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位移观测记录表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书一、目的编制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三、总则1、为指导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书。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四、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五、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 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 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目录一总则 (1)二技术依据 (2)三组织管理 (2)四职责 (2)1.职责 (2)2.测量阶段 (3)五沉降变形测量 (4)1.基本原则 (4)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5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6 测量过程具体要求 (8)六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2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7)七附表 (17)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新建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路基的沉降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有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因此,观测工作尤其重要,必须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为适应昆枢东南环线工程对路基(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的统一,为路基工程提供完整详实、准确可靠的评估依据,特制订本细则。
二技术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009-12-01实施《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交桩资料表》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供《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J447-2005)新建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设计文件铁道部有关规定;三组织管理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负责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测量管理工作。
沉降变形观测配备专职人员2~3名组长沉降变形观测组。
各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和专职测量员。
四职责1.职责1. 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职责:负责本标段测量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代表本标段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建筑变形观测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建筑变形观测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建筑变形观测起了什么作用?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哪些内容?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位移观测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01 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2)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0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03 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a.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b.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c.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d.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
目录第三章建筑工程 (1)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 (1)建(构)工程测量复核表 (2)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3)建设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4)测量成果表 (5)初(复)测桩位竣工测量成果表 (6)初(复)测成果表 (7)初(复)测柱子垂直度测量成果表 (8)建筑物垂直测量成果表 (9)位移观测成果表 (10)天车轨道测量成果表 (11)测量平面控制网检测坐标对比表 (12)测量控制网成果表 (13)测量高程控制网检测坐标对比表 (14)试打桩记录 (15)钢管桩施工记录 (16)钢管桩(SP桩)焊接隐蔽记录 (18)钢管桩自检记录 (19)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0)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 (21)SP、SCP、TSC、PHC、PHTC、PC、PTC、RC桩施工记录 (2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 (23)桩位轴线、标高、偏差记录表 (24)钻孔灌注桩进成孔原始记录 (25)钻孔灌注桩成孔验收记录 (27)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隐蔽验收记录表 (28)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吊放记录表 (29)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30)钻孔灌注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1)钻孔灌注桩施工记录汇总表 (32)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 (33)压密注浆记录 (34)砂桩施工汇总表 (35)桩基工程施工汇总表 (36)地基验槽记录 (37)预应力张拉记录表 (38)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接地装置) (40)混凝土浇灌令 (41)灌浆通知单 (42)楼地面管道盛水记录表 (43)屋面天沟蓄水、四周淋水检查记录表 (44)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45)管道冲洗(通水)记录 (46)室内消火系统试射试验记录 (47)排水管道通球(通水、灌水)试验记录 (48)管道系统调试记录 (49)设备试运转记录 (50)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检查记录 (51)接地装置施工检查测试记录 (52)电缆(线)敷设绝缘测试记录 (53)风机、空调机组单机试运转记录 (54)通风机、空调机组调试记录 (55)风量平衡调试记录 (56)风管漏光检测记录 (57)卫生洁具满水试验记录 (59)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验收记录 (60)混凝土试块非数理统计评定表 (61)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 (62)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现场检测原始记录 (63)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记录 (64)混凝土同条件养护600℃(±5℃)记录单 (66)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原始资料记录表 (67)有防水要求的地(楼)面蓄水试验记录 (69)建筑物全高(标高)、垂直度测量成果表 (70)第三章建筑工程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建(构)工程测量复核表测量日期:注:后附测量复核过程控制内容。
基坑支护沉降、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观测项目
观测仪器
观测点布置简图:
测点
初始高程(mm)
上次高程(mm)
本次高程(mm)
本次沉降值(mm)
累计沉降值(mm)
沉降预警值
观测人
记录人
检查意见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观测项目
观测仪器
观测点布简图:
测点
初始坐标
上次坐标
本次坐标
本次位移量(mm)
累计位移量(mm)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位移预警值
观测人
记录人
检查意见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观测频率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见下表:墩台观测频率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或1次/周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置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全程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3.8.4 观测记录施工完成后即做好原始数据记录,观测过程记录见下表: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墩台编号观测点编号观测次数及日期记录项目第一次年月日第二次年月日第三次年月日第四次年月日M—1标高(mm)本次沉降量(mm) 累计沉降量基(mm) 基地压力(ps)M—2 基地压力(ps)M—3 基地压力(ps)M—4 基地压力(ps)施工情况墩台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墩台编号观测点编号观测次数及日期记录项目第一次年月日第二次年月日上测尺下测尺平均上测尺下测尺平均N—1标高(m)后视角α(°) 原始读数(mm) 本次读数(mm)本次水平位移(mm)累计水平位移(mm)同时发生的累计沉降量(mm)N—2 同时发生的累计沉降量(mm)N—3 同时发生的累计沉降量(mm)N—4 同时发生的累计沉降量(mm)施工情况3.8.5动态观测数据整理、分析和工后沉降量推算由专职工程师将逐日观测结果整理汇编成表格,并绘制荷载-时间-沉降量关系图。
在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和荷载-时间-沉降量关系图呈现沉降趋势稳定后,由观测数据验证设计计算的沉降量,采用双曲线法对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算最终沉降量和相邻墩台沉降差,桥梁墩台沉降分析和推算从桥墩台支承垫石完成后开始计算,推算最终沉降量。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路基沉降位移观测的目的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urpose of the embankment settlement observed displacement and measures.Keywords: subgrade;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Observe scheme.1、路基沉降位移观测的目的1、沉降推算。
指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利用数学方法对后期沉降速率、总沉降量、以及工后沉降值进行计算分析,是确保高填路基沉降得到有效控制的必须环节(工序)。
2、预测施工期沉降,合理预留沉降量。
3、过程控制。
根据沉降观测资料控制填土速率,及时评价地基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4、路基施工监测工作包括了地基沉降观测和边坡稳定性观测等内容。
综上所述,观测的目的在于通过施工期间观测数据分析、判定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长期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价路基结构的变形发展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2、路基变形观测方案2.1 沉降位移观测内容(1)高填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高填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深挖路基高边坡稳定性观测2.2 沉降位移观测点的设置沉降位移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置和观测内容应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路堑边坡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位移预测方法和施工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1)观测点的布置原则①高填路基20m以上路堤,埋设沉降观测桩,测量各监测点的沉降值。
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建筑变形观测起了什么作用?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哪些内容?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位移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01 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2)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0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03 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a.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b.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c.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d.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根据沉降观测报告,我们进行了以下观测和数据分析:
1. 观测目标:测量某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情况,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2. 观测方法:采用了传统的测点标注法或者现代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物或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3. 观测过程:在不同时间点,我们分别进行了多次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观测过程中,需要确保仪器放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数据记录。
4. 数据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沉降速率:根据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速率。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地基的质量。
- 沉降差异:通过对不同测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部位的沉降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这有助于分析地质条件和土壤的承载能力。
- 沉降趋势:观测数据还可以显示出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趋势,包括是否存在周期性变化或逐渐加剧的现象。
- 限制条件:观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限制条件,包括是否超过了设计规范或其他限制值。
5. 结论和建议: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将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包括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沉降监测措施,或者是否需要调整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
这些都是沉降观测报告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具体的报告内容和结论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回忆,那些年,我在工程一线奋斗的日子。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重要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减少路基沉降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我们决定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法进行观测。
二、观测目的1.实时掌握路基沉降位移变化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2.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保障道路安全。
三、观测方法1.激光位移测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路基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实时获取路基沉降位移数据。
2.观测点布置:在路基表面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形成观测网。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且避开障碍物。
3.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发展趋势,确定观测周期。
初期可加密观测,待沉降稳定后,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激光测距仪、三脚架等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设立观测点:在路基表面布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立一根标尺,用于测量沉降位移。
3.测量沉降位移: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观测点,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沉降位移曲线。
5.分析沉降趋势:根据沉降位移曲线,分析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五、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稳定,避免因设备晃动导致数据不准确。
2.观测时要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观测数据要及时记录,避免因遗漏导致观测结果失真。
4.观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项目成果1.完成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等。
2.根据观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
3.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包韬昌学号:1041629126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指导教师:王建强实习时间:2012.11-2013.5实习地点: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目录绪论 (2)一.实习简介 (3)1.1 建筑物地基和基础变形观测 (4)1.2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特点 (4)1.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5)1.4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频率 (7)2.1水准测量法 (7)2.2 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11)3.1工程介绍 (13)3.2监测任务及监测项目 (13)3.3工作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坐标系统 (13)3.4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14)3.5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5)3.6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 (17)3.7变形观测成果分析总结 (18)3.8沉降观测成果展示 (19)4实习体会与结束语 (35)致谢 (37)参考文献 (38)绪论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建筑物,为使这此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地运行,为民造福而兴起的。
近20年来,高层建筑如春笋般兴建。
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形边。
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
了解建筑物变形的成因非常重要。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
建筑物变形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一.实习名称:沉降观测实习二.实习目的及要求: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验课堂理论外,还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码头、船台沉降位移观测规定
编制
审核
批准
第1页
1、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50米设一观测点,以红漆标记并加以适当保护;
2、码头、驳岸等建筑物原则上在角点必须设置观测点,并加以明显标记及适当的保护措施;
3、以超过100米或适当的距离设置两点,作为位移观测的基准线,要求受环境、作业影响小,通视及便于观测,基准距离在2m~3m之间合适;
4、使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使用经纬仪配合钢卷尺测量,测量记录及时由相关责任人及主管签字后及时存档;
体系文件
船台、码头沉降位移观测规定
编号
CO2 FMM 2011 012
版本
A/0
支持性文件
生效日期
2011年2月18日
密级
—
船台、码头沉降位移观测主要目的,是观测船台、码头随着时间推迟、生产使用过程中,工程实体各部位的沉降、位移值,为科学判断船台承载变形提供资料,为预防灾害性事故提供前期判断依据。
一、观测范围
四、异常防治方法
1、沉降超过100mm要求报告公司部门经理,并召集专家协商解决办法,形成记录;
2、沉降超过200mm停止使用,并上报公司,召开专家会议并进行相关勘探、检测并进行相应处理措施,处理后连续3个月试运行沉降量在规范范围内时方可使用;
3、位移超过150mm要求报告公司部门经理,并召集专家协商解决办法,形成记录;
1、公司目前使用的原东江船厂船台、驳岸等水工建筑物;
2、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码头、船台等水工建筑物;
二、观测频率
1、使用原船厂旧资产,其竣工时间已经超过一年,观测频率为半年一次,在最初使用时,在半年内加测一次;
沉降观测知识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概 述
•GPS测量法
利用GPS自动化、全天候观测的特点,
在工程的外部布设监测点,可实现高精度、
全自动的水平位移监测,该技术已经在我国
的水利、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13
§2 交会法观测
第 •交会法是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 六 测定位移标点的坐标变化,从而确定其变形情 章 况的一种测量方法。
yBctg xB
ctg ctg
xA
交
mp
m
a2 b2
sin2
会
法 观
•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
测 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之间。
•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一般不宜大于300m,
当采用三方向交会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16
2
测角交会误差椭圆
第 节 交 会 法 观 测
且能代表该部位变形体的变形特征。
5
1
强制对中装置
第 节 概 述
6
1
观测墩浇筑
第 节 概 述
7
1
观测墩形式
第 节 概 述
8
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
第 节 概 述
9
1
固定式照准牌
第 节 概 述
10
1
常用方法(1)
•大地测量法
第
主要包括: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
节 量法、交会法等。该方法通常需人工观测,
17
测边交会法
2
第
xP yP
xA yA
b cos AP b sin AP
节 交
mp
1
sin
ma2 mb2
会
法
观 在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塔吊沉降观测记录措施
关于停车楼8 #塔吊变形观测措施及要求一、情况概述8#塔吊垂直度观测记录于9月25日对塔吊基础节顶部水平位移观测发现,南北向水平误差约为15m m,为此次塔吊倾斜的直接原因。
经过对以上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对现场的勘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无塔吊安装基础数据及塔吊基础误差数据,无法判断塔吊倾斜是由安装误差造成的还是由于使用过程中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
2、观测点布置随意(多次观测点仪器安装位置不统一、观测频次也无具体要求),观测人员,仪器使用不固定。
观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塔吊的垂直偏差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特制定本措施以规范塔吊观测,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找出塔吊垂直偏差的原因和确定塔吊的安全状况,进而确定是正常使用还是拆除重装、测量安排三、观测频次1、每两天测一次:定于2009年9月28日、30日,10月2日、4 日、6日、8日、10日。
2、同期对7#、9#、10#塔吊进行塔吊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塔吊垂直度进行测量,至少每周一次(2009年9月28日起),责任人:7#—吴佳禄、9#—段玉龙、10#—包文。
四、数据收集及报送观测数据整理后及时报送至:杨勇、陈芝轩、杨寿坤处。
报送及时,数据真实、有效。
五、观测点布置>1V1 | I ■,H,1、位移测量测点固定,每次仪器安装于同一位置进行测量(分1#、2#位进行两个角点的测量),大臂方向统一置于东西方向。
沿塔高分上、中、下分别测设两个垂直偏差值。
2、基础不均匀沉降测量按图示位置选定一个测点,以15#控制点为基准进行塔吊四个角点的沉降观测六、对8#塔吊限制使用的要求1、在未确定塔吊已可正常使用和变形仍在增加过程中,均只允许白天使用,禁止晚上使用,以免发生异常情况而不能及时处理。
2、再次对塔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用。
3、指挥人员到位(起吊点一人、落点一人),保持信号畅通,密切关注塔吊整体变形情况,禁止出现拖、拉、拽等违规操作,坚持“十不吊”,在吊运物料的过程中禁止挂碰任何物件,防止意外发生。
沉降观测
土上的一级建筑桩基及软土地区的一、二级建筑
桩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必须进
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二、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
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
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
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 选在下列位置: Ⅰ建筑的四周、核心筒四周、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20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三、 沉降观测的频率: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观测方案): Ⅰ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 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
成后开始观测(首次观测很关键);
⑵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Ⅱ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 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 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 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Ⅲ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 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 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 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观测
招远市建筑工程质监站 李桂杰
沉降观测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008年3月1日 实施)中,建筑变形测量包括:沉降观测、位移
观测和特殊变形观测。建筑变形测量等级分特级、 一级、二级、三级。 沉降观测可分为: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基坑回弹
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建筑沉降观测。
重点学习一下建筑沉降观测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