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对杜甫诗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原⽂地址: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作者:飘零

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712—770),字⼦美,⾃号少陵野⽼,晚唐⼤诗⼈,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于河南巩县。初唐诗⼈杜审⾔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蜀,友⼈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他杜拾遗、杜⼯部。

杜甫和李⽩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活,热爱⼈民,热爱祖国的⼤好河⼭。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活中的⿊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民,甚⾄幻想着为解救⼈民的苦难⽢愿做⾃我牺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伟⼤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历代的⼈们,包括许多杰出的古典诗⼈在内,莫不向他拜倒,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典范。同时,历代还出现了许多搜集、注解和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或选家。在中国古代⽂学史上,还没有⼀个诗⼈,曾经像杜甫拥有这样多的追随者。如果把杜甫的所有影响都说出来,⼏乎要涉及唐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部历史。这⾥,仅能从⼀些⽐较重要的⽅⾯来简括地说明杜甫的影响是如何的⼴泛⽽深刻。

杜甫的为⼈民歌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直接产⽣了积极的推动作⽤。唐代中叶,以⽩居易为⾸的⼀群诗⼈所倡导的“新乐府”,就是在杜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形成的⼀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由⽩居易⽽后,⼜⼀直贯注到唐末的⽪⽇休、曹邺、捏聂夷中、杜苟鹤等⼈的创作中去,⽽形成⼀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放射着光辉。除此以外,杜甫诗歌在艺术表现⽅⾯,也给唐代诗⼈以深刻的影响,如韩愈、李商隐等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受到杜甫创作艺术的影响,并建⽴起⾃⼰的风格。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它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它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一、《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于《诗经》的来源,“献诗说”也好,“采诗说”也罢,都体现出这些诗多来

自民间,属民间文字范畴,因此《诗经》的内容极富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奠定了后世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基调。

《诗经》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它的极为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表现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在此我们列举后世文学中一些相应的内容,比较阅读中,可以看出《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郑 敏

(海南省委党校 海南海口 571100)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探析其对两汉文学、建安文学、唐代文学等的创作理念和文艺手法的深远影响。认为: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到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再到即事命篇的杜甫诗作, 以及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无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诗坛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影响

《诗经》,别名《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成书于周代,是我国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的标志。《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社会现实。内容涉及政治、战争、农事、爱情、民俗等方面;从体例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方民歌;雅大多为周朝官吏和士大夫所著;颂是朝廷祭祀宗庙所用的乐歌。这305首作品,代表了周代诗歌的精华,是先秦文学的丰碑。《诗经》像一面镜子,是后人研究殷周时期社会生活风貌的珍贵史料。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起。它主要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描写统治阶层内部围绕着权力和财富的斗争,以及统治阶层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种种矛盾,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皆控诉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关注下层民生疾苦的情怀与忧思,刻画了许许多多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下层贫苦民众的形象,充满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的说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西方人当时把文学创作风格分为“朴素的”和“伤感的”两大类1,其中的“朴素的”可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缘事而发,通过描写身边事物,描写社会现实生活,抒发情感,表达立场,与充满抽象想象,不拘泥于现实细节的浪漫主义文学形成鲜明对比。贯穿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论上,后世文人以《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导向,提倡文学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描写民情、泄民愤、吟民病,抒发作家真情实感,表达褒贬与爱憎。在实践上,两汉及以后的不少作家,受到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启示,亦以深刻的笔触,关注民生的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抒写了统治社会各阶层内部,以及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和民生疾苦,使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理念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几个方面:

1.文学影响:《诗经》的文学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其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深刻影响了屈原、三曹父子、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古典诗人。同时,《诗经》的韵律和形式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如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2.思想影响:《诗经》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贵民的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革故鼎新,傲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社会影响:《诗经》收集了历代颂歌,展示了最贤明君主的风采和其爱民之心,为万世君主树立榜样。同时,《诗经》也反映了儒学礼乐教化的精神,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诗经》在社会层面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道德规范的树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艺术影响:《诗经》的语言艺术极高,其韵律启迪了后世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诗经》中的一些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等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文学、思想、社会到艺术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对我国诗歌开展有重要意义:1、《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2、《诗经》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3、语言

简练,手法多样,对后世诗歌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诗经》;诗歌;影响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并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美学理想和开展道路。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

为充分开展的题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自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近五百年间的作品。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

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后

世诗歌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风、雅、颂后来和赋、比、兴合称做“诗六艺”,“诗六艺”的说法见于《毛诗序》,从文学角

度看,风、雅、颂是诗的三种体裁,而赋、比、兴那么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是由于宗庙祭祀、朝会宴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的三种

音乐风格,再有三种音乐形成的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诗言志的方法,

兴是“引譬诗类”,“感发之意”;比是“事类相似”,比较类推;赋是

用“讽、诵、言、语”的方式敷布其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集,《诗经》在中国诗歌艺术形态开展方面

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其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

是抒情诗,并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开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

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被誉为“古典诗歌之祖”的《诗经》,影响着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并且在汉赋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杜甫也同样借鉴了诗经的元素,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从而完成了杜甫诗歌中对《诗经》的引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杜甫诗歌中对《诗经》的引用:第一,语言特点;第二,文体特点;第三,思想特点。

杜甫在语言上借鉴诗经的元素,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令人拍案叫绝。他常用诗经中的古韵,如五言律诗中的《国风采薇》《小雅蔚之什》等。此外,他的作品中还涉及了一些诗经的词语,如“风雷响”,“恩义重”,“有气无力”等等。『《古诗十九首》』中《蜀道难》写道:“恩义重,道阻且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是用诗经中的词语,结合自己的思想,写出了有情有自然的景象。这样,杜甫在语言上对《诗经》的引用让他的作品具有古典意味,令人赞叹。

杜甫也借鉴了《诗经》的文体。他的作品《过零丁洋》是一首比喻诗,用零丁洋的景物比喻自己的处境,也是《诗经》的一种文体,也可以从中看出杜甫的智慧和诗体。另外,他的作品中《江畔独步寻花》也是杜甫对《诗经》文体的引用,他用比喻的文体,把野花比作朝臣,把江边的小路比作宫路,从引用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辛酸。

此外,杜甫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他借鉴《诗经》思想的特点。《江畔独步寻花》中杜甫发出了悲哀的思想,他强调了和《诗经》中相似的追求自然的主题,并将表达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当中,使得作品

更加凝练,更加迷人。

总之,《诗经》中的语言、文体和思想都影响着杜甫的诗歌,杜甫把它们精心融合到自己的诗中,完成了对《诗经》的引用,令人震撼。本文以《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为标题,对杜甫诗歌对《诗经》的引用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表明杜甫是一位古典诗歌家,也是一位古典文学家。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古典文学的影响,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熠熠光芒。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集,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以其真实、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态度和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诗经》散见的大量民间歌谣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描写了庄稼、狩猎、恋爱、婚姻等领域,呈现了一种真实而直观的风貌。这种现实主义的刻画,为后世几乎所

有文学流派提供了灵感。比如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歌以直观生动的描摹为主,表现出处

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的苦难与生活;鲁迅的小说《药》既是表现现实,又是对现实的批判,向人们传递了深刻而印象深刻的思想。这些作品都源自《诗经》这部现实主义的杰作,成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

其次,《诗经》中的许多民众的歌谣饱含深意,呈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晋楚时

期的《离骚》是《诗经》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它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人民疾

苦的担忧。这种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使许多文学作品具有了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命运的

深刻内涵。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就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极度关切,他

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深刻的道德关怀和对命运的思考。

最后,《诗经》中富有节奏而鲜明的韵律感让人们对未来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无限遐想。无论是现代中文诗歌还是西方现代文学,都受到了古典文学的影响。比如20世纪初的欧洲现代派诗人们,他们的诗歌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视觉和表达方式,与《诗经》中节奏变化

的韵律感相似,并且对意象的诉求非常强烈。可以说,《诗经》开创了中外文学的音韵之路,为后世打开了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在经历了众多的诗歌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而《诗经》一书可谓是此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代诗人深受它的影响,其中杜甫尤以引用《诗经》的多多。因此,研究杜甫诗歌如何引用《诗经》,对于深入认识和反思杜甫诗歌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从杜甫诗歌中引用《诗经》的形式上来看,这些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引用《诗经》的语句,另一种是借助《诗经》的语言、一些概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杜甫的《观瀑布》中就出现了“空阔长空兮苍茫深”这样直接引用《诗经》的语句。另外,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用了《诗经》中的一些概念,来表达“乐天知命”的思想。

其次,可以从杜甫诗歌中引用《诗经》的内容上分析,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其中有赞美自然美景、描写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意境等。比如,杜甫的《关山月》中,引用的《诗经》的内容是“今昔何为多,山回路转不见君”,这里所表达的是经历时间变迁后,与故人隔绝的悲凉感;而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引用的《诗经》的内容是“樵夫江渚上,竹篱茅舍下”,这里是在描写樵夫渐渐适应新环境的心情。

再者,可以从杜甫诗歌中引用《诗经》的方式上来看,这些方式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种是语句引用,另一种是意象引用,还有一种

是思想引用。比如,在《观瀑布》中,引用的《诗经》的内容是“空阔长空兮苍茫深”,杜甫通过这种直接引用的方式,来表达瀑布的壮阔;而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引用的《诗经》的内容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通过这种意象引用的方式,表达出“乐天知命”的思想。

杜诗《诗经》关系之窥探

杜诗《诗经》关系之窥探

杜诗与《诗经》关系之窥探

摘要:后人评价杜诗“无一字无来历”,杜诗中的很多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用典都深受《诗经》的影响,本篇文章试图从杜诗中的“黍离之悲”,“羡草木之无知”方面来探寻杜诗与《诗经》的继承关系。

关键词:杜诗《诗经》黍离之悲草木无知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在杜甫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这万卷书中,不知杜甫读了多少遍《诗经》。杜甫深谙《诗经》“兴”、“观”、“群”、“怨”的奥妙,所以他会按照《诗经》的标准来创造自己的诗歌。在杜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真实的历史画面,可以体味民生之多艰,可以感受诗人情感之博大,这也是杜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里说道:“诗列四始”,就是说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世风民俗,可以明白国家兴衰更替的根由,杜诗也有同样的效果。在思想内容上杜诗呈现出“温柔敦厚”,“思无邪”,“熔式经诰,方轨儒门”的特点。在艺术上,杜诗也对《诗经》中的某些创作手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包括景物映衬手法,对面设想的手法等。元稹在杜甫墓志铭中说道:“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刘克庄也说:“杜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诸篇,其述男女怨旷、室家离别、夫子夫妇不相保之意,与《东山》、《采薇》、《出

车》、《杕杜》数诗相表里。”宋濂说:“杜子美诗,实取法《三百篇》,有类《国风》者,有类《雅》、《颂》者”。可见,杜诗与《诗经》的不解之缘是历代学者有目共睹的。杜甫对《诗经》的谙熟于心能够以使得他得心应手地运用《诗经》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指导,在杜诗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由《诗经》转化来的处处新奇。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杜甫诗歌引用《诗经》研究

唐代诗人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他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宦家庭,却不曾因贵而矜,自少就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人刚直不阿,诗风沉郁顿挫。他一生颠沛流离,有着坎坷曲折的经历,所以留给后人的除了一千三百余首诗歌外,还有一篇令人感动的古文《三吏》、《三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对于“诗圣”的其它作品,后人研究颇多,但对于他引用《诗经》的作品则研究不多。为此,笔者将分三个部分来论述这个问题。

在众多引用《诗经》的作品中,《古诗十九首》最为出色,也最为典型,因为《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以来诗人们借诗言志的集中体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认识,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而对于“古诗十九首”之所以会引起人们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思想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能吸引人、感染人的。而对于作者来说,能否写出优秀的作品,与作者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古诗十九首》是一首可以视为全部作品思想内容和精神旨趣之所系的作品,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样的内容,只有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故而,思想性是《古诗十九首》的又一重要特征。

本文立足于引用、理解并揭示杜甫诗歌与《诗经》之间的隐秘关

系。前两章首先论述《诗经》对杜甫创作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受到了《诗经》中“比兴”和“寄托”的双重影响,对《诗经》有着高度的赞赏。第三章通过考证的方法来梳理《诗经》中的“采诗说”,并将《诗经》中的许多意象分别列出,以便对杜甫诗歌进行解读。第四章主要阐述杜甫引用《诗经》的形式与内容,以及《古诗十九首》与杜甫《三吏》《三别》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五章在前四章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原因的新见解,并阐明杜甫诗歌思想性之所在。

从《诗经》到唐诗: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

从《诗经》到唐诗: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

从《诗经》到唐诗: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

1. 引言

1.1 概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最早的《诗经》到唐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些古代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本文将从《诗经》时期开始,探讨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特别聚焦于六朝及唐代这一重要时期。

1.2 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首先,通过概述介绍整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框架。其次,我们将重点探讨《诗经》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包括其起源与背景、内容与形式特点以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与传承。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六朝时期的诗歌创作风貌,包括该时期文化繁荣与多元化风貌以及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然后,我们将聚焦于唐代中晚期的诗歌变革与成熟发展,重点介绍杜甫、李白等两位杰出的诗人,以及其他重要诗人的作品鉴赏。最后,通过总结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思考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并探讨现代社会对古代诗歌的影响和传承。

1.3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诗歌从《诗经》到唐诗时期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揭

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力。通过了解古代诗歌创作的历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传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回顾历史、感悟人生,并思考古代文学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独特之处并持续传承下去。

2. 诗经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2.1 诗经的起源与背景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纂和传唱于周朝早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段时期被称为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古代文学】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

摘要: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忧国忧民的诗风严谨精湛的诗艺受到了历代学者的推崇。杜甫的许多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变歌物言情诗风为“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近世以来,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许多人总是把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当作是由于他没有达到理想的仕途而“偶发感慨”而已,这不免过于狭窄,也不符合其诗歌中议论化倾向的实际。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运用儒家思想的概念来重新审视和研究杜诗当中的议论化倾向。使用“儒家思想的概念,不仅可以体现杜诗中议论化倾向的来源,还可以体现这种倾向的特色和影响。

关键词: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仁政王道

绪论

杜甫一生基本上是一个平民身份,他经常称自己是“杜陵布衣”,又自称是“少陵野老”,布衣也好,野老也好,自己不过是民间的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百姓。杜甫的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用诗歌“不遗余力”地倡导儒家的“仁政”和“王道”。儒家谴责贫富不均,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最大的危害,而杜甫对于这种现象也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这一方面描写得最为惊心动魄的名句,以至于我们凡是听到这方面的事情首先要想到这两个句子。有人评价他说他以自己的诗歌展示了

儒家所崇扬的一种人格典范,很显然,这种人格典范很大部分是用诗歌积极议论时事来达成的。

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议论化倾向,显然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这种以诗歌言时事的风格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其不仅在创作风格上影响了后来的皮日休、曹邺、杜苟鹤等人,更是奠定了宋代“江西诗派”的精神支柱。当然,杜诗的议论化倾向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爱国思想上,其忧国忧民的情感无不伴随着对时事的议论,或欣喜收复失地,或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被俘后,在燕京狱中每天读杜诗,他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民族英雄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杜诗议论化倾向所促就的崇高的思想内容。

《诗经》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直以来我对《诗经》总是怀着一种类似于敬仰神灵的感情,总觉得它不仅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还蕴含着深奥的意义,不是我们轻易能理解的。就像远古时期的祭文,拗口而生涩;又像那些跳着祭神舞的巫师,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让人看不清楚面具之下的真实面孔。

到了中学时,从课本中接触了几首《诗经》中脍炙人口的诗:《关雎》、《蒹葭》,之后又陆续读到了《子衿》、《木瓜》,便以为《诗经》中都是描写爱情的诗歌,是古人的爱情诗总集。即使是到了现在,对于《诗经》的认识任然是停留在非常模糊的层面,于是对于《诗经》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随着“《诗经》导读”这门课,我深入地走进了《诗经》,走近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生活,对《诗经》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诗经》按照音乐曲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风包括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有160篇。多半是民间歌谣,拥有每个地域不同的民俗特色,甚至在诗歌中有时含有地方语言,非常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淳

朴、亲切。诗歌所描述的内容也是乡民的日常劳动、爱情生活,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劳作,到嫁娶、丧事,到平常的小小的油盐酱醋,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这些诗歌中却是栩栩如生,甚至能显示出一个人脸上的喜怒哀乐之情。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相对于风而言,政治色彩更浓。其中会有尖锐的阶级矛盾,奴隶主吃喝玩乐的奢侈生活和人民疾苦生活,如《何草不黄》、《渐渐之石》、《采绿》构成了一幅奴隶和人民疾苦生活的图画,表现出人民对当时政治的不满。除此之外,雅中还有描写周王朝及其祖先兴起经过的一些篇章,具有神异色彩,有些又是夸耀功德的。另有一些描写战争的诗歌,歌颂这些战争,赞扬将士威武,夸耀赫赫战功,气氛昂扬。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诗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下面分别来说说它们的含义。

“赋”,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郑玄在《周礼》注言:“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者。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更假外物为喻,故云铺陈者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赋就是直接叙述写作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于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们以明确、完整、清晰的印象。

“比”,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则是用其他的事物作比拟或譬喻的写作方法,它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增强诗的感染力。

“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一种先借自然界的事物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写出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

如,《周南·桃夭》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来比喻青春少女,赞美她的美貌,祝福她婚姻美满。且又烘托出少女出嫁时的欢乐气氛。

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象的作用

如,《秦风·蒹葭》中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远气象,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三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

如,《秦风·黄鸟》中三章的开头都是“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与下文控诉殉葬制度没有什么联系,它只起到协调韵律的作用。这是对“兴”的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诗经》对杜甫诗作的影响

作者:李文韬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期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对历代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至汉代,开始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渐渐成为统治者的文化工具;至唐代,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巨擎,同时,杜甫又恪守儒家规范,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型诗人。因此,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歌总集《诗经》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从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诗经》对杜甫诗歌的影响,以期探寻杜诗对诗经的接受。

关键词:诗经;杜诗;影响

一、《诗经》对杜甫诗学思想的影响

杜甫在诗歌理论中的建树,并没有以一本理论书籍面世,而是以诗歌的形式探讨诗歌的写作。杜甫《戏为六绝句》,开论诗绝句之端,在他的论诗诗当中,分别用六首七绝来阐述其文学特别是诗歌理念。在这些诗作当中,杜甫的主要文学观点即为“取清新”和“亲风雅”。这里讲到的“清新”,更多的是从其诗歌的字句出发,要求清新,主要与齐梁时期的繁冗相区别,而体裁上则更加注重向《诗三百》中的风雅靠齐。这种文学上的复古,与之前讲到的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有很大的不同。从字词到体裁上都要求有一个变革。这种变革有偏向先秦复古也有自己的创新,复古是向以《诗三百》为代表的典籍学习其内容,创新则又有其自己的特色。

杜甫用诗歌的形式探讨诗歌的创作,这本来就是一个创新。从他的那六首论诗诗中,可以看到杜甫对前辈诗人的看法,对于诗歌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属于杜甫自己的见解。从内容上看,杜甫赞美庾信的晚年文章以及对初唐四杰的欣赏,倾向于清词丽句的赞同,向《诗经》中的风雅内容亲近,而《诗经》中的国风有很多是来自民间,反映下层劳动者劳作的辛苦以及对统治上层讽刺规劝的。大小《雅》有来自民间也有来自贵族的创作,有对统治者的讽谏也有对上层的赞扬,这两部分是杜甫认同的,在他的诗歌中不仅仅用理论提出来而且在实践创作中也有很多体现。三吏三别的写作,反应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痛楚,表现了对战争的痛诉以及对统治者的疏于管理国家造成这种场面的规刺。

二、《诗经》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艺术手法上的继承

《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是指赋比兴。纵观杜甫诗歌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应用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从赋比兴三种手法相较而言,比兴应用的要比赋多。在杜甫的诗歌当中,有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的,很多是比兴在一起运用。如作于天宝十三载的《秋雨叹》就用了比兴的手法,

讽刺玄宗的昏庸,看不到民间的疾苦,而这些都源自杨国忠在其中作梗。“比兴”在杜甫的诗歌中多数充当的是讽刺的角色,“赋”的作用为铺排,在杜甫的赋中表现更为明显。《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的首段用“好鸟来”比薛至;《杜鹃行》中的“杜鹃”喻成天子;而像在《赠郑十八责》首段中“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的铺排,在杜甫的整个诗歌中较少。

其次,运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多写于杜甫的晚期。比可以通俗称为打比方即比喻,晚期的杜甫活动范围主要在成都境内,在这里有一段较闲适的农村生活,杜甫写了大量咏物诗,多喻自己,另一方面杜甫虽在蜀川,但时刻都关心整个国家的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了大量的比喻诗。杜甫的比喻诗歌中,可大概分为几类。一者为比天子和权贵,“凤随其凰去”2中的“凤”喻“玄宗”。将“北斗”比作“王公”。一者为自喻,这类诗歌多为杜甫不得志又或是表志之作。他的八首咏物系类诗中,杜甫用“鹦鹉”、“孤雁”、“鸥”、“猿”、“鹿”、“鸡”、“黄鱼”、“白小”表达自己的才能不得施展。这类型的在杜甫的诗歌中占的比例较大。另一类以古喻今,杜甫多将汉事比唐事。《能画》就是这样一首。将汉代的历史事件嫁接到唐代,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祀”中借汉代发生的事情反应时下的现实。

(二)《诗经》对杜诗风格形成的影响

杜甫诗歌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沉郁顿挫。关于沉郁顿挫,一般都指杜诗运思深刻、感情浓烈、声情悲壮,而又忠厚缠绵、含蓄蕴藉、回环往复。追溯沉郁顿挫的形成原因,则与《诗经》的“怨刺”有关。面对时局的混乱、当朝的腐败,杜甫还是缺少直接揭露的勇气,多数采用的为“婉而多讽”的方式进行规劝。孔子提到诗可以兴、观、群、怨,而杜甫的诗歌风格也从这几方面出发。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表现,在长安十年开始就体现的很明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历史悲剧画面,杨氏兄妹的腐败,安史之乱期间民不聊生的展现,都是其诗歌风格的体现。面对这些社会现象,杜甫并不是直接的写到其诗歌当中,而是委婉的娓娓道来。这样的一种方式既体现儒家传统中的“温柔敦厚”又符合文艺创作中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但在此基础上,杜甫在写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将《诗经》中的怨刺加入其写作当中。而形成的沉郁顿挫风格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儒家诗歌写作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处在战争时期诗人所要肩负的使命。

(三)杜甫对《诗经》的超越

纵观杜甫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关于干谒、历史、农村以及赠答。以干谒诗歌为例,其创作的主要时间是在长安十年,这也和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关。关于历史题材,则主要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所作,在杜甫之前,类似的题材不多,由于大量历史题材的诗歌,杜甫也被尊称为“诗史”。而关于历史题材的诗歌,在《诗经》中可以找到其影子,《诗经》中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就是关于周族的史诗。杜甫在此基础上,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最具代表的是三吏三别以及北征系列。《诗经》中的史诗诗

是四字形式的古体诗,记录的是周统治者的历史,其基调是欢快赞扬的;而杜甫则是采用的五言古体,记录的是安史之乱中的各种惨重,其基调则是悲情加讽刺。

此外,杜甫从小就秉承着儒家思想,倡导奉儒守官的家族传统,因此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在杜甫的诗歌中都有体现。《诗经》作为儒家思想典籍的代表作之一,杜甫的思想中确实吸收了其精华。在杜甫的思想和诗歌中,可看到其对君主的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希望玄宗成为尧舜一样帝王。杜甫自己在长安困顿十年,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家族,从事仕途,也是忠君的一种表现,让自己能够辅佐君主。杜甫通过献三篇赋而被玄宗得知其才华,但仍没有给他一官半职,但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一直追随着皇室。从中可看到其对国君的忠诚。但是他的这种忠君却不盲目,看到统治者的奢华和腐败,杜甫也会在诗歌有写到,《丽人行》揭露了杨家姐妹的奢华,具有讽刺的意味。战乱期间普通劳动者忍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对他们的同情同时也对统治者有揭露其腐败的统治。这些诗歌都是对《诗经》中的忠君思想是一种继承和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