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生死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国内外生死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生与死历来都是人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生命的本质原来就蕴涵着死亡,有生必有死,无人可以幸免,这是生命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因为这样死亡的问题是与整个生命及生活息息相关的,而生死教育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内容。
然而由于国内外文化的不同与生死观的差异,生死教育的现状在国内外有极大的差异。
1.国外生死教育的现状
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徒由耶稣之死来升发对“天堂”,永生的信念,它们认为死亡就是皈依天父。因此国外的思想家们一直以来就不乏对生与死的思考。而生死教育(国外称为死亡教育)正式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只用了10年时间美国开展死亡教育的学校、医院、社会服务机构就已经超过2000家。之后许多国家相继效仿,推行以生死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一直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有不少国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生死教育形式。
美国:树立正确生死观念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死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名为谈“死”,实则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并出版了《生死学》等许多科普书籍和杂志。
澳大利亚: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该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和学校注重建立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以及家校双方的互动沟通,同时借助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多媒体科技和交互的教学协助,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
日本:余裕教育
在日本,“余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倡导“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日本的学生经常被鼓励到牧场体验生活。
生死教育概述
生死教育概述
大纲
一、生死教育的时代背景
1.提高现代人生活品质
2.走出现行教育的困境
二、生死教育思想的历史追寻
1.西方生死教育思想的发展
2.中国生死教育思想的发展
三、生死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1.生命教育的概念
2.死亡教育的概念
3.生死教育的概念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生死教育
原理和观点
K01:生死教育日渐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是由于现代人希望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并且克服现行生死教育的局限
K02:西方生死教育从古罗马开始,经历了狄尔泰、斯普朗格、马斯洛等人的发展,带有鲜明的个人主义文化取向;中国生死教育可以追溯到儒家、道家的思想,到现代的鲁迅、蔡元培、陶行知等人都非常关注人的生命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发展
正文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在追求生活的幸福、思考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在探讨如何坦然面对死亡。于是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以下简称生死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生死教育的时代背景
1.提高现代人生活品质
现代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始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世界,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幸福感
◆心理健康
◆压力应对
关于这个问题,台湾著名学者杨国枢先生说:“近年来,台湾民众物质生活水准日益提升,多数民众都已远离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桎梏,进而追求精神心理生活的改善。晋达这种生活境界的人,对人生之意义与存有之本质的理解比较认真,因而会激发探索生死问题的兴趣。
但是当今中国内地企业员工的压力状况情况堪忧: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全国3000多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发现:87.4%的人感到压力很大;《中国企业家》杂志对252位企业家调查,90.6%的人处于“过劳”状态;零点调查集团的报告:41.1%的白领面临较大工作压力,61.4%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
我国内地生死教育的实然思考与应然探讨
b o lr I d ton。 t e e ia e e r h o Ie a e p pua . n a dii h or tc 1r s a c flf — nd— de t du a in ug o be utl e a h e c to o htt ii d. z K e o d lf y W r s:ie— a nd— de t e c to t e, ghtt e a h du a in。o b ou o b
On T o g t n n ur fLi — a d De t u aini h neiro ia T n 【 tT e HA0 Ju 一 a . h u h dI q iyo f a e n- ahEd c to te Itro fChn : oBea d Ou h oB n g n . n v
垦堂 墼查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o 0 5 2 1 年 月第 3 卷第 5 1 期总 第 4 4 0 期
我 国 内地 生 死 教 育 的 实 然 思 考 与 应 然 探 讨
生命教育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综述
南达学校,并且首次开始实施生命观教育的相关课程。当 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将诸如酗
时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拥有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 酒和吸毒等问题造成的伤害减至最低。该机构发展到现
的,怎么让 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面对人生的挑战该如何去应 在,目前已有59个分支。
对。之后他又总结出版了《生命教育》等书籍,启发人们从
与便利时,却发现人类在精神层面的给养和生活越来越变 “呐喊”,随后英国便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生命教育。英国
得匾乏和枯燥 ,精神生活中弥漫着空虚 、无聊。恰值这个时 于 1986年建立起了开展生命观教育研究的科研机构 ,并将
期 ,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并开始关注生命教育。 其命名为“生命教育中心”,当时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预防
英国于1986年建立起了开展生命观教育研究的科研机构并将其命名为生命教育中心当时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预防药物滥用自杀和杀人暴力与艾滋病等这些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其宗旨是教育人们认识到上述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教育对象自身的影响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儿童及成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将诸如酗酒和吸毒等问题造成的伤害减至最低
英国重视生命教育 ,体现在英 国从小学阶段就 已经开
作者简介 :周英会 ,剐研究员,牡丹江 师范学 院纪委 。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 方 秀哪 ,助理研 究员,牡丹江 师范学 院宣传部。研究方向 :思想政 治教育 。
生命教育回眸与展望
生命教育回眸与展望
周才芳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对生命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综述,展望生命教育应从身心健康角度、生存与死亡的角度、宗教和社会的角度、生命安全的角度和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生命教育;回眸;展望
一、国外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
生命教育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Herman Feifel于1959年发表了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The meaning of death)。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关注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美国大学里开设了正规的生命教育的课程。1963年,Robert Fulton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大学里首次开设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正规生命教育课程。1970年,第一次死亡教育的研讨会在明尼苏达州的哈姆莱恩大学举行,随后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据统计,1973年美国已有六百多所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而发展至1976年,除了有一千五百所中小学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外,还成立了“死亡教育与谘商协会”,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死亡教育专业组织。此外,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还建立了“死亡教育师”(Professional Death Educator, PDE)与“悲伤谘商师”(Certified Grief Counselor, CGC)等专业执照。1979 年在澳洲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 life educational center: LEC) , 该中心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机构, 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制。日本的上智大学自1982年以来一直坚持举办死亡教育讲座, 通过对死亡知识的传播, 倡导人们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日本从1989年修改的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学生的自杀、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表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英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创立于1986年, 主旨也在于防治药物滥用。1990年英国政府把生命教育课程规定为跨领域课程, 它的开设意味着生命教育开始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2002年8月开始,生命教育被英国政府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现状的探究
通讯作者:张伟(1980—),男,汉族,吉林四平,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133 ·
教育管理
Education Managemen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39% 。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生死观、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的意 义的生死观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2 当前大学生生死观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分析其中的普遍性原因及独特性 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为舟山市高 校开展大学生生死观教育乃至为全国高 校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1 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各个学派都有自己 独到的生死观。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曾说 “未知生,焉知死”表明了儒家注重现 实,不需要追问死的事情,为人要关心 生而不能追求死;道家的生死观更是有 别于其他学派、宗教,不刻画一个美好 的死后世界而追求当下生活,寻求以道 德和人的自发的修身养性以达到永生的 境界。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死观传 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死观的革命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扩 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曾 经的“天之骄子”现如今却承受着来自 家庭、学业、人际交往以及未来就业等 种种压力。高校为此也开展了各项大学 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思想课程,但大学 生自杀或他杀一系列不正常的行为、事 件屡有发生。从 2009 年上海某大学学 生自杀事件到 2017 年山东某大学学生 上吊自杀再到 2018 年河南某大学学生 因巨额校园贷债务自杀。这一系列的惨 案和悲剧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刻 不容缓。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两所高等 院校为例,进行大学生生死观教育调查 研究,从舟山市高校生死观教育现状出 发,发现舟山市高校生死观教育存在的
生命: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历程 中 , 最光辉 的莫 属于在2 世纪8 年代 , 0 0 成立 了生命 教育 中心 。生命教育 中心 的理念是 有意识地 “ 选择适合 保 护和发展学 生生命 安全和健康生命教 育 内容 ,比如 对危 险的评价 、 和管理 , 避免 有效的交流 , 受压力 , 承 寻 求 意见和建 议 、 问题解 决策 略 , 发展 自我认 知和 自尊 , 探讨对 相关生命 问题 的态度 ,探索媒介 和社会对学生
国外生命教育相对于我 国, 步较早 , 起 发展较 为成
践相结合 , 要学生体验和感知生命 。除此之外 , 国大 美 学还在人文教 育的课程 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 2 国生命教育的 内容 和途径 。 国 自2 世纪8 年 . 英 英 0 0
代开始加入生命教育研究 的时代潮 流 , 发展 至今 , 在理 论和实践 中都取得 了很大 的成就 。①英 国生命教 育的 内容 。 国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 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 英 其
是 以公 民教育为 主 ,辅之 以个 人社会和健康 教育课
从事知识上 的追求 ,而且要 引导人 们充分去体悟人 生 的意义 ” 。借此 , 国生命教育 的 目标大致通过生命 意 美
识 、生命关系 、个人承受力 和生命 价值 四个方 面来 设 定 。 国中小生命教育的主要 内容有死亡教育 、 美 品格教
死亡观教育——高校生命教育的“短板”
死亡观教育——高校生命教育的“短板”
[摘要]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态度与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感慨生命弥足珍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观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逐步增高的深层原因之一。通过国内外高校死亡观教育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旨在探索适合中国高校进行死亡观教育的实践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观。
[关键词]死亡观;高校;死亡观教育
[2011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14616人死亡、11111人失踪;截至5月25日,美国在2011年已遭受约1000次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454人死亡;3月19日由北约发动的利比亚卡扎菲的军事行动至今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我们在感叹生命在天灾人祸面前脆弱、易逝的同时翻翻近期的新闻报导资料,我们会发现大学生自杀、他杀,如此漠视生命的事件频繁发生。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4日,2011年已经有43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刺死被撞伤者案,最终也以判处药家鑫死刑的结局终结。面对这样的悲剧,人们在感慨生命脆弱的同时不禁会问:为什么有些大学生会对生命如此的冷漠?
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每年都在增加,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率20/10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而纵观针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会发现,我们往往重视生命观教育中“生”的教育,即教导大学生如何生存、如何更好的生活等相关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生命观教育中“死”的教育,也就是从生的视角看死亡,更注重从死亡的角度来看待生命,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死亡,促使他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大学生生命教育ppt课件-2024鲜版
近年来,我国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科 学性、教育资源不足等。
国外生命教育现状
国外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值得我 们借鉴和学习。
2024/3/28
5
大学生生命教育重要性
2024/3/28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01
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负面事件的影响。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生命教育事业发展 ,提供经费保障和资源
整合。
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加强生命教育宣传报 道,传播正能量,引导 公众正确看待生命问题
。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02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实践
活动等,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
03
询和辅导服务。
25
社会氛围营造及政策支持方向
01
02
03
全社会应共同营造尊重 生命、珍爱生命的良好 氛围,倡导健康生活方 式,减少暴力、自杀等
生命教育定义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旨在引导 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尊 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提升生命 质量和幸福感。
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生死教育现状的比较
摘要: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人有意回避。对此的漠视让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人生意义的蒙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生死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在文化传统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两地生死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以期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生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死亡学;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有生必有死。凡是生命,都存在着死亡的必然性。死亡作为自古至今人类历史上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迷惑了也迷惑着千万代人,同时死亡的必至性确也刺激着人们去思索生命的真义。一、中国台湾地区生死教育发展情况介绍死亡态度受个人生长过程、人格特质、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东西方的死亡态度相去甚远。从遥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初具人类意识的人就开始面对这个无法逃避的事实。西方文化有着深沉的悲剧意识,历代西方的贤哲不仅从理论方面对死亡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而且在实践方面也创造了流传千古的典范。基督教就是以死亡问题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宗教。在死亡教育方面,西方有着丰富的资源。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的观念的改变,许多国家开辟了“死亡学”学科,开始对死亡进行全面而认真的研究,并逐步开展和普及了死亡教育。在这种国际学术研究的大背景下,20世纪末,中国台湾地区教育界将死亡教育引介,称为“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在学校广泛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小学没有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但是都有“生命教育”的内容,内容包括两方面:“生命的旋律”和“温馨你我他”。在“生命的旋律”教学单元中,由老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迎接生命的喜悦、生命的成长、生病、个体的衰老、死亡等现象。在“温馨你我他”中,则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完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中国台湾地区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中国台湾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心理障碍,以“生命教育”的概念取代“死亡教育”,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死亡教育在中国台湾地区依然处于教育的禁区。提到中国台湾地区死亡教育的发展,我们不能回避介绍傅伟勋教授对此的远见卓识。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出版《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一书,正式提出“生死学”概念。生死学脱胎于西方的死亡学(thanatology),而死亡学则源于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勃兴,傅伟勋教授对死亡教育的贡献在于他把死亡学扩充至生命学,进而融会贯通为生死学。因为人类凡涉及死亡问题,无不都与“生命”相关,所以傅伟勋教授写到:“我所构想提倡的生死学,就广义而言,包括涉及我们的生命与死亡(及死亡过程)之间种种关联着的,有关对象、问题、课题等的探讨或研究;就狭义而言,则专门关涉到,环绕着个体的生与死及其相关性问题及或课题的,我们个别实存主体在生命高层次(人伦道德、终极关怀、终极真实)的价值取向与生死态度,故有单独实存的终极承担等实践意义”。之所以要将死亡学放大至生死学,是因为生与死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生命的意义必须借助于死亡的意义才能彰显出它的终极深意,反之亦然。“死亡学”名为谈死,实为谈生。一方面,人只有具有死亡意识,才能获得人生的整体观念和有限观念,从而珍惜生命努力增加生命的含金量;更重要的,还在于死亡的意义或价值问题,其实质是一个赋予有限人生以永恒和无限的意义或价值的问题,因而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生的意义或价值问题。所以,有见于“生”,而无见于“死”,属一边之见;有见于“死”,而无见于“生”,亦是一边之见,只有结合生与死,才能达到学理上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生包括生命、生活和人生三个层面。若把与“死”相对的“生”仅仅理解为生命时,就只能从实存的角度去看待人之生与死的问题,只能局限在提出“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意义”这类生死的终极问题,从而会忽略人之具体生活过程和人生的种种问题,亦可借助于对死亡的看法来解决。死的意识,死的必至性自可转化成规划人生的资源,转化成促进人生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死”而得“生”。这,才是研究死亡问题的真正目的。借鉴于傅伟勋教授所提“生死学”概念之深意,也考虑
生死教育的发展历程
生死教育的发展历程
生死教育是指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死亡、如何正确面对和应对死亡的教育。它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死亡观,提高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面对和应对死亡的目的。
生死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西方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全人的智慧就是探寻人生的意义,了解死亡
的真相。” 他认为,通过对死亡的反思和探索,人们才能获得
真正的智慧和生活的意义。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死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开始兴起了关注生死
教育的运动。尤其是在美国,生死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一方面,这是因为60年代的人类社会变革使得人们对生
死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这也与美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有关。
在中国,生死教育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死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中国一孩政策的实施,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更加关注生命和死亡问题。中国启动了大规模
的生死教育运动,各种生死教育活动和资源相继出现。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开始将生死教育纳入到教育课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生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生死教育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死亡。同时,一些移动应用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死教育资源,帮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生死教育学习。
尽管生死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生死问题属于个体的敏感区域,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反应。因此,如何设计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的生死教育课程,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生死教育仍然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投入。此外,生死教育的效果评估和研究也相对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提高生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生命教育概述 •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未来发展
01
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的定义
生命教育的定义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全周期的教育,旨在帮助个体了解和尊重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生命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生命教育的起源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青少年自 杀、吸毒等问题而提出的。后来 ,生命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关 注人的生命全周期的教育理念。
来自百度文库
生命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生命的 认识不断深入,生命教育逐渐受 到全球各地的关注和重视。许多 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的 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生命教育体系。
06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将 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宗教信仰等 多个方面。
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在 线教育、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应用于生命教育中,提高教育 效果。
国际化合作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 接纳,促进个性发展。
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019年教育文档
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说,在美国加州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引导人们去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虽然生命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的认识还未达成一致。综观专家学者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所做的界定,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阐释充分体现了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生命与教育"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大体来讲,有以下几类。
我国台湾学者认为“生命”属于教育的“内容”,认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中小学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也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培养的教育,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的价值,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问题的探讨,包括生死达观教育、认识哲学教育、情绪辅导教育、创造思考教育、多元智慧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生活伦理教育、两性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及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狭
国内外生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生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背景人有生老病死,现代社会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较多的关于“生”、“老”、“病”的教育,唯独关于“死”的教育非常缺失。或许,是我们中国对死亡的忌讳使然吧,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成为中国人回避死亡问题的开端。
正是在这种避谈死亡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青少年死亡意识淡薄,不敢面对死亡,或者漠视生命。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他人或其他物种的生命:近年来,中小学生以至大学生自杀自残(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他杀,虐杀动物的事件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事件就有:上海复旦大学女研究生自杀事件、马加爵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等。可以看出,现在的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到达了何种地步。由是,生死教育在我国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生死教育现状
1.国外生死教育起源以及现状
对于国外生死教育现状,由于美国是最早兴起死亡教育的,我在此就以美国为主介绍国外的生死教育。
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死亡教育的起源:死亡教育(deatheducation)源于美国,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哈布特·约翰发表的一篇对美国丧礼和殡仪馆制度评价的文章,而正式兴起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HermanFeifel于1959年发表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TheMeaningofDeath);而在1963年,RobertFulton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大学里首次开设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正规死亡教育课程;杰·唐纳·华特士,他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死亡教育开始逐渐兴起:从幼稚圆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到医院、社会服务机构都可见死亡教育课程、座谈会、研习会不断的开设举行(直至1973年,美国已有600所大学设有死亡教育课程,1976年已有1 500所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此后,国外许多国家相继效仿美国,推行以“生死教育”(LifeanddeathEducation)为主题的教育实践,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如在英国提出了“呼应课程”,所谓“呼应课程”就是教育要顺乎学生成长和发育的规律。澳大利亚悉尼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
传统生死观视域下医学生生命教育
传统生死观的现代价值
精神寄托
传统生死观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帮助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保持平和 的心态。
道德指引
强调珍惜生命、尊重死亡的传统生死观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指引作用,促使人 们关注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
02
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个体生命全过程 的综合性教育,旨在帮助个体理解生 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培养健康的 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境影响
现代社会对生命的轻视和物质主义的倾向,影响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和尊重。
提升传统生死观视域下医学生生命教育效果的对策
强化文化认同
引导医学生理解和接纳传统生死 观的智慧,培养其对生命的敬畏 和尊重。
完善教育体系
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传统生死观的 内容,使之成为医学生生命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特点
传统生死观强调生命的宝贵和死亡的 必然,认为生死循环是自然规律,人 们应该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并从中 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生死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
古代的生死观多与宗教、哲学相关,如中国的儒家、道家、佛教等学派都有对 生死的论述。古人认为生死是轮回转世,重视现世修行和来世报应。
近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生死观逐渐摆脱宗教色彩,强调科学理性的探索和 生命意义的追寻。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科学解释。
生命教育文献综述
生命教育文献综述
一、生命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种基于尊重和珍视生命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传授关于生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提高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并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涵盖了生命的价值、意义、死亡与临终、安乐死、器官移植、预防自杀等方面。
二、生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对于生命的认知使得许多人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教育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并结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
三、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思想。人文主义强调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存在主义则强调个体对生命的体验和选择。这些思想为生命教育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四、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与案例
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多样,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以下是几个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
1.台湾的生命教育:台湾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品德教育”是台湾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强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2.日本的生死教育:日本的生命教育注重对死亡和临终的探讨,旨在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其中,通过参观殡仪馆和墓地等方式,让孩子直接面对死亡,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英国的生命教育:英国的生命教育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生活技能培训”是英国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生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背景人有生老病死,现代社会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较多的关于“生”、“老”、“病”的教育,唯独关于“死”的教育非常缺失。或许,是我们中国对死亡的忌讳使然吧,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成为中国人回避死亡问题的开端。
正是在这种避谈死亡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青少年死亡意识淡薄,不敢面对死亡,或者漠视生命。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他人或其他物种的生命:近年来,中小学生以至大学生自杀自残(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他杀,虐杀动物的事件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事件就有:上海复旦大学女研究生自杀事件、马加爵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等。可以看出,现在的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到达了何种地步。由是,生死教育在我国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生死教育现状
1.国外生死教育起源以及现状
对于国外生死教育现状,由于美国是最早兴起死亡教育的,我在此就以美国为主介绍国外的生死教育。
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死亡教育的起源: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源于美国,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哈布特·约翰发表的一篇对美国丧礼和殡仪馆制度评价的文章,而正式兴起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Herman Feifel于1959年发表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The Meaning of Death);而在1963年,Robert Fulton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大学里首次开设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正规死亡教育课程;杰·唐纳·华特士,他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死亡教育开始逐渐兴起:从幼稚圆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到医院、社会服务机构都可见死亡教育课程、座谈会、研习会不断的开设举行(直至1973年,美国已有600所大学设有死亡教育课程,1976年已有1 500所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此后,国外许多国家相继效仿美国,推行以“生死教育”(Lifeand death Education)为主题的教育实践,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如在英国提出了“呼应课程”,所谓“呼应课程”就是教育要顺乎学生成长和发育的规律。澳大利亚悉尼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而在日本教育界则是提倡一种“余裕教育”,试图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此外,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日本政府于1989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敬畏的观念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2国内生死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对于死亡是十分忌讳的,人们教育青少年理想、信念、目标、知识等等,却很少谈及死亡。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对死亡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及思考。而对死亡的无知使到青少年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极端的恐惧,面对死亡的威胁往往不知所措,缺乏自救能力,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更有甚者,根本不把死亡当作一回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残酷的对待他人的生命:自杀,各种校园凶杀案的发生说明了这一点。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内地并未像国外的一些国家一样,在学校教育和广大的普通民众之间广泛开展死亡教育;而是局限于学术界少数专家学者范围内的抽象理论研究,所以对于全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死亡教育对于普通大众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更不用说死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意义等,总体上人们缺乏对死亡教育的价值和社会功用的基本了解。就笔者而言,若不是本次选修课,根本不知有生死教育这一回事。
当然,中国内地生死教育开展的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中国内地死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其现状不容乐观。但是由于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轻生的事情屡屡发生,使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专家意识到对于青少年的生死教育已刻不容缓。“对于死亡的忌讳并没有给一个个生命如期带来吉祥和幸福,相反的对于死亡的无知和愚昧却将许多人带入了死亡的深渊,也让许多的生者无法疏解对死亡莫名的恐惧。”同时期待着有朝一日“死亡教育能走进课堂,并且受到热情而又坦然的欢迎,就像欢迎生命的诞生!”(《中国青年报》2002年2月1日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关于青少年自杀轻生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二国内外生死教育发展趋势
由于国外的生死教育起源较早,并且其与我国不同,在推广时比较深入社会,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华特士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村”(Ananda Village)以及阿南达生活智慧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开始,几十年来,他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波及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因而生死教育在国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所以国外的死亡教育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笔者认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是保持一贯的水准。
对于我国国内的生死教育的发展,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为滞后,笔者则认为它会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家长和专家会因为现在社会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漠视生命的问题对生死教育日益关注。
此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中已蕴涵着深刻的生命教育内容。新世纪以来,生命教育首先在辽宁、上海等地开风气之先。2004年12月,辽宁省教育厅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全省各中小学校不仅要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还要配备专门教师、专门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推动全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2005年6月17日,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对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生命教育原则、生命教育内容、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4月8日,湖北省教育厅针对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突出问题,专门组织召开了有全省81所高校党委书记参加的“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据了解,这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大学生自杀为主题的专题大型会议。2005年12月11日,湖北省地方教材《生命教育》通过“立项初审”,并拟由人民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一套三册“生命教育丛书”(王北生等,2004;刘志军等,2004;刘济良等,2004),南京师范大学申请重点科研项目(冯建军,2004),另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特别是医药类大学开设了生死教育这一门选修课,旨在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还有,现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临终关怀、艾滋病等方面的志愿者,以及关爱动物的一些民间组织,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由此可见,生死教育在我国正悄然走来并有勃然发展的趋势。
三总结
总的来说,国外,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生死教育发展相对成熟,而在中国,生死教育并未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可喜的是近年许多有识之士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逐渐认识到生死教育的重要性,生死教育在我国正悄然走来并有勃然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章文献
)[Z].2005 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进程郭成,于锡金,郭熹崴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31卷
生命教育课程设计讲授提纲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刘宣文
青少年生死教育鄭冰兒
从台湾生命教育到华人生命教育钮则诚(台湾)铭传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