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研讲义究法章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研究法4章田间研究法

植物营养研究法4章田间研究法

把试验地分成若干个区组,要求 1)每个区组内保持条件比较一致,使区组内各小区的处理可以相 互比较。
区组内各处理采用随机排列,符合误差理论随机性的要求,可 以无偏地估计误差。
随机排列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现:抽签、查随机数字表
2)区组间条件容许较大差异:体现局部控制原则。
2020/5/22
21
2020/5/22
• 设置区组是控制土壤差异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 完全区组和不完全区组
➢ 区组的排列根据试验地的形状、地势特别是土壤肥力差 异
• 小区(plot):一个品种或处理在一次重复中栽种的地块 。
➢ 小区的排列一般有顺序和随机排列两种
2020/5/22
20
田间排列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随机区组法:是田间试验应用最广的方法
结果。仅用于复因子试验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参与试验,这些试验点均衡分
散、整齐可比。因此,有可能从众多的处理组合中 选出最优的处理组合。
2020/5/22
37Fra Baidu bibliotek
2. 正交设计的产生 前面介绍的适合复因子试验随机区组和裂区设计均属于复因
子试验的全面实施,即每一种处理组合在每一区组都必须设置一 个小区。
2020/5/22
1
一.概念
1.含义:在自然的土壤、气候条件和接近于生产条件 下的大田中研究作物对各项处理的反应的科学试验方 法。

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学

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学

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的是提⾼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中⽂学名

植物营养学

英⽂

plant nutriology

⽬的

提⾼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

研究⽅法

⽣物⽥间试验法、⽣物模拟法等

研究范畴

植物营养⽣理学、植物根际营养等

研究⽅向

逆境植物营养等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的是提⾼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合理肥料的⼿段为植物提供充⾜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植物营养效率,从⽽达到提⾼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的.

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产的历史悠久,在施⽤肥料促进促进植物⽣长⽅⾯积累了⾮常丰富的经验,但对植物营养科学理论的探索,最早是从西欧开始的。

尼古拉斯(Nicholas,1401-1446)是第⼀个从事植物学营养研究的⼈,他认为植物从⼟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分的某些过程有关,200年后,海尔蒙特(Van Helmont,1577-1644)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了著名的柳条试验,得出柳树的增重来⾃⽔⽽不是来⾃⼤⽓和⼟壤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成功的把科学的试验⽅法引⼊了植物营养的领域.

1804年,索秀尔(de Saussure)采⽤了精确的定量分析⽅法测定了空⽓中的⼆氧化碳含量以及在⼆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中所培养的植物体内碳素不同,证明了植物体内的碳来⾃空⽓中的⼆氧化碳,是植物同化作⽤的结果.⽽植物的灰分则来⾃⼟壤;碳,氢,氧来⾃空⽓和⽔。

植物营养研究法

植物营养研究法

一、名词解释:

1、处理:为了研究某个因素的效应或几个因素的关系及其综合效应,人为的使试验因素处于不同水平或试验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试验不同处理。

2、单一差异原则:方案中除了欲比较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应相对一致,处于良好状态,以排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

3、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4、完全方案:每个试验因素的每个水平的相互组合,所有因素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不漏信息。

5、水平:一个试验因素不同质的或量的存在状态,就叫试验因素的不同水平。

6、因素:要揭露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研究作用于与事物的的诸因素的效应,被研究的因素称试验因素。

二、判断:

1、不完全方案是完全方案的部分实施(对)

2、田间试验的处理数不能太多,一般应控制在3-4个为宜(对)

3、在田试验中,长方形小区有利于降低由于土壤肥力不均衡带来的局部误差,因此,在设置小区时,小区的长宽比应越大越好(错)

4、在溶液培养试验中,绝大多数作物的适宜营养液浓度应控制在0.5-3.0uS/cm范围。(错)

三、问答题

1、田间试验中,试验误差来源有哪些

土壤肥力的不均匀性

试验材料的不一致性

田间操作的差异

病虫害、鸟兽害等

环境条件差异

2、营养液培养试验中,营养液的配置原则是什么?

营养液中必须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

营养液中各种化合物必须是植物根部可以吸收的形态;

营养液中各种化合物的数量及比例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要求;

营养液中无机盐类构成的总盐分浓度及酸碱反应是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

组成营养液的各种化合物,在栽培过程中应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

营养液中化合物的总体,在被吸收过程中造成的生理酸碱反应是较平稳的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绪论.ppt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绪论.ppt
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 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 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 进行单因素试验。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 起来运用。
2. 生物模拟试验法
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 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 单因子的研究,多用于田间条件下难以进行 的探索性试验。
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主要研究方法
植物营养学是农业生物学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是一门与多种学科相互联系、相 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研究植物营养学 的最终目的在于以植物营养特性为依据,在 土壤供肥的基础上,通过施肥措施,为植物 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在其他农业技术措施 的配合下,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效 果,并对环境质量和土壤培肥做出应有的贡 献。
第三节 植物营养研究法的课程要求
学好植物营养学,紧跟植物营养研究的前 沿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勤于查阅文献,了解植物营养研究的
最新方法
营养元素生理学:研究养分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与养分的再循 环、再利用,养分的吸收、养分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与短距离 运输、养分的分配等; 产量生理学:研究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形成、养分的分配和调节 过程、库-源关系及其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利用各 种内外源激素或调节剂对产量形成过程的调控和机理; 逆境生理学: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寒冷、病虫害、 通气不良、营养不足或失调等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异及适应性 变化规律,通过营养调节挖掘植物抗逆性的基因型潜力。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六章-3 方差分析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六章-3 方差分析
观 处理 察 值 总和Ti. 平均
1
319 248 221 270
2
279 257 236 308
3
318 268 273 290
4
284 279 249 245
5
359 262 258 286
A1 A2 A3 A4
1159 1314 1237 1399
311.8 262.8 247.4 279.8
误差
总变异
多重比较:(multiple comparisons)
1、最小显著差数(LSD)法:

最小显著差数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简 称LSD法。它是在一定概率(1-α)保证下,确定 一个达到显著的最小差数尺度LSDα,用以检 验平均数间差数的显著性。凡平均数间差数大
第三节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在对多个样本平均数进行比较时,如果仍用t
检验不仅检验过程繁琐,而且还会产生较大
的误差,提高犯错误的概率。

1923年英国统计学家R.A.Fisher提出了方差
分析的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方法是对多个样
本平均数一次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 2
n
k

SSe=
i
k
2 ( x x i .) ij j 1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资源系

2007-9-18

目录

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一单盐毒害与混合盐的拮抗作用................................................. 1..实验二植物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EC)的测定........................................ 2.实验三植物根系氧化力的测定(a萘胺法).. (3)

实验四植物根系脱氢酶活性测定(TTC 法)............................................................................ 5..

附录一7230G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6)

附录二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及格式................................................ 8..

附录三常用洗液的配置与适用范围.............................................. 8..

附录四化学药品规格和标准 (11)

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为了维护良好的实验教学秩序,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遵守学生实验守则。

1. 初次使用实验室,请仔细阅读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任务,弄清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步骤,做

好预习报告,并做好仪器、化玻、药品的借用工作。班长在上课之前做好值日生安排工作(3~5人左右)。

植物营养研究法2章试验设计

植物营养研究法2章试验设计
12
第二节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因素( 试验因素(factor):为了要考察某些影响因素对某事物的影 : 响程度,人为地控制该影响因素的变化状态, 响程度,人为地控制该影响因素的变化状态,使其影响程 度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或判断, 度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或判断,通常称这种要考察的因素 为试验因素。 为试验因素。 试验处理(treatment):为研究试验效应而人为设置的不同水 : 试验处理 平或不同水平的组合。 平或不同水平的组合。 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 : 是指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定进行比较的一组 试验处理( 试验处理(treament)的总称。广义的试验方案是指包括 )的总称。广义的试验方案是指包括 实施步骤在内的整个试验计划
27.1 20.6 17.4 15.4 14.0 12.9 12.0
31.7 24.0 20.3 18.0 16.3 15.0 14.0
18
(二) 复因素试验方案的设计 至少有2个试验因素的试验称为复因素试 至少有 个试验因素的试验称为复因素试 个试验因素的试验称为 验。复因素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因素的主 效应及其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 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确定不同因素不同水平 的优化组合。 的优化组合。
14
4.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不同的试验方案要求采用 .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 的统一性: 不同的统计方法, 不同的统计方法 , 而不同的统计方法又对试验设计有 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要求。 (1)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必须均衡,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必须均衡, 必须设置重复。 必须设置重复。 (2)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可以均衡也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 可以不均衡;在限制因素明确,效应模式认定, 可以不均衡 ; 在限制因素明确 , 效应模式认定 , 有足 够剩余自由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重复。 够剩余自由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重复。 5.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效率是指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 .要提高试验效率: 所获得试验信息的多少。 所获得试验信息的多少 。 适当减少试验因素是提高试 15 验效率的有效途径。 验效率的有效途径。

植物生理研究法(含试验方法、数据、论文)

植物生理研究法(含试验方法、数据、论文)

《植物生理学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报告、课程论文)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开课时间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研究法》

(课程实习)

盐胁迫下钙对春小麦的生理效应

目录

一、实验设计方案 2

二、实验预习报告4

实验一小麦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4 实验二小麦SOD活性测定(NBT法) 5 实验三小麦POD活性测定(愈创木酚法) 7 实验四小麦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Folin--酚试剂法)8 实验五小麦叶绿素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 9 实验六小麦脯氨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 11 实验七小麦丙二醛含量测定(TBA法) 12 实验八小麦水势测定(水势仪法) 13 实验九小麦生物量测定 14

三、测定数据记录及计算15

四、课程论文 24

一、《植物生理学研究法》实验设计方案(10分)

二、生理指标预习报告

实验一小麦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一)原理:逆境(高温或低温)伤害原生质体结构,质膜透性增加,细胞内含物(无机盐)不同程度外渗,使得外液电导度增大(伤害越重,外渗物越多,电导度的增加越大),故可用电导仪法测定外液的电导度增加值而得知膜的伤害程度。

(二)植物材料:小麦叶片(正常处理、高盐胁迫、低盐胁迫)

(三)仪器设备:真空抽滤设备、电导仪、恒温水浴锅、试管架、普通具塞、10ml移液管、打孔器、镊子、滤纸等。

(四)试剂配制:无离子水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清洗用具: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用洗衣粉洗→自来水冲洗干净→无离子水润洗→倒置在试管架上备用

2、材料准备:从各种处理的叶片中选择大小,厚度相对一致发的叶片→分别用自来水冲洗除去表面的污物→再用无离子水清洗→滤纸轻轻吸干表面的水分

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法7..

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法7..

等。
Pot with five compartments
30m
Soil comp. Hyphal comp. Root comp.
0.45m mesh
2、灭菌培养试验:

灭菌培养试验是指在无微生物的情况下设置试验。 类型:
(1)、全部灭菌:植物地上、地下均灭菌。 (2)、局部灭菌:根部及营养基质灭菌。

培养试验种类
1、盆钵试验:利用各种特制的盆钵进行植物的栽培试验。
2、幼苗试验:又叫植物短期培养试验。它是根据植物苗期
对土壤及环境条件的反应作出评价。它是介
于实验室和盆栽试验之间的研究方法。 3、框栽试验:利用特制的木框、水泥框、塑料板框作为容 器进行的植物栽培试验。面积小于1平方米。
培养试验在土壤/植物营养学发展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灭菌培养试验主要用于植物根际及根分泌物与土壤中 难溶性养分的相互作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在植物营
养上的作用,根吸收养分的机制,及土壤微生物与植 物根营养的关系等。
3、渗漏水研究法:

在自然条件下,收集土壤不同层次或整个剖
微量元素试验不如水培效果好。
二、砂培试验的准备工作
1、砂子准备:按研究工作的要求筛选砂子,并纯化。 2、培养盆的准备: 选盆:比土培严格。进行微量元素试验时,可参照
水培。 洗盆:

植物营养研究法-统计习题

植物营养研究法-统计习题

第一章 误差的基本理论

1.某地调查了60个水田土壤的有效锌含量,结果如下表,试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并计算该地有效锌的平均含量与标准差。(单位:mg/kg ) 0.25 0.28 0.42 0.45 0.45 0.48 0.56 0.57 0.58 0.64 0.67 0.68 0.65 0.74 0.75 0.78 0.78 0.80 0.80 0.80 0.81 0.83 0.84 0.84 0.84 0.85 0.86 0.88 0.88 0.85 0.85 0.86 0.90 0.92 0.96 0.96 0.96 0.98 1.02 1.05 1.08 1.10 1.12 1.12 1.14 1.16 1.18 1.08 1.20 1.20 1.22 1.20 1.28 1.29 1.30 1.32 1.34 1.35 1.50 1.52

2.太湖地区各类水稻 土的分布面积、有机质

含量如下,试计算全地

区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和

标准差。

3.测定蚕豆根在25℃下的逐日生长量于下,试求根长的平均每天增长率。

日期(天)

1 2 3 4 5 6 7 根长(mm ) 17

23 30 38 51 72 86

4.苏州地区黄泥土中钢的背景值(mg/kg )的一个样本如下,求其几何平均数,几何标准差。 14.2 21.0 25.7 29.4 18.0 21.8 26.8 30.0 28.8 24.5 20.4 19.7 24.0 28.0 43.5 27.2 23.3 19.3 42.7 27.1 22.3 19.2 19.0 22.2 26.8 30.6 30.0 26.5 21.1 17.2 43.8 27.8 23.5 19.6 20.1 24.3 28.4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

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3、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

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

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

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因此,矿质

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

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

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

植物营养学课件整理

植物营养学课件整理

第一节 什么是植物营养学 >>> 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 第三节 现代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 第四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

第一节 什么是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

能量交换的科学。

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创立

植物“生长要素”的探讨(1630-1750) 植物营养物质的探寻(1750-1800) 植物生理学的创立(1800) 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1840)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务

植物“生长要素” 的探讨

(1630-1750

Van Helmont,柳条试验证明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

Glauber ,畜粪分析,田间试验证明植物能从一种叫做“硝”

的物质中吸收营养物质。 Woodward 不同来源水分试验---土壤中有营养物质

Tull 土壤耕翻实践---土壤颗粒大小的影响

植物营养物质的探寻 (1750-1800)

第一章 绪 论

Home ,空气 、水、土、各种盐类、油、“固定形态的火

Wallerius,Dundonald

,腐殖质学说,认为石灰,碱类和其他含盐物质为间接作用 Jan Ingen-Housz ,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与浊化,光的重要性

Jean Seenebier,1782,解释柳条试验,----“固定态”空气 植物生理学的创立(1800) De Saussure 植物的关系 氧气,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实质 植物氧及碳的来源

植物营养研究法实验设计

植物营养研究法实验设计

实验一田间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田间实验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加深对试验方案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掌握试验方案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了解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了解不同类型试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单因素试验,多应素试验)(三)本实验试验方案如下:

试验题目:不同氮肥用量、有机氮无机氮对上海青的影响

方案如下:

氮肥用量及有机无机氮试验kg/亩

处理氮肥(纯氮)尿素用量有机肥用量

1 2 3 4 5 0

4

8

12

16

8.7

17.4

26.1

34.8

104.71

209.42

314.13

418.84

其中有机肥养分含量3.82-2.27-1.70

其中每个处理施用相同的磷、钾肥,磷肥用量为9.5kg/亩,钾肥用量为15kg/亩。尿素(含N46%),磷肥用过磷酸钙(含P2O518%);钾肥用氯化钾(含K2O 60%),每亩折合过磷酸钙用量27.8kg,氯化钾用量25kg。

试验设二个重复,一个班做一个。

三、实验报告

请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叶菜养分需求规律,并书写报告。

实验二试验方案的田间实施

一、实验目的

按照试验计划的要区,把试验落实到田间,包括选地、选作物,划区、施肥和播种或移栽等环节。通过试验,不仅要熟悉和掌握田间试验设置的各个环节,而且也是一次基本生产训练,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二、材料设备

标杆、皮尺、测绳、锤、锄头、秤、肥料袋、肥料、种子、运肥工具、上海青苗(3000株)等

三、实验内容

(一)选地;根据试验要求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地块

(二)挖地、平整土地、划区(其中主区为随机区组设计、副区为裂区设计)

植物营养学概述

植物营养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基本概念

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2、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

1、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

2、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3、施肥手段:良好生长环境植物遗传特性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

4、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

1、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577-1644),柳条试验

2、罗伯特•波义尔(Robert Boyle)索秀尔,碳素营养学说

3、泰伊尔(Von Thaer, 1752-1832)腐殖质营养学说

4、布森高(Boussingault, 1802-1887)氮素营养学说

5、索秀尔(Saussure,1804)、伍德沃德(Wood-ward):水培试验实践的先驱.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1840年)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营养原理教案

植物营养原理教案

植物营养原理教案

教案标题:植物营养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

2. 掌握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3. 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土壤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对植物营养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2. 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土壤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掌握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土壤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植物营养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植物营养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3. 实验室或植物园参观安排。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生长不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营养的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知识讲解:

2.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

a. 植物的营养需求:养分元素和非养分元素。

b. 植物的吸收方式:根系吸收和叶片吸收。

3. 详细讲解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a. 氮、磷、钾:植物生长的关键元素。

b. 钙、镁、硫、铁、锌等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4. 探讨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土壤的关系。

a.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 土壤中的养分吸附和离子交换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实践活动:

5. 安排实验室或植物园参观,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

a. 植物根系的观察和实验。

b. 土壤样本的分析和实验。

总结回顾:

6. 总结植物营养原理的重要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a. 重点强调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b.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土壤的关系。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植物的土壤营养
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形态、 含量、吸附固定等转化和迁移的规律;有效 养分的形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各种养 分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肥力水平与植物营 养的关系; 土壤肥力学:研究在农业耕作条件下,施肥 对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阐明维持和提高土 壤肥力的农业措施与影响条件。
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 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 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 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 植物新品种。
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 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 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和 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 属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 规律和调控措施。
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 人才培养
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 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
用认识不足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
作用认识不够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萨克斯(Sachs,1860)、克诺普(Knop,1861)
近代田间试验研究有了明显发展 布森高在183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 试验站; 鲁茨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延 续至今; 门捷列夫1869年在俄国四个省同时建立了 试验站.
在鲁茨的倡导下,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 长期实验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试验方案的设计
(一)单因素试验方案的设计: 单因素试验只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其设计要
点是确定因素的水平范围和水平间距。 水平范围是指试验因素水平的上、下限区间,其大
小取决于研究目的。 水平间距是指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的间隔大小。其要
适宜,过大无实际意义,过小则易于被试验误差 所掩盖。
16
具体的水平间距设计还取决于试验地 土壤肥力变异、重复次数和统计检验的 置信长。下表是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资料。 从中可知,在变异系数10%,重复4次的 条件下,处理差异只有大于平均数的 14.5%,才能达到95%的置信度要求。
2 复因素试验:两个以上不同因素效应的试验,复因素试验或 多因素试验。
克服了单因素试验的缺点,结果能较全面的说明问题,随
着试验因素的增多,使试验过于复杂庞大而降低试验的精确
性。因此,复因素试验一般以2~4个试验因素较好。
3
பைடு நூலகம்
3 综合试验:通过单因素和复因素试验,可以探索 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因素的最优组合,根据这个 最优组合制定一整套的技术措施,再与现行生产 所采用的成套技术措施相比较,研究最优组合的 综合效应并检验其实用价值,这就是综合试验。
(1)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必须均衡, 必须设置重复。
(2)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可以均衡也 可以不均衡;在限制因素明确,效应模式认定,有足 够剩余自由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重复。
5.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效率是指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
所获得试验信息的多少。适当减少试验因素是提高试
验效率的有效途径。
较法来确定试验因素的效应。 3.尽量排除非试验因素的限制:在一个试验中不可
能对全部有关的因素都进行研究,只能选择一部 分作为试验因素。但非试验因素对试验因素总是 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应尽 量排除非试验因素的限制作用,在肥料试验中, 一般常采用设置肥底的办法。
14
4.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不同的试验方案要求采用 不同的统计方法,而不同的统计方法又对试验设计有 不同的要求。
7
2.作好试验计划:
(1)设计试验方案; (2)确定试验方法; (3)制定管理措施; (4)确定观察、测定项目及其方法与标准。
拟定试验计划,一方面要根据试验的目的任 务和对精确度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试验
条件,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
8
❖ 3.实施: (1)作好准备工作; (2)布置试验; (3)作好试验的管理工作; (4)作好观察记载和各种测定工作
❖ 应用性研究:在于获得某种新的技术和产品
6
二:科学试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选题:是确定试验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试验研究目的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生产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2)生产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3)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4)科学发展史上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选题前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6
9.3
11.6 14.0 16.3
7
8.6 10.7 12.9 15.0
8
8.0 10.0 12.0 14.0
18
(二) 复因素试验方案的设计
至少有2个试验因素的试验称为复因素试 验。复因素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因素的主 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确定不同因素不同水平 的优化组合。
19
1.因素的简单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在复因 素试验中,一个试验因素在另一个试验因素的某一水 平上的试验效应,称为这一个因素的简单效应。单因 素效应则是指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 的作用
如 产 量 2 0 0 kg/5kgN,300kg/10kgN, 则 在 亩 施 氮 5kg的基础上再施5kg的效应为300-200=100kg/亩。
植物营养研究法章试验设计
精品jing
易水寒江雪敬奉
第一节 试验研究的种类及一 般程序
2
一.试验研究的种类
1 单因素试验(单因子试验):研究某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 叫单因素试验(其它因素相对一致)。 简单易行,能对被试验因素作深入研究,是研究因素具体 规律时常用而有效的手段。但没有考虑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试验结果具有局限性。
17
不同重复次数、不同变异系数的两个处理平均数间 最低置信度值 95%可信度
重复次数 CV=8% CV=10% CV=12% CV=14%
2
18.1 22.6 27.1 31.7
3
13.7 17.2 20.6 24.0
4
11.6 14.5 17.4 20.3
5
10.3 12.9 15.4 18.0
所以综合试验具有检验的示范的作用。
4
农业和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
理论科学的研究主

理论科学 要运用推理(演绎、

归纳)的方法
自然科学
实验科学的研究主 实验科学 要通过周密设计的
实验方法研究
抽样调查 科学试验
5
❖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新的知识、理论、 方法、技术和产品。
❖ 基础性或应用基础性研究:在于揭示新的知 识、理论和方法。
2.准确性:试验的准确性是指试验结果要能接近总体 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3.复现性:重现性。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能获得 相同的结果。相同的结果是指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应 该是一致的,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的绝 对数值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12
第二节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因素(factor):为了要考察某些影响因素对某事物的影 响程度,人为地控制该影响因素的变化状态,使其影响程 度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或判断,通常称这种要考察的因素 为试验因素。
试验处理(treatment):为研究试验效应而人为设置的不同水 平或不同水平的组合。
试验方案:是指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定进行比较的一组 试验处理(treament)的总称。广义的试验方案是指包括 实施步骤在内的整个试验计划
13
一.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有严密的可比性:一般试验主要都是采用差异比
9
4.总结: (1)试验目的、设计及过程; (2)试验结果; (3)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结论和建议。
10
选题
试验的规划与设计 试验的实施
试验结果的收获与分析 验证假设的结果
查阅文献 提出假设 设计试验检验假设
11
三.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
1.代表性:除了遵守随机抽样的原则性外,还要密切 注意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所采用各种措施的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