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典型项目
上海佘山65m口径可转动射电天文望远镜
2012年3月,65米口径可转动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在上海佘山脚下紧张施工,这将是亚洲最大的该类型射电 望远镜,总体性能在国际上处于第四位。据介绍,这台望远镜属于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重大合作项目,已于 2012年10月28日在沪启动。
对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来说,天线的直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但是天线的直径难于作得很大,单天线的最大直径 500米 。对射电干涉仪来说,两个天线的最大间距越大分辨率越高。另外,在天线的直径或者两天线的间距一定 时,接收的无线电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拥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射电望远镜,才能让我们在射电波段"看"到 更远,更清晰的宇宙天体。
特点优势
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 两大部分组成。
巨大的天线是射电望远镜最显著的标志,它的种类很多,有抛物面天线,球面天线,半波偶极子天线,螺旋 天线等。最常用的是抛物面天线。天线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就好比是它的眼睛,它的作用相当于光学望远镜中的 物镜。它要把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收集起来,然后通过一根特制的管子(波导)把收集到的信号传送到接收机 中去放大。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机差不多,但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接收系统将信号放大, 从噪音中分离出有用的信号,并传给后端的计算机记录下来。记录的结果为许多弯曲的曲线,天文学家分析这些 曲线,得到天体送来的各种宇宙信息。
性能参数
据了解,这台65米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10月底联合立项的重大合作项目。 其接收范围覆盖8个波段,总体性能列全球第四。
常识判断六十三: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
常识判断六十三: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射电望远镜是人类观察和了解外太空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也是公职类考试中的考点之一。
整理出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供大家参阅。
一、射电望远镜的概念射电望远镜是由一个有方向性的天线和一台灵敏度很高的接收机组成的。
天线所起的作用好像光学天文望远镜的透镜或反射镜,它把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会聚起来。
接收机的作用就像我们的眼睛或照相底片,它把天线所收集起来的无线电波经过变换、放大后记录下来。
射电望远镜受地球大气的影响较小,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观测。
现代的技术使我们能制造直径比光学望远镜大得多的天线。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的天线直径达100米,利用射电望远镜能使我们观测离我们10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
二、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有许多天体发射无线电波的能力,比发射光波的能力大得多。
例如有名的“天鹅座A”射电源,它发射无线电波的能力要比太阳强100亿亿倍。
因此不少遥远的用光学望远镜无法看到的天体,有可能被射电望远镜发现。
另外,在宇宙空间有不少的尘埃云,它们使遥远的天体所发出的光线大大减弱。
而天体所发出的无线电波,由于它的波长比光波长得多,受这些尘埃物质的影响也就小得多。
由于这些原因,就使得射电望远镜能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威力,使我们能利用它发现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刷题巩固1、为提升我国深空测定轨能力,服务于嫦娥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将于2015年建成6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
关于射电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射电天文望远镜像雷达一样,向目标天体发射无线电波,观测所获得的天体反射信息B.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天线面积越大,灵敏度越高C.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目镜和物镜比普通的光学望远镜更大更精密D.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显著优点是不受大气层的干扰正确答案是 BA选项错误,射电望远镜和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雷达是先发射无线电波再接收物体反射的回波,射电望远镜只是被动地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B选项正确,增大天线接收面积可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C选项错误,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D选项错误,射电望远镜所使用的波段范围的无线电辐射,能不受大气层显著影响而能达到地面,但不可能完全不受干扰。
射电望远镜工作波段
射电望远镜工作波段
射电望远镜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分析射电波的仪器,它可以用来
观测宇宙中的射电天体和射电辐射。
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波段通常指
的是它能够接收和处理的射电波的频率范围。
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波段通常涵盖了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这个
范围通常包括了从几百千赫兹到几十吉赫兹的射电波。
具体的工作
波段会根据不同的射电望远镜而有所不同,有些望远镜可以接收较
低频率的射电波,而有些则可以接收较高频率的射电波。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观测各种射电天体,
比如射电星、射电星团、射电星系、射电星云、脉冲星等等。
通过
分析射电波的频谱和强度分布,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宇宙中的各种射
电现象,比如星际介质、星际尘埃、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等。
总的来说,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波段覆盖了较宽的射电频率范围,使得它成为研究宇宙射电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
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继续问我。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射电望远镜,英文名为radio telescope,是用来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
它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以及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部分。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
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个精确的镜面(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
然后,这些信号被进一步放大,通过电缆传送到控制室,进行检波。
最后,以适合特定研究的方式进行记录、处理和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旋转抛物面作为镜面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大多是抛物面。
为了有效地工作在特定的射电波段上,射电望远镜的表面和理想抛物面的均方误差率应不大于λ/16~λ/10,其中λ是波长。
对于米波或长分米波的观测,可以使用金属网作为镜面;而对于厘米波和毫米波的观测,则需要使用光滑精确的金属板(或镀膜)作为镜面。
此外,从天体投射来并汇集到望远镜焦点的射电波,必须达到一定的功率电平才能被接收机检测到。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检测到的最弱电平应达到10^-20瓦。
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1932年,美国央斯基发表了他观测到地球外射电波的报告,揭开了射电天文的历史,到现在还不到100年。
在射电天文中担当观测主角的就是射电望远镜。
它是用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而非光学方法)探测天体射电辐射的设备。
它可以测量天体辐射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通过数据处理获得天体位置、运动速度、宇宙中物质成分、射电图象等。
目前,射电望远镜可分为连续孔径和非连续孔径两大类,前者采用单抛物面天线,后者是以干涉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组合天线系统。
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又分为甚长基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前者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后者能获得清晰的射电图像。
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其抛物面天线直径达100米,安装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
世界上最大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甚大天线阵,安装在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
它由27面直径25米的抛物面天线组成,Y型排列,每臂长21千米。
有3种组合模式,最长基线为36千米。
世界最大的固定式射电望远镜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建造的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后扩大到350米。
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面上的,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溃源的位置来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
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2005年在北京密云安装的50米射电望远镜。
其次是去年在昆明安装的40米射电望远镜以及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安装的上海佘山和乌鲁木齐的两个25米射电望远镜。
它们开始组成了我国的甚长基线干涉仪观测网,开展天文观测并参加国际合作。
超级天眼今日启用
超级天眼今日启用近日,中国科学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超级天眼”今日正式启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超级天眼的启用将对我国射电天文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超级天眼的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其在未来的重要意义。
超级天眼,全名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Five- 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它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窝凼口,直径500米,横跨大约30个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超级天眼是一个巡天观测器,通过接收射电信号来探测宇宙中的星体和其他天体。
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能够穿透星云、遥远星系和尘埃云层,可以捕捉到光学望远镜无法观测到的信息。
因此,射电望远镜在研究宇宙学、星系演化、宇宙辐射背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超级天眼的建设过程可以追溯到2011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巨大的望远镜框架由逾四千根钢缆支撑,组成一个巨大的半球形天窗。
望远镜借助天窗可以准确地接收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
随着巨大反射面板的慢慢升起,整个超级天眼开始展现出力量的象征,吸引了全球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目光。
超级天眼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相比以往,它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波段覆盖范围,能够捕捉到更加微弱的信号。
这将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观测宇宙,探寻更多关于宇宙起源、暗物质、暗能量等谜团的答案。
超级天眼还将加强中外科学家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射电天文学家来我国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超级天眼的启用也将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在超级天眼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们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如巨大的望远镜结构、高精度的定位和工程设计。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持续推动了科技创新。
他们开发了新型的天线电动机和控制系统,使得望远镜能够准确地追踪天体,并实现高精度观测。
天文科学中的射电望远镜技术
天文科学中的射电望远镜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宇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天文学家们使用各种仪器来研究宇宙,其中之一就是射电望远镜。
通过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可以收集宇宙中的射电信号,并解析这些信号中携带的信息。
虽然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与普通光学望远镜不同,但其在宇宙学,天体物理学,射电天体物理学和其他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射电望远镜的技术原理、种类、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射电望远镜的技术原理射电望远镜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处理宇宙中的低频射电波的仪器。
这些信号常常被宇宙中的磁场,电离的气体和行星的磁场所产生。
在射电波段中,电磁波的波长比光波长长得多,可达数米之长。
因此,射电望远镜需要使用特殊的技术来接收和处理这些波长。
射电望远镜通常有两种工作原理:单天线技术和干涉技术。
1.单天线技术单天线技术是射电望远镜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在单天线技术中,接收器将信号转换为电流,并传送到接收器上,通过谐振器去除噪声和低频扰动,然后将信号放大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因此,单天线技术适用于接收强信号和背景噪声相对较少的传输模式。
但是,这种技术是否能够接收足够强的信号取决于接收器的参数,如天线直径、角分辨率和灵敏度。
此外,单个天线不能确定接收方向,因此无法确定信号源的精确位置。
2.干涉技术干涉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射电望远镜技术。
与单天线技术不同,干涉技术通过将多个天线组合在一起来形成一个复合的接收器。
这个接收器会同时接收多个天线的信号,并利用干涉仪将它们合并在一起。
干涉技术使得望远镜能够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因为信号源的方向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接收器来确定。
此外,干涉技术还能够通过使用更多天线来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和掩盖噪声。
二、射电望远镜的种类射电望远镜的种类非常多,每种望远镜都有适用于不同应用的特定功能。
以下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几种望远镜。
1.单口径望远镜单口径望远镜是一种使用单个天线(称为开口)的望远镜。
它可以接收广泛的频率范围,通常在1.4至10米之间。
射电望远镜的相关知识点
射电望远镜的相关知识点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超级厉害的射电望远镜!你知道吗,射电望远镜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耳朵,伸向天空,倾听着宇宙的声音。
比如说,贵州的那个 FAST 射电望远镜,就像一个超级大碗放在山间,酷得不行!
它能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微弱信号呢,就好像我们在嘈杂的人群中,还能清楚听到远处朋友的呼唤!想象一下,那可是来自亿万光年之外的信息啊,多神奇!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天文爱好者朋友一起去参观射电望远镜。
我们站在它下面,仰望着,心中充满了敬畏。
“哇,这也太壮观了吧!”一个朋友惊叹道。
“可不是嘛,这可是探索宇宙的大家伙!”我回应道。
我们在那里兴奋地讨论着,仿佛自己也能通过它去探索那神秘的宇宙深处。
射电望远镜也是科学家们的得力助手呢!它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天体和现象。
这不就跟一个侦探找到了关键线索一样重要吗?没有它,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可就少了一大截。
它还为我们解答了很多疑问,比如一些奇怪的信号是从哪里来的。
就好像在黑暗中找到了那一丝光亮,指引着我们前进。
总之,射电望远镜太重要啦!它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些伟大的科技发明,让我们能离宇宙更近一步!不是吗?。
射电望远镜课程设计
射电望远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其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的区别及射电望远镜的优势。
3. 理解射电望远镜在探索宇宙、研究星系、恒星和行星等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射电望远镜收集、分析射电波数据,提高观测及数据处理能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现象,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认识射电望远镜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质的天文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针对所在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射电望远镜原理与构造- 射电波基本特性- 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射电望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的对比- 光学望远镜的局限性- 射电望远镜的优势与应用领域- 典型光学望远镜与射电望远镜的案例分析3. 射电望远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射电望远镜在恒星、星系研究中的作用- 射电望远镜在行星探测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射电望远镜的代表性成果及其国际地位4. 射电望远镜观测与数据处理- 射电望远镜观测的基本流程-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 实际观测案例及数据处理练习5. 射电望远镜发展前景与挑战- 射电望远镜技术的最新进展- 我国射电望远镜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规划- 射电望远镜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射电望远镜的组成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射电望远镜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射电望远镜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分析来自宇宙空间的射电波的科学仪器。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射电望远镜在探索宇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射电望远镜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射电望远镜的概况,并对文章结构进行说明。
其后是“射电望远镜的组成”部分,详细解释了射电望远镜由天线系统、接收机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三大组成部分构成。
然后是“射电望远镜的概述说明”部分,介绍射电望远镜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以及应用领域与前沿研究。
接下来是“射电望远镜的解释”部分,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解释,并阐明其功能与作用。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了射电望远镜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射电望远镜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射电望远镜的构成、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射电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和前沿研究方向。
同时,通过对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解释,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射电望远镜在接收和处理宇宙射电波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射电望远镜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以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2. 射电望远镜的组成2.1 天线系统天线系统是射电望远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它主要由一个或多个反射面或接收元件构成,用来收集和聚焦来自天空的射电信号。
天线通常采用抛物面、平面、球面或阵列等形式,其设计与具体应用需求有关。
在天线系统中,还可能包括支撑结构、驱动机构和跟踪控制系统等辅助设备。
2.2 接收机系统接收机系统是射电望远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主要负责将从天线接收到的微弱射电信号进行放大、频率转换和滤波等处理,使信号达到适合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的水平。
接收机系统通常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和稳定频率源等基本模块。
用相关的说明方法写射电望远镜
用相关的说明方法写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测和研究射电信号的天文仪器。
相比于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电磁波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可以探测到远远超出可见光波段的天体现象,因此在天文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射电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射电望远镜的结构射电望远镜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抛物面反射面、射电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
1.抛物面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一般采用抛物面反射面来聚焦射电信号。
该反射面上的凹面使得射电波会在其上产生反射,使信号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2.射电接收器:射电接收器是射电望远镜中最关键的部件,它用来接收和探测射电信号。
射电接收器由一个或多个射频天线、放大器、混频器和探测器等组成。
射频天线接收到射电信号后,将其传递给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通过混频器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最后通过探测器进行调制解调。
3.信号处理系统:射电望远镜的信号处理系统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主要包括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和频率分析器等。
4.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是用来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的。
它一般由计算机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和解释,并生成相应的图像和数据。
二、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射电信号的特性。
当天体物体产生射电信号时,这些信号会被射电望远镜的抛物面反射面聚集到焦点上,经过射电接收器接收,并经过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处理。
射电信号的特点是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低的频率,与可见光信号不同。
而射电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是为了探测到这种特殊的射电信号而设计的。
在射电望远镜中,抛物面反射面的作用是将射电信号聚集到一个焦点上。
射电接收器则负责接收和探测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将噪声滤除,并放大信号,然后通过频率分析器进行分析和解析。
观测宇宙的四种方法
观测宇宙的四种方法观测宇宙是天体物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通过不断发展的观测技术和仪器,我们得以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下面将介绍观测宇宙的四种方法。
一、光学望远镜观测光学望远镜是人类最早也是最常用于观测宇宙的工具之一。
它能够观测到可见光区域的天体,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图像。
光学望远镜既能够观测天体的形态、透明度和颜色,也能够探测天体的运动、质量和温度等物理性质。
优秀的光学望远镜还可以实现天体的光谱分析,来确定天体的化学成分。
二、射电望远镜观测射电望远镜是专门用于观测天体射电辐射的设备。
它可以探测到比可见光波长更长的电磁波,并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够穿透天体内部,通过观测射电波来了解天体内部的物理性质。
射电望远镜也可减少大气层干扰,获取更清晰的信号。
其中最有名的射电望远镜莫过于中国的FAST(五百米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更全面地探测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
三、空间望远镜观测由于地球的大气层会对天体的观测造成干扰和遮挡,因此我们需要将望远镜送入太空,以便得到更清晰和准确的图像和数据。
空间望远镜可以做到一些地面望远镜不能实现的目标,如观测紫外线、X射线等高能辐射,以及研究黑洞、脉冲星等极端天体。
其中最著名的空间望远镜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它提供了人类空前的精确和明亮的图像和数据。
四、引力波探测观测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引力方式,通过引力波传播信息,我们可以观测到远离地球的黑洞、中子星等天体系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虽然引力波的幅度极小,但它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信息探测方式。
有越来越多的引力波探测器被建造,目前最著名的是LIGO探测器。
引力波的探测是宇宙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探测天体的方式。
综上所述,观测宇宙的四种方法在各自的领域各有所长,并且它们的发展所带来的新发现也不断推动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
第三讲射电望远镜天线
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讲座三(1)第三讲射电望远镜天线§3.1 射电望远镜概论射电望远镜是能收集来自宇宙射电源或空间探测器波长从0.1mm 到30m射电辐射,具有指向和测定射电源位置,对它们进行跟踪观测的天文仪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指的是光学望远镜本身,即只包括光学镜面、镜筒和支撑它们并使它们转动的机械支架,而不包括终端和控制计算机。
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包括收集射电辐射的天线,同时也包括接收机、数据采集系统、控制计算机等等设备,把这些总称射电望远镜。
3.1.1射电望远镜组成图3.1给出一架典型射电望远镜系统的方框图,射电望远镜由四部分组成:天线系统、接收机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其中天线系统是射电望远镜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天线系统包括主反射面(可能还有副面)、支撑反射面的支架和馈源(feed),在射电天文里,一般把它简称为天线。
天线系统中的主反射面收集从天体来的辐射,支架的作用是随时可指向所要求的观测目标,能随天球转动跟踪监视射电源,支架有表明天线指向天空的位置的装置(码盘),能确定我们观测源的位置。
馈源有偏振滤波的功能,它把天线收集起来其中某个偏振方向的自由电磁辐射集中起来转变为电流。
图中接收机前端、传输线和接收机(中频和检波部分)称接收机系统。
现代射电望远镜系统为了降低噪声,总是把低噪声接收机前端与馈源连在一起放在天线的焦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由传输线送给接收机,接收机对这些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加工。
射电望远镜中的数据采集系统按不同的天体物理观测的要求采集数据,一般有总功率采集和频谱采集,对应数据采集系统为辐射计和射电频谱仪。
最后是计算机,它显示、记录、加工和存储数据,并有控制望远镜各部分协调工作的工能。
3.1.2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的差别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在光学系统方面有许多类似的方面,但是由于可见光波长与射电波长相差约104倍,再则,大气射电窗比可见光窗宽得多,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大有不同。
贵州射电望远镜原理
贵州射电望远镜原理
望远镜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是真正成熟于20世纪。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望远镜已经不仅是天文观测工具,而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20世纪初开始,射电天文研究成为前沿科学之一,并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射电望远镜也从单一的天线型向各种类型的多天线型发展。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不仅可以用单天线型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天线型望远镜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而随着射电望远镜观测技术的发展和积累,射电天文学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人们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并已取得重大进展。
2007年9月5日晚,中国首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
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它包括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天线和一个馈源指向机构(简称馈源)。
—— 1 —1 —。
射电望远镜(夜视热成像)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FAST: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百科全书(本文摘自《知识就是力量》年12月号,作者李青,原著。
(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3335.45万米球面射电望远镜)近日,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启用。
FAST被称为“超级眼睛”,将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
此外,FAST可以将中性氢观测扩展到宇宙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它可以在一年内发现数千颗脉冲星,建立脉冲星计时阵列,参与未来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并开展高分辨率微波巡逻,探测微弱空间信号,参与寻找地外文明。
从远处看,FAST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锁在黔南州的喀斯特坑洞里。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喀斯特地貌,是因为“天坑”较多,正好适合“锅”式望远镜。
山区地广人稀,不受射频信号影响,还形成自然反射面,屏蔽了很多信号的干扰。
新媒体编辑:胡潇予原编辑:王茜本文为《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版权所有,,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且想“点击标题看精彩的热门文章”请联系zhaocui@进行业务合作和提交【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望远镜技术的射电射电射电天文学
望远镜技术的射电射电射电天文学射电天文学是通过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宇宙,研究宇宙中射电信号的科学。
随着技术的发展,射电望远镜逐渐成为天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望远镜技术在射电天文学中的应用和其对研究的重要作用。
一、射电望远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射电望远镜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早期,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利用射电波段观测宇宙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得我们能够探测到更远更微弱的射电信号。
二、射电望远镜的主要类型目前,射电望远镜主要分为单口径望远镜和干涉阵列望远镜两种类型。
单口径望远镜是利用一个大的射电碟状天线接收射电信号,通过改变接收机的指向来观测不同的天体。
而干涉阵列望远镜则是由多个小的射电天线组成,通过将它们的信号进行相干合成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三、射电望远镜在宇宙研究中的重要应用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射电望远镜可以探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微弱信号,这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对研究宇宙早期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银河系结构研究:通过射电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银河系中的射电源,如脉冲星、超新星遗迹等,以及银河系中的星际介质分布情况,对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数据。
3. 外星生命搜索: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搜索外星文明的存在,通过寻找宇宙中的射电信号差异和规律,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文明。
4. 天体物理学研究: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各种天体,如星系、星团、星际物质等。
通过研究它们的射电信号,我们可以了解宇宙中的演化规律和天体物理过程。
四、射电望远镜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尽管射电望远镜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射电望远镜需要更大的灵敏度和更高的分辨率来观测更微弱的信号和更详细的结构,因此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大的投资。
此外,射电望远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射电望远镜技术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天眼科普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中国天眼的科普演讲。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一项伟大成就。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神秘的“中国天眼”,了解它的诞生、功能以及它对人类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
一、中国天眼的诞生中国天眼的建设始于1994年,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
这个项目凝聚了我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地中,这里的地形独特,非常适合建设射电望远镜。
整个望远镜由反射面、馈源系统、支撑结构等部分组成,其中反射面由4450个三角形反射单元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
二、中国天眼的功能中国天眼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射电信号,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神秘现象。
以下是中国天眼的一些主要功能:1. 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宇宙中的神秘物质,它们不发光、不发热,但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大部分。
中国天眼可以探测到这些神秘物质产生的射电信号,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 寻找外星文明:中国天眼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捕捉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科学家们利用它来搜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寻找地外生命的迹象。
3. 研究黑洞和脉冲星:黑洞和脉冲星是宇宙中的极端天体,它们具有强大的引力场和强烈的射电辐射。
中国天眼可以观测到这些天体的射电信号,揭示它们的物理性质。
4. 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遗迹”,它包含了宇宙早期的信息。
中国天眼可以探测到这些辐射,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三、中国天眼的意义中国天眼的建设和运行,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提升我国科技实力:中国天眼是国际上的重大科技工程,它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射电望远镜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
宇宙中的声音:用什么听到宇宙的声音
1.引言宇宙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
然而,人类的耳朵无法直接听到宇宙中的声音,因为宇宙是一个真空,没有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宇宙中的声音呢?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技术和仪器,让我们能够窥探宇宙中的声音。
2.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一种广泛用于研究宇宙的工具,它可以接收和解析来自宇宙中的无线电波。
通过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能够探测到宇宙中的各种声音,例如星际射电信号、恒星爆发的无线电波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这些信号通过天线捕捉后,被转换成可听的声音频率,让我们能够听到宇宙中的声音。
3.宇宙风暴的声音宇宙中存在着各种风暴,包括太阳风暴、行星大气层内的风暴等。
这些风暴会产生电磁辐射,其中一部分被转换成可听的声音频率。
科学家们使用射电望远镜和其他仪器来捕捉这些声音,并通过扬声器或耳机播放出来。
太阳风暴的声音通常被描述为低沉的隆隆声,而行星大气层内的风暴则可能听起来更加激烈和嘈杂。
4.重力波的探测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一,它是由质量运动引起的时空弯曲所产生的波动。
重力波的探测需要高精度的设备,例如激光干涉仪。
当重力波通过地球时,它们会引起干涉仪中的激光光束发生微小的位移。
这些位移被转换成声音信号后,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重力波的声音通常被描述为低频的嗡嗡声或震荡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宇宙中物质的震动和变化。
5.太空探测器的记录人类的太空探测器已经探索了许多宇宙奥秘,其中一些探测器携带了记录宇宙声音的设备。
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号航天器携带了一个黄金唱片,上面刻录着地球的声音以及各种人类制造的声音。
这是为了向外星文明展示地球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这些声音不是宇宙中真实的声音,但它们代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渴望。
6.宇宙背景辐射的声音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热辐射,被认为是宇宙最早的声音之一。
这种辐射以微弱的无线电波形式存在,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捕捉到。
fast天眼
fast天眼Fast天眼Fast天眼是中国国家天文台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座射电望远镜。
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单盘射电望远镜”,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平塘县的大方县境内,占地面积达500亩。
Fast天眼的正式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型科学工程——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因其英文名词缩写与汉字“fast”的轻快意味相当,所以被常称为Fast天眼。
Fast天眼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探测到远超太阳系的天体信号,为研究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天体物理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Fast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单盘射电望远镜,其长期积累的数据有望在未来促进天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
Fast天眼的主要特点是其巨大的口径和高灵敏度。
其主镜直径达500米,超过了之前世界上最大射电望远镜ARECIBO的305米。
Fast天眼的巨大口径使其能够收集更多的天体信号,从而提高观测的灵敏度。
此外,Fast天眼还采用了先进的机电系统和信号处理技术,使得观测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Fast天眼的建造过程充满挑战和创新。
由于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建造团队必须克服工程上的种种困难。
首先,他们设计了一整套专门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望远镜的稳定性。
同时,建造团队还在感应器上使用了全新的材料,以提高望远镜的灵敏度。
此外,为了保证望远镜能够接收最有效的信号,建造团队还精心挑选了建设地点,确保远离城市的电磁干扰。
Fast天眼的建成和运行需要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的支持。
这个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团队负责望远镜的设计、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天文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使得Fast天眼得以成功建造和运行。
Fast天眼的建成对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射电天文学作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测和研究天体的射电信号,可以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一年级中国作文:世界上最大口径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贵州的
一年级中国作文:世界上最大口径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贵州的中国贵州省毕节市的凯里市并不是一个被人们熟知的地方,但却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中国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
这座射电望远镜被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中国央视的科技频道上介绍的时候,主持人一度激动表示:“这个仪器没法用短短几分钟的篇幅来介绍,因为它实在太…太大了!”确实,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反射面射电望远镜,直径约500米,超过了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305米口径望远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反射面射电望远镜。
FAST是由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工程中心的科学家共同筹备并建造的。
FAST运用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单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这座射电望远镜的建成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空白,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FAST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射电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FAST的运用将会为人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中国的射电天文学研究将迎来一个崭新时代,FAST的建成对于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力将会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
FAST不仅给我们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它的建成也对国家的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推动。
FAST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科技研究水平,并且也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FAST的建设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在建造FAST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也不断突破了自己,最终取得了这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FAST的成功建设离不开所有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也离不开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大众的理解与帮助。
FAST的建设对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都将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FAST的诞生将会为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迈进一大步,也为中国在科技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FAST的建成不仅仅是一项科研成果,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国在科技领域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基本原理编辑本段经典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是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
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天线大多是抛物面。
射电望远镜表面和一理想抛物面的均方误差如不大于λ/16~λ/10,该望远镜一般就能在波长大于λ的射电波段上有效地工作。
对米波或长分米波观测,可以用金属网作镜面;而对厘米波和毫米波观测,则需用光滑精确的金属板(或镀膜)作镜面。
从天体投射来并汇集到望远镜焦点的射电波,必须达到一定的功率电平,才能为接收机所检测。
目前的检测技术水平要求最弱的电平一般应达10 ─20瓦。
射频信号功率首先在焦点处放大10~1﹐000倍﹐并变换成较低频率(中频),然后用电缆将其传送至控制室,在那里再进一步放大﹑检波,最后以适于特定研究的方式进行记录﹑处理和显示。
天线收集天体的射电辐射,接收机将这些信号加工、转化成可供记录、显示的形式,终端设备把信号记录下来,并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某些处理然后显示出来。
表征射电望远镜性能的基本指标是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前者反映区分两个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电点源的能力,后者反映探测微弱射电源的能力。
射电望远镜通常要求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射电望远镜是主要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
193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央斯基用天线阵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
随后美国人格罗特·雷伯在自家的后院建造了一架口径9.5米的天线,并在1939年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并且根据观测结果绘制了第一张射电天图。
射电天文学从此诞生。
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线是世界上第一架专门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
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
天文望远镜的极限分辨率取决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所用的波长。
口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
由于无线电波的波长要远远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远远低于相同口径的光学望远镜,而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又不能无限做大。
这在射电天文学诞生的初期严重阻碍了射电望远镜的发展。
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马丁·赖尔(Ryle)利用干涉的原理,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
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两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赖尔因为此项发明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射电天文学领域已经广泛应用长基线的干涉技术,将遍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起来,获得了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
美国建设了VLBA,欧洲建设了EVN,二者组成了国际VLBI网。
2 类型介绍编辑本段根据天线总体结构的不同,射电望远镜按设计要求可以分为连续和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两大类。
2.1 连续孔径主要代表是采用单盘抛物面天线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
2.2 非连续以干涉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组合天线系统。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两种新型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甚长基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前者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后者能获得清晰的射电图像。
世界上最大的可跟踪型经典式射电望远镜其抛物面天线直径长达100米,安装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世界上最大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甚大天线阵,安装在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
为了观测弱射电源的需要,射电望远镜必须有较大孔径,并能对射电目标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或扫描。
此外,还必须综合考虑设备的造价和工艺上的现实性。
按机械装置和驱动方式,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它通常又是非连续孔径的基本单元)还可分为三种类型。
2.3 全可转型或可跟踪型可在两个坐标转动,分为赤道式装置和地平式装置两种,如同在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中使用的。
2.4 部分可转型可在一坐标(赤纬方向)转动,赤经方向靠地球自转扫描,又称中星仪式(见带形射电望远镜)。
2.5 固定型主要天线反射面固定,一般用移动馈源(又称照明器)或改变馈源相位的方法。
射电观测在很宽的频率范围进行,检测和信息处理的射电技术又远较光学波段灵活多样,所以射电望远镜种类繁多,还可以根据其他准则分类:诸如按接收天线的形状可分为抛物面﹑抛物柱面﹑球面﹑抛物面截带﹑喇叭﹑螺旋﹑行波﹑偶极天线等射电望远镜;按方向束形状可分为铅笔束﹑扇束﹑多束等射电望远镜;按工作类型可分为全功率﹑扫频﹑快速成像等类射电望远镜;按观测目的可分为测绘﹑定位﹑定标﹑偏振﹑频谱﹑日象等射电望远镜。
关于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各类射电干涉仪。
3 基本指标编辑本段射电天文所研究的对象﹐有太阳那样强的连续谱射电源﹐有辐射很强但极其遥远因而角径很小的类星体﹐有角径和流量密度都很小的恒星﹐也有频谱很窄﹑角径很小的天体微波激射源等。
为了检测到所研究的射电源的信号﹐将它从邻近背景源中分辨出来﹐并进而观测其结构细节﹐射电望远镜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3.1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射电望远镜"最低可测"的能量值,这个值越低灵敏度越高。
为提高灵敏度常用的办法有降低接收机本身的固有噪声,增大天线接收面积,延长观测积分时间等。
分辨率是指区分两个彼此靠近射电源的能力,分辨率越高就能将越近的两个射电源分开。
那么,怎样提高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呢?对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来说,天线的直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但是天线的直径难于作得很大,目前单天线的最大直径小于300米,对于波长较长的射电波段分辨率仍然很低。
因此就提出了使用两架射电望远镜构成的射电干涉仪。
对射电干涉仪来说,两个天线的最大间距越大分辨率越高。
另外,在天线的直径或者两天线的间距一定时,接收的无线电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
拥有高灵敏度。
高分辨率的射电望远镜,才能让我们在射电波段"看"到更远,更清晰的宇宙天体。
3.2 分辨率分辨率指的是区分两个彼此靠近的相同点源的能力﹐因为两个点源角距须大于天线方向图的半功率波束宽度时方可分辨﹐故宜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规定为其主方向束的半功率宽。
为电波的衍射所限﹐对简单的射电望远镜﹐它由天线孔径的物理尺寸D 和波长λ决定。
4 特点优势编辑本段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简,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巨大的天线是射电望远镜最显著的标志,它的种类很多,有抛物面天线,球面天线,半波偶极子天线,螺旋天线等。
最常用的是抛物面天线。
天线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就好比是它的眼睛,它的作用相当于光学望远镜中的物镜。
它要把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收集起来,然后通过一根特制的管子(波导)把收集到的信号传送到接收机中去放大。
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机差不多,但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接收系统将信号放大,从噪音中分离出有用的信号,并传给后端的计算机记录下来。
记录的结果为许多弯曲的曲线,天文学家分析这些曲线,得到天体送来的各种宇宙信息。
5 简史现状编辑本段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甚大天线阵(VLA)。
193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里,负责专门搜索和鉴别电话干扰信号的美国人KG·杨斯基发现:有一种每隔23小时56分04秒出现最大值的无线电干扰。
经过仔细分析,他在1932年发表的文章中断言: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射电辐射。
由此,杨斯基开创了用射电波研究天体的新纪元。
当时他使用的是长30.5米、高3.66米的旋转天线阵,在14.6米波长取得了30度宽的“扇形”方向束。
此后,射电望远镜的历史便是不断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历史。
自从杨斯基宣布接收到银河系的射电信号后,美国人G·雷伯潜心试制射电望远镜,终于在1937年制造成功。
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
它的抛物面天线直径为9.45米,在1.87米波长取得了12度的“铅笔形”方向束,并测到了太阳以及其它一些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因此,雷伯被称为是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的首创者。
1946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始建造直径66.5米的固定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76米直径的可转抛物面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澳﹑美﹑苏﹑法﹑荷等国也竞相建造大小不同和形式各异的早期射电望远镜。
除了一些直径在10米以下﹑主要用于观测太阳的设备外﹐还出现了一些直径20~30米的抛物面望远镜﹐发展了早期的射电干涉仪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六十年代以来﹐相继建成的有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的42.7米﹑加拿大的45.8米﹑澳大利亚的64米全可转抛物面﹑美国的直径 305米固定球面﹑工作于厘米和分米波段的射电望远镜(见固定球面射电望远镜)以及一批直径10米左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因为可转抛物面天线造价昂贵﹐固定或半固定孔径形状(包括抛物面﹑球面﹑抛物柱面﹑抛物面截带)的天线的技术得到发展﹐从而建成了更多的干涉仪和十字阵(见米尔斯十字)。
1962年 Ryle 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并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射电天文技术最初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二战后大批退役雷达的"军转民用"。
射电望远镜和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雷达是先发射无线电波再接收物体反射的回波,射电望远镜只是被动地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射电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研究成功了射电干涉仪,甚长基线干涉仪,综合孔径望远镜等新型的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技术使人们能更有效地从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号;甚长基线干涉仪通常是相距上千公里的。
几台射电望远镜作干涉仪方式的观测,极大地提高了分辨率。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不仅建成了一批技术上成熟﹑有很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还发明了有极高分辨率的甚长基线干涉仪这种所谓现代射电望远镜。
另一方面还在计算技术基础上改进了经典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设计﹐建成直径100米的大型精密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附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的VLBI网﹑美国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的灵敏度﹑分辨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
其中,美国的超常基线阵列(VLBA)由10个抛物天线组成,横跨从夏威夷到圣科洛伊克斯8000千米的距离,其精度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500倍,是人眼的60万倍。
它所达到的分辨率相当让一个人站在纽约看洛杉矶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