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的结论

合集下载

解析几何结论大全

解析几何结论大全

解析几何结论大全

解析几何结论大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主题,涵盖了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析几何结论:

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sqrt{(x_2-x_1)^2+(y_2-y_1)^2}$

2. 直线方程:点斜式 $y-y_1=m(x-x_1)$,斜截式 $y=mx+b$,两点式$y=\frac{y_2-y_1}{x_2-x_1}x+y_1$

3. 圆的方程:$(x-a)^2+(y-b)^2=r^2$,圆心 $(a,b)$,半径 $r$

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5.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椭圆 $\frac{x^2}{a^2}+\frac{y^2}{b^2}=1$,双曲线 $\frac{x^2}{a^2}-\frac{y^2}{b^2}=1$ 或 $\frac{y^2}{a^2}-

\frac{x^2}{b^2}=1$,抛物线 $y^2=2px$ 或 $x^2=2py$

6. 圆锥曲线的焦点、准线、离心率等性质

7. 空间向量的加法、数乘、向量的模

8.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向量的混合积

9. 向量的坐标表示:$(a,b,c)$,向量的模 $\sqrt{a^2+b^2+c^2}$

10.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x,y,z)$ 与其相邻三个坐标面围成的单位体积为$\frac{1}{6}$。

以上只是解析几何的一部分结论,还有许多其他结论和定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查阅和学习。

解析几何中点结论六种形式

解析几何中点结论六种形式

解析几何中点结论六种形式

解析几何中点结论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有六种形式,分别是:

1. 两个中点之间的距离是原线段的一半。

2. 过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中点作一条线段,这条线段是原

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3. 过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中点作一条线段,这条线段是原

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4. 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是对角线的中点。

5. 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连成的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线的一半。

6. 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连成的线段是四边形的对角线的

中点。

这些形式展示了中点结论在不同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它们是几

何学中的基本定理,对于理解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形式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点结论的几何意义和

应用方法。

解析几何韦达定理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韦达定理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韦达定理二级结论

韦达定理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描述三角形内部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心的定理。除此之外,韦达定理还有一些二级结论,本篇文章将对其中的二级结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韦达定理的二级结论有三个:

1. 如果在一个三角形内,有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该点在三角形的垂心上。

这个结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垂心就是三角形三边上的垂足所构成的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是显然的。从几何意义上讲,这个结论说明了垂心是三角形内部离三边最远的点。

2. 如果在一个三角形内,有一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平方等于该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的乘积,则该点在三角形的外心上。

这个结论需要一些数学知识才能理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外心,外接圆和外接圆心。外接圆是指与三角形三边相切的圆,而外接圆心是指这个圆的圆心。外心是三角形三个顶点到外接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点。

如果一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平方等于该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的乘积,那么这个点一定在外接圆上。这是因为外接圆的半径等于外接圆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的平均值,而该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的乘积就是外接圆的半径的平方。因此,该点一定在外接圆上。

3. 如果在一个三角形内,有一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倒数等于该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的和的倒数,则该点在三角形的内心上。

这个结论也需要一些数学知识才能理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内心,内切圆和内切圆心。内切圆是指与三角形三边相切的圆,而内切圆心是指这个圆的圆心。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如果一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倒数等于该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的和的倒数,那么这个点一定在内切圆上。这是因为内切圆的半径等于内切圆心到三边的距离的平均值,而该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倒数就是内切圆心到三边的距离的倒数的和。因此,该点一定在内切圆上。

高二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大全

高二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大全

第三部分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结论汇总 1. 斜率公式

2121

y y k x x -=

-(111(,)P x y 、222(,)P x y ).

2 .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

21212||,l

l k k b b ⇔=≠; ②1

2121l

l k k ⊥⇔=-.

(2)若1111

: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

12222

||A B C l

l A B C ⇔

=≠;

②1

212120l

l A A B B ⊥⇔+=;

4. 夹角公式 (1)21

21

tan |

|1k k k k α

-=+.

(111:

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

1212

tan |

|A B A B A A B B α

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1.通径

椭圆、双曲线的通径为2

2b a

,抛物线的通径为2p .

2.点差法结论

AB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一条弦,()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则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

是:20

20AB b x k a y =-;

椭圆()222210y x a b a b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20

20AB a x k b y =-;

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20

20AB b x k a y =;

双曲线()222210,0y x a b a b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

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20

20

AB a x k b y =; 抛物线)0(22

>=p px y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0

AB p k y =;

抛物线2

2(0)y px p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0AB p k y =-;

抛物线)0(22

>=p py x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0AB x k p =;

抛物线2

2(0)x py p =->,()00,M x y 为弦AB 的中点,中点弦AB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0AB x k p

【二级结论】专题12 解析几何3

【二级结论】专题12 解析几何3

=,

=(

图1 图2 图3

①以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②以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③以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

④分别以为直径的圆之间的关系:圆与圆外切;圆与圆既与轴相切,⼜与圆相内切.

结合圆的⼏何性质易得有关直线垂直关系的结论,如图3有,

①以为直径的圆的圆⼼在准线上的射影与两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即

②以为直径的圆的圆⼼在轴上的射影与两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即

③以为直径的圆的圆⼼在轴上的射影与两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即

④以为直径的圆必过原点,即;⑤.

【应⽤场景】

AB M AF C y BF D y AB ,AF ,BF C D C D y M AB M 1A ,B A ⊥B M 1M 1AF y C 1A ,F A ⊥F C 1C 1BF y D 1B ,F B ⊥F D 1D 1A 1B 1F ⊥F A 1B 1F ⊥AB M 1

运⽤焦点弦与圆有关的结论可以很⽅便的解决直线、圆、抛物线有关综合题,解题中要注意抛物线的定义、⼏何性质以及圆的⼏何性质的应⽤.

【典例指引1】

【反思】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程,抛物线的⼏何性质,以及直线和圆,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当题设涉及直线,圆,圆锥曲线时,⼀般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需联⽴⽅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直线与圆经常利⽤圆的⼏何性质,得到⼀些常量,这些不变的量和圆锥曲线建⽴联系,从⽽进⼀步求解.

【典例指引2】

【针对训练】⼀、单选题:

11. 在平⾯直⻆坐标系中,已知点,直线

,动直线垂直于于

点,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设的轨迹为.

(1)求曲线的⽅程;(2)以曲线上的点

解析几何中的必备结论

解析几何中的必备结论

b2 cot=θ 2
12 cot 60=0 2
=3
1 2
PF1
PF2 sin 60=0
1 2 PF1 PF2
3 2
| PF1 || PF2 |= 4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 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 1】.由余弦定理得
.
2, 120° :用的中间结论要优于余弦定理
;∠F1PF2
|Biblioteka Baidu
PF1
||
PF2
|=
2b2 1+ cosθ
,∵| PF1 |= 4 ,| PF2 |= 2,∴代入求解非常方便,这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
S ∠F1PF2
=
1 2
|
PF1
||
PF2
|
sin θ
=
b2
tan
θ 2
⇒ 1 × 4× 2sinθ =2 tan θ
坐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 )
33 A. 4
B.
93 8
C.
63 32
D.
9 4
法二:利用 S ∆AOB
=
p2 2 sin α
【答案】 D
设点A、B分别在第一和第四象限,AF = 2m, BF = 2n,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和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

解析几何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二级结论

几何二级结论是指一个几何(geometric)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指当某一因素被改变时,其它组成因素会响应地作出变化。它通常用于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如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几何二级结论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并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几何二级结论的使用是为了解决一些建立在正确形状/结构之上的复杂几何问题。它包含了“当改变了一个因素,其它因素也会随之改变”这样的结论。如果改变一个因素,可以得出有关于几何形状的新事实,那么结论就变成了一个几何二级结论。

特别的,只要学生们熟悉了几何二级结论,他们就可以更快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它帮助思考者使用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创建一个想象,而这个想象可以以流畅的结构解决几何问题。它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形状之间进行比较并理解和推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几何二级结论也可以用于图形建模。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复杂的图形表示形式,以便更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几何二级结论也可以用于研究,比如几何学中的解释性几何研究,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形状和空间中的相互关系。

总之,几何二级结论是一组特定的几何方面的理论,它们可以在对抗复杂几何问题时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它的功能在现代的几何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帮助学生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几何形状,以便更加高效地解决几何问题。

有关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有关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有关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有关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一、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

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

1x y a b +=上,则过0

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

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

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 2

F PF S b γ

∆=.

8. 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

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的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的常用结论

解析几何的常用结论

一.有关椭圆的经典结论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范围 顶点

轴长

焦点

焦距 对称性

离心率

1.椭圆的两焦点分别为12,F F ,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以下结论成立:

(1)第一定义:122PF PF a +=; (2)焦半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a c PF a c -≤≤+;(3)2

2

12b PF PF a ≤⋅≤;

2.设P 点是椭圆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12,F F 为其焦点,记12F PF θ∠=,则

(1)2

122||||1cos b PF PF θ

=+;

(2)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122

||=tan 2

PF F P S c y b θ

∆=;

(3)当P 点位于短轴顶点处时,

θ最大,此时12

PF F S ∆也最大;

3.有关2

2b a

-的经典结论

(1).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

2OM AB b k k a

⋅=-.

(2).椭圆的方程为22

221x y a b

+=(a >b >0),12,A A 为椭圆的长轴顶点,P 点是椭圆上异于长轴顶点的任

一点,则有12

22PA PA b K K a

=-

(3). 椭圆的方程为22

221x y a b

+=(a >b >0),12,B B 为椭圆的短轴顶点,P 点是椭圆上异于短轴顶点的任

一点,则有12

22PB PB b K K a

=-

(4). 椭圆的方程为22

221x y a b

+=(a >b >0),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P 点是椭圆上异于,A B 两

高考数学常用二级结论: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收藏)

高考数学常用二级结论: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收藏)

S O

Q P

α 高考数学常用二级结论: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收藏)

一、解析几何

30.过圆222(0)x y r r +=>上一点000(,)P x y 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若0P 在圆O 外,则直线

200x x y y r +=是切点弦所在直线方程.

31.切线长公式:过圆22

0x y Dx Ey F ++++=外一点000(

,)P x y 引切线,切线长PT =.

32.椭圆与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12PF F ∆.

(1)椭圆中当点P 在短轴端点时,12PF F ∠最大,12PF F ∆的面积最大.

(2)12F PF θ∠=,则椭圆中122tan 2PF F S b θ∆=:双曲线中122cot 2PF F S b θ∆=.

(3)12PF F α∠=,21PF F α∠=,则椭圆中1tan tan 221e e α

β-=+:双曲线中1tan cot 221e e

αβ-=-+ 33.焦半径公式,点000(,)P x y 在圆锥曲线上. (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210()a PF e x a ex c =+=+,2

20()a PF e x a ex c

=-=-. (2)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210()a PF e x a ex c =+=+,2

20()a PF e x a ex c

=-=-,点P 在右支上. (3)抛物线22(0)y px p =>,02p PF x =+.

二、立体几何

34.一条斜线从一个角顶点出发与两边所成的角相等,则该斜线在该角所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角平子于线上;若该斜线上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则该斜线在该角所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角平分线上.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

第一部分:直线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α

(1)定义: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1800α

2.斜率: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αt a n

=k (1).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x 轴时,其斜率不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

(3)设经过),(11y x A 和),(22y x B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k , 则当21x x ≠时,2

121tan x x y y k --=

=α;当21x x =时,o

90=α;斜率不存在;

二、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P (x 0,y 0)及直线的斜率k (倾斜角α)求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y-y 0=k(x-x 0)

注意: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 轴焦点的纵坐标)为b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b kx y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kx y =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11y x 和),(22y x 两点,且(2121,y y x x ≠≠则直线的方程: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二级结论专题11 解析几何2

二级结论专题11  解析几何2

二级结论专题11

解析几何2

二级结论1: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结论阐述】

1.在椭圆中:已知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定点00(,)P x y (000x y ≠)在椭圆上,设

A ,

B 是椭圆上的两个动点,直线PA ,PB 的斜率分别为PA k ,PB k ,且满足0PA PB k k +=.则直线AB 的斜率20

20

=AB b x k a y .

2.在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中,定点00(,)P x y (000x y ≠)在双曲线上,设

A ,

B 是双曲线上的两个动点,直线PA ,PB 的斜率分别为PA k ,PB k ,且满足

0PA PB

k k +=.则直线AB 的斜率20

20

=AB b x k a y -.

3.在抛物线C :22(0)y px p =>,定点00(,)P x y (000x y ≠)在抛物线上,设A ,B 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直线PA ,PB 的斜率分别为PA k ,PB k ,且满足0PA PB k k +=.则直线AB 的斜率0

=AB p k y -

.【应用场景】

在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中,曲线上的一定点P (非顶点)与曲线上的两动点A ,B 满足直线PA 与P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倾斜角互补),则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

【典例指引1】

1.已知点P 在抛物线2:4C y x =上,过点P 作两条斜率互为相反数的直线交抛物线C 于

A 、

B 两点,若直线AB 的斜率为1-,则点P 坐标为(

解析几何重要公式和结论

解析几何重要公式和结论

解析几何重要公式和结论

篇一:平面解析几何的公式与结论

平面解析几何的公式与结论

1.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y?y1?k(x?x1)(直线l过点p1(x1,y1),且斜率为k).(2)斜截式y?kx?b(b为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4)截距式y?y1y2?y1x?y

?

x?x1x2?x1

(y1?y2)(p1(x1,y1)、p2(x2,y2)(x1?x2)).

?1(a、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a、b?0)ab

(5)一般式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

2.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l1:y?k1x?b1,l2:y?k2x?b2①l1||l2?k1?k2,b1?b2;②l1?l2?k1k2??1.

(2)若l1:A1x?b1y?c1?0,l2:A2x?b2y?c2?0,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l1||l2?

A1A2

?b1b2

?c1c2

②l1?l2?A1A2?b1b2?0;3.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p0(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k(x?x0)(除直线x?x0),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经过定点p0(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A(x?x0)?b(y?y0)?0,其中A,b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A2x?b2y?c2)?0(除l2),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kx?b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解析几何知识点+经典结论+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知识点+经典结论+解题方法

F 的椭圆准线于 M、N 两点,则 MF⊥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 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P、Q, A1、A2 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1P 和 A2Q 交于点 M,A2P 和 A1Q
交于点 N,则 MF⊥NF.
11.
x2
AB 是椭圆
a2
y2 b2
1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x0 , y0 ) 为 AB 的中点,则 kOM
在双曲线
x2 a2
y2 b2
1
( a > 0,b > 0 ) 内 , 则 被
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x0 x y0 y x0 2 y0 2 . a2 b2 a2 b2
13.

P0 (x0 , y0 )
在双曲线
x2 a2
y2 b2
1
( a > 0,b > 0 ) 内 , 则 过
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5、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
两圆(x-a1)2+(y-b1)2=r21(r>0),(x-a2)2+(y-b2)2=r22(r2>0)的圆心距为 d,则
1
1.d>r1+r2⇔两圆外离;2.d=r1+r2⇔两圆外切; 3.|r1-r2|<d<r1+r2(r1≠r2)⇔两圆相交_;4.d=|r1-r2|(r1≠r2)⇔两圆内切; 5.0≤d<|r1-r2|(r1≠r2)⇔两圆内含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二级结论及证明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二级结论及证明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二级结论及证明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是一门研究形体的基本几何结构和空间性质的学科,它也是构成现代数学的基础,这门学科有着许多有趣的结论和证明。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二级结论及其证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心角平分定理。中心角平分定理是题主介绍高等数学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指出:“在构成一个角的直径(弦)内,平分角,直径(弦)上的两个点之间可以分别连接直线从而构成两条不同的角。”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角的边和它的中心点都是连接的,那么该角的边可以被平分。该定理的证明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需要使用到数学原理和推理能力。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定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定理指出:“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同时垂直于一个外接四边形的四条边,那么我们可以将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平移到外接四边形的四条边上,使得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外接四边形的四条边重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定理的证明也同样需要数学原理和推理能力的支撑,特别是需要使用三角形不等式的概念。

最后,我们来看看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洛必达点到直线距离定理。该定理指出:“由一个洛必达点(洛必达点是一个给定点和平面不垂直的直线之间的交点)到某一直线的距离等于该直线与给定平面之间的距离。”洛必达点到直线距离定理的证明也需要使用数学原理和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利用向量概念计算洛必达点到直线上某一点的

距离。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二级结论和它们的证明都是非常有趣的概念,他们不仅是这门科学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且也是认识几何宇宙的重要基石。除了以上讲述的三个结论,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定理和证明,如叉乘定理、泰勒定理等。未来我们将继续探讨更多关于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结论和证明,以及它们对我们研究几何宇宙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几何的结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有关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

一、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

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

、P 2

,则切点弦P 1P 2

的直线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

点角形的面积为1

2

2tan

2

F PF

S b γ

∆=.

8.

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

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

2

OM AB b k k a ⋅=-,

即0

20

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

2x x y y

x y a b a b +=+. 二、双曲线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

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

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

、P 2

,则

切点弦P 1P 2

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

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

2

F PF S b co γ

∆=.

8.

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

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

||MF ex a =-+,20||MF ex a =--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

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22

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会推导的经典结论)

椭 圆

1.

椭圆22

221x y a b

+=(a >b >o )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

1、P

2

时A 1P 1

与A 2P 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22

221x y 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