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

[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
[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

[四川] 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附:发展产业规划

我省园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中部省尚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周边,

成德绵眉资遂六市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数量占全省的42%,盆周和民族地区产业

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实力

相对较低,带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二是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

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总体上规划水平较低,大部分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未落实,普遍存在产业繁杂、企业扎堆的现象。园区产业定位不准确,与区域

产业定位不衔接,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多数园区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产业链体系还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真正谈得上特色鲜明、具有产业集中度的园区仅占15%左右。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内优势产业成链发展、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

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在较大程度上与城镇建设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不相衔接,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水、电、路、气、通信、环保、物流等

基础设施与城镇规划建设体系配套不紧密,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三是产业同构化趋势明显,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一些地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

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特点,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同现象突出,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的格局远未形成;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过度依靠土地、能

源价格的减让,无序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外向经济发展缓慢,外向度不高。我省多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引进外资在园区招商引资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出口加工区数量太少,内陆港、保

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滞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快。

--电子信息。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销

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绵阳经济开发区数字家电产业园产业规模超

过300亿元,支撑成-绵-乐-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建设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

息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德阳经济开发区发电设备产业园、资阳机车产业园、广汉经济开

发区石油机械装备产业园等园区规模超过150亿元,支撑成-德-资-自-宜-泸装备制

造产业带加快建设并成为国际知名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能源电力。加快建设“三江”水电能源基地。围绕电力、天然气生产企业,就近

配套建设能源直供型、产业链闭环型循环经济园区。

--油气化工。成都彭州石化产业园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遂宁大英县工业集

中发展区石化产业园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力争把四川建成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及精

细化工产业基地;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支撑川东北天然

气化工产业集群建设。

--钒钛钢铁。攀枝花钒钛产业园(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支撑攀枝花“中国钒钛之都”建设,力争把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钒钛产业基地。

--饮料食品。五粮液食品工业园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剑南春工业集中区、

泸州酒业集中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都民用飞机产业园、成都航空机载

设备产业园)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现代中药。积极培育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科技研发园区、现代中药产业生产园

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园、中医药康复养生园、藏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文化博览园等特色产

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

--汽车制造。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资阳南骏汽车工业园、绵阳汽车产业园、德阳汽车产业园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支撑我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新材料。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硅材料产业园、眉山铝硅产业集中区、成都新

津工业集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双流工业集中区光伏光电产业园等园区销售收入超过

200亿元,支撑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硅材料和光伏产业基地。

1.成都市。充分利用全国综合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特殊政策,发挥高新技术产业要素资

源的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

2.自贡市。发挥机械、装备制造、盐卤化工等传统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新材料、盐卤化工等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硅氟和超硬等新材料基地、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基

3.攀枝花市。发挥丰富的水电资源和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钒钛新材料、钢铁、水

电、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中国钒钛之都”建设,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钒钛产业基地。

4.泸州市。发挥煤炭、天然气、硫铁矿等资源优势和传统的化工、机械、食品等产业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综合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西部化工城和长江上游综合生产性物流基地。

5.德阳市。发挥工业基础、县域经济、区位条件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

造、食品、磷化工和精细化工、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6.绵阳市。发挥全国唯一科技城的科教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特殊钢材、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建设我国重要的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7.广元市。发挥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川北门户的特殊区位条件,重点发展高水平载能有色金属、军工电子、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连接川陕甘区域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

[四川] 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附:发展产业规划 我省园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中部省尚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周边, 成德绵眉资遂六市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数量占全省的42%,盆周和民族地区产业 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实力 相对较低,带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二是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 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总体上规划水平较低,大部分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未落实,普遍存在产业繁杂、企业扎堆的现象。园区产业定位不准确,与区域 产业定位不衔接,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多数园区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产业链体系还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真正谈得上特色鲜明、具有产业集中度的园区仅占15%左右。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内优势产业成链发展、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 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在较大程度上与城镇建设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不相衔接,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水、电、路、气、通信、环保、物流等 基础设施与城镇规划建设体系配套不紧密,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三是产业同构化趋势明显,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一些地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 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特点,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同现象突出,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的格局远未形成;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过度依靠土地、能 源价格的减让,无序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外向经济发展缓慢,外向度不高。我省多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引进外资在园区招商引资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出口加工区数量太少,内陆港、保 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滞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快。 --电子信息。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销 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绵阳经济开发区数字家电产业园产业规模超 过300亿元,支撑成-绵-乐-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建设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 息产业基地。

四川工业园区

目录 1. 2022年成资工业园将建成千亿产业基地 2. 四川新津工业园区 3. 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5年内收入将达650亿 4. 四川雅安工业园区 5. 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四川实施1525工程争进千亿工业园区俱乐部 2009-07-07 来源: 四川在线(成都)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邹万明)7月7日,四川省召开实施“1525”工程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包括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内的50个全省培育成长性特色产业园区名单。据了解,我省实施“1525”工程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5个,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 在去年12月下旬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要找准产业定位,围绕“7+3”产业建成一批以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的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合作园区建设,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 “园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焦伟侠说,省经委在今年全省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上,已对“1525”工程园区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给予了重点倾斜,其项目补助资金占比达到80%以上。 去年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提出,今后我省将着力做优做强产业园区,推动全省工农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求省上集中资源,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其尽快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规模。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后在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的安排上,将进一步整合放大,重点支持“1525”工程园区加快建设发展和形成更大经济规模、更高发展档次。 据了解,四川省“1525”工程共确定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50个,其中1000亿元产业园区2个,500亿元产业园区7个,超100亿元产业园区41个。据悉,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2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 一、2022年成资工业园将建成千亿产业基地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5年 - 成资工业园区将开发建设30平方公里,扶持培育一批销售上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现代工业新城雏形;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七月

1 规划背景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临港工业园区”或“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场镇周边,处于川、渝、黔三省市结合部,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拥有丰富的港口码头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2007年,园区发展规划由四川省发改委批复,同年,园区规划环评通过了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审查(川环建函[2008]104号)。2009年,园区被列入全省50个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之一。2018年2月,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被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取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原规划面积为19.85平方公里,原规划的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为“化工、物流、机械、轻工”。该园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成区面积已提高至约7.4平方公里。园区目前最大的企业为天华股份(前身是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其余重点企业包括金田纸业、议中管业、三木化工等,涉及的产业类型为化工、轻工、机械、医药等。 2014年,泸州市为融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在市域的沿江五个区县建设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属于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的“两个核心区”之一,是承接全市化工产业转移和全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纳溪区泸天化、龙马潭区鑫福化工等中心城区化工企业整体搬迁的选址比选区域之一),可见,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市化工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基于以上省、市、县产业布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合江县人民政府拟调整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并委托设计单位于2018年编制完成了《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新编制的园区规划在原规划基础上的调整主要包括规划范围、主导产业、经济目标、产业布局等四个方面,具体为:(1)规划范围微调。规划总体面积

各个省份的化工园区

一、江苏省 1.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2.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江苏 3.中国石油化工(泰州)开发园区江苏 4.中国氟化学工业园江苏 5.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江苏 6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7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 8江苏省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石化区 9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10江苏省常州高新区滨江工业区 11镇江新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 12徐圩新区 13大丰港石化新材料产业园 二、上海 1.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浙江 1.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 2.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浙江 3.中国化工新材料(衢州)产业园浙江 4.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园浙江

5.中国液化石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平湖)浙江 6宁波大榭开发区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浙江 四、山东 1.中国石油化工(东营港)产业区山东 2.中国新型煤基化工(济宁)产业基地山东 3.中国海洋化工(寿光)产业基地山东 4.中国生态化工(青岛)产业基地山东 5.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山东 6山东临邑经济开发区 7山东利津滨海新区 8山东省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 9菏泽市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 五、江西 1.中国盐化工(樟树)循环产业基地江西2江西省永修县星火工业园 六、河北 1,产业基地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 2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基地 3曹妃甸新区化学产业园区 4河北宁晋盐化工园区 5河北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

七、天津 1.天津南港工业区天津 八、辽宁 1.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辽宁 2.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辽宁3沈阳化学工业园 4辽宁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 5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 九、北京 1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 2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 十、新疆 1新疆自治区石油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新疆 2新疆鄯善石化工业区 3新疆库车化工园区 4新疆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 5新疆准东五彩湾煤电化工业区 6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工业园区 十一、海南

2011年四川各市州GDP排行

2011年四川各市州GDP排行 四川21026.7亿元。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达到21026.7亿元,是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以后,四川经济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仅用四年时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实现翻番。 01 成都 6854.6亿。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02 绵阳 1189.1亿。 03 德阳 1137.5亿。 04 宜宾 1091.2亿。 05 南充 1029.5亿。 06 达州 1011.8亿。 07 凉山 1000.1亿(2011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初步审定,2011年除成都市以外,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六个市(州)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189.1、1137.5、1091.2、1029.5、1011.8和1000.1亿元,我省经济自我增长能力显著增强)08 乐山 918.06亿。据省统计局审核结果显示,2011年全市GDP总量918.06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居全省第2位09 泸州 900.9亿。泸州市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泸州经济运行情况。去年,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900亿元大关,达到900.9亿元,增长15.9%,增速跃居全省第三。 10 内江 11 资阳 836.4亿。记者从资阳市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1年资阳市GDP达到836.4亿元,增长16.1%,增速居四川省第1位; 12 自贡 780.36亿。经省统计局初步审定,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0.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6% 13 眉山 675亿.眉山区号并入028,成都区位、眉山成本优势更加凸显。预计2011年,全市GDP实现675亿元 14 广安 659.9亿。来自广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安共实现生产总值659.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省前列。 15 攀枝花 640亿。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600亿元,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14.9%,比计划目标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精编WORD版

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四川] 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附:发展产业规划 我省园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中部省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周边,成德绵眉资遂六市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数量占全省的42%,盆周和民族地区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实力相对较低,带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二是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总体上规划水平较低,大部分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未落实,普遍存在产业繁杂、企业扎堆的现象。园区产业定位不准确,与区域产业定位不衔接,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多数园区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产业链体系还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真正谈得上特色鲜明、具有产业集中度的园区仅占15%左右。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内优势产业成链发展、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在较大程度上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不相衔接,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水、电、路、气、通信、环保、物流等基础设施与城镇规划建设体系配套不紧密,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三是产业同构化趋势明显,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一些地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特点,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同现象突出,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的格局远未形成;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过度依靠土地、能源价格的减让,无序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外向经济发展缓慢,外向度不高。我省多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引进外资在园区招商引资

四川各市区县

1、成都市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崇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2、自贡市 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3、攀枝花市 盐边县、米易县、东区、西区、仁和区 4、泸州市 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5、德阳市 罗江县、中江县、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 6、绵阳市(八区六县) 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园区、农科区、经开区、仙海区、安州区、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 7、广元市 衡阳县、苍溪县、剑阁县、旺苍县 8、遂宁市 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大英县、蓬溪县 9、内江市 市中区、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 10、乐山市 夹江县、峨嵋山市、井研县、犍为县、沐川县、马边县、峨边县 11、南充市 阆中市、营山县、蓬安县、西充县、仪陇县、南部县、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 12、宜宾市(两区八县)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13、广安市 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 14、达州市 通川区、达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万源市 15、眉山市 东坡区、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 16、雅安市 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17、巴中市 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平昌县 18、资阳市 简阳市(雁江区)、乐至县、安岳县 19、阿坝州

马尔康、黑水县、阿坝县、九寨沟、茂县、红原县、若尔盖、松潘县、壤塘县、汶川县、小金县、金川县、理县 20、甘孜州 康定、泸定、丹巴、炉霍、九龙、甘孜、雅江、新龙、道孚、白玉、理塘、德格、乡城、石渠、稻城、色达、巴塘、得荣 21、凉山州 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藏族自治县

四川省各个州市、区县名称

市(州) 县、市、区 成都市(19)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 津县 自贡市(6) 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5) 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7) 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6) 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 绵阳市(9) 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台县、盐亭县 广元市(7) 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 遂宁市(5) 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 内江市(5) 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 乐山市(11)

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南充市(9) 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 眉山市(6) 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10) 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5) 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 达州市(7) 通川区、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 雅安市(8) 雨城区、名山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 巴中市(4) 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 资阳市(4) 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年)的通知 川办发〔2009〕55号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 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年) 根据“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部署,为依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含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园、物流园区等,下同)优化产业布局、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载体,尤其是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特制定本规划指导意见。 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我省通过国家审核设立的开发区共有43个。其中,经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经商务部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经海关总署批准的出口加工区2个,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8个。同时,我省还有作为产业集中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其他各类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147个。截至2008年底,全省各类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1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4%;完成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增长44.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3%,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 (二)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产业集聚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平台。各地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产业、市场、区位等优势条件,强化经济环境建设,加速推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全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集中度达到46.3%。随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不断增强和中小企业的不断聚集,德阳重大技术装备、绵阳数字家电、攀枝花钒钛、成都汽车、资阳车城、达州天然气化工、

四川省工业园简介

1 2011.09.20 雷波磷化工产业园区2 2011.09.20 美姑县工业集中区 3 2011.09.20 甘洛县工业集中区 4 2011.09.20 越西县工业集中区 5 2011.09.20 冕宁稀土高新产业园区6 2011.09.20 喜德县工业集中区 7 2011.09.20 昭觉县工业集中区 8 2011.09.20 金阳县工业集中区 9 2011.09.20 宁南县工业集中区 10 2011.09.20 会东县工业集中区 11 2011.09.20 会理有色产业园区 12 2011.09.20 德昌县工业集中区 13 2011.09.20 盐源县工业集中区 14 2011.09.20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 15 2011.09.20

成都凉山工业园区 16 2011.09.20 康泸产业集中区 17 2011.09.20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红原)18 2011.09.20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茂县)19 2011.09.20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理县)20 2011.09.20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汶川)21 2011.09.20 阿坝经济开发区 22 2011.09.20 四海食品产业园 23 2011.09.20 海大橡胶产业园 24 2011.09.20 简阳市工业园区 25 2011.09.20 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 26 2011.09.20 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 27 2011.09.20 安岳工业集中发展区 28 2011.09.20 资阳南骏汽车产业园 29 2011.09.20 四川省资阳经济开发区 30

2011.09.20 资阳机车产业园 31 2011.09.20 资阳市候家坪工业集中发展区(雁江区) 32 2011.09.20 平昌县工业集中发展区 33 2011.09.20 南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 34 2011.09.20 通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 35 2011.09.20 巴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36 2011.09.20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科技园 37 2011.09.20 巴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 38 2011.09.20 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 39 2011.09.20 芦山县工业集中区 40 2011.09.20 天全县工业集中区 41 2011.09.20 石棉县工业集中区 42 2011.09.20 汉源县工业集中区 43 2011.09.20 荥经县工业集中区 44 2011.09.20 四川雅安工业区园区(核心区)

四川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四川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工业园区(含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下同)发展,努力打造工业跨越发展新增长极,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必须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为主题,围绕“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带动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强省建设,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 1 科学规划原则。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按照工业布局的总体要求综合统筹、适度超前规划各类工业园区。加强工业园区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的充分衔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订工业园区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 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原则。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各地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细分,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实现工业园区间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大功能整合力度,以优势产业(产品)链为纽带,积极发展“一区多园",积极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3 创新发展原则。推进工业园区的体制改革、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的运行模式。支持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推进工业园区的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突破产品链关键、共性平台技术,重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创新强势集聚区。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构建和谐劳

四川各市介绍

四川主要由四个文化区域组成 巴文化区: 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和广安(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直辖市重庆,重庆简称渝,故重庆称巴渝,以及湖北省恩施州。) 广元市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地理座标在北纬31°31'至32°56',东经104°36',至106°45'之间,北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文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南郑县交界;南与南充市南部县、阆中市为邻;西与绵阳市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相连;东与巴中市南江县、巴州区接壤。幅员面积16313.78平方公里。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辖利州、元坝、朝天3区和青川、旺苍、剑阁、苍溪4县,93个镇,164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2497个村民委员会,159个居民委员会,15294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310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9.7%,亦有回、藏、满、羌、苗、壮、白、蒙古、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市人民政府驻广元市利州区。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21分至107度45分,北纬31度15分至32度45分,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西距成都400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辖巴州、通江、南江、平昌四区县,250个乡(镇)、2354个村,2009年总人口398万人。幅员面积12301平方公里。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0°75′-32°07′,东经106°94′-108°06′。北接陕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的“川东明珠”美誉。总面积16591平方千米。总人口637万人。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西外市政中心,邮编:635000,代码:511700,区号:0818,拼音:Dazhou Shi,车牌编号:川S。达州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南充市是已有建城22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四川省第三大城市,川东北中心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积12494平方公里,人口730万,地理坐标北纬30°35′~ 31°51′、东经105°27′~ 106°58′之间,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2003年,全市辖有180个镇、302个乡。市区建成区面积2009年为68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79万人。东邻达州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代管阆中市。 广安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

四川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四川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一)工作由来 (二)目的意义 二、总体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三)建设标准 (四)运行流程 三、建设内容 (一)A类“全能型”园区预警建设内容(二)B类“普通型”园区预警建设内容(三)C类“简化型”园区预警建设内容 四、时间安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风险管控 (三)加大资金筹措 (四)做好运行管理 (五)加强技术指导 附件1 工业园区名单 附件2 试点建设实例 (一)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三)自贡晨光科技园区 (四)四川汉源工业园区

一、建设背景 (一)工作由来 2016年7月,省委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制,加快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全省统一的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年12月,省政府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开展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综合预警试点,2020年建成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预防预警体系。2017年2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加强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建立多级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泸州化工园区等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将增强园区污染预防预警能力,防范园区环境风险,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二)目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欠合理,随着企业退城入园和企业集聚发展,我省工业园区快速发展,主要工业企业基本都已进入园区,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环境风险隐患较突出。根据2016年开展的全省土壤风险源排查结果显示,全省共调查工业园区143个,有121个园区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其中重金属污染风险园区有38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26.8%;有机物污染风险园区有30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21.1%;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风险园区有49个,占34.5%;其他污染风险园区有4个,占2.8%;无潜在污染风险的重点企业园区有20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14.1%。 为实现工业园区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保障工业园区周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建设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做好事故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的预防预警工作,防止园区企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造成园区及周边环境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大气沉降、废水排放、地表径流、“跑冒滴漏”等由于水和气排放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工业园区预警体系建设的重点是监控设施、在线监测设施等硬件设施和园区预警平台、机制等软件设施建设,实现对园区风险企业及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汇总到预警平台,分析监测数据,模拟污染物质变

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

成都市公司目标工业区概况 高新区:电子信息(含软件)及生物医药产业 成都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南部园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西部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产业聚集为目的、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内各建有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建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体制创新、成果孵化、对外开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通信、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五大产业集群。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25%以上,在科技部的历次综合评比中,成都高新区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7年列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的第4位、中西部第1位,是全国首批6家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园区之一。区内现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8家,外资企业674家。 到2010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即在2007年的基础上,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翻一番,为成都试验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经开区:以汽车整车(含工程机械)及配套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锦江区:以创意设计及电子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总部 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前身为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为四川省省级开发区。园区位于成都市东南,东起新成仁路,西至锦江,北起三环路,南至石胜路,已建成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以现代生活居住、商务、科研为主的综合性城区。依托南心片区,定位为城市南部副中心片区东部组团,总部经济扩展区和锦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重点发展设计、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产业,联动打造现代总部新城。 青羊区:以航空模具产业为主的企业总部 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4年3月成立,是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位于日月大道以北,成飞机场两侧,三环路与外环路之间,规划占地面积2.99平方公里。以成飞机场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成飞机场以东为东区,面积约为2.01平方公里;以西为发展区西区,面积约为0.98平方公里。 目前发展区产业布局为工业总部基地、航空产业、模具产业园和已于2003年建成的蛟龙工业港。发展区严格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提档升级现有的航空、模具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航空产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工业总部基地以企业独栋为主,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发展区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目前,工业总部基地一二三期已全面完成招商,且一二期已实现投产,三期正在交付使用;四期招商已完成80%。2009年,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9亿元,增加值34.13亿元,实现利税10.82亿元。

工业园区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我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部署,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和谐型园区为目标,加快基础建设速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企业服务深度,创新规范内部管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园区经济和各项事业进一步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一)狠抓思想政治,提升工作水平 建设工业园区,在我县是开创性的工作。没有与**县县情相符的现成经验,一切都靠园区一班人自己摸索前行。从我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伊始,就将科学发展观思想作为园区建设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解决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明确了园区建设必须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以此为据,建立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狠抓思想建设,深入解放思想,提升思想认识;抓好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力、执行力、战斗力。 (二)突出实践特色,推进园区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设立了企业入园绿色通道,对企业入园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接待,契约式、保姆式、多方位、多角度的手续办理,全力确保了企业入园阳光、快捷、高效。 为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园区管委会启动“特事特办”、“大事快办”、“要事急办”程序,全体工作人员一律免休周末、节假日,不分昼夜、上下班,第一时间赶到园区建设现场,解决道路受阻、施工受阻,检查安全、排除险情,化解园区群众纠纷,做好群众青苗补偿、线路拆建矛盾、协调场地平整施工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矛盾,协调解决施工企业所需炸药、车辆,弃土运输堆放等问题。 二、全速推进园区建设 为早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县工业园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拼搏,逆势而动,一心一意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细化完善施工设计

四川省2011年各市州GDP情况

四川省2011年各市州GDP情况 四川21026.7亿元。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达到21026.7亿元,是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以后,四川经济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仅用四年时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实现翻番。 01 成都6854.6亿。 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02 绵阳1189.1亿。 03 德阳1137.5亿。 04 宜宾1091.2亿。 05 南充1029.5亿。 06 达州1011.8亿。 07 凉山1000.1亿 (2011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初步审定,2011年除成都市以外,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六个市(州)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189.1、1137.5、1091.2、1029.5、1011.8和1000.1亿元,我省经济自我增长能力显著增强) 08 乐山918.06亿。 据省统计局审核结果显示,2011年全市GDP总量918.06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居全省第2位 09 泸州900.9亿。 泸州市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泸州经济运行情况。去年,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900亿元大关,达到900.9亿元,增长15.9%,增速跃居全省第三。 10 内江 11 资阳836.4亿。 2011年资阳市GDP达到836.4亿元,增长16.1%,增速居四川省第1位; 12 自贡780.36亿。 经省统计局初步审定,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0.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6% 13 眉山675亿 眉山区号并入028,成都区位、眉山成本优势更加凸显。预计2011年,全市GDP实现675亿元 14 广安659.9亿。 2011年,广安共实现生产总值659.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省前列。 15 攀枝花640亿。 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600亿元,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14.9%,比计划目标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16 遂宁584亿。 2011年遂宁经济发展情况,预计2011全年GDP达到584亿元、增长15.1% 17 广元404亿。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404亿元,增长16.1% 18 雅安350亿。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 19 巴中343.39亿。 经省统计局审核认定,全年实现GDP343.39亿元,增长15.2% 20 阿坝168.48亿。 经省统计局审核认定,2011年,阿坝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48亿元,增长15.2%。 21 甘孜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附件: 四川省省级生态工业 园区指标 (试行)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一、四川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2) (一)基本条件 (2) (二)建设指标 (3) 二、四川省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3) (一)基本条件 (4) (二)建设指标 (4) 三、四川省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5) (一)基本条件 (5) (二)建设指标 (6) 四、指标解释 (7) (一)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7) (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14) (三)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21) 五、附录(资料性附录) (26) 附录一:公众对园区环境满意情况抽样调查表格式 (26) 附录二:公众对生态工业认知情况抽样调查表格式 (27)

前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川环发…2011?5号),推动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制定本指标。 本指标适用于四川省省级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和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 本指标规定了四川省省级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值。根据生态工业的特征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生态工业园区指标由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组成。随着生态工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本指标将适时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