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谈谈你对人本主义的看法

人格心理学.谈谈你对人本主义的看法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谈谈你对人本主义的看法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上义思潮像风暴一样席卷着心理学。各流派的治疗师都转而采用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人本主义倾向的研习斑和互助小组在各地不断涌现。心理学者把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观点应用到教育和工业领域。然而,几乎和出现时一样迅速,“第三思潮”在70年代又减弱了。许多投向人本主义的人都改变了主张,一些人本主义定向的项目宣告失败。关于这项运动的书籍也开始减少。但是,像一场风暴一样,人本上义的人格理论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影响。相当多的心理治疗师在思想定向上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Mayne,Norcross,&Sayette, 1994; Spett, 1983 ),更多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罗杰斯的技术。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很愿意参加美国心理学会相关分会的活动,并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尽管这一运动从来没有代替根深蒂固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但是它为心理学家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从这一思潮的沉浮中,可以看出人本主义理论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会受到批评的。

1.贡献

过去的人格理论家往往过于强调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人本主义的积极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观点。在那些努力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年轻人中间,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仍然柞常流行。我们也确实看到他们把许多人格研究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人格的方面。今天,研究者正在大量地考察着诸如创造性、快乐及身心健康问题。

毫不奇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治疗师和咨询者的咨询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治疗师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更重要的是,许多持其他理论观点的治疗师也都接受或部分接受了人本主义治疗理论的一些思想,他们也都接受罗杰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另外,许多治疗师在治疗实践中采用了罗杰斯式的方法,如治疗师的移情、对患者的积极关注、由患者对自己的变化负责以及患者和治疗师的自我剖析等。此外,在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理论促进了互助小组的兴起,在今天的团体治疗及自我改进和个体成长的治疗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互助小组。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受当时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的基础上

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 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人本心理学的形成,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心理学的发

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

1970、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

和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1915—

。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组织,第一次讨论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Psychology,简称AAHP在美国成立,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布根塔尔担

任了第一任主席。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

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

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价值观
指个体对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选择标准,是个体行为和决策的重要 影响因素。
04 人际关系与沟通
CHAPTER
人际关系类型及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类型
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每种关系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沟通技巧等都会对人际关 系产生影响。
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
对当代心理学影响
01
强调人的主观经验和自我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经验和自我概念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
要性,促进了心理学对个体差异和主观经验的关注。
02
推动了心理治疗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的出现,如个人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等,为
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3
对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启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 人格理论概述 • 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 • 人格结构与过程 • 人际关系与沟通 • 心理健康与异常人格 • 人格测量与评估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人格理论概述
CHAPTER
人格定义及特点
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 和行为等方面。
维护方法
通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积极心态等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人格心理学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
现象学/人本主义:完形/格式塔-人本主义心理 学
特质论: 卡特尔等 社会认知和信息加工
以Carl Rogers为例
[补充] Horney的焦虑理论
› 个人简介 › 社会文化观
生活环境 文化环境 个体环境
› 焦虑的本质和作用 › 基本焦虑和基本冲突 › 焦虑的心理防御机制:神经症的需要
2、情绪智力
1) 情绪智力的几个模型 2)情绪智力评估量表 3)情绪智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1) 情绪智力的几个模型
› Mayer & Salovey, 1990 › Danial Goleman, 1995 › Mayer & Salovey, 1997 › Danial Goleman, 1998
结论 <引申>心理机能的大脑定位问题
[
⒉ 2.1 情绪加工系统的成分与相应的大脑结
新构
动 向
(1)杏仁核

情 绪
(2)下丘脑

经 科
(3)额叶和基底神经节

]
[
⒉ 2.2 情绪加工系统的等级组织

动百度文库向
情绪的进化


绪 神
情绪加工的三级水平

› 神经运动程序水平
科 学
› 图式水平
› 概念水平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四、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 强调人的责任 • 强调此时此地 • 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 • 强调人的成长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 治疗师必须与患者之间建立适 当的关系。
• 治疗师无条件积极关注患者。 • 治疗师可以通过反馈帮助患者
更好地了解自己。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批判
• 贡献:提供了对人性的一种积 极看法;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 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教育、 传播学、工商管理等专业也有 影响。
特征:
• 准确地认识现实 • 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和世界 • 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
心 • 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 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
境和文化的束缚 • 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 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
验—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 空的情绪体验
• 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不可能对人 性进行穷尽的解释,人的人格有无 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 能,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人格心理学第五编 人本主义

人格心理学第五编 人本主义
的结果一定成功。 5.要坚持真理,即使众人反对,也要挺身而出,为正义而奋斗。 6.不要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留一份宽松的空间;偶尔
的身心放松,有助于潜力的发挥。 7.与人交往要坦诚,既要让别人了解你的优点和缺点,也要
与别人分享心中的快乐和痛苦。
研究主题
二、高峰体验
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 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体验到 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 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 完美的体验。 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 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 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将其 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研究主题
概括后得出,大学生们谈到的高峰体验的认 知有下列一些特征:完整性、完美性、活力、 独特性、自发性、自足性以及真、善、美的 价值。 例如一位学生的反应:在高峰体验的情绪反 应中有一种奇妙的、敬畏的、虔诚的、谦逊 的特别滋味,并且像臣服于某些伟大事物那 样臣服于这种经验之前。(Maslow,1962)
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理论观点
(三)归属和爱需要
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1、社交欲 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 2、归属感 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
D-Love(缺失爱)与B-Love(存在爱) 前者为被爱的需要,满足之后则会有能力爱别人,即后者— —爱人的需要。

第九章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第九章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

到了60、70年代,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成为第三势力。它以反抗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姿态出现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

一、人本主义兴起的背景

◆(一)、反对传统科学心理学理念的弊端

1 、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忽视了人的主观性,把人降低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把人格看成是一套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机械的决定论和还原论.

2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贬低了人的意识经验的作用,强调本能的原始欲望与人的消极方面,忽视了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东西。

基于对古典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批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健康的人身上,注重研究人的主观世界,突出人所特有的选择性、创造性、自我实现等,恢复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古代哲学背景:

1、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2、现象心理学的影响

◆(三)、时代背景:

1、对后工业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思。

2 、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工作原则:

以马斯洛为首心理学家创立了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本性的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并建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研究对象是具有经验的人

(2)研究关心的是个人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

(3)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

(4)主要工作范围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高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人格心理学7人本主义

人格心理学7人本主义


一、人格结构
我是谁?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能干什么?
自我的结构
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一个人心理 健康与否的指标,可用Q分类法进行测量
问题
小孩跌倒,为什么 会爬起来继续前行?
二、人格动力
Rogers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 的动机,即自我实现倾向。他指出,“有机 体有一种基本倾向和驱力:实现自己、维持 自己并提高自己” (Rogers, 1951, p.48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种思想取向
第一节 Maslow的自我实现论
Abraham HaroldMaslow (1908~1970)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创始人,生于美国纽约州。 他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类天生 具有一种趋向健康的潜能,主张人本心理 学要以正常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提高个人 的尊严和价值以达到自我实现。
第三节、May的存在分析理论
• Rollo Reese May(1909~ 1994)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具 有浓厚存在主义思想倾向的心理治 疗家,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艾达镇。 May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发现 人的存在的真谛,探索存在的意义, 以期发现一种基本的人的存在的心 理结构,建立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治 疗体系。他反对行为主义人格观和 精神分析人格观的非人化倾向,主 张从焦虑、愧疚、爱与意志、自由 与命运等方面阐述人格的内涵。

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后,这一运动有较大发展,1971年在荷兰举行过国际会议,影响扩及欧洲和亚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著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主要有: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默里、墨菲;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妮、弗罗姆;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梅;机体论者戈尔德施泰因;发展心理学家比勒、布根塔;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等。其中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奥尔波特认为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每一成人都不同于他人而以他自身独特的内在和谐方式对待世界,这一看法和排除意识经验的行为主义理论直接对立。以人格理论为基础,奥尔波特后来成为创立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的关键人物,这为学院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分立创造了条件。默里和墨菲这一时期也有重要的人格理论著作发表,他们把人格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霍妮、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夸大性因素的作用,把美国工业社会发展中引起的社会问题看作是导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因素,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传统精神分析的主要分歧之一。1939年戈尔德施泰因《机体论》的发表,被认为是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即自我实现论的基石,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加强了这一本来是由哲学提出的概念。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Humanistic

psychology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兴起和基本观点

第二节马斯洛(Abraham Maslow)第三节罗杰斯(Carl Rogers)

第四节罗洛∙梅(Rollo May)

第一节兴起和基本观点

•社会背景

–人本主义是适应改变后工业社会反人性

化走向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人本主义是对蔑视个人尊严、价值,使

人卷入战争表示愤怒和反抗的表现。

•哲学背景

–人道主义和人性论

•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性解放,强调关心人的价值

与尊严,促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

•强调心理学应把独特的个人及其尊严和成长作为自

己的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主体体验、自由选择、

创造与责任等。

•心理学背景

–精神分析

•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行为主义

•人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而非个体的选择。

–人本主义

•20世纪60年代正式产生,称为“第三势力(思

潮)”

•1967年,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标志

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

•基本内容

–强调人的责任人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够改变,只是自身有局限。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能够生活在今天;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fully functioning)的人。

•基本内容

–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建议只是参考,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解决自己的问题。

–人的成长眼前需要满足之后,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我喜欢不断开垦荒地,而不会从旁边走开。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传统心理学主要沿着冯特所开辟的关于意识元素分析心理学自然基本研究的下行路线发展,而人本主义心理 学则迳直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上或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通道,再次从主体内部出 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生活意义、自我实现、意识状 态转换、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生死体认、宇宙觉知、人类协同等等。《纽约时报》曾评论说:“‘第三思潮’ 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1.自我同一性原则
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 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启示
1.相信儿童的潜能——自然人性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有机体均有一定的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 式来发展自我潜能;强调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带有 “佛性”,恶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这一点从人本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度对基本儿童观具 有实际的启示意义。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 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 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人本主义ppt

人本主义ppt

主要作品
《动机与人格》(1954) 《人类价值的新知识》(1959)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 《科学心理学》(1967)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 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 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第 三势力的重要领导者 。
特点: (1)成长需要者均采取积极、欢迎和认可的态度
; (2)成长需要会产生正效应,增进动机强度、身
心健康和人生乐趣; (3)成长需要较少依赖于环境和他人的给予; (4)成长需要具有较大的个别差异。
(2)人类的需要呈等级系统
生理需要: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需要,最原始、 最基本、最需优先满足的需要,人和动物所共有。 安全需要:个体希望获得稳定、安全、秩序、保障,免 收惊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生理需要基本满 足后安全需要就会作为支配动机出现。 归属和爱的需要:个人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收到组 织、团体认同的需要。该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是当代发达 国家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人的尊重。也叫匮
needs)。
乏需要(deficit needs, or
D-needs )
基本需要:个体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
特点: (1)缺少它引起疾病; (2)有了它免于疾病; (3)恢复它治愈疾病; (4)在一个健康人身上,它处于不活跃的、低潮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基本理论

2。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之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但民众的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滑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战争阴云没有散尽,国际军备竞赛日益激烈,特别是核战争对人民产生很大压力,美国民众处于对战争的无尽恐惧和担忧中。

3、美国出现了一种在青年中掀起的反主流文化的运动。这个运动表现为反对传统的价值、重视自我实现、强调个人经验,实质是宣扬个人主义,把个人的欲望看作是核心价值。

1、人道主义和个人论

人道主义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现实中的个人幸福。但不同的是,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人本的自然倾向不是避苦趋乐的狭隘私利,而是在生活需要中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人类高级需要或真善美等心理需要的追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以人性论为其重要思想渊源的。所谓人性,指一切人所共有的的特点。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本善,且具有建设性,而恶则来自与社会或文化。唯独罗洛·梅的主张有所不同,认为人性中有内在恶的因素,如不正视这种恶的倾向或仅把恶归于环境,都是有害的。

人本主义的科学背景有生物学、生态学、和机能整体学。

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具有似本能的性质,人类这些潜能和价值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生物自然禀赋。罗杰斯也强调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时间:2014.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等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一种以尊重“人”本身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尊严、人格的完整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对人性持乐观态度,以及主张将正常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流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一同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体系,然而三者的基本理论思想迥异。人本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理论是“伤残心理学”,因为它是建立在心理病理学基础上的,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此外,人本主义也批评行为主义学派是“幼稚心理学”,因为它着重研究儿童与动物的行为,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就自称为“第三种力量”(the third force)。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里克森,马斯洛和罗杰斯。

1.研究对象

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提出要以心理健康的人或健康人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对心理不健康的病人,也要努力寻找他们健康的内在本性。

2.基本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本能决定论,它突出了内部动机,尤其是高层次动机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动机论特征。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本性的价值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自主的,是通过人的负责任的自由选择过程而实现的。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1)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1)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主要内容有:

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1

马斯洛的人格心理学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洛-梅的存在人格论

1、人本主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的理论准备

系统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发表

20世纪60年代正式产生,被称为“第三势力(思潮)”

1967年,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

(产生背景:二战后科技发达,物质富足,社会压力大、人性异化加剧,导致严重精神危机如:价值观、孤独感、自我社会认同缺失等)

2、人本主义基本内容

●强调人的责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改变

自己的生活,如不能改变,只是身体局限——因而,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

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人如困在过去阴影中,就不能生活在今天;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

生活,才能成为真正完善(fully functioning)的人

●个体现象学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解决自己的问题

●人的成长眼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成长是人发展的自然特征

3、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比较,

人本主义重点:

•研究:强调把独特的个人及其尊严和成长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人,非动物或精神病态者)

•方法:开放性模式(不排斥客观,但强调主观;不忽视外部因素,但强调内在体验)

——人本研究的不是实验室中被试,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 基本理论

2. 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 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学习知识 ,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差异

从以上的简单介绍可以发现,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强调了学习的不同方面。实际上 ,这种差异的引起,往往是因为它们所依据的研究背景的差异(如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学习材料的组织程度等而引起的。只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就能够发现它们的共性以及各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真理往往存在于两个极端的中间”,在学习各种派别的学习理论时,我们应当注意防止走极端,吸收各种学习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我所用,才是正确的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三、分类

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以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四、自然人性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认为 , 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 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但是,他们也认为,自然的人性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instinct oid需要,并认为生理的、

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认为,似本能的需要就是人性,它们是

善良的或中性的。恶不是人性固有的,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五、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 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 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 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 , 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 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 (尊重 , 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 , 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的缘故。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病人或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即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由于罗杰斯认为患者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它不是被治疗家所创建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由释放出来的,因此“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做法是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为患者解释过去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 也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加以评价,只是适当地重复患者的话,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思路, 使患者自己逐步克服他的自我概念的不协调,接受和澄清当前的态度和行为,达到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