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可治疗心衰研究进展
最新:心力衰竭临床进展(全文)
![最新:心力衰竭临床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83d68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b.png)
最新:心力衰竭临床进展(全文)2021年,心力衰竭(心衰)领域的新研究迭出,有的对未来临床实践影响较大或潜在应用价值较高。
同时,3部有影响的国际心衰指南/专家共识颁布,提出的理念、建议和推荐,具有新意和一定借鉴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临床和实用的角度,搜集这些亮点,加以分析和解读。
一、中国心衰工作水平的提升1. 中国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报告首次发布:《2020年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报告)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既是对我国近几年心衰临床工作的总结,又为未来提高我国的心衰防治水平指明方向,值得重视和认真学习。
(1)中国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报告中介绍的“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表1)是心衰管理的“地板”(基本要求),基层医院要遵循,三级医院也要遵循;全科医师应执行,心衰专家也应执行。
实施过程中可以酌情“提高”水平,但不能降低标准。
这些指标应该在心衰指南中列为Ⅰ类推荐。
(2)我国心衰工作的现状、进步和差距:报告数据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全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4 938例心衰住院患者。
据报告分析,我国心衰病因主要为高血压(56.3%)和冠心病(52.8%),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18.7%)和扩张型心肌病(16.3%)。
合并症主要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
与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跟着指南走——心力衰竭”(Get With The Guideline-Heart Failure,GWTG-HF)项目的同期数据比较发现,我国住院心衰患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低,收缩压水平较低;心衰病因中高血压的比例明显较低,冠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的比例也较低;合并症中糖尿病、房颤或房扑的比例也较低。
与既往的“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2012~2015年)[2, 3]结果比较,我国心衰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功能评估)率和利钠肽的检测率,心衰适用人群出院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阻滞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的使用率均有明显提高;但RAS阻滞剂应用的种类有所不同,其中,ACEI或ARB 使用率明显下降,而ARNI使用率显著升高,提示我国心衰患者规范化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21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1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6ab5ee580216fc710afdc5.png)
2021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全文)目前全球有6400万的心衰患者,2019年最新研究显示我国心衰的患病人数约890万人比2018年的450万明显增多,而且每年的患病人数还在增加。
其中50%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HFrEF再住院风险高、死亡率高、生活质量差。
如何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再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是目前心衰治疗的热点。
“强心、利尿、扩血管”一直被认为是经典的“心衰常规治疗”,但是并不能改善慢性心衰长期预后,近几年来新型药物通过神经内分泌拮抗机制给心衰患者带来了曙光,现就相关药物进行综述。
一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Sac/Val)作为全球首个ARNI类药物,由脑啡肽酶抑制剂(sacubitril,NEP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inhibitors,ARB)缬沙坦按分子量1∶1组成,脑啡肽酶(NEP)可以降解多种肽类,包括血管紧张素IAngⅠ、Ⅱ和利钠肽等。
NEPI能够阻止利钠肽降解,从而增加内源性利钠肽浓度,但是单独使用会增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AngⅠ、Ⅱ的浓度水平,从而抵消了有益作用。
与ARB合用增加内源性利钠肽的同时抑制AngⅡ受体,可以起到抑制RAAS系统、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舒张血管,同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醛固酮水平而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PARADIGM-HF研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主要针对慢性稳定性HFrEF患者,同时接受规范的心衰药物治疗4周以上,与依那普利比较,Sac/Val使得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风险进一步降低20%,同时首次心血管原因住院和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2%,不仅如此,NT-ProBNP水平也明显下降。
PARADIGM-HF研究与PROVIDE-HF 研究等都证实Sac/Val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改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CEI或ARB组。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4d9c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f.png)
202310一、概述 (1)二、适用范围 (1)三、临床药理学研究 (2)四、探索性临床试验 (4)五、确证性临床试验 (5)(一)研究人群 (5)(二)背景治疗 (7)(三)对照的选择 (7)(四)剂量选择 (7)(五)研究周期 (7)(六)有效性评价 (8)(七)安全性评价 (15)六、特殊人群研究 (16)主要参考文献 (18)一、概述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呈慢性、进展性,死亡率和再住院率较高。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HF with reduced EF,HFrEF,LVEF≤40%)、射血分数轻微降低(HF with mildly reduced EF,HFmrEF,40%<LVEF<50%)和射血分数保留(HF with preserved EF,HFpEF,LVEF>50%)的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心衰患病率为1.5%-2.0%,我国35-74岁成人心衰患病率约为0.9%,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约为4.1%。
目前,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包括:1.已经证实能够降低死亡和住院风险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等;2.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而尚未证实对死亡和住院风险影响的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类和血管扩张剂等。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failure, CHF)药物的临床试验提供技术建议,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药物研发。
本指导原则主要讨论临床试验设计的重点关注内容。
在应用本指导原则时,还应同时参考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和其他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7849c6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f.png)
竭疗效观察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慢性心力衰竭概述•中成药联合治疗方案•疗效观察指标与方法•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与不足•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展望与建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成药具有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意义:为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02慢性心力衰竭概述定义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晚期或终末阶段的共同结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
病因CHF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与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神经内分泌激活01CHF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钠重吸收增加等,进而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损伤。
心肌重塑02CHF时,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坏死及自噬等改变,导致心肌重塑,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液体潴留03CHF时,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液体不能有效排出,导致全身水肿和液体潴留。
现代药理研究一些中成药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具有利尿、强心、扩管等作用,能够改善CHF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理论根据中医理论,CHF多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主要病机为心气虚、心阳虚,治以温阳利水、养心安神为主。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297b4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0.png)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药物治疗一直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我们来看看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心衰治疗药物主要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心脏,帮助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ARNI是一种新型的心衰治疗药物,它是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两种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
临床研究表明,与传统的ACEI相比,ARNI在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再住院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ARNI已经成为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
除了ARNI之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药物是心衰患者的新型利尿剂—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抑制肾脏中的血管紧张素II的合成和释放,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比传统利尿剂更好的利尿效果,并且对心脏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也更为明显,因此在一些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心衰患者的免疫调节治疗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
目前已经有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疗效。
虽然免疫调节治疗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但它的出现无疑为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3ed2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4.png)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1. 血管紧张素受体与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AR)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通过激活相关的受体,导致心肌细胞的收缩和心血管紧张素的释放,从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容量增加、心肌重构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心力衰竭的进展,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方法成为了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2.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是一类新型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它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活性,还能够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
脑啡肽是一种对血管紧张素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其抑制作用可以弥补单纯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所带来的不足。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发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3. 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PARADIGM-HF试验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关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该试验证实了该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显著效果。
通过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比较,PARADIGM-HF试验显示,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患者较ACEI组患者在心力衰竭恶化风险降低20%,心衰住院率减少21%,和全因死亡率也减少了20%。
而最新的PARAGON-HF试验则证实了在收缩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较ACEI组患者减少了心衰住院率,并趋向减少全因死亡率。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4. 未来研究方向在临床实践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广泛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83518a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b.png)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急疾病,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右心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充盈受限、心律失常等多方面。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肾素-抗肾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等,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作为新型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神经内分泌平衡作用,能有效调节体液平衡和改善心脏功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而米力农则是一种新型强心药,可以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和传导速度,对心力衰竭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结果分析,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等内容,以期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具体包括评估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临床试验结果,评估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价治疗效果,并展望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科学性。
为了评估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本研究采用了严谨的方法论。
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目标。
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难点,我们设计了一套综合的研究方案。
该方案包括病例招募与筛选标准、随机分组原则、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环节。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律的耐受性比较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律的耐受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fd7d108e87101f69e3195a4.png)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律的耐受性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比索洛尔在不同心律状态下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剂量耐受情况。
方法对142例CHF患者[其中窦性心律(窦律)102例,心房颤动(房颤)心律28例,起博器心律12例]在常规心力衰竭(心衰)治疗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
治疗目标分别为:①心室率下降到50~65次/min(不低于50次/min);②稍加剂量心功能下降1级;③收缩压不低于90mmHg(1 mmHg = 0.133kpa);④达最大剂量:10mg/d。
结果窦律者比索洛尔平均剂量低于房颤和起博器心律者[(4.25±0.75)mg/d:(7.14±1.20)mg/d和(7.23±1.22)mg/d, P<0.01];窦律者达心率目标的平均剂量低于达心衰的目标剂量,房颤者心率和心衰的目标剂量相当,而3种不同心律患者达心衰目标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不同心律的CHF患者对比索洛尔的耐受性均较好,且房颤和起博器心律者好于窦律患者。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比索洛尔; 心律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作用已被20多个临床试验所证实,我国发表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已明确β-受体阻滞剂为肯定标准治疗的药物[1]。
本研究前瞻性探讨142例不同心律状态下CHF患者应用比索洛尔的目标剂量。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住院CHF患者142例,其中男91例,女51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60.2±18.0岁。
心衰病程1~180个月。
冠心病60例,高血压心脏病61例,扩张型心肌病21例。
其中窦性心律(窦律)102例,心房颤动(房颤)心律28例,起博器心律12例(VVⅠ9例,DDD3例)。
排除标准:收缩压低于90mmHg(1mmHg=0.133kpa),未置入永久起博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
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795851998fcc22bdd10d13.png)
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完整版)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类影响着全球2600多万患者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疾病系统最难攻克的战斗堡垒之一。
关于其治疗,近年来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患者年病死率、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患病率仍在升高。
随着今年多个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及相关指南的颁布,心衰在药物及器械等治疗方面均有新的进展,现对其进行一一总结归纳。
一、药物相关治疗进展1.SGLT-2抑制剂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2016年发布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的心衰指南已经明确了恩格列净的地位与作用,此后新出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SGLT-2抑制剂在心衰中的作用。
这其中的支撑试验如下几个。
EMPA-REG OUTCOME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
该研究结果表明,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该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该研究共入组7020例患者,在基于指南指导的心衰治疗方案基础上每人服用10或25mg的恩格列净或安慰剂。
随访3年后,结果显示恩格列净明显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及全因死亡率相关,同时也有一个心衰相关的住院率的明显降低。
不足之处在于,与对照组相比泌尿系感染率的增加。
CANVAS研究是应用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风险患者的研究。
该研究有10142例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卡格列净100或300mg或安慰剂,平均随访188周。
研究结果提示卡格列净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率的降低密切相关。
同时也显示术心衰相关的住院率与卡格列净明显相关。
DECLARE TIMI-58 临床试验是基于达格列净进行的。
该研究结果提示,达格列净的应用降低了心衰和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
在其亚组分析结果中提示,达格列净还能降低糖尿病合并心梗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心衰发生率。
康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康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0e7b4e7a01f69e314332948d.png)
变 化 见 表 1 。
*
牡 丹 江 市 郭 艳 芹 内科 诊 所
林 口 县 人 民 医 院
*
*
维普资讯
牡 丹江 医学 院学报
・
2 0 年 02
结 果 比 较 及 见 表 1 。
表 1 正 常 组 与 观 察 组 Ts T 、 h l一 、 Ts 、z 球 蛋 白测 定 结 果 比较 3
x +S D
P< 0.0l
3 讨 论
显低 于 正 常 人 , P值 < 0 0 。糖 尿 病 引起 T。 T .1 、 下 降 的 原 因 是 由 于患 者 胰 岛 素 分 泌 不 足 , 谢 紊 乱 , 代 酸 碱 平 衡 失 调 , 外 周 组 织 中 5 一脱 碘 酶 结 果 下 降 , 使 ’ 从而使 T 在 外 周 组 织 脱 碘 代 谢 为 T。受 到 抑 制 , 出
例 , 程 1 2 a 分 为 治疗 组 和 观 察 组 。治 疗 组 4 病 ~ 2。 8
例, 男性 3 1例 , 性 1 女 7例 , 均 年 龄 5 . 平 4 7岁 , 功 心 能 Ⅱ级 8例 , Ⅲ级 3 5例 , Ⅳ级 5例 ; 察 组 4 观 6例 , 男 性 2 8例 , 性 1 女 6例 , 平均 年 龄 5 . 2 3岁 , 功 能 Ⅱ级 心 9例 , Ⅲ级 3 4例 , 级 3例 。两 组 间 性 别 、 龄 、 Ⅳ 年 临
现 T 低 下 综 合 症 。Ts 、 球 蛋 白 , 于 患者 肾 脏 。 h 8一 由 受损 , 期 的 肾 脏 代 谢 异 常 , 使 8一 长 促 。 球 蛋 白异 常 。
本 文 结 果 提 示 : 、 Ts 、 z T。 T 、 h G一 球 蛋 白 有 明 显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比索洛尔耐受剂量分析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比索洛尔耐受剂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614f73168884868762d686.png)
心室过 度扩 张 ,对前 壁 梗 塞 或 L F 4 的 患者 VE < 0
获益 明显[ 。本研 究 显 示 ,应 用 雷米 普 利对 急 性下 2 ]
所 有患者 均于 治疗一 周后 观察 心绞 痛发作 情况 , 超声 心动 图 L F值 的变 化情 况 ,随访 6 月 。结 VE 个
果见 表 2 。
壁心 肌梗 塞 进 行 干 预 ,能 明 显 减 少 心 绞 痛 的 发作 , 改善 心功能 ,即对急性 下 壁心肌 梗塞 同样获益 。 参考文献 :
表 2 治 疗 6个 月 后 两 组 下 壁 心 肌 梗 塞 疗 效 比较
E 3 中 华 心血 管 病 杂 志 编 委 会 ,急性 心肌 梗 死 诊 断 和 治 疗 指 南 [] 1 J. 中 华 心血 管病 杂 志 ,2 0 ,1 (2 ;70 2. 0 1 9 1 ) 1 —7 5 [] B a r l 2 rui dE,Ruhro D ees l i hmi lf vnr ua wa tetdJ R vri e s e e et eti lr b c c d su cin vdne o te ient g yfnt e iec fr h hb rai my crim [J . o n oadu ]
王 新 康 , 杨 月榕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 比索洛尔耐受剂量范 围.方法 :入选 因冠心病 、高血压病致心功能不全患者
6 4例 ,在基 础 治 疗 上加 用 比索 洛尔 ,初 始 剂 量 为 12 / ,逐 渐 加 量 至 2 5 ,3 7 ,5 O ,1 . 0rg d 每个 . 5mg d . O .5 .O O 0 a/ .
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心衰并房颤的临床疗效
![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心衰并房颤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500ea7046c85ec3a87c2c54d.png)
计数 资料 用 x 检验 ,分类 变量 以百分
率表示 ,采用 x 检验 , 0 0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1 疗效 . 2组总病死 率 、心力衰 竭恶化再住 院率 差异有
1 1 资料 .
20 0 8年 1 至 2 1 0月 0 1年 1 2月我 院收住 内科病
统计 学意义 ( P<0 5 ,见 表 1 .0 ) 。治疗组 和对照组 在心 功 能和心 律 失 常 改善 情 况 比较 差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起肺动 脉压力增 高 ,右心 室扩张或 ( 和) 肥厚 ,伴或 不伴 有 心功能衰竭 的心脏 病… 。该病是 新疆 区呼 吸系统 的常见
慢性心衰 ( HF C )发生 发展 的两大 发病 机制 。交 感神 经兴
奋性最初是 C F的一种代偿机制 。长期 以来 ,C F的治疗 H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关键词 】 肺心病 ;房颤 ;比索洛尔
【 中图分类号】1 4. 1 15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81 (02 4 08 -2 07— 57 21 )1 — 07・ 0
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 ( 心病 )主要是 由于肺 血管 阻力 肺
增加 , 动脉压力增 高 ,使 右心扩 张、肥大 ,最后 导致 心 肺
力 衰竭 ( 心衰 ) 的心脏疾病 。由于缺 氧 、高碳 酸血症 、酸
中毒、感染 等多 重 因素 的存 在 ,极易 导致心律 失常 和心力 衰竭。而心律失 常常 常以房性 心律失常多见 :多源性房早 、
短 阵房 速、阵发性房 颤 ,最终均 可导 致永久 性房 颤。在治
酸碱平衡等治疗 。治疗组 在上述 治疗基 础上加 用富 马酸 比 索洛尔 ( 康可 ,5m / )2 5~5mgd g片 . /。 13 观察指标 观察 2组 1 . 年后 总病 死率 、心力衰 竭恶化 住 院率、心功 能改善及心律失 常改善情况和不 良反应 14 疗效 判断标 准 有 效 :快速心室率下 降 ≥3 % 。心 功 . O
降压与抗心衰药物总结
![降压与抗心衰药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8593e876c66137ef061958.png)
一、钙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对老年患者,嗜酒患者成效较好,并可用于归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
不宜用于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
东方人对CCB 反映更好,耐受更佳。
1) 心痛定(硝苯地平片):5-10mg 舌下含化10-20mg tid 5mg/片2) 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bid 20mg/片3) 得高宁(缓释片):10-20mg bid 硝苯地平10mg/片极量:40mg/次4) 拜新同(控释片):30mg 硝苯地平30mg*7#不能掰开,24h 恒速释放硝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谷峰比达100%,单药操纵率70%以上,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成效。
(入口)晨服INSIGHT、ACTION 实验证明疗效5) 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 qd-bid(维持量) 5mg/片片*10# 晨服10mg/d,谷峰比仅为33% FEVER 实验证明疗效6) 尼群地平:洛普思10mg Bid;舒迈特胶囊10mg Bid(应用较少)7) 尼莫地平:尼膜同30mg Bid;要紧用于改善脑血管血供,轻度降压作用,医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爱惜神经元。
30mg*20#一般剂型: 20mg/片8) 络活喜(长效)、施慧达、安内真、麦利平:络活喜5mg 5mg*7# 氨氯地平,可掰开(适用于心衰伴有高血压患者)ASCOT ALLHAT实验证明疗效施慧达片氨氯地平安内真10mg 10mg/片9) 司乐平:拉西地平常见副反映: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发的头痛、头晕、面红、心悸(扩管引发)和胫前、踝部水肿、疲劳、失眠、恶心、便秘、腹痛。
10)异搏定(维拉帕米verapamil):初用可先采纳每日120mg(半片),然后按需要增量。
昀大剂量: 480mg/d(1# bid)。
240mg/片(较少用于降压,多用于抗心律失常;禁忌与洋地黄类地高辛合用)引发窦性停搏时,用钙剂对抗。
2021年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器械辅助治疗进展(全文)
![2021年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器械辅助治疗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5e36d60740be1e640e9a36.png)
2021年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器械辅助治疗进展(全文)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射血及充盈功能减低,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早已成为全球医疗的负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中推算,中国现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
慢性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1]。
得益于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一)血管紧张素酶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是全球首个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酶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由前体药物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种成分以1:1摩尔比例结合,以钠盐复合物晶体形式存在[2]。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和脑啡肽酶,抑制RAAS系统的激活,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心肌肥厚和心血管的纤维化;并提高内源性利钠肽浓度,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室重构[3,4]。
2014年发表的PARADIGM-HF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Ⅲ期临床药物研究,其结果奠定了LCZ696在心力衰竭领域的地位。
该研究发现,与依那普利相比,LCZ696能使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住院风险下降21%(P<0.001),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0%(P<0.001),全因死亡率下降16%,且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5]。
基于此,2016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接受ACEI、β阻滞剂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最佳治疗后仍有症状的HFrEF患者推荐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ACEI以进一步降低因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Ⅰ,B)。
2017年ACC/AHA/HFSA指南推荐,对于HFrEF慢性心衰患者推荐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或ARB,或ARNI)联合循证医学指导的β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Ⅰ,B)。
对于NYHAⅡ~Ⅲ级、能耐受ACEI或ARB的慢性症状性HFrEF 心衰患者,推荐替换为ARNI以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Ⅰ,B)。
《2024年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025c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f.png)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已经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00例。
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及禁忌症。
四、治疗方法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
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药物。
五、观察指标1. 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2. 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六、研究结果1. 临床疗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具体表现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
2. 安全性指标在安全性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且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也未发现明显异常。
七、讨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其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cf82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0.png)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1.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研究背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而在这一过程中,ACEI还可以增加血浆中的脑啡肽水平,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CEI在心力衰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心脏前负荷:ACEI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减少心脏的功耗。
(2) 抑制心肌重构:ACEI可以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心肌肥厚、纤维化,降低心肌肌钙蛋白的表达,从而减缓心肌重构的过程。
(3) 改善心脏功能:ACEI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脏的舒张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ACEI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ACEI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而且在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中,ACEI还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ACEI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形成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CEI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ACEI在心力衰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使用ACEI可能出现干咳、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ACEI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某些心力衰竭患者来说,ACEI可能并不适用,例如伴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激活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其局限性,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积极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