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关系
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和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农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和农户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规模化经营是指农事活动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大面积地进行,包括农田面积的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的增加以及生产要素的集中。
而集约化经营则强调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出和效益,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和集约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将分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说明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规模化和集约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
通过规模化经营,农业企业和农户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而通过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分析规模化和集约化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制度创新,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优势,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为农业管理者、农户和制定者提供参考,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2.正文2.1 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的概念和特点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是指农业生产中农民、农户、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大和集中化。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经营规模化能够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
通过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可以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经营规模化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山东省申论-21_真题-无答案
山东省申论-2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注意事项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1.提起农业,总能联系到贫穷;提起发展,大家总是愿意当工业大省,而不愿意当农业大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朱信凯则提出:要重新认识农业,因为农业其实比核武器更牛!朱信凯在首届中国农业投资大会上发表演讲,提醒人们必须重新认识农业。
他认为:“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对农业有极大的偏见,这对农业来说,是比钱更重要的问题。
”他用美国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美国早就不是农业社会,但其农业部是除了国防部以外最大的部。
美国掌控世界的武器,根本不是核武器,而是农产品。
美国人讲‘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
”一斤粮食没有一瓶矿泉水贵,如果你是投资家,你愿意投资种粮食吗?首届中国农业投资大会上,过于低廉的粮价遭遇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黄延信的“吐槽”。
他直言,目前粮价过于低廉不公平、不正常,只有粮食生产有了可观的效益,农业才可能吸引投资。
同时他建议,要通过发展农村内生金融组织,为农民确权等,来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当一个产业效益低下的时候,你愿意投资吗?企业家愿意干赔本儿的买卖吗?”一开始,黄延信就向与会的嘉宾抛出两个问题。
他说:“目前农业的特征是效益?为什么现在的中青年人都外出打工,而不愿意种地?为什么留在农村的都是‘三八(妇女)六一(儿童)九九(老人)’部队?”关键是农业的效益低下,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效益更加低下。
农民外出打工,一年至少挣两万块钱,而种粮食,好的一亩地才挣二三百块。
当农民都不愿意种地时,还会有企业家愿意投资吗?一个效益低下的产业,其生产要素要是流出的,这个产业必然会萎缩。
因此,要想吸引对农业的投资,必须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大宗农产品市场化改革,改变农业效率低下的状况。
“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这不公平,也不合理!”黄延信的这个观点,让许多河南本地的记者颇感认同。
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动生产率 , 提高农 业素质 、 效益和竞争 力” 苏南地 区由于 乡镇企业 大发展 , 当地农村 的目标。 正如 2 O多年前邓小平 同志所指出 劳动力 大都进 厂务 工 , 收入 较高 , 不愿种
的 :中国社会主义农 业的改革和发展 , “ 从 地 并完成 所承 包 的土地承 担 的粮食 定购
后九 十年 代 中 、 期 。 地第 二轮 承 包和 低 下的情 况 日趋 明显 , 少量土地 缺乏 经 江苏 省 坚持 以发 展高 效规 模农 业 促进 农 后 土 对 社会 主义 农村市场 经济体 制的建 立 , 为土 营 积极 性 的情 况 开始 成 为一 种较 为普遍 民持续 增收为 中心 , 极探 索农村承 包土 积 地 流 转 、土地 规模 经 营营造 了更 宽松 环 的现 象 。发 展土地 规模经 营 , 通过 获得规 地 流转新机 制 ,不 断优化农 业产业 结构 ,
●
展 理 念 引领 农 业 ,用 培 养 新 型 农 民 发展 农
江 苏 农 业 规 模 经 营 的 实 践 及 特
马 康 贫
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 、机械化和信息化水 点 — — 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 、 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 早在 家庭 联产承 包 不久 的 1 8 9 4年 ,
善和创新土地经营 制度 ,积极推进农业适
一
定规模 的土地适 度规模经营试验 , 试验
度 规 模 经 营 已势 成 必 然 ,必 将 展 现 我 国 农 内容 由粮食生产 为主扩 及到种植 、 养殖 等
业发展的第二个飞跃。
多个 领域 , 得 了一定 的试 验成效 。九+ 取 年代初 进而在 此基 础上 向其 他地 区作规 范性推广。 当然 , 这一 时期农 业生产仍还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1. 引言1.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概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按照自身经济条件和生产能力,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生产方式,实现农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提升的经营方式。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探索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路径,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现状分析、意义和价值、实施路径以及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研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探析,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正文2.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根据土地资源、劳动力规模、资金投入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的农业生产规模,以实现高效、高质、可持续发展。
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规模经营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减少土地的浪费和破坏。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情况各不相同,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农民的个体特点来确定适宜的规模经营方式,以确保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还要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要避免规模经营过大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也要避免规模经营过小导致效益低下和经济困境。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寻求规模经营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可持续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原则和方法
土地规模经营原则和方法论文关键词:土地规模经营原则模式论文摘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抉择。
而土地规模经营关系农民的生活保障和权益保护,在实施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抉择。
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经营模式,是以家庭为独立单位,并且土地承包的数量有限,自然是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
而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机械设备取代畜力或手工劳动力的耕作方式,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需要土地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农业机械展开,更不可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不适合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耕作,限制了机械设备的运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是在一定规模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
适度规模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以便于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不断利用更新的技术武装农业,发展农业,进而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2.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
二、 土地 规模经 营对 兵 团农 业发展 的现 实意 义
1 . 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解 决劳力密集型产业用工匮乏问
题 。随着 , 大量土地流转 , 集 中到少部分有技术 、 懂管理的职
工手 中经 营。国家实施的西部 大开发 、 小城镇建设 、 工业振兴
计划 等一系列政 策 , 大量农场 剩余劳动力 向城市转 移 , 为劳 动密集 型产业 的发展输送 了大批工人 , 同时提高了职工的收 入, 在当前兵团土地 面积不断缩小 的前 提下 , 但大宗农作物 ,
实施 , 工业化 、 城镇化进程不 断加快 , 但农业现代化 的相对 发 展较 为缓慢 。 在世界人 口不断增加 、 农产 品需求不断扩张 、 农 业 资源不 断趋 紧 、 农 业环境 不断恶化 的背景下 , 要 实现农业 现代 化 , 就必须依靠先进 的科 技 、 装备、 理念 、 人才 和发达 的 产业 体系来 提升农 业发展水平和能力 , 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化 农业 转变 , 土地 的适 度规模经 营【 l J 是转变农 业生产 经营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五阶段 的基 础上 , 实行 以职工家庭 承包经营 为基 础 , 统分 结合 的的双层经 营体制 , 即“ 土地承 包经营 、 产权 明晰到户 、 产品订单 收购 、 农资集中采 供” 。此阶段各种农业新技术不断 应用 , 农作物产物大 幅度提高 , 农产 品实现 了订单收 购, 解决
特别是棉花保 持稳 定发展 , 土地适 度规模经 营为棉花总产单
产工具作价 归农 户 , 职工 为降低经 营成本 , 对土地 的投入下 降, 农 机装置 的更新 与换代 步伐减慢 , 农 业处在一 个发展 的
( 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 院 , 新疆 阿拉尔 8 4 3 3 0 0 )
农业规模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与贡献
农业规模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与贡献发布时间:2021-05-06T06:40:57.74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仇照天[导读]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市 100872摘要: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在新的生产力水平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必然选择。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实现农业规模化是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19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本文正是通过梳理实现农业规模化的优势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途径和阻碍,发现并揭示实现农业规模化究竟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哪些作用。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1.文献综述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
实现农业规模化,不仅仅是实现耕地的规模化,还包括农业产业布局的规模化、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包括农业产业体系的规模化(刘奇,2016)。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①在农民收入方面,由于小农生产已经成为了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约束,因此过去的农村承包地制度已经无法继续为农民创造收入,要想农民继续增收,就必须进行土地流转,在制度上进行革新。
进行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使生产要素聚集,便于采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刘绍莲,2019);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改进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 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制度、农业技术和 市场环境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最为显著。
当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包括土地制度、农业技术、市场环境、政策支持 等。
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如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培育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以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 发展。
3. 利益共享:企业、基地和农户按照约定比例分配收益 ,实现了利益共享和共赢。
模式特点
2. 农户参与: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基地,同时可以参与 基地的生产和管理,分享收益。
实施效果:这种模式下,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 和产品供应,基地能够获得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机会, 农户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实现了多方共赢
01
农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产生影
响。
农业生产成本
02
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03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设施、资金和技
术投入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
人口与就业
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就业状况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的推进和实现具有关键作用。
政策内容
允许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入股等,流转期限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实施效果
通过农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某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增加。同 时,新型经营主体的引入也带来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
工业扶持农业_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史文苑 学 术 版 !""#$"%
&&
容:一是调整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影响劳动者的积 极性;二是影响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组合途 径及组合的社会机制,即影响资源配置。农村改革后,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集体经济的社会机制,以大 包干责任制为途径,以家庭经营方式使农民与生产资料 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配置趋于合 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潜力得到发挥。需要指出的 是,生产关系的这种作用,只是发挥原有生产潜力。生 产关系的调整并不会改变和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容。我 国农村改革后,农业生产之所以大幅度增长,从根本上 说就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放了劳动者,使原来的投入得 以发挥作用。当原有投入的作用充分发挥后,农业就出 现了徘徊局面;投入减少,农业生产就下降。要使农业 继续增长,就只有增加投入。我国农业生产现在的主要 矛盾不是体制问题,而是如何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 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体制 改革的基本内容应该是稳定现有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已取得了成绩,但是,目前在全国是 无法普遍推广的。农业规模经营是以土地的集中使用为 基础的。土地集中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其后果是 不同的。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土地集中会促进农业的 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 土地集中就意味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的生存条 件,会带来农民的两极分化。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在 我国现阶段,土地能否集中的标志是土地经营收入是否 是农民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当农民生活不再主要依赖
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工业对农业的投入,实行工 业扶持农业的政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的 发展已经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时期。 我国的农业政策要适应农业转型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农业支援工业转变为工业扶持农业。 实行工业扶持农业的政策是由中国农业的特殊性和 中国农业所处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首先,发展农业不能靠农业自身积累。我国农业人 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也低, 再加上剪刀差的存在,几乎没有积累可言。随着农村商 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对商品经济的依赖性增强。由于农 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的货币收入比 较少。农业对商品经济的依赖性主要在投入,而不是产 出。投入依赖商品经济,产出主要是自给性。在家庭小 规模经营条件下,商品经济越发展,粮食的货币成本越 高,积累能力越低,积累越少。如果放任工农业自身发 展,在工农业剪刀差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工农业发展差 距和工农收入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大家公认目前我国 农村经济只是处于温饱阶段。这也就是说,我国农业基 本上是处于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上。积累是无能为力的。 农业自身根本无法积累资金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 其次,农业制度创新不能作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 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措施。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当我国农业出现徘徊局面后, 有人就希望通过所谓深化农村改革来重振农业,其中具 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这 种主张是不现实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调整农 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有两方面的内
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农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小农经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阐述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原因。
一、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须之路。
在过去,农业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而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高科技和科学管理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为农业现代化对经济规模要求越来越高。
较大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环境压力,在粮食、畜牧、渔业等领域,适度规模经营在土壤、水源和其他生态环境方面更容易保持良好状态,相比之下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更地耗时、费力、成本高,质量低,我们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才可以完成农业现代化。
二、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中国农业的大面积发展需要很多劳动力,而适度规模经营能够减少农民劳动力的投入。
这样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从过去的“补贴农民”转向现在的“致富农民”。
适度规模经营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同利用,减少套地和农药等资源的浪费。
同时,规模化经营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增加耕地的利用率,保持土壤的生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适度规模经营能够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城市里工作,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现在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者:蔡文华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4期摘要:为适应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给广大中国农民带来了新的期望。
本文立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总要求,提出振兴乡村的几点建议,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问题始终受到我国政府重点关注,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条理性的分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讨出振兴乡村的策略,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兴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兴旺的基础。
(一)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它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经济效益,实行企业化管理。
首先,要处理好农民利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让农民得到实惠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偏离这个目的的有损农民利益的产业化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使产业规模适度化,保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
同时明确农民在产业经营中的地位,充分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快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
将目前相对落后的农业和发达的工业、服务业进行良性互动,让非农产业带动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再次,转变农业生产导向。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只强调产出,而忽视消费需求。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坚持消费需求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结构,才能形成稳定的产业化格局,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
(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生产的经营模式,为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人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农业规模化的五大着力点
现代农业规模化的五大着力点刘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农业的规模化问题上从认识到实践都存在一些误区。
一方面,盲目学习西方农业规模化经营做法,生搬硬套西方规模化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转换尚不到位,军事化思维的惯性还在作祟。
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认为现代农业规模化就是土地的规模化,土地的规模化就是土地集中度越高越好,土地集中度越高代表现代化程度就越高。
以致形成不顾客观实际大面积推进土地规模化热潮。
诚然,只有规模化才便于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才能提高效率,但现代农业规模化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土地规模化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也并非是必要条件。
日本等一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小规模家庭经营,同样可以建成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因此,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农业在规模化问题上不能只在土地上动脑筋,土地只能适度规模,需要特别狠下功夫的应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布局的规模化。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模化,便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各地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推进城乡产业规划一体化,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科学合理配置空间布局,谋划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但一些地方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谋划,发展的产业过多,重点不突出,散乱零碎,规模太小,形不成拳头。
在园区的经营上,不少地方还采用“大园区、大业主”贪大求洋的惯性思维,这是一个误区,中国现代农业必须走“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路子,才是符合国情的好途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实际上就是实行“大面积、大业主”的发展模式,农民没有自主经营权,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形成农业生产的“大呼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
“双规模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双规模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摘 要:在政策支持及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土地经营规模化与作业服务规模化相结合形成的“双规模化”经营方式成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路径之一,农业规模经营是“双规模化”发展的坚实保障和逻辑归宿,最终运用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本文分析了“双规模化”与农业规模经营之间的关联关系,总结出需要突破“大国小农”及土地细碎化的现实困境,得出以政策扶持为保障,缓解土地禀赋约束、提升机械化水平及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育等实现路径。
关键词: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农业规模经营;内在逻辑;实现路径一、“双规模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内在逻辑农业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依托。
面对土地“小而散”的国情,土地细碎化问题仍将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重要挑战。
新型“双规模化”经营方式的出现极大地调动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弥补或改善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形成农地增产、农户增收的良好局面,加快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要求。
(一)“双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路径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导致出现人地分离的现象,这一现象也改变了早期农村劳动力以经营耕地为主的收入方式及配置关系,使得土地经营规模化迅速发展。
例如,在土地经营规模化中,以种粮规模户为代表的经营主体无论在要素投入、新技术采纳、节约成本以及整合土地等方面均比普通小农户能力强,这也凸显了土地规模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农经济及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分散的农村劳动力抗风险能力较低,易出现盲目跟风,而作业服务规模化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前提下强化村组协调引导作用,促进农户同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紧密联结,增强抗风险能力。
实践证明,土地经营规模化和作业服务规模化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两条重要路径,但其发展均面临不同的难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地产出率、资源利⽤率、劳动⽣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国际竞争能⼒、可持续发展能⼒。
要明确⽬标、制定规划、加⼤投⼊,集中⼒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事。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新的阶段。
⽬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产⽅式和经营⽅式的变⾰。
现代农业的核⼼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向是集约化,⽬标是产业化。
本⽂通过改⾰开放三⼗年来松江区农业发展状况,对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状况作详细的分析,对松江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效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撑作⽤、提⾼农业组织化程度等⽅⾯作进⼀步的探索和分析。
⼀、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的⽬的1、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贯彻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2004年—2008年,中央连续5年出台了指导农村经济⼯作的“⼀号⽂件”。
其中,200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从7个⽅⾯对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作了明确的表述。
按照地⽅实际,上海市⼈民政府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着⼒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区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松江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为松江“⼗⼀五”期间农业发展指明了⽅向。
加强对现代农业基础的研究,不仅是落实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也是着⼒推进松江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2、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作会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要求有5句话,20个字。
其中⽣产发展、⽣活宽裕,就是要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话题。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流转的现状、优劣势谈起,然后探讨规模经营的意义和影响,并最后介绍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措施。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老龄化等因素,土地流转成为许多农户的选择。
据统计,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数亿亩,涉及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家庭。
土地流转主要以承包期内流转、土地出租等形式呈现。
二、土地流转的优势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规模经营能够有效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另外,土地流转还能促进优化农业结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流转的劣势尽管土地流转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流转土地后,存在耕地质量下降、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短缺、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
此外,土地流转还面临法律保障不足、经营主体素质低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等挑战。
四、规模经营的意义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规模经营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的积极变化。
同时,规模经营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规模经营的影响规模经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实现土地粮食产量提高、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等目标。
规模经营还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六、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措施为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加大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宣传力度,给予流转经营主体适当扶持等。
只有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良性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2.21•【文号】•【施行日期】2019.02.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2019年2月21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为扶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现就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
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很多丘陵山区地块零散,不是短时间内能全面实行规模化经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
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要认清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举措。
小农户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单元。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扶持小农户,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促进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与联合,有利于激发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活力,是夯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根基。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析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析作者:范向英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摘要]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在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步骤和最终走向,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土地;规模经营;对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在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步骤和最终走向,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农村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由于经营单位由大(集体经济组织)变小(承包户),适应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家庭经营制度面临着突出矛盾: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要求相矛盾;二是农民因土地承包而产生的恋土情节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相矛盾;三是按福利原则平均分包土地与按效益原则由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相矛盾;四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社会大生产的要求相矛盾。
只有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根本出路。
2.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现代化要求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有利于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取新的种养方法,有利于产后加工、销售服务。
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运用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农业人口发生大规模的变化,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一方面这些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土地的关系逐渐淡化;另一方面那些已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多数处在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视土地为最后的退路,实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可使那些无力或无心经营土地的农民自主、自由地转出土地经营权,在愿意种地时又能自由地收回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大户集中,盘活了存量资源,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农业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就晋中农业发展而言,农业产业化起步早,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全面,农业产业化水平居于全省前列,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农业发展压力逐渐显现,晋中的农业发展进入了“爬坡”期。
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有限,土地集约化经营困难重重,再加上土地使用权流转困难,农业分散经营、小打小闹的局面一直无法改变,农业现代化就更谈不上了。
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劳动力年纪大、素质低,很难承担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但是我们也看到,晋中农业发展有辉煌的历史,拥有人才、技术、资金、区位、交通、特色农产品、大量农村劳动力等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得天独厚、正当其时。
如果能使晋中农业的发展融入整个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理念经营现代农业,并与二三产业成功对接,那么将会对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转型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一、农业工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它是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由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农业劳动者参与,具有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扶持制度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它是由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变为高度商品化、社会化的市场经济,并由此带动农村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农民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念根本改变的过程。
这个动态发展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农业劳动由以体力为主转向以机械为主,二是农业决策由以经验决策为主转向以科学决策为主,三是农业现场管理由以封闭的小农方式为主转向以开放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为主,四是农产品销售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深加工产品为主,五是农业经营由以农业本身为主转向以非农产业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需求发展为主。
农业是一种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很多的产业,其他各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农业联系在一起。
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共3篇
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共3篇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及路径选择1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所需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在面对这样的现实之下,政策制定者和农业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发展农地规模经营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一、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规模经营农业能够带来技术、管理和投资的规模优势,农业生产效益有望得到提升。
在较大规模的生产中,农业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规模经营的合理设计与合理组合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改善农业生产效益。
(二)降低成本规模经营可以优化农业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降低固定成本,规避形成较大的固定成本压力,更好地开展规模经营的生产活动。
(三)提高品质和保证食品安全大规模经营农业使工作效率、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提升,是消费者相应需求的重要保障。
规模经营能够实行有效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方面可通过税收、金融、土地政策等措施来推动农业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优质农业。
(二)市场规模的壮大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的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及时进行调整,打造具有良好品质和品牌效应的农产品和食品。
(三)农业企业的自身改革加强领导力、人才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规范内部管理,合理调配资源,降低成本,以稳步发展的态度去实现规模经营。
(四)形成科学的规模经营模式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往往需要不同的规模经营模式,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与实施科学的规模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马孝芳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对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安康发展作出全面
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2010年9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汉滨区河西镇、建民镇,平利县长安镇,旬阳县吕河镇、甘溪镇进行了调查,了解掌握了我市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主要特点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实施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宣传引导,倾斜政策扶持,完善体制机制,注重跟进服务,着力推动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和规模企业集中,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累计流转、集中经营农村土地57.5万亩,常用耕地规模经营占比达到20%,其中转包21.1万亩,转让6万亩,出租18. 2万亩,互换2.3万亩,股份合作1.1万亩,其他形式8.8万亩。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优势区域率先集中。
汉滨区建民镇、河西镇生态农业科技园和蔬菜基地,汉阴县月河养殖小区等,都集中在月河川道和316国道周边;石泉县城关镇杨柳新区,平利县长安、八仙、洛河茶叶基地,旬阳县吕河、甘溪烤烟生产示范区等,也都主要集中在川道浅丘、公路沿线和城镇周边,这些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连片,灌溉和耕作条件
相对较好,便于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率先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二、主导产业推动规模。
据统计,已经流转规模经营的土地,发展烤烟9.4万亩、茶饮7.7万亩、养殖4.3万亩、蚕桑4.1万亩、魔芋1.9万亩、蔬菜1.7万亩、中药材1.5万亩,主导产业建设用地占规模经营土地面积的79%。
在主导产业建设突出的地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势头较好。
汉滨区以发展林果产业为主导,流转集中经营土地7.08万亩发展林果经济,占全区土地流转面积的60%;平利县流转集中经营土地7.03万亩发展茶饮,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64.7%;旬阳县流转集中经营土地5.89万亩发展优质烤烟,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46%,这些土地使用密集性的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加速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三、龙头大户聚集土地。
白河县兴达公司在仓上镇天宝村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苗木花卉基地,订单种植中药材;陕西宜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汉滨区大同镇流转土地5680亩,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平利县长安镇凌久成、洪善存两户茶叶生产经营大户共流转土地194 8亩,建设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基地;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在汉滨区河西镇二档村和旬阳县吕河镇江店村共计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烤烟。
目前,全市规模经营农村土地100亩以上的大户6 83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25户,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带动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四、规模经营小型为主。
统计显示,我市土地规模经营,虽不乏千亩以上的龙头大户,但为数不多,全市5.1万土地转入户中,规
模经营100亩以上的仅占1.3%,全市土地转入户户均经营土地11.2亩,有的县均只有六、七亩。
规模经营小型为多,至少可以说明,我市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尚处在初级阶段,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之间进行,转入户总体实力不强,规模经营的能力不足。
二、存在问题
1、规模经营大户不足。
由于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总体比较差,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不高,农民经济实力有限,外部资本尚未对农业土地资源给予足够关注等原因,致使我市规模经营大户少,经营主体薄弱,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开发。
2、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我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气候、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生产基本没有进入保险业务范围,如遇较大自然灾害造成减收甚至绝收,规模经营大户损失较大。
汉滨区河西镇蔬菜基地、旬阳县吕河镇烤烟科技示范区,2010年都遭受了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损失惨重。
3、生产融资问题突出。
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基础建设投入大,资金使用周期长,劳动密集,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较大。
当前各金融部门贷款门槛普遍较高,农村由于存在所有制障碍,土地及地面附着物等,都没有纳入商业银行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土地规模经营大户普遍存在贷款难。
个别规模经营大户甚至因资金缺乏,无法及时兑付劳动力工资等,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
4、经营管理比较薄弱。
目前我市从事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就地变身,大多只能从事小规模的种、养、加和低端的农业生产服务,传统经营意识明显。
一些种养大户缺乏管
理知识,对规模经营的大面积土地,依然采取传统农业生产的方式经营,管理粗放、责任缺失,降低了生产工效和经营效益。
5、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主要是土地规模经营市场供求信息不够畅通,缺乏土地规模经营中介组织,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得不到沟通,导致一方有土地流转无人承包开发,另一方涉农企业和承包商需要农地却找不到可用的资源。
农业产品产销机制也不够健全,农业企业和销售经营单位之间相互信息不通,存在农业产品有求无供和产品积压两相背离的现象。
三、几点思考
——壮大规模经营主体。
一要大力扶持发展主导产业。
围绕烤烟、茶饮、蚕桑、蔬菜、畜牧、中药材等土地需求量大的农业产业,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中高山地区发展林果、烤烟、蚕桑、中药材,川道地区发展蔬菜、茶饮和规模化养殖,大力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原料基地,实现农工结合、农商(超)对接。
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技能培训,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创新培训,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培育成农业生产种养大户,增强他们转入土地的欲望和能力,领办农业企业。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土地是资源,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
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和要素,制定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切实制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部分土地规模经营发
展基金,用于开展土地整村流转的示范、土地流转信息化平台建设,培育、引进产业化经营主体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
对土地形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达到一定面积的,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对土地流转形成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享受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安排的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捆绑资金使用。
加强协调引导,对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在税收、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信贷业务品种,加强“银保”业务合作,采取保险公司承保和产业大户联保,逐步扩大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范围,依法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股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推动开展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地面附着物抵押贷款,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三是充分发挥市财信担保公司作用,开拓创新担保方式,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切实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
——不断强化风险防范。
规模经营不可能改变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并且风险防范更加迫切和重要。
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确定几个主导产业,从相关项目扶持资金中列支一部分经费,市、县财政再拿一点钱,建立政策性保险基金,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引导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降低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自然灾害风险。
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和价格联结机制,大力推广订单农业,确保规模经营大户在农业产品市场价格有较大跌幅的情况下,获得基本的效益保障。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土地规模经营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综合运用农业科技、优良品种、现代设施等措施,兴办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企业。
因此,规模经营业主,既要掌握农业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更要学习借鉴工商管理的体制机制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这正是我市土地规模经营业主目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他们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跟进指导服务。
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要组建专门队伍抓好土地规模经营的组织引导。
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创新形式,坚持和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土地规模经营实行“一对一”捆绑式技术服务。
要建立土地供求和农业生产经营销售信息平台,培育社会中介机构,链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土地与需求业主、生产单位与经营单位相互对接。
逐步建立农村土地等级评估制度,为土地规模经营租赁流转、入股合作提供依据。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组织协调,规范流转程序和法律文书,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护业主和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