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18 山东菏泽)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A. 鲨鱼-淡水湖泊B. 灰喜鹊一松林果园C. 企鹅一南极冰原D. 大熊猫一高山竹林2.(2018 山东德州)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 光和温度B. 温度和水分C. 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3.(2018 江苏南通)孪生的兄弟,生活在平原的哥哥皮肤较白,生活在高原的弟弟皮肤较黑。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水B. 空气C. 温度D. 阳光4.(2018 山东滨州)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A.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树林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阳光B.江水C.温度D.空气二、填空题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一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知识点总结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共生、共栖、寄生、捕食、竞争等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基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阳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
鸟类换羽及兽类换毛等与光有关。
B .温度:a.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b.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C.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
A .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 .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 .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 如蛔虫和人D.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生物对环 普遍性 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警戒色生物对环境 境的适应 拟态 的适应与影响 适应的相对性 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原因1.普遍性A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B: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景色彩 C:特例 警戒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景色彩拟态:生物形状.色泽−−→−模拟背景 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生物能影响并改变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植物-----增大湿度、降低温度)。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012新版教材同步课件
棕熊捕鱼
螳螂捕禅
2012-9-9
猫捉老鼠
猪笼草捕食昆虫
24
2.生物因素
请思考:视频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互惠互利 捕食关系
2012-9-9
25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
2012-9-9
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
26
不同的生物种之间
狐狸捕食老鼠 草 和 稻 子 空 间
竞 争 海葵和蟹的互利共生
5
1、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 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让面包片上接种霉菌孢子,便 于试验观察这些孢子能否生长。
2、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 境里 。
6
探究二:找出诗中影响花的生 态因素有哪些?
春 夜 喜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
雨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水份的影响
雨季草原
旱季草原
8
1.水份的影响
普通仙人掌
沙漠中的仙人掌
沙漠中的仙人掌和平时我们见到 的仙人掌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1.水份的影响
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10
观察下列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 2.空气的影响 因素的影响?
观察三清山的松树, 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 它们形态的不同?
3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潮湿 置于塑料袋中, 将 置于塑料袋中 将 结扎袋口,将实验装 方法 ,结扎袋口,将实验 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 置放在低温环境里。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长满霉菌 无明显变化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____________。
3.生物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6.7.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捕食关系、互惠互利关系、竞争关系等,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8.在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①形态上: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毒箭蛙)、拟态(竹节虫)②结构上:有翅(昆虫)、鳍(鱼)、足(多数动物)等③习性上:冬眠(青蛙,蛇)、休眠(落叶乔木)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____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环境。
2.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其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5.作为生物圈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___!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________!达标检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5.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章《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X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___。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3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2、模型假设(适用条件):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
●或以下情况之一: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没有环境阻力、理想条件下。
3、数学模型:N t =N 0λt其中: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 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4、增长率:(1)定义:该年种群数量比上一年种群数量多了多少倍。
必修1相关知识链接: 模型1、模型定义: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模型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3、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注意:拍摄的实物照片与视频不是模型。
4、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模型。
(2)增长率与λ的关系:增长率=λ-1。
①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上升,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②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不变,该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③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J”型曲线增长率:由于“J”型曲线的λ是常数,值不变,所以其增长率不变。
5、增长速率(看斜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
(2)计算方法:(3)“J”型曲线增长率:持续增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概述本节课是以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为核心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编排上缺乏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条理性,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容易造成理解混乱。
教师应该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通过概念图还原其内部的逻辑。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情感和行为特征:好动、好奇心重。
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动物与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对细菌和真菌有浅表的了解;接触过光合作用这个科学概念,不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本节课待学的科学概念: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化传统的讲授为图表演示和游戏教学本节课包含大量的科学概念。
如果教师一味的运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深。
通过图表演示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理解、接受知识。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认识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了解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5. 小组合作评价: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小组合作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作业评价
1.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进行指导。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⑱ 生态旅游: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3. 测试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规模的测试,如选择题、填空题等,了解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深度,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4.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作用与目的:
5.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初中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七上)参考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初中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七上)参考答案《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基础练习1.D2.B3.C4.A5.B6.D7.A8.B9.B10.B能力提高11.C12.C13.(1)生长与发育现象。
(2)生殖现象。
(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15.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拓展练习16.是生物。
证据是能够吸收人们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基础练习1.A2.A3.B4.B5.C6.D7.A8.B9.A10.A能力提高11.D12.C13.A—b,B—c,C—a14.(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动物:鲫鱼、奶牛、蚂蚁;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
(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5.答案提示:近视率=近视人数÷班级人数×100%拓展练习16.(1)调查目的:调查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宠物向人类传播疾病。
(2)调查方式:采用访谈法、查阅资料等。
(3)调查对象:饲养的宠物。
(4)调查范围:所有的宠物。
(5)调查方案:①制订调查计划;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⑤归类、整理分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基础练习1.D2.A3.B4.A5.C6.A7.D8.A9.D10.C能力提高11.A12.D13.(1) —D,(2)—B,(3)—A,(4)—C14.开放性试题,回答正确即可。
要点:人类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造成某些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
重点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苏科版生物7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梳理7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第3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5章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第3节合理的膳食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第2节食物网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知识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一般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知识点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生物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进行呼吸与排泄);生物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关键提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3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应用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例如,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等。
2.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而造福人类的一门学科。
如:直升机与蜻蜓、潜水艇与鱼鳔、雷达与蝙蝠、人工冷光与萤火虫等。
3.现代生物科技成果:试管婴儿、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太空育种技术、生态农业、杂交水稻(袁隆平)、转基因技术等。
基础生态学(第1章生物与环境)
WENKU DESIGN
种群数量与环境
种群数量受环境资源限制
01
种群数量增长受限于环境的资源供给,如食物、水源和栖息地
等。
环境容纳量
02
在一定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被称为环境容纳
量。
环境变化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03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会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多样性和稳定性。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THANKS
生理适应
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环境相 适应,如沙漠植物的节水 适应、动物体温调节等。
行为适应
生物的行为特征与环境相 适应,如动物的迁移、捕 食等行为。
PART 0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气候与生物
温度和生物分布
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的温度范围, 因此气候温度影响生物的地理分
气候因子
包括温度、湿度、降水 等,影响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分布。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包括土壤类型、pH值、 肥力等,影响植物的生 长和土壤动物的活动。
包括地形地貌、海拔等, 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
布。
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 系等,影响生物的生存
和竞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适应
生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 适应,如骆驼的驼峰、鸟 类的翅膀等。
第2课时 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 ,又能对环境产生
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 ,也不能对环境
产生影响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课后练案
4.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
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D)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环境的适应 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材P15~ (1)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
P17) ___互__助_____,也可以是___斗___争____。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课前学案
知识结构
一、生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
物因素 复杂。可以是捕食、寄生、共生、竞
与生物 争。如猫捉老鼠属于_____捕___食__ 关系;
广,主要以植物或残枝败叶为食,喜欢群
居生活。它体内有很多微生物存在,如鞭
毛虫,可以使木材中的纤维素消化转变为
白蚁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再如球孢白僵
菌,可以引起白蚁疾病,最后导致白蚊死
亡。在白蚁的防治中,可以利用蚂蚁或蜘
蛛等生物对它进行捕食。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课堂导案
哪些生物能影响白蚁的生活?它们与 白蚁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第一单元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 …学…习……目…标..… 2 …课…前……学…案..… 3 …课…堂……导…案..… 4 …随…堂……训…练..… 5 …课…后……练…案..…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高频中考】
1.举例说明生物 之间的关系。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同步课件
光照强度
人参——阴生植物
水杉——阳生植物
生 态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因 素
生物因素
水稻 同种生物
杂草
生 物
蚜虫
因 田鼠 不同种生物
素 瓢虫
蚯蚓
探究三: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互助
鸟妈妈给小鸟喂食
蚂蚁合作找食物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雄鸡为食物而斗争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 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图中生活的 各种生物能否适应环境呢?这些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又 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生物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呢?
什么是环境?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不同种生物间 寄生
(种间关系) 竞争
捕食
D 1.在农田中,对田鼠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
A.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B.农
田里的植物和蛇、蛙、猫头鹰等动物
不同种生物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农田里的其他田鼠同种生物
C 2.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保护色 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 拟态 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
另一种生物
警戒色 鲜艳色彩或斑纹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
A、 捕食B、合作C、竞争
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B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斗争
梅花鹿为配偶而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
蜥蜴 捕食 昆虫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
6、 2019年初,中国云南旱情严重,耕地受旱面积500余万
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300余万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
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
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10、连线题
(1)猎豹捕杀羚羊 (2)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3)草原上的兔子和牛羊 (4)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5)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
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全班各组数据
的 平均值 。 6、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 放回自然环境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旱情严重,农作物受旱死苗,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水 )。 (3)“朵朵葵花向太阳”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光 ) (4)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Biblioteka 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6)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
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 )。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实测记录表
地点
不同植被
项目
裸 地 草坪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39℃ 35℃ 76%
35℃ 33℃ 87%
灌木丛
32℃ 31℃ 93%
观察该曲线图,我们发现了什么?
相对湿度曲线图:
讨论
1.为什么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位置不同?
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 接近叶片的部位。而裸地则不需要。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减少误差。 3.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
昼伏夜出
2)温度
大雁南飞
蛇要冬眠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江水暖鸭先知
3)风力 风力
蒲公英散播种子
4)土壤条件差异使牵牛花呈现不同的色彩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注意:
1、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 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水分
沙漠、
草原、
森林
2、决定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
C.某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
D.蚯蚓可使土壤疏松,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4.在冬天蛇要冬眠,杨树要落叶,而松树仍然郁
郁葱葱,这些现象都体现了( )
B
A.生物逃避敌害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5.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
C 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照射 ,这种现象可说明( )
海葵与寄居蟹
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海葵与小丑鱼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竞争
注意: 同种生物争夺-----斗争 不同种生物争夺----竞争
牛和羊争夺水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思考:“大鱼吃小鱼”体 现了生物间的什么关系?
寄生
菟 丝 子
光
温度
非生物因素
3、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
夏天苔原上的雷鸟
冬天雪地上的雷鸟
冬天雷鸟如常换毛但降雪延迟
二、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被称为植物界拓荒 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 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地 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 岩石,使岩石变为土壤, 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 创造条件。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疏松, 蚯蚓的排出物还能 增加土壤肥力。
条件 ①温暖干燥
②低温潮湿
方法
实验 结果
放在烘烤箱中烘 烤2分钟,晾凉后 盖上盖子,在室 温下放4至5天
加盖后放在冰 箱保鲜室内, 放放4至5天
①温暖干燥
没有长霉
没有长霉
③温暖潮湿
加盖后不作任 何处理,在室 温下放4至5天
长很多霉
结论:
对照实验:③对照组, ①实验组
21、、比比较较②①③和和温③③:暖: 潮说说明湿明适适宜宜的的温湿度度有有利利于②于霉霉低菌菌温的的生潮生长长湿。。
2)意义: 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3)举例:
归纳
1、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
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有 利于保护自己躲避敌 害或捕获猎物
茎
绿色肥厚,储 存大量的水,
叶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且代替叶进行 光合作用。
根
非常发达,吸 收深处水分。
骆驼能够适应干旱沙漠 环境,可以在没有水的
D 4.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青蛙 ②蚯蚓 ③黏虫 ④蛇 ⑤甘薯 ⑥猫头鹰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
5.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温度 C.水分、土壤
D B.空气、温度
D.花粉、病毒
6、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活;两
C 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后,其中一种全部死亡,另一
实验原则: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2、非生物因素
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1)光 花儿在不同季节开放------日照长短
春
夏
兰
荷
冬
秋
梅
菊
不植物生活环境不同------光照强度
水杉——阳生植物 鱼的颜色---阳光
人参——阴生植物
光影响动物生活习性 如:---朝蝇暮蚊
生物适应环境, 也能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
鱼生活在水中 (背色深、腹色浅)
这说明了环 境影响生物 的生存。
茎
绿色肥厚,储存大 量的水,且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叶
非常发达,吸 收深处水分。
根
大树底下好乘凉
长期乱砍滥伐 后的黄土高原
这说明生物 影响了环境。
C.某种生物生活的地理位置
D.生存地点及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3.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D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4."春兰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
异的生态因素是( )
B
A.温度和水分
知识回顾:
1.生物多样性包括__物__种__多__样__性__ 、
_遗__传__多__样__性__
、_生__态__系__统__多__样__性_。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__物__圈_____, 它又可以
分为_陆__地_____._湿__地____._海__洋__生__态__系__统__ 三大类.
讨论:
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使面包接触空气中的霉菌孢子。
2、霉菌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环境里? 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
3、说出表格中的条件差异?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的异同可知: 实验中“温暖—低温”形成了对照,设置的
变量只有“温度”。 “干燥—潮湿”形成了对 照,设置的变量只有“湿度”。
3、判断
1)人体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出汗,呼气
和排尿而排出体外
(√)
2)“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
( √)
3)“生生不息”,这说明生物都能通过繁殖延续
自己的生命。
( √)
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B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B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
直接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6.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
A 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D.温度 C.气体 D.盐度 7、澳洲考拉,又称树袋熊,白天休息,晚间出来觅食。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蝗虫啃食庄稼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草原鼠害
沙尘暴给人类 带来的危害
滥伐森林植被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 时对环境也产生了影响, 其中有有利的一方面, 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
植物对环境都有降低 温度 和增大 湿度 的作用。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C 2、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植物生长需要蒸腾作用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大气能影响植物的生存
3、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草原上的动物往往奔跑速度很快
A
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3、随海拔高度变化植被分布不同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
4、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阳光
3、生物因素 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种内关系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成
蜜
群蚂
蜂
梅蚁
花
鹿
争夺配偶
争夺食物
有利于生存 有利于逃避敌害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2)种间关系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互利(互利共生)
种正常,此现象属于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就会死亡,对此最
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D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测量不同植被生活环境 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情境导入
为什么冬天有的树落叶 有的树不落叶?
一、生物适应环境
1、拟态:
1)概念: 某些生物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2)意义: 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3)举例:
兰花螳螂
竹节虫 枯叶蝶
尺蠖
2、保护色: 1)概念: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 2)意义: 保护自己躲避敌害;或易捕食
3)举例:
青 蛙
变 色 龙
雷 鸟
飞 蛾
3、警戒色。
1)概念: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 彩或斑纹,使捕食者产生警惕
裸地。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4、.绿色植物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