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学史资料收集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
数学史料是指有关数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它以其丰富的内容,丰富的教
学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不仅可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篇
文章将探讨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运用数学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史料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揭示数学
发展的过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印度的数字系统、中国的算术等。可以通过这些史料向
学生们传递数学史的沧桑和风采,展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可以讲述古代数学家阿基米德
的“欧几里得”和“平面上的点、直线、面积、体积等”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几何学的认
识和兴趣,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又可以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运用数学史料来拓展教学内容。数学史料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可以引导
学生通过史料了解数学知识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应用。可以通过探讨古代世界的计算、测量、商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拓展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商人如何使用计算的方法来进行贸易,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技巧和
方法。还可以通过叙述古代人们如何使用几何知识来规划建筑、测量土地等,引导学生了
解几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展
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数学史料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数学史料中包含了许多数学问题的发现、探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话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话
数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它贯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中的入门课程,也承载着传统数学文化的熔炉,为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不妨通过数学史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古老的数学文明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了应对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了基本的计数、计算方法。例如,在古埃及,人们运用交错的横线来表示不同的数字,并使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计算。孩子们可以通过绘制古埃及数字符号,以及模拟古埃及计算方法的游戏,了解到古老文明中数学的发展。
二、巴比伦的数学成就
巴比伦是古代近东的一个伟大文明,他们在数学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巴比伦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数系统:六十进制,并且对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带领小学生们一起探索巴比伦的计数法和几何知识,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并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古希腊的几何学
古希腊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几何学的诞生和发展是其中的亮点。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了《几何原本》,系统地总
结了古希腊几何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模仿
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四、阿拉伯的数学思想
阿拉伯人对数学的贡献在数学史上无法忽视。阿拉伯的数学家们借
鉴了古希腊和印度的数学知识,发展出了代数学、三角学等重要分支。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阿拉伯的数学方法,例如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运算、解方程等,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推广。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史上的趣味难题
精品资料
数学史上的趣味难题
据新华社电“七大千年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是本次国际数学家大会讨论的焦点。其实,除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在千年之交提出的“七大千年数学难题”之外,数学史上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难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哥德巴赫猜想
提出者:德国教师哥德巴赫;提出时间:1742年;内容表述: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研究进展:尚未完全破解。
二、费马大定理
提出者: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时间:1637年;内容表述:x的n次方加y的n次方等于z的n次方,在n是大于2的自然数时没有正整数解;
研究进展: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和他的学生理查?泰勒于1995年成功证明。
三、四色猜想
提出者:英国学生格思里;提出时间:1852年;内容表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4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研究进展:于1976年被计算机验证。
四、女生散步问题
提出者:英国数学家柯克曼;提出时间:1850年;内容表述:某学生宿舍共有15位女生,每天3人一组进行散步,问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位女生有机会与其他每一位女生在同一组中散步,并恰好每周一次;
研究进展:已获证明。
五、七桥问题
提出者:起源于普鲁士柯尼斯堡镇(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提出时间:18世纪初;内容表述:一条河的两条支流绕过一个岛,有7座桥横跨这两条支流,问一名散步者能否走过每一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就让这名散步者回到原地;
研究进展: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36年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
专题11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意义、内容与结构
一、数学史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目标都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于理科课程,还进而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例:数系的扩充;函数概念的演进;从平行公设到非欧几何;解析几何的创立;三角学的演变;数学猜想:提出、发展与解决。
2.理解数学思维
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数学史 ppt课件
四 七巧板中的数学
1.七巧板历史由来 2.十五巧板
四 七巧板中的数学 1.七巧板历史由来
• 宋朝的燕几图
• 明朝的蝶几图
• 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
四 七巧板中的数学
• 燕几图:七巧板起源于宋朝,创始人黄伯思,它由一
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 七巧板中的数学
1514年
1630年获得公认
[荷兰]赫克
首次用作代数
符号
一 四则运算的符号发展历史
1.乘号的由来 2.九九乘法表
3.除号的简单介绍
1.乘号的由来
在17世纪前,有很多人用字母M 来表示乘号,因为M是拉丁文中 “乘”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
在1631年,奥特雷德就将“+” 旋转45度,变成了现在的乘号 。
3.除法的简单介绍
除法运算在外国
•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拉恩记号
,拉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 使用。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 记号得以流行起来,沿用至今。
• 166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
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 。
3.除法的简单介绍
股法”,这是最早将七巧板与几何学联系起来的记载。
明有序,兵器密集而伸展自如,前后可互相支援 。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对于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一要做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的历史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二要在数学史融入课堂过程中,注意渗透相应的数学思维方法。下面我给出四个例子供同行们借鉴。
一、渗透方程或化归思想的数学史实例
鸡兔同笼。笼子中有30个头,有80条腿,问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鸡兔同笼"这个数学问题,是一个中国传统数学名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深入分析与挖掘它蕴含着独特的数学思想和背景文化,这也是代数运算中很典型的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这道题直接解决问题会显得很困难,利用化归思想来解决,把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知识,就能很容易地解答。一只鸡有2只脚,而一只兔有4只脚,这是我们能从生活的常识中能够获取的已知数学数据。分析化归的实质就是不断变更问题。
对题目的数学数据进行分析,一只鸡抬起一条腿,一只兔抬起两条腿。笼中就剩40条腿,每只鸡着地的腿和头一样多,每只兔着地的脚比头多1。有一只兔,就多一条腿,现在只有30个头,则兔有10只,鸡有20只。
这一道题除了用化归思想来解答,还可以用我们平常最常用的方程思想来解答。
设有鸡x只,则兔有(30–x)只,由题意可得
2x+4(30–x)=80
2x=40
X=20
兔:30–20=10(只)
答:笼中有鸡20只,兔10只。
通过学习"鸡兔同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更让学生体会到它的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
小学数学点知识归纳数学历史与数学家们
小学数学点知识归纳数学历史与数学家们数学是一门古老而迷人的学科,它贯穿人类的历史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数学知识相对基础,但对于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数学历史和数学家们的归纳,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
一、古代数学和数学家们
1. 古埃及数学
古埃及是数学发展的重要起源之一,他们在建筑和土地测量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埃及人发展了一套简单而实用的数学系统,包括正整数、分数和基本的几何图形。数学家阿哈美斯(Ahmes)编写了一本名为《Rhind Papyrus》的著作,其中记载了很多古埃及的数学问题和解法。
2. 古希腊数学
古希腊是数学的重要发源地,许多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是古希腊数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表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腿的平方和。欧几里得(Euclid)著有《几何原本》,系统总结了古希腊数学的成果,对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
二、现代数学和数学家们
1. 牛顿和莱布尼茨
牛顿和莱布尼茨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创始人。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的基
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力学和天文学等领域,推动了物理学和数学的
发展。莱布尼茨独立地发展了微积分,并对符号表示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两位数学家的工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2. 埃尔米特
埃尔米特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他对代数学和数论做出了重要
贡献。他的工作包括埃尔米特矩阵和埃尔米特函数的研究,这些矩阵
和函数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小学数学数学史资料收集
小学数学数学史资料收集
表一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关数学史料的收集
年级课题有关内容
一下
练习(三)算盘动手做(二)七巧板
二上摘桃子乘法口诀练习四指南针
二下拨一拨中国古代记数法
三上
有多重秤的种类年、月、日平年、闰年的知识
三下
买文具小数的历史轴对称图形
布依族蜡染
自然界中的树叶分一分(一)十进位值制
四上从结绳记数说起数字的演变过程计算工具的演变计算工具的演变确定位置(一)经线、纬线正负数中国正负数史
四下编辑的话《九章算术》比大小算筹表示小数循环小数循环小数的循环节练习五方程史
五上
找质数找质数方法的发明者
练习一哥德巴赫猜想
分数的再认识分数的产生历史约分
《九章算术》分数运算
的记载
折纸
古埃及表示分数的方
法
鸡兔同笼
《孙子算经》中的鸡兔
五下
有趣的测量阿基米德测量皇冠分数混合运算(三)古算趣题-以碗知僧
六上
圆的认识(一)圆在《墨经》的记载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百分数的应用(三)恩格尔系数比的化解日晷
练习三黄金分割比
六下
练习一沙漏
总复习——数的认数的扩充(一)
识
数的认识——整数
神奇的质数古埃及象形数字巴比伦楔形数字
数的运算——估算数量级
数的运算——运算
律
数的扩充(二)
表二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关数学史料的补充
年级课题有关内容补充内容书本
页码
一下练习三算盘
算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
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用算筹进行计
算,简称“筹算”。几百年前,我国
劳动人民根据古代的“筹算”发明了
一种更加简便的计算工具——算盘。
用算盘进行计算,简称“珠算”。
35
(二)
七巧板
七巧板的发明及演变历史
43
二上摘桃子乘法口诀乘法口诀的来历
13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
摘要:黄金分割在一些著名建筑、雕塑、名画及植物生长规律中都有所体现,我们身边随处都在彰显“黄金分割”的美妙。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黄金分割”的介绍对“黄金分割”从起源到发展及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和介绍。
关键词:黄金分割中末比斐波那契数列
引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在六年级上册第51页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了“黄金比”(图1),为了使小学一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更好地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以下将对“黄金分割”从起源到发展及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和介绍。
1.“黄金分割”的定义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则这个比值即为黄金分割,这个比值是=0.6180339……通常用希腊字母?准表示这个值。中世纪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宇宙之秘》中写道:“‘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和‘中末比’是几何中的双宝,前者好比黄金,后者堪称珠玉。”[1]他用黄金形容勾股定理,用珠玉形容中末比,后来逐渐演变成
用黄金形容中末比。
2.“黄金分割”的起源
2500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正五边形的五条对角线构成的五角星形作为自己学派的标志。正五边形的五条对角线交点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分割对角线:每条对角线都被交点分成两条不相等的线段,使该对角线的整体与较长部分之比等于较长部分与较短部分之比,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分割”。我们并不知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用什么方法求解黄金分割的,“黄金分割”这个名称也不是来自该学派[2]。最早在书中正式使用“黄金分割”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数学家欧姆(1792-1872以欧姆定律闻名的G・S欧姆之弟),在1835年出版的第二版《纯粹初等数学》一书中,他首次使用了这一名称。到19世纪之后,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起来,成为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名称[3]。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公元前4世纪)从比例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和推广,并把这种分线段的方法叫做分线段成“中末比”[4]。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记载下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最早论述有关“黄金分割”的著作[5]。在该书第四卷记述了用黄金分割作正五边形、正十边形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
【摘要】
这篇文章将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角度进行探讨。在将简要介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重要性。接着,正文部分将分别讨论古代、近代和现代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呈现,介绍数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名人以及数学史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结论部分将总结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意义,探讨数学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以及展望数学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重要性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史简介、古代数学史、近代数学史、现代数学史、数学史名人、数学史实践教学、数学史意义、数学史启示、数学史未来发展。
1. 引言
1.1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简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是一门探索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研究古代、近代和现代数学发展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成就和发展趋势。数学史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学史的经典案例和数学名人的故事,可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数学史的研究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帮助教师设计更加生动有趣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和应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
2.1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古代数学史
古代数学是数学发展的起源,它为后世数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古代数学史是一门必修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
专题11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意义、内容与结构
一、数学史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目标都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于理科课程,还进而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例:数系的扩充;函数概念的演进;从平行公设到非欧几何;解析几何的创立;三角学的演变;数学猜想:提出、发展与解决。
2.理解数学思维
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
摘要: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是一种趋势与必然,小学数学教材各版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主要体现在数学的传承与融合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本文就数学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内容及设计、意义进行了研究,旨在利用数学史引导小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发展史,并拓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史;渗透;内容设计
一.数学史在小学教材的渗透
新课改以来我国数学教材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而数学史也在
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断渗透,并且成为新时期数学教材的新亮点。教材中渗透的数学史方式众多,主要体现在数学的传承性与融合性与数学的应用性,即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具体可分为四类:其一遵从数学史的发生发展规律按照时间维度进行渗透;其二按照数学发展进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卓越贡献进行渗透;其三从数学与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渗透其;四从数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方面进行渗透【2】。
从整体分布上看,除六年级第二学期外,人教版在一二年级和四年级第二学期没有安排数学史,苏教版在一二年级、三年级第一
学期和五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安排数学史。但是,西师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数学史,每册均有安排,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使数学
史凸现出来,显现出数学史的独特性和整体性。
献给小学五年级同学的《数学史》
古文明数学:四大古文明
(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玛雅*、古印度) 主要发展:
记号计数、进制运算、几何学、三角学。
古中国:近六千前、象形文字、六十进制
上千多块龟甲:简单运算。
评级:★★
古埃及:五千多年前、象形文字、十进制
两部草书:单位分数、加法运算、解方程、面积
体积公式、π近似、三角比。
评级:★★★★
有巧妙的方法算出丢番图的年龄吗?
古印度:三千年左右、印章文字、十进制
祭祀经书上:阿拉伯数字、算术运算、乘方开 方、π、无理数、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
评级:★★★★
献给小学五年级同学 的《数学史》——
②数学家的故事
丢番图的故事 古希腊,距现在有二千年左右。 巨大贡献:《算术》。收集了 许多有趣问题和巧妙解法。 生平知道得非常少。唯一的简 历是他的“墓志铭”:
四则运算平方分数开方和无理数近似倒数指数对数方程面积体积公式近似勾股定理三角比
献给小学五年级同学 的《数学史》——
①数学的起源与古文明数学
天宫庙小学 趣味数学社团 王保
数学的起源:结绳集石计数
30万年以前,人类发现数学并开始使用。 主要用于计数,方法很原始,结绳集石计数。 数的使用和火的使用一样古老。
古巴比伦:五千左右、楔形文字、六十进制
ຫໍສະໝຸດ Baidu
300多块泥版书:四则运算、平方、分数、开 方和无理数近似、倒数、指数、对数、方程、
小学课本每册数学史资料整理
三上
1.很久以前,我们的祖
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
生活中产生了记数的
需要。他们常用石子、
结绳、刻痕来记数。物
体的个数多了,聪明的
祖先想出了“逢十进
一”的办法。后来人们
逐渐创造了一些记数
的符号,这就是数字。
甲骨文数字、用算筹表
示的数字、阿拉伯数字
等。(P22~23)
2.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利用测太阳影子、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P52)
3.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样了。(P104)
三下
1.我国明朝的《算
法统宗》讲述了一
种“铺地锦”的乘
法计算方法,是利
用格子来算的。
(P34)
2.在古代,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逐渐
有了长度、面积、
重(质)量等量的
概念。测量长度时
开始人们用身体
的某一部分,后来
发明了一些简单
工具,统一了测量
标准。随着社会的
不断进步,各种测
量工具不断改革,
测量也越来越准
确。(P53)
3. 从出土
文物可以看
出,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
早就对简单
的几何形状
与图案有了
认识。(P89)
4.小数就是十进分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大约在400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了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P108)
四上
1.“同头无除商八、
九”和“除数折半
商四、五”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逐步
数学史话 小学数学历史知识普及
数学史话小学数学历史知识普及数学,作为一门科学,起源于古代人类对于数与形的认知和探索。它不仅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对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历史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学的发展历程吧。
1. 古老的计数方法
人类在远古时期开始意识到需要计数,用来记录物品数量、人口统计等。最早的计数方法是指物一、二、三等表示数量。后来,人们发现用手指来计数很方便,从而产生了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法是指使用 0-9 这十个数字进行计数,利用位权原理可以表示任意数字。
2. 古代数学的流传
古代数学起源于各个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这些文明在数学上都有独特的贡献。例如,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埃及分数的计数方法,它利用单位分数的和来表示任意有理数。古希腊人则注重几何学的发展,他们通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几何基础。
3. 印度数字系统的引入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并且与印度有着广泛的交流。阿拉伯人从印度学习到了一种新的计数方法,并将其传入欧洲,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系统。阿拉伯数字系统采用了0-9这十个
数字,并通过位权原理来表示不同的数值。这种数字系统简化了计数过程,提高了运算的效率,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十进制计数法的发展
在欧洲中世纪的时期,罗马数字系统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计算方式繁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数学计算。直到十六世纪,数学家约翰尼斯·几百年后的数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更高级的十进制计数法工具,例如计算杆和牛顿发明的计算机。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和数学家故事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和数学家故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原理和概念。然而,我们
很少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
学中的数学史和数学家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
一、一数古今
数学已经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存在了数千年。从古埃及和古希腊
的数学家到现代的数学家,每一位数学家都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提出了著名的毕达
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这个定
理在小学数学中经常被用到,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二、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Archimedes)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的许多贡献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说,阿基米德是通过浸泡物体的方法来测量密度的。他发现当一
个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物体排除液体的重量。这个原理被
称为阿基米德原理,它在小学数学中常用于计算物体的密度和浮力问题。
阿基米德还研究了杠杆原理,提出了许多杠杆定律。杠杆定律告诉
我们,在平衡的杠杆上,左右两边的力矩相等。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
于小学数学中的力和力矩问题。
三、欧几里得的几何学
欧几里得(Euclid)是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几何学的奠基人。他的几何学著作《几何原本》是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几何原本》中,欧几里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几何学的定理和概念。这些定理和概念被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的数学教学中。
例如,欧几里得第五公理,也被称为“平行公理”,规定了通过一点在直线上引一条直线,使得新的直线与原直线不会相交。这个公理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中平行线的概念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