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几何难题
三大几何难题-李霞
无限次尺规作图
斐尔科斯基(Fialkowski)
圆锥妙法
奥布里
倍立方问题:
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 的两倍;
倍立方体问题
提洛斯问题
关于立方倍积的问题有一个神话流传:当年希腊提洛斯(Delos)岛上瘟疫 流行,居民恐惧也向岛上的守护神阿波罗(Apollo)祈祷,神庙里的预言修 女告诉他们神的指示:“把神殿前的正立方形祭坛加到二倍,瘟疫就可以停 止。”由此可见这神是很喜欢数学的。居民得到了这个指示后非常高兴,立 刻动工做了一个新祭坛,使每一棱的长度都是旧祭坛棱长的二倍,但是瘟疫 不但没停止,反而更形猖獗,使他们都又惊奇又惧怕。结果被一个学者指出 了错误:「棱二倍起来体积就成了八倍,神所要的是二倍而不是八倍。大家都 觉得这个说法很对,于是改在神前并摆了与旧祭坛同形状同大小的两 个祭坛,可是瘟疫仍不见消灭。人们困扰地再去问神,这次神回答说:你们 所做的祭坛体积确是原来的二倍,但形状却并不是正方体了,我所希望的是 体积二倍,而形状仍是正方体。居民们恍然大悟,就去找当时大学者柏拉 图(Plato)请教。由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们热心研究,但不曾得到解决,并 且耗费了后代许多数学家们的脑汁。而由于这一个传说,立方倍积问题也就 被称为提洛斯问题。
画月牙为方
开奥斯的希波克拉底解决了与化圆为方有关的 画月牙为方.
圆内接正多边形逼近圆
诡辩学派安提丰 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逼近圆面积的方法来化圆为方。 安提丰认为这个极小的内接正多边形将与圆重合。
他认为:既然我们通常能够做出一个等于任何已 知多边形的正方形,那么事实上我们就能做出 等于一个圆的正方形. 虽然这种推理没有真正解决化圆为方问题, 但安提丰却因此成为古希腊“穷竭法”的始祖.
高考数学几何学习考察的三大问题
高考数学几何学习考察的三大问题
高考数学几何学习考察的三大问题?几何三大问题是:
1.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於一已知圆;
2.三等分任意角;
3.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的二倍。
圆与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但如何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面积呢?若已知圆的半径为1则其面积为π(1)2=π,所以化圆为方的问题等於去求一正方形其面积为π,也就是用尺规做出长度为π1/2的线段(或者是π的线段)。
三大问题的第二个是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
对於某些角如90。
、180。
三等分并不难,但是否所有角都可以三等分呢?例如60。
,若能三等分则可以做出20。
的角,那麽正18边形及正九边形也都可以做出来了(注:圆内接一正十八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周角为360。
/18=20。
)。
其实三等分角的问题是由求作正多边形这一类问题所引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是倍立方。
埃拉托塞尼(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曾经记述一个神话提到说有一个先知者得到神谕必须将立方形的祭坛的体积加倍,有人主张将每边长加倍,但我们都知道那是错误的,因为体积已经变成原来的8倍。
这些问题困扰数学家一千多年都不得其解,而实际上这三大。
几何三大难题的初探
几何三大难题的初探希腊古典时期数学发展的路线希腊前300年的数学沿着三条不同的路线发展着.第一条是总结在欧几里得得《几何原本》中的材料.第二条路线是有关无穷小、极限以及求和过程的各种概念的发展,这些概念一直到近代,微积分诞生后才得以澄清.第三条路线是高等几何的发展,即园和直线以外的曲线以及球和平面以外的曲面的发展.令人惊奇的是,这种高等几何的大部分起源于解几何作图三大问题.几何作图三大问题古希腊人在几何学上提出著名的三大作图问题,它们是:(1)三等分任意角.(2)化园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园的面积.(3)立方倍积: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解决这三大问题的限制是,只许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并在有限次内完成.这三个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呢?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文献可查.据说,立方倍积问题起源于两个神话.厄拉多赛(EratoheneofCyrene,约公元前27―约前194)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他是测量过地球周长的第一人.在他的《柏拉图》一书里,记述了一个神话故事.说是鼠疫袭击了爱琴海南部的一个小岛,叫提洛岛.一个预言者说,他得到了神的谕示:须将立方形的阿波罗祭坛体积加倍,瘟疫方能停息.建筑是很为难,不知道怎样才能使体积加倍.于是去请教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说,神的真正意图不在于神坛的加倍,而是想使希腊人因忽视几何学而羞愧.另一个故事也是厄多拉塞记述的.说古代一位悲剧诗人描述克里特国王米诺斯为他的儿子克劳科斯修坟的事.他嫌坟修造得太小,命令有关人必须把坟的体积加倍,但要保持立方的形状.接着又说,“赶快将每边的长都加倍.”厄拉多塞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边长加倍,体积就变成原来的8倍.这两个传说都表明,立方倍积问题起源于建筑的需要.三等分任意角的问题来自正多边形作图.用直尺和圆规二等分一个角是轻而易举的.由此可以容易地作出正4边形、正8边形,以及正2n次方边形,其中n≥2是自然数.很自然地,人们会提出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但这却是一个不可能用尺规解决的问题.圆和正方形都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怎样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已知圆有相同的面积呢?这就是化园为方的问题.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几何问题像这个问题那样强烈地吸引人们的兴趣.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很多人研究这个问题了,都想在这个问题上大显身手.化园为方的问题相当于用直尺和圆规作出√π的值.这个问题的最早研究者是安那克萨哥拉,可惜他的关于化圆为方的问题的研究没有流传下来,以后的研究者有希波克拉茨(HippocrateofChio,公元前约460年).他在化圆为方的研究中求出了某些月牙形的面积.此外.还有安提丰,他提出了一种穷竭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近代极限论的先声.“规”和“矩”的规矩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几何作图的特定工具是直尺和圆规,而且直尺上没有刻度.直尺、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几何作图的特定工具是直尺和圆规,而且直尺上没有刻度.直尺、圆规的用场是直尺:(1)已知两点作一直线;(2)无限延长一已知直线.圆规:已知点O,A,以O为心,以OA为半径作圆.希腊人强调,几何作图只能用直尺和圆规,其理由是:(1)希腊几何的基本精神是,从极少数的基本假定——定义、公理、公设——出发,推导出尽可能多的命题.对作图工具也相应地限制到不能再少的程度.(2)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柏拉图特别重视数学在智力训练方面的作用,他主张通过几何学习达到训练逻辑思维的目的,因此对工具必须进行限制,正像体育竞赛对运动器械有限制一样.(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圆是最完美的平面图形,圆和直线是几何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因此规定只使用这两种工具.问题的解决用直尺和圆规能不能解决三大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三大问题都是几何作图不能解决的.证明三大问题不可解决的工具本质上不是几何的而是代数的,再带舒缓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1637年迪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沟通了几何学和代数学这两大数学分支,从而为解决尺规作图问题奠定了基础.1837年法国数学家旺策尔(PierreL.W Antzel)证明了,三等分任意角和立方倍积问题都是几何作图不能解决的问题,化圆为方问题相当于用尺规作出的值.1882年法国数学家林得曼证明了∏是超越数,不是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从而证明了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但是,正是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两千多年来.三大几何难题起了许多数学家的兴趣,对它们的深入研究不但给予希腊几何学以巨大影响,而且引出了大量的新发现.例如,许多二次曲线、三次曲线以及几种超越曲线的发现,后来又有关于有理数域、代数数与超越数、群论等的发展在化圆为方的研究中几乎从一开始就促进了穷竭法的发展,二穷竭法正是微积分的先导.放弃“规矩”之后问题的难处在于限制用直尺和圆规.两千多年来,数学家为解决三大问题投入了热大量精力.如果解除这一限制,问题很容易解决.。
古典难题的挑战——几何三大难题及其解决
古典难题的挑战——几何三大难题及其解决位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是著名的欧洲古国,几何学的故乡。
这里的古人提出的三大几何难题,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这延续了两千多年才得到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也许是提出三大难题的古希腊人所不曾预料到的。
三大难题的提出传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雅典流行疫病,为了消除灾难,人们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助,阿波罗提出要求,说必须将他神殿前的立方体祭坛的体积扩大1倍,否则疫病会继续流行。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求教于当时最伟大的学者柏拉图,柏拉图也感到无能为力。
这就是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之一的倍立方体问题。
另外两个著名问题是三等分任意角和化圆为方问题。
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
倍立方体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
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然而,一旦改变了作图的条件,问题则就会变成另外的样子。
比如直尺上如果有了刻度,则倍立方体和三等分任意角就都是可作的了。
这三大难题在《几何原本》问世之前就提出了,随着几何知识的传播,后来便广泛留传于世。
貌似简单其实难从表面看来,这三个问题都很简单,它们的作图似乎该是可能的,因此,2000多年来从事几何三大难题的研究颇不乏人。
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例如阿基米德、帕普斯等人都发现过三等分角的好方法,解决立方倍积问题的勃洛特方法等等。
可是,所有这些方法,不是不符合尺规作图法,便是近似解答,都不能算作问题的解决。
其间,数学家还把问题作种种转化,发现了许多与三大难题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求等于圆周的线段、等分圆周、作圆内接正多边形等等。
可是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大作图难题就这样绞尽了不少人的脑汁,无数人做了无数次的尝试,均无一人成功。
后来有人悟及正面的结果既然无望,便转而从反面去怀疑这三个问题是不是根本就不能由尺规作出?数学家开始考虑哪些图形是尺规作图法能作出来的,哪些不能?标准是什么?界限在哪里?可这依然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几何三大问题
几何三大问题亦称几何作图三大问题:(1)化圆为方,即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的面积;(2)三等分任意角;(3)倍立方,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二倍.三大问题的起源几何三大问题的起源有下列传说:化圆为方是基于人们以多边形的任意逼近圆的认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作出两线段的比例中项,于是化矩形为正方形就成为可能;二等分三角形的高,能将三角形等积地化为矩形,从而也能化为正方形;任意凸多边形可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所以凸多边形化为正方形也是可能的;既然圆可以由凸多边形任意逼近,那么自然想到用直尺和圆规来化圆为方.三等分任意角由求作多边形一类的问题引起的,也是人们广泛研究角的等分问题的结果.例如60°角,它的1/3是20°,如果用尺规可以作出,那么正18边形、正9边形也都可以作出来了.倍正方问题起源于建筑的需要.埃拉托塞尼记述了两个神话故事:一个是鼠疫蔓延提洛岛,一个先知者说已得到神的谕示,必须将立方形的阿波罗祭坛的体积加倍,瘟疫方能停息.建筑师很为难,不知怎样才能使体积加倍,于是去请教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对他们说:神的真正意图不在于神坛的加倍,而是想使希腊人为忽视几何学而感到羞愧.另一个故事说古代一位悲剧诗人描述克利特王弥诺斯为格劳科斯修坟,他嫌造的太小,命令说:必须将体积加倍,但要保持立方体的形状.这两个传说都表明倍立方问题起源于建筑的需要.还有人对倍立方问题的起源提出另一种说法,即古希腊数学家看到利用尺规作图很容易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是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两倍,从而就进一步提出了倍立方问题.探索历程 2000多年来,许多数学家为了解决三大问题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却一次一次地陷入困境,以至于三大问题成为举世公认的三大难题.例如化圆为方的著名研究者希波克拉底等人提出一种“穷竭法”,作圆内接正方形(或三角形),逐次将边数加倍,他们深信到“最后”,正多边形必与圆周重合,于是便可以化圆为方了.结论虽然是错误的,但却提供了一种求圆面积的近似方法.希波克拉底还设法将一个月牙形等积地化为一个三角形,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曾鼓舞人们去寻求化圆为方的方法.然而人们又一次失败了.古希腊巧辩学派的希比阿斯(约公元前425年)创设了一种所谓“割圆曲线”,用以解决三等分任意角,但由于割圆曲线是不可能用尺规作出的,因此希比阿斯也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倍立方问题的实质,是求作一个满足名的是希波克拉底.他的结果是倍立方问题可化为在一线段与另一双倍长的线段之x,就是满足倍立方问题的解.其实希波克拉底只是把一个立体问题化为一个平面问题加以研究,他并不可能用尺规把这样的x作出.三大问题的解决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启发了人们,开始怀疑三大问题用尺规作图的可能性.1637年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学,尺规作图的可能性有了准则.1837年法国数学家旺策尔(Wantzel)证明了用尺规作图三等分任意角和倍立方问题是不可能的.化圆为方问题相当于用尺规作出π的值,也即单位圆的圆面积就是π.若能作出一个长度为π的线段,以这个线段为矩形的一边,单位线段为另一边,这个矩形的面积就和圆相等.再将矩形化为正方形,就达到了化圆为方的目的.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Lindemann)证明了π的超越性,同时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用尺规作图的不可能性.1895年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出版了《几何三大问题》一书,给出三大问题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简明证法,彻底解决了两千多年的悬案.三大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关键在于工具的限制.如果突破这一限制,那就根本不是什么难题.如化圆为方问题,曾被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达·芬奇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给以解决.取一圆柱,使底和已知圆相等,高是半径的一半,将这圆柱滚动一周,产生一个矩形,其面积为2πr·r/2=πr2正好是圆的面积.再将矩形化为正方形,问题就解决了.三等分任意角,恐怕没有比阿基米德所创设的方法更简单了.在直尺OB边缘上添加一点P,命尺端为O,设所要三等分的角是∠ACB,以C为心,OP为半径作半圆交角边于A、B,使O点在CA延长线上移动,P点在圆周上移动,当尺通过B时,联OPB,由于OP=PC=CB,易知∠COB=1/3∠ACB,如图.希波克拉底已把倍立方题化为求两个比例中项的问题.在他用到的比例式a∶x=x∶y=y∶2a中得到方程x2=ay和y2=2ax后,可作出两条抛物线,如图2.其交点M在ox轴上的射影确定线段OP,如果a是已知立方体的梭,那么OP就是已知立方体两倍后立方体的棱.显然,这无法用一般的尺规作出.这种方法是由雅典派大几何家门奈赫莫斯(公元前4世纪)提出的.几何三大问题其他解法不但过去已有,现在人们寻求三大问题新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在探讨解决几何三大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虽然屡屡失败,但却因为这些努力取得意外的收获.例如为解决化圆为方问题,希波克拉底等人使用的穷竭法,导致一种求圆面积的近似方法,成为阿基米德计算圆周率方法的先导;对三等分角的深入研究导致许多作图方法的发现和作图工具的发明;倍立方问题的探讨促进了圆锥曲线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这或许是几何三大问题对数学家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的原因之一.。
三大几何难题
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
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 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
谢谢
高斯的发现
按尺规作图法作出了正17边形。紧接着高斯又证明了 一个尺规作图的重大定理:如果一个奇素数P是费尔 马数,那么正P边形就可以用尺规作图法作出,否则 不能作出。 由此可以断定,正3边、5边、17边形都能作出,而正 7边、11边、13边形等都不能作出。
最后的胜利
在解析几何和高斯等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尺 规作图可能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得出结 论:尺规作图法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只能是经过 有限次加、减、乘、除及开平方(指正数开平方,并 且取正值)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
他们在大量的画图经历中感觉到似乎只用直尺圆规这两种作图工具就能画出各种满足要求的几何图形因而种作图工具就能画出各种满足要求的几何图形因而古希腊人就规定作图时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来进行并称之为尺规作图法
三大几何难题
主讲人:王庚 合作:于宏伟
尺规作图法
古希腊人说的直尺,指的是没有刻度的直尺。他们在 大量的画图经历中感觉到,似乎只用直尺、圆规这两 种作图工具就能画出各种满足要求的几何图形,因而, 古希腊人就规定,作图时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 规这两种工具来进行,并称之为尺规作图法。
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 圆的面积相等。
2000多年来从事几何三大难题的研究颇不乏人。也提 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例如阿基米德、帕普斯等 人都发现过三等分角的好方法,解决立方倍积问题的 勃洛特方法等等。可是,所有这些方法,不是不符合 尺规作图法,便是近似解答,都不能算作问题的解 决。
初中几何的三大难题
初中几何的三大难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暑假作业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领域的一门学科。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如经历数学史上三次数学危机,总的来说,和平年代数学发展相比战乱年代要快。
文明程度越高,数学发展速度和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在平面几何作图发展过程曾出现了三大几何难题,它们分别是:一、三等分任意角;二、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园的面积;三、立方倍积: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
这三个几何问题为何会成为三大几何难题?其中有一个限制条件是只能用直尺、圆规,而这里所谓的直尺是指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的尺。
这种作图方式我们称之为尺规作图。
下面我一起来简单分析这三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尺规作图来解决。
一、三等分任意角问题:尺规作图对于所有角进行二等分并不难,可以说轻而易举。
如二等分360度、180度等,依照二等分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画出正2n边行(圆内接正多边形原理)。
同理所有角都可以三等分吗?例如90度角进行三等分,若能用尺规作图三等分则可以做出30度的角,答案显然是不行。
二、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园的面积;圆与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我们设圆的半径为1,那么我们一起来看:显示只是用尺规作图是无法做出含π的线段。
三、立方倍积: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这个问题刚出现时候,很多人主张将每边长加倍,经过计算发现是错的,因为体积已经变成原来的8倍。
如体积为1的立方体边长为1,边长加倍后就变成2,相应体积变成了8。
我们可以进一步这么研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新立方体的边长无法用尺规作图进行作图。
曾经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问题困扰很多数学家都不得其解,从现代数学角度我们去看,实际上这三大问题都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经有限步骤可解决的。
初中最难几何题
初中最难几何题
初中几何题目的难度因地区和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是较难的初中几何题目:
1. 三角形中的角度和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但有时题目会要求找到其他角度的和或差,这需要学生运用旋转、平移等技巧。
2. 相似三角形的问题: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有时学生可能会在证明相似或全等时遇到困难。
3. 圆的问题:圆中的弦、弧、切线等概念常常会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题目,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定理和公式。
4. 立体几何的问题:立体几何是初中几何中的一个新领域,学生需要适应三维空间中的概念和问题解决方式。
5. 动态几何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在运动中产生的变化和规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些题目可能被认为是较难的初中几何题目,但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经典问题汇总几何的三大问题
高考数学经典问题汇总——几何的三大问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而这里所谓的直尺是指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的尺。
用直尺与圆规当然可以做出许多种之图形,但有些图形如正七边形、正九边形就做不出来。
有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出来却很困难,这些问题之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三大问题。
几何三大问题是:1.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於一已知圆;2.三等分任意角;3.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的二倍。
圆与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但如何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面积呢?若已知圆的半径为1则其面积为(1)2=,所以化圆为方的问题等於去求一正方形其面积为,也就是用尺规做出长度为1/2的线段(或者是的线段)。
三大问题的第二个是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
对於某些角如90.、180.三等分并不难,但是否所有角都可以三等分呢?例如60.,若能三等分则可以做出20.的角,那麽正18边形及正九边形也都可以做出来了(注:圆内接一正十八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周角为360./18=20.)。
其实三等分角的问题是由求作正多边形这一类问题所引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是倍立方。
埃拉托塞尼(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曾经记述一个神话提到说有一个先知者得到神谕必须将立方形的祭坛的体积加倍,有人主张将每边长加倍,但我们都知道那是错误的,因为体积已经变成原来的8倍。
这些问题困扰数学家一千多年都不得其解,而实际上这三大问题都不可能用直尺圆规经有限步骤可解决的。
1637年笛卡儿创建解析几何以後,许多几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来研究。
1837年旺策尔(Wantzel)给出三等分任一角及倍立方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证明。
1882年林得曼(Linderman)也证明了的超越性(即不为任何整数系数多次式的根),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也得以确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简述三大几何难题
三大几何难题古希腊是世界数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希腊数学的成就是辉煌的,它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其中,几何是希腊数学研究的重心,柏拉图在他的柏拉图学院的大门上就写着“不懂几何的人,勿入此门”。
历史上第一个公理化的演绎体系《几何原本》阐述的也基本上为几何内容。
古希腊的几何发展得如此繁荣,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著名的尺规作图三大难题。
它们分别是化圆为方、三等分任意角以及倍立方问题。
这三个问题首先是“巧辨学派”提出并且研究的,但看上去很简单的三个问题,却困扰了数学家们两千多年之久。
这些问题的难处,是作图只能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其中直尺是指只能画直线,而没有刻度的尺。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对作图作了规定,只有圆和直线才被承认是可几何作图的,因此在这本书的巨大影响下,尺规作图便成为希腊几何学的金科玉律。
并且,古代希腊人较重视规、矩在数学中训练思维和智力的作用,而忽视规矩的实用价值。
因此,在作图中对规、矩的使用方法加以很多限制,在这里,就是要在有限的次数中解决这三个问题。
1.化圆为方圆和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可否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积,这就是化圆为方问题。
2.三等分任意角用尺规二等分一个角很容易就可以作出来,那么三等分角呢?三等分180,90角也很容易,但是60,45等这些一般角可以用尺规作出来吗?3.倍立方关于倍立方问题是起源于一个祭祀问题,第罗斯岛上流行着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一时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人们来到阿波罗神前,请求阿波罗神像的指示.阿波罗神给了祈求人这样一个指示:“神殿前有一个正方体祭坛,如果能不改变它的形状而把它的体积增加1倍,那么就能消灭传染病.”人们连夜赶造了一个长、宽、高都比正方体祭坛大一倍的祭坛,可是,那传染病传播得更加厉害了.人们又来到阿波罗神像前祈求.神说:“我要你们增加一倍的是祭坛的体积,你们把长、宽、高都增加1倍,祭坛的体积不是要比原来体积大7倍了吗?”人们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答案,可是始终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难题.由三大问题的起源,可以看出,化圆为方和三等分角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更一般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这也是希腊数学的理论性的演绎推理与抽象性的表现。
简述三大几何难题
三大几何难题古希腊是世界数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希腊数学的成就是辉煌的,它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其中,几何是希腊数学研究的重心,柏拉图在他的柏拉图学院的大门上就写着“不懂几何的人,勿入此门”。
历史上第一个公理化的演绎体系《几何原本》阐述的也基本上为几何内容。
古希腊的几何发展得如此繁荣,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著名的尺规作图三大难题。
它们分别是化圆为方、三等分任意角以及倍立方问题。
这三个问题首先是“巧辨学派”提出并且研究的,但看上去很简单的三个问题,却困扰了数学家们两千多年之久。
这些问题的难处,是作图只能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其中直尺是指只能画直线,而没有刻度的尺。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对作图作了规定,只有圆和直线才被承认是可几何作图的,因此在这本书的巨大影响下,尺规作图便成为希腊几何学的金科玉律。
并且,古代希腊人较重视规、矩在数学中训练思维和智力的作用,而忽视规矩的实用价值。
因此,在作图中对规、矩的使用方法加以很多限制,在这里,就是要在有限的次数中解决这三个问题。
1.化圆为方圆和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可否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积,这就是化圆为方问题。
2.三等分任意角用尺规二等分一个角很容易就可以作出来,那么三等分角呢?三等分180,90角也很容易,但是60,45等这些一般角可以用尺规作出来吗?3.倍立方关于倍立方问题是起源于一个祭祀问题,第罗斯岛上流行着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一时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人们来到阿波罗神前,请求阿波罗神像的指示.阿波罗神给了祈求人这样一个指示:“神殿前有一个正方体祭坛,如果能不改变它的形状而把它的体积增加1倍,那么就能消灭传染病.”人们连夜赶造了一个长、宽、高都比正方体祭坛大一倍的祭坛,可是,那传染病传播得更加厉害了.人们又来到阿波罗神像前祈求.神说:“我要你们增加一倍的是祭坛的体积,你们把长、宽、高都增加1倍,祭坛的体积不是要比原来体积大7倍了吗?”人们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答案,可是始终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难题.由三大问题的起源,可以看出,化圆为方和三等分角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更一般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这也是希腊数学的理论性的演绎推理与抽象性的表现。
数学最有名的三大几何问题
数学最有名的三大几何问题1637年笛卡儿创建解析几何以後,许多几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来研究。
1837年旺策尔(Wantzel)给出三等分任一角及倍立方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证明。
1882年林得曼(Linderman)也证明了的超越性(即不为任何整数系数多次式的根),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也得以确立。
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而这里所谓的直尺是指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的尺。
用直尺与圆规当然可以做出许多种之图形,但有些图形如正七边形、正九边形就做不出来。
有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出来却很困难,这些问题之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三大问题。
几何三大问题是 :1.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於一已知圆;圆与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但如何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面积呢?若已知圆的半径为1则其面积为(1)2=,所以化圆为方的问题等於去求一正方形其面积为,也就是用尺规做出长度为1/2的线段(或者是的线段)。
2.三等分任意角;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对於某些角如90。
、180。
三等分并不难,但是否所有角都可以三等分呢?例如60。
,若能三等分则可以做出20。
的角,那麽正18边形及正九边形也都可以做出来了(注:圆内接一正十八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周角为360。
/18=20。
)。
其实三等分角的问题是由求作正多边形这一类问题所引起来的。
3.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的二倍。
倍立方,埃拉托塞尼(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曾经记述一个神话提到说有一个先知者得到神谕必须将立方形的祭坛的体积加倍,有人主张将每边长加倍,但我们都知道那是错误的,因为体积已经变成原来的8倍。
这些问题困扰数学家一千多年都不得其解,而实际上这三大问题都不可能用直尺圆规经有限步骤可解决的。
几何三大难题
几何三大难题(共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几何三大难题如果不知道远溯古希腊前辈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来数学的目标,也不可能理解它的成就.Herm a nn Weyl§ 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数学的心脏数学是由什么组成的公理吗定义吗定理吗证明吗吗公式吗诚然,没有这些组成部分数学就不存在,它们都数数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中间的任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家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两千多年以来,数学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中进行的.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对此希尔伯特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要想预先正确判断一个问题的价值是困难的,并且常常是不可能的;因为最终的判断取决于科学从该问题获得的收益,虽说如此,我们仍然要问:是否存在一个一般准则,可以借以鉴别好的数学问题,一个老的法国数学家曾经说过:一种数学理论应该这样清晰,使你能向大街上遇到的第一个人解释它.在此以前,这一理论不能认为是完善的.这里对数学理论所坚持的清晰性和易懂性,我想更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数学问题堪称完善的要求.因为清楚地、易于理解的问题吸引着人们的兴趣,而复杂的问题却使我们望而却步.”“其次,为了具有吸引力,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是困难的,但却不能是完全不可解决的,使我们白费力气.在通向哪隐藏的真理的曲折道路上,它应该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最终以成功的喜悦作为我们的报偿.”在数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本章介绍的几何作图三大问题就是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希腊古典时期数学发展的路线希腊前300年的数学沿着三条不同的路线发展着.第一条是总结在欧几里得得《几何原本》中的材料.第二条路线是有关无穷小、极限以及求和过程的各种概念的发展,这些概念一直到近代,微积分诞生后才得以澄清.第三条路线是高等几何的发展,即园和直线以外的曲线以及球和平面以外的曲面的发展.令人惊奇的是,这种高等几何的大部分起源于解几何作图三大问题.几何作图三大问题古希腊人在几何学上提出著名的三大作图问题,它们是:( 1) 三等分任意角.( 2) 化园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园的面积.( 3) 立方倍积: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解决这三大问题的限制是,只许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并在有限次内完成.1.4问题的来源这三个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呢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文献可查.据说,立方倍积问题起源于两个神话.厄拉多赛(Eratoshenes of Cyrene,约公元前27―约前194)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他是测量过地球周长的第一人.在他的《柏拉图》一书里,记述了一个神话故事.说是鼠疫袭击了爱琴海南部的一个小岛,叫提洛岛.一个预言者说,他得到了神的谕示:须将立方形的阿波罗祭坛体积加倍,瘟疫方能停息.建筑是很为难,不知道怎样才能使体积加倍.于是去请教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说,神的真正意图不在于神坛的加倍,而是想使希腊人因忽视几何学而羞愧.另一个故事也是厄多拉塞记述的.说古代一位悲剧诗人描述克里特国王米诺斯为他的儿子克劳科斯修坟的事.他嫌坟修造得太小,命令有关人必须把坟的体积加倍,但要保持立方的形状.接着又说,“赶快将每边的长都加倍.”厄拉多塞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边长加倍,体积就变成原来的8倍.这两个传说都表明,立方倍积问题起源于建筑的需要.三等分任意角的问题来自正多边形作图.用直尺和圆规二等分一个角是轻而易举的.由此可以容易地作出正4边形、正8边形,以及正2n次方边形,其中n ≥2是自然数.很自然地,人们会提出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但这却是一个不可能用尺规解决的问题.圆和正方形都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怎样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已知圆有相同的面积呢这就是化园为方的问题.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几何问题像这个问题那样强烈地吸引人们的兴趣.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很多人研究这个问题了,都想在这个问题上大显身手.化园为方的问题相当于用直尺和圆规作出√π的值.这个问题的最早研究者是安那克萨哥拉,可惜他的关于化圆为方的问题的研究没有流传下来,以后的研究者有希波克拉茨(Hippocrates of Chios,公元前约460年).他在化圆为方的研究中求出了某些月牙形的面积 .此外.还有安提丰,他提出了一种穷竭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近代极限论的先声.“规”和“矩”的规矩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几何作图的特定工具是直尺和圆规,而且直尺上没有刻度.直尺、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几何作图的特定工具是直尺和圆规,而且直尺上没有刻度.直尺、圆规的用场是直尺:(1)已知两点作一直线;(2)无限延长一已知直线.圆规:已知点O,A,以O为心,以OA为半径作圆.希腊人强调,几何作图只能用直尺和圆规,其理由是:(1)希腊几何的基本精神是,从极少数的基本假定——定义、公理、公设——出发,推导出尽可能多的命题.对作图工具也相应地限制到不能再少的程度.(2)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柏拉图特别重视数学在智力训练方面的作用,他主张通过几何学习达到训练逻辑思维的目的,因此对工具必须进行限制,正像体育竞赛对运动器械有限制一样.(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圆是最完美的平面图形,圆和直线是几何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因此规定只使用这两种工具.问题的解决用直尺和圆规能不能解决三大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三大问题都是几何作图不能解决的.证明三大问题不可解决的工具本质上不是几何的而是代数的,再带舒缓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1637年迪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沟通了几何学和代数学这两大数学分支,从而为解决尺规作图问题奠定了基础.1837年法国数学家旺策尔(Antzel)证明了,三等分任意角和立方倍积问题都是几何作图不能解决的问题,化圆为方问题相当于用尺规作出的值.1882年法国数学家林得曼证明了∏是超越数,不是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从而证明了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但是,正是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两千多年来.三大几何难题起了许多数学家的兴趣,对它们的深入研究不但给予希腊几何学以巨大影响,而且引出了大量的新发现.例如,许多二次曲线、三次曲线以及几种超越曲线的发现,后来又有关于有理数域、代数数与超越数、群论等的发展在化圆为方的研究中几乎从一开始就促进了穷竭法的发展,二穷竭法正是微积分的先导.§2 放弃“规矩”之后问题的难处在于限制用直尺和圆规.两千多年来,数学家为解决三大问题投入了热大量精力.如果解除这一限制,问题很容易解决.2. 1 帕普斯的方法帕普斯(Pappus,约300―350前后)是希腊亚历山大学派晚期的数学家.他把希腊自古以来各名家的著作编为《数学汇编》,共8卷.其中也包括了他自己的创作.在第4 卷中,他讨论了三等分任意角的问题.下面的方法就是帕普斯的.设ОА=α,过点А做角α的另一边的垂线АВ.过点А作ОВ的平行线.考虑过点О的一条直线,它交АВ于点С,交平行线于D,并使СD=2a.这时∠СОВ=13α.证如图15-1所示,只要证明了∠AOG=2∠COB,那么∠COB就是13α.设G是CD的中点,并作GE⊥AD,从而直线GE与AB并行.由CG=GD=aAE=ED,可知△AGE≌△DGE,从而∠GDA=∠GAD,AG=GD=a.图 15-1DGEBCAO又∠GDA与∠COB是内错角,所以∠GDA=∠COB.注意到,△AOG是等腰三角形,于是,∠AOG=∠AGO=∠GDA+∠GAD=2∠COB.这就是说,OD三等分了角α.这种作法的关键一步是,使СD=2ОА.这只能使用有刻度的直尺才能实现,它违反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作图的规则.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在直尺上标出一段线段PQ,其长为2ОА,然后调整直尺的位置,使它过点O,并且P在АВ上,Q在过А的平行线上.这种办法叫“插入原则”.2. 2 阿基米德的方法在图15-2上,是任意给定的一个角,其顶点在点.我们的目的是三等分这个角.在该角的一边上取一点,然后以点为心,以为半径做一圆,圆与的延长线交于点C,与角的另一边交于点B. 作图的关键步骤是,使用“插入原则”.在直尺上标出两点L和R,并且使LR=.现在上直尺过点B,且使直尺上的点R在圆弧CB上,然后移动直尺,使R沿圆周运动,直到点L落在OC的延长线上.直线EDB表示这时直尺的位置,即直尺过点B,且DE=.设.因为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同时,是的外角,从而这就证明了是的三分之一.2. 3 时钟也会三等分任意角大家知道,时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用不到,只看时针和分针.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字.也就是,分针转过角,时针转过角的12分之1,即转过角.注意到12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利用时钟三等分一个任意角了.具体作法如下.图 15-2BAOCE D把要三等分的任意角画在一张透明纸上.开始时,把时针和分针并在一起,设它们正好在12的位置上(图15-3).把透明纸铺到钟面上,使角的顶点落在针的轴心上,角的一边通过12的位置.然后把分针拨到和角的另一边重合的位置.这时时针转动了一个角,在透明纸上把时针的现在位置记下来.我们知道,时针所走过的∠AOC一定是∠AOB的12分之1.把∠AOC放大4倍就是∠AOB的3分之1.这种解法出现在前苏联别莱利曼的著作《趣味几何学》中,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它告诉我们如何把几何知识用到实际中去.2. 4 达芬奇的化圆为方如何化圆为方的问题曾被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用以种巧妙的方法给出解答:取一圆柱,使其底和已知圆相等,高时底面半径r的一半.将圆柱滚动一周,产生一个矩形,其面积为2πr×r/2=π.这正好是圆的面积.再将矩形化为正方形,问题就解决了.§ 3从几何到代数用直尺圆规可以作什么图用欧几里得的直尺圆规可以完成哪些作图呢下面的5种基本作图是可以胜任的(图15-4):(1) 用一条直线连接两点. (2)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3) 以一点为心,定长为半径作一圆(4) 求一个圆与一条直线的交点,或切点. (5) 求两个圆的交点,或切点.还有,用直尺圆规作图必须在有限次内完成,不允许无限次地作下去.换言之,不允许采取极限手段完成作图.O12 1 2 3 45 6 78 9 10 1A BC图 15-3图 15-4根据直尺的基本功能,我们有下面的重要结论:一个作图题可否用直尺完成,决定于是否能反复使用上面5种基本作图经有限次而完成.这就是用直尺圆规可能与不可能的基本依据. 具体说来,用尺规作什么图呢 (1) 二等分已知线段. (2) 二等分已知角.(3) 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过P作直线垂直L.(4) 任意给定自然数n,作已知线段的n倍,n等分已知线段. (5) 已知线段,可做其做法如图15-5所示.接着r 也可做,这里r 是正有理数.这样做:设都是自然数,因此.先做的p 倍,再做p ,这样就做出来了.上面各条告诉我们,已知线段的加、减、乘、除能用几何作图来实现.图 15-5另一方面,代数学告诉我们,从0,1出发利用四则运算可以构造出全部有理数.+b b1bb1事实上,1+1=2,1+2=3, .因此,我们通过加法可以得到全体自然数.0减去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得到负整数,因此,借助减法可以得到全体负整数.从整数出发,借助除法,我们可以得到全体有理数.现在我们知道了,只要给定单位1,我们可以用尺规作出数轴上的全部有理点.几何与代数在这里达到了完全的统一.(6) 已知线段可作.这一条超出了有理作图的范围.如图15-6,OA a =,以OB 为直径作圆.过 A 作OB 的垂直线交圆周于C .直角三角形OAC 与直角三角形OBC 有一个公共角∠COB ,由 此可得,∠OCA =∠ABC. 这样一来,我们有, ∆OCA ∽∆ABC. 设AC =我们有,域的定义近代代数是研究运算性质的,它把普通实数满足的运算法则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中去.本段给出域的定义,为后面研究可构造数域做些准备.设R 是一个集合,下面的公理对R 中的任何元素,b ,都成立. 公理1 (1); (2); (3)存在唯一得元素,使得; (4)对任意的,都存在惟一的,使得. 公理2 (1); (2)(3)存在惟一的元素1,使得. (4)对任意的(除外),都存在惟一的,使得 公理3我们把满足这些公理的集合R 叫做一个域.全体有理数对加法和乘法构成一个域,叫做有理数域.全体实数对加法和乘法构成一个域,叫做实域,全体复数也是一个域,叫复数域.可构造数域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假定最初只给了一个元素,即单位长1.由1出发,我们用直尺和圆规通过有理运算——加、减、乘、除——能做出所有的有理数,这里r 和s 是整数,即做出整个有理数域.进而我们能做出平面上的所有有理点,即两个坐标皆为有理数的点.我们还能做出新的无理数,如,它不属于有理数域.从出发,通过“有理”作图,可以做出所有形如(15-1) 的数,这里是有理数.同样地,我们可以做出所有形如CO A B 图 15-6的数,这里,b,是有理数.但这些数总可以写成(15-1)的形式.例如这里是有理数,且分母不可能是零(为什么).同样,这里是有理数.因此,由的作图,我们产生了全部形如(15-1)的数集,其中,b是任意有理数.由此得命题1形如(15-1)形成一个域.这个域比有理数域大.事实上在(15-1)中取就可得到有理数域.有理数域是它的一部分,称为它的子域.但是,它显然小于全体实数数域.将有理数域记为F,这个构造的数域记为,称它为F的扩域.中的数都可用直尺和圆规做出来.现在我们继续扩充可作数的范围.在中取一个数,如.求它的平方根而得到可作图的数用它可以得到由所有形如的数,它们也形成一个域.称为的扩域,记为,现在可以是中的任意数,即,q形如,,b 为有理数.从出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扩充作图的范围.这种办法一直继续下去.用这种办法得到的数都是可用直尺圆规作出来的.进一步的讨论代数研究的对象是数、数偶(即坐标)、一次方程式、二次方程式等.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直线、圆、曲线、等.通过坐标法,几何的对象与代数的对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现在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用直尺圆规作出来的数是不是都在有理数域的诸扩域中呢会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呢下面来回答这一问题.假定我们可用直尺圆规作出某个数域 F中的所有数.命题2 从数域 F出发,只用直尺作不出数域 F 以外的数.证设∈F.过点(),()的直线方程是或它的系数是由 F 中的数作成的有理式.今有两条以 F 中的数为系数的直线:解此联立方程,可得交点坐标它们都是F中数.这样一来,只用直尺的作图不能使我们超出F的范围.易见,用圆规可作出F以外的数.只需在F中取一数k,使不在F中.我们能作出,因而可作出所有形如(15-2)的数,其中,b在F中.所有形如(15-1)的数形一个域,它是F的扩域.命题3给定数域F,用圆规和直尺只能作出F扩域中的数.证首先指出,圆规在作图中所起的作用只是确定一个圆与一条直线的交点或切点,或一个圆与另一个圆的交点或切点.通过解联立方程可以把交点或切点求出来.以(,)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设,,r.将上式展开得其中,,在F内.求圆与直线的交点或切点就是解联立方程组其中,,cF内.从第二个方程解出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一个二次方程其中,,.其解为它们可以化为形式,p,q,k F.易见,是F的扩域.交点的y坐标由(15-3)给出,明显地,也在扩域中.这就是说,圆和直线的交点的坐标都在扩域中.接着我们研究两个圆的交点或切点.再带书上就是接二元一次联立方程:从第一个方程减去第二方程,得和前面一样,把它与第一个圆的方程联立起来求出,y.它们都不超出F的扩域.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作图所产生的一个或两个新点的x坐标和y坐标,其量的形式都是.在特殊情况下,本身也可以属于F(例如,在有理数域中取k=4,那么仍在有理数域中)图 15-7这样,我们证明了;(1)如果开始给定域中的F一些量,那么从这些量出发,只用直尺经有限次有理运算可生成域F的任何量,但不能超出域F.(2)用圆规和直尺能把可作图的量扩充到F的扩域上.这种构造扩域的过程可以不断进行,而得出扩域最后,我们得到结论:可作图的量是而且仅仅是这一系列扩域中的数.例 1 说明数的构造过程.解设F表示有理数域.取得到域,取,得到,又知,取,得到 .因为,自然也有取,得到()取,得到,进而这样,域包含我们所要求的数.可作图的书都是代数数如果起始数域是有理数域F,那么所有可作图的数就都代数数(图15-7).扩域,中的数是以有理数位系数的2次方程的根,扩域中的数是以有理数位系数的4次方程的根,,一般地,扩域中的数是以有理数位系数的次方程的根.例2 证明是4次方程的根.证我们有展开,得到图 15-7或最后,我们有这是一个整系数的4次方程§4几个代数定理代数数超越数可代数数有理数作图数根和系数的关系只要知道了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就可将它分解因式:由此不难得出著名的伟达公式:利用代数基本定理我们可以得到更一般的公式.代数基本定理设是一个元n次多项式,它的系数是实数和复数,那么方程至少有一实数和复数根有了代数基本定理,我们就可以断言,一元n次多项式在复数域中有n个根,从而它可分解成一次因式的连成积,即这里为实数或复数,它们都是多项式(15-4)的根.事实上,设式方程的一个根,用()去除,由于除式是一次的,所以余数就是一个常数R,我们有恒等式式中是一个次多项式.因为是的一个根,所以把代入上式,就得到于是这就是说,()能整除此多项式.同样的道理,我们有n次分解之后,我们得到(15-5)式.把(15-5)式乘开,并比较系数就得到伟达公式:当代数方程的次数时,就是我们熟知的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当时,对三次方程我们有这就是三次方程的韦达公式,下面要用到此结果.定理 1 若整系数的一元n次方程有有理根(既约分数),则a是的因数,是的因数.证将有理根代入方程(15-9),得两边乘以,得移项,并提出公因数:记着a与b是互素的,所以a是的因数.同样,用提出公因数b的方法可证明,b是的因数.同样,用提出公因数b的方法可证明,b是的因数.系设整系数的一元n次方程的首项系数为1,即若它有理根,则此根一定是整数,且为常数项的因数.3次方程的根考虑有理系数的一元3次方程只需作变换,就可以把上面的方程化为缺项的3次方程(参考第九章4):(15-10)这个方程的系数还是有理数.为简单计,我们考虑缺项的方程(15-10).设方程(15-10)没有有理数,但有一个可作的数为根,那么将属于某一串扩域中最后的一个域.因为(15-10)没有有理根,所以k>0.于是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其中.今指出,也是方程(15-10)的根.为了证明这一点,只需做些计算.事实上把代入方程(15-10)得展开、合并同类项,得到其中,且.这时,若,必有与假设矛盾.所以一定有,从而也有.另一方面,把代入(15-10),并做同样的计算.在计算中,只需把换成,从而得到由此我们知道,是方程(15-10).这个结论对方程(15-7)也是成立的.总之,我们证明了以下命题.命题4 若是(15-7)的根,则也是(15-7)的根.将上面结果应用到两个特殊方程上面去.例1证明方程(15-11)没有有理根.证有定理1的系知,如果(15-11)有有理根,则此根必是整数,而且是2的因数.直接验证就知道1,2不是方程(15-11)的根.这样一来,方程(15-11)没有有理根.例2 证明方程(15-12)没有有理根证如果方程(15-12)有有理根,则a是1的因子,b是8的因子.这样一来,方程(15-12)的有理根不外是直接验证知道它们都不是.因此,方程(15-12),没有有理根.定理2 如果一个有理系数的3次方程没有有理根,则它没有一个根是由有理数域F出发的可作图的数.证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定理.假设是方程(15-7)的一个可作图的根,则将属于某一串扩域中的最后一个域,我们可以假定,k是使得扩域包含3次方程(15-7)的根的最小正整易次方程(15-7)的根的最小正整数.易见,k>0.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其中.前面已指出,也是方程(15-7)的根.有韦达定理,方程的第3个根是:但,这指出,这里消失了,所以是中的数,这和k是使得扩域包含3次方程(15-9)的根的最小正整数的假设相矛盾.因此假设是错误的,在这种域中不可能有3次方程(15-7)的根.推论方程(15-11),(15-12)都没有可作图的数作为它们的根.§ 5 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的解有了上面的准备,我们来解三大几何难题.倍积问题设给定立方体的边长是a.若体积为这立方体的两倍的立方体的边长是x(图15-8),则ya所以本题就是求满足下面方程的:取,则此方程化为更简单的形式:如果立方倍积问题可解,则我们一定能用直尺和圆规构造出长度为的线段.但是前面已证这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立方倍积问题是不可解的.三等分任意角我们现在要证明只用直尺和圆规三等分任意一般说来是不可能的.当然,像和那样的角是可以三等分的.我们要说明的是,对每一个角的三等分都有效的办法是不存在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只要证明有一个角不能三等分就足够了,因为一个合理的一般方法必须适用于每一种情况.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证明角只用直尺和圆规不能三等分,那就证明了一般方法是不存的.如果15-9所示,我们从角着手.设,并设线段的长度为1.假定三等分任意角是可能的.如图设∠ROP=θ=,那么,点R的纵坐标一定是有理数或可作图的数.这相当于说是有理数或可作图的数.我们需要公式现在,所以令并代人上式,得到这正是前面讨论过的方程(15-12).这个方程没有有理根,也没有可作图的根.这说明我们的假定是不对的.这就证明了三等分任意角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角可作,因而正六边形可作,若角可三等分,则正18边形可作,从而正9边形也可作.刚才已经证明,角不可三等分,因而正9边形不能只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来.当然,这个结论是指一般情形而言.若等于某些特殊的值,则作图还是可能的,例如,当时,而,我们得到方程它的解是,,其中就是我们所要的解.这就是说角可三等分,关于它的作图法,读者是熟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易新闻微博邮箱相册有道印像派梦幻人生更多博客首页风格圈子活动娱乐中心话题找朋友博客复制手机博客短信写博热点专题意见反馈更多>> 相册摄影展区搜索搜博文搜博客随便看看>>注册登录独上高楼愿我的博客成为我与你友谊的桥梁,你的快乐是我最大的愿望。
导航首页日志相册音乐收藏博友关于我日志笑书神侠我是一个爱交朋友、性格开朗的人,生活中纵然有很多的绊绊磕磕,但是我更喜欢自己和朋友过的快乐,希望有更多的人成为我的朋友。
加博友关注他最新日志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入团申请书范文商标注册申请书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中国人首酒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现代教师必备的素养博主推荐I miss you so much!图片上加放飘动的小图片点MM的眼镜教你制作一个播放器古代美女剪纸艺术欣赏春节主题素材馆相关日志首页推荐人体女模遭老汉赶在南非遭小学生打劫菲律宾鲜花也沙拉好吃老人堵公交抓小偷车震是这样制造的陆川;鄢颇被砍八卦无良更多>>随机阅读零分高考作文是伪造出来的富士康涨薪与高考独木桥没有模具照样做饼干-----口味超赞的香酥提子条饼干夷狄之辨:东亚及东南亚都是中国的版图自主招生为何走进死胡同剩饭的华丽变身——扬州炒饭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之《老王》教学案例及反思 20种PS技术!三大尺规作图难题初中数学 2010-02-05 13:17:21 阅读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三大几何难题古典难题的挑战——几何三大难题及其解决位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是著名的欧洲古国,几何学的故乡。
这里的古人提出的三大几何难题,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这延续了两千多年才得到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也许是提出三大难题的古希腊人所不曾预料到的。
一.三大难题的提出实际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曲和直是最基本的图形特征。
相应地,人类最早会画的基本几何图形就是直线和圆。
画直线就得使用一个边缘平直的工具,画圆就得使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能旋转的工具,这就产生了直尺和圆规。
古希腊人说的直尺,指的是没有刻度的直尺。
他们在大量的画图经历中感觉到,似乎只用直尺、圆规这两种作图工具就能画出各种满足要求的几何图形,因而,古希腊人就规定,作图时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来进行,并称之为尺规作图法。
漫长的作图实践,按尺规作图的要求,人们作出了大量符合给定条件的图形,即便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图问题,独具匠心地经过有限步骤也能作出来。
到了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三个作图问题。
1.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
2.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
3.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作图三大难题,它们在《几何原本》问世之前就提出了,随着几何知识的传播,后来便广泛留传于世。
二.貌以简单其实难从表面看来,这三个问题都很简单,它们的作图似乎该是可能的,因此,2000多年来从事几何三大难题的研究颇不乏人。
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例如阿基米德、帕普斯等人都发现过三等分角的好方法,解决立方倍积问题的勃洛特方法等等。
可是,所有这些方法,不是不符合尺规作图法,便是近似解答,都不能算作问题的解决。
其间,数学家还把问题作种种转化,发现了许多与三大难题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求等于圆周的线段、等分圆周、作圆内接正多边形等等。
可是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大作图难题就这样绞尽了不少人的脑汁,无数人做了无数次的尝试,均无一人成功。
后来有人悟及正面的结果既然无望,便转而从反面去怀疑这三个问题是不是根本就不能由尺规作出?数学家开始考虑哪些图形是尺规作图法能作出来的,哪些不能?标准是什么?界限在哪里?可这依然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三.高斯的发现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7世纪。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为判断尺规作图可能性提供了从代数上进行研究的手段,解决三大难题有了新的转机。
最先突破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
他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不伦瑞克一个贫苦的家庭。
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打短工的,母亲是泥瓦匠的女儿,都没受过学校教育。
由于家境贫寒,冬天傍晚,为节约燃料和灯油,父亲总是吃过晚饭就要孩子睡觉。
高斯爬上小阁楼偷偷点亮自制的芜菁小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
他幼年的聪慧博得一位公爵的喜爱,15岁时被公爵送进卡罗琳学院,1795年又来到哥庭根大学学习。
由于高斯的勤奋,入学后第二年,他就按尺规作图法作出了正17边形。
紧接着高斯又证明了一个尺规作图的重大定理:如果一个奇素数P是费尔马数,那么正P边形就可以用尺规作图法作出,否则不能作出。
由此可以断定,正3边、5边、17边形都能作出,而正7边、11边、13边形等都不能作出。
高斯一生不仅在数学方面做出了许多杰出的成绩,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被人们赞誉为“数学王子”。
高斯死后,按照他的遗愿,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17边形,以纪念他少年时代杰出的数学发现。
四.最后的胜利解析几何诞生之后,人们知道直线和圆,分别是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轨迹。
而求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交点问题,从代数上看来不过是解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组的问题,最后的解是可以从方程的系数(已知量)经过有限次的加、减、乘、除和开平方求得。
因此,一个几何量能否用直尺圆规作出的问题,等价于它能否由已知量经过加、减、乘、除、开方运算求得。
这样一来,在解析几何和高斯等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尺规作图可能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尺规作图法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只能是经过有限次加、减、乘、除及开平方(指正数开平方,并且取正值)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
标准有了,下来该是大胆探索、细心论证。
谁能避过重重险滩将思维贯通起来,谁就是最后胜利者。
1837年,23岁的万芝尔以他的睿智和毅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证明了立方倍积与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用尺规作图法解决,宣布了2000多年来,人类征服几何三大难题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的证明方法是这样的:假设已知立方体的棱长为a,所求立方体的棱长为x,按立方倍积的要求应有x3=2a3的关系。
所以立方倍积实际是求作满足方程x3-2a3=0的线段X,但些方程无有理根,若令a=1,则要作长度为2的立方根的线段,但2的立方根超出了有理数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范围,超出了尺规作图准则中所说的数量范围,所以它是不可能解的问题。
用类似地想法,他证明了三等分角也是不可能解的问题。
实际上万芝尔还证明了一个被称为高斯——万芝尔定理:如果边数N可以写成如下形式N=2t·P1·P2……Pn,其中P1、P2、…Pn都是各不相同的形如22k+1的素数,则可用尺规等分圆周N份,且只有当N可以表成这种形式时,才可用尺规等分圆周N份。
根据这一定理,任意角的三等分就不可能了。
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借助于eiπ=-1证明了π的超越性,从而解决了化圆为方的问题。
假设圆的半径为r,正方形的边长为x,按化圆为方数代数方程的根,更不能用加减乘除开平方所表示,因而不可能用尺规法作图。
从此,古典几何的三大难题都有了答案。
2000多年来,一代接一代地攻克三大难题,有人不禁要问这值得吗?假如实际中真遇到要三等分角、立方倍积、化圆为方,只要行之有效,何苦一定用尺规作图法解决?其实,数学研究并非一定要实用,数学家对每一个未知之谜都要弄个清楚,道个明白,这种执著追求的拗劲正是科学的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对三大难题的研究,反过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阿基米德、帕普斯发现的三等分角的方法,勃洛特用两块三角板解决立方倍积问题(这个我在上初中时曾经证明过,的确成立),等分圆周、作正多边形,高斯关于尺规作图标准的重大发现等等。
每一次突破不仅是人类智慧的胜利,使数学园地争奇竞艳,而且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三大几何难题获得解决的同时,法国数学家伽罗瓦从一般角度对不可能性问题进行研究,在1830年,19岁的伽罗瓦提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从而创立了群论。
群论是近世抽象代数的基础,它是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极其广泛,而三大几何作图难题只不过是这种理论的推论、例题或习题。
所以,一般认为三大难题的解决归功于伽罗瓦理论,可伽罗瓦理论是在他死后14年才发表的,直到1870年,伽罗瓦理论才得到第一次全面清楚的介绍。
群和方程联系初等代数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开始,一方面进而讨论二元及三元的一次方程组,另一方面研究二次以上及可以转化为二次的方程组。
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代数在讨论任意多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也叫线型方程组的同时还研究次数更高的一元方程组。
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叫做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分支。
现在大学里开设的高等代数,一般包括两部分:线性代数初步、多项式代数。
高等代数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研究对象进一步的扩充,引进了许多新的概念以及与通常很不相同的量,比如最基本的有集合、向量和向量空间等。
这些量具有和数相类似的运算的特点,不过研究的方法和运算的方法都更加繁复。
集合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向量是除了具有数值还同时具有方向的量;向量空间也叫线性空间,是由许多向量组成的并且符合某些特定运算的规则的集合。
向量空间中的运算对象已经不只是数,而是向量了,其运算性质也由很大的不同了。
高等代数发展简史代数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研究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上,许多数学家走过了一段颇不平坦的路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了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关于三次方程,我国在公元七世纪,也已经得到了一般的近似解法,这在唐朝数学家王孝通所编的《缉古算经》就有叙述。
到了十三世纪,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再他所著的《数书九章》这部书的“正负开方术”里,充分研究了数字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也就是说,秦九韶那时候以得到了高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在西方,直到十六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才由有意大利的数学家发现一元三次方程解的公式——卡当公式。
在数学史上,相传这个公式是意大利数学家塔塔里亚首先得到的,后来被米兰地区的数学家卡尔达诺(1501~1576)骗到了这个三次方程的解的公式,并发表在自己的著作里。
所以现在人们还是叫这个公式为卡尔达诺公式(或称卡当公式),其实,它应该叫塔塔里亚公式。
三次方程被解出来后,一般的四次方程很快就被意大利的费拉里(1522~1560)解出。
这就很自然的促使数学家们继续努力寻求五次及五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虽然耗费了许多数学家的时间和精力,但一直持续了长达三个多世纪,都没有解决。
到了十九世纪初,挪威的一位青年数学家阿贝尔(1802~1829)证明了五次或五次以上的方程不可能有代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