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一体化讲义样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PPT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

(07广东卷)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 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 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D)
考点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 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故事一:以大象为论题写作文,德国人 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 象的爱情》;俄国人写的是《俄罗斯的大象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中国人的题目则 是《大象的伦常》。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
(2006广东卷)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
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
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
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
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
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
在于岭南文化之中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
(2008上海卷)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
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考点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2)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3)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 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
正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才有自己的运动和发展。
扩展资料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各个不同侧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
因此,对立统一规律必然贯穿在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承认不承认矛盾,承认不承认事物因内在矛盾而引起变化、运动,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公开课)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讲解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矛盾
实
质
和
核
心
联系 是矛盾的表现形式 两大基本特征或总特征
发展 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 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展示---高频考点
②方法论意义
a.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哲学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知b识.它拓展是】我矛盾们的建普遍设性和中特国殊性特辩色证关社系会原理主在义认识的和理实践论中的依具据体运用: (1)认识③事方物法,论要要把矛求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遵循从特殊
(3)方法论
①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求我们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
盾。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典型案例分析 1、画龙点睛; 2、提纲挈领; 3、纲举目张; 4、牵牛要牵牛鼻子; 5、射人先射马 6、统筹兼顾; 7、好花还需绿叶扶; 8、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9、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10、丢了西瓜捡芝麻 1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 12、扬汤止沸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 对立属性
矛盾的 统一属性
矛盾的双方始终是不可分割 的 。“两个方面”不是任意 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 统一的两个方面。 “两个方 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 局限于“好”与“不好”两 个方面。
2 核心考点突破 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的属性、趋势。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误区警示
1.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每一事物和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矛盾。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
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 矛盾关系。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 或还没有察觉的矛盾,矛盾就不存在。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事事时时有矛盾,这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来说,处于动态的较为激烈的矛盾,人 们往往容易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 态时的矛盾,并不等于就没有矛盾,它需要人们通过思维才能 认识和把握。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021/10/10
27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原理: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 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因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 盾。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事
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 就是对立统一。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 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21/10/10
1
赫拉克利特:“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 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 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 的名字”。
高中政治: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y ~ C.lfp (第1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o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o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方法论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件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ptx

核心的意义
揭示事物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推动社会进步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社会不 断进步。
创新发展的关键
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矛盾,才能不断推 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唯物辩证法与意识的相互关系
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建立 在物质世界基础之上的反映和认识。
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 能够促进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世界的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和物质世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种转化是通过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来实现的。
总结词
全面提升、持续改进
详细证法把握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不断学 习和改进自己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注 重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协调,以实现个人持续改进的目标。
案例三: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总结词
多元化培养、全面发展
详细描述
教育领域中,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把握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和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学校需要关注学 生的个性化特征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 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总结词
统一战略、协同发展
详细描述
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把握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制定统一战略,实现协 同发展。例如,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同时关注内部的生产、研 发、销售等环节,通过协同合作来提高整体效益。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精品教育

俗谚成语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打蛇要打七寸; 学会弹钢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
蔷薇花总是有刺;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 看到; 权衡利弊得失;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 九个手指头和一个手指头;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含义、联系)
既看主要矛盾
复杂事物 又看次要矛盾 要
两点论
一种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全 面
两点是 有重点 的两点
统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抓
重点论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
把握主流
点
一 重点是
两点中 的重点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 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 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 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与支流, 着重把握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的统一。
要点突破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一个矛盾
复杂事物
矛盾的次要方面
类别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
有一个
面都只有一方。
侧重强调“看问题”,侧重 对事物的性质的判断。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政治
辨别区分
逻辑学中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
逻辑学中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 互相“打架”的现象,即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同一关系有两种
互相对立的判断,它的存在形式是主观的。而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
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政治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时时有矛盾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
政治
网络构建
政治
考点突破
考纲展示 1.唯物辩证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的矛盾概念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高频考点
1个方法:矛盾分析法是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2个属性:矛盾的两个基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本属性。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种情形:矛盾特殊性的 三种情形。 2.用对立统一 的关系; 4个关系:矛盾斗争性和 的观点看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同一性的关系、矛盾普 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 实际相结合。 系、主次矛盾的关系、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 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③原理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 关系原理。
政治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政治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含义 区别 哲学 依据 哲学 范畴 联 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三政治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政治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基本概念:矛盾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
矛盾就是(注意:A、对立是无条件的B、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有两种情形:A B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如学校内部的教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5、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人们日常纠纷等混为一谈。
二、重、难点突破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A.前者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如入世、互联网利弊,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等;后者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
一般以反面来证明。
如:99分成绩+1分错误=0,忽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B.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也就坚持了矛盾的普遍。
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4、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两上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外于一个统一中,就不能构成矛盾现实的矛盾。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教师与学生)5、不能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只有实事求是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6、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课件2: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主要 方面
次要 方面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 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 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 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特别提示】 我们重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 不是说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发展不重要。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 方面。
②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关 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哲学基础
【特别提示】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 之间都存在矛盾。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 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人们不容易觉察 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
题眼突破 1.图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纲展示·体系构建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纲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展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示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个观点:矛盾的观点
考 1个方法:矛盾分析法 点 2种属性:矛盾两种基本属性 扫 3种表现: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描 4大关系: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一方面,职业教育存在生源危机,但社会对技师的需求又为 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职业 教育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化,排除B项。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起阻碍作用,C项说法错误。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消除价 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D项说法错误。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1课时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整体设计教材分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课时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教学重点1.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1.矛盾的含义。
2.矛盾主次方面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2.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信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放映图片).问题探究:图中的人敢剪吗?为什么?学生:不敢。
因为他若剪断了绳子,自己也会掉下去。
教师进一步设问: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学生:说明这两个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课时一(一体化讲义样稿)【目标预设】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的含义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梳理】(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是因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和事物发展的。
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又相互,这就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和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一是二是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的。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同一以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事物就不能斗争性寓于,并为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矛盾的普遍性及指导意义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①矛盾存在于()。
②矛盾贯穿于()。
2.矛盾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第一、(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矛盾、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第二、坚持全面看问题、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反对片面性。
(四)矛盾的特殊性及指导意义: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特殊性是指。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①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②的矛盾在上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也有各自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千篇一律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即“一刀切”、“一风吹”)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
(3)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因为矛盾具有。
(理论依据)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意义)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
(意义)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工作。
(意义)E.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工作方法。
(地位)(4)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正确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过程,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的特点。
(即:复杂事物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既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在同一矛盾中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
(2)相互联系:①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普遍性,不包含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②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二者在又是可以转化的。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在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在特殊性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反对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水果论)二.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的联系。
(白马非马论)▲现实意义: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②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③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判断改错】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3. 矛盾的“对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矛盾的“统一”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矛盾的转化就是发展。
5. 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6. 矛盾双方都能相互转化,矛盾就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7. 矛盾具有普遍性,就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8. 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既要看事物的优点,又要看事物的缺点。
9.“两点”就是优点和缺点。
10.“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人物描写要抓住外貌特征、个性语言等特点。
”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1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2.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这一表现。
1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14.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1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普遍性是特殊性之和。
1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填空分辨】——请写出对应的矛盾原理及方法论1.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
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
:2.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4.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6.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
:7.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能简单模仿:8.京剧进课堂先试点.后推广: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典型例题】(2011•江苏)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达标检测】1.“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
这一情况告诉我们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B.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传统思想和传境观念不利于事物的发展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老子的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3.毛泽东同志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在于(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B.同一性包括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两方面,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C.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D.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意识具有反作用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7.“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
”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A.相互转化B.相互依存C.相互渗透D.相互排斥8.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
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
因此,我们应该()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涵了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规律的客观性 D.联系的多样性10.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更广泛地参与世界贸易活动,中国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但是,只要立足互利双赢,即使遇到再多的摩擦,也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的。
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达成,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从哲学角度看,在贸易谈判中立足“双赢”,体现了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联系观点 B.发展观点 C.规律观点 D.矛盾观点12.新华网2010年12月30日报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