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薄膜(2011-4-13)

合集下载

PDP介质保护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PDP介质保护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tc is ofAC P s h a ie i e, l i ou fia y, l m i ost PD uc s lf tm um n s e fc c u n iy, frn o t g nd d s h r i e l g asa ii g v la e a ic a ge tm a m a e ha h r s a die tc n a t b t e n pr t c i a e n s ha g a . T hi p r h s i r d e t r t tt e e i r c o t c e w e o e tve l y r a d dic r e g s s pa e a nt o uc d t w e tde l m e fpr t c i e l y rm a e il ,i l i i e d fe e td e — gO nd t O t e f he ne s veop nto o e tv a e t ra s ncud ng fv if r n op d M a W yp so ne m a e il . Co p rs s ha e be n m a t e n t s w o e tve l y r m a e il nd t a ii a w t ra s m a ion v e de be w e he e ne pr t c i a e t ra s a r d ton l M g i a s o u i o fia y,l m i st O n w y f l m n us e fc c u no iy,s s a ni o t g nd m e o y c e fce . u t i ng v la e a m r o fiint K e r :Pr t c i g lye y wo ds o e tn a r,Dop n gO ,Sr O , a m a p y e ie h n fl ig M Ca Pl s ol m rz d t i i m

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的研究进展

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的研究进展

收稿:2004年10月,收修改稿:2005年4月 3武器装备预研项目(41312040307)33通讯联系人 e 2mail :wangjuan @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的研究进展3王 娟33 张长瑞 冯 坚(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长沙410073)摘 要 用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作金属线间和层间介质可以降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 LSI )的互连延迟、串扰和能耗。

从介质极化的原理出发,揭示了开发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的可能途径;综述了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表征、工艺兼容性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 多孔薄膜 SS Q 基介质 纳米多孔SiO 2薄膜 含氟氧化硅(SiOF )薄膜 含碳氧化硅(SiOCH )薄膜 有机聚合物介质中图分类号:O64;T B43;O4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81X (2005)0621001211The Development of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FilmsWang Juan33 Zhang Changrui Feng Jian(K 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eramic Fibers &C om posites ,C ollege of Aerospa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 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China )Abstract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low k )films used as intermetal or interlevel dielectrics can minimize interconnect resistance Πcapacitance (RC )delay ,power consum ption and cross talk of U LSI.The possible ways to lower the k values of dielectric films are revealed based on analysis of m olecule polarization.The synthesis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process interaction of low k dielectrics are reviewed.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for low k dielectric films are summarized.K ey w ords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films ;porous films ;silsesquioxane (SS Q )based dielectrics ;nanoporous silica films ;fluorine doped silica film (SiOF );carbon doped silica film (SiOCH );organic polymer dielectrics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 LSI )的发展,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电路的互连延迟逐渐增大[1,2],成为制约集成电路速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厚薄膜材料与器件 第五章 介质薄膜材料及其应用

厚薄膜材料与器件 第五章  介质薄膜材料及其应用

Thin-film transistors(TFTs)
top-gate (TG) TFTs (TEM image)
Line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FTs with PECVD a-SiN:H gate insulator
Line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TG TFT with HWCVD poly-Si layer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detector materials under development.
Two of them, vanadium oxide (VOx) and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BST) are in production.
应用
介电薄膜一般应用领域有:

薄膜电容介质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隔离、掩膜层 薄膜电子元件的表面钝化膜 多层布线绝缘膜 薄膜元件的高介功能膜
第二节 铁电薄膜及其应用

铁电薄膜具有很多物理效应:
铁电效应 介电效应 压电效应 热释电效应 电光效应 光折变效应 非线性光学效应

Frequencydependence of (a)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b) the loss for the CCTO thin films with various thicknesses.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a)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b) the loss for the 480-nm CCTO thin films at different frequency.

各种压力表介绍

各种压力表介绍

三、机械电气式压力表
霍尔传感器压力表 利用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将弹性元件的位移转 工作原理 :利用霍尔效应将弹性元件的位移转 换为电压信号, 换为电压信号,然后利用电气仪表对电压信 号进行测量。 号进行测量。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 VH = K H ⋅ I ⋅ B
2011-4-13
三、机械电气式压力表
一、液柱式压力计 工作原理 工作液的液柱高度 液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与被测 工作液的液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与被测 压力相平衡。 压力相平衡。 特点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测量精度较高;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测量精度较高; 缺点是玻璃管易破碎,体积偏大, 缺点是玻璃管易破碎,体积偏大,读数不方 便。
2011-4-13
2011-4-13
α
缓变压力测量
二、弹性压力计 工作原理 弹性元件受压后产生的弹性变形。 弹性元件受压后产生的弹性变形。 常用的弹性元件 弹簧管、金属薄膜和波纹管。 弹簧管、金属薄膜和波纹管。
2011-4-13
二、弹性压力计
弹簧管式压力表 工作原理 :利用弹性元件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 与被测压力产生的力相平衡, 与被测压力产生的力相平衡,通过测量其弹 性元件的弹性变形量来测量压力。 性元件的弹性变形量来测量压力。
一、液柱式压力计
U形管压力计 形管压力计 ∆p≈ρ0gh 工作液面高度差; 式中 h——工作液面高度差; 工作液面高度差 g——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工作液 :水、水银 、酒精或苯。 酒精或苯。 测压范围:最大不超过0.2MPa。 测压范围:最大不超过 。
2011-4-13
一、液柱式压力计
h = l sin α
一、液柱式压力计
斜管微压计
2011-4-13

药剂学综述缓控释微丸制剂

药剂学综述缓控释微丸制剂

缓控释微丸制剂摘要:目前市面上涌现出多种缓控释制剂,其中微丸凭借其载药范围宽、流动性好、体积小等优点受到青睐。

本文通过对缓控释制剂中微丸的定义、特点、在缓控释制剂类型中应用的原类型、释药机理及其制备工艺和辅料应用的介绍,让初次接触药剂学中缓控释微丸制剂的人对其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微丸制剂铺垫坚实的药剂学基础。

引言:近几年药物剂型不断出新,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制剂、脉冲式和自调式给药制剂,其中缓控释制剂最为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

缓控释微丸是缓控释制剂中最受青睐的剂型之一。

药物的作用与其在作用部位的浓度有关,通过使药物定速释放来控制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从而使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长,从而减少药物给药剂量和次数。

因此微丸释药基于药物释放模式,包括以零级或慢一级释药、有一快速释放剂量再以零级或慢一级释药,注意确定释药模式前应先确定药物有效浓度范围,治疗指数小或半衰期短者均制为缓控释制剂。

[1]微丸作为多单元型给药系统的代表,具有传统单剂量型缓释制剂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如吸收个体差异小、剂量突释效应低以及释药速率稳定等,现已逐渐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

[2]历史我国古代就有中药微丸制剂,如“六神丸”、“喉炎丸”、“王氏保赤丸”、“牛黄消炎丸等。

最早的是手工泛丸(中药水泛丸),将微丸装入胶囊内给药最早出现在50年代初。

1949年Smith Kline和French等认识了微丸在缓释制剂方面的潜力,把微丸装入胶囊开发成适合于临床的缓释型胶囊制剂,使得微丸制剂得到了较大发展。

1999年度全球此类产品销售额接近100亿美元,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13]目前,许多缓释、控释胶囊剂如“Theo-24”(茶碱)、“扑尔敏胶囊”“苯巴比妥”等都有微丸制剂,一些普通制剂也在逐步采用微丸制剂技术,如“伤风感冒胶囊”等。

随着制剂设备、工艺及辅料的发展,微丸有了很大发展,生产由手工制造发展到半机械化和全自动化制备。

2012年连续介质力学试题

2012年连续介质力学试题

2011—2012学年第 4学期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e e⋅=,i j2011—2012学年第 4学期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O Ox x y y2011—2012学年第 4学期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1—2012学年第 4学期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2011—2012学年第 4学期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2、axy y x 622=∂∂=φσ22212ax xy =∂∂=φσ 223ay yx xy-=∂∂∂-=φτ(3分)3ah 23ah 23al 23alh3ah 2xy(4分)五、证明题(本大题25分)1、证明:假想从物体内任意点P 取出一个微分四面体元PABC ,如图。

斜截面ABC 离开O 点一微小距离 h ,它的外法线为 n 。

(2分)设已知作用于截面 PBC ,PAC ,PAB 上的合应力矢量分别为T 1,T 2,T 3,于是,作用于与坐标轴X i 垂直的面元上的合应力矢量i T 可由沿坐标轴方向的分量表示为j ij ie T σ=。

(3分)设面元 ABC 的面积为 dA ,则其余与轴 x j 垂直的各截面的面积为()dA n n x dA dA j j j ==,cos ,这里的n j 是斜截面ABC 的外法线n 的方向余弦。

(2分)根据应力连续性的假设,应力矢量在物体内是连续变化的,作用在截面ABC 上的应力分量的合力为dA T i n;同理作用在PBC ,PCA 与PAB 等截面上的应力分量的合力为dA n j ij σ-,前取负号是因为dA j 的外法线与X j 轴的正方向相反;体力F 的分量为F i hdA/3,其中hdA/3是四面体的体积。

(3分)至此,可以列出四面体的平衡方程:2011—2012学年第 4学期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介质薄膜(2011-4-13)

介质薄膜(2011-4-13)

(3)表面钝化膜
常用的钝化膜主要有:在含氯气中生长的SiO2 膜、磷硅玻璃(PSG)膜、氮化硅( Si3N4)膜、
聚酰亚胺、半绝缘多晶硅(SIPOS)以及氮
化铝膜和三氧化二铝( Al2O3)膜等。 作为钝化层,还常使用双层结构(如 SiO2- PSG、 SiO2- Si3N4、 SiO2- Al2O3和 SiO2- SIPOS等)和多层钝化结构。
此处电介质薄膜是指集成电路和薄膜元 器件制造中所用的介电薄膜和绝缘体薄膜。 电介质薄膜按照主要用途来分类:介电性 应用类和绝缘性应用类。前者主要用于各种 微型薄膜电容器和各种敏感电容元件,常用 的有sio、sio2、Al2O3等;后者主要用于各种 集成电路和各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如sio2等。
频谱)大多采用阻抗分析仪进行测试和表征; 2)压电性能:利用在铁电薄膜表面上制作叉指电极对以激
励和检测铁电薄膜的机电耦合系数来了解。(工艺条件较 高且复杂); 3)热释电性能:通过测试薄膜在调制入射光束或改变辐照 温度时的热释电电流,计算出薄膜的热释电系数。 4)铁电性能:利用铁电电滞回线商品型测试仪测量。(如 美国Radient Technology的RT66A)。 (3)光学性能及其表征 主要包括光学常数、电光系数和二次谐波发生(SHG) 系数。 a. 光学系数的测定 通常采用光谱仪来测试铁电薄膜的光 学透射谱,然后根据透射谱来计算薄膜的光学常数。 b. 电光系数的测定 铁电薄膜都具有电光效应。通常采用
测量入射光在通过施加电场的材料后引起的位相延 迟的改变来计算材料的电光系数。 c. 二次谐波发生系数的测定 所谓二次谐波发生,是指入射到介质中的光波 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倍频光,从而使入射 光的频率增加一倍的现象。 测试铁电薄膜的二次谐波发生可以直接通过测 试倍频光的强度来进行。根据淀积铁电薄膜的衬底 是否透明,可以分别选用透射式(适用于透明衬底) 或反射式(适用于非透明衬底)的方法。

第二章 介质薄膜波导

第二章 介质薄膜波导

是2 的整数倍.使原来的波加强,达到谐振。即导波具有横向谐振特性。
3、导波模式
模式:能够独立存在的电磁场的结构形式。 ①、薄膜波导存在的波型:TE模和TM模,这些模式的特性由特征方程决定
②、不同的m值,对应不同的模式,如m=o,1,2…时,可得到TE0,TE1, TE2 ③、不同的入射角对应不同的模式,入射角越小,对应的是高阶模。
1、导波的特征方程 导波条件: a、全反射条件
c12 1 900
b、驻波条件 特征方程: 光线①的相位变化
图2.6 推导特征方程的平面波图形
驻波条件(干涉加强条件):
k0 n1BC 212 213
光线②的相位变化
k0n1 ( BC BC) 212 213 2m
TE波: 13
12 0
n tg 1 ( 1 ) 2 n2
2 2 n2 n3 2 2 n1 n2
tg 1
TM波:13
截止波长: c
2 2 2d n1 n2 m 13
三、薄膜波导中的单模传输条件
传输条件:信号的波长要小于波导的截止波长。 单模传输条件: c (TM 0 ) 0 C (TE0 ) 模数量的求法(求解思路:由特征方程求出) 特征方程:2k0 n1d cos1 212 213 2m
一般情况:
n1 n2 n3
非对称薄膜波导
特殊情况:
n2 n3
对称薄膜波导
b、尺寸特点
薄膜厚度d约 薄膜宽度W约
图2-1 薄膜波导的结构
1m ~ 10m左右
1cm ~ 2cm
光波在这个方向上不受限制。
第二节 薄膜波导中波的分类
薄膜波导中三种不同的波型: 1、导波 a、上、下界面全反射临界角

介质薄膜的性质半导体薄膜的性质

介质薄膜的性质半导体薄膜的性质

介质膜的本征击穿 本征击穿由电击穿和热击穿共同作用完成。
✓ 电击穿是介质膜中载流子在临界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倍增而形成的击穿。 ✓ 电击穿时电子雪崩式增加,产生大量焦耳热,介质膜温度迅速上升,介质膜电导随温
度上升指数型增加,进一步导致电流增大,最后造成局部地区产生热分解、挥发或熔 化,促成热击穿。
常见介质膜的击穿场强
生长高品质Si外延薄膜需要考虑的问题:
(1)外延膜厚度均匀性、电阻率的均匀性 外延膜厚度分布均匀性受反应气体流速的影响。在CVD法制膜过程中:
1)气流速度过快,会形成不稳定的紊流,外延膜中间厚,边缘薄; 2)气流速度过慢,结果是膜的中间薄边缘厚。
此外, 外延膜电阻率均匀问题决定于薄膜形成时加入到反应气体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
9—4 半导体薄膜的性质 ➢ 半导体薄膜的发展与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种半导体
材料中,半导体薄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首先得到应用的半导体材料就是半导体薄膜。(氧化亚铜整流器、锗整流器件)
本节仅就单晶、多晶、非晶和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等四种材料的性质作些扼要介绍。
一、单晶半导体薄膜
对于同一种介质膜,因制造方法不同其击穿场强有较大的区别,产生这种差异的原 因是不同制造方法在介质薄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针孔、微裂痕、纤维丝和杂质缺陷 等不同。
二、介质薄膜的介电性质 作为薄膜电容器使用时,其电学性质主要研究的是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 介质薄膜的介电常数 根据极化性质的不同,将介质薄膜分为极化型介质薄膜和非极化型介质薄膜。
1.介质薄膜电导的分类
1)按载流子的性质:可分为离子型电导和电子型电导。通常两种同时存在。 2)按载流子的来源分,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都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来源于介质薄膜

介质薄膜的性质半导体薄膜的性质PPT课件

介质薄膜的性质半导体薄膜的性质PPT课件
(4) 掩埋层变形和偏移。
硅外延膜生长时容易产生掩埋层位置移动和 边缘塌陷变形现象。它与生长温度,气体种 类,基体晶面方位等有关。
2.SOS(Si on Sapphire) 膜
在蓝宝石基体上外延生长的Si膜称为SOS薄膜。 它是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理想材料。利用 SOS膜可提高电路的集成度、工作速度和可靠 性,实现低功耗。
9.3 介质薄膜的电学性质 9.4 半导体薄膜的性质 9.5 薄膜的其他性质
2015.05.26
9-3 介质薄膜的电学性质
质介 质 薄 膜 电 学 性
一、绝缘性质 二、介电性质 三、压电性质 四、热释电性质 五、铁电性质
一、介质薄膜的绝缘性质
介质薄膜绝缘性能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制作薄膜电子 元器件中的绝缘层。对绝缘性能的研究主要是电导和 击穿特性
高温下为本征电导,中低温时
不同温度范围激活能不同。
➢介质薄膜的击穿
当施加到薄膜上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它便立即 失去绝缘性能,这种现象叫做击穿。 ✓从击穿对薄膜造成的影响分类 1)如果击穿电场持续加在薄膜上,将有较大电流通 过将其烧毁,这种击穿成为硬击穿。 2)有些介质膜在击穿时并不烧毁而是长期稳定的工 作维持低阻态,这种膜的击穿成为软击穿。 ✓从击穿机理分类 1) 由于外加电场引起的击穿称为本征击穿 2) 因薄膜缺陷引起的击穿称为非本征击穿
二、多晶半导体薄膜
多晶是具有某种尺寸分布的单晶颗粒的集 合体。这些晶粒没有一定的结晶方向。在每个 晶粒内部有规则顺序排列的原子但没有晶格缺 陷。在晶粒间界处有显著的晶格混乱失配。
在单晶中,晶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位错密 度和杂质浓度。但在多晶中由于晶粒尺寸分布 和择优取向等因素影响,其物理性质千差万别。
介质膜的本征击穿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原理

各种波导结构
第二节 薄膜波导中的波
入射角θ不同的光线在介质波导交界面因折射率不同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由此产生三种波形:导波、辐射模(衬底、敷层)
一. 导波
导波形成条件 — 满足全反射条件 θc12=sin-1(n2/n1) (2-1) θc13=sin-1(n3/n1) (2-1) 一般情况下 n1>n2>n3,上下界面发生全反 射→无损耗传播→形成导波

在波传播的方向上有电场分量,但没有磁 场分量,即磁场垂直于电场传播方向;
x
TM波 E k z
y
H
均匀平面波对分界面的斜入射
电磁波垂直入射时,电场和磁场总是平行分界面的。 斜入射时,传播方向与分界 面法向不平行,电场或磁场可 y 能与分界面不平行。
分界面
z
x
几个重要概念
入射角:入射射线与分 界面法线夹角。 入射面:入射射线与分 界面法线构成的平面。
2
er
垂直极化波在薄膜波导上下界面全反射,叠加 后形成驻波-TM波
全反射相移*

费涅尔定律:TE/TM波振幅反射系数
rTE = rTM = n1 cos - n 2 - n12 sin 2 j n1 cos n 2 - n12 sin 2 j n j cos - n1 n 2 - n12 sin 2 j n j cos n1 n 2 - n12 sin 2 j

导波的特征方程(本征值方程)
Df=fD-2f12-2f13=2mp 2n1k0dcos -2f12 -2f13=2mp K =2π/λ 真空中的波数
0 0
当波导参数确定:n1、n2、n3、d 入射光波波长λ确定 只有入射角满足全反射条件和特征方程的光 波才能在薄膜波导中形成横向谐振的驻波,向 前传输 -- 导波

第章介质薄膜波导PPT课件

第章介质薄膜波导PPT课件

)2
sin2
1

(
n2 n1
)2
c os1
2020/2/18
可编辑
9
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
• 定义横向相位系数: k1x k1 cos1 k0n1 cos1 • 特征方程为:
2k1xd 212 213 2m
• 物理意义:
薄膜中的任一点波,只要沿薄膜横向往复一次, 其相位变化总是2π的整数倍,加强原来的波, 达到谐振。
可编辑
12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 衬底衰减常数α2:表示导波在衬底的衰减 规律。 2 k0n1 sin2 1 sin2 c12
• 覆层衰减常数α3:表示导波在覆层的衰减 规律。
3 k0n1 sin2 1 sin2 c13
2020/2/18
可编辑
13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λc(TM) < λc(TE)
结论: 在所有导波模式中,TE模的截止波长最长; 单模传输条件: λc(TM0) < λ0 < λc(TE0)
2020/2/18
可编辑
15
薄膜波导中模数量的求法
• 当波导中工作波长低于其他波型的截 止波长时,可以发生多模传输。
• 怎样求导波模式的数量?
• 可通过截止条件下的特征方程来求。
2 0
n1d
cos1
12
13

m
1 c12
12 0
2020/2/18
可编辑
16
薄膜波导中模数量的求法
• 可得模式数量为:
2 m 0
n12 n22 13

• TE和TM波的Φ13不同,因此模数量可

MLCC综述

MLCC综述

课程设计LMCC片式叠成陶瓷电容器综述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小组成员:胡海波吴艳霞张哲完成日期:2014年5月23日目录一MLCC概述1.MLCC简介2.MLCC产品结构及制作流程3.MLCC的分类4.MLCC的发展趋势二MLCC的制造工艺与测试方法1.陶瓷介质薄膜制作1.1配料、球磨1.2 流延2.内电极制作(印刷)2.1印刷的概述2.2印刷的流程2.3印刷的质量控制3.电容芯片制作3.1压层3.2 切割4.烧结陶瓷4.1排胶4.2烧成4.3倒角5.外电极的制作5.1封端5.2烧端5.3电镀6.分选、测试、包装7.MLCC的性能评价三MLCC的材料选择一MLCC概述1、MLCC简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英文字母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的首写字母。

在英文表达中又有Chip Monolithic Ceramic Capacitor。

两种表达都是以此类电容器外形和内部结构特点进行,也就是内部多层、整体独石(单独细小的石头)的结构,独石电容包括多层陶瓷电容器、圆片陶瓷电容器等,由于元件小型化、贴片化的飞速发展,常规圆片陶瓷电容器逐步被多层陶瓷电容器取代,人们把多层陶瓷电容器简称为独石电容或贴片电容。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简称MLCC)是电子整机中主要的被动贴片元件之一,它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先由美国公司研制成功,后来在日本公司(如村田Murata、TDK、太阳诱电等)迅速发展及产业化,至今依然在全球MLCC领域保持优势,主要表现为生产出MLCC具有高可靠、高精度、高集成、高频率、智能化、低功耗、大容量、小型化和低成本等特点。

MLCC具有容量大,体积小,容易片式化等特点,•是当今通讯器材、计算机板卡及家电遥控器及中使用最多的元件之一。

随着SMT的迅速发展,其用量越来越大,仅每部流动电话中的用量就达200个之多。

实验六 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

实验六   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4月13日姓名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200900140177 同组者于潜科目生物化学实验题目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仪器编号105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的原理2.掌握制备Dansyl氨基酸和聚酰胺薄膜层析法的操作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荧光试剂5-二甲氨基-1-萘磺酰氯(dansyl-Cl,简称DNS-Cl)在碱性条件下与氨基酸(肽或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成带有荧光的DNS-氨基酸(DNS-肽或DNS-蛋白质),DNS-氨基酸再经酸水解可释放出DNS-氨基酸,其反应式如下:图1:DNS-氨基酸生成反应机理图2:单项层析结果示意图DNS-Cl能与所有的氨基酸生成具荧光的衍生物,其中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等氨基酸可生成双DNS-氨基酸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相当稳定,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微量分析,灵敏度可达10-10~10-9mol水平,比茚三酮法高10倍以上,比过去常用的FDNB 法高100倍。

将Edman法和DNS法结合起来(称为Edman-DNS法)应用于蛋白质结构的序列分析上作,可以提高Edman法的灵敏度及其分析速度。

DNS-Cl在pH过高时,水解产生副产物DNS-OH,即:图3:DNS-Cl在pH过高水解产生DNS-OH在DNS-Cl过量时,会产生DNS-NH2,即:图4:DNS-Cl过量产生DNS-NH2DNS-氨基酸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黄绿色荧光,而DNS-OH和DNS-NH2产生蓝色荧光,可彼此区分开。

DNS-氨基酸可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在薄膜上检测灵敏度为0.01ug(相当于10—10mol)。

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合物的分析。

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即各组分所受的固定相的阻力和流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Si3N4薄膜:在集成电路中起钝化作用(3)其他用作电容器材料的氧化物介质薄膜:
SiO、Ta2O5、 Al2O3薄膜等。 1)SiO的蒸气压很高,可以用通常的热蒸发方法 制备; 2) Ta2O5、 Al2O3主要用溅射等方法制备,也用低 成本的阳极氧化方法制备。
c. 形貌与微结构分析 包括:表面与断面的形貌、晶粒尺寸、晶粒边界、 多晶薄膜晶粒内或单晶薄膜中的电畴及其取向;薄 膜的缺陷,如点缺陷、位错、孪晶、嵌镶、微裂 纹;界面状况分析,如晶格失配、界面原子的互扩 散等。 研究形貌与微结构的基本技术是电子显微镜技 术,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 微镜(TEM)或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等进行观察。也可利用其他显微技术(如采用原子 力显微镜AFM)来分析铁电薄膜的形貌。
传统的二氧化硅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在4.0左右, 远不能满足亚微米器件所需的介电常数值。随着 器件复杂性的增加,对介电常数的要求也愈苛刻。 表3 金属间介质层介电常数的发展趋势
目前有可能在集成电路中应用的低介电常数介 质主要有含氟氧化硅( SiOF)膜,含氟碳膜、聚酰 亚胺、多孔二氧化硅等。其中含氟氧化硅能与已有 的SiO2工艺很好地兼容,在热稳定性、对无机物的 粘结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有机介质,是SiO2理想的替 代物。
2、应用: (1)用作电容器介质 在薄膜混合集成电路中,用作薄膜电容器介质的主 要有SiO、 SiO2 、Ta2O5以及Ta2O5- SiO( SiO2 ) 复合薄膜等。这些薄膜用作薄膜电容器介质对其电 性能和稳定性均有较严格的要求。 按照应用场合,介质薄膜分为低损耗低介电常 数薄膜和高介电常数薄膜。在生产上采用的前一类 薄膜主要是SiO和SiO2 ,高介电常数薄膜是钽基质 薄膜。
表1 介电功能材料按物理效应分类及其主要应用
三、本章主要内容 1. 下面介绍的介质薄膜材料指介电功能薄膜 材料。 2. 介质薄膜按物理效应也可分成很多类, 如电介质薄膜、铁电薄膜、压电薄膜和热释 电薄膜等。 3. 主要介绍电介质薄膜、铁电薄膜以及压电 薄膜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第二节 电介质薄膜及应用
一、铁电薄膜的结构制备和特性 1、 铁电薄膜的晶体结构 铁电材料的典型结构称为钙钛结构,它是由 ABO3的立方结构构成,其中离子A处在立方体的角 上,离子B处在立方体的体心,氧离子处于立方体 各个面的面心。
图2 铁电材料晶胞示意图
典型的钙钛矿结构有:BaTiO3(钛酸钡)、 PZT、PlZT(铅、镧、锆、钛)等。 2、制备方法 主要有:Sol-Gel凝胶法、MOCVD法、PLD法 和溅射法。 (1) Sol-Gel凝胶法 将金属的醇盐或其他有机盐溶解于同一种溶剂 中,经过水解、聚合反应形成溶胶。通过甩胶在基 片上形成薄膜,经过干燥和退火处理,形成铁电薄 膜。
优点: 能够精确控制膜的化学计量比和掺杂,易于制 备大面积的薄膜,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设备简单, 成本低,可与微电子工艺技术相兼容。 不足: 膜的致密性较差,干燥处理过程中薄膜易出现 龟裂现象,薄膜结构和生长速率对基片和电极材料 很敏感。 利用该方法已制备出PT、PZT、PLZT、BT、 ST、BST等多种铁电薄膜。
(2)MOCVD法 将反应气体和气化的金属有机物前体溶液通过反 应室,经过热分解沉积在加热的衬底上形成薄膜。 优点: 薄膜生长速率快,可制备大面积薄膜,能精确 控制薄膜的化学组分和厚度。 不足: 受制于金属有机源的合成技术,难以找到合适 的金属有机源,仅能用于少数几种膜的制备。 利用此方法已制备出PT、PZT、PLZT、BT及 LN等铁电薄膜。
一、氧化物电介质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1、制备 氧化物介质薄膜在集成电路和其他薄膜器件中 有着广泛应用。 制备方法: (1) SiO2 :除电子束蒸发、溅射等方法外,还 经常用硅单晶表层氧化的方法生长这种薄膜。 (是一种反应扩散过程) SiO2薄膜的氧化生长是平面工艺的基础,氧化法 主要有3种:阳极氧化(室温)、等离子体阳极氧 化(200-800℃)和热氧化(700-1250 ℃)。
频谱)大多采用阻抗分析仪进行测试和表征; 2)压电性能:利用在铁电薄膜表面上制作叉指电极对以激
励和检测铁电薄膜的机电耦合系数来了解。(工艺条件较 高且复杂); 3)热释电性能:通过测试薄膜在调制入射光束或改变辐照 温度时的热释电电流,计算出薄膜的热释电系数。 4)铁电性能:利用铁电电滞回线商品型测试仪测量。(如 美国Radient Technology的RT66A)。 (3)光学性能及其表征 主要包括光学常数、电光系数和二次谐波发生(SHG) 系数。 a. 光学系数的测定 通常采用光谱仪来测试铁电薄膜的光 学透射谱,然后根据透射谱来计算薄膜的光学常数。 b. 电光系数的测定 铁电薄膜都具有电光效应。通常采用
(3)表面钝化膜
常用的钝化膜主要有:在含氯气中生长的SiO2 膜、磷硅玻璃(PSG)膜、氮化硅( Si3N4)膜、
聚酰亚胺、半绝缘多晶硅(SIPOS)以及氮
化铝膜和三氧化二铝( Al2O3)膜等。 作为钝化层,还常使用双层结构(如 SiO2- PSG、 SiO2- Si3N4、 SiO2- Al2O3和 SiO2- SIPOS等)和多层钝化结构。
b. 结晶学性能分析 包括相分析:如是单相还是复相,是钙钛矿相还是 焦绿石相,是非晶、多晶还是单晶,晶格常数及其 随温度的变化等; 取向分析:即分析多晶铁电薄膜是随机取向,还是 沿某些特定晶轴方向有选择地取向。 结晶学性能分析采用的主要技术是衍射技术, 包括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衍射,特别是反射 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
表 2 常用介质薄膜性质
一般情况下,若薄膜电容器的电容在10-1000pF 范围,多选用SiO薄膜和Ta2O5- SiO复合介质 薄膜;10-500pF多选用SiO2 介质;5005000pF多选用Ta2O5介质。
(2)用作隔离和掩膜层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利用杂质在氧化物(主 要是SiO2)中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Si中的扩散系 数这一特性, SiO2等氧化物常用作对B、P、 As、Sb等杂质进行选择性扩散的掩膜层。 此外,在进行离子注入掺杂时, SiO2等介质薄膜 还被用作注入离子的阻挡层。
(4)溅射法 包括直流溅射、射频磁控溅射和粒子束溅射。 优点: 工艺比较成熟,沉积温度较低,可获得外延膜。 不足: 沉积膜速率较慢,组分和结构的均匀性比较难 于控制。
3、铁电薄膜的物理性能及其表征 (1)物化结构性能表征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薄膜的组分,组分沿薄膜表面和纵向的分布以及 薄膜中各组元的化学价态; 2)薄膜的结晶学性能,包括晶体结构与取向,晶 格常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3)薄膜的形貌与显微结构,包括晶界、畴界和电畴 取向等。 a. 组分及价态分析 分析薄膜的组分及组分的分布,大多采用能谱技术。
(4)多层布线绝缘膜 实现多层布线技术的关键是要求每两层导线之 间有一层性能优良的绝缘层,而两层导线之间通过 在绝缘层上开的互联孔连接。 应用多层布线工艺的典型结构有:Al- SiO2- Al; Al- Al2O3- Al;Al-聚酰亚胺- Al;PtSi/TiW/(Al+Cu)SiO2- Al及MoSi2 - SiO2- Al等。 二、简介低介电常数含氟氧化硅薄膜 为了降低信号传输延迟和串扰以及由于介电损 失而导致功耗的增加,采用低介电常数材料是必要 的。
(3)PLD法 利用高功率的准分子脉冲激光照射到一定组分 比的靶材上,使靶表面的数十纳米厚的物质转变为 羽辉状等离子体,沉积到衬底上形成靶膜。 优点: 能源无污染;薄膜成分与靶材完全一致,因而 可严格控制;衬底温度较低,可获得外延单晶膜; 成膜速率快。 不足: 难以制备大面积均匀性好的薄膜。 已制备PT、PZT、BTO及KTN等铁电薄膜。
测量入射光在通过施加电场的材料后引起的位相延 迟的改变来计算材料的电光系数。 c. 二次谐波发生系数的测定 所谓二次谐波发生,是指入射到介质中的光波 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倍频光,从而使入射 光的频率增加一倍的现象。 测试铁电薄膜的二次谐波发生可以直接通过测 试倍频光的强度来进行。根据淀积铁电薄膜的衬底 是否透明,可以分别选用透射式(适用于透明衬底) 或反射式(适用于非透明衬底)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能谱技术是基于电子的能谱,如电 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俄歇电子能谱(AES)以及基于质子的 能谱,如二次离子质谱(SIMS)、卢瑟福背散射谱 (RBS)等。 通过这些能谱技术,不仅可以对薄膜的成分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还可对薄膜的成分(包括杂 质)进行微区分析、表面均匀分析和断面(纵向) 均匀性分析。
介质薄膜材料
2011.4.13
要求:
• 1、初步认识介质薄膜材料; • 2、了解介质薄膜的分类; • 3、熟悉典型介质薄膜的制备、性质及 应 用;
第一节 概述
一、介质薄膜简介 介质薄膜以其优良的绝缘性能和介电性能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薄膜混合集成电路以及一 些薄膜化元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介质薄膜进行了较深入 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某些介质 材料中的新效应,如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 应、热释电效应、光电效应等的研究和应用更 为关注。
第三节 铁电薄膜及应用
铁电体是具有自发极化,而且自发极化矢量的 取向能随外电场的改变而改变的材料。
图1 电滞回线图
具有铁电性且厚度尺寸为数十纳米到数微米的 膜材料叫铁电薄膜,它具有良好的铁电性、压电 性、热释电性、电光及非线性光学等特性,可广泛 用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微电子机械 系统等领域,成为国际上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的一个 热点。
表4 铁电薄膜按物理效应的应用分类
2、铁电存储器 铁电随机读取存储器(FeRAM)是利用铁电薄 膜的双稳态极化特性(电滞回线)制备的非易失性 存储器,具有高速度、抗辐照性、非挥发性和高密 度存储等优点,并且与IC工艺相兼容,是一种理想 的存储器。在计算机、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3、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具有响应光谱宽,可在室温下操作等优点,能 满足常温下对物体热成像的需要。热释电薄膜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