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分层抽样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2.1.3 分层抽样》教学设计4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2.1.3 分层抽样》教学设计4

分层抽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4、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第二章统计我们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简单随机抽样里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的步骤问题2:某校小礼堂举行心理讲座,有500人参加听课,坐满小礼堂,现从中选取25名同学了解有关情况,选取怎样的抽样方式更为合适.问题3探究?某中学高中学生有900名,为了考察他们的体重状况,打算抽取容量为45的一个样本。

已知高一有400人,高二有300人,高三有200人。

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抽取各个学段的个体数?(3)请归纳分层抽样的定义.(4)请归纳分层抽样的步骤.(5)分层抽样时如何分层?其适用于什么样的总体?【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新知的动力。

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一、分层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分层抽样。

【说明】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1)分层:将相似的个体归人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高中数学 学案 分层抽样

高中数学 学案 分层抽样

2.1.3 分层抽样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记住分层抽样的特点和步骤(重点)2.会用分层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重点、难点) 3.给定实际抽样问题会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易错易混点)1.通过分层抽样的学习,培养数学运算素养.2.借助多种抽样方法的选择,提升逻辑推理素养.1.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当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往往选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2.分层抽样的实施步骤第一步,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层). 第二步,计算抽样比.抽样比=样本容量总体容量.第三步,各层抽取的个体数=各层总的个体数×抽样比. 第四步,依各层抽取的个体数,按简单随机抽样从各层抽取样本. 第五步,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思考:什么情况下适用分层抽样?[提示] 当总体中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时可使用分层抽样.1.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且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C [依据题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且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故要了解该地区学生的视力情况,应按学段分层抽样.]2.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等可能地抽取,必须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取 B .每层抽取的个体数相等C .按每层所含个体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抽样D .只要抽取的样本容量一定,每层抽取的个体数没有限制 C [分层抽样为等比例抽样.]3.某校高三一班有学生54人,二班有学生42人,现在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两个班抽出16人参加军训表演,则一班和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A .8,8B .10,6C .9,7D .12,4C [抽样比1654+42=16,则一班被抽取人数为54×16=9人,二班被抽取人数为42×16=7人.]4.在抽样过程中,每次抽取的个体不再放回总体的为不放回抽样,那么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三种抽样中,为不放回抽样的有________个.三 [三种抽样方法均为不放回抽样.]分层抽样的概念【例1】 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的是( ) A .从10名同学中抽取3人参加座谈会B .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的家庭125个,中等收入的家庭280个,低收入的家庭95个,为了了解生活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C .从1 000名工人中,抽取100名调查上班途中所用时间D .从生产流水线上,抽取样本检查产品质量B [A 中总体个体无明显差异且个数较少,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C 中,D 中总体个体无明显差异且个数较多,适合用系统抽样;B 中总体个体差异明显,适合用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1)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 (2)样本能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3)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相等.1.某校有在校高中生共1 600人,其中高一学生520人,高二学生500人,高三学生580人.如果想通过抽查其中的80人来调查学生的消费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年级高低消费情况有明显差别,而同一年级内消费情况差异较小,问:应采用怎样的抽样方法?高三学生中应抽查多少人?[解] 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情况有明显差别,所以应采用分层抽样. 因为520∶500∶580=26∶25∶29. 所以将80分成26∶25∶29的三部分. 设三部分各抽取的个体数分别为26x,25x,29x, 由26x +25x +29x =80得x =1, 所以高三学生中应抽查29人.分层抽样的设计及应用1.怎样确定分层抽样中各层入样的个体数? [提示] 在实际操作时,应先计算出抽样比=样本容量总体容量,获得各层入样数的百分比,再按抽样比确定每层需要抽取的个体数:抽样比×该层个体数目=样本容量总体容量×该层个体数目.2.计算各层所抽个体的个数时,如果算出的个数值不是整数怎么办? [提示] 可四舍五入取整,也可先将该层等可能地剔除多余个体. 3.分层抽样公平吗?[提示] 分层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与层数、分层无关.如果总体的个数为N,样本容量为n,N i 为第i 层的个体数,则第i 层抽取的个体数n i =n·N iN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n i N i =1N i ·n ·N i N =nN.【例2】 某政府机关有在编人员100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10人,一般干部70人,工人20人.上级机关为了了解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试确定用何种方法抽取,请具体实施操作.思路点拨:观察特征→确定抽样方法→求出比例→确定各层样本数→从各层中抽样→样本 [解] ∵机构改革关系到每个人的不同利益,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较妥. ∵10020=5, ∴105=2,705=14,205=4. ∴从副处级以上干部中抽取2人,从一般干部中抽取14人,从工人中抽取4人.因副处级以上干部与工人数都较少,他们分别按1~10编号和1~20编号,然后采用抽签法分别抽取2人和4人;对一般干部70人进行00,01,…,69编号,然后用随机数表法抽取14人.这样便得到了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1.(变条件)某大型工厂有管理人员1 200人,销售人员2 000人,车间工人6 000人,若要了解改革意见,从全厂人员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6的样本,试确定用何种方法抽取,请具体实施操作.[解] 改革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采用分层抽样较好.抽样比:461 200+2 000+6 000=1200.∵1 200×1200=6(人),2 000×1200=10(人),6 000×1200=30(人).∴从管理人员中抽取6人,从销售人员中抽取10人,从车间工人中抽取30人. 因为各层中个体数目均较多,可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 2.(变结论)在本例中的抽样方法公平合理吗?请说明理由.[解] 从100人中抽取20人,总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入样可能性都是20100=15,即抽样比,按此比例在各层中抽取个体;副处级以上干部抽取10×15=2人,一般干部抽70×15=14人,工人抽20×15=4人,以保证每一层中每个个体的入样可能性相同,均为15,故这种抽样是公平合理的.分层抽样的步骤抽样方法的选择14人在120分以上,35人在90~119分,7人不及格,现从中抽出8人研讨进一步改进教与学;③某班春节聚会,要产生两位“幸运者”.就这三件事,合适的抽样方法分别为( )A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C .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D .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思路点拨:根据各抽样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判断.D [①每班各抽两人需用系统抽样.②由于学生分成了差异比较大的几层,应用分层抽样.③由于总体与样本容量较小,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故选D.]抽样方法的选取(1)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个层次组成,则选用分层抽样;(2)若总体没有差异明显的层次,则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当总体容量较小时宜用抽签法;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宜用随机数表法;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宜用系统抽样;2.为了解某地区的“微信健步走”活动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人群中抽取部分人员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员的“微信健步走”活动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微信健步走”活动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年龄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C [因为不同年龄段人员的“微信健步走”活动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对此活动差异不大,所以按年龄段分层抽样最合理.]1.对于分层抽样中的比值问题,常利用以下关系式[解] (1)样本容量n 总体容量N =各层抽取的样本数该层的容量; (2)总体中各层容量之比=对应层抽取的样本数之比. 2.选择抽样方法的规律(1)当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时,制签简单,号签容易搅匀,可采用抽签法. (2)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可采用随机数法. (3)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可采用系统抽样法. (4)当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可采用分层抽样法.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往往采用分层抽样.( )(2)由于分层抽样是在各层中按比例抽取,故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不一样.( )(3)分层抽样中不含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 )[答案](1)√(2)×(3)×2.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A.30人、30人、30人B.30人、45人、15人C.20人、30人、40人D.30人、50人、10人B[根据各校人数比例有3 600∶5 400∶1 800=2∶3∶1,由于样本容量为90,不难求出甲校应抽取30人、乙校应抽取45人、丙校应抽取15人.]3.某城区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家庭共计2 000家,其中农民家庭1 800户,工人家庭100户.现要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调查家庭收入情况,则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抽样方法有( )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A.②③B.①③C.③D.①②③D[由三种抽样方法的特点知,应先采用分层抽样对农民家庭需用系统抽样得到样本,对工人家庭需用简单随机抽样.]4.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解]因为疾病与地理位置和水土均有关系,所以不同乡镇的发病情况差异明显,因而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1)将3万人分为5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求得各乡镇应抽取的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人.(3)按照各层抽取的人数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4)将300人合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W。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说课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说课及教案、教学设计

《分层抽样》说课及教案、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一、说教材本节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第二章,是在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基础上,研究的第三种抽样方式,为下节“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其于前两种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含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问题二、说学情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统计观念和随机思想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要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高一学生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数据分析能力、瑞吉思维能力依然有待加强。

知识上,学生已经了解了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在随机抽样中必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但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总体时,对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有疑虑。

分层抽样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而要透彻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是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改编教材上的导入问题:只给出学生总人数24300人,选择合理的抽样方法选出243个样本。

并说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使用系统抽样的方式处理问题。

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1、编号;2、确定分段间隔;3、从第一组起在每组的相同位置抽取一个样本。

在此基础上,继续利用PPT展示教材上的探究题。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依旧选择系统抽样,选取出来的样本是否还具有代表性,引出课题。

高中数学必修三(人教新A版)教案13分层抽样

高中数学必修三(人教新A版)教案13分层抽样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时教案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2.1.3分层抽样
课标要求
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掌握其实施步骤,




知识目标
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掌握其实施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
掌握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让学生领会到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性.
点评:如果A、B、C三层含有的个体数目分别是x、y、z,在A、B、C三层应抽取的个体数目分别是m、n、p,那么有x∶y∶z=m∶n∶p;如果总体有N个个体,所抽取的样本容量为n,某层所含个体数目为a,在该层抽取的样本数目为b,那么有 .




本节课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首先为教材内容选择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其次,大胆调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
(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取各个学段的个体数?
(3)请归纳分层抽样的定义.
(4)请归纳分层抽样的步骤.
(5)分层抽样时如何分层?其适用于什么样的总体?
讨论结果:
(1)分别利用系统抽样在高中生中抽取2 400×1%=24人,在初中生中抽取10 900×1%=109人,在小学生中抽取11 000×1%=11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3)在各层分别按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
(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2.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从他们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最适合抽取样本的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D.先从老年人中剔除1人,再用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教案

分层抽样教案

分层抽样教案【篇一:分层抽样教案】河南省2010年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教案2.1.3 分层抽样洛阳市第十九中学郭歌2010. 9《分层抽样》教案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授课教师:洛阳市第十九中学郭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概念和步骤;应用分层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分层抽样方法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自制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在《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由此引出本章所学内容“统计”的本质.1、复习提问(1)为了了解我班50名同学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2)为了了解我校高一年级700名学生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通过对学生采用不同抽样方法的原因进行提问,归纳总结: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2、新课引入(3)为了了解我区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的近视情况,要从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能不能采用前两节所学的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呢?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近视程度有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所得样本中可能会出现高中生过少或绝大部分是初中生的情况,所得样本代表性较差.样本中应该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都有,那么他们应该按照什么比例来抽取呢?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的一致性,我们可以按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抽取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各1%的人,即抽取然后再在各个学段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把这24人、109人和110人抽取出来,最后再将这些抽取出来的个体合在一起,即构成了我们所要调查的样本.二、启发引导,形成概念1、分层抽样的定义根据刚才的分析,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给出分层抽样的定义.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2、强调定义关键词分成互不交叉的层: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成互不交叉的层是为了抽取过程中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从而确保了抽取样本的公平性;比例: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是指所有层都采用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这样可以保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各层独立地抽取:在分层抽样中,每一层内部都要独立地进行抽样,并且为了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各层应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因此,分层抽样也是一种等概率抽样.三、新知初用,示例练习例 1 某单位有500名职工,其中不到35岁的有125人,35~49岁的有280人,50岁以上的有95人.为了了解该单位职工年龄与身体状况的有关指标,从中抽取100名职工作为样本,应该怎样抽取?解:(1)分三层:不到35岁的职工,35~49岁的职工,50岁以上的职工;(2)确定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100:500=1:5;(3)利用抽样比确定各年龄段应抽取的个体数:15(4)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从各年龄段分别抽取25,56,19人;(5)然后将抽取的25,56,19人合在一起,就是所抽取的样本.通过这个例子,对分层抽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分层抽样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举出生活中应用分层抽样的实例.四、掌握步骤,巩固深化1、分层抽样的步骤根据例1的分析,请同学们归纳整理出分层抽样的步骤.1、分层——根据已有信息,将总体分成互不相交的层;2、定比——根据总体中的个体数n与样本容量n确定抽样比【篇二:分层抽样教案.doc1】延安市宝塔区第二中学公开课教案延安市宝塔区第二中学教案【篇三: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分层抽样》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分层抽样》教学设计教材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解析在信息化社会,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凡有大量数据出现的地方,必会用到统计.统计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三部分工作构成.在这三项工作中,收集数据是整理和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所学内容“分层抽样”是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属于程序性知识,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第一节随机抽样.它既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统计知识的延续,又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基础上,结合两种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针对个体间具有明显差异的总体,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介绍学习的第三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因此,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二.教学目标设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核心素养”要求: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学生能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据此,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1.通过实例,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必要性、特点和适用范围;2.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3.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能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三.学生学情分析本课授课班级为四川泸县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层级最高的学生,他们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悉对数字的直接运算处理,思维敏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成本课所设教学目标、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学生还存在以下差距:1.认知方面:对个体间具有明显差异的总体,怎样收集数据才能确保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2.技能方面:如何确定各层的样本容量和如何在各层抽取样本.因此,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和各层样本量的确定.四.教学策略分析为突破难点,为突出重点,我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路和突出学生主体活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概念,再用典型案例剖析所学数学概念,深化对概念理解.即设置不同的具体案例,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感悟生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归纳、抽象提炼出不同案例的共同特点,提示出事物的本质.为达成提升学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我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际情境,采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为实现以上教学策略,需要学生课外收集数据、多媒体、excel软件等信息技术支持和支撑.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立目标,自主调查(课外完成)活动案例1:调查本校高一学生的平均身高.方式与要求: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进行调查,于上课前一天上交数据.每组学生采用的抽样方法如下:第一组:在田径场抽取40名高一学生.(简单随机抽样)第二组:抽取高一每班学号为1号的学生(各班人数相同).(系统抽样)第三组:抽取高一年级两个班,以这两个班的学生作为样本.(抽签法)第四组:在高一年级教学区抽取20名男生与20名女生.(简单随机抽样)第五组:在食堂抽取30名高一学生.(简单随机抽样)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调查过程.(二)分析数据,感悟冲突展示学生活动所收集的数据,活动照,并用excel软件将每小组的统计结果做成柱状图.思考:这5组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生:抽取样本的方法不同造成差异.师:对比这5种抽样方法,你觉得你们小组抽取样本的方法合理吗?第一组、第五组的样本中,男生偏多,属于方便样本.其实,无论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系统抽样,都有可能导致方便样本(男生偏多或女生偏多),所以第二组、第三组的抽样方法不够合理.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从数字思维转入统计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局限性.(三)合作探究,生成概念问题1:从统计数据来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高一学生的平均身高?生1:性别.生2:年龄.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做出柱状图,发现无论用哪种抽样方法,男生组的平均身高都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而高一学生的年龄对其平均身高的影响并不大.故影响高一学生平均身高最主要的因素是性别.在五个组中,第四组考虑了性别差异,故用第四组的数据估计高一学生的平均身高更合理一些.设计意图:为引出分层抽样的概念做第一次铺垫,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分层抽样中分层的依据.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增强学生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2:第四组抽取的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1,按照此比例抽取的样本能否很好的代表总体?为什么?生1:合理,因为性别影响高一学生平均身高,故样本中男女生各占一半.生2:不合理,需要知道总体中男女生的比例.为了使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一致,需统计出高一年级男女生的人数,男生人数为1245,女生人数为1351,比值大约为9:10,故选取的样本中男女比例应该为9:1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要保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性,为引出分层抽样的概念做第二次铺垫.案例2:假设某地区共有24300名学生,此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其中①男生12300人,女生12000人,②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生1:按照性别比例,分别抽取男生123人,女生120人.师:性别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吗?生2:学段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所以按学段抽取学生,抽取高中生24人,初中生109人,小学生110人.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的判别,再次感受分层抽样的特点.问题3:两个案例中的抽样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生1:都要考虑影响总体的因素,然后进行分层.生2:抽取样本时都按照比例抽取.师:像这样抽取样本的方法叫做分层抽样.请大家归纳概括分层抽样的概念.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分析关键词)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两个案例抽样方法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分层抽样的概念.(四)辨析概念,升华理解回顾本节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抽样中的泰坦尼克事件),分析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生1:未考虑总体的结构,只对富人做了调查.生2:未按照分层抽样的要求,对各阶层的人按比例抽取样本.通过思考,学生明白当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时,往往选用分层抽样.这种方法得到的样本,其样本的结构与总体的结构保持了一致性,比前两种方法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并且可以得到各层的子样本以估计各层的信息.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分层抽样进行深化理解,了解分层抽样的适用范围.此外,通过此案例,学生体会到数据有时候会“说谎”,所以在面对广告中大量数据时,首先要辨析真假,此外要坚决抵制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问题4:分层抽样的步骤是什么?生:先根据对总体的了解进行分层,确定比例后,再各层抽取.可分为四个步骤:(1)分层——根据已有信息,将总体分成互不相交的层;(2)定比——根据总体中的个体数n与样本容量n确定抽样比k=n; n(3)定量——确定第i层应该抽取的样本数ni≈ni?k(ni为第i层所包含的个体数),使得各ni之和为n;(4)抽样——在各个层中,按步骤3中确定的数目在各层中随机抽取个体,合在一起得到容量为n的样本.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案例总结分层抽样的步骤,掌握分层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五)学以致用,精致概念某校共有430名教师,现要抽取20%的教师以调查该校教师的身体状况,请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生1:简单随机抽样.生2:系统抽样.生3:按性别分层.生4:按年龄分层.师:比较优点、不足.设计意图:此题属于开放性题,既与课堂引入相呼应,也是课堂的延伸.通过此题,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问题5: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成抽样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三种抽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总结获得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三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构建知识。

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数学《分层抽样》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方法,掌握其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层抽样方法。

4. 教学内容:4.1 分层抽样的概念和特点。

4.2 分层抽样的方法。

4.2.1 基本分层抽样法。

4.2.2 无重复抽样法。

4.2.3 系统抽样法。

4.2.4 分层整群抽样法。

4.2.5 整群随机抽样法。

5.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

6. 教学步骤:6.1 引入:教师简要讲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和作用。

6.2 分层抽样的方法:6.2.1 基本分层抽样法:按照某些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层,从每层中抽取若干单位进行抽样。

6.2.2 无重复抽样法:从所有单位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再将这些单位按照所属层来进行分类,以保证每层都有样本。

6.2.3 系统抽样法:从第一个单位开始按照固定间隔进行抽样,以保证每个单位有被抽中的机会。

6.2.4 分层整群抽样法:将总体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若干群,在每个群中选择全部的单位作为样本。

6.2.5 整群随机抽样法:将总体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若干群,随机选择若干个群,再从每个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作为样本。

6.3 讨论: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层抽样方法,以保证样本的质量。

7. 教学总结:对分层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方法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应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8. 课后作业:完成指定的分层抽样练习题,掌握分层抽样的操作技巧。

高中分层抽样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分层抽样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特点和适用情况,掌握分层抽样的步骤和方法,并能运用分层抽样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分层抽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特点及步骤。

三、教学难点分层抽样特点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如果要调查某校高一学生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调查?”2. 讨论与预设:引导学生讨论,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样本代表性不足等。

3. 引出概念:讲解选择抽样方法之前,充分利用对总体情况的了解的重要性,引出新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

(二)探索新知1. 分层抽样概念讲解:介绍分层抽样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2. 案例展示:展示某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的原因,如何运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的案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学生的视力?- 设计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吗?- 根据前面的问题情境,如果让你来抽样你会如何进行?4.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应用1.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层抽样的应用。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总结:回顾分层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步骤,强调分层抽样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2.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分层抽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评价分层抽样方法的有效性。

六、板书设计分层抽样- 概念: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中抽取样本。

- 特点:样本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总体差异较大的情况。

- 步骤:1. 确定分层标准;2. 确定各层的样本量;3. 从各层中抽取样本。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分层抽样》课程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分层抽样》课程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分层抽样》课程设计(全国一等奖)课程概述本课程设计是针对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中的《分层抽样》内容而设计的。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分层抽样在实际生活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学会如何进行分层抽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课程目标- 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学会选择适当的分层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 掌握分层抽样的设计步骤和具体操作- 了解分层抽样在实际调查和研究中的应用课程安排第一课时:引入与概念解析- 介绍分层抽样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解析分层抽样的优点和作用- 分层抽样的实例分析和讨论第二课时:分层抽样方法- 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层抽样方法,如整群抽样、相对等额抽样等- 分层抽样方法的适用场景和特点- 分层抽样方法的选择和判断标准第三课时:样本规模的确定- 讲解如何确定分层抽样的样本规模- 分层抽样的误差控制和置信度计算- 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示例第四课时:分层抽样的设计步骤- 介绍分层抽样的设计步骤和流程- 讲解分层抽样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使用实例进行分层抽样设计的演练和实践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分层抽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讨论和互动参与度- 实际案例综合分析能力- 考试或小测验成绩参考资料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2. 相关数学教育研究论文3. 分层抽样实践案例参考书目以上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分层抽样》课程设计(全国一等奖)》的简要内容介绍,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详细课程设计,请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数学2.1.3分层抽样教案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数学2.1.3分层抽样教案苏教版必修3

2。

1。

3 分层抽样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教学参考教材、教参授课方法启发、引导、归纳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问题情境: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此地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二、数学建构1、分层抽样的定义.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的步骤:知识点 2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比较教学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三、数学建构:例1、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15,5,25B.15,15,15C。

10,5,30 D15,10,20例2: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四、小结1、分层抽样是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采用的抽样方法,2、分层抽样的优点是:使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抽样过程中可综合选用各种抽样方法,因此分层抽样是一种实用、操作性强、应用比较广泛的抽样方法。

1、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情况,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适合的抽取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先从老人中剔除1人,然后再分层抽样2、某中学高一年级有学生600人,高二年级有学生450人,高三年级有学生750人,每个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均为0.2,若该校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则n=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篇一:分层抽样教学设计】2.1.3科目:数学教学论姓名:胡祖奎学号:2010011149指导老师:文萍计划课时:1课时《分层抽样》教学设计2.1.3《分层抽样》教学设计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前两节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基础上,结合此两种随机抽样特点和适用范围,针对总体的复杂性,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有学习掌握分层抽样这种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为下节“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重要。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本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具体表现在:概念比较清晰,基础扎实,掌握情况总体不错。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存在着以下缺失:书写不认真,数字抄错。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

两极分化明显:优生与后进生,水平相差较大。

大部分学困生却和优等生却相差好几十分,较为悬殊。

这是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并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出现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四、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

五、教学方法因本节内容较简单,且主要内容为概念型知识,故本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

六、设计思路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引导,理性概括→观察感知、例题学习→反思小结、自我提升→课后作业,自主学习→设置思考,埋下伏笔。

分层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分层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9.1.2分层随机抽样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分层随机抽样.内容解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九章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分层随机抽样是借助辅助信息将总体先分为若干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个子总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样本,再把所有子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作为总样本,从而得到总体的一个样本的随机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大规模调查中经常使用,因为它可以在每层内独立进行调查,方便组织实施,而且除了能得到总体的估计外,同时还能得到每层的估计.如果分层合理,使得层内差异小,层间差异大,则分层随机抽样不会出现“极端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效果优于简单随机抽样.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繁多,有时需将多组数据汇总,这时也可以运用分层思想,把组别看成层,在对每层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方差等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得到全部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等.因此分层随机抽样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随机抽样方法.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必要性.(2)通过实例,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掌握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3)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能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4)通过经历分层随机抽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样本的随机性,提升数据分析素养.目标解析:(1)通过抽样调查的具体实例,知道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总体,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时可能出现“极端样本”,此时若能利用辅助信息进行合理分层,可以改进抽样方法.(2)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能明确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步骤;①将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多个指标分成若干个子总体,使得每个个体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子总体;②确定每个子总体的样本量;在每个子总体中按照比例分配方法(每层样本量都与子总体的大小成比例)确定样本量;③在每一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个体.(3)通过总样本均值计算公式的简单推导,明确总样本均值等于每层的样本均值的加权平均,并会用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4)通过多次模拟两种抽样方法,观察每次抽取的样本观测值,体会样本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借助统计图表比较两种抽样方法的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效果,能举例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获取样本.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及方法,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问题一:通过多次分层随机抽样和多次简单随机抽样所得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分层随机抽样的估计效果并不是每一次都优于简单随机抽样,而是从整体上或者从多数意义上优于简单随机抽样.由于分层随机抽样是对简单随机抽样的改进,按确定性思维习惯,学生很容易认为针对同一总体的分层随机抽样一定优于简单随机抽样,两个随机量的比较与两个确定量的比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是,从统计意义上理解在合理分层的情况下分层随机抽样的估计效果优于简单随机抽样.解决方案:用实例解释说明.2.教学问题二: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学生已具备一定经验,但对于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中为什么可以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在一般的分层随机抽样中如何估计总体等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分层随机抽样中估计总体均值的思想是学生学习的第二个难点.解决方案:借助电子表格软件或R软件实现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恰当的选择两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为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为了让学生体会分层随机抽样的估计效果,并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效果进行比较,需要借助电子表格软件或R软件实现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通过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估计总体平均数,并与总体平均数进行比较,体会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估计效果、感受分层随机抽样的优势.在教学设计中,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主线,通过自主探究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及方法的归纳,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是数学抽象的基本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实施数学具体内容的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机结合的尝试.五、教学过程与设计课堂小结升华认知[问题7]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课后练习]1.某学校为了解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这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拟从这三个年级中按人数比例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则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抽签法C.分层随机抽样2.某林场有树苗30 000棵,其中松树苗4 000棵.为调查树苗的生长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50的样本,则样本中松树苗的数量为()3.某高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的学教师12:提出问题10.学生12:学生13: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引领学生感悟数学认知的过程,体会数学核心素养.课后练习是对定理巩固,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深化认识,同时也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9 1 2分层随机抽样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9 1 2分层随机抽样 教学设计

第九章统计9.1 随机抽样9.1.2分层随机抽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3. 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教学难点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高一年级的 712 名学生中,男生有 326 名、女生有 386 名. 现欲了解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可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问题一:抽样调查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二:会不会出现样本中50个个体大部分来自高个子或矮个子的情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样本”?如何避免这种“极端样本”?问题三:调查前我们无法获知学生的身高数据,显然也就无法根据身高对总体进行分类.能不能通过其他指标或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类,使得同类的学生身高差异尽量小呢?高一阶段,影响学生身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2、探索新知知识点1、分层随机抽样1.分层随机抽样的定义一般地,按一个或多个变量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子总体,每个个体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子总体,在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把所有子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作为总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每一个子总体称为层. 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每层样本量都与层的大小成比例,那么称这种样本量的分配方式为比例分配.2.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分层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的情况。

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是等可能抽样,如果层数分为 2层,第 1 层和第 2 层包含的个体数分别为M和N,抽取的样本数分别m和n。

3.分层随机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②计算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按比例确定各层要抽取的个体数③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④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例1、某学校有在职人员160人,其中行政人员有16人,教师有112人,后勤人员有32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在职人员对学校机构改革的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请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写出抽样过程.解析:抽样过程如下:第一步,确定抽样比,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为=.第二步,确定分别从三类人员中抽取的人数,从行政人员中抽取16×=2(人);从教师中抽取112×=14(人);从后勤人员中抽取32×=4(人).第三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行政人员2人,教师人员14人,后勤人员4人.第四步,把抽取的个体组合在一起构成所需样本.【变式】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是( )A.从10名同学中抽取3人参加座谈会B.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的家庭125户,中等收入的家庭280户,低收入的家庭95户,为了了解生活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C.从1 000名工人中,抽取100人调查上班途中所用时间D.从生产流水线上,抽取样本检查产品质量【解析】B [A中总体所含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C和D中总体所含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不适合用分层随机抽样;B中总体所含个体差异明显,适合用分层随机抽样.]【归纳总结】分层随机抽样的步骤知识点2 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均数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层数分为2层,第1层和第2层包含的个体数分别为M 和N ,抽取的样本量分别m 和n.我们用X 1, X 2, …, X M 表示第1层各个个体的变量值,用x 1, x 2, …, x m 表示第1层被抽取样本的各个个体的变量值;用Y 1, Y 2, …, Y N 表示第2层各个个体的变量值,用y 1, y 2, …, y n 表示第2层被抽取样本的各个个体的变量值,这样:第1层的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1∑==+++=Mi i M 21X M M X X X X .x m m x x x x m1i i m 21∑==+++=1 第2层的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N1i i N 21Y N N Y Y Y Y .y n n y y y y n1i i n 21∑==+++=1 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为,N M Y X W N 1i i M 1i i ++=∑∑==.n m y x w n 1i im 1i i ++=∑∑==w y n m n x n m m y N M N x N M M =⨯++⨯+=⨯++⨯+例2、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的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区做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N,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人.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的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N 为( )A .101B .808C .1 212D .2 012【变式】将一个总体分为A ,B ,C 三层,其个体数之比为5∶3∶2.若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应从C 中抽取________个个体.若A ,B ,C 三层的样本的平均数分别为15,30,20,则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解析: 20 20.5由题意可知样本的平均数为=5+3+2(5)×15+5+3+2(3)×30+5+3+2(2)×20=20.5【归纳总结】(1)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的相关计算时,常用到的两个关系①样本量n 总体的个数N =该层抽取的个体数该层的个体数; ②总体中某两层的个体数之比等于样本中这两层抽取的个体数之比.(2)样本的平均数和各层的样本平均数的关系为:w -=m m +n x -+n m +n y -=M M +N x -+N M +N y -.3、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作业:教材练习题四、板书设知识点1 分层随机抽样的定义、特点、步骤; 例1、知识点2 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均值; 例2、。

分层抽样教案高中

分层抽样教案高中

分层抽样教案高中教案标题:分层抽样教案 - 高中教案目标:1. 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高中分层抽样方法的实施步骤;3. 能够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分层抽样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一种在样本选择过程中将总体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选择样本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代表总体,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高中分层抽样的步骤:a.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你希望通过分层抽样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b. 确定层次变量: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适合分层的变量,如年级、性别、学科等。

c. 划分层次:将总体按照确定的层次变量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层次内的个体具有相似的特征。

d. 确定每个层次的样本量:根据总体和每个层次的特征,确定每个层次的样本量,使得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e. 随机抽样:在每个层次内进行随机抽样,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3. 设计高中分层抽样教学活动:a. 引入分层抽样概念:通过实例和讨论,介绍分层抽样的概念和作用。

b. 分析实际问题:选择一个与高中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研究。

c. 划分层次变量: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确定适合的层次变量,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d. 计算样本量:引导学生根据总体和每个层次的特征,计算每个层次的样本量。

e. 进行抽样模拟: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或其他工具,让学生在每个层次内进行随机抽样,并记录样本数据。

f. 分析结果:让学生根据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

g. 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总结分层抽样的优点和限制,并评价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分层抽样的概念、步骤和实例。

2. 实际问题案例:与高中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学生进行分层抽样教学活动。

3. 随机数生成器:用于模拟随机抽样过程。

4. 统计软件:用于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doc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doc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教学分析教学通过实例介绍了分层抽样的实施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抽样在内容上与系统抽样是平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分层抽样适用于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在每一层进行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也是等可能抽样.三维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方法.2.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体会统计思维过程.3.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层抽样及其实施步骤.教学难点:确定各层的入样个体数目.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原则上是按各选举单位的党组织数、党员人数进行分配的,并适当考虑前几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数等因素.按照这一分配办法,各选举单位的代表名额,比十六大时都有增加.另外,按惯例,中央将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这种产生代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系统抽样?教师点出课题:分层抽样.思路2.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本节课我们学习分层抽样.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 400人,初中生10 900人,小学生11 000人,此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取各个学段的个体数?3.请归纳分层抽样的定义.4.请归纳分层抽样的步骤.5.分层抽样时应如何分层?其适用于什么样的总体?讨论结果:1.分别利用系统抽样在高中生中抽取2 400×1%=24人,在初中生中抽取10 900×1%=109人,在小学生中抽取11 000×1%=11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2.含有个体多的层,在样本中的代表也应该多,即样本从该层中抽取的个体数也应该多.这样的样本才有更好的代表性.3.当总体由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取的样本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采用分层抽样.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4.分层抽样的步骤(1)分层: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层);(2)按抽样比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3)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5.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1)分层时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即保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一致性.(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3)当总体个体差异明显时,采用分层抽样.应用示例思路1例1一个单位有职工500人,其中不到35岁的有125人,35岁至49岁的有280人,50岁以上的有95人,为了了解这个单位职工与身体状况有关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100名职工作为样本,职工年龄与这项指标有关,应该怎样抽取?分析:由于职工年龄与这项指标有关,所以应选取分层抽样来抽取样本. 解:用分层抽样来抽取样本,步骤是:(1)分层:按年龄将150名职工分成三层:不到35岁的职工;35岁至49岁的职工;50岁以上的职工.(2)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抽样比为100500=15,则在不到35岁的职工中抽125×15=25人;在35岁至49岁的职工中抽280×15=56人;在50岁以上的职工中抽95×15=19人. (3)在各层分别按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及其实施步骤.如果总体中的个体有差异时,那么就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时,要把性质、结构相同的个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200人的样本,则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________.解析:抽样比是2002 000=110,则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500×110=50.答案:50点评:如果A、B、C三层含有的个体数目分别是x、y、z,在A、B、C三层应抽取的个体数目分别是m、n、p,那么有x∶y∶z=m∶n∶p;如果总体有N 个个体,所抽取的样本容量为n,某层所含个体数目为a,在该层抽取的样本数目为b,那么有nN=ba.1120×3 600=30人,1120×5 400=45人,1120×1 800=15人. 答案:B例 某地农田分布在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不同的地形上,要对这个地区的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应当采用什么抽样方法?解:显然不同类型的农田之间的产量有较大差异,应当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农田按其总数的比例来抽取样本.点评:在每个层中进行抽样时,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有时也变式训练1.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为了解该年级学生的健康状况,从男生中任意抽取25人,从女生中任意抽取20人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法B .抽签法C .随机数表法D .分层抽样法解析:样本容量n =25+20=45,男生和女生的抽样比都是120,即按抽样比120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答案:D2.某公司有1 000名员工,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占5%,属于高收入者;中层管理人员占15%,属于中等收入者;一般员工占80%,属于低收入者.要对这个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欲抽取100名员工,应当采用什么方法抽样?解: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收入水平分成三层: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可抽取5名高级管理人员、15名中层管理人员、80名一般员工,再对收入状况分别进行调查.知能训练1.从某地区15 000位老人中随机抽取500人,其生活能否自理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地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中男性比女性约多________人.解析:在抽取的500人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中男性比女性约多23-21=2(人).占抽取的500的人比例为2500=1250,所以该地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中男性比女性约多15 000×1250=60(人).答案:602.某地区有300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30家,中型商店有75家,小型商店有195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__________.解析:抽样比为20300=115,则抽取的中型商店的数目是75×115=5.答案:53.某校500名学生中,O型血有200人,A型血有125人,B型血有125人,AB型血有50人,为了研究血型与色弱的关系,需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怎样抽取样本?分析:由于研究血型与色弱的关系,按血型分层,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利用抽样比确定抽取各种血型的人数.解: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20500=250,即抽样比为250.∴200×250=8,125×250=5,50×250=2.故O型血抽8人,A型血抽5人,B型血抽5人,AB型血抽2人.抽样步骤:(1)确定抽样比250=125;(2)按比例分配各层所要抽取的个体数,O型血抽8人,A型血抽5人,B型血抽5人,AB型血抽2人;(3)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别在各种血型中抽取样本,抽出容量为20的样本.拓展提升某高级中学有学生270人,其中一年级108人,二、三年级各81人,现要利用抽样方法抽取10人参加某项调查,考虑选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方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时,将学生按一、二、三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1,2,…,270;使用系统抽样时,将学生统一随机编号1,2,…,270,并将整个编号依次分为10段.如果抽得的号码有下列四种情况:①7,34,61,88,115,142,169,196,223,250;②5,9,100,107,111,121,180,195,200,265;③11,38,65,92,119,146,173,200,227,254;④30,57,84,111,138,165,192,219,246,270.关于上述样本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②③都不能为系统抽样 B.②④都不能为分层抽样C.①④都可能为系统抽样 D.①③都可能为分层抽样解析:如果按分层抽样时,在一年级抽取108×10270=4人,在二、三年级各抽取81×10270=3人,则在号码段1,2,…,108抽取4个号码,在号码段109,110,…,189抽取3个号码,在号码段190,191,…,270抽取3个号码,①②③符合,所以①②③可能是分层抽样,④不符合,所以④不可能是分层抽样;如果按系统抽样时,抽取出的号码应该是“等距”的,①③符合,②④不符合,所以①③都可能为系统抽样,②④都不能为系统抽样.答案:D点评:根据样本的号码判断抽样方法时,要紧扣三类抽样方法的特征.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出的样本号码没有规律性;利用分层抽样抽取出的样本号码有规律性,即在每一层抽取的号码个数m等于该层所含个体数目与抽样比的积,并且应该恰有m个号码在该层的号码段内;利用系统抽样取出的样本号码也有规律性,其号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所抽取的号码是:l,l+k,l+2k,…,l+(n-1)k.其中,n为样本容量,l是第一组中的号码,k为分段间隔=总体容量样本容量.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分层抽样的定义及其实施步骤.作业本节练习B.设计感想本节课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首先为教材内容选择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其次,大胆调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第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有机改编教材习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备课资料被抽取的可能性相等,体现了这些抽样方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其中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在进行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时都要用到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方法经常交叉起来应用,对于个体数量很大的总体,可采用系统抽样,系统中的每一均衡部分,又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主题:分层抽样
目标: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分层抽样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知识点:
1. 分层抽样的定义和特点
2. 分层抽样的步骤
3. 分层抽样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抽样调查?什么是分层抽样?
二、讲解:
1. 介绍分层抽样的定义和特点,说明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2. 分层抽样的步骤:确定抽样目标、确定抽样框架、确定分层变量、划分层次、计算每层样本量、随机抽样。

三、练习:
1. 根据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每层的样本量。

2. 制定一个抽样计划,包括确定抽样目标、确定抽样框架和分层变量等。

四、讨论: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抽样经验,讨论分层抽样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五、总结:
对分层抽样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分层抽样计划,并写出具体步骤和计算过程。

七、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互评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分层抽样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同时,能够灵活应用分层抽样进行实际调查,并能够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展开的。

分层抽样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采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估计的精确度和效率。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如何合理划分层次,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层次进行抽样和数据分析。

此外,教学还将强调分层抽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概率论初步、统计基础等,这些都是进行分层抽样学习的前提条件。

此外,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敏感度,能够通过具体案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将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原理及其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2)掌握分层抽样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何合理分层、如何根据不同层次进行抽样以及如何对抽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3)学会运用分层抽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数学软件或其他工具辅助分层抽样操作,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导入、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过程,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合理评价和改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分层抽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遵循科学原则。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三教学设计分层抽样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三教学设计分层抽样

§2.1.3分层抽样【知识与技能】1.当总体中一部分个体与另一部分个体有明显的差异且易于区别时,常将相近的个体归成一组,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称为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称为层,分层抽样时,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由差别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在每一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是等概率抽样,它也是公平的,用分层抽样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n。

为n的样本时,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都等于N2.分层抽样的步骤:第一步:分层第二步: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的个体的个数;第三步:各层抽样;第四步:综合每层抽样,抽取样本。

【过程与方法】知识探究(三):分层抽样的基本思想思考1: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800人,小学生11100人.当地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样本容量与总体个数的比例为1:100,则高中应抽取人数为2400*1/100=24人,初中应抽取人数为10800*1/100=108人,小学应抽取人数为11100*1/100=111人.思考2:具体在三类学生中抽取样本时(如在10800名初中生中抽取108人),可以用哪种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思考3:在上述抽样过程中,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吗?归纳:1.分层抽样: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抽样时,先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再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2. 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1)分层: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9-1-2分层随机抽样(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9-1-2分层随机抽样(教案)

第九章统计案例9.1.2分层随机抽样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与特征,巩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两种抽样方法;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与联系;3.通过对分层随机抽样的学习,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数学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2.恰当的选择两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1000,800,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2)新知探究问题1:能否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出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视力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抽样时不仅要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还要注意总体中个体的层次性。

问题2: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视力?抽样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分层抽样)(3)新知建构分层抽样的定义: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客观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层”.说明:①分层抽样时,由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这一部分个体数的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②由于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分层抽样的步骤:(1)分层: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部分。

(2)确定比例: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

(3)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4)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高中数学分层随机抽样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随机抽样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随机抽样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如何进行分层抽样,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能够分析和评价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教学内容:
1. 分层抽样的定义和分类;
2. 分层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3. 分层抽样在数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抽样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抽样的重要性及作用。

二、讲解:介绍分层抽样的定义和原理,分析为什么需要进行分层抽样,以及分层抽样与
简单随机抽样的区别和优势。

三、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抽样情境,设计分层抽样的方案,并解释选择各
层次的原因。

四、练习:让学生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并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五、实例分析:以实际分层抽样的应用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对分层抽样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和其他抽样方法进行比较讨论,引导学生思
考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抽样方法。

七、课堂检测:出题考查学生对分层抽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
2. 分层抽样的实际案例;
3. 作业练习题。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对分层抽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作业练习题的表现,以及课堂检测结果,评价学生对分层抽样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

教学延伸:
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层抽样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分层抽样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9.1.2分层随机抽样(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二

9.1.2分层随机抽样(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二

9.1.2分层抽样一、授课时间:二、授课班级: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内容分层随机抽样,本节主要学习分层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分层抽样各层样本量的计算方法,分层抽样样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是借助辅助信息将总体先分为若干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个子总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样本,再把所有子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作为总样本,从而得到总体的一个样本的随机抽样方法,减少出现“极端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效果优于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随机抽样方法.五、教学目标(1)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必要性;(2)通过实例,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掌握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3)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能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4)通过经历分层随机抽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样本的随机性,提升数据分析素养。

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及方法,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2、难点: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分层随机抽样中估计总体均值的思想七、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随机抽样,知道简单随机抽样过程中会出现“极端”的样本,本节课分层随机抽样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整理、加工、分析能力较差,计算能力较差,关于分层随机抽样样本均值的推导过程及计算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

八、教学过程问题一、什么是分层随机抽样?问题1:回看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发现,因为抽样的随机性,可能会出现“极端”样本。

应该如何减少极端样本的出现,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呢?以如下问题为例。

(教材P181)在树人中学高一年级的712名学生中,男生有326名,女生有386名。

能否利用这个辅助信息改进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减少“极端”样本的出现,从而提高对整个年级平均身高的估计效果呢?设计意图:通过再现上节课的探究,从问题出发,自然引出学习分层随机抽样的目的,再以具体例子为开端,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分层抽样
知识探究(三):分层抽样的基本思想
思考1: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800人,小学生11100人.当地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
样本容量与总体个数的比例为1:100,则高中应抽取人数为2400*1/100=24人,初中应抽取人数为10800*1/100=108人,小学应抽取人数为11100*1/100=111人.
思考2:具体在三类学生中抽取样本时(如在10800名初中生中抽取108人),可以用哪种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思考3:在上述抽样过程中,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吗?
归纳:
1.分层抽样:
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抽样时,先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再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
2. 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
(1)分层: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知识探究(四):分层抽样的操作步骤
某单位有职工500人,其中35岁以下的有125人,35岁~49岁的有280人,50岁以上的有95人.为了调查职工的身体状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
思考1:该项调查应采用哪种抽样方法进行?
思考2:按比例,三个年龄层次的职工分别抽取多少人?
35岁以下25人,35岁~49岁56人,50岁以上19人.
思考3:在各年龄段具体如何抽样?怎样获得所需样本?
思考4:一般地,分层抽样的操作步骤如何?
第一步,计算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
第二步,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按比例确定各层要抽取的个体数.
第三步,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在各层中抽取相应数量的个体.
第四步,将各层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得到所取样本.
思考5:在分层抽样中,如果总体的个体数为N,样本容量为n,第i层的个体数为k,则在
第i 层应抽取的个体数如何算?
思考6: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是分层抽样的比例常数,按这个比例可以确定各层应抽取的个体数,如果各层应抽取的个体数不都是整数该如何处理?调节样本容量,剔除个体. 探究交流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即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层),然后每层抽取若 干个体构成样本,所以分层抽样为保证每 个个体等可能入样,必须进行 (C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不等可能抽样
C 、所有层按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
思考7: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根据下表,你能对三种抽样方法作一个比较吗? 理论迁移
例1 某公司共有1000名员工,下设若干部门,现用分层抽样法,从全体员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策划部被抽取4个员工,求策划部的员工人数是多少? 50人.
例2 某中学有180名教职员工,其中教学人员144人,管理人员12人,后勤服务人员24人,设计一个抽样方案,从中选取15人去参观旅游.
用分层抽样,抽取教学人员12人,管理人员1人,后勤服务人员2人.
共同方法适应范围
相互联系
抽样特征
特点
类别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将总体分成均衡几部分,按规则关联抽取将总体分成几层,按比例分层抽取
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起始号码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抽取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对各层抽样
例3 某公司在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有150个、120个、180个、150个销售点,公司为了调查产品的销售情况,需从这600个销售点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记这项调查为①;在丙地区中有20个特大型销售点,要从中抽取7个调查其销售收入和售后服务等情况,记这项调查为②,完成这两项调查宜分别采用什么方法? ①用分层抽样,②用简单随机抽样. 小结作业
1.分层抽样利用了调查者对调查对象事先掌握的各种信息,考虑了保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性,从而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在实际调查中被广泛应用.
2.分层抽样是按比例分别对各层进行抽样,再将各个子样本合并在一起构成所需样本.其中正确计算各层应抽取的个体数,是分层抽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简单随机抽样是基础,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是补充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4、在抽样过程中,当总体中个体较多时,可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系统抽样的步骤为:
(1)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总体中个体编号;
(2)将整体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 ∈N);
(3)在第一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起始个体编号L ; (4)按照事先预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5、在确定分段间隔k 时应注意:分段间隔k 为整数,当n
N
不是整数时,应采用等可能剔除的方剔除部分个体,以获得整数间隔k 。

课堂练习
P59 练习1. 2. 3. 课后作业
《习案》作业十五、十六、十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