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精选_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调研试卷(扫描版)_精校完美版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B.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C.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有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2.(4分)如图,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3.(4分)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B.C.D.4.(4分)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5.(4分)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24m/s、8m/s C.24m/s、10m/s D.24m/s、12m/s6.(4分)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7.(4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m B.24m C.25m D.75m8.(4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在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2,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9.(4分)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经过的时间D.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10.(4分)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 A=1kg,m B=2kg,m C=3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 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A.6N B.8N C.10N D.12N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66 27.76L B/cm 29.96 35.76 41.51 47.36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方向(水平或竖直)②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cm.③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 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④由表中数据(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12.(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条(分别叫a、b、c、d、e),将这五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表示v﹣t关系,图2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5.0cm,则图中t3为s,v3为m/s;因为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纸带未剪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4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3.(10分)一滴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运动t=0.8s落地.途中经过高度为△h=0.6m 的窗口所用时间为△t=0.2s,求:(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g取10m/s2)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系数为0.4,B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0.5,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取10m/s2)15.(12分)如图所示,物体以4m/s的初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最高点B.已知在A、C点速度v A:v C=4:3,从C点到B点历时(3﹣)s,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16.(12分)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为v A=10m/s,B车在后速度为v 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S0=75m时,才发现前方的A车,这时B立即刹车,可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要经过S=180m才能停止,求:(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通过计算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立即匀加速前进,则A 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才能避免相撞?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B.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C.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有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考点:重力;重心;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要看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解答:解:A、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取决于物体质量分布情况.只有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A错误;B、物体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与空间位置无关,所以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C、此时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施力物体是书,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错误;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心的理解,抓住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两个因素是关键.2.(4分)如图,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整体及a和b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即可判断.解答:解: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整体受力平衡,则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对b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a对b的支持力,以及a对b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所以a受到b对a的压力以及b对a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同时a还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所以a一共受到4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故选:C点评:“整体隔离法”是力学中的重要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注意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涉及内力时优先考虑以整体为研究对象.3.(4分)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B.C.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当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G;当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k.解答: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则根据胡克定律得:G=k(L1﹣L0)… ①G=k(L0﹣L2)… ②联立①②得:k=故选:D.点评: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4.(4分)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则速度之比为1:2:3:4.故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5.(4分)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24m/s、8m/s C.24m/s、10m/s D.24m/s、12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确定2s时的瞬时速度;由位移公式确定0和2s时刻的距离,则可求得2s内的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将t=2s代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v=6t2(m/s),得t=2s瞬时速度为v=6×22m/s=24m/s.将t=0s和t=2s分别代入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4+2t3(m),得:x1=4m,x2=20m,则质点在2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x2﹣x1=20m﹣4m=16m,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8m/s;故选:B.点评:本题相当于数学上代数题,代入求值,只要掌握位移与距离的关系和平均速度公式就能正确求解.6.(4分)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x﹣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根据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1>v2.故B正确.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小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始终为正,故t4时刻没有反向运动.故D错误.答案:B.点评:对于v﹣t图线和s﹣t图线的基本的特点、意义一定要熟悉,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在学习中要多多积累.7.(4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m B.24m C.25m D.7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列出两个方程,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但刹车问题要注意刹车的时间,然后把所给的时间跟刹车时间进行比较,如果所给时间小于刹车时间,则公式里的时间就用所给时间,若所给时间大与刹车时间,说明在此时间之前车已经静止,那只能用刹车时间进行计算.解答:解:如图,设AB为X1,BC为X2,所用时间均为t=1s则:X1=V A t﹣…①X1+X2=2V A t﹣…②由①②得:V A=10m/s a=2m/s2所以:汽车行驶最长时间t m=所以:刹车6s内的位移是:X=故选C点评:刹车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注意刹车的时间即刹车后多长时间停止运动,再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解题.8.(4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在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2,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表示出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s2;然后假设时间倒流,再次表示出某时刻前的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出加速度大小.解答:解: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为:①假设时间倒流,该时刻前t1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其位移为: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a=.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推论进行求解.9.(4分)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经过的时间D.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而b球的速度刚好为v0.解答:解:A、a球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b球是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不可能同时落地,故A错误.B、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而b球的速度刚好为v0.故B错误;C、对a,位移为:,对b,位移为:联立可得:t=,故C错误;D、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故a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题目的介绍分析得出ab球的运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要求熟练的掌握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0.(4分)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 A=1kg,m B=2kg,m C=3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A.6N B.8N C.10N D.12N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滑动摩擦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假设刚好拉动,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然后判断物体B的运动情况;再对BC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进行列式计算.解答:解:首先由于A和C用轻绳相连,时刻有相同的速度;而B分别受到A和C的摩擦力,而由于C能提供的摩擦力要比A能提供的摩擦力要大,所以物体B一定随C一起运动;由此,我们发现B和C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可以看做一个物体,BC整体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绳子的拉力和A给摩擦力,根据受力平衡,有:F=f A对BC+f地面对BC+T绳子拉力=1N+6N+1N=8N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应当注意,B与C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按照B和C之间摩擦力为3N(大到最大摩擦,或者说是滑动摩擦)来计算,答案是错误.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66 27.76L B/cm 29.96 35.76 41.51 47.36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竖直方向(水平或竖直)②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cm.③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④由表中数据能(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根据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通过弹簧Ⅱ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可以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解答:解: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竖直方向.②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③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k==12.5N/m.④结合L1和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故答案为:①竖直,②16.00,12.5,④能.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F=kx,x表示形变量,以及知道其变形式△F=k△x,△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12.(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条(分别叫a、b、c、d、e),将这五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表示v﹣t关系,图2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5.0cm,则图中t3为0.25s,v3为0.5m/s;因为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纸带未剪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则小车的加速度a=0.42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53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使用的方法是等效代替法解题,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①为表示v﹣t关系,图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5.0cm,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图中t3=2×0.1+0.05=0.25s,v3===0.5m/s因为各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m/s2=0.42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D===0.53m/s故答案为:①0.25;0.5;一条倾斜直线;②0.42;0.53.点评: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三、计算题(共44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3.(10分)一滴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运动t=0.8s落地.途中经过高度为△h=0.6m 的窗口所用时间为△t=0.2s,求:(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g取10m/s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1)由位移时间公式求的高度;(2)有位移时间公式求的到达窗口上端的速度,再有速度位移公式求的距离解答:解:(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为H=(2)达到窗口的上端的速度为v,则解得v=2m/s故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为L===0.2m答:(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为3.2s;(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为0.2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系数为0.4,B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0.5,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取10m/s2)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分别对两物体及整体受力分析,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摩擦力计算方法计算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1)对A受分析可知,A水平方向受拉力及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μmg=0.4×10=4N>2N;故物体A处于静止;故A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 A=2N;方向向左;再对B受力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AB=2N;而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B(2mg)=0.5×20=10N>2N;故B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地面的摩擦力:F B=F AB=2N;方向向左;(2)对A受分析可知,A水平方向受拉力及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μmg=0.4×10=4N<12N;故物体A将发生滑动;故A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 A=4N;方向向左;再对B受力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AB=4N;而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B(2mg)=0.5×20=10N>4N;故B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地面的摩擦力:F B=F AB=4N;方向向左;答:(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A受到的摩擦力2N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N.(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A受到的摩擦力4N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4N.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的计算,要注意在求摩擦力时应先明确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5.(12分)如图所示,物体以4m/s的初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最高点B.已知在A、C点速度v A:v C=4:3,从C点到B点历时(3﹣)s,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让它们靠在粗糙的竖直墙边,已知B A m m >,然后由静止释放,在它们同时沿竖直墙壁下滑的过程中,物体BA 、仅受重力作用B 、受重力、物体A 的压力作用C 、受重力、竖直墙的弹力和磨擦力的作用D 、受重力、竖直墙的弹力和磨擦力、物体A 的压力作用2、位于坐标原点O 的质点在1F 、2F 和3F 三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已知其中1F 的大小恒定不变,方向沿y 轴负方向的;2F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45θ),但大小未知,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力3F 的判断正确的是A 、3F 的最小值为θcos 1FB 、3F 的大小可能为θsin 1FC 、3F 的方向可能与2F 的方向相反D 、3F 与2F 的合力大小与2F 的大小有关3、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加速直线运动时的t a -图像如图所示,t =0时其速度大小为2m/s ,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2N 。
A 、在t =6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8m/sB 、在t =6s 时间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00JC 、在t =6s 时间内,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36NsD 、在t =6s 时刻,拉力F 的功率为200W4、一战斗机进行投弹训练,战斗机以恒定速度沿水平方向飞行,先后释放甲、乙两颗炸弹,分别击中竖悬崖壁上的P 点和Q 点。
释放两颗炸弹的时间为t ,击中P 、Q 的时间间隔为t ',s /AB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对t 和t '的判断正确的是A 、0='tB 、t t <'<0C 、t t ='D 、t t >' 5、“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在同一轨道上绕地心O 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某时刻它们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 Rr a 22=B 、这两颗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rg R=ω C 、卫星1由位置A 运动至位置B 所需时间为Rr R rt 3π=D 、如果使卫星1 加速,它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6、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导轨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中位置无初速释放,在小车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对球的拉力不做功B 、球克服绳拉力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机械能C 、绳对车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重力势能D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球增加的动能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A 、P 和Q 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波的传播速度是2.5m/sB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从0=t 到s t 4.0=,P 通过的路程为4mt/10-1sD 、从0=t 的时刻开始,P 将比Q 先回到平衡位置8、图示电路中GMR 为一个磁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加增强而增大,闭合开头1S 和2S 后,在滑片P 向右滑动时A 、1L 、2L 都变暗B 、1L 、2L 都变亮C 、1L 变暗、2L 变亮D 、1L 变亮、2L 变暗9、电场强度方向与x 轴平行的静电场,其电势ϕ随x 的分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0v 从O 点(0=x )沿经轴正方向进入电场。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分〕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B.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C.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有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2.〔4分〕如图,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如此斜面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3.〔4分〕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如此它的劲度系数是〔〕A.B.C.D.4.〔4分〕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下列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假设不计空气阻力,如此第2、3、4、5个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5.〔4分〕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如此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24m/s、8m/s C.24m/s、10m/s D.24m/s、12m/s6.〔4分〕如下列图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如下描述正确的答案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7.〔4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如此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m B.24m C.25m D.75m8.〔4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在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2,如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9.〔4分〕如下列图,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一样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如此〔〕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经过的时间D.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10.〔4分〕如下列图,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 A=1kg,m B=2kg,m C=3kg,物体A、B、C与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假设要用力将C物拉动,如此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A.6N B.8N C.10N D.12N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展探究.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66 27.76L B/cm 29.96 35.76 41.51 47.36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方向〔水平或竖直〕②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cm.③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 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④由表中数据〔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12.〔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条〔分别叫a、b、c、d、e〕,将这五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表示v﹣t关系,图2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假设纸条C的长度为5.0cm,如此图中t3为s,v3为m/s;因为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纸带未剪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如此小车的加速度a=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 〔结果保存2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4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3.〔10分〕一滴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运动t=0.8s落地.途中经过高度为△h=0.6m 的窗口所用时间为△t=0.2s,求:〔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g取10m/s2〕14.〔10分〕如下列图,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系数为0.4,B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0.5,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取10m/s2〕15.〔12分〕如下列图,物体以4m/s的初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最高点B.在A、C点速度v A:v C=4:3,从C点到B点历时〔3﹣〕s,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16.〔12分〕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为v A=10m/s,B车在后速度为v 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S0=75m时,才发现前方的A车,这时B立即刹车,可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要经过S=180m才能停止,求:〔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2〕假设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通过计算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3〕假设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立即匀加速前进,如此A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才能防止相撞?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分〕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B.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C.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有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考点:重力;重心;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任何形状规如此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要看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解答:解:A、形状规如此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取决于物体质量分布情况.只有形状规如此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A错误;B、物体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与空间位置无关,所以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C、此时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施力物体是书,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错误;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重心的理解,抓住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两个因素是关键.2.〔4分〕如图,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如此斜面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整体与a和b进展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即可判断.解答:解: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整体受力平衡,如此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对b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a对b的支持力,以与a对b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所以a受到b对a的压力以与b对a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同时a还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所以a一共受到4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应当选:C点评:“整体隔离法〞是力学中的重要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注意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涉与内力时优先考虑以整体为研究对象.3.〔4分〕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如此它的劲度系数是〔〕A.B.C.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当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G;当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k.解答: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如此根据胡克定律得:G=k〔L1﹣L0〕… ①G=k〔L0﹣L2〕… ②联立①②得:k=应当选:D.点评: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4.〔4分〕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下列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假设不计空气阻力,如此第2、3、4、5个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如此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如此速度之比为1:2:3:4.故CD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此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5.〔4分〕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如此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24m/s、8m/s C.24m/s、10m/s D.24m/s、12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确定2s时的瞬时速度;由位移公式确定0和2s时刻的距离,如此可求得2s内的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将t=2s代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v=6t2〔m/s〕,得t=2s瞬时速度为v=6×22m/s=24m/s.将t=0s和t=2s分别代入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4+2t3〔m〕,得:x1=4m,x2=20m,如此质点在2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x2﹣x1=20m﹣4m=16m,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8m/s;应当选:B.点评:此题相当于数学上代数题,代入求值,只要掌握位移与距离的关系和平均速度公式就能正确求解.6.〔4分〕如下列图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如下描述正确的答案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x﹣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根据相关知识进展解答.解答: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1>v2.故B正确.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小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始终为正,故t4时刻没有反向运动.故D错误.答案:B.点评:对于v﹣t图线和s﹣t图线的根本的特点、意义一定要熟悉,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在学习中要多多积累.7.〔4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如此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m B.24m C.25m D.7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列出两个方程,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但刹车问题要注意刹车的时间,然后把所给的时间跟刹车时间进展比拟,如果所给时间小于刹车时间,如此公式里的时间就用所给时间,假设所给时间大与刹车时间,说明在此时间之前车已经静止,那只能用刹车时间进展计算.解答:解:如图,设AB为X1,BC为X2,所用时间均为t=1s如此:X1=V A t﹣…①X1+X2=2V A t﹣…②由①②得:V A=10m/s a=2m/s2所以:汽车行驶最长时间t m=所以:刹车6s内的位移是:X=应当选C点评:刹车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注意刹车的时间即刹车后多长时间停止运动,再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解题.8.〔4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在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2,如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表示出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s2;然后假设时间倒流,再次表示出某时刻前的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出加速度大小.解答:解: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为:①假设时间倒流,该时刻前t1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其位移为: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a=.应当选: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此题也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推论进展求解.9.〔4分〕如下列图,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一样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如此〔〕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经过的时间D.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而b球的速度刚好为v0.解答:解:A、a球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b球是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不可能同时落地,故A错误.B、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而b球的速度刚好为v0.故B错误;C、对a,位移为:,对b,位移为:联立可得:t=,故C错误;D、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故a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根据题目的介绍分析得出ab球的运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要求熟练的掌握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0.〔4分〕如下列图,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 A=1kg,m B=2kg,m C=3kg,物体A、B、C与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假设要用力将C物拉动,如此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A.6N B.8N C.10N D.12N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滑动摩擦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假设刚好拉动,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然后判断物体B的运动情况;再对BC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进展列式计算.解答:解:首先由于A和C用轻绳相连,时刻有一样的速度;而B分别受到A和C的摩擦力,而由于C能提供的摩擦力要比A能提供的摩擦力要大,所以物体B一定随C一起运动;由此,我们发现B和C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可以看做一个物体,BC整体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绳子的拉力和A给摩擦力,根据受力平衡,有:F=f A对BC+f地面对BC+T绳子拉力=1N+6N+1N=8N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应当注意,B与C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按照B和C之间摩擦力为3N〔大到最大摩擦,或者说是滑动摩擦〕来计算,答案是错误.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展探究.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66 27.76L B/cm 29.96 35.76 41.51 47.36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竖直方向〔水平或竖直〕②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cm.③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④由表中数据能〔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与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根据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通过弹簧Ⅱ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可以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解答:解: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竖直方向.②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③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k==12.5N/m.④结合L1和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故答案为:①竖直,②16.00,12.5,④能.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F=kx,x表示形变量,以与知道其变形式△F=k△x,△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12.〔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条〔分别叫a、b、c、d、e〕,将这五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表示v﹣t关系,图2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假设纸条C的长度为5.0cm,如此图中t3为0.25s,v3为0.5m/s;因为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纸带未剪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如此小车的加速度a=0.42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53m/s〔结果保存2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使用的方法是等效代替法解题,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①为表示v﹣t关系,图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假设纸条C的长度为5.0cm,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如此图中t3=2×0.1+0.05=0.25s,v3===0.5m/s因为各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m/s2=0.42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D===0.53m/s故答案为:①0.25;0.5;一条倾斜直线;②0.42;0.53.点评: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与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根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三、计算题〔共44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3.〔10分〕一滴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运动t=0.8s落地.途中经过高度为△h=0.6m 的窗口所用时间为△t=0.2s,求:〔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g取10m/s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1〕由位移时间公式求的高度;〔2〕有位移时间公式求的到达窗口上端的速度,再有速度位移公式求的距离解答:解:〔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为H=〔2〕达到窗口的上端的速度为v,如此解得v=2m/s故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为L===0.2m答:〔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为3.2s;〔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为0.2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14.〔10分〕如下列图,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系数为0.4,B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0.5,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取10m/s2〕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分别对两物体与整体受力分析,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摩擦力计算方法计算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1〕对A受分析可知,A水平方向受拉力与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μmg=0.4×10=4N>2N;故物体A处于静止;故A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 A=2N;方向向左;再对B受力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AB=2N;而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B〔2mg〕=0.5×20=10N>2N;故B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地面的摩擦力:F B=F AB=2N;方向向左;〔2〕对A受分析可知,A水平方向受拉力与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μmg=0.4×10=4N<12N;故物体A将发生滑动;故A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 A=4N;方向向左;再对B受力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AB=4N;而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B〔2mg〕=0.5×20=10N>4N;故B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地面的摩擦力:F B=F AB=4N;方向向左;答:〔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A受到的摩擦力2N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N.〔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A受到的摩擦力4N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4N.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的计算,要注意在求摩擦力时应先明确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5.〔12分〕如下列图,物体以4m/s的初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最高点B.在A、C点速度v A:v C=4:3,从C点到B点历时〔3﹣〕s,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精编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6高二上·扬州期中)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 .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B . 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C .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D . 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2. (2分) (2017高一上·慈溪期中) 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将依次碰到地面.则如下所示各图中,能大致正确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高度的是()A .B .C .D .3. (2分) (2016高二上·新疆期中) 如图所示,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以由M向N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A . 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B . 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C . 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D . 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4. (2分) (2016高一上·南通期中)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 .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大B .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C .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5. (2分)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 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 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 m/sB . 质点运动0时刻的速度是0.5 m/sC . 质点运动3秒末的速度是2.5 m/sD . 质点的加速度是0.25 m/s26. (2分) (2016高一上·镇雄期中)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 加速度越大,则速度一定越大B . 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大C . 加速度方向为正,物体的速度就一定增大D .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大7. (2分) (2016高二上·宝应期中)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当导体棒中的电流I垂直纸面向里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可将导体棒置于匀强磁场中,当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在纸面内由竖直向上逆时针至水平向左的过程中,关于B的大小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 . 逐渐增大B . 逐渐减小C . 先减小后增大D . 先增大后减小二、多选题 (共3题;共9分)8. (3分) (2018高一上·惠来月考) 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滑行的A . 时间之比为1:1B . 时间之比为2:3C . 距离之比为4:9D . 距离之比为2:39. (3分) (2017高一上·九江期末) 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A . vm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B . 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C . a1、a2须是一定的D . a1、a2必须满足10. (3分) (2015高一上·吉林期末)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人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 . 人一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 . 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D . 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大三、实验题 (共2题;共8分)11. (1分) (2019高一上·蕉岭月考) 某同学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小车右侧与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向左运动.图2给出了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点频率为50Hz.(1)实验中,除电火花计时器(含纸带、墨粉纸盒)、小车、带滑轮的长木板、导线、细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 电压为4~6V的50Hz交流电B . 电压为220V的50Hz交流电C . 刻度尺D . 秒表E . 天平F . 钩码(重物)(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 .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 .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释放小车,同时接通电源D .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时间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及小车加速度,则第2点的瞬时速度v2=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4)打点计时器原来使用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变为60Hz而未被发现,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 (7分) (2016高一上·郑州期中) 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1)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________.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2)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①算出每一次弹簧伸长量,并将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格内②在坐标上作出F﹣x图线________.③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________(x用cm作单位):④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四、解答题 (共3题;共35分)13. (10分) (2019高一上·大兴期中) 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合肥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普高班)
安徽省合肥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普高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5×4分)1.(4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描述运动时,假设不动的物体.乙车内人看到甲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甲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向西运动.解答:解:因为乙车内的人看到甲车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而甲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则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则甲向西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故D正确,ACD 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参考系的概念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本题中甲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东移动,说明该同学是以自己作为参考系.2.(4分)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时,是不能看成质点的,因为点是不能旋转的,所以A错误;B、在万米长跑中,人的体积是可以忽略的,所以此时的人可以看成是质点,所以B正确;C、在跳水比赛中,评委要看运动员的形体动作的情况,此时人的形状是不能忽略的,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所以C错误;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相对于路标来说是很大的,此时不能忽略火车的长度,不能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3.(4分)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路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解答: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可知乘轮船通过的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乘火车和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4.(4分)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受重力的作用,实际上都集中于物体上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考点:重力;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重力的产生,重心的物理意义,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明确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解: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以等效成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重心,但实际上不是集中于重心,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故B错误;C、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故C正确;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重力的基础知识,属于简单基础题目,是考查基础题目的好题.5.(4分)在图中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A.第4s初B.第3s末C.第3s D.前3s考点: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从时间中来看表示的是从0到3的一段时间,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即前3s的时间,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6.(4分)下列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到达一电线杆时的速度是72km/h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与位移即可判断.解答:解:A.子弹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故为瞬时速度,A错误;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是指这段过程内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 正确;C.汽车表盘上显示某时汽车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故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D.运动员在百米比赛终点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故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主要从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与位移去判断,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7.(4分)下列各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A.加速度B.位移C.路程D.速度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路程是没有方向的,是标量,加速度、位移、速度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本题选不是矢量的,故选:C.点评:矢量与标量明显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属于基础题.8.(4分)皮球从3m高处竖直下落,又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4m B.3m、1m C.3m、2m D.4m、2m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解答:解:由题,皮球运动的起点距地面3m,终点距地面1m,则皮球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3m﹣1m=2m.皮球通过的路程S=3m+1m=4m.故选:D.点评:位移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直线距离,关键确定物体的初位置与末位置.简单问题,不应出错.9.(4分)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可以为零,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则加速度就会很小,故B错误;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10.(4分)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不动,斜向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B、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A做匀速直线运动,B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不动,故AB错误.C、D、v﹣t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故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D点评:对于图象,通常要从轴、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角度分析,要能区分x﹣t 图象与v﹣t图象.11.(4分)关于速度、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加B.加速度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C.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D.物体加速度值减小,速度一定减小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有加速度只能说明物体的速度肯定发生变化,而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肯定增加,故A错误;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加速度增加时物体的速度仍在减小,只是减小得更快了,故B错误;C、当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时物体速度仍在增加,只是增加得变慢了,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基础题.12.(4分)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平均速度B.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D.讲平均速度,只要讲清在哪个时刻或哪个位置就可以了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是状态量;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是过程量.解答:解:A、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所以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故AB正确;C、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且不发生改变,所以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C正确;D、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点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要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13.(4分)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判断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的正负读出速度的方向,分析火箭的运动情况,判断什么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和什么时刻回到地面.解答:解:A、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故A正确.B、C、D、由速度图象看出,在0﹣t3时间内速度均是正值,说明火箭一直向上运动,t3时刻速度为零,到达最大高度,火箭离地面最远,并没有回到地面.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速度﹣时间图象问题,要抓住速度的正负反映速度的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面积”表示位移,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14.(4分)有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末的速度为5m/s,第2s末的速度为7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2m/sB.任何1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物体的初速度为5m/sD.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每1s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由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根据加速度的公式a=求出加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v=v0+at求出初速度.解答:解:A、据题知第2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v=v2﹣v1=7﹣5=2(m/s),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每1s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所以任何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2m/s,故A正确.B、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由于匀加速运动,每1s内的位移不断增大,平均速度不断增大,所以只有第2s内的平均速度j 6m/s,故B错误.CD、物体的加速度a===2m/s2.由v=v0+at,知v0=4m/s.故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速度时间公式v=v0+at,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15.(4分)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3s内和第5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5s内加速度方向相反C.第5s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D.第7s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由图知,第3s内和第5s内,速度均为正方向,故A错误;B、第3s内和第5s内,速度均为正方向,第3s内,速度越来越大为加速运动,第5s内速度越来越小为减速运动,故两者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C、由图知,第5s内速度为正方向,加速度为负方向的减速运动,故素的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D、第7s内速度为负方向,加速度为正方向,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v﹣t图象的直接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较为简单.二、实验题(7分)16.(2分)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交流(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4~6V伏,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0.02秒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具体使用,明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根据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具体使用我们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交流电源,工作电压通常为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我国民用电的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所有每隔0.02s打一个点,如果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1s.故答案为:交流;4~6;220;0.02;0.1.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17.(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接通电源与释放小车,这两个关键操作步骤的关系是A.A.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B.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释放小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释放小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2)某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1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①根据纸带上所给出的数据,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得v B=0.8m/s,v C=1.0m/s,v D=1.2m/s.②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以打A点时为计时起点,作出小车的v﹣t图线(作图须用铅笔和三角板等工具认真作),并根据图线求出:a=0.2m/s2,纸带上A点的速度v A=0.6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具体应用,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细节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C、D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利用描点法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图象和横坐标的交点表示A点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2)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0.8m/sv C==1.0m/sv D==1.2m/s(2)以打A点时为时间的起点,利用描点法,得出图象如下所示: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a==0.2m/s2,图象和横坐标的交点表示A点速度的大小,故v A=0.6m/s.故答案为:(1)A(2)①0.8,1.0,1.2.②0.2,0.6.点评:本题借助实验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注意利用图象来解决问题.三、填空题(5×3分)18.(3分)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时XA=3m,末位置的坐标时XB=﹣2m,它的坐标变化量是△X=﹣5m,位移大小是5m,方向为向左(选填向左或向右).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建立直线坐标系之后,物体的位置与坐标系上的数值向对应,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物体的位移.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坐标的变化量△x=x B﹣x A=﹣2﹣3=﹣5m位移大小等于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m,方向向左.故答案为:﹣5、5、向左点评:在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与坐标轴上的数字对应,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19.(3分)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秒末速度增大到12m/s,若加速度为2m/s2,则3秒初的速度大小为10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可以直接计算物体在第3s初的速度;解答:解:3s末的速度比3s初多运动的时间是1s,由速度公式可得:v t=v0+at所以:v0=v t﹣at=12﹣2×1=10m/s故答案为:10m/s点评:本题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考查,属于基础题目.20.(3分)以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则汽车在2s末的速度是6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刹车的加速度和初速度,求出刹车到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分析刹车后2s时汽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v0=18m/s,a=﹣6m/s2.设经时间t汽车速度减为零,由v=v0+at,得:t==3s,即t=3s时,汽车速度才减为零,则汽车刹车后2s末的速度是:v2=v0+at2=18+(﹣6)×2=6m/s故答案为:6m/s点评:汽车刹车问题,不能死套位移公式,得到的时间要注意判断,检验是否合理.21.(3分)学校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黑柱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速度是10.4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10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质点发生的位移除以发生这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百米竞赛的位移就是100m,10s到达终点,时间就为10s.解答: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故答案为:10m/s点评: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不要被题目的一些数据迷惑,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易错题.22.(3分)质点从坐标原点O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到坐标为(﹣3,4)的B点,则质点从O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是7m,位移大小是5m.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解答:解:质点从原点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3m,则路程s=7m,位移x==5 m.故答案为:7;5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四、计算题(求解过程物理意义要明确)(3×6)23.(6分)一个滑雪运动员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滑到坡底的速度为v=12m/s.已知下滑的时间为9s,求此山坡的长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不涉及加速度,由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求解即可.解答:解:已知初速度v0=2m/s,末速度v=12m/s,时间 t=9s,则此山坡的长度为:x==9m=63m答:此山坡的长度为63m.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能力,对于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知道三个量可以直接根据公式求解第四个量.24.(6分)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t=3.57s,求滑块加速度的大小.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是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即v=,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解答:解:由于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可以认为滑块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也就是说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又=得到v1===,v2===,。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在运用公式v t=v0+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t、v0、a 才取正、负号②在任何情况下a>0 表示加速运动,a<0 表示做减速运动③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0 表示做加速运动,a<0 表示做减速运动④v t的方向总是与v0的方向相同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3.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D.位移、时间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A.1个B.3个C.5个D.7个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6.将一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x1和x2,速度的变化量Δv1和Δv2的大小关系A.x1=x2B.x1<x2C.Δv1>Δv2D.Δv1<Δv27.从离地面3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 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 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8.一只盒子在粗糙桌面上减速滑行,此过程中盒子A.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B.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C.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D.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9.如图甲、乙所示的x–t图像和v–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10.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2a、3a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之比为A.1∶1∶1 B.2∶3∶6 C.6∶3∶2 D.以上都不对11.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A.路程 B.位移 C.瞬时速度 D.加速度1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方向的,但可以不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木块放到桌面上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13.如图,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质量为m=0.2kg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g取10m/s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B.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D.小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14.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位置,B为AC的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为a2.现测得B点的瞬时速度v B=(v A+v C)/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为( )A.a1 >a2B.a1<a2C.a1=a2D.无法比较15.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C.第1s内的位移是6m 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16.下列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17.下列各项体育运动中,关于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体操冠军邹凯的下杆运动时,可以把他看作质点B.奥运会百米比赛中运动员过终点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C.研究跳水冠军陈若琳的跳水动作时,可以把她看成质点D.女排比赛中,主教练在战术板布置队员怎样跑位时,可把女排队员看成质点18.如图所示,汽车里有一水平放置的硅胶魔力贴,魔力贴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花瓶.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花瓶受到三个力B.因为汽车向前开,所以摩擦力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C.小花瓶所受的合力为零D.魔力贴对小花瓶的摩擦力大小为mg19.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木板紧紧夹住木块,一直保持静止,木块重为40 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若左右两端的压力F都是100 N,则整个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20 N,方向向上B.30 N,方向向上C.40 N,方向向上D.60 N,方向向上2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A.60 km/h B.29 km/h C.19 km/h D.9 km/h二、多选题21.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
合肥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卷
合肥市第某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卷高二年级 物理学科 命题人:高二备课组题 目 一 二 三 总分 得 分1.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下图1为点电荷a 、b 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a 、b 为异种电荷,a 带电荷量大于b 带电荷量B.a 、b 为异种电荷,a 带电荷量小于b 带电荷量C.a 、b 为同种电荷,a 带电荷量大于b 带电荷量D.a 、b 为同种电荷,a 带电荷量小于b 带电荷量2.如图2所示,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
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点的电势为20 V ,b 点的电势为24 V ,d 点的电势为4V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c 点的电势为A.4 VB.8 VC.12 VD.24 V3.点电荷A 和B ,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量分别为4Q 和Q ,在AB 地方在A .A 和B 之间 B .A 右侧C .B 左侧D .A 的右侧及B 的左侧4.如图4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C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D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5.如图5所示,一带电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后把悬线烧断,则小球在电场中将作A .自由落体运动B .曲线运动C .沿着悬线的延长线作匀加速运动D .变加速直线运动6.如图1-72是表示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d>Ea>Eb>Ec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a>Eb>Ec>EdD .无法确定这四个点的场强大小关系7.如图7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正电的点电荷沿电场线从A 点运动到B 点,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电场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力做正功B .电场力做负功C .电场力不做功D .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8.带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的连接如图8所示,要使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变小,不可采用的方法有A .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B .用手触摸极板AC .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D .将极板B 向上适当移动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由q FE =可知此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F 成正比B .由公式q E P=φ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 成反比C .由U ab =Ed 可知,匀强电场中的任意两点a 、b 间的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一定越大D .公式C=Q/U ,电容器的电容大小C 与Q 成正比10.如下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垂直进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若不计重力,图中的四个图线中能描述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的是(选择题答案请填入答题表格中)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密××××××封××××××线××××××不××××××得××××××答××××××题××××××××××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考试)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B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C .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跟这段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D . 一节课40分钟,40分钟指的是下课的时刻2. (2分) (2016高一上·钦州港期中) 一小球从离地面5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面接触反弹后上升到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整个过程中()A .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B .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C .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D .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3. (2分) (2017高一上·湖北期中) 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5s 内物体的()A . 路程为25mB . 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下C .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 . 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上4. (2分) (2016高一上·荆州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B .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C . 速度改变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 .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5. (2分)(2017·南开模拟)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相连接,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通过小孔落到距离为d的两板之间.在强光照射下,观察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油滴的运动.油滴可以视为球形,在经过喷雾器喷嘴时因摩擦而带电.油滴在空气中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跟它下落速度v的大小和半径r成正比,即f=krv(k为比例系数).某次实验中先将开关S断开,两极板不带电,一质量为m的油滴落入两板间一段时间后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0 .再将开关S闭合,两板间电压为U,油滴在匀强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最终向上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仍为v0 .油滴受到空气的浮力远小于重力,可以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油滴带正电B . 油滴的半径为C . 油滴所带的电荷量为D . 电场力对油滴一直做正功6. (2分)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各受几个力?()A . 3个、4个B . 4个、4个C . 4个、5个D . 4个、6个7. (2分) (2017高二下·涟水会考) 下列与参考系有关的成语是()A . 三足鼎立B . 刻舟求剑C . 滴水穿石D . 立竿见影8. (2分) (2016高一上·盘山期中)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l,它们分别做自由落体运动,则()A .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D . 下落过程加速度之比是1:19. (2分) (2018高二上·南阳期末) 电阻R1、R2和交流电源按照图甲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段二考试物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40分)1.某航母静止在海面上,跑道长200m ,起飞时飞机在航母上滑行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 .5m/s B .10m/s C .15m/s D.20m/s2、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 、B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实线所示。
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B .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C .A 、B 两物体的位移都随时间不断增大D .A 、B 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12()2v v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 . 物体的重心是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 C. 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由于书本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4、如图为三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 为可绕O 点转动的杆, AB 为栓接在A 点的缆绳,杆与缆绳的重量均不计,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 在三图中受力分别为F a 、F b 、F c 的关系是( )A .F a >F c = F bB .F a = F b >F cC .F a > F b >F cD .F a = F b =F c5、如图所示是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A 为主动轮,B 为从动轮.关于A 轮上P 点和B 轮上Q 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Q 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均沿轮的切线向下B. P 、Q 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均沿轮的切线向上C.P 、Q 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沿轮的切线,Q 点向上,P 点向下D.P 、Q 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沿轮的切线,P 点向上,Q 点向下6、如图所示,轻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下端悬挂一个重为10N 的物体A ,B 是固定的表面光滑的圆柱体。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模拟)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3分)1. (2分)一辆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跑完了其余的的路程,结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7km/h,则v1的值为()A . 32km/hB . 35km/hC . 56km/hD . 90km/h2. (2分)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的物理学家是()A . 安培B . 法拉第C . 奥斯特D . 特斯拉3. (2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月考) 一个小球以12m/s的速度冲上一个足够长的斜面,当它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为8m/s,若小球上滑和下滑阶段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时间之比为3:2B . 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位移大小之比为3:2C . 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3D . 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4. (2分) (2017高一上·雅安期末)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则物体最后1s内通过的距离为(取g=10m/s2)()A . 5mB . 10mC . 15mD . 20m5. (2分) (2017高二下·陵川期末) 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在0~1s内,外力F不断增大B . 在1~3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C . 在3~4s内,外力F不断增大D . 在3~4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6. (2分) (2016高一上·泰州期中)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kg,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m/s2)()A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 . 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C . 木块A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将向左运动D . 木块A所受的合力不变,仍然静止7. (2分) (2017高一上·湖南期末) 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A .B .C .D .8. (2分)(2017·南开模拟) 如图所示,手握玻璃瓶,使瓶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瓶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B . 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C . 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D . 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9. (2分)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相同B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C . 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 匀速直线运动中移动任何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一定相同10. (2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a、b一端与一质量为0.1kg的物块固定连接,物块表面光滑,另一端用铰链与竖直挡板固定连接,物块上面与一竖直轻绳连接悬于天花板O点,已知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为100N/m,b与竖直固定挡板间的夹角为60°,呈压缩状态,形变量为2cm,a弹簧水平,则()A . 悬点O承受的拉力约为0.73NB . a弹簧呈拉伸状态且伸长量约为1.73cmC . 物块受3个力D . 仅把a弹簧换成一根轻绳稳定后物体也可以处于静止状态11. (2分) (2019高一下·江苏期末)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大小为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地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A . 10NB . 8NC . 5ND . 4N12. (2分) (2017高一上·慈溪期中)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拉力F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 (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B .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N/mC . 根据公式k= ,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D . 弹簧所受的合力为10N13. (3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 如图所示,下列拉力T或重G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正确的是()A .B .C .D .14. (3分) (2017高一上·南平期末) 一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0~t和t~3t 两段时间内()A . 运动的方向相反B .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 . 位移大小之比为1:2D .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15. (3分) (2018高二上·延边月考)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竖直的平行导轨AB、CD,导轨上放有质量为m的金属棒MN,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从t=0时刻起,给棒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且电流与时间成正比,即I=kt,其中k为恒量.若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则表示棒所受的安培力F和摩擦力Ff 随时间变化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二、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16. (8分) (2018高一上·白城月考)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④画出-t图象.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g和t表示)(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t(s)0.0690.1190.1590.1950.2260.255 (m·s-1) 1.45 1.68 1.89 2.05 2.21 2.36请在图坐标纸上画出-t图象.(3)根据-t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________;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7. (2分) (2017高一下·陆川期末) 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原长为10cm.当弹簧下端挂2.0N的重物时,伸长1.0cm;则当弹簧下端挂8.0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A . 4.0 cmB . 14.0 cmC . 8.0 cmD . 18.0 cm三、计算题: (共5题;共50分)18. (10分) (2019高三上·安国月考)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内壁光滑,在筒内放有两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球P和Q,且R=1.5r。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合肥市三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三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4分)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参考系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解答:解:A、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故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直接的关系,即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故A错误.B、在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看做质点,故B正确.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故C错误.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了参考系和参考系的定义就能解决此类题目,故要加强概念的学习.2.(4分)钓鱼岛(The Diaoyu Islands)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置在距温州市约356km、福州市约385km、基隆市约190km.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航行了480km.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海监船位移是480km,路程356kmB.该海监船位移是356km,路程480kmC.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其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D.若知道此次航行时间可求出此次航行的近似平均速度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可以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解答:解:A、位移是矢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为356 km,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路程为480 km,故A错误,B正确;C、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其大小和形状对其位置没有影响,所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D、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知道位移和时间即可求解平均速度,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及联系: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可以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3.(4分)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假设乌龟和兔子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乌龟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D.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位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位移图象直接兔子和乌龟出发的时刻与位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情况.当两个动物的位移相等时,说明到达同一位置.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解答:解:A、由图读出,兔子和乌龟都是从原点出发的,但不是同时刻出发的,兔子在0时刻出发,乌龟在t1时刻出发,则兔子在乌龟出发后t1时间出发.故A错误.B、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t2和t4两个时刻,兔子和乌龟位移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故C正确.D、由图看出,t6时刻乌龟到达终点,而兔子还没有到达终点,说明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要掌握:位移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纵坐标实质表示物体的位置.4.(4分)短跑运动员在100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是8.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9.5m/s C.9m/s D.10.3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与所用时间,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m;总时间为10s,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一定要牢记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注意排除干扰项.5.(4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大小相等,在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的重力加速度.解答:解:A、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等,与物体的轻重无关.故A错误,B正确.C、在地球上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于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故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等,在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的重力加速度.6.(4分)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B.合肥一中7:20开始上课,其中“7:20”指的是时间C.仁川亚运会200m的赛跑中,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不相等D.速率为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是矢量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时刻指时间轴上的一点,时间间隔指时间轴上的一段;位移为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长度,路程为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解答:解:A、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错误;B、时刻指时间轴上的一点,时间间隔指时间轴上的一段,故“7:20”指的是时刻,故B 错误;C、位移为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长度,路程为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因200m为弯道,故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不相等,故C正确;D、速率为标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掌握好概念即可判断7.(4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C.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D.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解答:解:A、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为零,如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正确;B、物体的速度为零,但物体的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不为零,即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B 错误;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但速度增大,故C错误;D、速度变化量大,即△v大,由加速度公式a=,时间可能大,也可能小,则加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式,只要理解了加速度的概念就能顺利解决.8.(4分)一个物体沿直线做加速运动,它的加速度是3m/s2,其物理意义是()A.物体在1s内的位移是3mB.物体在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C.物体在每个1s内的速度都是3m/sD.物体在1s内速度增加3m/s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3m/s2,表示每秒钟速度增加3m/s.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上时间.解答:解:A、一个物体沿直线做加速运动,它的加速度是3m/s2,由于不知道初速度,所以物体在1s内的位移无法确定,故A错误.B、物体在1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s内位移比上时间,物体在1s内的位移无法确定,故B、C错误.D、加速度为3m/s2,表示每秒钟速度增加3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9.(4分)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A.1:8 B.1:6 C.1:5 D.1:3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x=解决.解答:解:PQ间的位移x1==;QR间的位移x2==.所以x1:x2=1:8.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x=.这个公式的优越性就是不涉及时间.10.(4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其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解答:解: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所以伽利略用来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经典实验和重要学说要记牢,还要学习他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11.(4分)2010年4月12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盗快艇在0~66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海盗快艇在96s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s末离商船最近D.海盗快艇在96s~116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反映了物体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解答:解:A、在0~66s内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C、在96s末之前,速度均为正,说明海盗快艇一直沿正向运动.海盗快艇在96s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故B正确,C错误;D、海盗快艇在96s~116s内,速度为负,速率均匀增大,则知海盗快艇沿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读图问题,关键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12.(4分)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最大位移是80mB.质点的初速度是20m/s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D.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解答:解: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坐标,在时间轴上方,位置坐标为正数,在时间轴下方,位置坐标为负数,即图象中的坐标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所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位移时间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又由于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把它与位移时间关系式:x=v0t+at2相比较,对应的未知数前面常数相同,可以得到:v0=40m/s,a=﹣10m/s2,即物体做初速度为40m/s,加速度为﹣10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图可以看到位移的最大值为80m,故A正确,BC错误.D、由于在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所以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故D 错误.故选:A.点评: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上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能根据位移的表达式判断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二、实验题(9分)13.(9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纸带上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0.1s.(1)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3=1.6m/s.(2)打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5=2.4m/s.(3)依据v3、v5可求得加速度大小为a=4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v3===1.6m/s;(2)同理,v5===2.4m/s;(3)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得:a===4m/s2故答案为:(1)1.6m/s;(2)2.4m/s;(3)4m/s2.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三、解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60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某学生从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他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 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要比较准确地表示该学生散步过程中的各个位置,请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出A、B、C、D点的位置并求出该学生的最终位移.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解答:解:如图,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0,0)、B(0,﹣50)、C(100,﹣50)、D(100,100)最终位移:答:A、B、C、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该学生的最终位移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位置的确定,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知道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15.(10分)一同学从A点先向正北走了30m到达B点用时2s,紧接着又向正东走了40m到达C点用时3s.求该同学从A点经B点到达C点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考点:平均速度;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1)AC的位移为x AC=(2)路程为x=x AB+x BC=30+40m=70m答:该同学从A点经B点到达C点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分别为10m/s,14m/s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区别的能力,紧扣它们的定义进行研究.16.(11分)如图所示为某高楼电梯上升的速度图象,试求:(1)0~2s、2s~5s、5s~8s三段各做什么运动并求出各段加速度的大小.(2)求出5s~8s的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1)0~2s电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2~5s电梯匀速上升:a2=05~8s电梯匀减速上升:(2)5~8s电梯的位移是图中阴影图形的面积,答:(1)0~2s内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5m/s2、2s~5s内匀速上升,加速度为0、5s~8s电梯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m/s2,(2)求出5s~8s的位移为22.5m.点评:该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相关知识点,要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掌握斜率表示加速度.17.(12分)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1)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2)求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平均速度.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1)根据位移公式求出小球到达第一层时的速度,再求出顶离第一层的高度,进而求出总高度;(2)先求出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的总时间,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设小球到达第一层时的速度为v1,则有h1=v1t1+得 v1=代入数据得v1=33m/s塔顶离第一层的高度h2==54.45m所以塔的总高度h=h1+h2=61.25m(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的总时间t==3.5s平均速度==17.5m/s答:(1)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为61.25m;(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7.5m/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合肥一中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高一段二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48分)1.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点开始向右匀速运动,经过3 s与距离A点6 m 的竖直墙壁碰撞,若碰撞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碰后小球按原路原速率返回继续匀速运动.设A点为计时起点,并且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在7 s内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A.2 m,6 m B.-2 m,14 mC.0 m,3 m D.2 m,14 m2 如图所示为体育课上一学生在水平篮球场上拍篮球的示意图.则篮球与地面作用时地面对篮球的弹力方向是()A. 竖直向上B. 竖直向下C. 斜向上D. 斜向下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由图可知()A.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B.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C.乙比甲迟1s出发D 5s末两物体相遇4.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5.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A.3∶4B.4∶ 3 C.1∶2 D.2∶16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不可能为()A.0.5mg B.mg C.2mg D.5mg7 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2- 3 B.36 C.33 D.328.如右图甲所示,一辆遥控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遥控器启动小车,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小车的质量m=2kg,小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位移x=1m时的速度大小为2m/sB.小车在前2s时间内的牵引力大小为8NC.小车在后2s时间内的牵引力大小为5ND.小车在后2s内的位移大小为6m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m/s210.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N和6N,当两个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1m/s2B.2m/s2C.3m/s2D.4m/s211.如图所示,倾角=30°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滑轮的轻杆沿竖直方向,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C的质量为2m,A、B质量均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滑轮受到轻杆的作用力为B.B受到C间摩擦力大小为C.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为D.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mg12.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倾角为θ=45°,上底面水平的物块B在A上恰能匀速下滑.现对B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B能缓慢地向上匀速运动,某时刻在B上轻轻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C(图中未画出),A始终静止,B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关于放上C之后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了22mg B.推力F增大了22mgC.推力F增大了2mg D.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mg二实验题(16分)13.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上图所示;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F.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G.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1)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________。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 A.B.C. D.2.列车出站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车头经过站牌时的速度为2m/s,车尾经过该站牌时的速度为2m/s,则这列车上距车头为总车长的三分之一距离处的位置经过该站牌时速度为( )A.m/s B.4.0m/s C.5.0m/s D.m/s3.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4.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角AOB=90度,角COD=60度.若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的拉力和杆OC所受的压力分别为( )A.mg,mg B.mg,mg C.mg,mg D.mg,mg5.如图所示,用绳系一个物体绕过定滑轮,绳的一端在位置1、2、3时,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绳对滑轮的压力大小分别为F N1、F N2、F N3,设物体始终静止,则( )A.F1>F2>F3,F N1=F N2=F N3B.F1<F2<F3,F N1<F N2<F N3C.F1=F2=F3,F N1>F N2>F N3D.F1=F2=F3,F N1=F N2=F N36.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O′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2.4R和L2=2.5R,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为(不计球的大小)( )A.24:1 B.25:1 C.24:25 D.25:2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度直线运动B.物体的重心是各部分所受合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C.桌上书本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是由桌子的微小形变产生的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也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8.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1,隔12cm再系一个垫圈2,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 )A.落到盘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3:4D.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9.某人站在20m的平台边缘,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处的时间不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A.1s B.3s C.(﹣2)s D.(+2)s10.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单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不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二、填空题11.在用小车、打点计时器、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电源等器材,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操作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代号)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实验前必须将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D.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若按正确的操作,打出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O、A、B、C、D为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距离已在图中标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__________m/s.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在纸带上某点形始取得连续清晰的6个点,并且测得第1点到第4点的距离为x1,第3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x2,设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f,则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__________.13.(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A.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细绳套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B.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D.实验中,为减小误差,两根细绳长度必须相等(2)如图,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若先用互成锐角的两个力F1和F2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然后保持读数是F 2 的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在此过程中,若要保持O点位置不动,则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F1和方向与原来相比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A.F l一直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B.F l一直变大,角α先变小后变大C.F l先变小后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D.F l先变大后变小,角α先变小后变大.三、计算题14.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求:(1)汽车2s内的位移大小;(2)汽车5s内的位移大小.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2悬挂在天花板上,下面还拴着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1,托住下弹簧的端点A用力向上压,当弹簧2的弹力大小为时,弹簧1的下端点A上移的高度是多少?16.A、B两辆玩具小汽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初速度分别为v A=6m/s、v B=2m/s,当A车在B车后面x=3.5m时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A=1m/s2大小刹车并停止运动,求:(1)A车超过B车后,保持在B车前方的时间,以及领先B车的最大距离.(2)若A车刹车时B车同时开始加速,加速度a B=2m/s2,但B车的最大速度只有v m=4m/s,通过计算说明A车能否追上B车?17.如图所示,质量为m B=2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2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200N的力F将木板B 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为多少?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 A.B.C. 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当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G;当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k.【解答】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则根据胡克定律得:G=k(L1﹣L0)… ①G=k(L0﹣L2)… ②联立①②得:k=故选:D.【点评】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2.列车出站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车头经过站牌时的速度为2m/s,车尾经过该站牌时的速度为2m/s,则这列车上距车头为总车长的三分之一距离处的位置经过该站牌时速度为( )A.m/s B.4.0m/s C.5.0m/s D.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联立方程求出这列列车车身总车长的三分之一处经过站牌点的速度大小.【解答】解:设这列列车的长度为x,车身总车长的三分之一处经过站牌点时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代入数据解得:v=4.0 m/s.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3.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人先做加速运动,之后是匀速运动,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解答】解:根据v=at可得,2=2×t1,所以加速的时间为t1=1s加速的位移为x1=at2==1m,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t2=s=3.5s,所以可以通过关卡2继续运动,到达关卡3的时间为t3=s=4s,此时关卡3也是放行的,可以通过,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为1+3.5+4+4=12.5s,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此时关卡4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的考查,注意开始的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要先计算出加速运动的时间.4.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角AOB=90度,角COD=60度.若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的拉力和杆OC所受的压力分别为( )A.mg,mg B.mg,mg C.mg,mg D.mg,m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图析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由平衡条件求出AO和BO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再将F进行分解,求出绳AO所受拉力的大小.【解答】解:设绳AO和绳BO拉力的合力为F,以O点为研究对象,O点受到拉力、杆的支持力F1和F,作出力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F=mgtan30°=F1==将F分解,如图2则有AO所受拉力的大小为:F2=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AO所受的拉力和杆OC所受的压力分别为mg,mg;故选:B【点评】本题O点受到的力不在同一平面,关键是将受力情况分成竖直和水平两个平面研究.5.如图所示,用绳系一个物体绕过定滑轮,绳的一端在位置1、2、3时,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绳对滑轮的压力大小分别为F N1、F N2、F N3,设物体始终静止,则( )A.F1>F2>F3,F N1=F N2=F N3B.F1<F2<F3,F N1<F N2<F N3C.F1=F2=F3,F N1>F N2>F N3D.F1=F2=F3,F N1=F N2=F N3【考点】力的合成.【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1)绳的拉力:由于定滑轮两端受力是等力的,故绳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与其拉力方向无关(2)绳对滑轮的压力大小来自于绳的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合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随两者的夹角的变化而变化;在夹角0°到180°之间,随夹角的增大,两者的合力越来越小;【解答】解:(1)据定滑轮特点: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则物体保持静止时,绳子的拉力无论方向怎么变化,始终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个拉力大小的关系为F1=F2=F3;(2)绳对滑轮的压力,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得设物体重力为G,则F1和G的合力F N1 如图1所示,大小为2G;F3和G的合力F N3如图3所示,大小为G;F2和G的合力F N2 如图2所示,大小处于前两者之间;由此可知F N1>F N2>F N3最终结果为F1=F2=F3 F N1>F N2>F N3故选 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的特点,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可解决.易错,为中档题.6.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O′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2.4R和L2=2.5R,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为(不计球的大小)( )A.24:1 B.25:1 C.24:25 D.25:24【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分别以两个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运用三角形相似法得出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关系式,再求解质量之比.【解答】解:先以左侧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1g、绳子的拉力T和半球的支持力N,作出力图.由平衡条件得知,拉力T和支持力N的合力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OO′=h,根据三角形相似得:=解得:m1g=…①同理,以右侧小球为研究对象,得:m2g=…②由①:②得m1:m2=l2:l1=25:24故选:D.【点评】该题中,在处理共点力的华晨宇分解时,运用三角形相似法处理非直角三角形的力平衡问题,抓住两球所受的绳子拉力相等是桥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度直线运动B.物体的重心是各部分所受合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C.桌上书本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是由桌子的微小形变产生的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也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加速度;重心.【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摩擦力专题.【分析】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可是直线运动,也可是曲线运动;B、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及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C、根据弹力产生原理,即可求解;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不是以运动状态来判定.【解答】解: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度直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错误;B、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故B错误;C、桌上书本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是由桌子的微小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也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比如:物体在地面上滑行,地面受到是滑动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心的理解能力,要紧紧抓住一般物体的重心与两个因素有关: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理解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别不是以加速度是否变化来判定的,注意摩擦力的类型不是以运动状态来判定的.8.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1,隔12cm再系一个垫圈2,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 )A.落到盘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3:4D.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故C正确;D、因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由v=gt,所以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9.某人站在20m的平台边缘,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处的时间不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A.1s B.3s C.(﹣2)s D.(+2)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距抛出点15m处有上下两个位置,通过上方15m处有向上通过和向下通过两种情况;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当x=15m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x=v0t﹣gt2解得t1=1s,t2=3s当位移为x=﹣15m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x=v0t﹣gt2解得t3=2+s,t4=2﹣s(舍去)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作为整个过程考虑(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要明确物体的位置可能在抛出点上方,也可能在抛出点下方.10.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单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不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四力平衡;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拉力最大;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拉力最小;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A、B、C、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静摩擦力,设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合力为零;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拉力最大,有:F1﹣mgsinθ﹣f=0 ①;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拉力最小,有:F2+f﹣mgsinθ=0 ②;联立解得:f=F1﹣F2故f可求;故C错误mgsinθ=F1+F2由于质量和坡角均未知,不能同时求出,故A正确,B正确;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为:N=mgcosθ,由于质量和坡角均未知,不能求出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故选ABD.【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拉力最大和最小的两种临界状况,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并联立求解.二、填空题11.在用小车、打点计时器、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电源等器材,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操作正确的有AD.(填选项前的字母代号)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实验前必须将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D.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若按正确的操作,打出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O、A、B、C、D为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距离已在图中标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1.2m/s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0.49m/s.【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以及简单构造等,明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一些简单操作细节等.(2)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1)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以能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的减小,故A正确.B、为在纸带上多打出一些点,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故B错误;C、该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实验前不需要将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故C错误;D、实验中为了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为了打点的稳定,具体操作中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故D正确.故选:AD.(2)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s×5=0.1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可知,加速度:a===1.2m/s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C===0.49m/s.故答案为:(1)AD;(2)1.2;0.49.【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础实验的操作细节,对于基础知识,平时训练不可忽略,要在练习中不断加强.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在纸带上某点形始取得连续清晰的6个点,并且测得第1点到第4点的距离为x1,第3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x2,设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f,则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逐差法,利用△x=gT2求出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解答】解: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f,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第1点到第4点的距离为x1,第3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x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得:x56﹣x23=3gT2x67﹣x34=3gT2所以:x56+xS67﹣x34﹣x23=6gT2所以x2﹣x1=6gT2解得:g=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g=.故答案为:.【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3.(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C.A.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细绳套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B.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D.实验中,为减小误差,两根细绳长度必须相等(2)如图,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若先用互成锐角的两个力F1和F2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然后保持读数是F 2 的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在此过程中,若要保持O点位置不动,则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F1和方向与原来相比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A.A.F l一直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B.F l一直变大,角α先变小后变大C.F l先变小后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D.F l先变大后变小,角α先变小后变大.【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实验分析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而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采用作合力与分力图示的方法来验证,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来选择.(2)要使结点不变,应保证合力大小、方向不变,保持读数是F2的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分析得出结果.【解答】解:A、本实验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两个弹簧称拉力的方向没有限制.故A错误.B、本实验中,弹簧秤的拉力应不超过量程,两个弹簧称拉力的大小没有要求,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故Bc错误;C、本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能变动,所以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出时结点的位置重合.故C错误正确.D、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D错误;故选:C.(2)F1与F2的合力不变,作出力的矢量三角形,当F2大小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时,F1一直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故答案为:(1)C;(2)A【点评】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明确注意两项,进行数据处理等等.三、计算题14.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求:(1)汽车2s内的位移大小;(2)汽车5s内的位移大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汽车刹车过程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和初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刹车的时间,根据已知时间与刹车时间的比较,分析汽车的运动状态,再选择公式求解已知时间内的位移即可.。
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不可能向西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速度可以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变化量不可能减小2.如下图所示的是A、B两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B.在时间0-t1内,两质点发生的位移相同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是15m/s,则经过第一个电线杆的速度是()A.2m/s B.10m/s C.2.5m/s D.5m/s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制单位单位),则该质点()第1s内的位移是6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6m/s5.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加速度都等于自由落体加速度。
一个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选取竖直向上为正,初速度是30m/s,则该质点在2.0s末的速度和它在4.0s末的位移分别是(g取10m/s2)()A.10m/s,40mB.-10m/s,40mC.10m/s,-40mD.-10m/s,-40m6.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物体A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C.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D.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7.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t g 2B.ts 末的速度比(t-1)s 末的速度大2gC.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和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D.1s 末、3s 末、5s 末的速度之比为1:3:5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②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压力、拉力、支持力都是弹力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C.轻杆的弹力方向可能不沿杆所在的直线D.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杆的直线10.关于重力和重心,一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不受斜面倾角大小的影响B.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会受到重力作用C.每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所有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受到的重力比它在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部分选对得2分,不选或错选不得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C.“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1万米D.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1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A.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C.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13.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不再是2N的是()A.将它竖直向上抛出B.将它从赤道拿到北极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14.如下图是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A B C D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将每空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处)15.如图所示,小球重为G,放在两光滑斜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1)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2)小球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为16.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再次返回坡底时速度大小为6m/s,设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则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A.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B.长度为1m最小刻度为1dm的刻度尺C.秒表D.打点计时器E.低压交流电源(50Hz)F.低压直流电源G.天平(1)为了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填字母代号)。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B.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C.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有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2.(4分)如图,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3.(4分)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B.C.D.4.(4分)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5.(4分)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24m/s、8m/s C.24m/s、10m/s D.24m/s、12m/s6.(4分)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7.(4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m B.24m C.25m D.75m8.(4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在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2,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9.(4分)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经过的时间D.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10.(4分)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 A=1kg,m B=2kg,m C=3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 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A.6N B.8N C.10N D.12N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66 27.76L B/cm 29.96 35.76 41.51 47.36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方向(水平或竖直)②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cm.③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 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④由表中数据(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12.(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条(分别叫a、b、c、d、e),将这五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表示v﹣t关系,图2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 5.0cm,则图中t3为s,v3为m/s;因为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纸带未剪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4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3.(10分)一滴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运动t=0.8s落地.途中经过高度为△h=0.6m 的窗口所用时间为△t=0.2s,求:(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g取10m/s2)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系数为0.4,B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0.5,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取10m/s2)15.(12分)如图所示,物体以4m/s的初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最高点B.已知在A、C点速度v A:v C=4:3,从C点到B点历时(3﹣)s,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16.(12分)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为v A=10m/s,B车在后速度为v 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S0=75m时,才发现前方的A车,这时B立即刹车,可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要经过S=180m才能停止,求:(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通过计算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立即匀加速前进,则A 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才能避免相撞?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B.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C.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本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有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考点:重力;重心;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要看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解答:解:A、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取决于物体质量分布情况.只有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A错误;B、物体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与空间位置无关,所以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C、此时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施力物体是书,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错误;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心的理解,抓住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两个因素是关键.2.(4分)如图,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整体及a和b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即可判断.解答:解:物块b和斜面a都保持静止状态,整体受力平衡,则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对b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a对b的支持力,以及a对b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所以a受到b对a的压力以及b对a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同时a还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所以a一共受到4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故选:C点评:“整体隔离法”是力学中的重要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注意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涉及内力时优先考虑以整体为研究对象.3.(4分)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B.C.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当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G;当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k.解答: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则根据胡克定律得:G=k(L1﹣L0)…①G=k(L0﹣L2)…②联立①②得:k=故选:D.点评: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4.(4分)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则速度之比为1:2:3:4.故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5.(4分)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24m/s、8m/s C.24m/s、10m/s D.24m/s、12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确定2s时的瞬时速度;由位移公式确定0和2s时刻的距离,则可求得2s内的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将t=2s代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v=6t2(m/s),得t=2s瞬时速度为v=6×22m/s=24m/s.将t=0s和t=2s分别代入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4+2t3(m),得:x1=4m,x2=20m,则质点在2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x2﹣x1=20m﹣4m=16m,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8m/s;故选:B.点评:本题相当于数学上代数题,代入求值,只要掌握位移与距离的关系和平均速度公式就能正确求解.6.(4分)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x﹣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根据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1>v2.故B正确.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小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始终为正,故t4时刻没有反向运动.故D错误.答案:B.点评:对于v﹣t图线和s﹣t图线的基本的特点、意义一定要熟悉,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在学习中要多多积累.7.(4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m B.24m C.25m D.7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列出两个方程,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但刹车问题要注意刹车的时间,然后把所给的时间跟刹车时间进行比较,如果所给时间小于刹车时间,则公式里的时间就用所给时间,若所给时间大与刹车时间,说明在此时间之前车已经静止,那只能用刹车时间进行计算.解答:解:如图,设AB为X1,BC为X2,所用时间均为t=1s则:X1=V A t﹣…①X1+X2=2V A t﹣…②由①②得:V A=10m/s a=2m/s2所以:汽车行驶最长时间t m=所以:刹车6s内的位移是:X=故选C点评:刹车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注意刹车的时间即刹车后多长时间停止运动,再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解题.8.(4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在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2,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表示出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s2;然后假设时间倒流,再次表示出某时刻前的t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1;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出加速度大小.解答:解: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为:①假设时间倒流,该时刻前t1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其位移为: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a=.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推论进行求解.9.(4分)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经过的时间D.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而b球的速度刚好为v0.解答:解:A、a球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b球是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不可能同时落地,故A错误.B、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而b球的速度刚好为v0.故B错误;C、对a,位移为:,对b,位移为:联立可得:t=,故C错误;D、ab两个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都是,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得在处相遇时a球的速度刚好为0,故a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题目的介绍分析得出ab球的运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要求熟练的掌握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0.(4分)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 A=1kg,m B=2kg,m C=3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A.6N B.8N C.10N D.12N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滑动摩擦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假设刚好拉动,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然后判断物体B的运动情况;再对BC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进行列式计算.解答:解:首先由于A和C用轻绳相连,时刻有相同的速度;而B分别受到A和C的摩擦力,而由于C能提供的摩擦力要比A能提供的摩擦力要大,所以物体B一定随C一起运动;由此,我们发现B和C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可以看做一个物体,BC整体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绳子的拉力和A给摩擦力,根据受力平衡,有:F=f A对BC+f地面对BC+T绳子拉力=1N+6N+1N=8N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应当注意,B与C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按照B和C之间摩擦力为3N(大到最大摩擦,或者说是滑动摩擦)来计算,答案是错误.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钩码数 1 2 3 4L A/cm 15.71 19.71 23.66 27.76L B/cm 29.96 35.76 41.51 47.36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竖直方向(水平或竖直)②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cm.③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④由表中数据能(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根据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通过弹簧Ⅱ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可以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解答:解:①操作时一定要弹簧、刻度尺处于竖直方向.②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③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k==12.5N/m.④结合L1和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故答案为:①竖直,②16.00,12.5,④能.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F=kx,x表示形变量,以及知道其变形式△F=k△x,△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12.(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条(分别叫a、b、c、d、e),将这五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表示v﹣t关系,图2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 5.0cm,则图中t3为0.25s,v3为0.5m/s;因为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纸带未剪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s EF=5.91cm.则小车的加速度a=0.42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53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使用的方法是等效代替法解题,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①为表示v﹣t关系,图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 5.0cm,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图中t3=2×0.1+0.05=0.25s,v3===0.5m/s因为各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m/s2=0.42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D===0.53m/s故答案为:①0.25;0.5;一条倾斜直线;②0.42;0.53.点评: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三、计算题(共44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3.(10分)一滴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运动t=0.8s落地.途中经过高度为△h=0.6m 的窗口所用时间为△t=0.2s,求:(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g取10m/s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1)由位移时间公式求的高度;(2)有位移时间公式求的到达窗口上端的速度,再有速度位移公式求的距离解答:解:(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为H=(2)达到窗口的上端的速度为v,则解得v=2m/s故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为L===0.2m答:(1)屋檐距地面的高度H为3.2s;(2)窗口的上端距屋檐的距离L为0.2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系数为0.4,B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0.5,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取10m/s2)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分别对两物体及整体受力分析,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摩擦力计算方法计算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1)对A受分析可知,A水平方向受拉力及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μmg=0.4×10=4N>2N;故物体A处于静止;故A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 A=2N;方向向左;再对B受力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AB=2N;而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B(2mg)=0.5×20=10N>2N;故B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地面的摩擦力:F B=F AB=2N;方向向左;(2)对A受分析可知,A水平方向受拉力及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μmg=0.4×10=4N<12N;故物体A将发生滑动;故A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 A=4N;方向向左;再对B受力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AB=4N;而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B(2mg)=0.5×20=10N>4N;故B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地面的摩擦力:F B=F AB=4N;方向向左;答:(1)当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A受到的摩擦力2N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N.(2)当用大小为12N的水平拉力拉A物体时,A受到的摩擦力4N和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4N.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的计算,要注意在求摩擦力时应先明确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5.(12分)如图所示,物体以4m/s的初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最高点B.已知在A、C点速度v A:v C=4:3,从C点到B点历时(3﹣)s,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脉冲信号B . 奥斯特发现磁能生电,法拉第发现电能生磁C .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抽象思维相结合,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D . 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宇航员发现飞船中的钟走得比地球上的慢2. (2分)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停止,共前进了36m,乙经1.5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 . 9mB . 18mC . 27mD . 36m3. (2分) (2016高一上·正定期中)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0.6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小到0.3kg,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m/s2)()A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 . A仍静止不动C . 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 . 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4. (2分) (2017高一上·郑州期中) 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间隔时间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 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2)()A .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 tAB<tBC<tCDB . 闪光的间隔时间是sC . 水滴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满足 v AB:v BC:v CD=1:4:9D . 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 vB:vC:vD=1:3:55. (2分) (2016高一上·闽侯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OA段运动最快B . AB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km/hC . 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 . 运动4 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60 km6. (2分)(2018·惠东模拟) 中国首架空客A380大型客机在最大重量的状态下起飞需要滑跑距离约为3000 m,着陆距离大约为20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