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

合集下载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

摘要: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又有部分孩子是由长辈抚养,长辈们对孩子有些过于溺爱与包容,这就导致了部分孩子出现了两面性!针对于孩子出现的两面性,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做出了一些分析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孩子的两面性;解决策略;家园合作

在园期间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家长:“老师,我们家宝宝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老师:“你们家在幼儿园挺好的,没见过他和其他小朋友不愉快啊!”家长:“在家脾气大呢。一个不高兴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摔到地上,我们都奈何不了他。”

听到家长的这番言辞,我不禁反思了,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呢?经过观察以及和家长的交谈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家庭,孩子经常是爷爷奶奶负责照顾,爸爸妈妈都是忙于工作不在家或者没时间和孩子相处的家庭,而那些由父母直接照顾的家庭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少。

如今,随着家庭条件及经济条件的转好,每个家庭都开始逐渐注重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小公主”“小皇帝”,长辈们对他们的疼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家庭中,长辈们往往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根本不论

是对是错一律照做不误。对于孩子做错的事,长辈们习惯于包容、溺爱,久而久之孩子在家庭中就养成了我行我素,不随我的意就大闹,通俗一点地说:我已经对你们的反应、方案了如指掌,已经给你们吃得死死的了。说到底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得过且过。

然而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孩子的行为一直是密切地观察。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以及一些对于孩子发展不利的行为,教师会适时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且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教师还会一直密切地关注他们的后续发展。对于孩子的两面性,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为何耍“两面派”

孩子为何耍“两面派”

孩子为何耍“两面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好像都会有表现出来“两面派”的状态。这让家长们感到十

分困惑和焦虑,究竟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家庭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经常会受到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的影响。如果孩子所受到的家

庭环境中,存在了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孩子就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此时,孩子希望能够同时获得两个或者多个人的认可,而表现出“两面派”的行为,

就成为了一种应对方式。

社交压力

孩子在社交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当孩子在学校中遇到

两个或是以上的很好的朋友时,就会面临着如何保持关系和获得认可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无法成功解决这个难题,就会出现“两面派”行为。

缺乏自信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的,如果孩子缺乏了自信和自尊,也很容易显得“两

面派”。当孩子面对同伴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很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嘲笑或是孤立。因此,为了尽可能地讨好每一个人,孩子就会表现出“两面派”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

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也是很容易导致孩子表现出“两面派”行为的原因之一。如

果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缺乏对孩子的引导和规范,孩子就会很难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进而表现出迥异的行为。

如何引导孩子

针对孩子出现“两面派”行为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引导措施来帮助孩子改

变这个糟糕的行为。

培养孩子自信心

通过鼓励孩子积极探索世界、尝试新事物和认识自身价值,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帮助孩子建立价值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和言传身教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纠正孩子的“两面派”

如何纠正孩子的“两面派”

如何纠正孩子的“两面派”

教师:孙加容和家长闲聊时常会听到了一个共同的抱怨。都说自家孩子是个“两面派”,在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好,是老师常夸的好娃娃乖宝宝;但一回到家里就变身小霸王不听话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分析原因,主要是家庭、幼儿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或富二代,在家中备受关爱,就算犯了错误家长也不舍得批评。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帮着孩子做,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完全得不到锻炼。到幼儿园后,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成了集体中的普通一员,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孩子们有了荣誉感,各方面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争取在集体中获得一定的认可,所以在幼儿园都表现特棒。对此,家庭和幼儿园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加以解决。

一、少些溺爱,多些平等。

家长如果过分地溺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的地位。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度。

二、少些包办,多些信任。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容易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者害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出麻烦,越帮越忙,所以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孩子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孩子缺乏进取心。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及解决策略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及解决策略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及解决策略

作者:尹静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7期

摘要: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又有部分孩子是由长辈抚养,长辈们对孩子有些过于溺爱与包容,这就导致了部分孩子出现了两面性!针对于孩子出现的两面性,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做出了一些分析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孩子的两面性;解决策略;家园合作

在园期间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家长:“老师,我们家宝宝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老师:“你们家在幼儿园挺好的,没见过他和其他小朋友不愉快啊!”家长:“在家脾气大呢。一个不高兴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摔到地上,我们都奈何不了他。”

听到家长的这番言辞,我不禁反思了,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呢?经过观察以及和家长的交谈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家庭,孩子经常是爷爷奶奶负责照顾,爸爸妈妈都是忙于工作不在家或者没时间和孩子相处的家庭,而那些由父母直接照顾的家庭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少。

如今,随着家庭条件及经济条件的转好,每个家庭都开始逐渐注重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小公主”“小皇帝”,长辈们对他们的疼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家庭中,长辈们往往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根本不论是对是错一律照做不误。对于孩子做错的事,长辈们习惯于包容、溺爱,久而久之孩子在家庭中就养成了我行我素,不随我的意就大闹,通俗一点地说:我已经对你们的反应、方案了如指掌,已经给你们吃得死死的了。说到底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得过且过。

然而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孩子的行为一直是密切地观察。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以及一些对于孩子发展不利的行为,教师会适时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且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教师还会一直密切地关注他们的后续发展。

如何应对“两面派”问题

如何应对“两面派”问题
在 家 里 ,除 了 加 强 沟 通 外 ,家 长 还 可 以 通 过 运 动、游戏等,让孩子将消极情绪发泄出去,或借鉴绘 本中的方式,像《生气汤》那样,熬一锅生气汤,一边 煮一边摆出各种搞怪的动作……消极情绪就像洪 水,不能靠堵,而要靠疏。
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走进幼儿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想他们所想,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更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不溺爱, “懒”一些
在 幼 儿 园 ,教 师 要 面 对 多 名 孩 子 ,对 某 一 个 孩 子 的照料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事情孩子必须自理。而 在家里,孩子享受着全方位的服务。一个在幼儿园自 理 能 力 完 全 没 有 问 题 的 孩 子 ,一 到 家 就 生 活 不 能 自 理,这显然是在偷懒。这个时候正是考验家长定力的 时刻,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懒”一些,不要事事包办,放 手让孩子做些端茶倒水、提鞋挂衣之类的家务。家长 “懒”一些,孩子就勤快;家长“示弱”,孩子的能力才会 逐渐得到提高。
解决策略
家庭内部,统一意见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即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他认为幼儿期处于前习俗水平、相对功
利取向阶段,幼儿评判行为是以后果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 的,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在幼儿园,孩子 知道规则和要求,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伴的喜欢,会努力 克制消极情绪。但是消极情绪不会凭空消失,一旦有了合适的 机会,就会立刻释放出来。而家庭对幼儿的包容度更高,曾经 的试探让孩子发现,即使在家发泄消极情绪,也不会有多大的 弊端,反而会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利益”,因此幼儿在家庭的 “反面”表现更多一些。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增强法: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正性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比如

奖励;负性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比如撤销惩罚。

2.惩罚法:是通过呈现不愉快的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比如给予批评、处分等。但需要注意的是,

惩罚并不能让儿童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只能让他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因此,在使用惩罚法时,必须明确告诉儿童应该怎么做。

3.消退法: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使某种行为逐渐消失。比如,对于儿童的某种不

良行为,家长可以不予理睬,使其自然消退。

4.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疗法,通过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来增强儿童的良好行为。代币可

以是一些小物品或标记,儿童可以通过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代币,然后用代币来兑换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机和兴趣。

以上方法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家长或教育者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在矫正儿童行为时,一定要遵循尊重、理解、引导、鼓励的原则,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浅谈幼儿个性双面性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幼儿个性双面性的原因及对策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2019年第10期

浅谈幼儿个性双面性的原因及对策

要:文章针对当下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双面性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

决策略,以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个性;双面性;产生原因;解决对策

一、幼儿双面性格产生的原因

1.不同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都与其他幼儿生活在一起,幼儿之间会产生榜样效应。每名幼儿的自尊心都很强,他们与同伴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你追我赶,谁也不愿意落后。尤其是当教师表扬某名幼儿时,就会激发其他幼儿的表现力,迫切地希望得到表扬,这就导致幼儿的行为表现有了两面性。

例如,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表扬折花朵折得漂亮的幼儿,而没有被教师表扬的幼儿内心迫切想要得到教师的表扬,虽然表面上无所谓,但是心里却特别着急,越着急得到教师的表扬就越折不好,然后就开始表现得不耐烦。当然,在教师的正确指引、鼓励与赞美下,同时在同伴榜样效应的影响下,幼儿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幼儿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赞美,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使幼儿的双面性格在生活中逐渐减少,让幼儿能够茁壮成长。

2.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每个家庭中家长的教养、教育方式都不一样,导致有的幼儿在家中任性、顽皮,家长无论说什么幼儿都听不进去。相反,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集体面前不太爱讲话,也不喜欢表现自己,而在家里却恰恰相反,与父母、爷爷奶奶在一起时,能够畅所欲言,性格与在幼儿园时有着天壤之别,好似变成了另一个人。其实,这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与父母的沟通方式息息相关。

教育心得:孩子的两面性教育

教育心得:孩子的两面性教育

教育心得:孩子的两面性教育

最近,通过飞信与家长谈天,我发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袁新慧的家长,李梦姣的家长……。对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说她是一个聪慧,懂事的好孩子,自己喝水,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小便,爱说,爱笑,爱打闹,爱表现。可在家里却是另一个样子,自私、懒散,什么也不干,也不听话,可让家长伤脑筋了。”通过调查我发觉,有部分幼儿的确有这种现象。

事后,我针对这一现象,仔细地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我也想出了相应的对策。我们利用教育活动的时间,实行肯定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在学校进行教育,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名叫《一个宝宝两个样》的故事,在故事里,说的正是一个宝宝在家里和幼儿园里不一样,在幼儿园爱吃饭,爱劳动,团结小伴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特爱表现自己。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不好好吃饭,不爱劳动,什么事情都得让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帮忙,孩子们听得很仔细,听完后,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应当怎么改做,并且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进行了巩固,并且把这一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让幼儿在表演台表演这个故事,巩固加以练习,效果不错,其次,同时,让家长在家里留意幼儿的表现,准时沟通,家园合作,两管齐下,共同教育。让孩子健康欢乐地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看,与家长时常的沟通反映看出,我们这个双

管齐下的方式收到了肯定的效果,我们并对这段时间表现精彩的孩子赐予了“小红花”的嘉奖!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小技巧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小技巧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小技巧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冷静处理: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过度反应,保持冷静,不要采取暴力或严厉的惩罚。

2. 沟通交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设定明确的行为准则: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且要让他们知道违反这些准则的后果。

4. 表扬和奖励: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表扬和奖励,这会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5. 榜样示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孩子。

6. 制定计划和目标:与孩子一起制定行为改善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行为问题较为严重,无法自行解决,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医生。

总之,纠正孩子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技巧,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帮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幼儿“两面派”现象

浅谈幼儿“两面派”现象

浅谈幼儿“两面派”现象

汶川县第一幼儿园陈雨

“两面派”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他们对不同的成人对象采取的不同的行为方式。比如,家长要求比较严格,孩子的表现会收敛些,表现出“退让”。家长要求不严格、甚至犹豫,孩子就会表现出“进攻”,以发脾气、哭闹等行为迫使家人满足他的要求。在学校中孩子为了换取老师的肯定和称赞,经常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忍耐并顺从老师的要求。儿童在一种环境中过分的自我约束,就会把自己的压抑在另一种环境中发泄出来。“两面派”的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显然是有害的。要帮助孩子克服“两面派”的行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和老师经常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行为表现中的问题,能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孩子,而不是一好百好或是全面否定。

二、积极引导。在分析孩子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家长应该对孩子在“两面派”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加以肯定。对不良的行为表现应当加以矫正。家长和都一定要坚持一致性的要求,用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

三、有的放矢,分析孩子出现行为不一致现象的原因和症结。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要求孩子服从的同时,更

多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意见。

四、提高幼儿辨别行为的能力。引导儿童学会辨别行为的好与坏。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好与不好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知道良好的行为表现不只为了让大人满意,更是为了让自己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及解决策略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及解决策略

浅谈孩子的两面性及解决策略孩子的两面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性格和行为特点。一方面,他们可能表现出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表现出任性、易怒、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一面。这种两面性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

首先,孩子的两面性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如果孩子过于情绪化或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会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可能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变化,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其次,孩子的两面性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他们可能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针对孩子的两面性,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状态。同时,家长也需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二、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他们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

孩子“两面派”,怎么“治”

孩子“两面派”,怎么“治”

孩子“两面派”,怎么“治”?

作者:陈文景

来源:《青春期健康》2010年第03期

案例一:程程在幼儿园吃饭很好,可到了家里却这不吃,那不吃的;在幼儿园程程听话又勤快,能主动把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的,还能关心、照顾小伙伴,可到了家里,不仅什么活都不干,还非常淘气、任性。

案例二: 冲进教室,小华抓起同学张明的书包就往地上摔。顿时,张明的课本、纸笔散了一地,并且凶巴巴地说:“你去找老师呀,就算你去告状,老师也不会相信你!”张明跑到老师跟前诉说了开头的一幕,班主任果然怎么也不相信。

原来,在老师面前,小华是个很乖的孩子,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每当老师不在场时,小华总是摇身一变,成了“恶少”,顽皮捣蛋,还专门欺负同学。

案例三:菲菲在本市某示范中学念初二,因为学习成绩好、工作认真负责,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回到家中不但骄横跋扈,还常常动手打姥姥。有一次,菲菲放在桌上的折扇被姥姥不小心碰到地下,没等姥姥反应过来,菲菲就从沙发上跳起,捡起扇子往姥姥的胳膊上打了一下,嘴里还说着:“笨死了”。姥姥望着被打红的胳膊气得说不出话来。

两面派解读:

“两面派”,一般指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

所谓“两面派”孩子,并非是成人世界中常说的那种表里不一,有目的有企图故意为之的人。孩子的“两面派”,其实是他适应不同环境的后果,也是他长期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行为。

孩子的“两面派”多表现为:在学校里和在家里不一样;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不一样;父辈家长面前和祖辈家长面前不一样。在发展领域方面,孩子的“两面派”一般更多地出现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两面派”的行为可能是孩子最初对权威的顺从、对自我情感的压抑,到后来寻找途径进行自我放松的过程的体现,这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浅谈幼儿的“两面派”现象

浅谈幼儿的“两面派”现象
校 , 就 又是 老师 眼 中的乖孩 子 。 他 在幼儿 园 中 , 儿所 扮演 的经常 是父母 、 幼 老师所 期
每 天还要 找 各种 理 由不 想上 学 , 可是 只要 早 上 一 到 学 望他 扮演 的角色 ,l n 好孩 子 ”模 范宝 宝 ”小 班长 ” ki “ e “ “ 等等 。 些角 色 , 这 很大部 分是 出 自成人 对其行为 的一种
幼 儿 的 自发生 成活动 。这 时教 师应该 保护 幼儿 的这种 来 , 以便进行 实验 。 J f f将 学过 的科学 知识 运用 于 幼 Lit 'l ] ̄
善 我想这 好 奇心 , 励 他们多 质 问 , 鼓 培养 幼儿 主动发 现 问题 自主 生 活 , 于对生 活 中一 些现 象进行 思考 和探究 ,

浅 谈 幼儿 韵 ‘ ‘ 派” 象 两面 坝
江 苏省张 家港 市飞翔 幼 儿 园 刘 碉
样 的呢?何 为幼儿 的“ 面派” ?幼儿 的“ 两 呢 两面
派”指 的是幼儿 在家 中和在幼儿 园 的表现不一 。 在
家 中任性 , 听话 , 不 在幼 儿 园乖 巧 , 听话 的行 为 , 是 幼儿心理 发展过 程 中的正常现 象 ,是其 适应社 会 ,
这两个案例只是幼儿的典型 , 幼儿 的“ 两面派” 还 期 望 。 这种期 望的影 响下 , 在 他们 自然而 然会根据 角色
戏 中学 习 ! 孩子 们会在 运用原有 生活 经验 的基 础上 , 对 多 ,把热 水杯 放在 冰箱里 ”拿筷 子在水 里搅拌 ”把 热 “ “ “

幼儿园两面性孩子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两面性孩子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两面性孩子教研活动记录

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幼儿的行为和反应常常呈现出一种两面性。

有些孩子活泼开朗,和人沟通能力强,但在学习上缺乏耐心;另一些孩子安静内向,但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两面性,我们组织了教研活动,并记录下了孩子们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活动目的

•了解幼儿园孩子的两面性表现;

•探索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充分发展潜能;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调研分组

根据幼儿园班级特点,我们将幼儿分成活泼开朗组和安静内向组。每个组约有10名孩子,分别由两名教师负责。

第二阶段:观察记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对两个小组的孩子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以下几个方

面的表现: 1. 活泼开朗组: - 与其他孩子积极交往的情况; - 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

和能力; - 对团队活动的参与度。 2. 安静内向组: - 个人独立玩耍时的表现; - 在

小组活动中的互动方式; -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

同时,教师们注意观察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内容的接受情况,包括

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学习成果等。

第三阶段:分析研究

根据观察记录,教师们对孩子们的两面性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1. 活泼开朗组: - 他们在与人沟通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 但在

学习上常常缺乏耐心,容易分心。 2. 安静内向组: - 他们在个人独立玩耍时表现出较强的安静内向特点; - 在小组活动中,他们表现为较为被动,不太愿意与其他孩

子互动。

第四阶段:教学改进

针对孩子们的两面性表现,教师们结合幼儿园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案: 1. 活泼开朗组: - 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保持耐心,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结合故事和游戏等活动,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 安静内向组: - 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 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育儿知识:一个孩子两个样怎么办

育儿知识:一个孩子两个样怎么办

育儿知识:一个孩子两个样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在生活、学习、游戏中都要遵守相应的行为准则,一些不良行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枳极鼓励下会得到约束或改正,同时同伴间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会激起孩子的表现欲望,争当起“模范宝宝”。而在家里,孩子通过观察,知道没有规则制约他,尤其在爷爷奶奶面前即使做错了,成人也会包容、原谅他。久而久之,当孩子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时,就会像韬韬一样形成“一个宝宝两个样”。面对孩子的“两面性”,家长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首先,做父母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成人就可以说话不算或只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不到。平时生活中对孩子少些溺爱,多些平等交流的机会,对孩子要严爱相济。

其次,孩子在园和在家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时,要多加强家园联系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家长不但要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更应该将家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要相信老师并与老师配合找出孩子出现两面性的真正原因,及时一致地采取措施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与肯定,如孩子在家里自己穿衣服了、主动收拾玩具了等都要给予及时肯定。

最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里,家长也不妨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出一些规矩,并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让孩子在规矩中逐渐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两面派,如何来对待

孩子两面派,如何来对待

孩子两面派,如何来对待

导读: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小孩心目中的权威性,注重家园共育。比如,家长能够利用小孩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小孩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关心教育。

有些小孩在幼儿园里专门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不讲理,任凭家长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这确实是小孩的“两面派”行为。什么缘故小孩会显现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不一致的情形呢?缘故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老师在小孩心目中占有“权威”地位。老师在教育小孩时,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对小孩的要求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老师对小孩一视同仁,善于从小孩的实际动身,因材施教,处处给小孩提供表现的机会;老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理智,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小孩。

二、家长在小孩面前没有树立好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长对小孩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小孩自觉同意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专门好地树立起威信,要紧表现为:

1、教育方法不得当:或溺爱小孩,使其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或经常用专门严格的态度对待小孩,常常为无关紧要的事大发雷霆。

2、家长教育小孩时情绪不稳固:快乐时,事事宽容小孩;不快乐时,处处为难小孩。

3、家庭教育不一致,导致小孩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面对不听话的小孩,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办?

第一,建立自己在小孩心目中的威信。在幼小的小孩面前树立好自己的威信事实上并不难,小孩往往是绝对相信父母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样在小孩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和爱护自己的威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很好,可到了家里却这不吃,那不吃的;在幼儿园听话又勤快,能主动把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的,还能关心、照顾小伙伴,可到了家里,不仅什么活都不干,还非常淘气、任性。“两面性”的产生,最大的成因是父母无原则的“溺爱教育”造成的。父母对幼儿要求不严,犯了错也不教育;对幼儿保护过度,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机会;再有,就是忽略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老师教育幼儿早上要按时起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穿,父母为了省时省事,急着上班,赶紧替他穿好;老师教育幼儿自己吃饭,父母却嫌他慢或撒了饭,又急不迭地端起碗筷喂他,总之,老师在园千句教,不抵父母无原则的一句话。如此种种,使幼儿错误地认为“一切本该如此”,从而导致了在园乖巧,在家不听话;在园助人,在家自私;在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自己的事情妈妈做等等“两面性”的表现。对付这样的小小“两面派”,你该怎么办?

一、了解孩子家园表现差异的原因

1.孩子面对的人不同。孩子在家里面对的大人有很多,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有的再加上外公外婆,表面上看这些人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大人对待孩子都有自己的方式,面对不同态度和方式,孩子在判断时,产生了疑虑和困惑,甚至是错乱。面对这么多人不同的关爱,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孩子在最初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但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揣摩,基本把握了大人们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就会针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应方式。比如有的妈妈说:孩子怕他爸爸,不怕我;孩子在爸爸面前都是很乖的,可是到我这里就放肆得很。在幼儿园里,孩子面对的是老师,教师对待孩子的教育都是一致的,这样就不会影响孩子对大人的判断,孩子也不用想办法来适应大人的评价,所以孩子在每个老师面前表现都是一样的,因为老师也是一样的,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关心。除此而外,教师对孩子的表现评价标准也是始终如一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孩子养成各种各样的良好习惯,而且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加以赞赏,这种赏识教育又强化了孩子的良好习惯。

2、孩子面对的环境不同。幼儿在园与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幼儿之间有榜样作用,而且,每个孩子自尊心很强,同伴在一起,谁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当教师表扬某个幼儿时,就会激起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又有同伴的影响,孩子们在幼儿园表现的都很出色。在家里就不一样了,有父母教养、教育方式的不当等,使孩子在家时任性、撒娇,家长说什么也不听。相反,有的孩子由于内向、不善交往、集体面前就不敢讲话,而在家里同父母一起时,有说有笑,好像变了个人,其实这都与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

3、家长的原因。很多时候,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在家长身上。幼儿园的老师比较注意为人师表,时刻注意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也不会去做的,而在家里父母长辈可能会忽略这点。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8:30睡觉,自己看电视却看到很晚;家长要求孩子不挑食,自己却挑三拣四,类似的现象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或家长的态度、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

二、怎样让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

1、家长要懂得在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家长就可以说话不算、或只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

2、父母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不要溺爱,要学会有分寸、理智地爱,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却不骄纵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对孩子不要保护过度,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实践,认知。

3、及时家园沟通,要求一致。在家里,以幼儿园的标准与规范要求孩子,不能在幼儿园一套,在家里一套,让幼儿无所适从。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巩固,家园或者长辈之间教育方式和要求的不统一,往往会成为孩子不合理要求或坏习惯的“防空洞”;父母应勤与老师沟通、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在家里的表现老师也是知道的,如果再加以“奖励

措施”,在家里某方面表现好,奖一朵小红花或其它他所渴望的东西,效果会更好。每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幼小,他们需要成人不断的肯定或否定来确定自己言行的对错,幼儿园的老师能注意用反复不断的表扬或批评,来反复提醒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而父母们可能会觉得孩子做对了是应该的,不表扬,做错了是因为孩子还小,也不批评。经常这样孩子自然会家园两样了。因此保持家庭教育的连续性、统一性很重要。

总之,如果孩子有“两面性”行为,不必苛责,要以宽松的环境、温柔的爱意、正确的方法,慢慢去引导他,相信他不久就会成为一个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是一个活泼、可爱、懂事的乖宝宝,因为我们都坚信:“他不是一个坏小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