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病害处治
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陷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陷防治措施
1、前言
高等级公路桥涵处路基不均匀沉陷病害(主要表现为桥涵桥头跳车现象),已成为公路建设质量通病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湿陷性黄土路基,其不均匀沉陷现象尤为突出。它严重影响着公路营运期的行车舒适和安全,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品质和寿命,同时也损耗了大量国家建设资金,损害了高等级公路的社会形象。因此,桥涵处跳车作为一种公路质量通病已引起了公路建设者和施工者的普遍关注,所以解决这一公路通病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2、路基不均匀沉陷病害出现的成因
公路工程桥涵处跳车现象发生的主要成因为桥涵沉降与路基沉降的不均衡所致。桥涵本身为刚性结构,同时,它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其沉降缓慢、沉陷量很小;而填方路基为柔性结构,沉陷量相对较大。因而,造成桥涵与其两头路基沉陷明显不一,形成错台,产生跳车现象。此外,在不同路基填筑段,由于其填筑的高度不同、土质不同、沉陷量不一,也会形成跳车现象,造成路面破坏,车辆通过能力降低,养护工作困难等局面。
3、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路基与桥涵、不同路基填筑段沉降的不均衡所致。因此,解决这一路基病害的关键在于解决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使路基与桥涵或不同路基段的沉降趋于平衡或基本平衡状态,也即呈现连续沉降状态。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使路基与桥涵连接处形成刚柔过渡路段。
4、路基不均匀沉陷的防治原则
防治路基不均匀沉陷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预防为主,治养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因地制宜即根据各公路的特点,以实际出发加以解决;合理选择即按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合理选择处治方案、材料及施工工艺;预防为主就是在公路建设中提前预见,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处理;治养结合是指即使采取了必要的防治措施都不一定能做到一劳永逸,还需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
甘肃 科 技
Ga s c 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 a d T c n l g
- Z2 ,. 6 0
Ⅳ . 08
Ap . 201 r 0
浅 谈 湿 陷性 黄 土地 区路 基 施 工控 制要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李建辉
( 甘肃交通科 学研究所 有限公司 , 甘肃 兰州 7 0 5 ) 30 0 摘 要: 在湿 陷性 黄土地 区路基施 工中 , 就材料 、 压实 、 排水等控制要点 及处理 的方法 , 提出了一些看法 和观点。
关键词 : 陷性黄土 ; 湿 路基施工 ; 控制要点 ; 处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 :U 1. T 4 18
考虑。
黄土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在天然含
l8 1
甘
肃
科
技
第2 6卷
() 1 路基 横坡 应 尽 可 能 大 ( 小 于 3 0 ) 以 不 .% , 便迅 速排 除降水 。
2 5 路基 压实 .
疏松 的路基 填料必须 经过 充分 的压实才 能获得
() 2 路肩与路 面的接缝处作防渗处理 , 以防水 分下渗 。 () 3 做好填筑界 面的结合处理, 黄土路堤易在 填挖交界面产生裂缝 , 应采取挖土质台阶、 强夯或用 土工钉来加强结合、 防止在结合处被拉开。 2 3 路 基高度 .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及防护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及防护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工程问题,特别是在黄土地区,因为其土质状况和
水文特性,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导致路基破坏和车辆通行的困难。本文将介
绍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病害原因和防护技术。
1. 土质状况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成分是黏土,这种土壤的含水量较高,易形成泥泞状,减小了土体
的稳定性。土壤在遇到水分时会发生体积变化,容易出现沉降、漏水和起坑等情况。
2.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包括降水、冰雪、冻融循环、温度等。在黄土地区,由于地形、气候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段泥土含水
量和固结性差异较大,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路基所处的环境和水文地质特
征。
3. 过度使用和错误管理
错误的管理和维护也是导致湿陷性黄土路基发生病害的原因之一。由于黄土地区交通
条件差,交通流量大,而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温度等,因此长期的过
度使用会使路基逐渐疲劳和老化。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了路基的维护和管理,就容易出
现路面坑洼、浸润及多种病害,并且对人员的安全也会造成威胁。
因为黄土路基湿陷性病害的缘由较复杂,且受多个因素影响,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加强管理和防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1. 选择适宜的建造方案
选择适宜的建造方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防治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地形和环境条件,
确定正确的路基厚度和其他设计参数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此外,使用适合黄土地区特
征的地基加固材料等,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强度,从而提高路基的耐用性。
2. 加强维护管理
【精品】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合同号:2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研究报告简本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长安大学
甘肃省交通厅工程处
甘肃省公路工程总公司
甘肃省公路局
二○○四年三月
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粉粒含量大,且大孔隙,富含碳酸钙成分及其结晶;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易冲刷、各向异性等工程特征.由于黄土的上述特征和特定的气候特点,导致黄土地区的路基、路面容易产生多种特有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边坡坡面的剥落、冲蚀、滑塌、崩塌和整体失稳等;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和过量沉降;路堑段路基软化和翻浆;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的裂缝等等。黄土地区公路普遍存在的这些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道路的通行能力。在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路基路面病害的处治技术成为一项急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科研项目为技术应用型的项目,研究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中出现的路基路面病害,依托甘肃省的兰临、兰海、白兰、巉柳、尹中等几条高速公路建设,结合已建的多条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借鉴湿陷性黄土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在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对高填土路堤沉陷沉降控制技术、干旱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边坡植物防护技术、高填土路堤下复合地基性状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挖方路段土基病害防治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区沥青面层混合料抗裂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砂砾基层材料裂缝防治技术等六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大量的室内、室外试验,研究、分析和探求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对各种病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最终形成了一套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的较为系统的理论,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建立了理论依据,能够正确的指导该类地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有关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中提出的病害处治措施,能直接为该类地区公路工程中采用或作为参考,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对于加快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速度,提高工程的质量,节约基本建设投资,促进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排水及病害防治对策探索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排水及病害防治对
策探索
摘要:湿陷性黄土土质比较均匀,结构疏松,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土质,其
孔隙的发育也比较好。具有湿陷性黄土的地区有:陕西,甘肃东部,河南洛阳等地。湿陷性黄土中还含有大量的水溶盐,这些水溶盐呈圆态或者半固态状态分布
在各种颗粒的表面,这只是导致湿陷性黄土特征出现的众多原因之一。对于身处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人来说,他们在建造自己的住所时要考虑大量的问题,来避免
湿陷性黄土特征给建筑物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另外,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公
路时,要考虑它的排水以及病害的防治。本文简述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几种病害,
并就防治黄土湿陷性公路的基本措施以及治理病害的相关策略,为黄土湿陷性公
路排水及防治病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排水;病害防治;对策
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黄土分布较广、厚度较大的国家,黄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都被湿陷性黄土所占据。黄土地基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出现的沉陷变形,而且凹凸
不平,这种情况会给建筑造成巨大的损害。当土壤被潮湿的环境所影响时,它会
发生坍塌、沉陷,这种现象被称作湿陷。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避免
土壤湿陷,以免雨水或其他外部水体侵蚀土壤,导致土壤的不平衡。这样,我们
才能有效减少土壤的损害,并保证建筑的安全。此外,我们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提高土壤的抗压能力,并实施有效的防水措施。
1湿陷性黄土概述
湿陷性黄土在中国东北、西北、华东、华中等地分布较广,是在上覆土层重
力作用或附加应力作用下,由于土体框架被浸水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特殊
土体。黄土土质具有均匀的结构、疏松、强度极高、压迫性较低以及没有水浸润,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是出现在黄土地区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特点是在雨水浸润或基
底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案。
1. 路基改良材料选择
首先,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石灰、水泥、煤灰等材料进行路基改良,以提高路基的抗湿陷能力和承载力。
2. 路基处理施工步骤
步骤一:现场勘测与设计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前,需要对道路现场进行勘测与设计,确定路基改
良的范围和施工方案。
步骤二:路基开挖与清理
在确定了路基改良的范围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开挖和清理,清除路基表层的松
软土壤和水分,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
步骤三:路基改良施工
在路基开挖与清理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路基改良施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改良材料进行投入,并结合机械设备进行均匀混合和夯实,确保路基改良效果。
步骤四:路面铺设
在完成路基改良后,需要进行路面的铺设,确保路面平整、坚实,提高路面的
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度。
3. 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可采用实
地取样检测路基改良材料的含水量、密实度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
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和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提高路基的抗湿陷性和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希望以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能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及地基处理措施
■ 筑饿计 E
20 0 7年 ( 3 笫 5卷) 6 第 期
浅 谈 湿 陷 性 黄 土 地 区公 路 病 害及 地 基 处 理 措 施
魏 兴 才
( 甘肃路桥第四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 甘肃 兰州 7oo ) 3oo
擅要 : 土作为我 国常见 的工程 地质类型 , 湿陷性 严重影 黄 其 响著我 国公路建设 的质量 , 因此对公路 建设 实践 中 几种 常见的地 基 处理 方法进行总结, 有利于在今后的工程 中更好 的解决黄土的
冲击压实是利用 多边形( 三边形或五边形 ) 压实轮 轮廓非 圆 曲线滚 动时对地表施 以揉压 一 压 ~冲击 的综合 作用 , 碾 使土体从 上部 至下 部深层 随着压力波的传 递得 到压实 。 冲击压实机在压实 作业 中突破 了传统 的碾压方式 ,当其一角立 于地面 向前 碾压时 , 产生巨大 的冲击 波 , 由于碾边顺序冲击地面 , 可使 土体 碾压均匀 密实。冲击压 实是从南非蓝派公 司引进 的一 种岩土压实新技术。 该技术在湿 陷性 黄土地基处理 和湿 陷性 黄土路基 压实补强上取 得了较好 的经济技术效果。
律。
在湿 陷性黄 土地 基上设置土垫层是一种 具有悠久 历史 的地 基处理方法 , 也是 目 前采 用最普遍 的地基处理方 法 , 主要应用 于 桥涵 及防护构造物基础下湿 陷性黄土地基 的处 理 , 以消除基底 用 下处 理土层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 少地基的压缩性 。 减 土垫层有 素土垫层 、 灰土垫层 、 砂砾垫层之分 , 中灰 土垫层 其 应用最广 。灰土垫层 ( 一般采 用石灰 : = : 土 2 8或 37或 石灰 : : 粉 煤灰 : =1 :0 6 ) 土 0 3 :o 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和良好 的隔水性能 , 随 着 龄期 的增加 , 其压缩模 量和强度还会不断增 长 , 隔水 性和水稳 性也 会进 一步加强 。从而为构筑物基 础提供 良好 的持力层 , 并可 大大减 少其下部浸水湿 陷的概率。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与质量监理控制措施及要点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与质量监
理控制措施及要点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建设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着重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建设以及相关地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着重做好加固,以此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该类黄土路基质量的提升和寿命的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与质量监理控制措施及要点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字: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质量监理;控制措施;要点
一、引言
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出,在公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面临不同程度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做好该类路基的加固处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地基处理方法和质量监理控制措施等相关内容,以此体现出应有的加固处理效果,为该类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湿陷性黄土就是黄土在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者土自重作用下发生的下沉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充分明确相对应的地质条件特点,在施工质量把控方面有效强化,以此有效处理各类质量问题,使公路的质量和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
(一)垫层法。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是把基础之下的黄土全部或者一部分进行挖除,然后应用灰土分层进行夯实,以此作为垫层。通过这种方法使地基中的全部湿陷量得到有效消除,使地基的压缩变形情况得到减少,进一步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垫层可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
简述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影响及措施
简述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影响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西北地区经济水平得
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西北地区的民航建设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西
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厚度与覆盖范围相对较大,加之湿陷性黄土自身的物理力学
性质较为特殊,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诱发各种类型的质量问题,无法保障工
程项目的安全、有序实施。基于此,本文围绕是湿陷性黄土的相关概述展开研究,简要阐述湿陷性黄土对民航专业工程建设的具体影响,综合探讨缓解或解决湿陷
性黄土对工程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建设单位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
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工程;影响;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黄土分布面积比较广泛。其中,湿陷性黄土面积
高达60%左右,是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而民航专业工程对
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就至关重要了。与此同时,由于湿陷
性黄土本身具有压缩性低、孔隙率大、抗水性弱、透水性强等物理特性,在附加
荷载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土层结构很容易发生压缩变形、湿陷等现象。若不对其
进行有效处理,势必会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此
可见,加强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影响及应对措施的分析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1.湿陷性黄土的相关概述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自重作用或外部附加应力作用下,土层受水浸湿而发
生显著形变及附加下沉的黄土。一般而言,湿陷性黄土通常会呈现为黄色或黄褐色,并且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天然含水量为11%-20%,因而其本身的透水性能较强,土壤之间的黏合性相对较低。一旦受水浸湿,土壤结构会迅速发生变化或受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一、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征
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粉土含量常占60%以上,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盐类,天然孔隙比在1左右,肉眼可见大孔隙。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易冲刷、各向异性等工程特征,导致黄土地区的路基易产生多钟问题及危害。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应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减少地基地层湿陷下沉。其地下排水构造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若地基土层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力时,应考虑地基在路堤自重和活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下沉。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换填土、重锤夯实、强夯实、预浸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
1.换填土—挖除一定深度湿陷性黄土,换以合乎要求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使浅层、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强夯施工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因此应注意施工附近建筑物安全。
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地基,土的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
3.预浸法—通过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cm,自重湿陷量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通过冲击,振动或爆破成孔,再灌以石灰或灰土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用硅酸钠溶液,通过有孔的注射管压入土中,使其与土中水溶性盐相互作用,产生硅胶,把土胶结。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
黄土的多种不利于路基及路基施工的工程特性,均由水引起,用黄土填筑路基,需要掌握其路基施工的技术要点,用好防排水工程,满足路基施工要求。七要点如下。
一、路基填料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粒较多,填筑路基时应破碎到小于10cm的块料,并且老黄土不能用作填筑路床的材料;新黄土则是良好的路基填料,可用于路堤及路床的施工。但新老黄土不得混用,如果在老黄土上填筑新黄土时,老黄土应由小于2%的路拱,以利排水,且新老黄土不得交替填筑。同一层次上得黄土其填筑厚度要均匀。
二、路基断面路基断面施工的标准是迅速排除路基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或消除黄土的各种病害,以减轻或避免因路基的变形而引起路基破坏或变形,为此可用以下考虑。
(1)路基横坡应尽可能大(不小于3.0%),以便迅速排除降水。
(2)路肩与路面的接缝处作防渗处理,以防水分下渗。
(3)做好填筑界面的结合处理,黄土路堤易在填挖交界面产生裂缝,应采取挖土质台阶、强夯或用土工钉来加强结合、防止在结合处被拉开。
三、路基高度黄土填筑路基后,受降水、温度等环境气候因素及行车荷载的影响,土体崩解、湿陷、产生下沉。黄土高路堤竣工后后期因自重压密固结产生很大的压缩下沉,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黄土高路堤基底应做加夯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黄土高路堤应尽量安排早施工,早完工,以便铺筑路面时工后沉降基本完成。
四、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的目的是使路基及底路基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把含水量、气温变化对路基引起的破坏性应力减小至小于交通荷载所造成的破坏,从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多数道路的损坏是由于路基发生变形及缺少抗负载能力所造成的。路基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黄土地区正在施工及施工完毕后的路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做到防水、保湿,可防止路基形成软点,也可减少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
计
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或非自重应力和其他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由于黄土湿陷而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黄土地区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公路;湿陷性;路基设计;
引言
黄土是一种以粉粒为主,多孔隙.天然含水量小,呈黄色.褐黄色,含钙质的黏质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土自重的作用下发生的下沉现象,称为湿陷。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类。自重湿陷是指土层浸水后仅仅由于土的自重发生的湿陷;非自重湿陷是指土层浸水后,由于土自重及附加压力的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湿陷。黄土的湿陷特性,是引起路基破坏的主要因素。
1.工程概况
湿陷性黄土是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大难题,某
高速公路路线区黄土普遍具有湿陷性。能否处理好路线区黄土的湿陷性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针对各段的工程实际情况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并结合施工现场实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 以消除黄土湿陷性, 确保路基的安全稳定。
2.主要病害类型及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病害的主要形式可归纳为:路基沉陷.路基陷穴.边坡滑塌等。
1.路基沉陷破坏。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湿陷性黄土路基受水浸湿,黄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从而导致路基的沉陷破坏。主要表现形式为纵向沉陷.横向沉陷及边坡崩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黄土地基本身的压缩变形大,垂直节理比较发育,且土质疏松,强度不够,一旦有水浸入,就会导致路基沉陷,其次路基边沟阻塞,横纵向排水不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就会因滞水下渗引起路基局部被掏空,导致路基沉陷。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关键技术要求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关键技
术要求
摘要:湿陷性黄土由于受水的影响较大,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
塌陷,进而会对路基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年限和使用安全。下面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浅谈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的
一些关键性技术要求。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要求
1.什么是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黄土的一种,在一定外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
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其分为
自重型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型湿陷性黄土两种。自重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
下受水浸湿后即发生湿陷;在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需要自重
应力和由外部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
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其属于特殊性质的土。
2.湿陷性黄土的特点
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
性较小,当遇水且在一定力作用下迅速破坏,产生较大湿陷,强度迅速降低,具
有湿陷性、易溶蚀和易冲刷性。
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能看见的大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颜色一般呈
黄色或黄褐色,塑性及抗水性弱,透水性较强。土中含有石英、高岭土成分,且
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性盐成分,有时还含有石灰质结核等。
3.湿陷性黄土对路基可能造成的危害
湿陷性黄土由于受水影响较大,在水的影响下会使地基塌陷,给其上面建筑物、路基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单对道路路基来说,可能会产生的病害有路基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崩塌、剥落、道路结构内部宜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等,
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病害整治技术
效果分析:该段铁路路基在经过综合 整治后,成功地避免了湿陷性黄土带 来的病害问题,保障了新建铁路线路 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同时,该工程实 例也进一步证明了针对湿陷性黄土铁 路路基病害采取综合整治措施的必要 性和有效性。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病害整治技术的研 究结论总结如下
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病害成因
地基处理不当
如果地基处理不当,例如地基 加固不充分或地基设计不合理 ,容易导致铁路路基产生湿陷
性黄土病害。
填料问题
如果填料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 理,或者填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容易导致铁路路基产生湿陷性黄土 病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铁路路基产生湿 陷性黄土病害的原因之一,例如地 下水位过高、雨水浸泡等。
效果分析
经过综合整治后,该段铁路路基的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线路运行安全 得到了保障。同时,该工程实例再次证明了针对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病 害采取综合整治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工程实例三
工程概述:某新建铁路线路在建设过 程中遇到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
整治措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 该段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了全面的考 虑和处理。首先,在设计和施工前进 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调查,了解了 黄土的性质和分布情况;其次,在施 工过程中采取了适当的处理方法,如 换填、强夯等,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 承载能力;最后,在施工完成后进行 了严格的检测和维护工作,确保铁路 运行安全。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及防护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及防护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是指在黄土地区,由于路基黄土在受水湿润时发生明显破坏和变形的现象。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变形、路面不平整等。这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护技术。
一、改善黄土路基的排水条件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原因是黄土吸水膨胀导致的,因此改善黄土路基的排水条件是防治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排水条件:
1.增加路基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的数量,提高排水沟的排水能力;
2.使用排水管道和护坡来引导路基表面积水,提高排水效果;
3.在路基填料中掺入适量的砂石料,以增加黄土路基的排水性能;
4.适当提高路基的表面高程,改善路基的纵向坡度。
二、加固黄土路基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主要问题是黄土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固黄土路基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预防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加固黄土路基:
1.加固黄土路基的基础,可以采用地基加固技术,如浅层加固技术和深层加固技术等;
2.使用加筋土工格栅来提高黄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3.通过碾压、回填等工艺来加固黄土路基的稳定性。
三、使用合适的路面结构
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也是防护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重要措施。可以根据黄土路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路面结构。常见的路面结构有柔性路面、半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等。柔性路面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上使用较多,可以通过增加路表层厚度来分散路面荷载,减少对黄土路基的影响。
四、定期检测和维护黄土路基
定期检测和维护黄土路基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路基病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测可以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黄土路基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维护黄土路基主要包括填补路基破损的部分,修复路基坡度不合理的部分等。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差的工程性质,对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差主要表现为强度低、可塑性大、渗透性差等。在施工时,首先需要对黄土进行湿陷性判定,判断土壤的湿陷性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湿陷性程度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1. 原地加固:对于湿陷性黄土,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原地加固。通过加入适量的填充料和水泥,形成加固层。加固层的厚度和含水量应根据黄土的湿陷性程度进行调整。
2. 压实处理:黄土路基填筑后,需要进行压实处理。压实作业应按照规定的层数、层厚和压实能力进行,力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对于湿陷性黄土,压实后要进行湿陷试验,以检测压实的效果。
3. 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渗透性差,容易产生积水。在填筑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黄土路基的排水能力。常见的排水措施包括设置排水管道、挖设排水沟等。
4. 沟槽处理:湿陷性黄土填筑后,容易出现沟槽病害,如龟裂、沉陷等。为了防止沟槽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设置沟槽来进行补偿,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的质量控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填充料和水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要进行原料的试验,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
2. 施工工艺控制: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对于湿陷性黄土,要根据不同的湿陷性程度调整施工工艺。
4. 排水质量控制:排水设施的设置要合理,确保排水能力满足要求。要进行排水设施的质量检测,确保排水质量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病害处治
湿陷性黄土在遇水浸湿后,土体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显著沉降,强度也迅速降低,由于黄土湿陷性引起的公路病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本文结合静庄高速建设实际,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措施及常见病害处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标签: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病害处治
一、前言
静庄项目一分部(K0+000-K27+200)所在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风成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为风成黄土(Q3+4eol),岩性是一套浅棕色,黄褐色黄土状粉土夹薄层青灰色粉质黏土,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沉积产状受古地理制约,呈水平产出,微地貌上的形成黄土陷穴或落水洞一般在阶地陡坎边缘可见。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具孔洞孔隙,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具有较强的湿陷性,因此在黄土路基施工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程概况
项目起点于静宁县八里镇,终点位于威戎镇李家峡口,主线采用全立交、全封闭、控制出入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5.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75m。黄土分布面积较广,地形波状起伏,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干沟万型、支离破碎的梁状山体。黄土覆盖层一般为20-50米,最大厚度可达60米左右。
三、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
开工前,选择试验段,编制试验段实施方案,形成试验段总结报告。施工中严格按照试验段总结报告的施工工艺进行质量控制。对压实机具的选择、碾压的顺序、压实遍数、含水量等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碾压的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等。“三背六部”处采用液压夯进行补强,尽量减少黄土路基的湿陷性,过湿段路基处理采用灰土、砂砾或片石等进行换填。
(二)压实度的控制
(1)填料层厚
上料区采用网格法配合标高墩,两边挂线施工,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25cm,压实厚度控制在20cm。同时,摊铺层厚尽可能一致,以便获得均匀的压实效果。填筑方式:由两边向中心填筑,为保证路堤全断面压实,一般路基边坡每侧超填
50cm,完工后刷除边缘50cm。
(2)压实度
1、填料含水率的控制
补水或晾晒应在平整工作前或伴随平整作业,无论洒水或晾晒,应使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间。严格控制黄土含水率是保证压实度的重要措施,含水率适当时应及时跟进碾压,以避免水分散发过快。
2、填料的选择
填料的最小强度(CBR)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cm。填料的闷料尽可能在取土场进行,碾压前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间。严禁采用新老黄土交替的方式进行填筑。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不宜作为路基填筑的材料。
(三)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过程中路拱、路面纵坡控制不到位,施工过程中未设置临时排水沟,导致排水不畅,造成路面積水,积水渗入路基,对填筑的路基质量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路基排水系统不完善,涵洞内部积水等均会造成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导致路基出现裂缝及路基下沉。
湿陷性黄土地基应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减少地基地层湿陷下沉。其地下排水构造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地表水如对湿陷性黄土进行侵蚀,则会影响路基整体的稳定性,在施工中应做好各项目防水措施,及时排出地表水,以免对路基造成损害。一般对路基地表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完善排水系统,及时排出地表水。路基两侧做好急流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构造物,保证地表水能及时排出,达到“永临结合,远接远送”原则。
2、挖方段设置渗沟,防止地下水渗入路基。这样有效的排出地下水同时又防止水流渗入沟下地基中。
3、排水构造物做好防渗措施。对湿陷性黄土段的过水涵洞基础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基础,沉降缝处采用结构胶或沥青麻絮填塞,台背处采用防水卷材,有效地防止了涵洞内水流的下渗及路基水对涵洞的破坏。
4、排水系统做好防渗措施。排水沟等排水系统在底部铺设防渗土工布,能有效地防止沟内水向路基渗入。
(四)地基处理
目的主要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土体结构,从内因方面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灰土挤密桩、强夯法、冲击碾压法等。
(1)灰土挤密桩
本项目为三七灰土挤密桩,桩径均为40c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长度为6~12m,一般路段采用6m,桥头路段采用12m,坡脚或构造物基础外不少于2排。处置宽度为:排水沟外侧1m;无排水沟为坡脚(或挡墙基础)外2米;灰土桩为坡脚(或挡墙基础)外2米。灰土挤密桩顶设置50cm厚5%灰土垫层,垫层处置宽度同灰土挤密桩。
采用灰土挤密桩的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主要是实现桩基础和湿陷性黄土的共同承载,增强了路基整体性。挤密桩能够直接将上部荷载直接传递到湿陷性黄土层以下,对因湿陷性带来工程质量隐患有效的降低。
(2)强夯法
选用强夯处理时,应先进行现场实验,强夯地基的黄土饱和度不应大于80%;强夯位置距离居民区不小于150m;横路基向强夯范围至征地边界;对于黄土饱和度大于80%或距离居民区小于150m的路段。一般路基强夯范围为用地界,夯点间距4m,正三角形布置,间隔挑夯,单击夯能视地基湿陷性类型,湿陷等级以及湿陷性黄土厚度综合确定,单击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mm。点夯以后将地面平整,以1000 kN.m夯击能满夯,夯印彼此搭接,满夯两遍,每次满夯后都应将地面重新平整。点夯次数、沉降量由试验段施工确定。施工时满夯结束平整后,以每100m 2 不少于1点的频率检验沉降值。强夯法能够对强夯范围内黄土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进行有效的改善,将黄土的干密度增加,提高承载力,降低压缩性,能够消除黄土的部分湿陷性,降低透水性,保证了路基填筑质量。
(3)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处理地基的原理是用一定的冲击能量使土体里面的水分扩散固结,并挤压密实土体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只适用于浅层湿陷性黄土处理,其有效影响深度一般为1.2m,冲击遍数以20遍为宜。在冲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最佳含水率,被冲击的路基长度不小于100m,冲击力不小于25KJ,行驶速度10-12Km/h,每一层冲压强,应首先对路基两边进行冲压3遍左右,以减少冲压过程中,冲击能对路基的侧向挤压作用。
(五)填挖结合部
公路路基填挖结合部,一侧为填方路基,一侧为挖方路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存在差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沉降差异,成为道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填挖结合部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