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教材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在学习了热,热的传递的基础上所展开的新的一课,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教学内容:即加热与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和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本课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主要了解固体、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应用,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达到学以自用的目的。
学情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另外,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8套、酒精灯8、火柴8、垃圾盒8、水槽8、小瓶8个、装冷水,热水的烧杯16个,红色钢笔水、暖壶(内装热水)、课件、温度计2个(水银、酒精)、A4纸打印的字、准备热水学生:白纸、蜡烛、打火机(每人都准备)、湿抹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用笔写字,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蜡烛写个字好吗?。
2.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纸和蜡烛、打火机拿出来。
(一会啊我们先把蜡烛点燃用滴下来的蜡油写一个简单的字、要注意安全不要烫着手)3.问:写完了吗?写的什么字?把你写的字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加热和冷却 科学四年级苏教版 教学设计
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热胀冷缩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加热和冷却》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程。
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象质疑,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再联系身边的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为《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液体》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本章前两节,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还不甚以解。
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
【设计理念】《加热和冷却》本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热胀冷缩现象是物体的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特点,这一课我通过“观察瓶装液体的共同点进行探究质疑” 来导入,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探究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分工、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习惯;再次鼓励小组自主设计“探究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影响”的实验,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体现由帮扶到放手的转变,并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意识。
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加热与冷却时体积的变化,讨论总结出热胀冷缩的原理,养成通过实验现象形成科学态度的学习习惯。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体积发生变化。
3.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有利有弊。
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红墨水、烧瓶、中间插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水槽、记号笔、热水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蜡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画是用什么怎样制作的?”(板书:蜡烛)3.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画的过程。
4.“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能使蜡烛的形态变化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学生开始制作蜡画。
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
提示:“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3.“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蜡画作品。
(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4.“请大家把蜡画放下,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5.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形态?”(板书:固体)“让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形态?”(板书:液体)“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
流到纸上的蜡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板书:冷却)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温度变化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温度高低的差别。
2.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物体加热后的变化,冷却后的变化。
3.学生了解常见物体加热和冷却的规律,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4.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
2.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2.教师准备PPT课件和实验器材。
3.教师准备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上一堂课介绍了什么内容?(复习知识点)2.请同学们轮流说出几个已知物体和它们的温度。
2. 感性认识部分(15分钟)1.引入课题,介绍温度变化的概念。
2.展示常见物体受热后发生的现象,如巧克力融化、蜡烛燃烧等。
3.请同学们手触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体会温度变化的感受和受热、冷却后的变化规律。
3. 理性认识部分(25分钟)1.通过研究常见物体受热和冷却变化,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受热后发生的变化,如变软、膨胀、变液体等。
2.展示课件上加热和冷却的实验视频。
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学习掌握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和规律。
3.通过学习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和应用。
请学生尝试从已有的知识中回答下列问题:–在哪些生活中,我们会运用到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如何合理运用加热和冷却的规律,保护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安全?4. 实验探究环节(20分钟)1.在实验课件中,请同学们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利用玻璃杯、水、冰淇淋棒、温度计、手套等材料,对水进行温度探究,探究水的温度变化和冷却规律,同时观察用水对各种物体进行冷却操作的效果和实际应用,尝试寻找应用加热和冷却规律的方法。
5. 课堂讨论及总结环节(10分钟)1.讨论实验结果,回答上述问题。
2.给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温度概念、常见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及规律,学习掌握做实验、运用规律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1)
学
蜡画)
过
实验制作
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程
5、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有苹果形
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记录
了解温度计
1、阅读有关温度计发明的内容。
(1)温度计的发明者是谁?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温度计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通过本节课中的实验,你对物体经过加热或冷却后,有了怎样的认识?
作 业 与 练 习
板书计
教学反思
加热和冷却
受热—膨胀 冷却—收缩
重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点 难 点
教 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 学 准 备
设 学生在生活中对冷热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 计 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意 图
教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 法 与 学 法
导入新课
课题:加热和冷却
教学 加热和冷却
内容
教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 学 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目 过程与方法: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标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 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教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学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
过 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教案与反思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车前学校陈道锋【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霜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霜、雾的形成原因,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2.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雨、霜、雾的成因,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3.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教学难点】做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1.提问:水是生命之源,大自然中存在着不同形态的水。
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4.小结:云、雾、雨、露、雪、冰、雹以及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问:你知道雨、霜、雾是怎样形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三、出示导学提纲1.做雨形成的模拟实验。
玻璃片上是否有水珠?把玻璃片立起来有什么现象?2.做霜形成的模拟实验。
易拉罐外是否有霜出现?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3.做雾形成的模拟实验。
把一支冰棒放在装有温水(不冒热气)的杯口上,有什么现象?4.学习方法:自学、讨论、交流、实验等。
※温馨提示:使用热水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温度计、烧杯等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
四、先学1.学生自主读书。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及有关数据。
4.组内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后教1.依据“导学提纲”分组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研讨:雨的成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加热、冷却的现象和变化;3.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应用,如冷暖气、制冰及暖水袋等。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尺、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2.教具:–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暖气片、一个冰箱、一包冰块或者一个电热水壶,让学生分别猜测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温度变化和与生活相关的现象。
1.2 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怎样才是最好的制冰、烧开水的方法? * 为什么夏天开了冰箱还是热? * 和外面大雪天气不同,为什么暖气片还是会发热?2. 学习环节2.1 冷却和加热的概念通过实际的物品,例如冰块、烧杯、水等物品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加热和冷却的概念。
可结合电子课件或实物进行展示,以便理解。
2.2 烧杯实验:观察水的加热变化给学生提供烧杯、温度计、火柴等物品,让学生自己操作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提问,如:•烧杯里的水温度是多少度?•开始烧水时,水温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烧开后,水的温度是否还在上升?2.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记录可以以画图、写字等形式方式进行。
3. 总结环节3.1 知识回顾通过和学生交流,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3.2 思考提升对于加热和冷却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和思考。
例如暖气片、制冰和烧开水方法等。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成功点通过教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外,还能够替学生打开科学实验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4.2 教学失败点在烧水实验中,若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将会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产生误导。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 (2)教案与反思
3.加热和冷却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物体的形态变化1.(出示各种各样的蜡烛)问:这些都是什么?2.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蜡烛?怎么做呢?谁能猜一猜?3.到底怎么做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一看。
(观察蜡块)4.学生实验5.提问:谁注意到蜡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多角度描述)6.总结:蜡加热时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冷却后又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我们称之为形态的变化。
由此可见,加热和冷却会对蜡的形态产生影响。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和蜡相似的变化?(巧克力、荤油、巧克力、棒棒冰……)补充: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7.这些事例和实验说明: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会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加热和冷却还可能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不要求回答)二、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是染成红色的水。
观察:如果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液面有什么变化?问:看到什么?往上升说明什么?再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冷水中。
问:怎么又少了?2.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小组讨论,让几个学生概述)总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
红墨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4)
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发现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1、欣赏美丽的糖画2、你知道糖画是怎么制作的吗?3、糖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想糖这样在加热或冷却后有这样的变化呢?简单了解二氧化碳的凝华和升华。
4、小结: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二、通过做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除了会使物体形态发生变化,还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2、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①提问:加热和冷却对铜球有什么影响吗?学生预测。
②指导学生实验:加热前先检查铜球能否通过铝环,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时间15秒以上。
注意加热后的铜球很烫,不能触摸,操作动作要轻、慢。
此时再检查铜球能否通过铝环,然后将铜球放在冷水中冷却,5秒以上,冷却时不要靠着水槽,然后再一次检查铜球能否通过铝环,最后将铜球放下。
③边做边思考:你是怎样做实验的?实验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④交流。
⑤小结:铜球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收缩。
3、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①水在温度降低到0℃时会变成冰,受热后又融化成水。
那么它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呢?作出猜测。
②演示实验:(实物展示台演示)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往烧瓶里加满有颜色的水,塞紧瓶口,记下细管里的水的位置。
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细管里水的位置的有没有变化;再把烧瓶放进冷水里,观察细管里水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③演示,仔细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④学生交流。
⑤小结:水加热后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收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用固体、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前准备塑料杯(用马克笔写上冷热)、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冰水、气球、塑料瓶、塑料水槽、烧杯.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加热与冷却加热冷却液体体积变大变小固体体积变大变小热胀冷缩气体体积变大变小六、教学反思今天一到学校开始准备材料,走了不少弯路。
装红水的小瓶要调色,颜色要深一点,才能看清小瓶上面戳洞,直接该上去,水会喷出来。
用来装冷热水的瓶子,我原来打算用剪了一半的塑料杯,但是一旦剪了就没定型,反而不好拿,师父的提醒下,发现可以不剪,效果也行。
准备喷泉实验,发现没有打孔橡胶塞,问其他学校老师借了一个。
课上热水准备让学生自己带保温瓶倒水的,但是发现水温不够,现象不明显。
后来让学生去办公室拿水瓶,是霍老师帮忙拿过来的,因为热水瓶有危险,尽量不要让学生拿。
倒了热水后,少量热水效果比较慢,可以稍稍多一点,但是不要没过,因为有的瓶子孔太大,从插管子的孔里溢出水,虽然可以解释体积变大,但是没办法看到冷却效果。
还有没有现象的状况发生,师傅说因为水太满了,内外压没有差。
一开始导入,总是效果不理想,由于之前刚学的热空气,学生总是容易把想法向上面靠,问题是有道理但是不是我想要的,因此,引导不顺实验中途由于状况频发,所以提前检查实验器材很重要。
安排实验过程也很重要。
上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时候,方案设计中,学生提出将气球扎紧口直接放在热水上,有学生提出这样气球可能爆炸,但若不爆炸还是可行的。
还有就是将热水放在瓶子里面还是外面,其实都可以,但是我当时没转过来,所以否决了。
试验记录单怎么填,要讲最后的气球和铜球实验现象都很明显,但学生的关注点不再现象是否证明了他们的预测,而是聚焦在现象带来的视觉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热和冷却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有
重点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
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导学流程
/
1
1
A
B
C
D
2
3
4
A
5
A
B1010分钟记。
导学流程
录下水
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 P78的表格中。
D P78的剩余内容。
6
7
A
B实验。
2
1
2
A
B
C
D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加热热涨体积变大冷却棱鮻体积变小。
小学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第1篇:小学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第一课时上下来感觉一般,因为纪律比较好所以能较顺利地完成,但也存在问题。
没有能完全完成目标。
本节课学生主要有两个活动:做糖画及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在本课中,两个实验能较顺利地完成。
但是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仅仅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可以使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
没有介绍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导致理论没有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实验*作的时候,学生完全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实验,第一步应该怎样,第二步应该怎样……没有自主参与的成分,完全在教师的“摆布”之下,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奋点。
况且我只是在自己的经验下告诉学生*作的步骤,对学生先前的经验认识不清,常常高估他们。
比如说,做糖画时,我对学生说:“当你们觉得糖被加热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倒在纸上,用筷子作画了。
”什么叫“差不多”的时候?所以,有好几个小组在作画时糖并没有完全熔化,还是呈现出固体状态。
实验时通过我的指导,由两个小组做的较好,其他小组则不尽如人意。
说到“干*“时也没能联系实际,好的同学可能会记得干*是个啥东西,但大多数学生可能不过一会儿就忘了。
说到干*时可以加上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了。
实验之前的要求要明确,各小组要分工好,不应该出现小组里由学生没事干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第一课时上下来感觉一般,因为纪律比较好所以能较顺利地完成,但也存在问题。
没有能完全完成目标。
本节课学生主要有两个活动:做糖画及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在本课中,两个实验能较顺利地完成。
但是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仅仅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可以使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
没有介绍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导致理论没有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实验*作的时候,学生完全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实验,第一步应该怎样,第二步应该怎样……没有自主参与的成分,完全在教师的“摆布”之下,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奋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2.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和方法;3.能够区分不同物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以实验为主、思维导入为辅;2.展开讨论,增强合作意识;3.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分配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3.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惊喜与收获。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认知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开展初步认知。
第二步示例实验示范实验:通过示例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
选择一些常见物体,如水、金属、石头、纸张等,用水杯和温度计进行实验。
第三步讨论加热引导学生在示范实验后,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实验中,加热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升高?第四步讨论冷却在讨论加热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冷却的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示范实验中,冷却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降低?第五步课后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加热和冷却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加热和冷却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评估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单独练习和课堂问题回答来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教学反思1.通过实验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认识加热和冷却的概念;2.讲解时,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并适时地提醒、激励他们;3.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因为互相讨论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四、总结本教学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惊喜与收获,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通过做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3、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发明的。
4、通过发明温度计的故事,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后才得以进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发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难点:实验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火柴、蜡烛、饮料瓶、气球、温度计、水槽、热水、冷水、固体体胀器、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老师导语:通过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学生举手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加热和冷却》。
大家准备好了吗?教师板书课题。
2、老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简述)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学生活动,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1、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点燃手中的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发生的变化。
2、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
老师板书。
(二)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分层互助):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1、老师: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除了形态发生改变之外,会不会有其他情况发生呢?学生:做出猜测,然后利用温度计进行实验观察。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老师:实验发现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气体会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做出猜测,根据手中的材料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3、老师:通过大家刚才做的两个实验,我们发现气体和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固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学生:做出猜测,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4、老师:绝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5、师生总结:加热后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4)
《加热和冷却》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6、理解科学技术室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具准备:气球、烧杯、烧瓶、酒精灯、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热水、水槽、玻璃管、滴管、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大家说说上堂课我们研究了些什么?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
二、研究加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1、教师演示实验:做蜡烛的加热实验,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说明实物的状态。
4、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这样的变化?5、学生讨论交流。
6、解释舞台烟雾的形成讲述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气温下有着不同的状态。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一)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2、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3、提示实验要点,学生猜测铜球在加热前、后和冷却后都能通过铁圈吗?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注意点,点燃酒精灯。
4、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6、小结:铜球在未加热时能通过铁圈,加热后体积变大,不能通过铁圈,冷却后,铜球体积变小,又能通过铁圈。
这就是热胀冷缩的现象。
(二)探究液体、气体受热受冷后的变化1.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液体气体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呢?2.学生猜测。
3.请同学们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我们一起来验证。
4、汇报5、小结: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小钩子、小钉子、水、木板、圆底烧瓶、带孔的胶皮塞、细玻璃管、塑料瓶、气球、水槽、热水不能是开水、冷水、红色颜料(二)探究液体、气体受热受冷后的变化1.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液体气体有没有这一性质呢?2.学生猜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2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新课程强调:切身经历以探讨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讨机缘,而且必需成立在知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类科学探讨活动。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所以这一课要使学生熟悉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必需由学生自己去探讨,切身去经历,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熟悉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二、知道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进程与方式:一、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熟悉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感受并体验科学并非神秘,科学就在身旁。
二、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一、演示装置:液体热胀冷缩装置(烧瓶、细塑料管、胶塞)、红墨水、烧杯二、为每组准备:试管1支,气球1个,保温杯2个(热水一杯,冷水一杯)4、多媒体课件(固体热胀冷缩动实验视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并非被咱们注意。
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包含着丰硕的科学道理。
同窗们有无发现,在加热装满水的水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什么现象?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2、谈话:同窗们观察得真仔细!壶里的水为何会往外溢呢?水在加热的进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转变,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研究这些问题,继续学习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可以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探讨,合作交流一、熟悉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一、谈话:请同窗们斗胆的猜想一下,壶里的水为何会往外溢呢?生可能会说:(1)因为水变多了;(2)因为水里有热气;(3)因为水占的地方大了;(4)……二、设计实验方案:真不错,同窗们都有自己的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是超级重要的。
【教案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共计5页)_苏教版
3 加热和冷却A案市三小周静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能用文字、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或受冷后会发生形状、体积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变化;知道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固体体胀器、酒精灯、水槽、锥形瓶、胶皮塞、空矿泉水瓶、气球、热水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教师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教师提示:这是蜡笔做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活动(一)探究蜡笔受热融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笔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汇报:把蜡笔加热融化后,地在卡纸上做成的。
3.师生共同讨论制作蜡笔画的注意事项。
4.分小组制作。
5.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6.各小组汇报、展示。
7.学生汇报实验记录。
8.提问;还有那些物体加热、冷却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9.阅读资料: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蜡笔受热融化、受冷凝固的现象的探究,特别是对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蜡笔的制作,感受到蜡笔画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孩子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空间,使思维火化得以绽放,并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3.教师提问: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4.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知道。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第1课时
《加热和冷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了解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二、新知学习1.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的要求:①先将蜡烛点着。
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2. 实验: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教师讲解实验,并与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铜球从铁圈中通过。
不用加热。
1、注意酒精灯的操作。
2、给铜球加热2、注意千万不能用手触摸铜球。
3、加热后,将铜球放入铁圈看能否通过。
注意安全,不能触碰铜球。
4、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
在水槽中冷却两分钟以上。
5、试试能否通过铁圈。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7、整理实验器材。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三、课堂作业(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对 B.错(2)下列有哪些物体像糖、蜡烛一样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提示: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用什么来装空气进行研究?(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并将物品呈现出来。
例如:可以用烧瓶、气球、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2)怎样才能有利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不容易观察,所以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密封的材料有胶带纸、橡皮泥、橡皮塞等。
通过密闭容器的凹凸变化来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当密闭的容器变凹时,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
当密闭的容器变鼓时,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
)(3)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将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呈现出来。
例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使用烧瓶只要用手捂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4)可以在实验记录表中画出你们的想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4、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放轻音乐,音乐停,时间到,学生自然停止即可。
小组自行讨论时教师适时加以指导)5、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如果我这儿正好有合适的材料,你也可以上来边讲解边演示。
参考方案:(1)在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我们就会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用冷水浇又会瘪下去,这也能证明气体热胀冷缩,(2)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注意烧瓶里有什么?(空气)用滴管在玻璃弯管中滴入红色的小水柱,把空气封住,再用手握住烧瓶,加热烧瓶内的空气,看到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了)向里移呢?(说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了。
)(3)用瘪乒乓球,放入热水,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使乒乓球鼓起来。
(4)将烧瓶倒插在水中,用手捂烧瓶,看到有气泡从烧瓶中冒出。
(5)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将塑料管尖上抹上肥皂水,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肥皂泡被吹大了,再放进冷水里观察肥皂泡变小。
……6、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7、板书: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也就是说,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气体热胀冷缩)8、解释:现在谁来解释一下喷泉实验的原理?(烧瓶里面装了少量的水,当热水倒在烧瓶上时,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占据的空间多了,就将下面的水压入玻璃管后喷出来,形成喷泉。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1、谈话: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体积会发生变化,液体比如水,在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吗?(同学们平时都见过或者亲自烧过开水,大家有没有发现,装满水的水壶里的水沸腾后,壶里的水常常会往外溢。
这是为什么呢?水在加热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预测)2、生进行猜想:可能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刚才我们所说的仅仅是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我用锥形瓶代表水壶,在锥形瓶内装满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
把锥形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可以吗?现在每组桌上都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一个烧杯里已经装好冷水,等一会我去倒热水,在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生:①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②同学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液柱有什么变化?④做好实验记录。
⑤实验后收好实验材料。
师:好,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生实验并记录,师倒热水后,巡视指导)师:请各组的材料员把实验材料都放好,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通过实验,你们认为加热和冷却能不能够使水的体积发生变化?4、汇报实验结果。
(1)“我们发现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为什么?(不是,因为锥形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
塑料管内水位上升,只能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
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
)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减小也叫体积收缩。
)(2)锥形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3)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
也就是说,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壶里的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所以会溢出来。
)7、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醋、酒精、油、牛奶(出示),现在请小组长前来任意选择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师再倒热水。
)8、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像醋、酒精、油、牛奶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热胀冷缩)10、拓展:(出示温度计)同学们注意过吗?像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
受热了液体膨胀,温度的读数就会增加,遇冷时液体会收缩,读数会减小。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1、(出示“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2、谈话:物体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变化。
大家看,我这里有个铜球,我们知道,铜球是固体。
既然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预测)3、谈话:我们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过一会用冷水使铜球冷却,看看铜球会有哪些变化,可以吗?加热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4、演示并讲解:现在铜球是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的。
5、实验:我们来看看铜球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师加热铜球)同时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铜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找学生回答)“如果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就说明铜球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那就说明铜球发生变化了。
(认为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认为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
)”现在我们看看铜球到底能不能从铁圈中通过。
(师演示铜球过铁圈,发现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
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分析:加热后,我们看到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说明铜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体积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加热和冷却时)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发生了变化)7、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确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固体热胀冷缩)8、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思考: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2、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辅助介绍:(1)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乒乓球鼓起来。
(2)夏天车胎打气时不能太足,不然容易爆胎。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不能把线绷得太紧。
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受冷收缩会拉断。
(4)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要留一道窄沟,就是因为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
(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5)钢笔帽或者瓶盖拧不开时,可以放入热水中烫一下,就好拧了。
(6)铁桥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要架在滚子上。
这样,当气温改变的时候,铁桥可以自由伸缩,不至损坏。
(桥面上的缝隙的科学)(7)铺设铁轨时,也要考虑到热胀冷缩,在两根铁轨之间要留有空隙,给铁轨伸张的余地。
(电线、铁轨等实例的图示加上醒目的数字,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应用理解。
)(8)火车上车轮的轮箍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装在车轮上的。
轮箍的内径稍小于车轮的外径。
把轮箍加热,在它膨胀后内径大于车轮外径的时候,把车轮嵌进去,轮箍冷却后就紧紧地箍在车轮上。
(9)神舟飞船的防热……3、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都产生了影响,知道了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运用科学。
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