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抗疫先进事迹材料.docx
乡镇卫生院医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材料三篇

乡镇卫生院医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材料三篇还有很多很多向她一样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人为疫情战斗,她们是战士也是最美的人。
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乡镇卫生院医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材料12022年初,新性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她所在的__镇卫生院临危受命,由预料分诊变成市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和全区医学留观点,让这个小小的卫生院担负起了重要的使命,她成为一名发热门诊的检验医生,和全院的医护人员一起为广阔患者效劳。
面对疫情全院上下齐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勇敢的逆行而上。
一、强将手下无弱兵集团的书记从疫情伊始就常驻医院,院内改造,人员防护,患者诊断,样样都有他的身影,每天都忙到深夜,两个月的时间他累的瘦了一大圈,即使这样他也常抽时间到发热门诊休息室去看望她们,每次都要与大家反复强调防护平安,因为隔离区内不能带手机,只能用对讲机与外界联系,书记就常在对讲中让她们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暴露的地方,嘱咐她们做好消毒措施。
书记还很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有一次她的白班,在隔离区内连续工作了八个小时,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她的脸上起了两个水泡,书记晚上知道后,特意让回来的同事给她带碘伏和棉签,嘱咐她处理伤口,好好休息。
她心中充满感动,有这样的好领导给她们当后盾,她能抛开一切顾虑,勇敢的对战疫情。
二、岁不寒,无以之松柏;事不难,无以之君子从大年初一全省医务人员停止休假到确定她们院是发热门诊和医学留观点我们这个小小的卫生院用了四天,通知不断地来,任务也不断加重,这对于她们卫生院来说是个大挑战,同时也是对她们院长的一个大挑战,大年初七就开始封院,全体医务人员不得回家,封院是为了防止医源性感染,但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成了他的头等大事,首先就要解决住的问题,因为需要规划隔离病房和隔离区,院内重新改造,她们住的地方是原来的诊室,里面没有床,初七的晚上院长带着她们搬运床和物资直至深夜,为的就是大家第二天能顺利的住进来休息好,院长还是个特别细心的人,知道她们这些孩子嘴馋,正月十五的时候不知道院长从那给她们变出来的蛋糕,上面还贴心的写着注意防护,深夜才能休息已经成为这两个月来他的常态,院里总有忙不完的事,不管是与患者的沟通,治疗,还是她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院长操心,总是能井然有序的解决一切问题。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3篇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3篇业绩材料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期精神。
业绩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1种特定时期所需要的精神。
这是由业绩材料的主旨和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业绩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业绩材料3月3日晚上8点多钟,1条消息炸开在黄陵山村村民微信群中:该村的村医李建华同志突发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之上。
而在这1刻,这个乡村的微信群中,满屏都是乡邻们对他的牵挂和担心,许许多多的乡邻都在默默地为他祈祷,送上祝愿,希望他能平安康复,重新回到乡亲们身旁。
李建华,1974年生,是石首市调关镇黄陵山村的乡村医生,1直在为村民服务,为大众提供便利。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建华连续40多天奋战在抗疫1线,担当起了保卫1村百姓平安健康的重担。
全面排查,不漏1人抗击疫情,义不容辞。
1月22日,李建华放弃休假,迅速接受了任务,积极与镇卫生院调和对接,备好相干药品和物质。
1月26日,李建华接到了新任务,协助村干部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落实5包1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登记黄陵山村武汉返乡人员、非武汉返乡人员、摸查武汉返乡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全村村民逐日体温丈量等等。
当大多数人都还在家享受节日,居家隔离减少感染风险的时候,李建华和村干部却1路逆行,开始走村入户,进行返乡人员摸排。
他们没有防护服,也没有护目镜,仅戴着薄薄的在口罩便挨家挨户的敲门进行排查。
常常会遇到不配合有抵牾心里的村民,谢绝排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建华都会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告知村民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和不配合排查工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这次疫情并配合工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黄陵山村外地返乡人数众多,摸排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
每天李建华都和村干部带着体温计、笔和登记册1起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询问、调查情况,仔细的做好登记、测温工作,坚决不漏掉每个人。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3篇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一)柔情医者,乡里人民的贴心人她叫李云峰,今年已经60岁了,是位老资格的乡村医生。
从她刚进村时的那一刻起,她就把村里的每一个人当做自己的家人来看待,用她自己的柔情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医疗故事。
李云峰平时很少回家,常年驻扎在村内医疗室里,偶尔有病人在半夜来敲门,她总是毫不犹豫地赶到医疗室里为病人诊治。
有时候她还会在病人家里住上几天,照料病人。
记得几年前,一位老人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到县城的医院,但是由于家人经济状况不好,加上老人并未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医院一口拒绝了他的住院申请。
李云峰得知情况后,马上赶到城里,劝说医院方面给老人治疗的同时,做了很多疾病护理的工作,更让人惊奇的是,她还义务出资为老人支付了一部分治疗费用。
如此善良贴心的乡村医生,每个病人都感受到了她的爱,每个家庭都因为她的到来而感到温暖。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那样一个真正的乡村医生:热情、豁达、勤奋、贴心!(二)用爱心点亮农村里的生命之灯他是乡村医生,更是村民心中的信仰代表,因为他用爱心点亮了农村里的生命之灯。
易暴大,今年40岁,从医20年,一直驻扎在离城区数十公里的农村医疗所里,他一贯将治病救人看做自己的神圣职责。
他把他的医生工作做到了极致,不畏艰辛,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农村的大医生,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的信条。
他救治一切为难的危重病患,为乡亲们解除了病痛,他成了乡里人民的信仰代表。
因为太过忙碌,他从没有报过销量,也从来没有占用过农村医疗所的开支,他甚至连工资都不重视,自己买药,自己设计处方,自己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常常带着药箱兜访村民,开展义诊活动,他的行动感动着每一个乡亲,他有时候会为村民免费看病,尤其是有困难的家庭。
他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村民对他无限的爱戴。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们“最可爱的人”的形象。
他的一切付出,最终成为了他赢得爱戴的源泉。
(三)岁月静好,爱心依旧,在乡村传递他已年逾六旬,一位在乡村颇具美誉的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3篇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第一篇:乡村医生的日常工作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忙碌。
我们要早起,晚睡,经常要在户外跑医院和村民家之间,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小病小伤、常见病多发病,还要进行预防和宣传。
首先,我们每月都要进行定期巡诊,走进每个山村寨子,开展公共卫生宣传和疾病防治宣传,让群众了解最基本的保健知识。
比如说,我们每次都会向村民普及防止结核病、肝炎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洗手、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等,对健康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为患者诊断、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
每到门诊时间,就会有很多村民前来就诊,他们身上带来的小病小伤,提问,病例记录都要及时处理。
同时,我们还要处理长期药品发放、转诊、做好门诊工作等。
最后,对于特殊的医疗问题,我们还需要及时联系高级医院专家,加强互相学习,增强自身能力。
总的来说,乡村医生不仅要精于医疗技术,同时还需要懂得社区卫生知识、计划生育等,综合实力要求很高,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
第二篇:乡村医生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我是一名乡村医生,疫情让我从一名普通医生变成一名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战士。
在这场疫情战斗中,我们乡村医生是最先接触患者的医生。
我们随时面对着病毒的威胁,在真正的危险面前,我们没有退缩,只有坚守。
我们要不怕付出牺牲,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动社会和人民!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坚持不放弃。
我们效仿大城市医疗队响应湖北的呼声,使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援疫情防控。
虽然道路崎岖,但我们并未迷失自己的方向。
我们抱着对祖国的深深的热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去对抗疫情。
面对疫情,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掌握基本的抗疫知识。
我们帮助村民宣传疫情防护,引导群众做好自己的健康工作。
在排查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健康教育,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次疫情出现后,虽然我们的工作量更大了很多,但是我们没有退缩,还坚决地为患者服务。
我们都知道,随时可能会感染,但我们愿意为了他人的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中心的角色在乡村医生的日常工作当中,我们需要负责院区机构管理、日常护理管理、药房管理等基层医疗中心的管理事项。
基层卫生院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三篇)

基层卫生院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三篇)基层卫生院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常有人问他:你每天奔波在一线,你不怕吗。
他总是眼神坚定,微笑着回答:“我不怕,我穿上这身白大褂,我就无所畏惧。
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病毒,迎来战争的胜利!”他就是南口镇卫生院医生陈刚,千千万万的疫情防控战士中的一员。
从大年三十开始,他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快一个月没回过家了,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更清楚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
南口卫生院医务人员本就匮乏,又有7名医护人员被抽调到市双创中心隔离区,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全都压在了他身上,他既要统领全局,又要参与到一线战斗中。
在医院的疫情防控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走路都是带跑的,不是在发热门诊,就是在隔离病区。
每天村里排查的发热病人都要送到卫生院,他要肩负起所有发热病人的诊断,对于有疑似的发热病人要和市定点救治医院联系,做好转诊及交接手续。
对于可以明确排除新冠肺炎的发热病人,要集中收住入院治疗。
同时,他每天还给被集中隔离在院的患者做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恐慌和焦虑情绪。
2月27日晚九点半,他正在隔离病区医生办公室整理患者的病例资料,突然接到市人民医院的电话,经过市人民医院诊断,发热患者陈某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排除新冠肺炎,要接回该院继续治疗。
接完电话,他立即联系接送患者专用车的司机,两人迅速赶往市人民医院。
在市人民医院办好交接手续,又赶紧护送患者回院。
安顿好患者后,已是深夜十一点了,他又一个人跑到了医院食堂,原来在回来的路上时,他得知患者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准备给患者做点吃的。
二十分钟后,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便递到了患者手中,患者感激的看着他,他却只是笑了笑,叮嘱患者:“吃完了早点休息,住在隔离病区不要害怕,积极配合医生,病治好了就可以回家了。
”安顿好患者,他才拖着疲惫了一天的身体去往自己的宿舍。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5篇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5篇1. 和小湖村主要小学的教师合作小山村的村民们平时很少看病,也很少去医院。
因为当地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乡村医生小李同小湖村主要的小学教师合作,让她成为该村的医疗联络员,帮助与家长和村民联系,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这也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前来就诊。
2. 没有条件下坚持在曾经因为贫困而自己去捡草药为病人治疗的乡村医生小王,一开始没有任何的医疗设备和工具。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通过学院快捷速成班学习相关知识。
即使他在治疗和诊断疾病方面有限的经验,他仍然要尽最大努力为村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3. 帮助贫困户解决就医难题在某个山村,童静多次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就医难题。
她通过向相关的医疗机构申请社会福利救助金,为这些贫困户免除了医疗费用,这些举动让村民们十分感激。
而她的努力也在村民间产生良好的口碑。
4. 输血挽救了一条年轻人的生命在一个农村市场上,小范看到一名昏迷的年轻人,他立即把他送到了当地医院,但医生们告诉他,年轻人的血液压力太低,必须用新鲜的血液来救他。
然而,由于和谐村人稀少,医院上看起来不怎么悬命。
因此,小范被告知,只有等到家属带来献血证时才能继续治疗。
小范不能等待,因为已经看到年轻人生命的希望渺茫,于是他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血液,最终拯救了这名年轻人的生命。
5. 为老年病人提供更好的照顾乡村医生小张专门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她发现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疾病类型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她采用一种特殊的护理方式,创造了更适合老年人的医疗方案,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更亲切的关怀,也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这也使得很多老年人感恩并信任她,并成为小张的医疗患者。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呈现的五篇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在生命的前线上工作的乡村医生群体,他们的微小贡献可能不为人所知,但他们日日夜夜的努力,却无时无刻体现着他们的决心和坚定。
让我们一起拥抱他们的奉献精神,为他们点赞!。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13篇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1
我所了解的英雄——乡村医生(一)
乡村医生,是民生中最朴实的角色之一,他们在我们眼中常常显得不起眼,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所了解的英雄——乡村医生(二)
乡村医生们默默无闻地守着他们的医疗岗位,它在荒山、寂寞的田野,他们集万千草木之精华,散发着清新的空气和活力。
他们用心、用情去缓解生命的痛苦,他们坚守在这里,成为了人间真正的英雄。
我所了解的英雄——乡村医生(三)
乡村医生们承担着基层医疗工作的重任,他们经常在医疗救治上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时更需要他们用医疗艺术进行多方面的应对,使得病人尽快康复,他们如同一颗暖心的种子,埋在我们的田野里,让我们在时刻感受着他们的大爱与劳动。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精选8篇)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精选8篇)乡村医生篇1他经常在夜半酣梦中,被前来求诊的乡亲叫醒;他经常走在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上,披着星光独自回家。
虽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38年如一日悬壶济世,走村串户,送医送药,随叫随到,村民记住了他,更离不开他。
他,就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芦溪县银河镇xx村卫生所医生易。
19xx年,易xx高中肄业,便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
19xx年,在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这一指示下,当地政府决定在每个村选拔一批年青人,培训一批农村医生,兴办一批乡村卫生所。
当时,xx村里没有乡村医生,群众看病要到10多里外的乡镇卫生院,非常不方便。
就这样,易被村里选派到宣风医院参加初级卫生保健培训班学习。
培训结束后,易回到xx村当起了赤脚医生,这年他还不到20岁。
19xx年8月,他自费参加省里举办的乡村医生函授班,使自身业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19xx年xx月,他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易始终感受着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他常说,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了我,是村民推荐我当医生,做人要讲人品,行医更要重医德。
因此他从不给患者开大处方,并坚持做到能吃药的绝不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
“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对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易习惯在村内开展巡诊,以走村串户送医送药的方式为本地群众治病。
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上门或打个电话,他总是立即接诊或挎上医药箱就出诊。
“病人快断气了!请易医生救命!”一个寒冷的冬夜,易睡下不久,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他匆忙穿好衣服,挎上急诊箱,一口气跑了3里山路赶到病人60岁老人钟慧香家。
他来不及喘口气就开诊,原来是急性胆结石。
易赶紧展开急救,病人逐渐恢复气息,那天晚上,易医生待在老人身边整整一夜。
“我尽量开中药,因为中药温和,副作用小,价格也便宜。
”易为病人健康着想,总是优先选用中药。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3篇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3篇3月3日晚上8点多钟,一条消息炸开在黄陵山村村民微信群中:该村的村医李建华同志突发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之上。
而在这一刻,这个乡村的微信群中,满屏都是乡邻们对他的牵挂和担心,许许多多的乡邻都在默默地为他祈祷,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康复,重新回到乡亲们身边。
李建华,1974年生,是石首市调关镇黄陵山村的乡村医生,一直在为村民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建华连续40多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担负起了保卫一村百姓平安健康的重任。
全面排查,不漏一人抗击疫情,责无旁贷。
1月22日,李建华放弃休假,迅速接受了任务,积极与镇卫生院协调对接,备好相关药品和物资。
1月26日,李建华接到了新任务,协助村干部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落实五包一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登记黄陵山村武汉返乡人员、非武汉返乡人员、摸查武汉返乡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全村村民每日体温测量等等。
当大多数人都还在家享受节日,居家隔离减少感染风险的时候,李建华和村干部却一路逆行,开始走村入户,进行返乡人员摸排。
他们没有防护服,也没有护目镜,仅戴着薄薄的在口罩便挨家挨户的敲门进行排查。
经常会遇到不配合有抵触心里的村民,拒绝排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建华都会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告知村民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不配合排查工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这次疫情并配合工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黄陵山村外地返乡人数众多,摸排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
每天李建华都和村干部带着体温计、笔和登记册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询问、调查情况,仔细的做好登记、测温工作,坚决不漏掉每一个人。
同时,对排查人员的姓名、电话、务工地址、返乡时间、返乡交通工具、车次、是否接触外人、身体状况等内容做好详细记载,工作耐心细致。
工作一天下来,李建华经常口干舌燥、全身无力,话都说不出来。
遇到雨雪天气,淋湿全身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也只是回家匆忙换上干净衣服,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即出门工作了,这让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范彩兰很是心疼。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5篇】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5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篇1我是一名乡村医生。
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
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
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
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
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
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
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
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o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
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
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先进事迹材料6篇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先进事迹材料6篇————————————————————————————————作者:————————————————————————————————日期:2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先进事迹材料6篇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先进事迹材料篇1繁忙,是__主任近段时间以来的标签。
从疫情爆发,感染科主任__就驻守医院,积极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救治工作,尽管膝关节疼痛肿胀,但他都没有停下休息的步伐,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至今已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回到家中,更别提与家人相聚围炉。
感染科护士长__介绍说,__的双亲均已年过八旬,老母亲前段时间刚从ICU抢救回来,1月__日,医院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时,__主任就退掉了返乡机票,爱人和孩子返回__老家,__独自留在同安过年,至今仍没空回家看望老母亲一眼。
“尽管家在同安,但他几乎都没回家睡觉过。
”作为专家组成员、感染科主任,__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重担。
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全员培训、为医护人员授课、进行专家会诊……每一天的防控工作紧张而有序。
由于有些发热病人、疑似病例都是中午或者凌晨等半夜时间送来,因此,__索性以医院为家,困了直接躺在办公室躺椅上休息。
由于__膝盖受损,正处在保守治疗期,他本应该少走动多休息,但从疫情爆发以来,深处防控一线的他,每天日行数万步,通过吃镇痛药止痛,护士长__说,__主任的敬业精神,让大家既心疼又无奈,“大家都劝他注意休息,但马主任从没有丝毫松懈。
”“若疫情是魔鬼,我们就是消魔人。
”__说,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一直心系着疫区人民,对疫区群众的遭遇深感同情,科室全体人员都有一种前去救援的冲动。
全科人员主动请缨,向医院党委提出申请,强烈要求奔赴一线疫区参与病毒阻击战。
目前大家尚没有接到派往武汉疫情支援的任务,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加班加点做好防控工作,“我们将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在同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乡村医生事迹材料3篇

战“疫”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战“疫”中的钟南山,84岁的年纪,有着自己的斗争、自己的使命,“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在面对突发势猛又危及生命的疫病之时,“钟老”是这样劝慰别人,自己却是“逆向而行”。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疫情防控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疫情防控乡村医生事迹材料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朝阳市龙城区卫生健康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调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等专门机构,组成3个专业指导组,对全区各镇街和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全流程专业指导,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区医院发热门诊流程、一线排查人员防护、居家隔离人员指导等工作中的难题。
经过培训,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165个村卫生室363名乡村医生在内,全部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防控工作规范,开展排查、监测、报告等各项工作。
疫情初期,龙城区对全区322家医疗机构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全员专业培训,紧密关注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的更新发布,及时组织疾控中心应急机动队更新知识。
同时,通过医疗机构微信群及时转发,并通过微课堂视频方式进行重点解读、指导,做到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培训全面覆盖、及时更新,不断提高排查发现、诊治防护和应急处置等各方面能力。
为规范开展相关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龙城区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居家隔离的通知》,要求各镇街按照通知精神做好相关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并不定时督促检查。
目前,经过培训,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165个村卫生室363名乡村医生在内,全部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防控工作规范,开展排查、监测、报告等各项工作。
同时,为每个家庭特别是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
疫情防控乡村医生事迹材料在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外旺村有这样一个家庭,爷爷、父亲、孙子都是乡村医生,此次疫情发生后,既是村支书又是乡村医生的罗春华,祖孙三代、一家子携手并肩奔赴了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成为全村疫情阻击战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先进事迹材料三篇疫情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成为了抗疫斗争中最可爱的人。
李医生是乡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在疫情期间,他毫不犹豫地冲上了最前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疫斗争中,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卫生院门口,帮助筛查出入人员,给他们进行必要的体温检测,并提供相关防疫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在诊疗时,李医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经常是全天满负荷地看病,为患者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尽管工作时间很长,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职业态度,为抗疫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李医生的身后,还有许多来自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争分夺秒地处理各种疑似病例,严密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流行病学史进行深入剖析。
在疫情高峰期,许多医生和护士都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全心全意地服务于这座城市的人民。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为大家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防线。
新冠病毒不仅在国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全球各地也都在受到其困扰。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们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疫情初期到后来的高峰期,乡镇卫生院人员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配合政府采取防控措施,积极投入到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中。
同时,他们还与周边医院保持联络,及时转运疑似病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们常常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战斗力十分强大。
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防护装备,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疑似病例,安静地面对每一个病患,专业严谨,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医生们的身后,还有来自乡镇卫生院的护士们。
他们与医生们并肩作战,为病患们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
2024年村卫生室村医疫情防控事迹材料

2024年村卫生室村医疫情防控事迹材料【村卫生室村医疫情防控事迹材料】村卫生室村医王明,男,35岁,大学本科学历,自2010年毕业后一直在农村卫生室从事医疗工作。
面对2024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王明毅然决定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了一名无畏的战士。
一、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疫情初期,村里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相对较低,很多村民也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王明主动承担起为村民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
他在村委会广播站录制并播放防疫宣传片,在村内张贴海报,利用微信群和村民建立沟通联系。
面对村民中偏信谣言的情况,王明决定亲自上门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并进行排查登记,建立起病情登记表,及时掌握村民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主动投身抗疫一线由于当地医疗资源匮乏,大部分疫情轻型患者只能居家治疗。
王明主动要求加入社区防疫小组,负责对居家患者的隔离观察和医疗指导。
他每天徒步走遍村里的每一户,对患者体温、症状进行记录,详细记录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随时向上级报告并咨询指导。
由于长时间戴口罩工作,王明脸部出现了长时间佩戴口罩带来的皮肤过敏问题,但他始终坚持工作,通过使用更舒适的口罩和经常保持清洁,继续为村民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
三、创新防疫方式针对村民因长期封闭而导致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王明创新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他开设了村民心理咨询热线,为村民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并定期组织线上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村民缓解压力和恢复情绪。
除此之外,王明还组织村民开展家庭农业生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耕活动,调节村民情绪并稳定就业。
他还积极争取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筹集了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保障村民的防控需求。
四、形成良好防控格局在王明的带领下,村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防控格局。
他带领乡村医疗队积极与政府衔接,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将病情升级的患者转送到医院隔离治疗。
王明还严格控制村民外出和聚集,确保村民居家隔离的严密性。
农村基层抗疫事迹简介(精选5篇)

农村基层抗疫事迹简介(精选5篇)农村基层抗疫事迹简介篇1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逆向而行、能打硬仗,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乡村健康防护网。
他们的名字叫“乡村医生”。
他们不光是“乡医”,更是紧急时刻的“大白”在全区开展的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医务人员任务重、压力大,人手也紧张。
为了补充核酸采样力量,区卫健局在辖区村组征集人手,最终在报名者中筛选出37名55岁以下、身体条件较好的乡村医生,每天的工作统一归属于当地乡镇卫生院安排。
一个多月来,村医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连续奋战在核酸采样一线,日人均采样都在700人次以上。
采样之余还要坚持为村民们宣传防疫政策和安全防护知识。
防护服下,或许看不清他们的面庞,但在这个春天,他们用汗水和坚守,书写了乡村医生的抗疫故事。
是村医,也是党员,只要有需要,随时“披褂”上阵在乡村医生这支队伍里,有许多党员,有的还兼任村干部。
石岱村徐春露、北安民村李敏、东安民村张俊杰、接梨树村郭宏岩等,从疫情开始,他们参加完核酸采集,还要参与本村的其它疫情防控,同时作为一名村医,时刻不忘本职工作,在困难时期为村里的一些急慢性病患者协调安排好必须的药品。
每天奋战在抗疫一线,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做乡村医生保护村民,不仅是传承,更是责任天气越来越热,复兴村村医王文仕由于长时间身着防护装备,身体局部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湿疹。
胜利村村医彭丽娜是这支队伍里年龄偏大的,已经连续服用了半个月治疗心脏病的药;安康村村医张秀艳的电动车每天驮着大包小裹往返于核酸采集现场;忠杰村村医于希凯尚在疾病恢复期,没有一句抱怨;新友村村医谭蕾的孩子今年高考,牺牲了她在孩子人生中最关键时刻的陪伴。
还有河深沟村的陶丹、金安村的刘尚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村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父辈都是乡村医生,这次集结充分体现出了他们从父辈那里传承到的优良传统和责任担当。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责任人蒋宇翔是白房村卫生所的一名护士,在本次疫情之初就在居住地社区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在抗疫一线上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美的护士节。
精选疫情防控医生先进事迹材料3篇

精选疫情防控医生先进事迹材料3篇精选疫情防控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40年见证村卫生所大变化40年前,卫校毕业的__主动放弃了在城里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平顺县西沟乡__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从20出头的小伙子到如今的花甲老人,__把他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__村群众,奉献给了始终坚守的农村基层卫生事业。
__村距离平顺县城14公里,距离西沟乡政府6公里。
现在的村卫生所是__年建成的,使用面积有80余平方米。
内设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室。
药品186种以上,医疗器械36种,承担着全村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健康教育等服务。
“__村居民共有175户,5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17人。
65岁以上的老年人65人,患有高血压36人、糖尿病6人……”__心里一本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只有几平方米的土坯房到如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从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到药房、处置室、治疗室等一应俱全;从开水煮针头消毒到无菌注射器……回忆40年来村里医疗事业的变化,61岁的__感慨不已,也庆幸自己生逢其时。
“我刚回村时,村卫生所是间土坯房,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就是看病的全部家当,只能给村民们看头疼脑热的小病,挂个吊瓶都得去乡卫生院。
现在好了,村卫生所还配有中药房、西药房、处置室、留观室和治疗室,硬件设施很好,连我这个老头子,都学会了用电脑和打印机。
”乡亲们看病有保障让人欣慰一名普通村医的40载从医路,一个小小乡村卫生所的变迁,折射出的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1986年,长治市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基本形成。
1994年起,长治市启动“乡镇卫生院农建”工程。
进入21世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诊疗条件明显改善,__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农民看病可以报销。
__年,长治市推进实施乡村卫生标准化覆盖工程,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集合7篇).doc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集合7篇)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1】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
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
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XX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
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
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
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村医、党员、医生、单位新型肺炎防控个人事迹材料4篇

村医、党员、医生、单位新型肺炎防控个人事迹材料4篇村医.党员.医生.单位新型肺炎防控个人事迹材料4篇篇一一位乡村医生的“抗疫”路 xx县xx镇乡村医生xx防控疫情先进事迹 xx,男,汉族,xx岁,xx县xx镇xx村人。
19xx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常德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xx接到xx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
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
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
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
”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
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
下午三点,xx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
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医生抗疫先进事迹材料
结合当前抗疫热点形势,我为你整理了《乡村医生抗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
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乡村医生抗疫先进事迹材料》的相关范本。
3月3日晚上8点多钟,一条消息炸开在黄陵山村村民微信群中:该村的村医李建华同志突发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之上。
而在这一刻,这个乡村的微信群中,满屏都是乡邻们对他的牵挂和担心,许许多多的乡邻都在默默地为他祈祷,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康复,重新回到乡亲们身边。
李建华,1974年生,是石首市调关镇黄陵山村的乡村医生,一直在为村民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建华连续40多
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担负起了保卫一村百姓平安健康的重任。
全面排查,不漏一人
抗击疫情,责无旁贷。
1月22日,李建华放弃休假,迅速接受了任务,积极与镇卫生院协调对接,备好相关药品和物资。
1月26日,李建华接到了新任务,协助村干部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落实五包一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登记黄陵山村武汉返乡人员、非武汉返乡人员、摸查武汉返乡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全村村民每日体温测量等等。
当大多数人都还在家享受节日,居家隔离减少感染风险的时候,李建华和村干部却一路逆行,开始走村入户,进行返乡人员摸排。
他们没有防护服,也没有护目镜,仅戴着薄薄的在口罩便挨家挨户的敲门进行排查。
经常会遇到不配合有抵触心里的村民,拒绝排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建华都会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
告知村民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不配合排查工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这次疫情并配合工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黄陵山村外地返乡人数众多,摸排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
每天李建华都和村干部带着体温计、笔和登记册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询问、调查情况,仔细的做好登记、测温工作,坚决不漏掉每一个人。
同时,对排查人员的姓名、电话、务工地址、返乡时间、返乡交通工具、车次、是否接触外人、身体状况等内容做好详细记载,工作耐心细致。
工作一天下来,李建华经常口干舌燥、全身无力,话都说不出来。
遇到雨雪天气,淋湿全身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也只是回家匆忙换上干净衣服,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即出门工作了,这让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范彩兰很是心疼。
尽管很心疼丈夫,但她还是全力的支持丈夫,努力的和他一起抗击疫情。
辛苦的付出换来了好的结果,李建华和村干部们一起迅速摸清了黄陵山村的情况:返乡人员749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31人,摸清了家底,为黄陵山村抗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管控,杜绝风险
对于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管控,建立一户一档。
李建华每天都会上门给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还会帮助他们进行消毒,然后还要回到医务室整理数据,向上报送。
报送数据需要在下午三点前完成,为了不耽误全镇数据汇总,他一直没有午休,总是及时的报送数据。
每次上门量体温的时候,他总会多带几个口罩,遇到重点管控户家里没有口罩的,他都会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口罩分给大家,并叮嘱他们要勤洗手,多通风。
每天上门量完体温后,他都会继续在村医务室接诊,对村民进行诊疗。
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后,不论多晚,他都会及时上报并且帮助村干部将发热人员送到镇卫生院,切实保障了全村村民生命安全。
由于李建华和村干部的努力,防控工作做的好做的细,黄陵山村的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慢慢的村民越来越支持抗疫工作,出去聚会、串门的人没有了,对于发热人员,大家也积极上报。
有什么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和村干部反映,形成了良好的抗疫环境。
加强服务,提供保障
“我家孩子拉肚子,需要买药”。
“我的降血压的药吃完了,能帮忙买吗”。
“我家需要碘酒”……“好的,请您放心,我去帮您买。
”李建华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收到村民的求助信息,在将每个村民的需求用本子记好后,他就立即驱车前往镇里的药房为村民购买,买完药后他会将药按户整理,打包好,并亲自送到村民家中,让村民安心居家,村民们为此十分感动。
有一次一位居民的高血压药马上就要吃完了,但是这个药比较昂贵,并且村卫生室没有配备,需要到镇里的医院去买,处于严格的隔离管控时期,不能出门购买。
这户人家非常着急,李建华知道后,仔细询问了情况,作好记载,在做完每天的常规工作后,立即驱车前往镇医院,按要求买好药品,并且连忙返回村里将药送到了村民的家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他还积极的向村民讲解卫生健康知识,告诉村民一些防护妙招,缓解了村民的紧张和不安。
从参加抗疫战争以来,李健华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行动诠
释了医者大爱。
由于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他的身体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
3月3日早晨,他准备出门去给村民量体温的时候突然觉得双腿发麻,头疼。
家人立即将他送到石首市人民医院,经医院检查,他的颅内多处出血,现已经进行开颅手术,尚未脱离危险,正在全力抢救当中。
作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李建华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践行了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医者初心;诠释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职业精神;体现了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医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