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内出现;另⼀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超过 2500 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个或⼏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 1957 年⾸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 5 个标准,分别是 1955 年标准、1963 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 、1984 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 1986 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内容包括、、。

12 、改⾰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 1986 年以来则主要的。

13 、哈尔滨管辖⾯积有 53840km 2,该地域为哈尔滨的; 9 个建制区的⾯积为10198km2,该⾯积为哈尔滨的。

2013 年,该市的建成区⾯积450 km2,该地域为哈尔滨市的。

14 、在 1990 年第四次⼈⼝普查中,我国的城镇⼈⼝由⼈⼝和⼈⼝两部分组成。

15 、在 1990 年第四次⼈⼝普查中,市⼈⼝包括所辖区⼈⼝和所辖的街道⼈⼝;镇⼈⼝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和县辖镇的居委会⼈⼝。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㈠城市化研究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㈢城市分类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2. 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

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3. 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p25)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㈠多核心㈡交通走廊㈢密集的交互作用㈣规模特别庞大㈤国家的核心区域③6大都市带: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㈢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㈣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㈤从阿莫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复试题一、名词解释题1、城市化地区2、城市功能地域3、城镇密集区4、都市区5、大都市带6、城市群7.逆城市化8.首位分布9.城镇体系10.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11、核心-边缘模式二、填空题1、城市的含义包括:①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居民点)的高级形态。

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③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与其有着密切联系,是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

④城市是一个,其内部由各种要素构成。

2、在国外,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城市实体地域,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城市实体地域。

而城市功能地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城市实体地域。

3、城市是最典型的以转运功能为主的城市,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线在此交汇,城市可利用外来的转运物资进行储存、加工、销售,吸引许多建设项目,促使城市发展。

4、城市化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是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一般称为。

5、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是的发展。

所以,城市首先诞生在历史上农业发达的地区。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厂外迁往往与新工厂建设相结合,以各类的形式在郊区布局,促进了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7、一般来说,郊区化是城市化近域推进的结果,但郊区化不同于城市化近域推进的明显特征是:⑴郊区化导致人口减少;⑵郊区化形成了,在美国称为边缘城市,使一些单中心都市区转化为多中心都市区。

8、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称为,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可分为的基本活动和的基本活动。

9、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反映城市对外服务的地位。

在城市的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中,纳人城市职能或城市职能着眼的部分应该是,总是城市的部分。

10、莎科斯(E.Shaks)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认为分布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这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起飞前和长期发展后产生的。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城市自然地理环境B. 城市人文地理环境C. 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D. 城市经济发展模式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

A. 自然增长率B. 机械增长率C. 政策导向D. 科技进步3.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通常被划分为住宅区的是()。

A. 工业用地B. 商业用地C. 居住用地D. 公共设施用地4. 城市规模的划分通常基于()。

A. 人口规模B. 经济总量C. 地理面积D. 行政级别5. 城市交通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环境污染C. 缓解交通拥堵D. 促进经济发展6. 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空气净化作用的主要是()。

A. 建筑物B. 道路C. 绿地系统D. 水体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主要表现为()。

A. 人口过剩B. 资源短缺C. 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8. 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拆除重建B. 修缮保护C. 限制开发D. 市场化运作9. 城市群是指()。

A. 相互独立的城市集合B. 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集合C. 地理位置相邻的城市集合D. 行政管理统一的城市集合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它关注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__________的关系。

2. 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__________。

3.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__________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通常包括商业、服务业等设施。

4. 城市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城市功能的__________和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

5. 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标准版)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标准版)

一.名词解释:城市:广义: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

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建制镇。

狭义:现代城市是一级行政单元,是按国家建市标准设立的。

综合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大都市区、大都市带:大都市区:指的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最基本单元。

大都市带: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即城市对内、对外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服务活动。

城市首位律——马克·杰斐逊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多,也在国家上发挥着异常突出的作用。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规模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

把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

城镇体系: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试论述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条件。

答:①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城市地理学考试精华整理

城市地理学考试精华整理

霍伊特认为,均质性平面的假设太不现实,因而他于 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

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

他把中心的易达性称为基本的易达性,把沿着辐射运输路线所增加的易达性称为附加的易达性。

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路线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楔形,它可左右隆起。

至于住宅区,贫民住在
基于伯吉斯、霍伊特等的城市内部结构模式均为单中心,而忽略了重工业对城市内部结构的。

城市地理学》考查试题

城市地理学》考查试题

2、简述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0分)
3、
三、论述题 (50分)
1、综合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与发展方向。(15分)
2、均衡、非均衡增长、生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的代表人 物,主要思想(15分)
3、论述我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城 市发展方针的合理性。(20分)
Company Logo
LOGO
《城市地理学》考查试题
专业: 姓名: 学号 :
注:①请用信笺纸认真填写答案
②两份卷子过分相同,则都不计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城市金字塔
过度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首位城市和首位度
景观型城市化
再城市化
大都市区
假性城市化
城市职能
逆城市化
Company Logo
二、简述题(30分)
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10分)
Company Logo
城市职能指城市的主要功能以及城市对城 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表现的是城市现有 状况。 大都市区包括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 和围绕这个核心的具有高度经济与社会融 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 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 市化地区。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doc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doc

1.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a、城市化研究,b、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c、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3.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定义城镇的标准:(1)单纯用某及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4)用居民点的夏县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结构两个指标作为标准5.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6.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首尾连接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7.影响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其实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不外乎这两个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a.社会发展对城市形成的影响b.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一些政治事件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甚至对某些城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c.交通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交通是地区联系和物资交流的重要手段。

重要城市皆为交通枢纽,并以交通网使它与腹地联系起来。

d.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人类的文化活动,往往也能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条件:a.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地质条件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固体基础。

岩石裸露处不便于城市的建设,岩石风化形成的砂、砾、粘土层便于人类活动和城市的发展。

b.地形与城市的形成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地理城市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城市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城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A. 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B.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C. 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D. 城市人口向农村的迁移答案:B2. 城市化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A. 增加绿地面积B. 减少空气污染C. 增加噪音污染D. 减少水资源污染答案:C3.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 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B. 多中心向单中心发展C.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D. 城市功能区域不变答案:A4.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 城市化可以解决所有社会问题D. 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答案:C5.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A.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 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C. 增加失业率D. 减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答案:B6.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A. 交通拥堵B. 交通设施完善C. 公共交通发达D. 交通事故减少答案:A7.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包括:A.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B. 减少农村人口C.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D. 增加农村环境污染答案:B8.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B. 社会阶层融合C. 社会矛盾减少D. 社会秩序稳定答案:A9. 城市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包括:A. 传统文化的消失B. 文化多样性的增加C. 城市文化单一化D. 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完全隔离答案:B10. 城市化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生活成本降低B. 生活环境改善C. 生活压力增加D. 社会服务完善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______向______集中的过程。

答案:农村;城市2.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______。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2、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3、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5、中心商务区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2、简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简述中心地理论。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3、中心商务区4、城镇体系5、生长极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简述中国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前景。

2、简述中心地理论。

3、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1、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异,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首位度: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远离城市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的城市化过程。

3、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着眼点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是现状。

城市性质: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目标。

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5、中心商务区: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与发展的标志。

目前CBD的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

二、问答题(每题25分,共75分)1、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地,农民初进城市时,为了找工作方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附近,后来以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向外膨胀,市民也向外迁移。

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

大学《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doc

大学《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doc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1)概念: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特征: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 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城市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2)任务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

(3)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一一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演化,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6)城市政策研究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而城市是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地。

虽然城市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影响自然环境,因而有些地理学者从事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但是城市的主体毕竟是人及其活动,其作用机制虽然也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受社会经济规律所支配。

因此,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地理学有较大的差异,在我国地理学无疑属自然学科和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学科中的社会科学。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指城市所处的纬度和经度。

2. 城市可分为行政区域和功能区域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3. 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4. 城市负载能力是指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5.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6. 超大城市通常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7.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9°54′48″,东经116°23′30″。

8. 都市圈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群体。

9.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城市的环境质量与人居舒适度密切相关。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城市化是什么?城市化是指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过程。

2. 请简要说明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城市工业化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等。

3.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包括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社会结构的改变和文化的多样性等。

4. 城市的功能区域有哪些?城市的功能区域包括行政区域、商业区域、工业区域、住宅区域、教育区域、文化区域和娱乐区域等。

5. 请简要介绍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群体,具有较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

6. 请说明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

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废物处理和绿地覆盖率等。

三、综合分析题(40分)请结合你所在的城市,分析该城市的发展情况并提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建议。

(此处略去1500字正文内容)。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一、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随着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最初的村落。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有了剩余,这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手工业者和商人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

这些集市往往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河流交汇处、道路交叉口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集市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在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受到政治、军事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要塞而建立的,如古代中国的长安、罗马的罗马城等。

宗教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宗教圣地成为了城市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

在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城市的区位选择城市的区位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然因素是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基础。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较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城市。

气候也会影响城市的分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活动。

河流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许多城市都沿河流而建,如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等。

社会经济因素在城市区位选择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与外界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例如,铁路枢纽城市往往发展迅速。

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形成以煤炭开采和加工为主的城市。

政治、军事和宗教等因素在某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

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段,这里人流量大,商业活动频繁。

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商业活动的核心区域,具有高度的商业集中性和服务综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㈠城市化研究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㈢城市分类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2.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

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P25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㈠多核心㈡交通走廊㈢密集的交互作用㈣规模特别庞大㈤国家的核心区域③6大都市带: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㈢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㈣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㈤从阿莫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4.列举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中的五种!(p40)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地域地形分类,有十种类型:①滨海城市;②三角洲平原城市;③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④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⑤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⑥平原中腹的城市;⑦高平原上的城市;⑧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底的城市;⑨中山谷地城市;⑩高山谷地城市。

(随便列举5个就行!)5.城市化的概念及包含的四种转型?假城市化?逆城市化?(p55)答:①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总的来说,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但是,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得理解不一致,城市化的概念也有不同的提法。

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或迁移的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加上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有一定可比性的以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故这一城市化定义为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②城市化的四种转型:㈠人口结构的转型;㈡经济结构的转型;㈢地域空间的转型;㈣生活方式的转型。

③假城市化: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展,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得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假城市化。

④逆城市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厌恶城市恶劣的生活环境,追求较宽裕的生活空间,新鲜空气;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信息发达,因此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纷纷迁往郊区甚至农村,出现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6.中国城市化的特点(p115)及进程曲线(1953~2004)(p105)特点:①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衡量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否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应把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就业的非农化水平相比较,因为两者都属于人口的结构指标。

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个部门的发展,它们的发展会带动非农业就业人员的增加,由于城市是非农业的集中地,非农就业人员的增加可以带动整个城市人口的增加。

因此,就业非农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②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得重要表现形式。

③城市化水平的省级差异显著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城市化水平的省级差异历来比较显著。

总的趋势是,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居其次,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④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受到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推动。

这两种力量的对比,转换,导致城市发展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⑤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1988年,周一星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两个都市连绵区,并认为辽中南,京津唐已有对视连绵区的雏形。

其演化过程模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㈠中小城市独立发展阶段 ㈡都市区形成阶段㈢都市区轴向扩展形成联合都市区阶段 ㈣都市连绵区雏形阶段 ㈤都是连绵区成型阶段 进程曲线:45 40 3530 25 20 15 10 5 01953 1958 1966 1977 1982 1992 2004城市化水平/%7.我国四个经济特区,十五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三个最具经济增长活力的城市群的名字?(网上搜的)①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5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威海③三个最具经济曾长活力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8.城市职能的定义,区位商法的数学表达式,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p144)①城市职能的定义:城市职能是城市科学里的专门术语,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②区位商法的数学表达式:③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科学的确定城市的规划性质,有必要再理论上给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概念以一个时间的尺度,城市有历史上的职能和性质,现状的职能和性质,规划的职能和性质。

在实践中药避免如下一些倾向:㈠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规划的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城市职能的完全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

㈡城市性质的确定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在方法论上一定要眼睛向外,运用区域分析法,城市间对比的方法,城市经济结构分析的方法。

㈢城市性质对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区别对待,用于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时,表达不宜过泛,以便于指导实践,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确。

9.首位分布,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位序规律?(p165)①首位分布:首位城市的概念已经被普遍使用,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已经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②4城市指数:s=p1/(p2+p3+p4)③11城市指数:s=2p1/(p2+p3+ (11)式中:p1,p2,p3.。

p11为城市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的人口规模。

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2城市指数应该是2,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三者都抓住第一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比例关系,因此有些作者把他们传统为首位度指数。

④位序规律: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10.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演变?(p182)20世纪80年代,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讨论焦点是大城市规模要不要控制,发展小城市是不是中国城镇化得唯一道路。

其观点概括有这样几种:①“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我国的城市建设方针是“重点建设,稳步前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②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60年代,国家出于对国际形势的严峻估计,毛泽东开始强调“控制大城市规模和发展小城镇”,然后我国就开始执行搞小城市的方针。

③1978年全国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把”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④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又确定“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作为国家的城市发展总方针。

⑤1990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城市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11.为什么说中心地理论标志着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p219)答:由克里斯塔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城市的位置,自然条件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研究方法以事实的整理与归纳为主,缺乏自己的理论和对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分析。

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

可以说,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12.试绘图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三模式?(p277)(具体解释在书上,自己总结)①同心圆②扇形③多核心(图在P277)13.谈谈你对“城中村”现象的理解?(p291)(城中村的具体概念,和相关知识,答案自己总结)①城中村得概念和类型㈠城中村的背景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越来越多原来在郊区的村庄被纳入城区范围,它们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与影响下发生明显的乡村—城市转型,在产业结构,建设景观,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逐渐具备城市的特质而与传统农村相区别。

但因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城乡二元体制,它们又没有真正的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发展往往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景观及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更要保留浓厚的农村居民点特征而与城区差别明显,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城中村,即城市里的村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