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整理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地理第二章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地理第二章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昼夜温差很大;E:地球上无生命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都发生在对流层;

因为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小问题: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上冷下热容易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第二节气温

1、天气是什么?

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主要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 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描述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描述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如下:

1. 细胞

a)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生物遗传、生长和繁殖。

2. 细胞器官和细胞器

a) 细胞器官是由多个细胞器组成的结构,有特定的功能。

b) 常见的细胞器官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心体、溶酶体等。

3. 细胞膜与细胞壁

a) 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薄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b)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坚硬结构,提供细胞的支持和保护。

4. 细胞的能量中心-线粒体与叶绿体

a)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核糖体,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 叶绿体是细胞内的绿色颗粒,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与释放氧气。

5. 细胞的核心-细胞核

a)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结构,控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b) 细胞核内包含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

6. 细胞分裂

a) 有丝分裂是细胞在生物体内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b)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产生四个不同的子细胞。

7. 遗传与生命的延续

a) 染色体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组成。

b) 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c)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8. 生物多样性

a) 生物多样性指同一生物类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b)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进化和生存。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包括了细胞、细胞器官、细胞膜与细胞壁、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核、细胞分裂、遗传与生命的延续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主要包括了生物学和化学的相关知识,这一章的重点是介绍生物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基础概念。

一、生物分子

1. 生物分子的种类

生物分子包括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两种。有机分子是由碳、氢、氧、氮、磷、硫、钾等元素组成的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

糖和脂质等。无机分子则是除有机分子以外的化合物,如水、二

氧化碳等。

2. 生物分子的特性

生物分子具有生命活动的特殊性质,比如蛋白质具有酶活性、

核酸具有遗传性等。生物分子也具有高度的结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生物分子之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大分子。

二、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种类

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等多种类型。其中,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则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还原反应则是在还原剂作用下,将氧化物还原成金属或原理。

2.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被消耗或生成的量。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3. 化学反应的平衡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反应平衡状态,此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反应平衡的位置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有关,可以被Le Chatelier原理描述。

三、生物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生物分子与化学反应密不可分。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化学反应产物在进一步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又会进一步形成新的生物分子,如脂肪酸与葡萄糖反应生成三酰甘油等。

八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二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物质与化学变化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从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质

物质是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

气体三种状态。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其中,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在物理方面的表现,如颜色、硬度、

密度等;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等。

二、元素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

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天然元素,其

余的是人工合成出来的元素。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结构决定,包

括电子构型和原子核结构。

三、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其元素的比例和连接方式。例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

四、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以上的物质通过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也可以是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一些化学物质被消耗,一些化学物质被生成,有时也会有光、电磁辐射等现象。

综上所述,八年级科学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物质和化学变化方面的知识,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些知识的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探索世界。

八年级科学电路复习(学生版)整理

八年级科学电路复习(学生版)整理

八年级科学电路复习

[知识要点]

电路图

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接通的电路(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3

电流的测量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3、电流的符号:I

4、电流的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1A=103mA,1mA=103µA

5、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1)量程: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三个接线柱。

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

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

(2

②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3

①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物质的导电性

1

(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2、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而导体表面被氧化,导电能力会下降。

3

4、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一般非金属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5、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目录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 2

第三章 声的世界 ———————————————————— 3

第四章 多彩的光 ————————————————————5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10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2

第七章 力与运动 ———————————————————15 附件1:八年级(上)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18 附件2:八年级(上)常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

———————18 附件3:八年级(上)计算公式 ——————————————18

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

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

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

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 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一光的传播:

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也称为发光体。

(2)分类:A 根据生成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 B 按光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太阳、亮着的白炽灯)、“平行光源”(电筒射出的光) C 根据发热程度分为:“热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冷光源”

注意: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光,

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以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明:在暗室中,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现象:

(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影子,如手影。

(2)日食: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区的位置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

A 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B 像的形状: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C 像的大小决定因素: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D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小,反之,则越大。 4、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1)激光准直。 (2)站队成直线。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下复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下复习知识点整理

科学八年级上、下复习

1.1地球上的水 1.

2.

3.在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与同期蒸发总量之差,就是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人类可以使用的水资源。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比较丰富。

4.中国是一个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特点:南多北少,夏多冬少。

5.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1.2水的组成

6. 7.氢气: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文字表达式:+ −−−−→通直流电

水氢气氧气

9.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3水的浮力

10.所有液体(气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11.阿基米德原理:F =G =gV ρ浮液排液排液。

12.F G <浮 下沉 F =G 浮 悬浮或漂浮 F G >浮 上浮

13.沉浮条件的应用:航天员模拟训练、密度计(刻度上密下疏,上大下小)、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等。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14.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15.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悬浮液),比如钡餐,泥水。 16.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乳状液),比如牛奶,肥皂水。 17.溶液的性质:均一稳定,悬浊液、乳浊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1.5物质的溶解

18.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要在相同的温度,相同的溶剂并质量也相同的情况下,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进行比较。

19.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比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比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解温度基本不变,比如氯化钠。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 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 动植物细胞的共同和特殊结构

B. 细胞的功能

1. 营养摄取和消化

2. 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3. 细胞代谢和能量转化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殖方式

A.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 表型和基因的关系

B. 生殖方式

1.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2. 多样的有性生殖方式

3. 繁殖方式对遗传的影响

三、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A.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1. 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B.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1. 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地理和生物化石

2. 进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

四、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

A.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 生态位和食物链、食物网的关系

2. 光合作用和有机物分解的角色

B. 物质循环

1. 氮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的流程

2. 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人类生殖与发育

A. 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特点

2.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过程

B. 胚胎的发育和生殖技术

1. 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2. 生殖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六、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A. 健康的概念和维护

1. 营养均衡和合理运动的重要性

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B. 环境保护

1.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破坏因素

2. 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A. 遗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1. 基因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整理

第1节大气层

一、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

*重点记忆: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气温

一、天气

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例如晴空万里

气候:例如冬雨夏干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

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 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3 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 5 个环节:a、蒸发 b、

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地下径流 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

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 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

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 节水的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水和水溶液

注:红字部分是考试重点考试内容。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具体的数值不需要记忆,我们只需要知道海洋水占比很大,淡水资源相当匮乏)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2.5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海上蒸发②水汽输送③路表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 ,流回海洋(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

负极(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

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

实验结论: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微观: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注:宏观和微观的结论都是咬文嚼字的,水,氢,氧,组成对应宏观;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对应微观,选择题经常以错误搭配的方式出现;(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思维导图:第2章-天气和气候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思维导图:第2章-天气和气候

第2章天气和气候

思维导图目录

针对每章每节的知识体系,把每一节都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图文结合,要点突出。思维导图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切合学生实际,更融合方法与技巧。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和有效保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

家)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

1.1 物质的组成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

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

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

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

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

2.1 分子运动论

-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1 空气的组成

-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

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 饮用水的标准。

根据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解释以下概念。

根据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解释以下概念。

根据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解释以

下概念。

根据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解释以下概念

1.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度

物质的分离指的是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过程。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浸提等。分离的目的是得到各个组分的纯净物质。

纯净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粹组分的含量。纯净度越高,表示所含杂质越少。

2.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

3.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

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溶质溶解度的单位可以用克/升表示。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此时溶液呈饱和状态,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4. 分子和元素的概念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分子可以看作是具有电中性的整体。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5. 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6. 分子的热运动和固体、液体、气体的特性

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由于热的作用而产生的无规则运动。分子

的热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速度越快。

固体的特性是形状固定,体积固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液体的特性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较小。

气体的特性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目录:

1 大气层

2 天气和气温

3 大气的压强

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5 风

6 为什么会降水

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

1、

2、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

袭;D

3、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

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

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1、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

B、拔火罐原理

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3、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

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4、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第五节风

1、风是怎样形成的?

A B

2、

A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东风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3、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空气的湿度: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如果空气中水蒸汽量没饱和,湿球的表面便不断地蒸发水汽,并吸取汽化热,因此湿球所表示的温度都比干球所示要低。空气越干燥(即湿度越低),蒸发越快,不断地吸取汽化热,使湿球所示的温度降低,而与干球间的差增大。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很低,燕子也就

低飞觅食。

2、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凝结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即云、雾等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3)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

己预测天气;(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2、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 “少云”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 以下(2)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