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教师出示放大镜,询问学生知道放大镜是什么。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实验中观察花、昆虫等,还可以用于助视、电子产品检验、邮票鉴定、珠宝鉴定、指纹毛发纤维观察等。

4、让学生举例使用领域,填写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教师让学生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学生选择一小块面积,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记录新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教师讲解放大镜的特点:是一种凸透镜,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老师介绍放大镜的作用,让学生找物品来试着放大。

他们发现圆柱形和球形的以及水滴都有放大的效果。

老师解释了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都具有中间凸起和透明的特点,因此放大镜也被称为“凸透”镜。

学生们也发现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介绍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情况,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乐丰小一、使用工机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简单机.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二、杠杆的科.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支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用力;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阻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小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省;当阻力点到点的距大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等用力点到点的距离时,杠不省力也不费.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费力的是(火钳、镊子).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杠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四、轮轴的秘.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

螺丝刀是轴类工具,它的刀柄,刀杆.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力.轮轴可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是比刀杆一些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轮这时整个扳手螺帽部分.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五、定滑轮和动滑.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滑轮可改变用力方,但不省.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动滑轮省,但不改变用力方.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是力的单位,用字母”表示六、滑轮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变用力方,滑轮组的组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最简单的滑轮省多,就.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②名称动滑③名称滑①名称定滑④名称滑所起的作用所起的作用所起的用所起的作用改变用力方能省既能既能省不能省不能改变用力方又能改变用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5千克,最省力的是),其次)不省力的是)七、斜面的作.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斜面力,斜面的坡度越省,坡度越不省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形的盘山公、各种斜坡、各种刀刃、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螺丝钉螺斜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省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我的假设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不改变的条件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实验方法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坡度不的斜面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记录下在每种斜面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自行车运用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如:把手脚蹬斜面(如:螺丝钉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微生物与健康
8.单元复习
1、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非生物和生物。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3、运用绘画、文字、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8
课时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课程目标(从学生角度)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5-9
1.我们的地球模型2.昼夜交替现象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4.谁先迎来黎明
5.最长的四季变化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8.单元复习
1、学会使用模型和思维导图等表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
2、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地球自转方向和四季变化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3、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4、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10-13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2.斜面
3.不简单的杠杆
4.改变运输的车轮
5.灵活巧妙的剪刀
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岩石与矿物、生物的多样性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酸碱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力与能源、太阳能、能量守恒定律4.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生物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验教学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课程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溶解的原理。

(2)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2. 答案:(1)物质溶解是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开发、污染、乱捕滥猎等。

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环保行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环保志愿者等,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坚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1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彼此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丈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随便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系统1.1 骨骼和肌肉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掌握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

讲解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展示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1.2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的分类。

讲解骨骼的功能。

1.3 肌肉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肌肉的类型。

讲解肌肉的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系统2.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的组成。

讲解呼吸道的功能。

2.2 肺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肺的结构。

讲解肺的功能。

2.3 呼吸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呼吸的过程。

第三章:人体的消化系统3.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消化道的组成。

讲解消化的功能。

3.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

第四章:人体的循环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结构。

讲解心脏的功能。

4.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血管的类型。

讲解血管的功能。

4.3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五章:人体的泌尿系统5.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

讲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5.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第六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它们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植物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2. 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3. 地球宇宙与空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与探索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掌握植物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理解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与探索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2. 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地球宇宙的基础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天体模型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身边的动物,探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观察夜空,引发对地球宇宙的思考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2.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讲解植物的分类、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以动物为例,解释动物的分类、行为与适应环境结合地球仪、天体模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通过实验,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动物观察、地球宇宙知识问答等练习开展物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2. 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3. 地球宇宙与空间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自转与公转物质性质与变化2. 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作业题目,编写详细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2. 拓展延伸:开展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博物馆等地,拓宽知识视野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编写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针对植物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等难点,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章“物质与材料”中的第1节“物质的状态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以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状态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难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水、冰、蜡烛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质,思考它们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讲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状态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 固态→ 气态;气态→ 液态→ 固态吸热和放热现象: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七、作业设计1. 描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

答案:固态:如冰、石头;液态:如水、牛奶;气态:如氧气、二氧化碳。

2. 列出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 固态→ 气态;气态→ 液态→ 固态。

原因: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3. 举例说明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答案:吸热现象:冰雪融化、水沸腾;放热现象:冰雪融化、水结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认识不同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地球的力量:了解地震、火山、山川等地理现象。

2. 生命在变化中成长植物的生长:学习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动物的发育: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无处不在: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实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4.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命的神奇。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现象图片、地球仪、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能量转化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土壤、浇水工具等。

学生个人实验器材: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气象现象、植物生长等。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学习各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内容:各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05
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分析
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 学全册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教材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等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本学期科学教 学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相关的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实验、活动 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归纳小结环节设计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加深学生的印象。
重点强调
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调,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
布置作业
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
备。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03 鼓励性
以鼓励和肯定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
评价结果运用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 略,提高教学效果。
家长沟通
将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 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 个性化辅导,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科学知识
涵盖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
和原理。
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 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
力。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推理等方式探
究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 趣、好奇心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传授科学知识和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答: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答:镜片最厚处与最薄处之差(镜片凸度)不同。

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答:跟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凸度)有关。

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二、怎样放得更大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答: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并且找到两个凸透镜之间合适的距离。

3.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显微镜是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的。

即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目镜:观察标本,第二次将标本放大。

物镜:将标本第一次放大。

调节旋钮:调节镜筒上下位置。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反射光线到镜筒中。

4.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答: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下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三、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答: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膀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脉;在显微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

最惊奇的是鳞片的数量很多,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形状大致相同。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答: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展示我们的记录,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怎样的。

(展示图片参看课本)答:洋葱表皮细胞的数量很多,形状像一个个小房子,小房子内有小黑点——细胞核。

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答: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是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

3.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答:相同的是都看到了一间间的小房间一一细胞。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内容分析及学习研究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资源,它不仅涵盖了各种科学知识,还提供了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科学知识。

一、教材内容介绍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分为上下册,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点。

通过简明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教材向学生介绍了生物的起源、物质的组成、天体的运动等基础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1. 生物知识教材中的生物部分主要介绍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加深对生命的认识与尊重。

2. 物理知识教材中的物理部分涵盖了力、能量和声光电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了解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以及声光电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地理知识教材中的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特征、地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预防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三、学习方法和策略1. 建立知识框架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地图或分类表格,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这样有助于他们快速建立起知识框架,更加系统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2. 运用多媒体资源除了教材本身,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科学教育视频、科普网站等来丰富自己的科学学习。

这些资源能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进行实践探究教材中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放大镜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放大镜
五、自制放大镜
1.自制放大镜,并验证自己的制作成果。
2.思考:自制放大镜与放大镜有什么相同之处。
六、课前准备材料
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放大镜》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2.认识透镜、凸透镜。
3、比较三种透镜的不同,认识放大镜具有放大的左右和它的结构特点的关系。
四、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1.不同放大镜中间厚度不同,边缘厚度不同与放大镜的倍数有关系吗?
2.学生表明自己的想法。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4.凸透镜中间厚度与边缘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5. 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Nhomakorabea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毕业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0、玻璃不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跟它(脚的结构)有关。

12、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5、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16、(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7、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18、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9、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2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优点是:①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②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③桥面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21、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利用三角行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2、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23、杆秤是杠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省力杠杠)的特点。

24、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5、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铁钉)、(导线)、(电池)。

26.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它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27.电磁起重机主要是由(电源)和缠绕在铁蕊周围的(线圈)构成。

也即主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

2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29、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30、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1、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使电灯亮或灭。

32 、激光有很大的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33、神舟六号火箭靠(化学能)把它发射升空。

34、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能源都源自(太阳)。

35、用沼气煮饭、照明、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

36、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了身体,它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37、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38、(新能源)有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

39、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200万)种。

其中植物有(30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

40、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它们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41、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

4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存是生物的基本(权利)。

44、中国稀有动物有大熊猫、珙桐、(藏羚羊)、(杨子鳄)、白暨豚。

45;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
46、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47、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48、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
49、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50、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
51、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52、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3、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4、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科学家证实氟利昂和哈龙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二、选择题。

(4分)
1.以下哪种工具应用杠杆工作原理?(A )
A.钓鱼杆B.方向盘C.旱冰鞋
2.定滑轮(C )但(B );动滑轮(A )但(D )
A.省力B.不省力C.能改变力的方
向D.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省力B.费力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 A )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 B )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 C )
4.螺丝钉上的螺纹利用了(B )的原理.
A.轮轴B.斜面C.滑轮
5.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办法,有许多优点,例如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力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但焚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会(C)、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B ),造成(A)。

A.二次污染
B.有毒物质
C.消耗大量电能
6. 废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A)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C)水无法使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A.1平方面积
B.2平方面积
C.600
吨 D.6000吨
7.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C),身体愈接近
(A);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A.圆形
B.越小
C.愈大
8、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A);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B);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C)。

A.昆虫类
B.鱼类
C.哺乳动物
三、判断题(7分)。

1.机械可有可无,没有它,人们照样生活。

(×)
2.轮轴能省力,轮轴越大越省力。

(×)
3.人们日常使用的杠杆都是省力的。

(×)
4.跷跷板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

(√ )
5.使用瓦楞纸是为了好看。

(×)
6.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比立放承受力大。

(×)
7.上重下轻,上大下小的物体比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物体容易倾倒。

(√)
8.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

(√)
9.磁性黑板是根据电磁铁性质制作的。

(×)
10.选用铝芯导线制作电磁铁,它也会成功。

(√)
11.搬运杂乱的废钢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

(√)
12.煤是古代沉积下来的泥沙形成的。

(×)
13.人力、畜力是可再生能源。

(√)
14.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