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例

合集下载

诗文共欣赏 读写相与析――初中语文读写教学设计例谈

诗文共欣赏 读写相与析――初中语文读写教学设计例谈

2021年17期

25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引 言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多阅读、勤积累,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感悟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将学生塑造成有文化修养和民族气节的人才。语文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努力探究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1]。下面,笔者以诗文欣赏和写作教学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一、兴趣先导,以读促写

笔者在读写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兴趣是阅读的前提。在读写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融入诗境,体验情感,领悟思想。在诗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文学作品。

阅读兴趣的激发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诵读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诵读成韵,整体感知诗文的音乐美,接受美感熏陶,融入诗歌意境,体会思想情感,为写作做好铺垫。在诵读时,学生要酝酿感情,把握节奏,读出气韵,如读《观沧海》时,要有雄浑恢宏、慷慨悲凉之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有心忧天下、关切民生之情。读者有情有韵,听者入耳入心,阅读兴趣也就点燃了。

品读是在欣赏基础上的深入阅读,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文学作品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

艺术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方法,品味作品的美感,激发情感共鸣,领悟人生哲理,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品读文学作品,要注意循序渐进,做到以下几点:字斟句酌,知晓内容;依据语境,加强语感;联想想象,体会情感;思考感悟,领会意旨。

以读促写,融汇共进——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以读促写,融汇共进——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学生作文指导

以读促写,融汇共进

因陈晓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养,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其教学质量直接关

系到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写作水

平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写作能力,让阅读可以影响学生的语感。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

成,将此种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语文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

提高。本文主要探究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的开展方法,借

以指导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达到提高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素质

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读写结合属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主要途径,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语文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

提高,也是保障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

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能够加强

读与写的良性交互以及综合提升。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

读写结合教学包含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教育大辞典》中

关于阅读教学的解释为吸收思想营养,学生采取阅读范文的方

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教学则指的是表达思想感情,学生

运用动笔写作的方式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吸收和表达进行结

合,可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读”重视以读促写。阅读

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进行阅读,学习其表

现手法、立意、谋篇布局以及语言等,夯实仿写、改写的基础,进

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则重视以写带读。写作是以阅

读获取到的知识为核心,在作文中应用情节冲突、人物刻画以及

《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写结合教学

《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写结合教学

课程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写结合教学

曾雅芬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福建厦门)

时隔20多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归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读这篇红色经典,可以从阅读角度分析文章的选材、结构、描写方法、情感表达,再结合七下课本的写作教学主题进行教学,真正做到读进去、写出来。通过课文的讲解,发挥文章的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渐形成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

一、怎样选材

魏巍回想《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时说,最开始写时选择了几个例子,后来又删了两个,最后的结果显示:选取最具典型的事例,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不仅能使读者清楚明白,还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中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松骨峰战斗写群体英雄奋勇杀敌、舍生忘死地“抗美”,这个事例理应放首位;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写英雄个体舍己救人,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援朝”;防空洞谈话中用三组对话表现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是“保家卫国”。三个事例从群体到个体,从抗美援朝到保家卫国,从革命英雄主义到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它们之间有非常严谨的逻辑关系,不可随意调换。

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的妈妈是特殊时期驰援武汉的护士,我请她参加班会,让学生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有全方位的了解。我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选择三件事表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的精神品质。学生起初多选择医护人员在医院中如何救治看护病人的事例记流水账。上完本节阅读课后,在选材上考虑得更周全,能选择医护救治病人、在武汉的生活、与家人联络、痊愈病人的感受……多角度写医护,或是从病人的角度侧面表现医护人员的精神品质。

“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探——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探——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探——以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为例

摘要: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根据双线单元结构,系统梳理单元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系统的整合设计,构建有指向性的单元读写目标。依托文本,落实读写指导,在阅读课上渗透“写法”教学,体会“写法”妙处。写作实践,落地读写结合。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让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它有利于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各单元都编排了阅读和写作板块,两大板块是单元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极为重要的两大板块。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将单元读写有机结合,能有效突破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障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笔者从研究教材,确定读写目标,依托文本,落实读写指导,写作实践,落地读写结合等方面,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进行“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索。

一、研究教材,确定读写目标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杰出人物”的人文主题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选编了《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和《孙权劝学》四篇课文,写作《写出人物精神》也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编写。四篇课文,文章虽然在创作形

“读写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读写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读写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摘要:新时代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而培养学生“读、写、评”综合语文素养是基础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读写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运用,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探讨如何将“读写评”

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同时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读写评;一体化;背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

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1]由此可见,

作文教学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帮助学生在课堂构建语言文字表达的最初那几级

台阶,让阅读与表达实现“透明对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在

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把这项教学落实好,有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

割开来,致使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低下,让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不到统一。

影响学生现在和将来的思想和工作交流,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

通过“评”将学生的读写能力相衔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读写评一体化”是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机械模式,创设了读、写、评多种

能力结合,交融渗透、相互促进、螺旋发展的综合素质训练模式。[2]如何将“读写评一体化”贯穿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呢?我将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进

行阐述。

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要培养学

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就要通过学生的阅读促进写作,再通过写作来提升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时有灵性,写作时有个性,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如在学习

大单元视角下初中语文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大单元视角下初中语文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大单元视角下初中语文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概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句断篇读写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从大单元视角出发,探讨初中语文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二、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

1. 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篇章是语言的基本载体。通过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和篇章的结构和规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 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将句断篇读写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大单元视角下的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 选择适合大单元的文本进行教学。在进行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时,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大单元的文本,使之与大单元的主题和内容相呼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本中的句子和篇章。

2. 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可

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阅读理解、句子组合、写作练习等,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篇章特点。在进行句断篇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篇章特点,使之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一、写作引导阅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进行阅读,然后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写作。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通过阅读材料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面。

二、读书笔记与读书感想结合

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读书笔记与读书感想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等,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读书感想。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阅读材料的写作展示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过的材料进行写作展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并结合阅读材料来进行展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阅读材料,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写作任务的阅读指导

在写作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写作引导阅读、读书笔记与读书感想结合、阅读材料的写作展示、写作任务的阅读指导、写作批改与阅读指导结合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和写作技能,提升综合语文素养。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使他们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中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发现学生的写作

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写作思维缺乏等问题。导

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缺乏阅读习惯、缺乏

写作机会、对写作任务缺乏动力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该

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

的写作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能够拓展自己

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在写作中有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以读促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

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

提升写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如何有效地实施“以读促写”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对于提

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以读促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

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读书写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读促写”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对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深入研究“以读促写”教学的意义,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初中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两个核心环节。读写结

合是指通过读书来启发学生的写作,通过写作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下面将从读写结

合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实践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一、读写结合的意义

1. 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读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读书,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表

达技巧和写作手法,这些都能够在写作中得到体现。而在写作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感受、想法进行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增强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

读书不仅是为了增加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认知。而

写作则是对读书过程中的领悟和感悟进行再次的整理和表达,通过写作可以更深层次地理

解书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读书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题材,而写作则可以锻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创造性

的整合和发挥。通过读书和写作的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

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读写结合的实施方法

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籍

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阅读水平以及主题和内容符合课程要

求的书籍。可以选取一些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或者历史故事等多种类型的书籍,以满足不

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2.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笔记和感悟记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中,阅读和写作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水

平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阅读和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语

文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加讲究方法与对策,以此保证学习的效率。在当前时代背

景下,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结合是考核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帮助

学生打好读写结合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

1“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基本论述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提炼能力、逻辑概

括能力、写作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和提升,而阅读和写作,是影响相关能力

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实现二者

的统一和融合,满足初中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和成效。“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而是在教学

过程中,让学生深刻领会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二者

的影响和关联,实现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目前,“读写结合”,是快

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策略,通过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工作的有效统一,

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借助大量的练习,提高

阅读效率和写作质量,具有极为显著的教学价值和应用实效。

2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

2.1激发读写热情

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要有做好这件事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也是

如此,学生首先要有读写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持续提高

语文水平,教师就必须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根

初中语文名著读写共生教学策略——以七年级名著阅读教学为例

初中语文名著读写共生教学策略——以七年级名著阅读教学为例

教海新探

新教育 上旬刊58新教育 上旬刊 2023•07 总第572期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名著阅读是其中的一体。虽然教材在名著导读中增设了“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但名著阅读教学仍呈现散放无序状,名著阅读教学的目标大多停留在“技”的层面,即阅读方法的运用与作品内容主题把握,未能打通读写的联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名著阅读教学如能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上因读生写,读写共生,美美与共,那么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将实现核心素养提升效益的更大化。因此探析名著阅读教学的读写共生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向语言维度的读写共生策略

“读写共生”即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在具体的读写实践中形成读写体验与经验,掌握读写方法。“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中构建起来的,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语言和言语品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长王宁如是说道。语言的建构以阅读为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形成文字运用的直觉与积累。一旦写作的欲望被点燃,学生就会将阅读中输入的语言层信息加以重构,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反观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实现读写共生。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建构和运用语言。以《骆驼祥子》为例,以下读写共生策略可根据学情选用:

1.赏析精彩片段语言

如第十八章祥子“烈日下拉车”和“暴雨中拉车”片段,对其中描写天气和祥子外貌心理的句子进行赏析和摘抄。

芦淞区初中语文读写融合任务设计示例

芦淞区初中语文读写融合任务设计示例

芦淞区初中语文读写融合任务设计示例

2021秋芦淞区初三年级读写融合任务设计示例

任务一:赏读P143秦观词《行稥子》,从句式、白描写法(颜色与动态)等方面反复品读:“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游记。

要求:

1.发挥联想和想象交代游踪。

2.用白描手法、调动多种感官,着重描写“桃、李、菜花;莺儿、燕儿、蝶儿等景物。

3.可借鉴书中的赏析,但不可照抄,要凸显游记的特点。200字以上。

任务二:赏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通过想象描绘“望”的画面。

要求: 1.合理想象,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画面。

2.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3.200字以内。

任务三: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要求:

1.要有明确的观点。

2.至少采用两种论证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3.200字左右。

任务四: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通过夸张、比喻的修辞,塑造了杨二嫂的独特形象,请你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表现人物的特征。

要求: 1.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人物。

2.150字左右。

任务五:《孤独之旅》一文第36小节用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孤

独,请你模仿这种写法,通过描写环境,表现出人物的失望无助。

要求:

1.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写出环境特点。

2.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200字左右。

任务六:《范进中举》一文,对众乡邻这一群体的描写既能表现群体特征,又能抓住个体特点,请你学习这样的写法,描写某一典型场景中的人物表现。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案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年级学科:初中语文

教材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

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提高。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读写结合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及其背景。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背影吗?你们有没有见过令人难忘的背影?”引

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背影》,边读边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写作技巧训练(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背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有哪些?”学生

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2. 教师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情感表达等,并给出实例进行讲解。

3.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写作练习。

四、读写结合(15分钟)

1. 教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写作练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2. 学生互相交换阅读,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写作练习,进行朗读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能力被越来越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本文将重点研究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在教材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教材选取了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文本中的意义。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作品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材通过多种写作形式,如写人、写景、写物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展示优秀的写作范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材还通过提供写作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写作过程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除了教材本身的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其他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还要注重评价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例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例

景物烘托写作训练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

首先,品析文本,让学生领会景物烘托的妙处。

【选文一】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烘托杜小康内心的恐慌)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烘托杜小康内心暂时的平静)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选文二】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烘托杜小康找到鸭子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接着,小结阅读文段后领会得来的写作知识:①景物烘托的写景,既要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要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要体现主观情志。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景物,做到情景交融。③可借助对比、衬托、想象等写作手法来表现。

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精选5篇]

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精选5篇]

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精选5篇]

第一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

如:初中课标教材中:

⑴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如果…如果…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芦花荡》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⑵补说叙写《芦花荡》补写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喂—出来》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

⑶变体改编《与朱元思书》改写成现代文,《雨说》改写成小散文。《石壕吏》改写成短剧;《观潮》把《酒泉子》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

⑷事实印证:《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你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心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能从之间的学习或生活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⑸想象创编《我的第一本书》虚构“二黄毛”或“乔元贞”或“弄不成”的故事。⑹迁移拓展《俗世奇人》写写你周围有绝活的人。

⑺读后所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

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⑻体验感受《夜》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小诗。

⑼话题短文《孤独之旅》,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⑽技法实践《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变得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手法,练习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书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⑾自由表达:《信使》为信使写一段话,作为信使墓碑上的文字。

⑿定向探究:《出师表》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作文。

⒀信息整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⒁活动记录:《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结尾写了几中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烘托写作训练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

首先,品析文本,让学生领会景物烘托的妙处。

【选文一】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烘托杜小康内心的恐慌)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烘托杜小康内心暂时的平静)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选文二】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烘托杜小康找到鸭子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接着,小结阅读文段后领会得来的写作知识:①景物烘托的写景,既要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要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要体现主观情志。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景物,做到情景交融。③可借助对比、衬托、想象等写作手法来表现。

最后,指导学生写作实践:第一步,以采访形式讨论:(1)你孤独时心情怎样,你最孤独一次是什么时候?(2)你孤独时在做什么?周围环境如何?第二步,让同学们说说哪些景物的特征能切合孤独的心情。(3)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和恰当的写法增强表现力。

这两个案例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过程指导进程。这个进程符合认识论原理——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我认为读写结合的过程指导是科学有效的。

“一物一感”读写结合写作训练课例

——七年级上册《蝉》《贝壳》

通过研究教材环节,本人确定了读写结合的“点”:选择《蝉》《贝壳》两篇短文作为“一物一感”读写结合写作训练课型,一是基于篇目简短而感受深刻,二是基于篇目的结构清晰(观察一描述一感悟)有利于训练初一学生的观察、描述和感悟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清晰的写作思路。

落实过程指导环节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结构上的联系,接着让学生品读课文,学生在品析文本的过程中思考、对照,引导学生领会仔细观察和细致描述的妙处,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思考、对照,引导学生领会展开联想和联系生活才能自然真切地抒发个性感悟。接下来小结从阅读中体悟出来的写作程序性知识:①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要有顺序(整体一局部,远一近,上一下等),要抓住事物的特点。②描述要选择准确、形象的词汇和句子体现事物各方面特征。③联想可由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精神、人、生活。从相似、相关、相反的方向去联系和感悟。

阅读环节中,学生领会了“一物一感”的写作思路是:观察一描述一感悟。这个过程就是过程指导的第一个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接下来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把领会、习得的写作知识转化、应用于写作实践,也就是落实过程指导的第二个过程——理性指导实践的过程。本人展出一幅竹子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多种角度仔细观察,观察后把握竹子的特点。接下来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词句进行描述,先口头描述,学生当下积累好词、佳句。接着又引导学生谈谈从事物特征的某一点或某些方面展开联想获得的感悟。而后给8分钟让学生动笔进行“一物一感”片断写作实践。学生写完后,选取几篇层次不一习作当堂展示、学生点评,修改,学习、积累。之后,还展示老师的“下水作文”让学生对照点评。最后,课堂小结从理性的角度归纳出“一物一感”

写作方法:①仔细观察。②细致描述。③真情感悟。

这个课例,学生获得的写作知识是从阅读过程中领会、体悟得到的,是动态的、策略性的写作知识。因此,学生把这种习得的知识转化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比较容易。再一个,本人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运用了程序性知识教学,把目标分解,一步一步落实,每走一步都能考虑学生的实际——先引导,再帮扶,最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当堂较有把握地完成写作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