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E(20190416160717)
年环境卫生学习题及答案
2019年环境卫生学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在于E
A.生物数量减少 B.生物遗传性状改变 C.生物适应能力下降
D.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E.物种减少以致灭绝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 E
A.自然环境B.生活环境C.劳动环境
D.社会环境 E.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E
A.人群B.自然环境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
4.生态系统是由B
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它生物组成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5.血铅升高属于 B
A.接触标志 B.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C.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
D.疾病效应标志 E.易感性标志
6.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的作用存在易感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
A、性别不同
B、年龄不同
C、生活条件的差异
D、营养状况的差异E机体的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
7.可引起机体发生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最可能是C
A.炭粒B.香烟烟雾 C.尘螨D.CO2 E.CO
8.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 B
A.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B.地面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增加
C.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D.雨雪水减少E.绿地减少
9.全球气候变暖在医学上的主要危害是 B
A、中暑病例增多
B、虫媒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C、损伤人类体温调节中枢
D、人类对疾病的抵抗降低
E、人类寿命缩短
10.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应答反应是E
A、由机体遗传因素决定
B、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C、环境有害因素的强度过大所致
D、环境有害因素持续作用时间过长所致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得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就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得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就是健康城市得标准()。
A、清洁得环境、可靠得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得生活条件、便利得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与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与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得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与生物圈
D、以上都就是
E、以上都不就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得原因就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就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就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得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得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得评价
B、多年得污染对环境造成得影响得评价
C、将来要建设得项目可能对环境得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得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得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就是氯化消毒得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1、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2、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
3、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等。
4、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类。
四、一些概念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有些环境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烷基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被称为~。
2、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3、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环境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随着医学与环境科
学的进步,环境卫生学在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充分利用有利
的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方面。担负着特定的使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可以说,环境卫生学是由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环境卫生学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一机体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这个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
环境介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感觉而客观存在的实体,一般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存在;
环境因素则依赖于环境介质的运载作用(如能量或物质的转运),或参与前者的组成,直接或间接与人体发生关系。
具体地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介质中的被转运体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环境介质具有能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环境介质对外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当外来干扰的强度与频率超过了环境介质的承受能力时,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乃至功能就会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在环境卫生学的范畴内,一般把环境狭义地限定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
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
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对于人类而言,环
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
总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它由多种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组成,前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
因素;而后者则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
接对人体起作用。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
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
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气,液,固)在地球表面环境
中通常是不会以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的,例如水中可含有空气和固态悬浮物,大气中含有水分和固态颗粒物,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环境
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物质组成也可以相互转移。例如水中的酚,氰可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的氰化物既可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也可通过
挥发释放到大气中。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由此可见,人
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环境介质还具
有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虽然长期以来环境曾遭受过无数次自然突变事件
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及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环境介质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组
环境卫生学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环境卫生学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
1、按照美国PSI指数原理建立的我国大气质量指数是
A、大气质量综合指数
B、大气质量指数l1
C、空气污染指数AP1
D、Brown指数
E、橡树林大气质量指数
正确答案:C
2、水中大肠菌群指标是指
A、A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量
B、B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大水量
C、C发现大肠菌群的最小需水量
D、1L水中大肠菌群的个数
E、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3、有关体细胞突变的后果,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A可使体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分裂
B、B可使体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增生
C、C不具有传递性质
D、D是癌变的基础
E、E也是致畸的基础
正确答案:C
4、在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依据中,有一组毒理学指标,其意义为
A、A保证流行病学安全
B、B保证饮用水感官性状良好
C、C保证不产生毒性和潜在性危害
D、D保证不引起介水传染病
E、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5、17l.对于湖泊、水库水的污染调查,与河流污染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别是
A、A应对不同污染区进行调查
B、B应对水生生物进行调查
C、C应加强对水体底泥的调查
D、D应加强对人群健康影响的
E、E应进行不同水层的样品采集
正确答案:C
6、土壤污染的来源有
A、A生活污染城市污水化肥污染
B、B工业“三废”及汽车废气污染、生活污染、农药污染
C、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
D、D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农业污染
E、E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三废及汽车废气污染
正确答案:E
7、人体在温度、湿度、热辐射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冷热感觉指标
南京医科大学环境卫生考研环卫习题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2.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3.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D.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5.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
6.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7. 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8. 清洁生产包括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清洁的生产过程D.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9. 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环境卫生学概述
1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环境因素
环境介质中蕴藏的环境因素直接 或间接对人体构成影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用现代毒理学方法与技术研究污染物的 远期危害和多因素联合作用; 5.从测量环境暴露浓度转向测量个体实际 暴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近年来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变化
1. 从分子水平探讨环境与健康关系,生物标 志物的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 评价环境肿瘤的危险性提供新方法;
2. 毒作用机制研究从整体、器官水平深入到 细胞、蛋白质、基因水平;
物理因素 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环境卫生学研究内容变化
1. 由生物因素研究转移到对化学和物理因素 的研究;
2. 由单纯环境监测调查扩展到与人体健康相 结合研究;
3. 由单纯流行病学调查转向人群调查与实验 室研究相结合,既宏观与微观结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 壤岩石圈、生物圈
环境 生活环境:城市、村镇、机场、 车站、园林、农田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16
江苏部分地区雨水的酸度
地区
南京 无锡 宜兴 镇江 徐州 连云港 淮阴 泗洪 盐城 扬州 南通 新沂
雨水PH
4.58* 5.77 5.04* 5.10* 6.91 4.95* 5.78 6.03 4.92* 4.95* 6.44 5.05*
17
第一章 绪 论
(4)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
2、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
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
(如家用化学品)等。
3
第一章 绪 论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
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1)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 (microclimate)、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等。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是指有 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 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 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 染物。
7
第一章 绪 论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
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
(4)社会心理因素: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可直 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8
环境卫生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一)环境卫生学
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机体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三)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1. 环境
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特点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有利、有害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
(2)生活环境(1iving environment):指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指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是当今人类主要的生存环境。是当今人类主要的生存环境。
2. 构成环境的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年环境卫生学习题及答案
2019年环境卫生学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在于E
A.生物数量减少 B.生物遗传性状改变 C.生物适应能力下降
D.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E.物种减少以致灭绝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 E
A.自然环境B.生活环境C.劳动环境
D.社会环境 E.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E
A.人群B.自然环境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
4.生态系统是由B
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它生物组成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5.血铅升高属于 B
A.接触标志 B.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C.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
D.疾病效应标志 E.易感性标志
6.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的作用存在易感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
A、性别不同
B、年龄不同
C、生活条件的差异
D、营养状况的差异E机体的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
7.可引起机体发生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最可能是C
A.炭粒B.香烟烟雾 C.尘螨D.CO2 E.CO
8.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 B
A.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B.地面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增加
C.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D.雨雪水减少E.绿地减少
9.全球气候变暖在医学上的主要危害是 B
A、中暑病例增多
B、虫媒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C、损伤人类体温调节中枢
D、人类对疾病的抵抗降低
E、人类寿命缩短
10.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应答反应是E
A、由机体遗传因素决定
B、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C、环境有害因素的强度过大所致
D、环境有害因素持续作用时间过长所致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题解析3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题解析
问答题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何为生物标志物?试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答: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试述水俣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答:概念及成因: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主要是由当地化工厂排放大量的含甲基汞废水进入水域所致。
临床表现:发音困难,肢端麻木、视野缩小,运动失调,狂躁不安等;先天性水俣病发病机制:无机汞变成甲基汞或甲基汞排入水体;甲基汞经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变成氯化甲基汞;吸收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巯基结合入脑;由于甲基汞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胎儿脑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出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空气、水、土壤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起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环境介质还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的特性。环境介质对外来干扰具有相当的缓冲和修复能力。
环境因素: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组成成分。它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
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自然环境构成因素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环境医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40分)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
A.
生活环境
B.
自然环境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E.
生态环境
2
【单选题】(30分)
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被称为
A.
次生环境
B.
自然环境
C.
生活居住环境
D.
城乡生活居住环境
E.
生态环境
3
【单选题】(30分)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B.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
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D.
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E.
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最大区别是
A.
能否回收利用
B.
能长时间使用
C.
必须天然形成
D.
消耗速度与其再生的速度之间的相对关系
E.
可以人工合成
2
【判断题】(10分)
可再生能源就是清洁能源
A.
错
B.
对
3
【多选题】(1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的是()
A.
高楼大厦
B.
别墅
C.
其他选项都正确
D.
大洋中心
E.
原始森林
4
【单选题】(10分)
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的
A.
将继续长期存在
B.
将逐渐消失
C.
历来存在
D.
依然存在
E.
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5
【单选题】(10分)
“食物网”的概念是
A.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
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C.
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D.
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E.
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6
【单选题】(10分)
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A.
悬浮物
B.
颗粒物
C.
水
D.
生物体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