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教学案精选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讲的科学知识及道理,激发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2、学习本文巧妙组材的写法与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沙漠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比较分析人们对沙漠现象持不同说法的根源,懂得本文要说明的科学道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作者资料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等 。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并找出文中使用的成语。
略
3、本文题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何先写一些可怕的景象?
先选一些可怕的现象,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的引出了下文。(过渡段)
4、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现象说清楚的?
奇怪现象:魔鬼的海、鸣响的沙。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5、在4段中,找出描述“魔鬼的海”、“海市蜃楼”现象的语句,读一读并结合课文概括这两种现象的成因。
魔鬼的海:沙漠地面近地温度上高下低。
江苏省启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有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体会和学习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重
点
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学习难点学习并运用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的朗读课文。戳(chuō)穿玄奘(zàng)蜃(shèn)楼戈(gē)壁
酷(kù)热蔚(wèi)蓝万顷(qǐng) 倒映(yìng)2、.解释词语.
(1)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2)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望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近。
(3)海市蜃楼: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比喻虚幻手事物。
(4)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5)鬼怪离奇:像鬼怪那样不寻常而出人意料.
(6)汪洋万顷: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万顷:形容面积大.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7)渴不可耐:口渴得不能忍受.而:受得住,禁得起.
3、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设计:
同学们知道“海市蜃楼”这个成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夏天,沙漠沿海一带,有时在空中能看到连绵的群山,缥缈的楼阁,如梦如幻,也有人真以为是仙境所在,古人也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交流点名学生上黑板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教学设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从生活中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一、自学展示
(一)词语积累
1、注音写字。
玄奘()遵循()蜃楼()岛屿()戳穿()戈壁()崇拜()2、解释词语
不胜其苦:
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
(二)语文常识
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创始人之一。
二、合作探究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
1、从文章的内容看,本文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
2、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
3、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5、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是什么?
三、精讲点拨
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课内阅读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邓州市腰店乡刘丽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
3.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及语言特点
4.积累有关沙漠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是怎样解释“魔鬼的海”和“鸣沙”现象的
2.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界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的道理
教学方法
四读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一提起沙漠,人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来,同学们的脑中会出现
哪些与沙漠有关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一队骆驼迎着太阳由远方而来;狂风不息,飞沙走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的沙尘暴天气……你想了解这些沙漠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竺可桢去体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音识字及了解作者
[导语用相关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紧扣课文内容,容易产生共鸣]
1.扫清字词障碍。
2简介作者
三.研读课文,分组探讨下面五个问题(圈点勾画法)
1.师:课文描写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明确:“魔鬼的海”是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映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鸣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而发声的。
2.什么是海市蜃楼?
要点: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者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象,这种现象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是什么,沙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探究沙漠里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沙漠的定义和特点
2.沙漠的分布情况
3.沙漠里常见的奇怪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说过沙漠里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沙漠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沙漠的气候、植被以及缺水的原因。可以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
3. 分析沙漠的分布(15分钟)
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各地的著名沙漠,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分布范围。
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0分钟)
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比如沙漠中的“沙丘音”、“沙盘山”、“沙漠中的绿洲”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找寻并收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包括文字描述和相关图片。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沙漠奇怪现象,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天气、气候、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向学生强调沙漠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奇怪现象的地方。同时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教育资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学习专用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或在网络、书籍中看到过的有关沙漠的奇怪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明确: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明确:(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从体裁上看属事理说明文,一般来说,这样的文章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油然而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享受发现的成功”,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其难易程度可想而知,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下面课文的学习。这是本单元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点
(1)能说出文章介绍的几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形成的原因。
(2)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2、能力培养
(1)探索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学会从科学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善于从网络上搜寻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3、情感体验
(1)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明白“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体验有些动植物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地吸收水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事理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和本文原理相同的怪异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共3
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生态环境特点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正确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沙漠里的生态环境特点;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3.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
1.引入(10分钟):
通过动画和图片介绍沙漠的特点和沙漠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30分钟):
简要介绍沙漠环境及其特点,如干燥,温度高,草原稀少,生物种类单一等。紧接着讲解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植物的储水能力,沙漠的夜晚温度变化等。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3.讨论环节(20分钟):
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沙漠里的植物只有少数品种?
2.为什么沙漠的温度高?
3.为什么巴尔米拉古城会在沙漠里建造?
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探究来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其环保意识。
4.展示环节(1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看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5.总结环节(5分钟):
通过短暂的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讨论式教学法;
3.展示式教学法。
五、教学素材
1.动画和图片;
2.干粮;
3.水。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表现;
2.提问反应情况;
3.交互活动反馈;
4.作业表现。
七、教学延伸
1.教师可在宿舍楼下摆放环保知识科普宣传展板等相关宣传资料,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会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这一伟大的真理。
教学重难点
课文从科学的角度诠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课文的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性。
教具准备:
光碟、课间、录音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现象,由于人们缺少科学知识,为此,把这些奇怪现象说成是恶魔在作怪.在沙漠地带经常会遇到许多奇怪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请问大家有兴趣吗?那么,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展示课件:对照课文看图片。
3、师板书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4、作者简介:
A、请学生试介绍。
B、请学生点评、补充。
C、师激励、补充。
D、明确:课件展示。
二、检查预习
1、认识生字
玄奘海市蜃楼
2、新词释义
光怪陆离单枪匹马
三、课文学习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展示课件尝试题:(1)朗读课文看文中介绍了沙漠
里的哪些可怕、恐惧的现象?
B、学生自渎课文第一段思考并与同桌交流。
C、请几名学生回答、补充。
D、师激励、点评。
E、明确:课件展示。①火热的风②不见鸟兽③风吹沙
流④迷路⑤魔鬼的海⑥鸣响的沙⑦海市蜃楼
F、小结:这些现象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么可怕吗?
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下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A、课件展示尝试题:
①、解放以来经过沙漠的人经历到这种现象了吗?作者是怎么推理法显与玄奘的经历的?
②、课文具体介绍哪些奇怪的现象?各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做科学解释的?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_37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三、学习第一部分
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
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在概括
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
四、学习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沙漠气候的特点
1.1 引言:介绍沙漠气候的独特性和神秘性。
1.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沙漠气候的特点,包括高温、干燥、日照强烈等。
1.3 教学内容:
1.3.1 沙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1.3.2 沙漠气候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1.3.3 沙漠气候的特点和特征
1.4 教学活动:
1.4.1 观看沙漠气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4.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沙漠气候的理解和感受。
1.4.3 教师讲解沙漠气候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4.4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沙漠气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5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沙漠地区,调查其气候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分享。第二章: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
2.1 引言:介绍沙漠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的沙漠环境。
2.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包括节水、耐热、伪装等。
2.3 教学内容:
2.3.1 沙漠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3.2 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和机制
2.3.3 沙漠生物的生存挑战和应对策略
2.4 教学活动:
2.4.1 观看沙漠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4.2 教师讲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4.3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沙漠生物的生存挑战和应对策略。
2.4.4 小组分享,让学生展示对沙漠生物适应策略的理解。
2.5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沙漠生物,研究其适应策略,并制作PPT进行分享。第三章:沙漠里的神秘现象
3.1 引言:介绍沙漠中出现的神秘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了解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掌握引诠释、引用说明的方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科学小品的特点。
二、作诠释、引用说明的综合运用。
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怪异现象,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讨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分类-事理、事物本文属于事理说
明文(科学小品)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引用等
二、实验。
用玻璃杯装满水,中间放一根筷子。请学生解释筷子弯曲现象,用物理知识来阐明其中的道理。
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知识。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三、导入: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同样可以用上面的知识进行解释,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四、讨论回答。
明确:
1、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2、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五、思考:
1、作者由此现象的解释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的科学道理。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品味科普小品文的趣味性与语言的准确性。
3.确立用“科学解释怪异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沙漠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科学道理。
确立用“科学解释怪异现象”的意识。
教学难点
品味科普小品文的趣味性与语言的准确性。
沙漠中奇怪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深情导入,引出沙漠
话说端午节这天,唐僧师徒西行来到了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度,四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可是跑了半天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心从坡上滚了下去,顿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怪魔鬼,把他吓得半死,大叫“悟空!”
请结合课文想一想:唐僧真的碰到了妖怪吗他看到的应该是什么现象
(魔鬼的海和鸣沙)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沙漠里地奇怪现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力争达成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的科学道理。
2.品味科普小品文的趣味性与语言的准确性。
3.确立用“科学解释怪异现象”的意识。
二、发现奇怪,走进沙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说明了沙漠的几种奇怪现象(
展示图片)
它们奇怪在哪里呢?
明确:
(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分别是:魔鬼的海和鸣沙现象。
自读(4)段,找出描述“魔鬼的海”、“海市蜃楼”现象的语句,并读一读。讨论一下这两种现象的成因,并分析异同。
(2)魔鬼的海: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鸣沙:会发出声音的沙地叫“鸣沙”,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我们了解了沙漠里的许多奇怪现象,你觉得这些现象在科学家的眼里奇怪吗(不奇怪)为什么呢这些奇怪的现象从科学的角度怎么解释呢
明确:魔鬼的海: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的高,远处地面景象便“倒映在天空中”,成为海市蜃楼。
鸣沙:因为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发出声音。
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恐惧,他们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单枪匹马(人力不足)没有支援(供给不足)知识水平有限(科学认识不足)
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激发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通过这篇文章中沙漠的奇怪现象的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
明确:这1----3节引用法显和玄奘对沙漠的描述,写出了沙漠的可怕和荒凉以及人们的恐惧,并与科学院工作人员对沙漠的感受作比,从表面解释了法显和玄奘对沙漠恐
惧的原因。在结构上起到了引起下文,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4、5节介绍三种奇怪现象及其成因。
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先介绍现象,后阐述原因,最后讲明道理。
三、探究语言,欣赏沙漠
作者在介绍三种奇怪现象及其成因时,为了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而又有趣味性,在语言运用上是颇费了一番功夫,请从4、5两节中找出用得生动、准确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明确:①、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注:这句用了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②光怪陆离、海市蜃楼——极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异乎寻常,美妙无比,罕见之至,告诉我们,不了解相关科学的人见到这样的奇异现象必然产生离奇甚至迷信的想法,也说明
人类掌握科学,正确解释自然现象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③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纱而干燥,含有大量的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和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这一句用“只要”、“便”这对关联词语把原因和结果有效连接起来,向我们解释了沙子会发出声音(鸣沙)的原因,语言表达严谨,词语运用简洁而准确,且通俗易懂。
④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
沙。这句话中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可见还没有形成共识,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时的准确,对于不能确切说明的现象一定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
⑤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这句话引用了一句俗语,生动形象地指出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水到渠成收束全文。
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通过“也”字,引出了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的现象的研究。
四、明确主旨,感悟沙漠
作者引用故事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一步一步读下去,再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把深奥的科学原理解说得简单易懂。那么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旨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小结: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一些奇怪的现象,你能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吗?
五、拓展延伸,走出沙漠
在你对沙漠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六、总结收获,回顾沙漠
由此可见,生活也不总是平平常常,有时也会出现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沙漠带给人类的并不总是美好,有时它会展示它奇怪的一面;但是我们只要牢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寻求科学的解释,我们定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七、布置作业,展望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