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

合集下载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根据△F=σSL·△A,△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A因此在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ξ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A减小,表面自由能△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有的产品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ξ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目的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并熟悉测定方法。

3. 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实验指导浑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斥力引力两种能之和微粒之间强烈吸引,粒子结饼(caking),无法再恢复混悬状态。

法达到聚集而处于非絮凝状态配制方法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1%枸橼酸钠溶液1.0ml(四)凝聚法制备硫磺洗剂取4%盐酸(W/V)与20%硫代硫酸钠(W/V)溶液各5ml,置10ml具塞试管中,振摇,观察硫磺存在的状态,记录。

2.根据数据,以H u/H0(沉降容积比)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处方沉降曲线,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3.记录碱式硝酸铋混悬剂2h沉降物状态及再分散翻转次数,沉降物的状态。

4.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稳定作用。

5. 记录分散法与凝聚法制备硫磺洗剂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制备方法对制剂稳定性及分散状况的影响。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称为稳定剂。

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一)助悬剂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助悬剂包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些表面活性剂也可作助悬剂用。

助悬剂主要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

使用助悬剂应注意防腐。

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低分子化合物,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在外用混悬剂中常加入甘油,亲水性药物的混悬剂可少加,疏水性药物应多加,如复方硫磺洗剂就加有甘油。

糖浆剂主要用于内服的混悬剂,具有助悬和矫味作用。

2.高分子助悬剂(1)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主要是树胶类,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杏胶、桃胶等。

阿拉伯胶可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5%~l5%.西黄蓍胶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0.5%~l%.植物多糖类,如白芨胶、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菜胶、淀粉浆等。

此外还有脱乙酸甲壳素。

(2)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纤维素类,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其他如葡聚糖、卡波普、聚维酮、丙烯酸钠等。

此类助悬剂绝大部分性质稳定,受pH值影响小,但应注意某些助悬剂能与药物或其他附加剂有配伍变化。

(3)硅皂土(bentonite):为天然产硅胶状的含水硅酸铝。

为灰黄或乳白色极细粉末,直径为l~150lim,不溶于水或酸,但在水中可膨胀,体积增加约10倍,形成高黏度并具触变性和假塑性的凝胶,在pH值>7时,膨胀性更大,黏度更高,助悬效果更好。

如炉甘石洗剂中加有硅皂土,助悬效果极好。

(4)触变胶:利用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后变为溶胶有利于混悬剂的使用。

使用触变性助悬剂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

试验二混悬剂的制备

试验二混悬剂的制备
根据Stokes定律V=2r(ρ1-ρ2)g/9η,可知为使药物颗粒沉降缓慢,应减小颗粒粒径,减小 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或增大分散溶媒粘度,因此制备混悬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 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此外还加入 表面活性剂降低微粒的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 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 中)。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ζ电位降低到一 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减小,表面自由能下降,混悬剂相对稳 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有的产品为了增 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ζ电位增 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 倒,易于分布。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亲水性、疏水性药物制成混悬液的一般制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 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 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 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的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且不易 被擦掉或流失。
温-80 和少量蒸馏水研磨,再各自缓缓加入蒸馏水,边加边研,直至全量。分别倒入试管中,
振摇,放置,观察现象,比较各稳定剂的作用。

药学专业知识: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学专业知识: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学专业知识:混悬剂的稳定剂
混悬剂的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具体介绍如下:
(一)助悬剂
助悬剂: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加入目的:
1.增加介质粘度降低微粒沉降速度
2.助悬剂大分子吸附在粒子周围形成机械或电屏障防止微粒聚集及晶型转化
常用助悬剂:
(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
1)天然高分子: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海藻酸钠等
2)合成半合成高分子:MC、CMC-Na、HPMC等
(3)硅皂土
(4)触变胶:加入触变胶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这种混悬剂使用时用力振摇,混悬剂由凝胶状(不流动)变为溶胶状(流动)。

不用时静置状态下为凝胶状,可降低粒子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稳定。

(二)润湿剂
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对水润湿性的附加剂。

润湿剂选择是否适当对混悬剂的制备,质量控制等关系很大。

常用润湿剂:吐温80、苄泽、卖泽、磷脂、泊洛沙姆等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7~11,溶解度适当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絮凝剂是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而产生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为反絮凝剂。

例题:
A.助悬剂
B.稳定剂
C.润湿剂
D.反絮凝剂
E.絮凝剂
1.在混悬液中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剂作用的附加剂B
2.使微粒表面由固一气二相结合状态转成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C
3.使微粒Zata电位增加的电解质D
4.增加分散介质黏度的附加剂A
5.使微粒Zata电位减少的电解质E。

试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

试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

1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并熟悉测定方法。

3. 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 定律表示:ηρρ9)(r 2V 212g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的关系最大。

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

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

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松的聚集体。

其特点是沉降速度快,沉降物体积大,沉降物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好,此种混悬剂称絮凝混悬剂。

向混悬剂中加入反絮凝剂,使其ζ电位增大,减少微粒间的聚集,沉降速度慢,沉降物体积小,沉降物结块,不宜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差,此种混悬剂称反絮凝混悬剂。

但这种混悬剂由于微粒小,混悬液流动性好,易于倾倒,是适于在短时间内应用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资料]试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2)

[资料]试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2)

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目的要求:1、掌握混悬剂液体药剂的一般配制原则。

2、了解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及絮凝剂在混悬剂中的作用。

3、比较几种稳定剂对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效果。

实验指导:混悬剂是指不溶性的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不接饼(2)粒子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V/V0)愈大,混悬液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减少颗粒半径r或微粒与介质密度之差(ρ1-ρ2),或者增加介质粘度η均可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V。

因此制备混悬剂时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入天然胶类、合成的可溶性纤维素类、糖浆等。

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

混悬剂中的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根据公式∆F=σSL∆A,表面自由能改变数值∆F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总表面积改变数值∆A,因此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从而降低界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

即使颗粒沉降,经振摇后能重新再分散,而且表面活性剂又可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解决疏水性药物在水中的聚集。

但加入量应当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饼,不易摇匀。

减少∆F的另一个方法是降低∆A,∆A 降低只有微粒发生聚集时才有可能。

颗粒的聚集于其表面带电情况有关。

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电解质),使颗粒ξ电位降至一定程度,微粒就发生絮凝,∆A降低,混悬剂相对稳定。

絮凝沉淀物体积较大,振摇后易再分散。

混悬剂的一般配制原则如下:1、粉碎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蒸馏水或亲水性溶胶或水性溶液,疏水性药物可加亲水性溶胶或表面活性剂溶液。

加入的量是关键,通常1份药物加0.4-0.6份液体能产生最大的分散效果。

研磨至细腻后再加入其它成分,稀释至足量即得。

遇水膨胀的药物不用加液研磨法,因效果不如干研好。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实验原理,混悬剂是一种将粉末状药物悬浮于液体中的制剂,通常用于口服给药。

混悬剂的制备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将药物粉末与这些辅料充分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剂,最终得到悬浮稳定的药物制剂。

实验材料,所需材料包括粉末状药物、悬浮剂、分散剂、稳定剂、溶剂等。

实验步骤:1. 将粉末状药物与悬浮剂、分散剂、稳定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逐步加入适量的溶剂,同时搅拌均匀,直至形成悬浮液。

3. 对悬浮液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包括悬浮性、粒径分布、稳定性等。

4. 对悬浮液进行药物性质测试,包括药物含量、释放度、溶解度等。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定比例的混悬剂。

悬浮液具有良好的悬浮性,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较好。

药物含量符合要求,释放度和溶解度良好。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混悬剂,使我们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悬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口服制剂,在药物给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混悬剂的制备技术,也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混悬剂时,应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避免加入过多或过少的辅料。

2. 在加入溶剂时,应逐步加入并充分搅拌,以确保悬浮液的均匀性。

3. 制备完成的混悬剂应进行相关性质测试,确保其符合要求。

4. 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应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混悬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口服给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5药剂学混悬剂

2.5药剂学混悬剂
特点: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既可是絮凝 剂也可是反絮凝剂如:枸橼酸盐。
评价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主要观察其物理稳定性
①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② 重新分散试验 ③ 微粒大小的测定 ④ 絮凝度的测定
①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可以比较两种混悬液的稳定性,评价助 悬剂及絮凝剂的效果。
测定方法:将一定量混悬剂置于量筒内, 摇匀,混悬剂在沉降前原始高度为HO, 静置一定时间观察沉降物高度H,
化学凝聚法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经化学反 应生成不溶性的药物悬浮于液体中制成混悬剂。 为使生成的颗粒细微均匀,化学反应要在释溶 液中进行,并急速搅拌。如氢氧化铝凝胶,磺 胺嘧啶混悬液的制备。
微粒结晶法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急速搅 拌下加到另一个不同性质的冷溶剂中通过溶剂 的转换作用,使之快速结晶,再将微粒混悬于 分散介质中。如醋酸氢化泼尼松微粒的制备。
沉降容积比F=(H/HO)X100%
F值在0-1之间,F愈大混悬剂就愈稳定。
② 重新分散试验:
优良的混悬剂在贮存后再经过振摇,沉降 物能很快分散。
方法:将混悬剂放在100ml量筒内,放置一 定时间沉降,经过振摇, 量筒底部的沉降物 应消失。
③ 微粒大小的测定:
混悬液微粒大小,直接关系到混悬液的 稳定性,测定微粒大小及分布情况,可 粗略地预测混悬液的稳定性。
的稳定性愈高.
(二)、混悬剂的制备
(一)制备原则: 首先使粉粒润湿并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均匀分散。 其次采用下述措施之一,防止结块。
① 混悬的粉粒分散在助悬剂中,使其具有较大 的粘度,不易沉降。 ② 控制絮凝,在上述体系中加入絮凝剂。 (二)制备方法 ① 分散法 ② 凝聚法
① 分散法
最常用的方法: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中国药典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中国药典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中国药典混悬剂是指一种或多种不溶性药物与适当的辅料以适当方式混合制成的液体制剂。

其特点是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在介质中,一般不均一,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剂型。

为了保证混悬剂的质量和有效性,中国药典对混悬剂的质量提出了以下要求:1.物理稳定性:混悬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即在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沉淀、分层、絮凝等现象。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选择合适的辅料和制备工艺,并注意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粒径分布等)对稳定性的影响。

2.化学稳定性:混悬剂中的药物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即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

对于不稳定的药物,应选择合适的稳定剂或保护剂,并控制贮存条件以防止降解或变质。

3.微生物学质量:混悬剂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规定的微生物学质量标准。

在制备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和灭菌措施,并注意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清洁和消毒。

4.药物含量:混悬剂中的药物含量应准确、均一,符合规定的标准。

在制备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药物含量测定和控制,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粒度:混悬剂中的微粒大小应均匀,并符合规定的粒度范围。

粒度大小直接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行为,因此应在制备过程中对粒度进行控制和检测。

6.沉降体积比:沉降体积比是衡量混悬剂沉降速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保持混悬剂的稳定性,应选择合适的辅料和制备工艺以降低沉降速度,同时注意使用过程中搅拌和振摇的频率和时间,以保持制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7.流变性:混悬剂应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即在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流动性差、黏度过大或易于凝聚等现象。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选择合适的辅料和制备工艺,并注意药物和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流变性的影响。

8.安全性:混悬剂应具有安全性,即在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为了确保安全性,应对药物的化学性质、毒理学等进行全面评估,并选择对人体无害的辅料和制备工艺。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

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称为稳定剂。

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一)助悬剂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助悬剂包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些表面活性剂也可作助悬剂用。

助悬剂主要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

使用助悬剂应注意防腐。

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低分子化合物,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在外用混悬剂中常加入甘油,亲水性药物的混悬剂可少加,疏水性药物应多加,如复方硫磺洗剂就加有甘油。

糖浆剂主要用于内服的混悬剂,具有助悬和矫味作用。

2.高分子助悬剂(1)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主要是树胶类,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杏胶、桃胶等。

阿拉伯胶可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5%~l5%.西黄蓍胶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0.5%~l%.植物多糖类,如白芨胶、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菜胶、淀粉浆等。

此外还有脱乙酸甲壳素。

(2)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纤维素类,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其他如葡聚糖、卡波普、聚维酮、丙烯酸钠等。

此类助悬剂大多数性质稳定,受pH值影响小,但应注意某些助悬剂能与药物或其他附加剂有配伍变化。

(3)硅皂土(bentonite):为天然产硅胶状的含水硅酸铝。

为灰黄或乳白色极细粉末,直径为l~150lim,不溶于水或酸,但在水中可膨胀,体积增加约10倍,形成高黏度并具触变性和假塑性的凝胶,在pH值>7时,膨胀性更大,黏度更高,助悬效果更好。

如炉甘石洗剂中加有硅皂土,助悬效果极好。

(4)触变胶:利用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后变为溶胶有利于混悬剂的使用。

使用触变性助悬剂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

单硬脂酸铝溶解于植物油中可形成典型的触变胶。

实验十三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十三混悬剂的制备

石洗剂中氧化锌和炉甘石的颗粒,在水中带有负电荷,可因同电相斥而不易聚集。但由于混
悬微粒的动力学不稳定性,能使混悬液在放置时,颗粒下沉而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结块。
加入少量带相反电荷的三氯化铝,可降低颗粒间的ζ-电位,使颗粒形成网状疏松的聚集体
(絮凝),从而防止沉降物结块而易于重新分散。若在炉甘石洗剂中加入带有相同电荷的枸
制法 炉甘石、氧化锌先 同 1
加甘油研成细糊状, 西黄蓍胶需
50ml
50ml
同 1,再加 同 1,再加入枸
逐渐加纯化水至足量 先用乙醇分散 入三氯化铝 橼酸钠水溶液
注 炉甘石与氧化锌应分别研细后再混匀,加甘油和适量水进行研磨,加水的量以成糊状为
宜,太干或太稀影响粉碎效果。
(二)复方硫洗剂三处方实验比较
五、思考题
1.比较四种处方的炉甘石洗剂质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比较三种处方的复方硫洗剂质量不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橼酸钠,则可增加颗粒的ζ-电位而防止其聚集(反絮凝),并能增加混悬液的流动性使其
易于倾倒。故炉甘石洗剂中的三氯化铝为絮凝剂,枸橼酸钠为反絮凝剂。
硫为疏水性药物,表面活性剂作润湿剂能有效地降低药物微粒和分散介质间的界面张
力,减小分散微粒的表面自由能,从而减少颗粒聚集的倾向,使制成的混悬微粒细微均匀,
有利于提高其稳定性。处方中聚山梨酯 80、苯扎溴铵均为润湿剂,甘油也有一定降容积比(Hu/Ho)
处方 1
处方 2
处方 3
处方 4
5min 15min 30min 1h 2h
表 4 复方硫洗剂 2h 内的沉降容积比(Hu/Ho)
5min 15min 30min 1h 2h

试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

试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一 H( cm) F (%)
处方二 H (cm) F (%)
处方三 H (cm) F (%)
处方四 H( cm) F (%)
处方五 H( cm) F (%)
(2)复方硫磺洗剂与磺胺嘧啶合剂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表 (30min)
制剂
Ho(cm)
H (cm*)
F (%)
再分散性 翻转次数
复方硫磺洗剂
(—) 炉 甘 石 洗 枸橼酸钠 剂 的 聚山梨酯80 制 三氯化铝 备
蒸馏水
炉甘石 氧化锌 甘油 羧甲基纤维素钠
3.0g 1.5 g 1.5 g
3.0 g 1.5 g 1.5 g
3.0 g 1.5 g 1.5 g
3.0 g 1.5 g 1.5 g
3.0 g 1.5 g 1.5 g
0.15 g
0.15g 0.6g 0.1g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混悬剂中微粒大
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其微粒应均匀分散,贮存期间粒子大小保持不变,不太粘稠
易倾倒,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不易流散,能快
速干燥,且不易被擦掉。
混悬剂的稳定剂 :
①助悬剂;②润湿剂;③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助悬剂可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故能降低颗粒的 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但用量不宜过大, 否则将影响制品的倾倒,还会增加不良味道在口 中滞留的时间。 润湿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它 们降低固相与液相的界面张力,故能改善药物的 润湿与分散。但用量应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 块,不易混匀。
(四) 质量检查 和实验结果
沉降体积比(F)
F=VU/VO = HU/HO
沉降后的再分散性
(1) 将炉甘石洗剂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表1-1。根据表中数据,以沉降体积 比(F) 为纵座标、沉降时间为横座标,分别绘制5个处方的沉降曲线图,并比 较5个处方的稳定程度及质量。

药剂实验

药剂实验

药剂实验混悬剂的制备原理: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一般,难溶性药物、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形式存在、两溶液混合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需产生缓释作用时常制成混悬剂。

常见的配置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一、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与评价1、步骤:(1)稳定剂的制备:①称取CMC-Na粉末7.0g,加蒸馏水20mL,加热制成7.0%的CMC-Na溶液备用。

②用移液器量取0.25mL吐温-80,加蒸馏水4.75mL溶解,配成5%吐温-80溶液(总体积5.0mL)备用。

③称取三氯化铝0.048g,加蒸馏水20mL溶解,配成0.24%三氯化铝溶液(总体积20mL)备用。

④称取枸橼酸钠0.20g,加蒸馏水20mL溶解,配成10.0%枸橼酸钠溶液(总体积20mL)备用。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①称取炉甘石1.0g、氧化锌0.5g,量取液化酚和甘油各0.5mL至于乳钵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20min,直至炉甘石、氧化锌、液化酚和甘油混合均匀。

②将研磨好的分别用少量多次的7.0%的CMC-Na溶液、5%吐温-80溶液、0.24%三氯化铝水溶液和10.0%枸橼酸钠溶液继续研磨10min,然后转移至5mL 的玻璃试管中,最后用相应的溶液分别定容至10.0mL。

③塞住管口,振摇相同时间和次数后,分别放置,记录放置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min后的沉降体积,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点的沉降体积比(F=H/H0, %)2、注意:(1)炉甘石、氧化锌,液化酚和甘油要在乳钵研磨充分(20min),前提是颜色均一、混合均匀。

(2)转移至试管过程中一定要用少量的相应溶液多次转移,首次加入少许稳定剂后要研磨10min后再进行转移,力争将乳钵中研磨物全部转移到相应试管中。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水飞法制备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方法,在药品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悬剂是一种固体粒子悬浮于液体中的药剂,具有易服用、吸收快、溶解性好等特点。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制备高度分散、颗粒均匀的混悬剂,在药物的分散度和药效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本文将对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原理水飞法是一种制备颗粒的方法,它利用气相淬灭水喷雾形成小颗粒的方法制备药物。

在制备混悬剂时,水飞法主要考虑的是颗粒大小和分散度。

水飞法喷出的水雾会形成小颗粒,通过湿法固化、干燥后形成固体颗粒,然后将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混悬剂。

二、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药物原料研磨成粉末,将粉末通过筛网筛选获得合适的颗粒大小,再加入适量的难溶性稳定剂。

2. 水飞法制备颗粒:将原料混合均匀后,通过喷雾器将原料喷出,并在呈雾状态的原料流中喷水,使原料与水雾在空气中充分混合,形成药物颗粒。

颗粒通过湿法固化、干燥等工艺形成固体颗粒。

3. 制备混悬剂:将颗粒悬浮于液体中,通过分散剂等辅助剂使颗粒均匀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混悬剂。

三、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应用 1. 医药领域:水飞法制备混悬剂主要应用于制备口服混悬剂、口腔喷雾剂、注射剂、口服片等制剂。

与传统制剂相比,混悬剂在药物的分散度和药效方面更优,适用于容易吸收和消化的药物。

2. 化工领域:水飞法制备混悬剂可以应用于制备颜料、染料、陶瓷等颗粒制品。

其优点在于制备的颗粒分散度更好,色彩更鲜艳、稳定。

总之,水飞法制备混悬剂是一种高效、易操作的制剂方法,其应用范围广泛,在药品制造、化工、食品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日后研制新药、提高制剂质量方面,水飞法制备混悬剂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混悬剂——精选推荐

混悬剂——精选推荐

混悬剂一、概述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 或更大。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1.制备混悬剂的条件①凡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②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③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④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等条件下,都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

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2.混悬剂的质量要求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大多数混悬剂为液体制剂,但《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有干混悬剂,它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使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

这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在药剂学中合剂、搽剂、洗剂、注射剂、滴眼剂、气雾剂、软膏剂和栓剂等都有混悬型制剂存在。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混悬剂主要存在物理稳定性问题。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分散度大,使混悬微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疏水性药物的混悬剂比亲水性药物存在更大的稳定性问题。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混悬剂中的微粒受重力作用产生沉降时,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V=2r²(ρ1-ρ2)g/9η(2-3)式中,V-为沉降速度,cm/s;r-为微粒半径,cm;ρ1和ρ2-分别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ml;g-为重力加速度,cm/s2;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泊=g/cm•s,l泊=0.1Pa•s。

由Stokes公式可见,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成反比。

混悬药剂名词解释

混悬药剂名词解释

混悬药剂名词解释混悬药剂是一种药物制剂,它是由固体、液体或气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介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

混悬药剂的制备主要通过机械、物理或化学手段来将药物颗粒与悬浮介质充分混合并保持稳定。

混悬药剂常用于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的药物给予。

它的制备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悬浮介质和稳定剂,以保证药物颗粒在制剂中均匀分布并且不易沉淀或聚集。

常用的悬浮介质包括水、糖水、甘油等,而稳定剂则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混悬药剂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所需药物颗粒与悬浮介质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容器中;接着,使用机械力或物理力对药物颗粒进行均匀分散和悬浮;然后,根据需要添加稳定剂以增强药物颗粒的分散度和稳定性;最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大颗粒或杂质,得到清澈透明的混悬药剂。

混悬药剂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由于药物颗粒已经被分散在液体中,人体可以更快地吸收药物,从而加快治疗效果。

此外,混悬药剂的制剂也更容易操作和使用,特别适合儿童、老年人或口服困难的患者。

它还可以在局部治疗中增加药物在局部部位停留时间,提高疗效。

然而,混悬药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药物颗粒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不当的储存条件可能导致药物颗粒沉淀或聚集,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其次,混悬药剂的制备过程较为繁琐,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因此,制造商需要保证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一致性。

在药物治疗中,混悬药剂的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于制备口服悬浊液、外用乳剂、注射悬浊液等剂型。

常见的混悬药剂有头孢克洛混悬剂、伊马替尼口服混悬液等。

这些药物的制剂种类多样,但它们都共同具备着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总之,混悬药剂是一种由固体、液体或气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药物制剂。

它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悬浮介质和稳定剂,以保证药物颗粒在制剂中均匀分布并保持稳定。

混悬药剂的应用广泛,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但也需要注意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常用于药品、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混悬剂由固体颗粒和液体组成,通过适当的悬浮剂和稳定剂保持颗粒的均匀分散状态。

本实验旨在探究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固体颗粒:选择了维生素C作为固体颗粒,因其溶解度较高。

2. 液体:选择了纯净水作为溶剂。

3. 悬浮剂:选择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悬浮剂。

4. 稳定剂:选择了甘油作为稳定剂。

实验步骤:1. 固体颗粒的制备:将适量的维生素C粉末称取到容器中,加入少量纯净水,搅拌均匀,使其形成均匀的颗粒悬浮液。

2. 悬浮剂的制备:将适量的CMC-Na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悬浮剂。

3. 混悬剂的制备:将固体颗粒悬浮液缓慢加入悬浮剂中,同时不断搅拌,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

4. 稳定剂的添加: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搅拌均匀,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因素,如固体颗粒的大小、悬浮剂的浓度、搅拌速度等,这些因素对混悬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首先,固体颗粒的大小对混悬剂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颗粒更容易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但过小的颗粒会增加混悬剂的黏稠度,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在制备混悬剂时,应选择合适的颗粒大小。

其次,悬浮剂的浓度也是影响混悬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适当增加悬浮剂的浓度可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防止颗粒沉积。

然而,过高的悬浮剂浓度可能导致混悬剂黏稠度增加,不便于使用。

因此,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浓度的优化。

另外,搅拌速度对混悬剂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但过高的搅拌速度可能导致颗粒破碎或聚集,影响混悬剂的质量。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控制搅拌速度,以获得较好的混悬剂品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混悬剂,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固体颗粒的大小、悬浮剂的浓度和搅拌速度都对混悬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将以上6个处方的洗剂,分别倒入6个有刻度的量筒或试管中,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分别放置10-120min,记录各个时间的沉降体积H(H
0为初始总高度),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F=H/H
0,结果填在表2—1中。
4)实验最后将试管倒置翻转(±180为1次),记录放置几小时后,使管底沉降物分散完全o
混悬剂一般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凝聚法。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
不同处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比较
1.处方
处方号
炉甘石(g)
氧化锌(g)
甘油(g)
xx蓍胶1
3.0
1.5
1.5
0.152
3.0
1.5
1.5
0.153
3.0
1.5
1.54
的翻转次数。
注:
刻度试管或量筒应粗细均匀。
四、实验结果
(一)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二)炉甘石洗剂质量检查结果。根据表中数据,以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沉降时间t为横坐标,分别绘制6个处方的沉降曲线。比较6个处方的稳定程度及质量。
表2—1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比较
时间
min 010
20
30
60
120
翻转次
五、思考题
3.0
1.5
1.55
3.0
1.5
1.56
3.0
1.5
1.5稳定剂()羧甲基纤
维素钠
吐温-80
三氯化铝
枸橼酸钠0.6
0.036
0.15g蒸馏水加至25.0 ml25.0 ml25.0 ml25.0 ml25.0 ml25.0 ml
2.操作
1)稳定剂溶液的配制
西黄蓍胶配成1.5%的高分子水溶液,取用10ml。
1.混悬剂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处方1处方2处方3处方4处方5处方6H cm F %H cm F %H cm F %H cm F %H cm F %H cm F %
根据பைடு நூலகம்tokes定律V=2r(ρ
1-ρ
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少微粒半径r,再减少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
1-ρ
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一般为亲水性高分子),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V。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
根据公式ΔF=δSL·ΔA,Δ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δ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ΔA。因此①在混悬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②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微粒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ΔA减小,表面自由能Δ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③有时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加入适量反絮凝剂,使ζ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减少微粒的聚结,沉降体积变小,使混悬剂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一般制备的方法。
2.掌握混悬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u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具备以下要求:
外观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被擦掉或流失。
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1.5%的高分子溶液,取用10ml。
吐温-80配成6%的水溶液的配制,取用10ml。
三氯化铝配成0.36%的水溶液,取用10ml。
枸橼酸钠配成0.15%的水溶液,取用10ml。
2)称取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各号处方加入稳定剂溶液或少许蒸馏水研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最后加水至足量,研磨均匀即得1-6号处方洗剂,6号为对照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