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合集下载

全球史观名词解释

全球史观名词解释

全球史观名词解释

全球史观是指一种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整体性、全球性思考和研究的观念和方法。它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没有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史。全球史观强调交流、互动和相互渗透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不是特殊现象。它试图把不同地区的历史联系起来,从多个维度和角度观察和解读历史现象,揭示出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和人类共同的历史轨迹。

全球史观的核心概念包括“全球化”、“交流”、“互动”和“多中心”。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联系和共同特征,如交流、贸易、文化传播等。交流指人类社会之间的信息、货物、知识、技术、文化等流动和传播的过程。互动指各地区社会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多中心强调人类历史存在着多个中心,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平等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一个中心是绝对主导的。

全球史观涉及的重要概念还包括“世界体系”、“历史进程”和“共同命运”。世界体系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组织结构和关系,其中留有各个地区和国家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历史进程指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涉及历史的起源、发展、变革和转型等方面。共同命运强调人类社会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问题和挑战,需要共同合作和共同应对。全球史观试图揭示并思考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全球史观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历史、区域史和跨学科研究等。

比较历史研究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史实、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趋势,找出共性和差异。区域史研究特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与全球历史的联系和作用,探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跨学科研究利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共同解读和解释历史现象,并开展对全球历史的综合研究。

世界历史全球化

世界历史全球化

1:“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③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共产党宣言》形象地描绘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整个世界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的生动画面:“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

近年来,全球史观在史学界逐渐兴起,并渐渐影响到中国,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史学指导思想。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思想,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思想以便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其研究的视野不仅包括欧洲史,而且覆盖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便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著名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就主张用全球观点来考察历史。他认为西方史学必须“重新定向”,必须尝试“采用更加广阔的世界史观点,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时代”,“从西欧观点解释事件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尝试采用更加广阔的世界史观。”70年代时,巴勒克拉夫又进一步指出:“建立全球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与此同时,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历史观”这一思想。当代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是本书显著的特点,“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他认为采用全球观点来考察世界史是为了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这个新时代的需要,因为“人类历史自始便具有一种不容忽视、必须承认的基本统一性。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含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进程所起的重大作用。” 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他本人也因为采用“全球史观”阐述历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的人物。同时,“全球史观”的持有者还认为,宏观的历史不等于地区史和国别史的简单组合,而是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影响。另外,我国著名史学家吴于廑教授通过深入研究,构建起“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体系。他强调说:“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作者: 李世安[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出版物刊名: 史学理论研究

页码: 4-8页

主题词: 史学界;全球史观;史学理论研究;学者;各民族;学术;为学;全球化;代表;十年

摘要:“全球化”理论,近二十年来正在成为学术热点,“全球化”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念。对此,史学界应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学者们在全球化定义、起源、性质和影响等方面都有歧义,但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在密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化的“化”作为一种过程,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与史学中的经纬坐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球化是全方位的,其影响是多元的,对它的认识也应是多学科、多角度的,其中史学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期刊发几位学者的笔谈文章并非代表编辑部的观点,依然是文责自负,意在推动与全球化相关的史学理论研究的开展。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

材料三: 20 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 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 义更强烈的冲击,还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正在寻求一 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不少国家建起了现代政 党,制定出资产阶级性质或新民族主义的政治纲领. ——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3. 材料三中 20 世纪上半期亚非拉国家"受西方资本主 义更猛烈的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 )原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 瓜分世界的狂潮,加紧侵略亚非拉地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 殖民扩张 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资本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⑷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 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 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⑷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 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但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 拉大; 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

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Conception of History 作者: 于沛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出版物刊名: 史学集刊

页码: 1-9页

主题词: 全球化;全球历史观;时代;世界史研究

摘要: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全球历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是针对西欧为中心或欧美为中心历史观的'中心'而言的.全球历史观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新的史学思潮,已经并将继续对当代国际史坛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它是时代的产物,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实。
球化 时代 ,由于看到 了整个世 界 ,一切 事 罗斯 学者们掀起 大批判 ,苏联圣经 《 联共 物都要重新估 价。
历史事实的理性认识
最 近 波 兰 和爱 沙 尼 亚 把 苏军 烈 士 纪
历史 观是 世界观 的重要 内容 ,称为世 念碑从市 中心迁移 到苏军墓地 。俄罗斯 提
生产力 = 科学技术 × 劳动力 +劳动工具 在民主制度之下 ,发展了近代繁荣 :新经 ( +劳动对象 + 生产管理) 。管理已经发展 济 、新科 技 、新福 利 、新社会 。从 神权到
成为多种 学科 。早期 资本家都 是发 明家 ,
君权 到民权是一 条政权演 进的路线 ,全世
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抗美援朝时期 ,我们宣传朝鲜战争是
这个要求 , 国人做到了。德国总理 德
到波兰 ,向万人冢下跪 ,深刻 自责。人们 美 国发动 的;现在承认 ,是北朝鲜 一边首
说 :一个 德 国总理跪下 去 ,千万 德 国人 民 先发起 的进攻 。过去我们 宣传 ,抗 日战争 站起来 了。 主要是共 产党 打的 ;现在 承认 ,国民党 的 日本 态 度不 同 。进 人 中 国 ,不 是侵 战区大 ,军队多 ,抗 日 八年 ,坚持 到底 , 略 中国 !海军 战败 ,陆军 没有 战败 !败 于 E本向国民党投降;八路军是国民革命军 t
美 国 ,没有败 于 中国 !军事 战败 ,经济 战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1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近几十年来,全球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不仅深受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重视,还吸引了大量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关注。他们把全球化作为他们政治和社会分析的依据,相应地形成了新的观念。而世界历史理论也作为一种新的历史学理论出现,它把人类的各种历史状况归纳出一个历史的全球化性框架,以部署不同的古代历史环境。这样,世界历史理论就与当代的全球化联系起来。

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全球性的历史发展视为一个历史系统的顶层视角,而不是单一国家分析而得出的结果,把地理位置、资本、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共同影响各国历史发展。它倡导从全球视角看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许多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这一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的全球化密切相关。

首先,当代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继古代全球文明发展后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今天,随着互联网、机场、海运及火车等运输通道以及货币流通和政策论坛等全球性活动的逐渐成熟,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已经趋于紧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全球体系。因此,世界历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在当今全球环境下的历史演变,并展示当代全球化的历史性影响。

其次,世界历史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当前全球化背后的历史原因,以及它与古代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

联系。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曾经牢牢控制住全球乃至世界的统治者,全球化和地理迁移、社会关系的变迁,社会资源的分配,政治文化的转移,气候变化等都是有历史起源的问题。虽然它们可能会对当前的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但全球化的历史深层发展会使全球经济结构及其对全球政治和文化的深层影响显得更加清晰。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

◇ 20、21世纪之交: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的新阶段的起点。经
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文化交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超 过以往任何时代。人类交往空前方便和频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球(整体)史观
◆ 主要观点: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 明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
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打破了以往“西欧中
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 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 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举措等。
◆ 注意从整体性角度把握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
◇从远古到15、16世纪之交: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
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从15、16世纪之交到19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的转折点,两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殖民体系、 政治统治秩序形成,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

直击高考
2015年浙江十校联考第17题 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百度文库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 B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 化加深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举例说明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 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②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扩展时 期,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 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 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 场最终确立。
直击高考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 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 “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 命”。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
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 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八大史观简介

八大史观简介

八大史观简介

一.近代史观(现代化史观)

近代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1.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2.经济上的工业化;

3.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论化;

4.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与政治的民主化。因为现代化史观具有全面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因此,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历史更为实事求是。

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它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来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并认为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三.文明史观

从横向(空间角度)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时间角度)看,包括: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而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演进史。

四.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历史,其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五.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推动社会严谨的历史,即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史观。

六.唯物史观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该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七.英雄史观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接触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史观。

八.生态史观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来源:清史所作者:清史所点击数:1882 更新时间:2006-9-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史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全球化”进程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全球史观。

目前国外“全球化”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并产生了与之相应的三种全球史观:

第一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新自由主义观点。新自由主义认为全球化是技术变化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促进世界稳定和高度民主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弗朗西斯·弗克亚姆斯(Francis Fukyam's)和美国的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don)等人。弗克亚姆斯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将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而亨廷顿则鼓吹全球化就是“民主化”,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民主浪潮”。持这种全球化观念的人所宣称的全球史观,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史观。

新自由主义全球史观的核心是资本主义中心论。他们认为全球化是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由于资本主义在19和20世纪的竞争对手—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资本主义独领风骚,全球化的前途就是资本主义化。[1]还有一些人鼓吹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要求用全球化必然导致美国化的这种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

从冷战结束,全球化就成为美国新时代的代名词。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1983年在哈佛商学院学报上,首先使用了“全球化”一词,并且强调全球化时代就是美国世纪。他指出全球化有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可·波罗或者哥伦布,欧美资本主义开拓了全球化历史。[2]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大纲)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大纲)

冲突与融汇:世界历史与全球化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纵向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横向整合的过程。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一开始是在彼此隔绝的地域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随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主体能力的增强以及交往氛围的扩大,人类社会的发展便逐渐越出了狭隘的地域界限,而在整个世界氛围内展开,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被卷入了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普遍交往关系中。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既有自身的历史特点和特殊利益,同时又有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谋求自身发展。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一)世界历史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马克思和黑格尔都使用了这个概念,所不同的是,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产物,而马克思则认为世界历史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就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是整个世界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的历史事实和时代特征。这即是说,世界历史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

1、黑格尔哲学中的“世界历史”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的最高成就。黑格尔将辩证法引入社会历史领域,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和有联系的整体来认识,指出“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步,文明应当从这个进步的必然性去认识它”(《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7页),以客观唯心主义的形式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国家的确立以及各个国家、民族走向世界性交往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这样的历史观在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全球化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全球化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全球化

从唯物史观的视野来看,全球化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使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

化等领域的交流更加密切、频繁,对世界的各个角落的经济、政治、外交形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使经济发展迅速,不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使贸易的自由化、劳动力的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变得更加紧密和频繁。因此,人们不再受地域、距离的限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各国政府也能够因此获取更多的收入和投资,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其次,全球化有助于市场更好地整合,加强政府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世界多国领导人

之间的政治协商,解决各种国内外紧张关系和经济问题,从而增加国际治理的有效性。

此外,全球化也有助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通过跨国视听、新闻媒体和网络等方式

向世界各地散播,开阔了民众的视野,拓宽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构建起共同的文化

理念,促进各国间的和谐。

总之,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和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智慧的抉择、果断的行动,是实现全球化的关键,是各国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当铭记的。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

全球化和世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发展,人类历史也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国家、地区、种族、宗教和文化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各种联系和合作得以更为紧密、频繁和广泛地展开。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生态等方方面面,也对全球各国的未来做出了深远的影响和塑造。

首先,全球化带来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全球的产业、技术和资本越来

越高度集成和互相依存,形成了全球性的产业链和全球性的市场。例如,一个智能手机的制造需要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做不同的生产环节,如芯片、显示屏、电池、外壳、充电器等,通过全球贸易和物流将这些零部件集成在一起,最终形成智能手机的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产环节分工和协作得以充分发挥,效率得以极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说明了,全球化让各个国家之间变得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自我封闭。

其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和文化也实现了更加高速、便利和广泛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和交流信息和文化,而不局限于本地、本国或本地区。全球互联网催生了许多全球性的信息媒体和社交网络,如 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这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形

成全球信息和文化的中心。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分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娱乐、新闻、科技等信息,了解和认识更多关于世界的知识。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多元化。例如,西方艺术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也受到了西方的关注和探索。这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所谓“全球化”,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考虑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这一事实,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用法。这种用法有助于说明“全球化”在当代的特点和问题所在。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历史过程,是世界现代化的最新阶段,它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作出审慎的选择和回答。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概念

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