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秦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论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论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论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方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

学案例)

【晨读时间】:

春风响亮地打了一个呼哨,大地睁开惺忪的睡眼,既而笑靥如花。一夜之间,犹如解冻的大江,所有的花都如期而至,铺天盖地。小小的花萼再也藏不住满腹的心事,訇訇然怒放,举起大大小小的杯盏,在三月熏风中歌兮舞兮。

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四厢花影怒于潮”,“千朵万朵压枝低”,满鼻子都是明明暗暗的香,濡沐在“春雨无情轻似愁”的长院和“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乡间小路上,花事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花,花,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这里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这里有冰清玉洁的夏荷,这里有风高霜洁的秋菊,这里有凌寒傲雪的冬梅,花的世界,令人陶醉……

【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预习指导】:

预习任务:

(一)、学生要主动收集整理关于孔子的生平资料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

(二)、学生要主动了解在其所生活的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三)、学生要主动疏通《天下有道》的内容,掌握字音、字形

和关键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比较准确地理解每一句文字的意思。

二、预习方法指导:

在《达标训练》上有比较简略的孔子的介绍,主要内容应该要去熟悉,不能上课时端书读得来就踌躇满志,要脱离书本自己能够陈述;网上的资料会很丰富,有条件的可以做笔记摘抄;疏通文意必须用上《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典》,也要做好相应的笔记;实在是有困难的应该在课本上做出标记。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8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8

品读经典文化,感悟圣人情怀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张小慧

教学设想: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高中生在读《论语》时,往往停留在记忆、理解字面意思的层面上,本课设想从方法上解读《论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从而对《论语》的思考更为深入。

教学目标:明确阅读方法,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进而感悟书中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阅读方法,了解《论语》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感悟圣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读法,具体怎么读,读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

二、引导探究

1.读书名,知含义

(1)“论语”的读法:“论”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是:“议也,从言,仑声,卢昆切。”

“论”字的原型,来自古“仑”字。“仑”的繁体写法是“侖”,甲骨文=(口,言说)(册,典籍),故而“仑”意思就是将言语记录在典籍上,而《论语》正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所以从意思上来看,也读仑。

(2)《论语》的篇目

《论语》前十篇为上论,后十篇为下论。上、下两论各有主题:上论十篇以孔子之理念、教人、为人为中心,下论十篇以孔子行道以重建秩序之构想、实践、心态为中心。

2读仁礼,明思想

(1)仁——统率《论语》全书的思想。

理解材料中对“仁”的涵义的表述:克己复礼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仁与礼的关系。

读材料中《八佾第三》管仲事件,理解礼,从而理解仁的实现,有赖于对礼的施行,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

(3)论语的经典还体现在教育方面、格言警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解释孔子的思想观点;

(3)能够分析孔子对于“有道”与“无道”的态度和行为。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孔子追求有道、反对无道的坚定信念;

(2)培养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

(3)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道德修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孔子追求有道、反对无道的坚定信念;

(2)分析孔子对于“有道”与“无道”的态度和行为;(3)概括和解释孔子的思想观点。

2. 教学难点:

(1)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2)孔子思想观点的深入解读;

(3)对于“有道”与“无道”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先前的学习内容,复习孔子的思想观点;

(2)提问学生对于“有道”与“无道”的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标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和注释,解决自己的疑问。

3. 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孔子对于“有道”与“无道”的态度和行为;(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4. 案例分析:

(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二、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重要文言词句的落实翻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子路从而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边

止子路宿止:使……留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饲)

见其二子焉见:使……拜见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保持纯洁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是鲁孔丘与()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子路行以(之)告(子)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

二、课堂解疑:

1、仪封人请见引见

吾未尝不得见也拜见

从者见之引见

子见夫子乎看见

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使子路反见之拜见

2、是鲁孔丘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这个人

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判断词

3、重要句式

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

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先秦诸子选读》的背景和作者孔子。

2. 文章内容概述: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3. 重点句子解析:分析和解释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三、教学方法:

1. 引导式阅读: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章,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内容和重点句子,促进合作和交流。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孔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3. 重点句子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内容和重点句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6.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7. 总结: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评估: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小组汇报进行评估。

3.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观点提出和分析评价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先秦诸子选读》。

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和《论语》的额外阅读材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

设计人:李琴备课组审核:领导审核:

时间-------- 班组-------- 学生姓名---- ---- 期数 -1- -总序号-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2.还原情境,披文探义。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一、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二、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教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二、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重要文言词句的落实翻译

时安排:

三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一、根据预习,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

.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子路从而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边

止子路宿

止:使……留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给……吃(饲)

见其二子焉

见:使……拜见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保持纯洁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子路行以(之)告(子)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

二、堂解疑:

、仪封人请见

引见

吾未尝不得见也

拜见

从者见之

引见

子见夫子乎

看见

见其二子焉

介绍,引见

使子路反见之

拜见

2、是鲁孔丘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

这个人

是鲁孔丘之徒与

判断词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这样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判断词

3、重要句式

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介绍《先秦诸子选读》的重要篇章及学习方法。

2、阅读《先秦诸子选读概说》,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诸子议论文的魅力。

3、阅读《论语》选读提示,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特点(补充《史记?孔子世家》相关语段)。

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

第二课时

1、导入:孔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2、朗读、阅读课文,疏通文句,整理文言知识,翻译难句。

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五则材料的主旨,概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扣紧文本分析孔子的形象,学习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2、孔子形象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拓展探究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过程:

一、由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情境导入:

风雨飘摇,苍茫……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仪封人:崇敬

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接舆:婉劝

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丈人:不满

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晨门:不解

(明确衬托手法及孔子精神的伟大)

三、出示幻灯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所遇到的困难,加深学生对孔子精神理解(选讲5、7则)

1、孔子贫且贱。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基础知识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基础知识导学案
2.掌握下列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与,同“欤”)
而谁以易之(而,通“尔”)
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问于桀溺(桀,通“杰”)
3.古今异义
遇丈人(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君子之至于斯也(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导致某种结果。)
奚自?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至,则行矣。
子路行以告。
6.翻译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基础知识导学案答案
1.重要字音
长沮(jù)耦(ǒu)而耕耰(yōu)而不辍(chuò)荷(hè)蓧(diào)
(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介词结构后置)
至,则行矣。(省略句)
子路行以告。(省略句)
6.翻译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020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2020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 __”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

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他的法治主张,符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企图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要求,从历史发展来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如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先秦的诸多经典,如《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都是我国文化的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意义;

2.了解《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背景

《论语》中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自《学而篇》。《学而篇》共有22章,其中包括孔子的言行和弟子们的提问和回答,主要介绍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一段话则是孔子在回答弟子有关取舍的问题时说出的。

2. 课文分析

“天下有道”指的是社会秩序正常、法律公正、人民安康。而“易”则表示改变、更迭,也可以理解为“放弃”、“取舍”。孔子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如果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那么我们就不要随意改变,不要轻易抛弃已经稳定和正常的道路。孔子认为,一个贤明的人应该坚守道德原则,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3. 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思考和探讨,例如:

1.《论语》中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有什

么意义?

2.如何理解“天下有道”?

3.人们为什么要学习仁、义、礼、智、信等思想?

4.孔子认为,一个贤明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1.阅读分析: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

2.对话研讨: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和研讨,提高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3.组内讲解:学生选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孔子的生平、思想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课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编写人:周菊审批人:班组姓名编写时间:2014年12月04日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敲方法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了解孔子及《论语》内容,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可贵人生态度和伟大精神,探究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深远影响。【诱思一·文本探究】

1、孔子跟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孔子:

\

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

2、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在选文中有多处表现,试选择一、

两处进行简要说明。

3、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我们现实认识有很多启示,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

【诱思二·重点字词揣摩】

1、仪封人请见.:

2、子路问津.:

3、而.谁以易.之:

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以杖荷.5、孔子下.:6、遇丈人

..

蓧:

7、植其杖而芸.:8、止.子路宿:9、不仕.无义:10、奚.自:

1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2、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1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

15、是知其不可而为者与

【补充材料】

一、孔子小故事一:误会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

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孔子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3.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体会《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精彩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开创。代表人物有、、代表作品《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代表作品《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代表作品《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二、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引言

《庄子》中有一篇名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的文章。这篇文章中,丘仲美向庄子请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的意思,庄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就是说“我有道,可以传授,但只有那些名声不臭、权势不重的人才能获得”。这篇文章在道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将根据这篇文章讨论道家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

庄子的答复可以总结为一个词:人心。庄子的思想是以人的自由为中心的,他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外在的行为或形式。因此,他反对那些以权力、名利为重的人。庄子透过“君子之行,乘乎其心”这一说法,说明人心的重要性。同样,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注重人的内在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关心他们的发展。他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让每个学生发挥其所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传达给学生真理、伦理等观念。

二、道家思想注重自由与平等

在中国宗教中,道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其普遍性在于它注重平等、自由和宽容。《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生动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权力和名利。在这个意义上,道家思想被视为中国文化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思想之一。

三、教育应该关注文化传承和自由

自由和平等是道家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之一。在这个意义上,道家思想将和谐与自由相结合,注重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强调样式的不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原则:既要注重文化传承,又要让学生在自由中得到发展。教育由于它的理性性质,可能会使其重视形式,而忽略学习的真实内容。然而,我们应该尽力实现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一)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二)

答案: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

正统,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篇幅短小,各篇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选

文间之没有共同的主题。

三、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

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

【译文】

(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2)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选读教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选读教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2

选读教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2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先秦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自主学习篇--自主,新课标理念的精髓

卡片摘录

【作者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背景剖析】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

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

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

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

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

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

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

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

占领的鲁国的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治理国家仅仅

三个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

鲁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孔子见自己抱负难以施展,

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

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但都不受重用。最后只得返

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鲁哀公16年(前479年),孔子卒。

孔子的一生,总的来说,是郁郁不得志的。这是因为那

个动荡的时代,诸侯崇尚武力,大国君主希望通过武力建立

霸业,而一些弱小的国家要想自存,也不得不重视武力,这

样诸侯之间的战争就在所难免了。而孔子提倡的“礼治”、“文教”,则未免太过温和了,他提倡大家遵守周礼,自己

“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只能使人感觉很滑稽,不符合时代潮流。理想与现实这样格格不入,他的失败和挫

折是难免的了。

基础积累

【识字记音】

①木铎()②桀溺()③长沮()

④执舆()⑤荷蓧()⑥黍()

⑦怃然()⑧殆()⑨八佾()

⑩见其二子()耦而耕()

耰而不辍()

答案:

①duó②nì③jù④yú⑤hèdiào⑥shǔ⑦wǔ⑧dài⑨yì⑩xiànǒuy

ōuchuò

【解释实词】

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②使子路问津焉:

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④往者不可谏:

⑤今之从政者殆而:

⑥不仕无义:

答案:①担忧②渡口③参与④匡正,挽回⑤危险⑥出来

做官

【通假举要】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②是鲁孔丘与: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答案:①“桀”通“杰”,形容高大②“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③“而”通“尔”,你;“辟”通“避”,躲避

【一词多义】

(一)实词

悠然见南山

项伯即入见沛公

吾未尝不得见也

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其二子焉

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答案:看见,望见/会见/谒见,拜见/召见,接见/

见识,见解/表被动,被/介绍,引见/显露/出现(二)虚词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植其杖而芸

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nbp;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

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答案:①表并列②表递进③表承接④表转折⑤表假设⑥表修饰⑦表因果⑧表目的⑨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⑩句末词气词,相当于“罢了”

【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

②子路从而后: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案:①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

【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古义:

今义:

②子见夫子乎

古义:

今义:

答案:①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②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是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文言句式】

①子路曰:“为孔丘。”

②而谁以易之?

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答案: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句③介宾短语后置句④省略句

【名言名句】

①,来者犹可追。

②士志于道,,未足与议也。

③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④不以言举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