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该材料主要强调()

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

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

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

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故选A项。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B.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D.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40.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最新-2018届宁夏银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最新-2018届宁夏银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历史能力历史测试

(银川二中第一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6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号证号,并将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

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

A.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6.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

至五四运动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的推动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民族工业的发展

3.(2018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的分布情况。

省籍人数省籍人数

广东50江苏28

广西2浙江23

四川1贵州4

山东2湖南8

江西3湖北2

河北1台湾1

福建11安徽16

据此判断,影响晚清外交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沿海与内地开放程度有别

B.各地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

C.清末各省选才政策不一致

D.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4.(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有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有答案)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

0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0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银川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三文综试题

-历史部分

24.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

A.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郑和航海活动遍布欧亚沿海

B.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

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

26.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这一运动

A.促使三教开始融合

B.实现了儒学官方化

C.奠定理学思想基础

D.加速了佛道的衰落

27.唐末王仙芝、黄巢冠以“天补平均将军”之名,宋朝王小波起事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明之李自成亦以“均田免粮”为号召,太平天国以《天朝田亩制度》作为纲领。历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A.财产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统治者“不抑兼并”使经济严重衰退

C.人地矛盾冲突推动国家政策转变

D.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28. 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教科书不仅参考了日本教科书的经验,还聘请参加编写和审订日本教科书的日本人参与编写。该教科书浓厚的“日本元素”表明

A.中国人期冀国家富强的愿望强烈

2018-2019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2.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最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参与军大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说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2、3卷三套)(word解析版)

(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2、3卷三套)(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8讲 近代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8讲 近代

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的推动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民族工业的发展

3.(2018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的分布情况。

据此判断,影响晚清外交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沿海与内地开放程度有别

B.各地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

C.清末各省选才政策不一致

D.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4.(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古代希腊罗马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古代希腊罗马

中外历史历史学科

考点

总结

模拟

分类

汇编

考前必备

专题训练

古代希腊罗马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小国寡民、城邦、公民、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治

1.形成条件: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文明的交流。

2.形成过程:__梭伦__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__伯里克利__改革达到顶峰。

3.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国家__最高权力__机关,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其讨论决定。

(2)五百人议事会:国家常设最高__行政__机关。

(3)陪审法庭:国家最高__司法__与监察机关。

(4)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4.突出特点:__主权在民__,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历史评价

(1)创造了__法治__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2)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3)民主只属于__成年男性公民__,是少数人的民主。

(4)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规律认识】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及对奴隶的专政。它是直接的民主,也是狭隘的民主,与现代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K 考点深化ao dian shen hua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1)人民主权: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2)“轮番而治”: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经过抽签选举产生,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专题02 近代中国反侵民主(含解析)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专题02 近代中国反侵民主(含解析)

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01.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5)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A

【点睛】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本题的解题关键之一是时间“1903年”,学生解题时可结合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有助于得出正确答案。

02. (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3-4)

1.(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他足智多谋,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在蒙古贵族眼中,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刘基首次辞职。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他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因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而邀他出山。刘基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幄,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1367年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他又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驻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途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明朝建立后,刘基不愿为相,于洪武八年因病去世。——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末年刘基多次辞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

【答案】(1)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身为汉人的刘基得不到重用。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含答案)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

0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0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解析13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解析13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含解析)

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等)

2018年高考

0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

超过财富。

02.(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答案】B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鼓吹个人主义,忽视道德作用,反对智者运动的人显然担心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B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对于道德作用,A错误;精神生活的丧失显然不会导致人口的流失,C错误;D夸大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缺点的影响。03.(江西省三校高三5月三校联考历史试题)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答案)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答案】B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 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

B.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答案】D

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B [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B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晚清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 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A [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未涉及经济改革;C项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子”方面;D项设议会、开国会属于“种植方法”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1.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法系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C项是中国古代法系的特点,与设问原因不符,排除。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B

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功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C

海治平之政者哉!”

D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属于史实陈述,故A排除;“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功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属于历史评价,故C排除;“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属于史实陈述,故D排除。故选B。

3. 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

A. 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

B. 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

C. 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D. 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 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4.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的“心学”具有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王阳明调和了两家学说,故CD项错误;材料信息“上升为官学”、“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使用‘理学’概念”等,表明“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故A项正确。

5. 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 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 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答案】D

【解析】材料“1895-1913年”“新建工矿企业”“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增加,故A项错误;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因社会朱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大意是说在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意在激发国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不是梁启超这番话的用意;材料体现不出BC项。

7.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由材料“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可知,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证明土地私有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故要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改革的问题,而是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排除A。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排除C。材料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而不是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排除D。

8.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现代中国外交·背景

9. 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从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来看,古希腊对神灵还是十分重视的,人文主义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