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上册语文《三峡》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三峡》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总结

《三峡》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总结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重点词语: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或王命急宣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飞漱其间8、良多趣味9、每至晴初霜旦10、林寒涧肃11、属引凄异12、空谷传响二、重点句:准确翻译下面的重点句。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两岸连山,略无阙处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1、描写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文章开篇写山,请你结合文章的语句说一说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夏天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特征?2、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都写了哪些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征?3、作者笔下秋天的三峡有种异常的凄凉的气氛,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三峡这样的特点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4、选文写三峡春冬景色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景物特点鲜明。

请你结合原文分析何处写动,又何处写景?参考答案:1、在2、同“缺”,断缺。

3、如果4、到5、有;宣布、传播6、即使;快;7、冲荡8、的确,实在;9、早晨10、寂静11、连续12、回声二、译句1、重重叠叠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2、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午夜就看不见月亮。

3、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行的速度快呀!4、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山石树木。

5、水清、草荣、山峻、树茂,的确趣味无穷啊!6、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完全没有断缺的地方。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一.重点字词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良:甚,很)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二.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六.重要语句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复习知识点

《三峡》复习知识点

《三峡》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作品背景郦道元生活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混乱。

他为了对古代的地理情况进行考订,走访了许多地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写成了《水经注》。

其中的《三峡》一文,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二、重点字词1、字音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空隙)3、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整理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山峰②飞。

飞泻③漱(shù)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三峡是中国长江上一处具有举世瞩目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奉节县之间。

长江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下面将对三峡的地理、历史、生态以及三峡工程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特点1. 位置和范围:三峡位于长江中游,东起湖北宜昌的瞿塘峡,西至重庆的白帝城,全长约193公里。

2. 三峡名称:三峡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具有各自的地质、生态和文化风貌。

二、历史文化1. 三峡文化遗址:如宜昌竹山岩画、巫山夔门、宜昌狮子林等,体现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屈原祭汨罗”: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诗作《离骚》中有“舒散浩荡兮帝高阳之若曷”,被广大民众传诵和祭奠。

三、生态环境1. 三峡风光:三峡景色秀美壮观,有“险峻雄奇、山水壮丽”之称。

其中瞿塘峡的雄浑、巫峡的险峻、西陵峡的秀丽各具特色。

2. 丰富的生物资源:三峡地区的植物、动物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

例如,岷江中游三岔河水獭、长江干流的白鳍豚等是三峡地区的特有物种。

四、三峡工程1. 工程背景: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应对长江洪水、提高航运能力和发展水电能源而开展的一项巨大工程。

2. 重大意义: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变了长江中游的面貌,极大地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

3. 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对于宜昌市、重庆市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五、生态保护1. 生态移民: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地移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 生态修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工程建设的冲击,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

综上所述,三峡是中国长江上一处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八年级上册三峡笔记归纳

八年级上册三峡笔记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三峡》读书笔记,常考点梳理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完整版)《三峡》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三峡》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三峡》知识点归纳《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极)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i nhe i a g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快)七、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三峡》知识整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三峡》知识整理

《三峡》知识整理一网打尽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翻译词句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自:在略无,毫无。

略:完全阙:通“缺”,中断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yǎn漱shù属zhǔ引凄异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

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初二语文上册:《三峡》考点整理

初二语文上册:《三峡》考点整理

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荣:茂盛良:甚,很肃:肃杀,凄寒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漱(shù):冲荡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或:有时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冲上,漫上阙(quē)处襄(xiāng)陵绝巘(yǎn)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lì)道元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1、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1、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

《三峡》复习要点归纳

《三峡》复习要点归纳

三峡复习问答题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选自水经注疏;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三峡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三峡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8.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12、“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15、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1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17、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二、字词积累1、字音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xī)月素湍(tuān)绝巘(yǎn)2、词义自:在。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三、内容理解1、第一段主要写了三峡的山。

作者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和高峻陡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写出了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出了山的高峻。

2、第二段写夏季的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的浩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水流的湍急。

3、第三段写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了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相互映衬的画面;“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了山峰上奇特的柏树和飞泻的瀑布,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4、第四段写秋季的景色。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烘托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凉氛围。

四、写作特色1、布局巧妙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水的特点,层次分明。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其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重点字词1、自:在,从。

2、略无:毫无。

3、阙:通“缺”,缺口,空隙。

4、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自非:如果不是。

6、亭午:正午。

7、夜分:半夜。

8、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襄:上。

10、沿:顺流而下。

11、溯:逆流而上。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巘: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晴。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三、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空隙)四、一词多义1、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1)沿溯阻绝(断绝)(2)哀转久绝(消失)(3)绝巘多生怪柏(极)3、清(1)回清倒影(清波)(2)清荣峻茂(水清)五、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好六、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白帝”前省略介词“于”)(2)飞漱其间(“飞漱”前省略主语“悬泉瀑布”)2、倒装句(1)不以疾也(正常语序应为“不以之疾也”)八、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字音阙.处( quē) 叠嶂.( zhàng ) 蔽.日( bì) 曦.月( xī) 襄.陵( xiāng líng ) 溯.( sù) 御.风( yù) 素湍.( tuān ) 绿潭.( tán ) 绝巘.( yǎn) 飞漱.( shù) 涧.( j iàn ) 长啸.(x iào) 属.引( zhǔ)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献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4.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古今异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

今义:从;由)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良多趣味(古义:甚,很。

今义:好)6.特殊句式(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省略句,“清”“荣”“峻”“茂”前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发”后省略了介词“于”,“(于)白帝”是“发”的状语]飞漱(于)其间[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其”前省略了介词“于”,“(于)其间”是“飞漱”的状语]主旨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隐天蔽日夏——夏水襄陵朝发暮到高峻美三峡水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幽美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二、问题整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四季景物的特点。

夏季:江水漫漫;春冬季:水清树茂;秋季:林间寂静、高猿长啸。

2.课文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四个季节为什么先写夏后写春、冬、秋?春、冬两季为什么放在一起写?写山的特点是为写水做铺垫,山高水低,落差大,水流自然湍急。

(完整版)《三峡》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极)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快)七、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一、诗歌背景
1.诗歌写作时期:唐朝初期。

2.诗歌创作地点:长江三峡地区。

二、诗歌内容
1.主题:
《三峡》主题首先是唐诗中最早的人生哲理之一:人生苦短,应当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2.结构:
《三峡》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四句诗,共十六句,全诗结构严谨。

3.描述水景:
同时,描写水的涛声和洪水的威力,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世事的无常。

4.描述峡谷景色:
诗歌以峡谷的景色为背景,描绘出山峰的壮丽、峰峦的层叠、悬崖的险峻以及峡谷的幽深。

5.表达对祖国的思念:
6.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三、诗歌意义与价值
1.长江三峡是中国自然景观的代表之一,诗歌通过描写三峡的美景,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自然观。

3.诗歌以大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发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达了人生苦短、珍惜时光的哲理。

5.《三峡》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真理和国家荣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6.诗歌通过对江水、峡谷等景色的描写,体现了杰出的艺术审美,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创作范例和经验。

通过对《三峡》的整理,我们不仅能深入了解这首诗歌的背景、内容和艺术价值,还能从中汲取诗歌表达、意境构建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经验。

这也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中考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重点字词:自:在。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襄: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曦月:太阳,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
4、区别:
(1)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

绝(山峰):极阻绝:断
(3)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五、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隔绝)
绝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结构。

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

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

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眼见“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景象和耳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声的感受,见此景,听此声,哀伤、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

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终年在凶险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顾命,自然景物尽管令人赏心悦目,却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苦难。

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九、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7、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9、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10、归纳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11、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
1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13、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答: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10.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