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 新人教版
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 征 象
遭践踏的国土 满腔的悲愤
风 黎明
愤怒的反抗 光明的未来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
假如诗人还健 在,面对繁荣昌盛 的祖国,还用《我 爱这土地》抒情, 他会怎样写?
当堂训练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地 我 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能否把
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 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 由此响起。
初析全诗——土地
地 我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 所爱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 流柔这”的黎、明“”激是怒作的者风所”歌、唱“的无对比象温, 诗土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
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 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 严郑重的选择。
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 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 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 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 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饱含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象征手法和意象。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的 节听 奏读 。音
, 划 出 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部分来自《点拨》
2.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 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运用了什么手 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诗人调动了视觉、嗅觉以及触觉来写自 己的家乡。用过去美丽的家乡与现在破碎的家乡 作对比,用江南“当年”禾草柔软的美,与“现 在”禾草的衰败作对比,更加深刻地突出了对日 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一 读一读字音
xìng lóu 荇菜 蝼蚁
jué
jiǎo
角色 号角
zhàn 蘸
hāo 蓬蒿
部分来自《点拨》
语境记忆法:语境记音法,剧中,他饰演了一个在战斗中 吹响号角(jiǎo)的小角(jué)色。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灰jìn( 烬 ) 锦zhàng( 幛 ) róu lìn ( 蹂躏 ) dī( 堤 )上
来自《点拨》
戴望舒(1905-1950) , 祖籍 南京, 生于杭州。1928年因发表 《雨巷》而名声大震,获得“雨巷 诗人”的称号。他是中国20世纪30 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前期 的诗作凄婉朦胧,重象征、意象, 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 作则趋于写实、明朗,诗风变得厚 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淳朴。 诗集有《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等。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残损:
(物品)残缺破损。 残损、残缺辨析: 同:二者都有“不完整”的意思。 异:“残损”着重强调破损。“残缺”多指事物被损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5)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诗歌。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现代诗,单元教学提示说:“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吟诵与欣赏,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同时注意诗中饱含着丰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概括来说,本单元有三大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艺术形象、体验乡国之思。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生阅读有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时代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概括说来,课标对阅读教学有三大要求:强化朗读教学;体验思想感情;感受作品形象。
【学情分析】整个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人教版)共收入二十三首现代诗歌,而《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是其中语言最凝练,感情最深沉,创造的土地等意象也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之一。因此,本诗是引导初中生实现诗歌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意象、体验乡国之思的最好的载体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走近作者艾青,了解创作背景;感悟诗歌意象,领会爱国主旨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体验;鉴赏关键词句,抓到解诗之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情无私的奉献之爱
(解析:目标强调感情朗读、诗歌意象和爱国之情三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情感、语言;二是理解诗歌物象、意象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鉴赏关键词句领会意象、主旨
【教法学法】
一、朗读教学法。通过初读感知、再读了解、范读引导、学读品味、熟读成诵等步骤,多角度、步步深入地实现目标。
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课本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本复习资料整理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一、《诗两首》
1、作者: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诗人。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本文选自《艾青诗选》
《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本文选自《余光中诗选)
2、名句精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二、《我用残损的手掌》
1、作者:戴望舒(1905——1950),(祖籍南京,生于杭州)诗人。
2、字词: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蓬蒿(hāo) 蝼(lóu)蚁
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作者:是舒婷,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选自《舒婷的诗》
2、字词:
干瘪(biě) 淤(yū)滩驳(bó)船胚(pēi)芽
蜗(wō)行隧(suì)洞
蓬勃:繁荣,旺盛。
簇(cù)新:极新,全新。
迷惘(wǎnɡ):因分辨不清而不知该怎么办。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3、诗句精华: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四、《祖国》
1、作者:《祖国》,莱蒙托夫,俄国诗人。
《黑人谈河流》,兰斯顿·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冠诗人”。
2、字词:
晨曦(xī) 深邃(suì) 镶(xiānɡ)嵌(qiàn) 蹂(róu)躏(lìn) 蘸(zhàn)着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作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
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
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
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
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
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
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
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
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投放题目
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
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
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
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
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
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点拨及范文欣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点拨
及范文欣赏
内容预览:
九下第一单元作文点拨与范文欣赏
单元写作目标
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写作技能讲解
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一线串珠。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
二、情感要真诚。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三、语言要有文采。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备课资料 第一单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资料
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美读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围绕课题“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提问:从题目中,你会产生什幺问题?
二、介绍作者的创作情况以及创作背景。
三、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读得流畅起伏。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读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
四、五、六句,男女合读;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高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四、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2、教师先做提示,联系历史背景。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
流。
无止息地吹刮的激怒的风—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说明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
别云间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附录谈谈散文
后记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音
隧.洞(suì)干瘪.(biě)蜗.行(wō)淤.滩(yū)驳.船(bó)簇.新(cù)笑涡.(wō)胚.芽(pēi)喷薄.(bó)迷惘.(wǎnɡ)
疲惫.(bèi)绯.红(fēi)伤痕累.累(hén)旌.旗(jīnɡ)
阎.罗(Yán)烽.烟(fēnɡ)捷.报(jié)血雨腥.风(xīnɡ)
取义成仁.(rén)霜.风(shuāng) 墓畔.(pàn) 寂寞.(mò)舵.手(duò)谎.言(huǎnɡ)装饰.(shì)郊.原(jiāo) 苍茫.(máng) 高傲.(ào)海鸥.(ōu)呻吟.(yín)飞窜.(cuàn)蠢.笨(chǔn)胆怯.(qiè)翡.翠(fěi)熄.灭(xī)深渊.(yuān)
二、重点词语
干瘪蜗行淤滩喷薄迷惘绯红伤痕累累烽烟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装饰苍茫呻吟胆怯翡翠熄灭深渊
三、重点释义
(1)蜗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2)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3)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文辞等)内容贫乏,枯燥无味。
(4)纤绳:拉船用的绳子。
(5)绯红:鲜红。
(6)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7)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
(8)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9)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10)阎罗: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11)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进攻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诗中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12)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第一单元阅读
本单元包括五篇文章,其中包括两首诗歌和两篇外国诗,以及一篇关于脚踏一方土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第二单元阅读
本单元包括四篇文章,其中包括《孔乙己》、《蒲柳人家》、《变色龙》和《热爱生命》。这些文章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第三单元阅读
本单元包括四篇文章,其中包括《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和《人生》。这些文章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单元阅读
本单元包括四篇文章,其中包括《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和《音乐之声》。这些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表达了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第五单元阅读
本单元包括四篇文章,其中包括《公输墨子》、《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和《庄子》故事两则。这些文章介绍了XXX和XXX的思想和理念,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和社会的价值。
第六单元阅读
本单元包括一篇文章《曹刿论战》,通过对古代战争思想的讨论,引导读者思考战争和和平的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海燕》说课稿
《海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二、教法
我通过讲授法教学,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要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教学重点:
①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②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 课时安排:2课时
4.设计意图:
①“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②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大量的仿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三、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板书设计
暴风雨将要来临--“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乐观无畏
海燕暴风雨逼近之时-- 风浪搏击迎接暴风雨渴望革命暴风雨将要来临--胜利的预言家呼唤暴风雨企盼胜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说教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和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及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注意诗中意象的运用,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中国近当代诗人舒婷的作品,诗中所抒发的是作者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小诗。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铿锵有力的节奏美。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真挚爱国情。
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指导学生创作小诗。
6、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又因为《新课标》中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理解诗歌的意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借鉴本诗的写法创作小诗。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我则主要运用诵读法、品读法、欣赏法、评价法来进行解决。
三、说教法
1、诵读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诵读法。因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让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基调,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让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wō()行
胚.芽()
纤.绳()
yū()滩
挣.脱()
簇.新()
迷惘.()
suì()洞
富ráo()
【答案】(1). (biě)(2). (bó)(3). (蜗)(4). (pēi)(5). (qiàn)(6). ū(淤)(7). (zhèng) (8). (cù)(9). (wǎng)(10). (隧)(11). (饶)
【解析】
考查字音字形。“纤”是多音字,qiàn,xiān,“纤夫”读作“qiàn”。“簇”“惘”不要取下半边字的读音。“挣”“胚”可用形声字来辨析读音。“瘪”不要读成“piě”。“隧”不要写成“遂”。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
..的歌
疲惫:___________
(2)我是你簇新
..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簇新:___________
(3)是绯红
..的黎明/正在喷薄
绯红:______________
(4)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
..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迷惘: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 非常疲乏。(2). (2) 极新,全新。(3). (3) 鲜红。(4). (4) 因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解析】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如疲惫:是指极度疲劳。疲:疲劳。惫:疲倦。簇新:原谓聚集新物;后谓极新、全新(多用于服饰),如:簇新的衣帽。迷惘:基本意思是迷惑失措;神经错乱失常;指蛊惑,使迷惑。出自《聊斋志异·三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说明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
别云间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附录谈谈散文
后记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蘸.着(zhàn)驱.逐(qū)蓬蒿.(ɡāo)
B.憔悴.(cùi)荇藻.(zǎo)堤.上(dī)
C.折.断(zhé)荔.枝(lì)蝼.蚁(lóu)
D.残损.(sǔn)寂寞.(mò)掠.过(luè)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字的拼音掌握情况。A项,“蒿”应读hāo;B项,“悴”应读cuì;D 项,“掠”应读lüè。点评:写拼音,要注意容易混淆的读音,如“蒿”;标调的位置要准确,一般有个口诀可套:a母出现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另一个知识点是:j、q、x与ü相拼时将ü改为u,其他则不能省略ü上的两点。
2.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B.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C.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D.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A项中,“锦障”应为“锦幛”。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选词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搜索)这广大的土地。
(2)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感到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3)无形的手掌(掠过擦过)无限的江山。
(4)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驱除)阴暗,带来苏生。
答案:(1)摸索|(2)触到|(3)掠过 |(4)驱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比较近义词的区别。点评:要根据语境结合含义正确判断,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也需要一定的了解。
4.《我用残损的手掌》选自《》,是我国现代诗人的诗作。
答案:戴望舒诗全编 |戴望舒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选自和作者,属于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点评:解答这题,要对作品、作者和作者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将重要的知识熟记。
5.按原文填空。
a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b这黄河的水。
c只有那辽远的一角,,,坚固而蓬勃生春。
答案:(1)那一角只是血和泥(2)夹泥沙在指间滑出(3)依然完整 |温暖 |明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基本内容的熟悉程度。点评:解答这题,要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关键性的语句牢记。
6.选出和例句修辞手法一样的选项()
例: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A.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
B.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C.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
D.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是比喻,相同的是C。点评: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7.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诵这首诗?
答案:用抑郁、痛惜的语调读出心头的沉重与痛苦;用激昂的语调读出对“辽远的一角”的深情赞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朗读情感基调,属于课文初读的整体把握。点评:解答这题,需要抓住朗读这把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由此去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8.请用“/”给下列诗句按意义划分节奏。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答案: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朗读知识。点评:解答这题,需要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抓住朗读的主要点,由此去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9.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对民族前途的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诗人的整体情感倾向。点评:解答这题,需要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根据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10.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答案: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线索。点评:本诗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11.这首诗可分为两部分,均是运用幻觉来构筑诗篇,但彼此之间有细微的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同为想像,但是前半部分侧重于写实,以一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表现出国土在敌人的铁蹄下的深重苦难;后半部分侧重写意,用一连串亲切温馨的比喻,染上明丽和煦的色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两幅画面的不同,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点评: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境的内涵。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意象的提升。一系列的画面,即众多的意象,营造和构成了两幅不同的图景即意境,包含着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倾向。
12.诗人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他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