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散文选录

明清散文选录
明清散文选录

明清散文

李卓吾先生遗言

(明〕李贽

春来多病,急欲辞世。幸于此辞,落在好朋友之手。此最难事,此余最幸事,尔等不可不知重也。

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1],向南开作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后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土。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2],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语。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

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头照旧安枕,而加一白布中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布廿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出,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于圹所,即可装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主人矣。既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阁了,仍用芦席五张铺于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筑实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周围栽以树木,墓前立一石碑,题曰:“李卓吾

先生之墓”。字四尺大,可托焦漪园[3]书之,想彼亦必无吝。

尔等欲守者,须是实心要守。果是实心要守,马爷[4]决有以处尔等,不必尔等惊疑。若实与余不相干,可听其自去。我生时不着亲人相随,没后亦不待亲人看守,此理易明。

幸勿移易我一字一句!二月初五日,卓吾遗言。幸听之!幸听之![1]

《牡丹亭记》题词

(明〕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

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

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暧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

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

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

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优良 B.竹肉相发歌喉

C.茶铛旋煮不

久 D.轿夫擎燎火炬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类看

之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席其上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一一簇拥而去。

明清散文选录

明清散文 李卓吾先生遗言 (明〕李贽 春来多病,急欲辞世。幸于此辞,落在好朋友之手。此最难事,此余最幸事,尔等不可不知重也。 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1],向南开作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后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土。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2],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语。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 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头照旧安枕,而加一白布中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布廿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出,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于圹所,即可装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主人矣。既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阁了,仍用芦席五张铺于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筑实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周围栽以树木,墓前立一石碑,题曰:“李卓吾

先生之墓”。字四尺大,可托焦漪园[3]书之,想彼亦必无吝。 尔等欲守者,须是实心要守。果是实心要守,马爷[4]决有以处尔等,不必尔等惊疑。若实与余不相干,可听其自去。我生时不着亲人相随,没后亦不待亲人看守,此理易明。 幸勿移易我一字一句!二月初五日,卓吾遗言。幸听之!幸听之![1] 《牡丹亭记》题词 (明〕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

明清散文

明清散文陳文吉師編撰 一.文學派別介紹 如同宋朝初年盛行「西崑體」一樣,一個朝代的誕生,接著會產生的文學大抵都是風花雪月富貴福澤不知所云粉飾太平的詩歌和文章;明代初期的詩文亦是如此,當時由朝中大臣楊士奇等人的文章被稱為「臺閣體」風行文壇,這類的文章畢竟是少有佳作的。 也許是由於詩、詞、散文發展的歷史已久遠,故到了明清時代,這類傳統文學無法避免地走向衰弱的命運,明清的代表文學,應該是屬於小說戲曲這類的通俗文學。因此,要能拿出主張另闢蹊徑的散文家,才能展現和唐、宋古文的不同。明代中期,文壇盛行復古、擬古之風,文人多以抄襲剽竊古人詞語為能事,當時號稱為「前、後七子」,有李夢陽、李攀龍等人。前後七子被視為是「擬古」,而真正踵繼韓歐古文者,則是以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到了清朝更形成「桐城派」,這也是中國散文發展數千年的最後一股大勢力。表現個人風格者後來形成晚明「公安派」和「竟陵派」,一篇篇別具風味的小品文,表現出迥異前朝的另類文章。 以下分別介紹這兩大派的散文特色: (一)公安派: 1.興起:晚明時,袁宏道與其兄宗道、弟中道崛起,竭力排斥仿古思潮,時稱「三袁」,因其為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人,世稱「公安體」。 2.特色: (1)獨抒性靈:在內容上,重視自我才情性靈的抒發,擺脫唐、宋以來「文以載道」的束縛。 (2)不拘格套:在形式上,為文貴獨創和新穎,扭轉明代中葉以來擬古的文風和復古的思潮。 3.影響:晚明小品文的興盛,實即公安派影響所致。另外公安派重視小說、戲曲、民歌,也使這些通俗文學的地位獲得提昇, 4.支流:後來又有以鍾惺、譚元春為代表的「竟陵派」。此派亦反對復古,提倡「幽深孤峭」的極端自我風格,表現手法有點像中唐孟郊、賈島的「苦吟派」,形成一種詰屈苦澀的風格;作者辛苦,讀者痛苦。 (二)桐城派: 1.興起:清朝推行文化專制和崇奉程朱理學,因此晚明以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小品文便遭到扼殺。到了清代中葉,主張「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的桐城派,便成為清代散文的主流。

《溪音》序-朱仕琇-明清散文集萃-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溪音》序|朱仕琇|明清散文集萃|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溪音》序|朱仕琇|明清散文集萃|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溪音》序 [清]朱仕琇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众流,溪口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①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弥望郁然。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萧屑有无②。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 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䆳,正变备具。至效陶诸什③,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萧瑟④,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注】①筠园:《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园是他的号。②有无:似有似无。③效陶诸什:仿效陶渊明的作品。④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参考译文 杨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岭。这岭在南丰与建宁二县的交界处。水刚流出来时,是一道小泉。向南斜行十里左右,汇合了许多小河的水,由于溪口狭小阻塞,水变得气势汹涌起来,日夜不停地轰响,有时响如霹雳。人站在溪岸上,常常感到恐惧战栗。稍南,水平缓一些,临溪居住的人也就多起来。离杨林只有几里了,那水便无声无息了。然而溪道却更加回绕,多弯曲,村里人称它为巧洋。建宁的方言,称水曲为洋。 杨林在巧洋南面三里处,溪水像环一样三面环抱着村庄,筠园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村子里多杨树,所以称为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树槠木,间杂着其它花卉果实,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半夜风雨从四面来,地上的流水声与众树木的声音相互交杂应和,悲壮高亢,清远之中,夹杂着一种空虚寂寥、似有似无的音响,好像是钟鼓的声音完结了而继以管弦丝竹声音一样。有时或者早上的露水淅淅沥沥,村人还未起床,笋壳丢下,泥沙坍塌,那声音萧疏细微,似有似无。沿着溪水独自游览,听起来转觉静寂。至于春秋早晚,虫鸟的呜叫声,树

散文中国话

散文中国话 【篇一:散文:中国话】 作者/吴筱峰 有一种语言她很神秘 她蕴含着一个民族上下几千年悲喜交加的情感 有一种语言她很古老 古老到那刻在骨头上的文字里都找不到她的起源 有一种语言她很丰富 阴阳上去中回荡着慷慨激昂倾诉着委婉缠绵 这便是中国话 一个古老的东方神话 中国话是如诗如画的表达 “春”,万物蠢动, “秋”,万物凋愁, 干渴的舌有了水就是“活” 哪一种语言能有如此精练简约? “树索索而摇枝,马得得而驰骋” 哪一种语言有如此逼真的描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哪一种语言能说出如此图画般的美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哪一种语言能有如此动听的旋律? 中国话像东方一样神秘而古老, 中国话像太阳一样新鲜而富有活力, 中国话像行云流水般灵活而自由。 中国话就是诗,就是画,就是曲! 你是屈原的长叹项羽的啸吼司马迁的痛述, 你是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东坡的豪放, 你是陆游死前的《示儿》, 你是辛弃疾登楼阑干拍遍…… “五四”前夜,那是李大钊在拊掌欢呼《庶民的胜利》,面对敌人的屠刀,那是鲁迅在指斥《无声的中国》,迎着特务的枪弹,那是闻一多拍案而起,弘扬正义!礼炮声中,那是毛泽东庄严宣告:民族站起!

那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是中国话! 那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是中国话! 那江南的温柔,水乡的秀雅,是中国话! 那大山的雄伟,高原的粗犷,是中国话! 听,中国话正通过我的胸腔、我的喉头在联合国讲坛上响起…… 那么亲切,那么优美那么伟大,那么有力 因为,你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朝阳升腾的天地! 我爱你,我们的中国话! 我爱你,我们的中国话!!! 【篇二:散文:中国话】 明清散文读的诗学,修辞学和真正的感觉,描述长光与魅力,休闲 的叙事和它的上下文,但丝丝入扣,语言朴实而优雅,写得很好, 很有内涵。其深厚的诗歌和细心和巧妙的想法,感受以及完美的和 谐感,真挚的情感注入,和平和精美的语言构成了散文的艺术特色。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开创者和企业家之一,他到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已经达到 很高的水平,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 已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仍然是珍惜。 。艺术 散文的结构,清称之为“征文”,是一家专注于文学的风格,来表达 内心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朱自清的序言中的“后退”收集,他说他喜欢写散文,是“自由”和“休闲”。 (一)不错的主意:优美的散文,一定要注意的意境。 意境散文,高度重视“眼睛”安装。 散文的意境还体现在通过线索。清代散文作品,有许多片段为生命,服务为主题线索,因此结构谨严整体的完美和谐,是一个同谋。(二)小心结构:散文结构严谨,不仅体现在美丽的意境,但也体 现了服务,诚信,结构特点的多样性。 服务:结构形式的因素,美的工作内容服务,服务的表现为题材的 作品。 2,完整性:朱自清散文的结构,既表达主题,表达的主题服务。 “罗马”的文章,从点到面的布局,罗马市场为中心,先写上面帕拉 蒂尼山,罗马市,然后写“东部市场”斗狮场,写“我们狮场以南的卡 拉卡拉大浴场,罗马古迹为了叙写一起点缀着

浅析从阐扬幽韵到独抒性灵 —明清散文的审美现代性

浅析从阐扬幽韵到独抒性灵—明清散文的审美现代性 论文关键词:明清散文审美现代性主体自觉 论文摘要:明清散文的审美现代性展示了自觉的人文理想和自由的世界观,文章试图从李费、袁宏道、张岱、黄宗羲和汪中为文为人中发掘出这种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应该包括:“在现代性的总体性结构和精神氛围中的审美趣味,审美价值的现代性品格和现代性意向。审美现代性展示了自觉的人文理想和自由的世界观,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指主体精神内涵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的精神内涵在文学作品中或是以传统的文学形式来表述,或以名目繁多的现代技巧来呈现,但其现代性内核就是人的主体性。明清小品散文就是在这种真善美的价值判断标准下,展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从而架构起了与现代审美互通的桥梁。 真善美作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东西,与创作主体紧密相连,是创作主体本质力量的显现和创造性的体现,是能贯穿古今文学的审美互通点。明清小品散文正是在这种真善美的标准下,充分展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成为明清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审美互通点。 张岱是晚清散文最后一位集大成者,自幼聪慧灵隽,六岁时即被名士陈继儒引“小友”,自小豪华奢侈的生活养成了他喜欢享受、性情豁达、守大节而不拘泥于小节的性格。在散文创作中又受“公安派”和“竟陵派”影响,形成了其清新流畅、独抒性灵又不失冷峭诙谐之趣的为文风格。 被袁宏道称为“细行不修,适情任口”,“好刚使气,快意恩仇”的李蛰,虽然好骂,但在他冰冷、尖刻的表面覆盖下,却是一颗充满善意的心。他自己就说:“我口恶而心善,言恶而意善也。”(《三蠢记》)而奠定他文坛地位的名篇《焚心·童心说》,公然以异端自命,倡言“人必有私”,“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这种独抒性情,敢于言敢于怒的性格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人的主体自觉,不正是在李蛰本人身上,在李赞的散文中透射出的审美现代性吗?读过明清史的人都知道李蛰是因言而获罪,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袁中道曾再三说过,李赞写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别出新眼”。这里的“别出新眼”就是指喜欢读史、谈史、以史喻今,在那个对于所谓“大君子”敢怒不敢言的时代,李蛰的“默虚文,崇实用”虽有益于世道人心,但也必定触犯时忌。放言无惮、毫无顾忌、不守礼法的文风与魏晋名士孔融、秘康的文章一样都不被当时皇上和朝廷命官所欣赏。在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敢于怀疑,无论在思想史还是文学史上,李蛰的确非常人可比,有着难能可贵的现代人的审美品格,在这种品格支撑下的李蛰,为人为文都被后人所敬仰。 “山有色,岚是也;水有纹,波是也;学道有致,韵是也;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学道无韵则老学究也”。“公安派”的领袖人物袁宏道在《寿存斋张公七十序》里开宗明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韵既是情,是性灵,是个性。从这篇小品文里最能看出袁中郎的性情,处处以“人”,以“自我”作为终极关怀的对象,他提出“无心”与“纵心”的主张:“无心故理无所托,而自然之韵出焉”,“纵心则理绝而韵始全”。厌倦束缚,热爱自由的袁中郎还喜欢写那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游记小品文,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也是与作者借山水自然来抒写主体“性灵”分不开的。“心情半佛半仙,姓字半藏半显”,在出世与人世之间徘徊的袁中郎不像李蛰那样“好刚使气,快意恩仇”,作为一个文人的立身处世,袁宏道在所谓的抗争与消极、进取与颓废、清高与世俗之间还有很多个人的实际考虑。“大隐隐于市”的袁宏道既欣赏“山中幽韵”又不避讳对“都市声色”的喜好,它可以明目张胆地在文章中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趣味相提并论,清雅高洁的书生意气与纵情声色的携妓泛舟行为同时出现在他那篇有名的《龚惟长先生》里,这与他强调率直坦诚、尊重自我、不守束缚、不拘格套的个性一脉相承。 陈平原说过晚明的文章大多是独抒性灵,轻巧倩丽的“文人之文”,清代的文章则大多是典制庄雅,朴实大气的“学者之文”。魏禧曾经概括明人的文章是“扬以急”,而清人文章是“沉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转载) pmjjhmpb 收 藏 于 2011-12-12 阅读 数:1 被 转 藏: 26 公 众 公 开 原 文 来 源 修改如何标记批注? 一、什么是散文 第一节散文的欣赏 散文这个词。内涵十分宽泛,古代。是指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用散行,散体文字写成的文章;现代,散文则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散文指的是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书简等。 从狭义上讲,散文指的是文艺性散文,它是以记叙或描写或抒情为主、取材 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而富有文采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是狭义散文的欣赏。 二、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 在我国.散文和诗歌一样是产生最早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文体。它们曾长期占据着文学的正统地位。 古典散文起于先秦,甲骨文是中国散文的萌芽,《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期散文走向成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苟子》《韩非子》构筑了中国散文的第一座巍峨丰碑。两汉散文张扬个性,内涵深刻,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成为了历史散文的最高典范。魏晋南北朝,自我意识强化,体式趋于多样,除政治散文、历史散文外、抒情散文、游记散文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唐宋时期,是中国散文的一个辉煌时代,唐宋/0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他们的散文风范,成为了后代散文家无法逾越的一个高峰。明清散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姚鼐的《登泰山记》,至今仍传诵不衰。 现代散文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诞生,一同发展,“五四”时期,是一个“广义散文的时代”。随感、杂感、短评、通讯、报告、游记都包括在内,最具影响力的是“随感录”。20年代是“散文小品时代”,叙事、抒情小品蔚为大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等名家辈出,群星灿烂。30年代和40年代杂文和报告文学成为了散文界的领袖。可以称之为“杂文、报告文学时代”,杂文以鲁迅为旗帜,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1936年春在太原》,沙汀的《记贺龙》,丁玲的《彭德怀速写》,华山的《英雄十月》等,则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明清散文名篇集粹》附答案及译文

【江苏省南通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崇明老人记 [请]陆陇其 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2],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3],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 ..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③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u):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及.四子长() ⑵方.得侍奉颜色() ⑶则明日 ..蚤餐季() ⑷老人每食毕.()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11.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4分) ⑴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 ⑵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4分)

古代被贬文人的山水情结

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 ——以复习唐宋被贬文人散文为例 江苏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213200) 一、文学教学内容的无视与缺失 进入初三阶段,面临中考复习纷繁芜杂的种种事项,一线语文教师忙得焦头烂额,但苦于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缺失鲜明的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复习条块,使长达半学期之久的语文复习陷入无序、无味、无效状态。 对文学教学内容的漠视或无视,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缺失环节。而文学作品恰恰是初三语文教学与复习的重头内容,对其采取无视或不复习的态度,显然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同时也使中学生缺失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的整合阅读复习活动,阅读品质得不到锤炼,阅读心智也得不到很好地开发。 因而,开挖文学教学的内容,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 根据上述现状,我们把初三春学期文学作品的复习,分成两个专题来展开研究: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把两个专题又分设为四个分支(共八个小课题): 古典文学作品——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诗词、明清话剧。 现代文学作品——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话剧。 然后分由语文组的八位年青教师各领衔一个小课题,选定复习篇目(课内外结合),选择文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拟定复习目标、授课时数、授课步骤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小课题活动方案,先在备课组交流、讨论、通过,然后再批准执行。 以古代散文专题的复习为例,我们做了如下小课题研究—— (一)选择复习内容(篇目)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六册书共提供了如下25篇古代散文(《三峡》《梦溪笔谈二则》《论语八则》《赵普》《黔之驴》《晏子使楚》《人琴俱亡》《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马说》《陋室铭》《口技》《宋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愚公移山》《出师表》)这些散文,相隔年代久远,描述内容驳杂,主题风格不一,势必给复习带来诸多麻烦。 于是,我们决意,选择课外与之配套的散文,编写配读作品,分专题开展复习。如:诸子百家散文、《史记》选读、魏晋散文选读、唐宋散文选读、明清散文等。这些专题的设置,一方面把上列课内散文做了清晰的分类,理清了复习文学作品之古代散文的思路;同时,把复习这一枯燥乏味的活动引向纵深,使学生循着课内散文的足迹,走向课外古典散文的道路,既增加了文言知识,也拓宽了文学视野。 (二)重组课内外文学内容 然而,以上篇目,头绪多,内容杂,复习时如果面面俱到,则会耗时太多而收效甚微;如果草率处理,又会使资源流失,失去培养学生涵养文学素质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采取了对部分内容重组的方式,把古代散文的复习内容定位为课内外打通,开展系列复习——小课题研究。如,对唐宋散文,我们分成以下四个小专题: A唐宋被贬文人的悲悯情怀

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篇一: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明初散文以朱元璋开国功臣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论文力主宗经其散文以传记文成就较高.刘基则是诗文兼善的作家,他的散文以寓言杂文最有特点.明中叶散文和诗歌的发展一样,出现了前后七子与反前后七子的激烈论争,此期散文流派众多.“前后七子”主张复古,独倡秦汉古文,由于模拟过甚,被后人斥为“伪体”,仅“后七子”之宗臣以散文名,他的《报刘一丈书》是明代散文中少有的一篇好文章.明嘉靖年间,“唐宋派”兴起,他们继承南宋以来尊崇“八大家”,(韩柳欧曾王三苏)古文 的既成传统,自觉提倡唐宋散文,与“前后七子”相抗衡,故有“唐宋派”名之.其散文使明代散文出现了转机,最有成就的作家是归有光.万历年间的“公安”,“竟陵”两派散文,抒写“性灵”.各有特点,二者文学革新运动 的直接产物是散文创作中,出现了的小品散文,这是对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代表了两派散文的创作成就.明末散文上承明中叶余绪,出现了大量的小品散文.张岱散文汲诸家之长,兼“公安派”之清新和“竟陵派”之冷隽又独具风貌,成为晚明散文大家.同时主张复古的“复社”,“几社”, 由于使古学务为现实所用,故其散文于拟古之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现实性很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等均是明道散文中很有思想容易的佳作. 清代散文,初承明代“唐宋派”一脉,代表作家有候方域,魏禧等人.候方 域散文被时人推为第一.清中叶以后“桐城派”古文一统天下,势力极大,蔚然成为清代古文正宗.“桐城派”古文一布局严谨语言雅洁著称.这是唐宋八大家古文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影响达远至于民国初年.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管同,梅曾亮等人,骈文在清代也十分流行.清初的陈维崧便是骈文名家.清中叶以后骈文屡与古文争胜,出现了著名的骈文作家汪中,他的《哀盐船文》,“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是一篇 十分动人的佳作. 明清两代,不以文名的思想家的散文值得注意.明代有嘉靖万历年间的李挚,其散文思想性强,极富鼓动性, 揭露假道学最见功力.清代则有清初的黄宗羲,唐甄(?)等人,其散文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封建帝王,封建君主专制进行猛烈的抨击,对于开通民智,进行思想启蒙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二: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略论明清散文流派演变的特点及意义熊礼汇内容提要明清散文,流派众多,更迭频繁,风格多样。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散文理论, 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创作经验,贡献出了一大批特色显著的散文作

汪曾祺民俗散文整理

汪曾祺民俗散文整理 提起汪曾祺 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熟悉,但是,一说“人一走,茶就凉”就家喻 户晓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民俗散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涂白 一个孩子问我:干嘛把树涂白了? 我从前也非常反对把树涂白了,以为很难看。 后来我到果园干了两年活,知道这是为了保护树木过冬。 把牛油、石灰在一个大铁锅里熬得稠稠的,这就是涂白剂。我们拿了棕刷, 担了一桶一桶的涂白剂, 给果树涂白。 要涂得很仔细, 特别是树皮有伤损的地方、 坑坑洼洼的地方,要涂到,而且要涂得厚厚的,免得来年存留雨水,窝藏虫蚁。 涂白都是在冬日的晴天。男的、女的,穿了各种颜色的棉衣,在脱尽了树叶 的果林里劳动着。大家的心情都很开朗,很高兴。 涂白是果园一年最后的农活了。 涂完白, 我们就很少到果园里来了。 这以后, 雪就落下来了。果园一冬天埋在雪里。从此,我就不反对涂白了。 粉蝶 我曾经做梦一样在一片盛开的茼蒿花上看见成千上万的粉蝶——在我童年 的时候。那么多的粉蝶,在深绿的蒿叶和金黄的花瓣上乱纷纷地飞着,看得我想 叫,想把这些粉蝶放在嘴里嚼,我醉了。 后来我知道这是一场灾难。 我知道粉蝶是菜青虫变的。 菜青虫吃我们的圆白菜。那么多的菜青虫!而且它们的胃口那么好,食量那 么大。它们贪婪地、迫不及待地、不停地吃,吃得菜地里沙沙地响。一上午的功 夫,一地的圆白菜就叫它们咬得全是窟窿。 我们用 DDT 喷它们,使劲地喷它们。DDT 的激流猛烈地射在菜青虫身上,它 们滚了几滚,僵直了,扑的一声掉在了地上,我们的心里痛快极了。我们是很残 忍的,充满了杀机。 但是粉蝶还是挺好看的。在散步的时候,草丛里飞着两个粉蝶,我现在还时 常要停下来看它们半天。我也不反对国画家用它们来点缀画面。

中国古代散文包括哪些

中国古代散文包括哪些 【篇一:中国古代散文包括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 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 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 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 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 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 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 《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 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 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 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 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 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 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 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 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 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 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 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 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 重要影响. 【篇二:中国古代散文包括哪些】 韩兆琦,天津静海县人,生于1955年。195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62年复旦大学古典文学 研究生毕业。此后遂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退休。现为国学 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述有《史记笺证》、评注本《史记》、《文言白话对照史记》、《史记通论》、《史记讲座》、《中国传记文学史》、《中国传记艺术》、《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其中《史 记笺证》获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史记通论》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在台湾出版的著作有《新译新注史记》、《史记博议》等。[1]中国古代散文专题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散文专题》是《古代文学专题》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分两大部分,前 一部分为史论,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散文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对中国古代 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和杰出的作家作品,进行了简明而系统的分析、介绍;对它们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它们的社会效用、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后一部分精选历代散文的经典名作90篇,既可以和史论部分相互印证,同时也可以作为作品选供教学使用。选文的篇幅都相对简短,

民族风俗的名篇散文

民族风俗的名篇散文 日期:2013-11-09 12:11:29 点击:1273 好评:0 今年小雪节气的准确时间为11月22 日11时48分。 日期:2012-10-02 16:53:37 点击:1825 好评:0 麦黄麦黄五月的 腰身,一闪进豫西南一带麦子全黄了这种从季节深处来的黄,相互 搀扶你从外边可以敲击出金属的声响麦黄是一种紧急,骚动村前村 后的路都绷紧了神经鸟类发沉,更多的事物已经退回原处腾出天空,太阳不断地增加着强度场院已经收拾停当原... 【篇一:民族风俗的名篇散文】 【 - 汪曾祺】提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熟悉,但是,一说“人一走,茶就凉”就家喻户晓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民俗, 希望对你有帮助。 涂白 一个孩子问我:干嘛把树涂白了? 我从前也非常反对把树涂白了,以为很难看。 后来我到果园干了两年活,知道这是为了保护树木过冬。 把牛油、石灰在一个大铁锅里熬得稠稠的,这就是涂白剂。我们拿 了棕刷,担了一桶一桶的涂白剂,给果树涂白。要涂得很仔细,特 别是树皮有伤损的地方、坑坑洼洼的地方,要涂到,而且要涂得厚 厚的,免得来年存留雨水,窝藏虫蚁。 涂白都是在冬日的晴天。男的、女的,穿了各种颜色的棉衣,在脱 尽了树叶的果林里劳动着。大家的心情都很开朗,很高兴。 涂白是果园一年最后的农活了。涂完白,我们就很少到果园里来了。这以后,雪就落下来了。果园一冬天埋在雪里。从此,我就不反对 涂白了。 粉蝶 我曾经做梦一样在一片盛开的茼蒿花上看见成千上万的粉蝶——在 我童年的时候。那么多的粉蝶,在深绿的蒿叶和金黄的花瓣上乱纷 纷地飞着,看得我想叫,想把这些粉蝶放在嘴里嚼,我醉了。 后来我知道这是一场灾难。 我知道粉蝶是菜青虫变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