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系,试图寻找中国社会的根源和文化认同。这些作品通常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以及一些影视作品。

代表作品包括:

1. 《红高粱家族》: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庄家家族的兴衰史,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2. 《白鹿原》: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山西村庄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冲击。

3. 《青春之歌》:龙应台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几个台湾少年的故事,探讨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和变迁。

4.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命运,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5. 《菊花石头》:刘醒龙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成长历程,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和女性的自我解放。

这些作品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表达和反映。

- 1 -

论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特点

论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特点

论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特点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下面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这三种类型的文学进行论述。

寻根文学是指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探索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该文学形式突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思考。寻根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寻根文学尝试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其次,寻根文学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掘,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和思想的重新诠释,提出寻根创作的新思路和创作方法。此外,寻根文学也表达了对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忧虑,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都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每一种文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文学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真实和批判性;寻根文学回归传统文化,追求文化自信;先锋文学追求前卫和创新,挑战传统文学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面貌,为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以寻找民族文化根源为主题的文学创作。该流派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与文化倾美的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回顾历史,寻找中国文化传统的渊源,以期从中汲取力量,启迪民众,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寻根文学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揭示历史真相和反思中华民族的文化困境,试图摆脱外来文化的束缚,塑造独特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寻根文学也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为当代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

在创作主题上,寻根文学多关注农村、山区和边疆地区,探讨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作家们常常以寻找自我、回归乡土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矛盾心理的描述,展示当代中国人在文化转型中的困惑与挣扎。这种创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现实,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寻根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对细节的刻画,通过描写传统文化的符号、艺术形式等细节,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性。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对诗词、小调、传统戏剧等的引用与借鉴,同时也注重对方言、方言诗、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然而,寻根文学并不是简单地做传统文化的宣传或模仿,而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中寻找时代联系和现实价值的转换。

寻根文学的艺术追求在于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实问题的反思,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文学形象,描绘出更加复杂、真实的社会图景。

总之,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通过寻找传统文化根源,探讨民族文化困境,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并在艺术表现中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寻根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对历史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3.1987年左右是文化寻根思 潮转型和终结的时期。以莫 言《红高粱》、张炜《古船》 为标志。
四、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韩少功说:‚寻根文学 是一个先有旗号,后有创作,先有理论, 后有实践的‘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这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倒是罕有先例。‛ 1、文学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说: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植于民族文化的 土壤里,根不茂则叶难盛‛。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局限: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 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 向。
80年代小说
寻根小说
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1)文化批判型。 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 判和否定的态度。
韩少功《爸爸爸》---对民族落后文化形
态的理性批判。
丙崽:民族文化‚劣
根性‛的象征物。
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文化认同型。
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 认同、肯定的态度。 阿城《棋王》----中国文 化精神,内涵更接近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四、寻根文学的意义
寻根小说的创作从思 想延续的角度看,它 既是“反思”在新的 历史阶段的再次呈现 和发展,更是超脱相 对具体和粘着的时代 背景,在更为广大的 空间和更为长久的时 间之流中探寻我们民 族生存命运的文化奥 秘。

中国近现代文学之寻根文学浅析

中国近现代文学之寻根文学浅析

中国近现代文学之寻根文学浅析

中国近现代文学之寻根文学浅析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不少作家为了进一步融合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重塑民族形象和重振民族文学而做出努力。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不少作家注重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走过了一段很长的时期,是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文学界中一个里程碑。它完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整套环节,对后面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寻根文学”是在很多人的自觉谋划下完成的,由于当时思想越来越开放.包括作家、思想家、评论家等在内的诸多人士谋划了这样一场文学运动,展现了新时期知识分子的主流思想观念。

一、兴起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想也与其他经验和技术一起进入中国,但是如何应对这些思想,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两种主要看法:一种认为就应该学习模仿。连文学艺术上的现代派也被当作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不考虑现代派艺术在西方正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抗,还有一种认为“现代化”这个目标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不同,文化基础也不相同,它所呈现的模式,尤其是文化上的发展模式,是不应该相同的。

因此,中国在经济起飞之际应该如何把自身的文化传统作为接受场来检验、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以求发展自己的现代化?这个问题在当时人文知识分子中逐渐引起了关注,具体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出多元的考察。这与80年代初的启蒙话语不同,启蒙主义者所强调的反传统和反封建,正好可以被用来批判文革时期泛滥成灾的政治专制主义。但是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实际生活中研究如何建设现代化的命题时就不能不注意到,对现实的改造必须利用好自己的文化传统。于是重新研究认识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主观上的要求。到了1985年前后,文化领域兴起了一股规模不小的文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

2.八个样板戏

样板戏指文革时期一些优秀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当初江青为体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指导方针,所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中国式的文艺“改革”。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这八个样板戏分别为:《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样板戏”的数量正是在这一时期被确认为“八个”的。

3.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4.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什么是“寻根文学”

什么是“寻根文学”

什么是“寻根文学”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 年前后,当现代派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

二、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

1985 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并希望以此走向世界。

三、文化寻根小说的发展

1.寻根文学可追溯至 80 年代初期的民俗风情小说。汪曾祺《受戒》(明海、小英子)、邓友梅《那五》。

2.80 年代中期寻根小说的主题从边缘化的追求到一种自觉,真正进入寻根小说的写作。

主要作品: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郑义《老井》。

3.1987 年左右是文化寻根思潮转型和终结的时期。以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为标志。

四、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

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

寻根文学的主要内容

寻根文学的主要内容

寻根文学的主要内容

“寻根文学运动”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运动。寻根口号的提出和具体的实践都是历史主流要求的反映,这一切都源自于现代化历史愿望,“寻根文学运动”主要内容是:

1、民族文化的审视,代表作有邓友梅《那五》《烟壶》、冯骥才《神鞭》;

2、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性。寻根文学把笔伸向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从人们的现实心态中,发掘出历史的沉淀物,探索并解剖批判中国文化并解剖批判中国文化的劣根性。

3、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例如阿城的小说《棋王》和《孩子王》;

4、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精神的认同, 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注进我们民族所特有美学气韵和情致。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 ⑵他那声口状貌、言动举止的迟钝愚顽,痴呆无 知,正是民族文化不开化的象征;
❖ ⑶富有象征意义的结尾表明,丙崽这个怪物是与 社会历史母体有着巨大而深刻的联系的,他不仅 活得很顽强,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 ⑷丙崽象征了人类顽固、丑恶,又充满神秘色彩 的生命本性,
❖ 1、、背景模糊,充 满神秘、荒诞的气 息。
寻根小说
思潮四:寻根文学
❖ 一 、文化寻根思潮的形成
❖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 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 学现象和文学种类。
❖ 提出:1984年12月,一些青年作家和评论 家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主要主张:
一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 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 表文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欲对民 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性格中的民族文化 素质。韩少功〈文学的根〉(1985.4〈作家〉)寻 根文学的宣言。
4、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 寻根作家大都是基于艺术视野的开拓,审美 意识的更新的愿望和要求,进而提倡文化寻 根的。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 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 活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 注进我们民族所特有美学气韵和情致。
❖ 阿城的“三王”系列小说,表现出平淡冲和、 旷达淡泊的艺术人格,郑万隆对那些山野汉 子们粗犷强悍、质朴自然的感性力量的张扬, 韩少功对原始古老的初民心态的冷峻审视及 作品的神秘瑰丽,贾平凹的朴拙凝重,郑义 的深沉悲壮.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2、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3、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4、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反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将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兴起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和人文关怀。寻根文学主要关注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通过对个体经历和乡土生活的探索,回溯和重建祖国的根源和文化记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寻根文学的内涵。

一、回归乡土,追溯根源

寻根文学的首要任务是回归乡土,追溯个体和祖国的根源。作家通过刻画主人

公的乡土经历和成长环境,通过对乡村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描写,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热爱与理解。这种追溯根源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体成长背景的反思,也是对祖国民族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二、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

寻根文学在探讨个体与文化的关系时,常常涉及到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体的身份认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寻根文学通过展示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彷徨,探讨个体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选择和平衡,引发人们对文化认同的思考。

三、历史记忆与群体命运

寻根文学借助历史记忆,回顾群体的命运变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个体

的亲身经历的描写,寻根文学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历史的痕迹和群体的命运,揭示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影响。这种对历史记忆的追溯,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审视。

四、乡土叙事与艺术创新

寻根文学强调乡土的特殊性和个人经历的独特性,倡导以乡土为背景的叙事创

作方式。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能够让读者深度体验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寻根文学的乡土叙事方式注重细节的描绘,力求还原乡村的真实画面,给人以真实感和历史感。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 把笔伸向民族文化心理 的深层,从人们的现实 心态中,发掘出历史的 沉淀物,探索并解剖批 判中国文化的劣根性。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时, 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是 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子王》 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对中国传 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有特色的寻 根小说代表人物。
❖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 义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融夸张、变形、怪诞等 艺术手段于一体,成为 民族精神与外来现代文 明巧妙结合的典范。
三、寻根的主要内容
❖1、对特定地域民俗风 情的描写。汪曾祺的小说;
邓友梅《那五》《烟壶》 ❖ 冯骥才 《神鞭》
2、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 性
❖ 寻根作家对民族文化传 统的开掘,是以现代意 识对传统文化加以新的 选择和重构的。
根,文学之根应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茂 则叶难盛”。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识
❖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 这部小说是民族文化的寓言,它通过 一个封闭的生活世界鸡头寨和一个白 痴丙崽的形象,象征了传统文化的痼 疾。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 小说试图承继鲁迅开创的批判国民性的传统, 以现代文明去映照民族的精神病根。
❖ ⑴他一生只会两个简单音节,高兴时逢人不 管男女老幼一律叫“爸爸”,反映了古老民 族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
寻根小说
思潮四:寻根文学
❖ 一 、文化寻根思潮的形成
❖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 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 学现象和文学种类。
❖ 提出:1984年12月,一些青年作家和评论 家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主要主张:
一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 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 表文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欲对民 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性格中的民族文化 素质。韩少功〈文学的根〉(1985.4〈作家〉)寻 根文学的宣言。
❖ (1)内在原因:它是反思文学的进一步 深化,是一种对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 反思,同时也是对改革文学的反拨和超越。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 (2)外在原因:80年代西方文化艺术思 潮大量涌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 大融汇,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 论的热潮。
(3)直接原因:拉美文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 辉煌的例子。
艺术wk.baidu.com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三、莫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三、莫言

《蛙》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 代表作之一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 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 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 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 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 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 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1997年《丰 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十三、莫言
莫言简介
莫言,本名管谟业 ,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 名 作家 。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莫言 凭借长篇小说《 蛙 》获得 诺贝尔文学 奖。获奖理由是:通过 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其代表作品有 《 丰乳肥臀 》《 生死疲劳 》等,中篇小说《 红高粱 》。 《 透明的红萝卜 》《 红耳朵 》《 幽默与趣味 》《牛 》等。
三、寻根文学的重要作家
阿城
又名钟阿城。 其父56年成右派,家道由此败落。 阿城中学未读完就先后在山西内蒙等地 务农,最后到云南插队。
74年在云南遇大画家范曾并习画, 79年回京后帮人画画为生。考中央美 院不中。做过生意,也不成功。 84年开始写小说。有《棋王》《树王》 《孩子王》,系列短篇小说《遍地风流》等。
现定居美国。
阿城之写《棋王》,与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围 和个人境遇有关系。阿城试图在传统文化中寻 根,来解决怎样活的问题。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2.作家 • 在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 的是知青作家。 • 当他们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找 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这一代作家必 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证明他们存 在于文坛的意义。


他们利用起自己曾下乡、接近农民日 常生活的经验,并透过这种生活经验进一步 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


“寻根文学”自一开始就表现出现代意识与民 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愿望,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对自 80年代初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延续。

文化寻根意识包括三个方面: • 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 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 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 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鸡头寨人自称是刑天的后代。为了生存, 他们的祖先从东方的海边迁徙而来。他们 的历史悠久。他们以宗亲为纽带,以祠堂 为社会组织形式。沿着他们祖先的耕作习 惯,“一年一道犁,不开水圳也不铲倒不 堪力 ”地靠农业为生。他们的生命是顺其 自然的。他们没有宗教信仰,最敬仰他们 的祖宗神灵,迷信自然界中的鬼神。小说 以峻冷的笔调通过对鸡头寨人的风俗、习 惯、乡规、土语、迷信、传说、历史、信 仰、祭祀、服饰、食品以及其他生存状态 的描述,描绘出鸡头寨人的文化概貌。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 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 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富有象征意义的结尾表明,丙崽这个怪物是与 社会历史母体有着巨大而深刻的联系的,他不仅 活得很顽强,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⑷丙崽象征了人类顽固、丑恶,又充满神秘色彩 的生命本性,
1、、背景模糊,充
满神秘、荒诞的气 息。 2、魔幻现实主义手 法的运用。
(二)《马桥词典》:新的小说叙事 文体
寻根小说也有其自
身的局限性,它对 于“根”的理解是 静止的、非历史的, 最终一些作家一味 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难以寻找 到真正有生命力的 文化之根。
五、寻根文学的旗手
1983年以前为第一
阶段:《西望茅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85年后为第二阶 段:《爸爸爸》
《爸爸爸》-对国民性的批判
这部小说是民族文化的寓言,它通过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
主要代表作有: 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鸡窝洼人家》《腊 月· 正月》等; 李杭育的“葛川江文化系列”:《最后一个渔老儿》 《沙灶遗风》等; 韩少功的“湘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 等; 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

除“吃”之外,王一生有一大嗜好,即下棋。 与“吃饭”相对,下棋是一种精神存在方式。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
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 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 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 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 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 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寻根小说
思潮四:寻根文学


、文化寻根思潮的形成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 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 学现象和文学种类。

提出:1984年12月,一些青年作家和评论 家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主要主张:
一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 表文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欲对民 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性格中的民族文化 素质。韩少功〈文学的根〉(1985.4〈作家〉)寻 根文学的宣言。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郑万隆《我的根》
旷达淡泊的艺术人格,郑万隆对那些山野汉 子们粗犷强悍、质朴自然的感性力量的张扬, 韩少功对原始古老的初民心态的冷峻审视及 作品的神秘瑰丽,贾平凹的朴拙凝重,郑义 的深沉悲壮.
四、寻根文学的意义

寻根小说的创作从思想 延续的角度看,它既是 “反思”在新的历史阶 段的再次呈现和发展, 更是超脱相对具体和粘 着的时代背景,在更为 广大的空间和更为长久 的时间之流中探寻我们 民族生存命运的文化奥 秘。
1、词典体小说
马 桥土语——乡土词典 2、小说突出的是马 桥的民间语言,文 本中的语词解释构 成有趣的故事。
3、运用小说的方式撰写了马桥的语
言,也撰写了马桥人的世界、马桥人 的心灵。
阿城《棋王》-道家文化的颂扬

阿城(1949- )原名钟阿城。“文 化寻根派”中主张延续民族文化传统 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棋王》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寻 根文学”扛鼎之作,获 1983 - 1984 年 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5 年 他又相继发表了《树王》、《孩子王》 《遍地风流》
寻根作家对文化意识的重视和追求,标志着
文学创作界文化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文学 从此改变了单一的政治视野,生成了更为开 阔的文化视野;另外寻根小说中的浪漫倾向 及其对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的探索,打 破了小说创作单一的现实主义格局,并在语 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 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出了文学的自觉。

4、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寻根作家大都是基于艺术视野的开拓,审美
意识的更新的愿望和要求,进而提倡文化寻 根的。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 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 活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 注进我们民族所特有美学气韵和情致。
阿城的“三王”系列小说,表现出平淡冲和、

阿城的人物形象
阿城的人物没有悲剧人物要求的奋进、
追求、坚韧意志、强者气质,以及奋力 抗争命运,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品格 。他 们悠闲、淡泊、宁静、平和,随遇而安, 顺其自然,
《棋王》

《棋王》讲述的是知识青年王一生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下棋和吃饭。王 一生的“吃”,蕴含着一种人生态度,即中 国普通老百姓对生计的基本追求。
王安忆《小鲍庄》-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小说中捞渣这一形象有着巨大的象征
意义,他的身上集中了我们民族全部 的美德,传统自然也包含着“仁义” 这一道德准则,而他的死亡正是我们 民族文化中“仁义”观念走向消亡的 象征.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 1 )内在原因:它是反思文学的进一步
深化,是一种对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 反思,同时也是对改革文学的反拨和超越。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 2 )外在原因: 80 年代西方文化艺术思
潮大量涌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 大融汇,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 论的热潮。
艺术特色
A、叙述方式的特别:日常化的平和叙说
B、语言文字的特别:简洁练达、生动传神
的语言文字。 王蒙 “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 民族化而不过‘土’,嘎嘣利落但仍然细密 有致,刻画入微却又惜墨如金。”
王安忆《小鲍庄》-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小鲍庄》通过对一个 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 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 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 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 袭的以“仁义”为核心 的文化心理结构,揭示 了“仁义”文化走向衰 落的历史命运。
一个封闭的生活世界鸡头寨和一个白 痴丙崽的形象,象征了传统文化的痼 疾。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小说试图承继鲁迅开创的批判国民性的传统,
以现代文明去映照民族的精神病根。
⑴他一生只会两个简单音节,高兴时逢人不
管男女老幼一律叫“爸爸”,反映了古老民
族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⑵他那声口状貌、言动举止的迟钝愚顽,痴呆无 知,正是民族文化不开化的象征;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3)直接原因:拉美文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 辉煌的例子。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
义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融夸张、变形、怪诞等 艺术手段于一体,成为 民族精神与外来现代文 明巧妙结合的典范。
三、寻根的主要内容
1、对特定地域民俗风
情的描写。汪曾祺的小说;
邓友梅《那五》《烟壶》 冯骥才 《神鞭》
2、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 性

二、寻根的主张和理论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韩少功说:“寻根文学是一个 先有旗号,后有创作,先有理论,后有实践的 ‘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上 倒是罕有先例。” 1、文学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说:“文学有 根,文学之根应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茂 则叶难盛”。
寻根作家对民族文化传 统的开掘,是以现代意 识对传统文化加以新的 选择和重构的。 把笔伸向民族文化心理 的深层,从人们的现实 心态中,发掘出历史的 沉淀物,探索并解剖批 判中国文化的劣根性。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时, 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是 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子王》 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对中国传 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有特色的寻 根小说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