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标准
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标准
为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秸秆收储中心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秸秆全量、全域、全程科学利用,根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省范围内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以下简称省级中心)。各级区域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参照执行。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区域农作物秸秆产量、利用企业发展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等空间分布合理布局。
(二)标准建设,示范引领。统一功能设置,统一规范管理,示范建设规模匹配、功能合理、设施设备齐全的秸秆收储中心样板模式。
(三)科技赋能,高效服务。通过科技赋能、机械提能,推进信息共享和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设备设施,提高服务半径和作业效率,全方位推动大中小农户秸秆收储利用。
三、建设要求
(一)主体要求。
1.建设主体可以为乡镇人民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秸秆利用企业、秸秆收储运服务主体等各类组织,鼓励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供销社、秸秆利用企业、省属国资企业、金融资本等通过股权投资、业务合作等方式,参与收储中心建设。
2.建设主体为企业的,应依法登记,经营状况良好,制度齐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二)选址要求。
1.应符合本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2.宜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区域。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是指庄稼收割后剩余的根茎、叶子和秸秆等植物遗物。在农业生产中,秸
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广泛用于土壤覆盖、饲料料、燃料等领域。随着我国农业现
代化的进程、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效益低等,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现状
1. 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较低,大量的秸秆被随意焚烧、堆放或直接丢弃,导
致了资源的浪费。根据统计,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一
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收储运体系,秸秆处理更加困难,这就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2. 环境污染严重
未经有效处理的农作物秸秆易导致环境污染。一方面,秸秆焚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对空气质量和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秸秆的露天堆放容易导致土
壤和水体的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社会经济效益低
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混乱处理不仅带来了环境问题,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经济效益的
降低。农作物秸秆本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但是由于秸秆的收储运体系不完善,导致了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生物
质能源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1. 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
应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秸秆收购、储存、运输等体系。鼓励发展专业的秸秆收储运企业,引导农民将秸秆卖给专业公司,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主要的原料化利用技术规范
农作物秸秆主要的原料化利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徽地区常见的农作物秸秆主要的原料化利用技术的秸秆收集、运输和储存、生产要求、秸秆板材生产技术、秸秆清洁制浆生产技术、秸秆代木生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农作物秸秆主要的原料化利用中的秸秆板材生产技术、秸秆清洁制浆技术、秸秆代木生产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544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9707 密闭式炼胶机炼塑机
GB/T 20788 饲草揉碎机
JB/T 5420 同向双螺杆塑料挤出机
JB/T 9040 带式压滤机
JB/T 9707 铡草机
LY/T 1113 环式拌胶机 制造与验收技术条件
NY/T 302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
QB/T 2419 刀辊切草机
QB/T 5020 双辊挤浆机
DB34/T 1831 油菜收获与秸秆粉碎机械化联合作业技术规范
DB34/T 3935 稻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NY/T 3020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秸秆收集、运输和储存
收集
4.1.1 稻秆、麦秆的收集按 DB34/T 3935的要求进行。
4.1.2 玉米秸秆的收集采用摘穗割台收获机进行。油菜秸秆的收集按 DB34/T 1831的要求进行。
运输和储存
秸秆的运输和储存应符合 DB34/T 3935的要求。
5 生产要求
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方案分析
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方案分析
玉米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其收储和运输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包括收储设备、运输方式和管理措施等。
一、收储设备方案
1.秸秆收集机械:采用秸秆收集机械可以提高收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常见的秸秆收集机械包括秸秆割刀、收集器、压片机等。这些机械能
够将玉米秸秆割切、收集,并打成压片,便于储存和运输。
2.秸秆堆存仓库:应建设适量的秸秆堆存仓库,用于存储和保护秸秆。仓库应设计合理的结构,确保通风良好,防止秸秆发生霉变和自燃。仓库
的选址应避免水源和居民区域,减少环境污染。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秸秆颗粒成型技术,将玉米秸秆压制
成颗粒状。颗粒秸秆比秸秆原料更易于收储、运输和利用。
二、运输方式方案
1.集中运输:通过大型集中运输车辆将秸秆从农田或仓库集中到达储
存地或加工厂。集中运输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并降低交通拥堵。在道路运输时,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运输安全。
2.水路运输:对于水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水路运输方式。可以将
秸秆装载在船只上,通过河流或运河将其运输到目的地。水路运输对环境
污染较小,可以减少道路交通压力。
3.联合运输: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如铁路、公路和水路的联合
运输。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运输车辆的配置,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
输成本。
三、管理措施方案
1.储存管理:秸秆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和自燃,因此需要采取
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保持仓库通风良好,定期清理仓库,避免秸秆过密
压死,加入防霉剂等措施。
2.运输管理:秸秆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运输车辆的稳定,避免过猛的
秸秆收储标准
秸秆收储标准
一、收集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储存和运输。
二、收集时间
2.1 秸秆收集时间应在农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2 秸秆收集应避开阴雨天气,以免影响收集质量和储存效果。
三、收集方法
3.1 人工收集:适用于小规模、小地块的秸秆收集。人工收集应采用分段收集、装车运输的方式,确保秸秆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2 机械收集:适用于大规模、大面积的秸秆收集。机械收集应使用专用秸秆收割机或联合收割机,将秸秆粉碎后进行田间堆积或直接装车运输。
四、储存设施
4.1 秸秆储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并远离居民区、高压线、铁路和公路。
4.2 储存设施应设计合理,地面应平整、硬实,四周设置排水设施。
五、储存方法
5.1 堆放储存:将秸秆堆放在储存设施内,堆放时要保持通风、防潮、防火。
5.2 压缩储存:将秸秆进行压缩打包,降低体积,提高储存密度。压缩储存时应使用专用设备,确保压缩打包后的秸秆符合相关标准。
六、储存安全
6.1 秸秆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6.2 储存设施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防火条件,防止火灾和窒息事故的发生。
七、运输方式
7.1 秸秆运输应采用封闭式车辆进行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散落、飞扬等问题。
7.2 对于较长的运输距离,应选择具有稳定性能和较高承载能力的车辆进行运输。
八、运输安全
8.1 秸秆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配备安全设备和防护装置。
8.2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速稳定,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以确保运输安全。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方案(五)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堆肥,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势在必行。二、工作原理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工作原理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集中收购、储存和运输,然后通过合理利用和加工转化,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
1. 建立农作物秸秆收购站点:在农作物种植集中的地区建立收购站点,方便农民将秸秆卖给收购站。
2. 收购秸秆:通过收购站点收购农民的秸秆,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回收。
3. 储存和运输:将收购的秸秆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秸秆的质量和数量。
4. 加工转化:将秸秆进行加工转化,如制作成秸秆砖、秸秆板等,或者用于生物质能源发电。
5. 销售和利用:将加工转化后的秸秆产品进行销售,或者用于农田覆盖、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活动。
四、适用范围
该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适用于农作物种植集中的地区,如大型农业基地、农业园区等。
五、创新要点
1. 建立收购站点:通过建立收购站点,方便农民将秸秆卖给收购站,减少农民的运输成本。
2. 加强储存和运输管理:通过合理的储存和运输管理,确保秸秆的质量和数量,减少损耗。
3. 加工转化:将秸秆进行加工转化,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秸秆的附加值。
六、预期效果
1. 资源化利用:通过建立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2. 环境保护:通过合理处理农作物秸秆,减少焚烧和堆肥对环境的污染。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公布日期】2024.04.03
•【字号】湖农发〔2024〕38号
•【施行日期】2024.04.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
正文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
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湖农发〔2024〕38号
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局各相关单位(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和利用能力建设,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目标任务,以超常规的政策举措,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附件:1.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
2.湖州市专项行动任务分解表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3日
附件1
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等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和“六个新湖州”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的理念方法,持续推进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以超常规举措,压实责任、打通堵点、强化服务,环环紧扣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全市建成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10个,新改(改扩建)年利用秸秆量1000吨以上主体5家,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1个,推广一批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五化”利用技术和典型模式。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秸秆离田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510号),计划编号为2019-1-084。
二、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秸秆量大国,最高时候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了10亿吨,其中在安徽水稻和小麦秸秆占据农作物秸秆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导致焚烧和随意丢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其中,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2651号)提出,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明确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内容之一。发改委2016年联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鼓励秸秆青贮、氨化、微贮、颗粒饲料等的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态循
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相对健全,农作物秸秆收集利用主要使用机械且以集中型模式为主,其中收储运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要求有良好的收获、运输等配套机械,作业效率高、草梱便于运输和存储。目前正朝着高密度、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在丹麦,生产者与企业之间秸秆交易采用期货合同的形式,秸秆价格由供应商和购买商共同决定,以免任何一方随机抬高价格。合同可直接与农场主签订,也可与秸秆生产者和承包商签订,通常会包括交货日期、供货数量、协议价格以及质量标准等内容。该收储运模式在丹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保证秸秆的持续供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收储运体系。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方案(一)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秸秆被焚烧或直接废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为了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
二、工作原理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秸秆收购站点,将农民的秸秆进行统一收购,并进行储存和运输,最终将秸秆用于能源生产、土壤改良或其他综合利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
1. 调研分析:对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包括秸秆产量、类型、分布等,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确定收购站点: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合适的收购站点,考虑到交通便利、秸秆产地集中等因素。
3. 建设收购站点:在确定的站点上建设收购站点,包括建立收购站、购置收购设备等。
4.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向农民介绍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好处和收购政策,提高农民的秸秆卖出意愿。
5. 开展收购工作:在收购站点正式开始收购工作,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按照规定的价格收购秸秆。
6. 储存和运输:将收购的秸秆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秸秆的质量和安全。
7. 秸秆利用:将秸秆用于能源生产、土壤改良或其他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秸秆的价值。
四、适用范围
该方案适用于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农民种植大量农作物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
1. 建立收购站点:通过建立收购站点,将秸秆收购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集中化。
2.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农民的秸秆卖出意愿,促进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秸秆综合利用:将秸秆用于能源生产、土壤改良或其他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开征求《青稞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8项标准意见的通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开征求《青稞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8项标准意见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公布日期】2024.06.13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公开征求《青稞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8项标准意见的
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们组织起草的《青稞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2项国家标准和《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等6项行业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14日。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对应的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
有关分技术委员会联系信息如下:
1.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SC2)秘书处
联系人:田华133****5730
电子邮箱:****************
2.粮食储藏及流通分技术委员会(SC3)秘书处
联系人:王艳艳186****9538
电子邮箱:****************
附件:1.《青稞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SC3)
2.《粮油检验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SC2)
3.《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SC2)
4.《粮油检验植物源性油料油脂中多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SC2)
5.《粮油检验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SC2)
6.《粮油检验玉米黄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SC2)
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
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
秸秆收储运体系是解决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收储点:在秸秆主产区建立一定数量的收储点,负责收集、储存秸秆。收储点应具备足够的储存空间和必要的储存设施,如仓库、堆场等。
2. 配备运输设备:为了将秸秆从收集点运输到利用企业或存储地点,需要配备足够的运输设备,如车辆、船舶等。同时,要确保运输设备的运载能力和运输效率。
3. 完善运输网络:建立完善的运输网络,包括农村公路、田间道路、河流航道等,确保秸秆运输的畅通和高效。同时,要加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4. 提升收储运服务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收储运技术和设备,提高秸秆收储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要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同时加强监管,确保体系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收储运企业的资质审核和监管。
6. 促进市场化运作:引导和促进秸秆收储运市场向规范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提高收储运体系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7.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总之,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xx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xx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给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造成严重影响,也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和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以xx年为例,全国共发现火点数x个,山西省发现火点数x个占全国总数的x%,特别是x和12月我省火点数与xx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尤其是11月增加了x个火点,火点强度高达0.0286个/千公顷耕地面积,远高于当月全国水平(0.0085个/千公顷耕地面积)。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大力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意义重大,有助于农业的循环和绿色发展,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事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大局。
一、存在问题
(一)宣传和服务不到位。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有效地服务农民,禁烧的理念未深入人心。加之许多农民受从众心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禁烧持观望和抵触的态度。尽管年年
出台禁烧举措,却也年年因措施不力,乡村禁烧管理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屡烧不尽。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我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未利用的约2亿吨。多年以来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出现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致使农村一直乱丢乱烧,不仅制造雾霾,污染空气水体,而且由于有机质没有归还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肥力减退,资源浪费。
(三)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目前多数采取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需要农民多掏钱不说,并且这样的农机目前在农村数量也不多,农忙时广大农民基本上都等不起。确实有一部分农民试过“秸秆还田”,但因为麦秸秆蜡质较重,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秸秆还田后若没有降雨,入土后无法及时腐烂分解,不但不能成为肥料,反而给后续作物管理造成障碍。秸秆加工设备较差产出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低,难以满足畜禽养殖的要求。综合利用面临着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市场运作力度不够、效果比较差的窘境。
秸秆收储运站点规章制度
秸秆收储运站点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秸秆收储运站点的管理,促进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秸秆运输流畅和有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秸秆收储运站点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第三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秸秆的安全收储和有效利用。
第四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具备收储场地、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和人员等基本条件,保障秸秆的顺利收储和运输。
第五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放在首要位置,不得危害生态环境和当地民众生活。
第六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秸秆的安全收储和运输。
第七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保证秸秆收储运站点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经秸秆收储运站点管理者审查通过后,由秸秆收储运站点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执行。
第二章秸秆收储规定
第九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必须具备相关的收储场地和储存设施,确保秸秆的安全收储和保管。
第十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对秸秆进行分类、清洁和包装,确保秸秆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加强对秸秆质量和数量的监督和检测,杜绝假冒伪劣秸秆的流入。
第十二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做好秸秆的登记和档案管理,确保秸秆的来源和去向清晰可查。
第十三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当加强秸秆的安全保护和防火防爆工作,避免秸秆发生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第十四条秸秆收储运站点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比例,将秸秆交给专业的运输公司进行运输,杜绝私自运输和滞留。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和存储过程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存储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67保5护.性6耕-作2机0械0秸9秆粉碎还田机
NY/T农3作0物2秸0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
NY/T方1草6捆3打1捆机作业质量标准
NY/T农1作7物0秸1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NY/T沼2气8生5产3用原料收贮运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界3定0的2以0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秸秆储存场
储存秸秆的场地,包括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和半露天堆场。
3.2村级秸秆收储点
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的秸秆储存场。
3.3乡级秸秆收储中心
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及地磅、粉碎机、打捆机、叉车等设备设施,
可实现周年秸秆粉碎、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的秸秆储存场。
3.4含杂率
指秸秆中含有的如沙土、石子等非危害性杂物的比例。
4总则
4.应1根据拟收集秸秆数量、作物种类、收集面积、收集时间、秸秆特性、道路交通等情况,合理制定收储运方案。
4.收2储运方案包括收储量、种类、作业范围、主要设备、进度安排、人员安排、组织管理、安全防护等内容。
5秸秆收储运模式
5.分1类。秸秆收储运可以分为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和分散型收储运模式。
5.集2中型收储运模式,即由人工收集散秆或利用打捆机田间捡拾打捆收集后运往中心储料厂,直接或打捆储存,如图中的模式或B
浅谈我国秸秆收集技术与秸秆收储运运行模式
浅谈我国秸秆收集技术与秸秆收储运运行模式
作者: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刘艳艳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秸秆收获机械现状,搜集现有资料简要概括了目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收集技术与装备,提出了三种秸秆收储运运行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秸秆收储运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秸秆、收集、收储运模式、打捆机
0 前言
我国每年的秸秆量为7亿吨左右,除一部分秸秆用于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外,仍有1/3秸秆尚未得到利用。这些未被利用的秸秆大部分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大量的秸秆资源被浪费。秸秆焚烧不但不能给农民创益,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以及空中、地面的交通问题,此外秸秆焚烧还容易引发火灾,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还田质量,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类多而且分散分布广、收获季节性强、即地保存性差、收集费时费工、堆放密度低、贮存占地面积大、易燃、易霉,目前依靠传统收集技术与手段, 已经无法实现秸秆的快速收集更难以满足工业化利用的规模。现阶段我国秸秆收集储运机械化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关键技术环节和装备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作物秸秆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利用的主要瓶颈。无论是饲
料加工、有机肥加工、造纸、饲料化处理、气化处理还是秸秆发电,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秸秆收集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机械进行收集,秸秆的综合利用就无从谈起,鉴于秸秆的相对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使用成本较低的收集机械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收集技术发展现状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方案(三)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堆肥或直接废弃,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作原理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收购、储存和运输网络,将农作物秸秆从农田收购后进行集中储存,并通过合理的运输方式将其送往相关的处理厂或利用企业进行综合利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
1. 建立农作物秸秆收购站点:在农田周边设立收购站点,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并提供合理的价格,鼓励农民主动将农作物秸秆卖给收购站点。
2. 建设秸秆储存设施:在收购站点附近建设储存设施,包括
露天堆放场地和封闭式仓储设施,确保农作物秸秆的储存安全和质量保持。
3. 建立秸秆运输网络:通过建设专用的运输车辆和运输线路,将农作物秸秆从收购站点运输至处理厂或利用企业。
4. 建设秸秆处理厂或利用企业:在适当的地点建设秸秆处理厂或利用企业,通过焚烧、发酵、压制等方式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或转化为能源、肥料等有价值的产品。
四、适用范围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适用于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的地区,如粮食产区、油料产区等。
五、创新要点
1. 引导农民参与: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并提供合理的价格,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农作物秸秆的收购和销售,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 建设专用设施:建设专用的储存设施和运输车辆,确保农作物秸秆的储存和运输安全。
3.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建设秸秆处理厂或利用企业,通过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将其转化为能源、肥料等有价值的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和存储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存储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675.6-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
NY/T 30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
NY/T 1631方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标准
NY/T 1701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NY/T 2853沼气生产用原料收贮运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 3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储存场
储存秸秆的场地,包括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和半露天堆场。
3.2
村级秸秆收储点
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的秸秆储存场。
3.3
乡级秸秆收储中心
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及地磅、粉碎机、打捆机、叉车等设备设施,可实现周年秸秆粉碎、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的秸秆储存场。
3.4
含杂率
指秸秆中含有的如沙土、石子等非危害性杂物的比例。
4总则
4.1应根据拟收集秸秆数量、作物种类、收集面积、收集时间、秸秆特性、道路交通等情况,合理制定收储运方案。
4.2收储运方案包括收储量、种类、作业范围、主要设备、进度安排、人员安排、组织管理、安全防护等内容。
5秸秆收储运模式
5.1分类。秸秆收储运可以分为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和分散型收储运模式。
5.2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即由人工收集散秆或利用打捆机田间捡拾打捆收集后运往中心储料厂,直接或打捆储存,如图1中的模式A或B。
5.3分散型收储运模式,秸秆先由农户人工或机械收集后运输至收储站直接或打捆储存,再由秸秆经纪人定期运往中心料场加以利用,如图1中的模式C或D。
6秸秆收集
6.1对农作物收获后留在田间的秸秆应及时还田处理,剩余的秸秆应及时收集并运出田间。
6.2秸秆可采用田间粉碎收集或打捆收集等方式。秸秆收获作业质量要严格执行GB/T 24675.6的有关规定。
6.3须配备相应的秸秆粉碎或捡拾打捆设备。应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秸秆粉碎全程机械化作业。
6.4秸秆收集作业前应认真检查作业机具,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机具调整、操作。
6.5在进行打捆收集作业前,应先用搂草机将抛洒在田间的秸秆搂成趟,草趟宽度应在打捆机捡拾范围内,然后用打捆机进行打捆,用草捆捡拾拖车捡拾、集堆或运至地头,最后采用插包机进行装车。
6.6小麦秸秆打捆收集
6.6.1小麦秸秆打捆收集作业技术路线: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搂集铺条(辅助作业,如需要)→小麦秸秆打捆机打捆→运输。
6.6.2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应保证适宜的割茬高度。可不安装秸秆粉碎装置。如果安装,秸秆的粉碎长度应不小于10cm。搂集作业的铺条宽度应符合小麦秸秆打捆机的幅宽要求。
6.7玉米秸秆打捆收集
6.7.1玉米秸秆打捆收集作业技术路线分为捡拾型打捆收集和切割型打捆机收集两种形式。捡拾型打捆收集:人工摘穗→割秆机割秆铺条→捡拾型秸秆打捆机打捆→运输。切割型打捆机收集:玉米收获机摘穗→切割型秸秆打捆机打捆→运输。
6.7.2割秆机割秆铺条作业应铺放整齐,以便捡拾型玉米秸秆打捆机作业,减少漏捡。
6.8采用方草捆打捆机进行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631的有关要求。秸秆打捆时,禁止使用金属捆扎材料。
6.9应结合农作物收获作业,依托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户,成立以村组、乡镇等为单位的专业秸秆收集队伍,建立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
6.10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与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等社会化服务秸秆收集模式。
7秸秆运输
7.1秸秆运输采取散装或打捆等形式,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超载、不超限,且没有与非秸秆混装、拼装等行为。车辆尺寸不得超过14×3.5m,装载全高不得超过4m,装载总重不得超过50t。
7.2运输距离在10km以内短距离时,秸秆可采用农用车辆运输;运输距离超过10km时,应采用专用车辆运输。
7.3打捆秸秆一般采用平板车、大型汽车或专用车运输;粉碎后采用三轮车或汽车运输。
7.4装运秸秆的车辆,应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秸秆在运输、停靠危险区域时,禁止吸烟或使用明火。
7.5秸秆捆的搬运作业通常使用起重机和轮式装载机完成。
8秸秆储存场
8.1储存场规划
8.1.1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村级收储站和乡级收储中心。村级秸秆收储站应利用农村低效土地、空闲土地,使用结束后及时恢复耕作条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建设秸秆储存场。储存场规模应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
8.1.2秸秆储存场应设置在企业、居民居住地全年方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
8.1.3秸秆储存场应选择交通便利、远离生产区、生活、临近水源的安全地带。储存量在10000t以上的大型储存场,与生产区、生活区的距离应在100m以上;10000t以下的中小型储存场,与生产区、生活区的距离应在50m以上。秸秆料堆应远离高压线50m以上。
8.2储存场布置
8.2.1秸秆储存场应该根据运输、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卫生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厂区地形、地址、地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8.2.2露天储存场、半露天储存场单堆容量超过10000t时,宜分设堆场,各堆场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间距。
8.2.3储存场四周应设置围墙、铁丝网或隔离带。墙(网)的高度不低于2m,与堆垛的距离不小于5m。
8.2.4储存场应当平坦、不积水,垛基一般应高出自然地面200mm。
8.3主要设备设施
8.3.1秸秆储存场宜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秸秆全水分、灰分等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以及地磅、粉碎机、打捆机、抓草车、叉车、码垛机等设备设施。
8.3.2储存场应设置警卫门岗,其位置要便于观察警卫区域,门岗内要按照消防专用电话或报警设备。
8.3.3储存场四周及重点区域应按照监控设备,监管范围全覆盖,门岗内应安装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