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国提供示范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通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
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4.06.06
•【字号】青发改规划〔2014〕612号
•【施行日期】2014.06.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通
知
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发改委:
2014年3月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和省政府要求,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加快推进我省“三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在各类空间规划中居总控性地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方向的基本依
据;编制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必须符合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区域规划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是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特定国土空间的延伸和细化。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市县级发展规划要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本辖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安排市县域的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和范围,明确各类用途土地的空间布局原则和方向,并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落实到具体空间,为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正文:
----------------------------------------------------------------------------------------------------------------------------------------------------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2015年1月13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1月27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理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社会形态。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为实现生态文明而从事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全省应当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条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坚持用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6.18
•【字号】青发改环资〔2020〕372号
•【施行日期】2020.06.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根据《青海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委党组2020年第8次会议要求,制定了《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处室、各单位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整改工作,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18日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
改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青海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对第二轮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委认真对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问题和省委、省政府的整改工作部署,立即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报告指出问题进行了梳理。为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确保涉及我委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根据《青海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方案。
加快青海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实现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
、
深刻认识青海加快 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 区的特殊地位
习 近平 同志 强调 , 良好 的生 态 环 境 是最 公 平 的公 共 产 品 , 是 最 普 惠 的 民生 福 祉 。最 近 又 明 确 指 出, 青海 是 中华水 塔 , 西藏 是世界 屋 脊 , 如果 把 青海 、 西 藏 污染 了 , 多搞 几 百 亿 的生 产 总 值 又有 什 么 意 义 呢 ?要坚 持生 态保 护第 一 。 ④ 他 同时强调 : “ 走 向生 态 文 明新 时代 , 建 设 美丽 中国 , 是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复 兴 的 中国梦 的重要 内容 。 ” 青 海地处 青 藏高 原腹 地 , 长江 、 黄河 、 澜 沧江 及 黑河 发 源 于此 , 是 我
全 国首位 , 钾镁盐储量 占全 国总储量 的 9 6 . 3 7 %。青海 还是我 国水能 、 太 阳能 、 风能等资源最丰富的
地 区之一 , 全 省水 能 储量 在 1 万 千 瓦 以上 的河流 有 1 0 8条 , 理 论 总装 机容量 达 2 1 6 6万 千瓦 ; 境内 8 0 % 以上 区域 属太 阳 能 资 源 一 类 区 , 地 面太 阳能 总辐射 量大 于 6 3 0千 焦/ 平方 厘米 ; 风 能 资 源 总 储 量
生态优先青海绿色发展之路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这些论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青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定位,高度凝练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政治要求和实现路径。
四年来,青海600多万各族人民锐意进取,迎难而进,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9年,青海《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报告中明晰了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独特魅力的前进方向。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东向西、由南至北,已建立起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特点的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形成了涵盖全省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黄河干流五大地理区域。
2019年6月11日,随着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共同为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揭牌,标志着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青海正式启动。此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先后于2016年、2017年落户青海,青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
2014年,青海被列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时,就立即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体制试点领导小组,体制改革制度办公室抓紧编制试点方案,研究相关政策。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该方案,青海随即印发《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
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研讨材料
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研讨材料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
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
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一项全面保护青海省生态环境的法规,旨在加强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基本情况、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优秀的省份之一。青海省地势复杂,由高山、高原、湖泊和河谷等地形构成,属于典型的旱区。青海省拥有大面积的草原、湖泊和森林资源,同时也是全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尽管青海省生态环境脆弱,但由于多年的生态保护和治理,青海省生态环境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二、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基本情况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是青海省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规。该条例共分为八章、六十条,内容涵盖了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监测和预警、环保行政管理、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生态环境保护基金、法律责任等。
三、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1、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要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2、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条例规定,应加强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建立可靠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青海省八大行动实施方案
青海省八大行动实施方案
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一直以来都是生态
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区。为了进一步推动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青海省提出了八大行动实施方案。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青海省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
监测和评估,推动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
改善。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青海省将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
护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青海省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推进碳排放减少工作
青海省将制定并实施碳排放减少工作方案,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加
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推动碳排放减少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
青海省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预警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
青海省将加大对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七、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
青海省将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青海省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事务,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
总之,青海省八大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青海省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及战略对策
Legal Sys t em A ndso,ci l a v 黧霎翌霎黧爨爨夏霆爨璧雾裹雾雾象20"10年9月(下)i太蒂J占缸金溢缢幽妇翻淫溢渔纽隧誊鍪纽缢幽泣,j=三!:!::!=:!!!!二:竺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及战略对策
尹月香
摘要人类文明演绎至今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高级的文
明形式与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密切联系。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反过
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又会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价值巨大,青
海建设生态文明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海生态文明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24-02
生态文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是人们对工业文明带来恶果的积极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提高全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山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理解:(1)从自然观方面来看,生态文明认为自然界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是人类与社会的统一,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2)从价值观上看,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应摒弃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强调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3)生态文明发展观要求发展的强度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了发展的模式、规模和速度。(4)从消费观上看,生态文明消费观以实现节约为原则,在不影响人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强调生活方式的实用性。o
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同走绿色发展之路3篇
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3
篇
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
发展之路1
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生态资源的省份,青海省一直以来都以保护生态为重,积极推行绿色发展。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引导下,青海省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国打响了一个绿色发展的品牌。作为2019年全国绿色发展指标考评中位列前三名的省份之一,青海省的绿色发展之路值得肯定和借鉴。
一、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之基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地区,也是一个生态多样化的省份。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推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作为一个无法替代的生态资源基地,青海省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整合市场资源,利用科技提升生态盈利水平,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实现共筑生态文明之基的目标,青海省需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的发展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绿色发展的路上,青海省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首先,在能源领域,青海省以绿色可再生能源为主,严格控制火电和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其次,青海省在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也采取了一系列绿色节能措施,积极践行低碳环保。
在未来,青海省还需要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绿色金融等新型绿色经济模式,注重金融、技术、市场等环节的整合和协作,实现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互促共生。
青海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青海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 引言
1.1 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势高大,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条件艰苦,生态环境脆弱。青海省境内拥有无数珍稀物种和珍贵生态系统,如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唐古拉山等,被誉为“中国自然生态博物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
青海省水资源严重不足。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原干燥地区,水资源稀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缺水难题。人类活动过度开采水资源,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在获得生活用水和用于农业灌溉的方面。
青海省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青海省的草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凸显,部分地区土地沙化情况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堪忧。
青海省的空气质量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青海省的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大气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冬季取暖季节,空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严峻,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保护。【字数:324】
1.2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背景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资源消耗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生态优
先绿色发展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路径。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重要
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生
态环境破坏问题愈发突出。青海省当务之急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好自己的生态环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青海省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全球
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只有通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1.24
•【字号】青政办〔2021〕88号
•【施行日期】2021.1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
保护规划的通知
青政办〔2021〕8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24日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青海全面步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阶段,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成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发展主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更加重大,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制定本规划。
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及战略对策
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及战略对策
作者:尹月香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7期
摘要人类文明演绎至今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高级的文明形式与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密切联系。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又会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价值巨大,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海生态文明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24-02
生态文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是人们对工业文明带来恶果的积极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提高全人类生态環境意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
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理解:(1)从自然观方面来看,生态文明认为自然界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是人类与社会的统一,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2)从价值观上看,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应摒弃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强调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3)生态文明发展观要求发展的强度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了发展的模式、规模和速度。(4)从消费观上看,生态文明消费观以实现节约为原则,在不影响人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强调生活方式的实用性。
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
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
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骆惠宁作重要讲话郝鹏安排经济工作
12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讨论修改了《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骆惠宁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做好全省明年的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安排。省委副书记王建军,省委常委骆玉林、吉狄马加、多杰热旦、王令浚、王小青、张光荣、王晓、苏宁、毛小兵、旦科出席会议。
全会认为,今年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谋划治青理政新方略,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全面完成玉树灾后重建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营造了新风气,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是: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这一战略任务,围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注重远近结合,鲜明回答了事关我省全局与长远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问题,体现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反映了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回应了全省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循
环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2.07
•【字号】青政办〔2021〕96号
•【施行日期】2022.01.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
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循环经济
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2021〕9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7日青海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969号)要求,为持续推动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青海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出效率明显
提高,发展基础更加稳固。2015年至2020年,水资源产出率由90元/立方米提高至123元/立方米,建设用地产出率由72.42万元/公顷提高至82.64万元/公顷,能源产出率由0.4875万元/吨标煤提高至0.6464万元/吨标煤,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48.7%提高至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由85.4%提高至93.1%,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50.2%提高至60.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80%提高至86.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由65%提高至81.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77.64%提高至96.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57.3%提高至94.2%。
青海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青海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青海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绿色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建设方式,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青海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对于推动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和室外环境质量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实施对于青海具有以下意义:
1. 保护生态环境,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绿色建筑的实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 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可以通过节约能源、水资源等,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符合青海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
3. 改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环境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理念,提供相关的财政和税收支持。
2. 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
3. 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建筑在青海的广泛应用。
4. 增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实施中来。
5.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绿色建筑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国提供示范——《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关键字:生态青海省示范区先行建设
核心提示:加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近日,我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于10月29日获国家发改委
加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近日,我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于10月29日获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复。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意义何在?《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制度建设、保障措施具体是怎样的?在记者的独家采访中,省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问:我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国土面积72.2万平方公里,90%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提供着长江25%、黄河49%、澜沧江17%的径流量,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我国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处理好生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完善生态保护体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夯实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基础;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决策、评价、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符合青海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问:《方案》在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目标等方面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方案》主要提出了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高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五着力、两促进”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制度建设改革试点区的“三大”战略定位。
关于主要目标,《方案》明确,到2015年,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总体布局、基本框架,实现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布局基本形成,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出率显著提高,循环经济成为发展主导模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先行先试取得重大成果,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问:实施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主要有八大任务。第一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包括构建“一屏两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即构建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带、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为骨架,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六大区域”农牧业发展格局,即构建以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绿洲农业区、青海湖周边农业区为主的种植业“三大区域”,以青南地区、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地区为主的畜牧业“三大区域”;构建“一轴两群(区)”为主体的城镇化工业化格局,即构建以兰青、青藏铁路线为主轴,以西宁为中心、海东为重要组成的东部城市群,以格尔木、德令哈为重心的柴达木城乡一体化地区,以玉树、共和、同仁、海晏、玛沁等城镇为重要节点的城镇化格局。
第二是加大生态屏障保护和建设力度。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要落实《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要推进《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实施,统筹加大投入力度;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建设,要推进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青海湖流域草地、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鱼鸟共生的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要加快编制《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统筹人口、产业、城镇化布局,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程建设,努力保护原生态和地质地貌,为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和安全支撑。
第三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构建循环工业体系、循环型农牧业和服务业;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电子信息为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太阳能利用,促进水光互补、水风互补和风光互补,到2020年,形成水能、太阳能、风能等为主体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快淘汰铁合金、铜铅锌冶炼、水泥、碳化硅等行业落后产能。
第四是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包括推进节能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绿色矿业等。
第五是加强环境治理,包括加强水环境治理、综合治理大气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严格环境准入管理等。
第六是改善人居环境,包括推进绿色城镇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环境等。
第七是建立生态文化体系,着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大力培育生态文明伦理道德观,保护弘扬生态文化,推行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第八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包括:加强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国家及省上的各项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法制基础;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水耗、地耗、物耗和环境标准;夯实执法能力,加强环保执法机构、节能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部门和地区联动执法,建立环保部门与公安、司法部门共同打击环境污染协调机制;加强监测检测,完善跨州市县便捷河流水量水质、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土壤环境质量、水土保持、地下水资源、大气复合污染、重点污染源等生态环境因子监控检测预警系统等;推动信息公开,建立起全面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人才培育等。
问:《方案》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大胆探索?
答: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大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