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及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完全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势必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竭地变动、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其实不克不及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2.知识不成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其实不料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布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主动的复

制式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所谓“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其实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其实不料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概述

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和主动建构知识来学习。它

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每个学生通过与自身经验和现实世界对话,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建构主义可以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身潜能,并促进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建构主义的核心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人的建构过程,因此强调以下原则:

1.学习者的主体性: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被

动接受知识。

2.情境的重要性:学习应该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建立与学生个体经验相

关的联系。

3.社交互动的作用:学习应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培养学

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知识的建构性:学习者通过整合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解

和思维方式。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探索和学习的天性。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创设充满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的任务和学习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欲望。比如,在音乐教育中可以提供各种乐器进行尝试,让幼儿发现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经验和背景。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故而,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性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要求教师做到:

首先,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其次,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模式、有观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新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

张金明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构建主义视角下我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开发

不足、教育教学情境创设有所不足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对我国当前教学改

革有诸多启发,教育教学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

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些观点有

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打破了平衡,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

关键字:建构主义;教育;启示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①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

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引人注目。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迁移到学校教育

实践中来,必将对学校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师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四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和教育理论,强调人类通过主动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不断建构知识和理解。它主要关注知识是如何被构建并融入个体和群体的思维和行为中的。以下是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启示。

1. 知识被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从外部传递给个体,而是由个体通过主动的思维和认知过程来建构。个体通过观察、解释和理解外部世界中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和调整,从而改变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这表明,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创造出适合个体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2. 社会交往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个体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讨论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这表明,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学习氛围。

3. 知识是主观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不同个体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来理解和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因此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观点可能会有所不同。这表明,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4. 环境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对知识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个体通过

与环境中的信息和经验进行互动来建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表明,教学应该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其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此外,教师应该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 摘 要 】当前 , 我 国普通 家庭的独生子女 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 中的作用 ;建构 越来越 多,孩子 的 自我保护意识成 为了家长及 幼 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 已有知识经验交 儿 园十 分 关 注 的 问 题 。 自我 保 护 能 力 的培 养 是 幼 互作用 的过程 ,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 而 儿 园安 全 教 育 的 重 点 ,加 强 大班 幼 儿 的 自我 保 护 【 关键词 】 建构主义;同化 ; 探究 主动建构新的理解 、 新 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意 识 对 于 幼 儿 园来 说 成 为 了一 个 紧迫 的 问题 。 本 幼儿思维处 于感知运算 阶段 ,只有在 与他 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大班幼儿 园的 自我保护 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基本观 点 人或物 的相互作用 过程中,才能逐 步建 构 和 能 力 ,并 提 出相 关的措 施 及 建议 。 建 构 主义 学 习理 论 不 是 某 个心 理 学 家 对客观世界 的意义 。如幼儿 只有在 对物体 【 关键词 】 幼儿园;大班; 自 我保护 或教 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 ,而是众 多的 的动作 中,才能建构 物体 的轻重等概念。 心 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 于建构 主义 知识、 幼儿也 只有在 活动 中才能真正建 构出数理 幼 儿 园大 班 的孩 子 虽 然 粗 浅 的知 道 一 些 安 全 理论 与实践进行探索和 总结 的成果 ,他们 逻辑经 验,如 为了让 幼儿 掌握数 的抽象意 知 识 ,可 是 由于 它 们 的 身 心 发 育 还 不 成 熟 ,身 体 主 要 包 括 杜 威 、维 果 茨 基 、加 德 纳 ,形 成 义 ,可 通 过 让 幼儿 摆 弄 石 子 ,时 而 将 距 离 的动作不协调 ,反应也 比较慢 ,而且 比较贪玩好 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 派,如个人建 构主 放 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 数方向和次序 的 动 , 他# f ] 7 , 1 i l 难根据 已知的安全知识实施 自我保护 。 过程 中 ,幼 儿 最 终 发 现 总 数 始 终 不 变 ,从 所 以,很 容易发 生比较危 险的 义、 社会建构 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 尽管不 同的建构 主义 流派有各 自的主张 , 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 事 故。要 想有效 的避免不安 全 但他们在学 习理论上有共 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 中,教师为 事 故的发 生,那 么加强大班 幼 同的观 点,即建构主义者 幼儿组织丰富多彩 的活动 和游戏 ,在游戏 儿的 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 的培 都认 为学 习者 是 主 动 建 构 和活动 中,促进幼 儿情感 、态度 、能力、 养势 在 必行 。 他们 的认知世 界,提高认 知识 、技 能 的发 展 。 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 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建构主义认 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中 知 功 能 ,而 不 是 通 过 单 向 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 为, 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 的实 大班幼儿 只有具备 了基本 二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参 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能力 ,才能 与各种活动 和游戏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幼儿 自身的兴趣和 够对周 围的环境 和 自身进行正 理 论 对 幼 儿 教 育 的 启 示 “ 一切 成 确 的认 识 ,从 而 减 少 或 者 避 免 学 习 要 配 合 幼 儿 的 需 要 为基 础 的。 正如 皮亚 杰所 言 , 河 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者认 效 的活动必须 以某 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 不 安 全 事 故 的 发 生 。 实 际 上 , 为 ,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 件 ,”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 。 大 班 幼 儿 没 有 生 活 经 验 ,面 对 蔼 式存在与主体之外, 而 是 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 ,将 突发 事 件 的 应变 能 力 也 比较差 。 主 观 对 客 观 世 界 的 一 种 解 幼J L x  ̄ 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 ,将幼儿的外部 所 以,在 日常 生活学 习中,教 发展幼儿主动探索事 师必须引导幼儿遵守公共秩序 , 市 释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 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 , 容 认知结构。 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在公共场 合不能拿东 西打闹 , 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 ;建构主义学 习 和同学之 间要做到礼 貌相待。 警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 ; 顺应获 得新知 识的。 同化 理论认为 ,情景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 构 另外 ,还要教 育幼儿不能 去触 筅 是 . 通过 经验或认知结构实 是学 习环境 的四大要素 。情景就是指 为学 碰和玩 弄危险物 品,不要 将东 乡 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 习者创设一个有 意义的问题情 境 ,为学习 西放入 自己的 口、耳 、鼻 中, 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 以 者 的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提供一定 的情 防止 出现意外事故 。对 于教学 已有的经验背景 和认知结 景。协作发生在学 习的整个过程 ,包 括师 活 动 中 运 用 的 诸 如 剪 刀 之 类 的 构为基础 ,因而在学前教 生之 间、学生之 间的协 作 ,而会 话是协作 东 西 或 者 其 他 游 戏 用 具 ,需 要 过 程 中不 可 缺 少 的 一 环 ,师 生 之 间 、学 习 在 教 师 的 监 督 指 导 吓 使 用 , 以 者之 间的协作、会话有 助于引发学习者 自 免 伤及其他小 孩。还 要教育孩 顾 我 反 思 从 而促 进 幼 儿 原有 认 知 结 构 的 发展 。 子 遵守交通规 则,提醒他们 在 薛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 过马路时应该 注意什 么,怎 样 丽 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 幼 儿之间的交往 ,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 行 走等等。幼儿教 师必须利 用 同化新知识 。顺应是儿童 进幼儿语言 、 情绪、 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 。 抓住一切机会 给幼儿进行 自我 借 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 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 流时,才会知道 保护意识的教育。 触 ,促 进 已 有 结 构 、 图 其他 人的看法并非都 和 自己一样,这样 幼 二 、注 重 大 班 幼 儿 的 安 全 式发生变化 的过程 ,或创 儿就不可避免要 进行辨别、思 考,从 而学 教育环境 江苏省 运河 师范学 校附属 立 足 以容 纳 新 接 触 实 物 的 会 从 他 人 立 场 思 考 问题 ,有 利于 幼儿 养 成 幼儿园 由于 大 班 幼 儿 正 是 成 长 的 批判性 、可观性 的思考 问题的习惯 ,有利 时候 ,他们 的身体 动作 、肢体 :: ● ■ ■ ■ - ■ 图,或修正原有结构 r J ’- ^ I L l 、 H ; = 日 I以容 . : I ● 百 J 纳新事物的过程。 调节是 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语言 等都不灵 活。一 些小小 的 建构 主义学 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对客观 碰撞和摔绊就容易受伤 。 所以, 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 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 世 界 的 一 种 解 释 ,不 同 主 体依 据 自己 的 经 要 给 大 班 幼 儿 创 造 一 个 安 全 的 出 的对原 有认 知 结 构 的调节 。根 据 建构 主 义 验 背 景 进 行 意 义 建 构 ,强 调 学 习 是 一 个 交 生 活 教 育 环 境 ,做 到 防 患 于未 理论 , 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互 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此 ,建构主 然。例如 ,在集体活动时 ,对于活动使用的游戏 道具要认 真检查 , 消除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 义本质上是强调对人 的主体价值 的尊重。 知冲突 , 推动幼儿认知 的发展 , 一方面要了 根据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 ,幼儿教育工作者 教师可以在 活动场地 放一些 障碍物 ,现场指导幼 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 的良 儿进行安全清理。另外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 解幼儿 已有认知水平 ,为幼儿提供 的教学 、 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 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 现能力 的机 识一些常见的危险物 ,让他们 了解这些危 险物可 并将 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 另一方面, 会 ,使幼儿在一定情境 中学会 合作 、相互 能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 ,让幼儿远离他们 , 认知 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 协调 和会 话, 自主建构意义。同时 ,幼儿 安 全 常记 在心 。 原则 , 远高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 教育活动 的内容应考 虑到幼儿 已有的认知 三、以丰 富多彩 的教育 活动培养 幼儿 自我 活动 ,太难或非幼J l , l t l 力所能达到的任务或 水平和已有经验 , 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 保护 意识 1 . 在 游戏 中培 养幼 儿 的 自我 保 护 意识 游戏 ,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 ,不利于幼 以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计划的选择和组织 相应的教学活动 内容 ,促进每个幼儿积极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

张金明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构建主义视角下我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开发不足、教育教学情境创设有所不足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教育教学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些观点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打破了平衡,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

关键字:建构主义;教育;启示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①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引人注目.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迁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来,必将对学校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师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四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也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具有情境性,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知识是情境化、个体化的产物”.②应该看到,知识是认知主体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没有哪一种知识的客观性是绝对、纯粹而不需要进一步质疑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对前人获得的知识进行新的审视、修正或扬弃,并发展出适合于自己这个时代需要的新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学习、教学理论被看做对传统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1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人称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适应现实的结果,是个体经验的反映。知识也不断地变革、升华,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演化的。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而每个个体都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他们建构的知识及对现实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和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一个同化一顺应一同化……循环往复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它同时包含了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呢,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文章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非常重要性. 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指导作用.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 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 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 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 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 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 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 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 提高认知功能. 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观. 是指对知识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观念的综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 知识有哪些形态. 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客观的. 但他们更强调. 知识主要是由个人主动地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仅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而不是绝对的真理.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不同的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的命题进行不同的建构.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来完成。建构主义知识观引起了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理论使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考虑如何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质疑、探究.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 进行建构意义的学习。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是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学生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来

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以下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

1. 学生是知识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他们通过

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2. 情境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这

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

3. 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建构主义注重学生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通

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知识。

4. 反思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建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在学前教育中,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幼

儿在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和实践,通过实践来构建知识和理解。例如,

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区域,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角色扮演的道具和背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理解各种社会角色和活动。

2. 引导发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教师可以观察到一只蜗牛,然后

向幼儿提问:“蜗牛是怎么爬行的?它有什么特点?”

3. 学习小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倡导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习者终身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与习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注重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的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活动与交往;探究学习;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渊于结构主义(Structionsm),其创始人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简单地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经验记住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的知识建构活动。他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1]350,而学习者的认识活动一般涉及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四个环节,儿童是通过这四个环节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在他看来,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到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儿童在遇到新的刺激或新事物时,总是先试图运用个体的原有认知图式去同化它,如获得成功,便得到认识上暂时的平衡。反之,儿童便立刻做出适当的调节,通过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刺激或新的事物,直至达到新的认识上的平衡。因此,皮亚杰强调教育者不能把儿童看作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要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体,教育者要注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会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往。这就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早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对学前教育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对学前教育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建构。它对学前教育教学提供了以下启示:

1.学生的主动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通过积极的参与和探索来建立自己的理解。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材料,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发现和构建知识。

2.基于学生的先前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他们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并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来引导学习。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观察,教师可以建立起与学生的连接,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3.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

4.建立真实情境:建构主义主张将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活动、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5.反思和评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生应该被鼓励不断地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建构。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改变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事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幼儿教育的启

示(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它关注儿童已有认知水平,重视儿童新概念和新经验的建构,重视将活动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重视合作和交流;重视以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注重知识建构的互动中支架的支持作用。我们需重新审视与反思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问题。【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数学活动

【活动案例】

案例——奇妙的图形世界

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性很广,生活中处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这是一个数学领域的操作活动,活动内容“动脑拼奇妙图形”,是在大班幼儿已经知道基本几何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图形,要求孩子按照老师给出的主题,开动脑筋,利用几何图形去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操作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与合作的情景,孩子们兴趣很浓,非常投入,也能积极思考,按主题的要求去拼。拼好后,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案都用了什么图形。下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记录。

教师展示“奇妙的图形王国”的课件,为幼儿创造多采的教学环境。其中有各种各样生活中常见的图案模式,引起学生对各种图形和图案的注意。教师提问:“看看这里都有哪些你们已经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样子”这时班上一位小朋友回忆了以前讲过的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再次重复,以加深印象:“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我们来比比哪组小朋友找的‘朋友’又对又快。”教师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准备好各种大小和颜色的图形放在篮子里,让幼儿进入以下的活动环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及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所谓“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

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2009年)第10期第57-59页

Vol.29(2009)No.10P 57-P 59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作者简介:1.李贵希(1970-),男,河南人,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学前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2.刘花雨

(1980-)

,女,湖南人,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李贵希1,刘花雨2

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摘要: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的本质是解释和假设,知识建构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是个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个体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这些观点为评价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由

此,学前教育评价应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同时,评价方法要以质性为主,注重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观;学前教育评价;启示中图分类号:G 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9)10-0057-03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从哲学角度讲,它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尔后汇入后现代主义。在当代,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于库思

·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以及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等。他们反对结构主义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试图恢复被结构主义所忽略的非理性事物,注重主体的能动性和实践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追求自身科学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轨迹。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心理学也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主要表现为对心理因素的重新关注,对学习机制的认识从学习是被动的反应发展到学习是主动的认知,再到学习是积极的建构。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传统知识观、传统教育观的反思以及对现代知识观、现代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倡导上。建构主义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观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它大胆而新颖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知识的新视角,从而也引起我们对知识的获得方式、掌握知识途径的科学性作出反思,对评价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所谓知识观,是对于知识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1]。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表征,知识是现存的、独立于认识者之外的。知识只有在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情况下才被认为是正确的。客观知识就是真理。在这种认识论思想中,科学概念是与各种事物相对应的,科学命题、原理、定理等是唯一正确的、真实的解释。科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精确性,并且必须是能够用一套客观的方法加以验证的才算是真正科学的知识。对于一

个人来讲,只要掌握了这种知识,便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运转法则,从而具有了支配世界的力量。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结果。建构主义理论与这种机械的反映论是相对立的。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本质是解释和假设

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表征。建构主义却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借助于

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2〕

。虽然世界是

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如何理解客观世界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却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来建构现实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个人的已有经验以及价值观不同,所以每个人在解释外部世界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说,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知识不是客观的,它也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唯一解释,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在目前来说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更新。基于这种观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于个体来说毫无权威可言,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以权威为理由来压服学生接受这些知识。

(二)知识建构是个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并非被动地接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58

受所传递的信息

科学知识虽包含有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面对新信息、新概念、新现象或新问题,学习者必须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即需要有目的、有意识、连贯性地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反思和评价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学习的责任,同时也在积极地对学习活动进行着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调节。因而,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通过他们自己的分析、鉴别、评价、假设或见解,形成自己的理解,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就较好地说明了这种建构过程。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建构。学习者以长时记忆的内容和倾向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并进行推断。学习者借助于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信息加工策略,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理解。

(三)知识建构是个体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进行知识建构时,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个体进行经验建构的过程中,个体的图式会随着不断扩展的经验而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这是以个体认知过程为基础的〔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还没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出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和解释〔4〕。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得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知识建构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传统知识观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他们反对传统教学将知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为概括性的概念、规则和原则,反对让学习者脱离现场情境进行学习,因为这种抽象出来的知识的学习结果不能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去。建构主义认为,只有把学习者置于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才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因此,建构主义者致力于“实习场”的创设,将学生与完整的经验回归到融合的状态,并将“实践共同体”作为一个能整合到学校实践中去的学习舞台。情境化的教学淡化了无形知识的内容,使知识变得生动、有形,这也解决了学生缺乏对知识感性认识的难题,弥补了学生没有经历的缺憾。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对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建构主义对传统的知识观提出的质疑和驳斥,对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知识观表明,传统的目标驱动和“标准参照”的评价方法已不适用于评价建构主义环境中的学习。在建构主义看来,教育评价应在与探索真实学习任务相关的真实世界的背景中,评价能表现出多种观点和看法的知识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所提供给我们的新视野,学前教育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借鉴参考。

(一)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强调个体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再现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前教育评价标准就是幼儿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数量、掌握的精确程度等。同时,“为了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育现象,往往把被评价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常模之下,用评价者认为的某一种价值观要求被评对象”[5]。在这种评价功能的导向下,国家必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各个不同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学生的个性必然被扼杀。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本质是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唯一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外部世界不同的解释和观点。这就说明,价值是多元的,标准也是多元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对用统一死板的标准来衡量幼儿,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强调针对每个幼儿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能够切实地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激发每个个体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幼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

传统的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在幼儿知识技能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情感、意志。在研究教学规律时,常常将认知从情、意中抽取出来,将真与善、美相割裂,使学前教育实践走上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偏狭之路。在传统学前教育评价中,并没有把情感教育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陶冶幼儿的情操、塑造幼儿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并没有被列入学前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这也使得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培养没有得到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和损害。

笔者认为,幼儿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的发展。只有各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才能健康地成长。建构主义强调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进行建构,重视建构者之间的相互协作,重视建构者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评价的目标和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多维的,是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不仅应充分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还要评价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教育环节。

(三)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传统学前教育评价主要是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较少,重视学习活动的结果,而忽视活动的过程。缺少对活动或思维过程的评价,这会导致幼儿只重视探究的结果,而忽视探究的过程,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习惯,不利于幼儿探究习惯和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