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合集下载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1、地理坐标转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X,Y)转换为极坐标系(ρ,θ)的公式:ρ=√
(X²+Y²),tanθ=Y/X
极坐标系(ρ,θ)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Y)的公式:
X=ρcosθ,Y=ρsinθ
2、空间距离计算:
两点之间的曲线距离S的计算公式:S=∫ a b ,r′(t) , dt;其中,r′(t)为两点间相对位置关系函数。

3、面积计算: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1/2×a×b×sinA;A、B为三角形的两个边,a、b为其边的长度,A为两边夹角。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a、b为对角线的长度。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1/2×∑(i=1~n)(xiyi+1-xi+1yi);其中,(xi,yi)为多边形第i个端点的坐标。

4、体积计算:
算子体积计算公式:V=1/3×∑(i=1~n)(Ai×hi);Ai为第i个横截
面的面积,hi为横截面至底面的高度。

圆柱体、圆台体体积计算公式:V=π×r2×h;r为圆柱体或圆台体
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体或圆台体的高度。

5、角度计算:
三角函数角度计算公式:sinA=Y/ρ ,cosA=X/ρ,tanA=Y/X;A为角度,Y为三角函数sinx的值,ρ为点的极坐标长度(ρ=√(X²+Y²)),X为极坐标的横坐标。

角度计算和坐标计算

角度计算和坐标计算

基本计算1直线定向与坐标推算一、直线定向1、正、反方位角换算对直线AB而言,过始点A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αAB就是AB的正方位角,而过端点B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自线的夹角αBA的反方位角,同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派180°、,即同一自线的下反方位角αAB=αBA+180°上式右端,若αBA<180°,用“+”号,若αBA>180°,用“—”号。

2、象限角与方位角的换算一条直线的方向有时一也可用象限角表示,所谓象限角就是揣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直线的锐角,用R表示,取值范围为0°~90°。

为了说明肖线所在的象限,在R前应加注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四个象限的名称分别为北东〔NE?、南东(5E ) ,南酉(sw)、北西(NW)。

象限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列于表1-4。

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测量工作中一般不直接测定每条边的方向,而就是通过与已知方向进行连测,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设地而有相邻的A、B、C三点,连成折线(图1-17),已知AB边的方位角αAB。

,又测定了AB与BC之间的水平角β,求BC边的方位角气αBC,即就是相邻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水平角β又有左、右之分,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为β左,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β右。

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I7(c)所示,应有αBC=αAB+β左+180°(1一14)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I7沪)所不,应有αBC=αAB+β左+180°=αAB+β-180°(1一15)若按折线前进方向将AB视为后边,BC边视为前边,综合上二式即得相邻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通式:α前=α后+β左±180°(1一16)显然,如果测定的就是AB与BC方向之间的前进方向右侧水平角β右,因为有β左=360°-β右。

代入上式即得通式:α前=α后-β右±180°上二式右端,若前两项计算结果<180°,180°前而用“十”号,否则180°前而用“一”号。

全站仪坐标计算公式[1]

全站仪坐标计算公式[1]

全站仪的功能介绍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AOB ,则: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A 点——置零(0 SET )——瞄准B 点,记下水平度盘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H SET )。

2、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ment )PSM 、PPM 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2)大气改正数(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TEMP )、气压(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HD 、高差VD 和斜距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MEAS )。

3、坐标测量(coordinate measurement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X ,Y ,H )。

(2)测量原理若输入:方位角,测站坐标(,);测得:水平角和平距。

则有:方位角:坐标:若输入:测站S 高程,测得:仪器高i ,棱镜高v ,平距,竖直角,则有:高程:(3)方法:输入测站S (X ,Y ,H ),仪器高i ,棱镜高v ——瞄准后视点B ,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瞄准目标棱镜点T ,按“测量”,即可显示点T 的三维坐标。

4、点位放样(Layout)(1)功能:根据设计的待放样点P 的坐标,在实地标出P 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2)放样原理1)在大致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2)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得距离差值dD 和角度差dHR 或纵向差值Δ X 和横向差值Δ Y 。

3)根据显示的dD 、dHR 或ΔX 、ΔY ,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坐标方位角计算

坐标方位角计算

小。
在图 5—5 中如果 A 点到 B 点的坐标已知,需要计算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AB和边长时SAB ,
则有
tan
yB yA yAB AB xB xA xAB
S AB
xAB cos AB
yAB sin AB

(5—5) 或
S AB
xAB
2
y
2
AB
公式(5—5)称为坐标反算公式。应当指出,使用公式
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 5—5 所示,已知 A 点的坐标为xA 、 yA,A 到 B 的
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SAB 和
,则待定点 B 的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
AB
xB xA xAB

yB y A y AB
(5—1)
式中 xAB 、 yAB ——坐标增量。
由图 5—5 可知
(5—2)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 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下面 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 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
AB 边长为:
SAB (xB xA )2 ( y y ) 2 (500 300)2 (300 500) 2 282.8m
B
A
坐标正算公式和坐标反算公式都是矿山测量中最基本的
公式,应用十分广泛。 在测量计算时,由于公式中各元素的数字较多,测量规
范对数字取位及计算成果作了规定。例如图根控制点要求
1.观测左角时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在图 5—7 与 5—8 中,已知 AB 边的方位角为 ,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坐标方位角是指从参考方向(通常为正方向)开始逆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所需的角度。

这个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平面坐标系中的点。

为了测量坐标方位角,可以使用以下步骤:Step 1:确定参考方向在测量坐标方位角之前,需要确定参考方向。

这通常是正方向,可以选择为x轴或y轴的正方向。

例如,可以选择x轴的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Step 2:计算向量坐标方位角涉及到从参考方向到目标方向的旋转角度。

为了计算旋转角度,需要先计算从参考方向到目标方向的向量。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向量的分量:v_x=x-x_0v_y=y-y_0其中,(x_0,y_0)是参考点的坐标,(x,y)是目标点的坐标。

Step 3:计算方位角一旦计算出向量的分量,可以使用向量的分量来计算方位角。

可以使用反正切函数来计算角度。

反正切函数的定义如下:θ = atan2(v_y, v_x)其中,θ表示方位角,atan2(是一个数学函数,用于计算反正切。

Step 4:转换为度数在计算方位角后,结果通常以弧度表示。

如果需要以度数表示,可以将方位角乘以180并除以π(π是圆周率)。

θ_degrees = θ * 180 / π这样就得到了以度数表示的方位角。

总结:测量坐标方位角的步骤包括确定参考方向,计算向量的分量,使用反正切函数计算方位角,然后将结果转换为度数。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从参考方向到目标方向的旋转角度。

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例如导航、无人机操作和图形设计。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磁坐偏角)。

方位角是卫星接收天线,在水平面上转0°-360°。

设定方位角时,抛物面在水平面上左右移动。

方位角(方位角,缩写为Az)是用于测量平面中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

它是从点的北方向顺时针方向和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

一、计算方法1、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ΔxBA=xA-xB=+123.461m;ΔyBA=yA-yB=+91.508m;由于ΔxBA>0,ΔyBA>0;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αBA=arctg=36°32'43.64";ΔxBP=xP-xB=-37.819m;ΔyBP=yP-yB=+9.048m;由于ΔxBP<0,ΔyBP>0;公式计算出来的方位角,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arctg;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arctg。

2、计算放样数据∠PBA、DBP∠PBA=αBP-αBA=129°59'59.03"。

3、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根据给定坐标计算∠PAB;ΔxAP=xP-xA=-161.28m;ΔyAP=yP-yA=-82.46m;αAP=180°+arctg=207°4'47.88";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PAB=αAB-αAP=9°27'55.76"。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在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是指一个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

它是测量中常用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确定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和方向。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主要基于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几何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它的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坐标方位角的定义。

在工程测量中,通常以正北方向为参考方向,以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来确定一个点的方位角。

方位角的范围是0°到360°,其中0°表示正北方向,90°表示正东方向,180°表示正南方向,270°表示正西方向,360°又回到正北方向。

对于任意一个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该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来确定它的方位角。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方位角 = arctan((Y - Y0) / (X - X0))其中,X0和Y0表示参考点的坐标,X和Y表示待测点的坐标。

这个公式基于斜率的概念,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来确定方位角。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中使用了反正切函数arctan,所以计算结果的范围是-90°到90°,即仅限于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

为了得到完整的方位角范围,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处理。

在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根据X和X0的大小关系,以及Y和Y0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方位角的象限。

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计算结果;如果X < X0,那么方位角为180°加上计算结果;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360°加上计算结果;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90°;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270°;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没有定义。

通过这些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完整的方位角范围。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的计算非常重要。

坐标测量角度及方位角计算

坐标测量角度及方位角计算

基本计算公式:
sinα=对边/斜边sinα=A/C
cosα=邻边/斜边cosα=B/C
tgα=对边/邻边tgα=A/B
ctgα=邻边/对边ctgα=B/A
B
一、根据其中一个已知坐标点做原点,作坐标系图。

二、根据已知第二坐标点与假定原点坐标的差值确定其所在象限位置。

三、根据第二已知坐标点与假定原点的差值计算第二已知坐标点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四、根据夹角象限位置+或—180度//90度。

(第四象限减180度,第二象限减90度,第三象限减360度)
五、根据需测坐标数据计算其与假定原点的差值。

六、根据差值计算需测坐标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七、根据象限位置加+减—已知坐标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八、得出已知第二坐标与需测坐标的夹角。

九、根据坐标计算假定原点与需测坐标的距离。

十、根据计算结果与经纬仪测定需测坐标的位置。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计算公式:1.长度测量:- 直线距离:通过两点坐标的勾股定理计算,公式为:d = sqrt((x2 - x1)^2 + (y2 - y1)^2);-弧长:弧长计算公式为:L=r*θ,其中r为半径,θ为弧度;-弧度和角度之间的转换:θ=π*(角度/180)。

2.面积测量:-矩形面积:矩形面积计算公式为:A=长*宽;-圆面积:圆面积计算公式为:A=π*r^2;-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A=(底边长*高)/23.体积测量:-立方体体积: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长*宽*高;-圆柱体体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π*r^2*高;-球体体积:球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4/3)*π*r^34.时间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距离/时间,其中距离和时间的单位需要保持一致;-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频率=1/周期。

5.力学测量:-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压强计算:压强计算公式为:P=F/A,其中F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A为力作用的面积。

6.能量和功率计算:-功率计算:功率计算公式为:P=W/t,其中W为能量,t为时间;-动能计算:动能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电能计算:电能计算公式为:E=P*t,其中P为功率,t为时间。

7.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摄氏度转华氏度:华氏度=摄氏度*9/5+32;-华氏度转摄氏度:摄氏度=(华氏度-32)*5/98.摩尔质量和摩尔浓度计算:-摩尔质量计算:摩尔质量=质量/摩尔数,其中质量单位为克,摩尔数单位为摩尔;-摩尔浓度计算:摩尔浓度=物质的摩尔数/溶液体积,其中摩尔数单位为摩尔,溶液体积单位为升。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计算公式,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测绘工作是一个涉及测量、分析和计算的专业领域,其中计算部分经常使用Excel来完成。

下面是一些测绘常用的Excel计算公式。

1. 坐标转换公式:在测绘中,坐标转换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可以使用Excel来进行坐标的转换。

常见的公式包括:-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可以使用公式"=ATAN2(Y/X)"来计算。

-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以使用公式"=X*COS(Y)"和"=X*SIN(Y)"来计算。

2.距离和角度计算:在测绘中,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下面是常用的公式:-距离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QRT((X2-X1)^2+(Y2-Y1)^2)"来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角度计算:可以使用公式"=ATAN2(Y2-Y1,X2-X1)"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方位角。

3.曲线元素计算:在道路和铁路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曲线元素,如曲线半径、切线长度和切线偏角。

下面是一些公式:-曲线半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L^2/24R"来计算曲线半径,其中L为曲线长度,R为曲线反曲率。

-切线长度计算:可以使用公式"=R*TAN(A/2)"来计算切线长度,其中R为曲线半径,A为切线偏角。

-切线偏角计算:可以使用公式"=2*ATAN(L/(2*R))"来计算切线偏角,其中L为切线长度,R为曲线半径。

4.面积和体积计算:在土地测量和容积测量中,需要计算面积和体积。

下面是常见的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A:$A=B1)*($C:$C=C1)*($D:$D=D1)*($E:$E-E1))"来计算条件下的面积,其中B1、C1和D1为条件,E1为面积值。

-体积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A:$A=B1)*($C:$C=C1)*($D:$D=D1)*($E:$E-E1)*($F:$F-F1))"来计算条件下的体积,其中B1、C1、D1为条件,E1为面积值,F1为高度值。

全站仪坐标计算公式[1]

全站仪坐标计算公式[1]

全站仪的功能介绍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AOB,则: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A点——置零(0 SET)——瞄准B点,记下水平度盘HR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H SET)。

2、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ment)PSM、PPM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的设置。

一般:PRISM=0(原配棱镜),-30mm(国产棱镜)2)大气改正数(PPM)(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TEMP)、气压(PRESS),或经计算后,输入PPM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MEAS)。

3、坐标测量(coordinate measurement)(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X,Y,H)。

(2)测量原理若输入:方位角,测站坐标(,);测得:水平角和平距。

则有:方位角:坐标:若输入:测站S高程,测得:仪器高i,棱镜高v,平距,竖直角,则有:高程:(3)方法:输入测站S(X,Y,H),仪器高i,棱镜高v——瞄准后视点B,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瞄准目标棱镜点T,按“测量”,即可显示点T的三维坐标。

4、点位放样(Layout)(1)功能:根据设计的待放样点P的坐标,在实地标出P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2)放样原理1)在大致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2)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得距离差值dD和角度差dHR或纵向差值Δ X和横向差值Δ Y。

3)根据显示的dD、dHR或ΔX、ΔY,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5、程序测量(programs)(1)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ng)(2)坐标放样(layout)(3)对边测量(MLM)、悬高测量(REM)、面积测量(AREA)、后方交会(RESECTION)等。

全站仪计算坐标的公式

全站仪计算坐标的公式

全站仪计算坐标的公式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地物的空间坐标。

它能够通过观测目标点和测站的角度和距离信息,计算出目标点的空间坐标。

计算坐标的公式是全站仪测量中的关键部分,下面将介绍全站仪计算坐标的公式。

1. 基本原理全站仪计算坐标的基本原理是三角测量方法。

它利用目标点和测站的观测角度和距离,通过三角关系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全站仪观测角度时,会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距离时,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自动跟踪仪器观测目标点,测量目标点和仪器之间的水平距离。

2. 水平角的计算全站仪观测水平角时,通常通过测量水平角的方向和水平角的量值来确定目标点的方位角。

水平角的计算公式如下:方位角 = 测站方位角 + 观测水平角方向 × 180°其中,测站方位角是指测站和正北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观测水平角方向是指观测时旋转到正对目标点的方向的角度差。

3. 垂直角的计算全站仪观测垂直角时,通过测量垂直角的仰角和俯角,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垂直角的计算公式如下:高程角 = 观测垂直角仰角 - 观测垂直角俯角4. 距离的计算在全站仪中,常用的方法测量水平距离是通过自动跟踪仪器观测目标点。

观测时,会记录测站和目标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距离 = 观测距离 - 目标仪器高程 + 测站仪器高程其中,观测距离是指测站和目标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目标仪器高程是指目标点相对于仪器的高度,测站仪器高程是指测站相对于仪器的高度。

5. 坐标的计算在得到目标点的方位角、高程和距离后,即可计算出目标点的空间坐标。

坐标的计算公式如下:X坐标 = 测站X坐标 + 距离 × sin(方位角)Y坐标 = 测站Y坐标 + 距离 × cos(方位角)Z坐标 = 测站Z坐标 + 高程角其中,测站X、Y、Z坐标是指测站的空间坐标。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坐标。

总结一下,全站仪计算坐标的公式包括水平角的计算、垂直角的计算、距离的计算以及坐标的计算。

坐标计算公式必看

坐标计算公式必看

坐标计算公式必看坐标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位置、测量距离和角度,以及进行各种几何计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一、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是平面上最常见的坐标系,它由两个垂直的坐标轴构成,通常表示为X轴和Y轴。

任何一个点在该坐标系中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对(x,y)表示,其中x代表X轴上的坐标,y代表Y轴上的坐标。

1.点的距离公式两个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d=√((x2-x1)^2+(y2-y1)^2)2.点的中点公式两个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中点的坐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x=(x1+x2)/2y=(y1+y2)/2二、极坐标系极坐标系是一种用极径和极角表示点的坐标系统。

它通常用于描述圆形或与圆相关的形状。

1.极坐标转换为笛卡尔坐标一个极坐标点(r,θ)可以用以下公式转换为笛卡尔坐标(x,y):x = r * cos(θ)y = r * sin(θ)2.笛卡尔坐标转换为极坐标一个笛卡尔坐标点(x,y)可以用以下公式转换为极坐标(r,θ):r=√(x^2+y^2)θ = arctan(y / x)三、三维坐标三维坐标系统是在二维笛卡尔坐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垂直的坐标轴,通常表示为Z轴。

任何一个点在该坐标系中都可以用一个有序三元组(x,y,z)表示。

1.点的距离公式两个点A(x1,y1,z1)和B(x2,y2,z2)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d=√((x2-x1)^2+(y2-y1)^2+(z2-z1)^2)2.点的中点公式两个点A(x1,y1,z1)和B(x2,y2,z2)之间的中点的坐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x=(x1+x2)/2y=(y1+y2)/2z=(z1+z2)/2四、实际应用坐标计算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GPS导航系统:GPS使用卫星定位技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然后根据用户的目的地计算最短路径。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计算细则1、坐标计算:X1=X+Dcosα,Y1=Y+Dsinα。

式中 Y、X为已知坐标,D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1)、方位角=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arctan(y2-y1)/(x2-x1)。

加减180(大于180就减去180(还大于360就在减去360)、小于180就加180如果x轴坐标增量为负数,则结果加180°。

如果为正数,则看y轴的坐标增量,如果Y轴上的结果为正,则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2-y1)+(x2-x1),1)、当y2-y1>0,x2-x1>0时;α=arctan(y2-y1)/(x2-x1)。

2)、当y2-y1<0,x2-x1>0时;α=360°+arctan(y2-y1)/(x2-x1)。

3)、当x2-x1<0时;α=180°+arctan(y2-y1)/(x2-x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arctan(y2-y1)/(x2-x1)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180°,若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目标高程=测点高程+h+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知A(Xa,Ya)、Sab、αab,求B(Xa,Ya)解:Xab=Sab×COSαab 则有Xb=Xa+XabYab=Sab×SINαab Yb=Ya+Yab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已知A(Xa,Ya)、B(Xb,Yb),求αab、Sab。

测量坐标方位角怎么算

测量坐标方位角怎么算

测量坐标方位角怎么算在测量领域中,坐标方位角是一种用来表示物体相对于某一基准方向的角度。

它在地理测量、天文测量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测量坐标方位角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本文将简要介绍测量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1. 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坐标方位角是从基准方向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以度(°)为单位。

在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北方作为基准方向,将其定义为0°或360°。

其他方向相对于北方的角度从0°到360°之间进行测量。

2. 坐标系的选择在计算坐标方位角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常用的坐标系包括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使用直角坐标轴(x、y、z轴)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而极坐标系则使用径向和角度来表示。

3. 测量坐标方位角的步骤和公式测量坐标方位角的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基准方向,通常选择北方作为基准方向,定义为0°或360°。

步骤2:将物体的位置表示为坐标(x,y)或(r,θ),根据所选择的坐标系。

步骤3: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坐标方位角:•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使用反正切函数(atan2)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公式如下:方位角(θ) = atan2(y, x)•在极坐标系中,坐标方位角直接等于角度(θ)。

4. 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物体的位置坐标为(3,4),我们想计算该物体相对于北方的坐标方位角。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有:方位角(θ) = atan2(4, 3)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θ的值约为53.13°。

5. 总结测量坐标方位角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通过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并运用相应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相对于基准方向的角度。

这种技术在地理测量、天文测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本文对于理解测量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有所帮助,并能在相关测量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测量学坐标反算公式

测量学坐标反算公式

测量学坐标反算公式引言在测量学中,坐标反算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

它指的是根据给定的测量数据和参考点坐标,计算出待测点的坐标。

坐标反算在地理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测量学中常用的坐标反算公式,其中包括平面坐标反算和空间坐标反算两种方法。

平面坐标反算平面坐标反算适用于二维平面上的测量,常用于建筑工程、道路规划等领域。

以下是平面坐标反算的公式:1.距离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假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₁, Y₁)和(X₂, Y₂),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2.角度公式:根据三个点的坐标计算出其中一个点的角度。

假设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₁, Y₁)、(X₂, Y₂)和(X₃, Y₃),要计算的角度为∠BAC,则该角度能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s(∠BAC) = ((X₂ - X₁) * (X₃ - X₁) + (Y₂ - Y₁) * (Y₃ - Y₁)) / (D₁ *D₂)其中,D₁和D₂分别为点A到点B和点A到点C之间的距离。

3.坐标反算公式: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距离、角度信息反算出待测点的坐标。

假设已知点的坐标为(X₁, Y₁),已知距离为D₂,已知角度为∠BAC,待测点的坐标为(X₂, Y₂),则待测点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₂ = X₁ + D₂ * cos(∠BAC)Y₂ = Y₁ + D₂ * sin(∠BAC)其中,∠BAC的计算方法参照上述角度公式。

空间坐标反算空间坐标反算适用于三维空间中的测量,常用于地理测量、航空测量等领域。

以下是空间坐标反算的公式:1.距离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

假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₁, Y₁, Z₁)和(X₂, Y₂, Z₂),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Z₂ - Z₁)²)2.方位角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连线与正北方向的水平夹角。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测量相关公式:-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两个点的坐标。

- 准线距离计算公式:d=(s/n)*sqrt((m1)^2+(m2)^2+...+(mn)^2),其中s为总长度,n为总测次数,m1、m2、..、mn分别为各测次的测量值。

- 斜距计算公式:d=sqrt((HC+ΔH)^2-(n1-n2)^2),其中HC为水平视距,ΔH为高差,n1和n2分别为测站的高程。

2.角度测量相关公式:- 三角测量公式:tanA=(a/b),其中A为角度,a为A边长,b为B边长。

-方位角计算公式:Az=At+Δ,其中Az为目标点的方位角,At为测站的方位角,Δ为目标点相对测站的方位角修正数。

- 高程角计算公式:V=(100/π)*atan((n2-n1)/d),其中V为高程角,n1和n2分别为测站和目标点的高程,d为水平距离。

3.面积和体积测量相关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S=(1/2)*(x1y2+x2y3+...+xn-1yn+xny1-x2y1-x3y2-...-xn-yn-1-x1yn),其中(x1,y1)到(xn,yn)为多边形边界点的坐标。

-体积计算公式:V=S*H,其中V为体积,S为横截面面积,H为高度。

4.坐标转换公式:- 平面坐标转换公式:X=x0+R*sin(A),Y=y0+R*cos(A),其中(x0,y0)为原点坐标,R为距离,A为方位角。

-大地坐标转换公式:B=B0+ΔB,L=L0+ΔL,其中(B0,L0)为基准点的大地坐标,ΔB和ΔL分别为相对于基准点的纬度和经度差值。

这些计算公式只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测量需求进行更多的计算和推导。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是什么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是什么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是什么引言在测量和导航领域中,确定两个点之间的方位角(也称为方向角或航向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方位角定义为从一个参考点到目标点的方向,通常以北方向为参考。

测量坐标方位角是一种基本的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航行、航空、地图制作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测量坐标方位角的公式。

问题陈述给定两个点的坐标(经度和纬度),我们的目标是计算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方位角。

方法为了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方位角,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Δφ = φ2 - φ1Δλ = λ2 - λ1θ = atan2(sin(Δλ) * cos(φ2), cos(φ1) * sin(φ2) - sin(φ1) * cos(φ2) * co s(Δλ))其中,φ1和λ1是起始点的纬度和经度,φ2和λ2是目标点的纬度和经度。

Δφ和Δλ是纬度和经度的差值。

以上公式是基于球面三角学的原理。

测量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两个点形成的三角形的角度来确定方位角。

理解公式让我们逐步分解公式来理解其含义。

首先,我们计算纬度差值Δφ和经度差值Δλ。

这是因为方位角的计算涉及到两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接下来,我们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θ:•sin(Δλ) * cos(φ2):这部分表示纬度差(即起始点到目标点的维度变化)对方位角的影响。

sin(Δλ)表示纬度差的正弦值,而cos(φ2)表示目标点纬度的余弦值。

•cos(φ1) * sin(φ2) - sin(φ1) * cos(φ2) * cos(Δλ):这部分表示经度差(即起始点到目标点的经度变化)对方位角的影响。

cos(φ1) *sin(φ2)表示起始点纬度的余弦值乘以目标点纬度的正弦值,而sin(φ1) *cos(φ2) * cos(Δλ)表示起始点纬度的正弦值乘以目标点纬度的余弦值再乘以经度差的余弦值。

最后,使用atan2()函数计算弧度,并将其转换为角度值。

结论本文介绍了计算测量坐标方位角的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数据计算为平面坐标系或空间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

这些计算方法包括平距法、交会法、改正数法等。

以下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1.平距法:平距法适用于平面三角测量,其中已知一个角和两个边长,需要计算第三个边长。

公式如下:AB² = AC² + BC² - 2 * AC * BC * cos(∠CAB)2.交会法:交会法常用于平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观测三个方向上的角度,以及相应的两个边长,计算其中一点相对于测站的坐标。

公式如下:x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1)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X1y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3)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Y13.改正数法:改正数法常用于平面闭合多边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对内角的观测进行闭合多边形的平差计算,求得闭合差改正数。

公式如下:dX = ∑(边长 * cos(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dY = ∑(边长 * sin(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4.高差改正:在空间测量中,经常需要进行高程的改正计算。

其中,正算高差改正应用于已知起点与终点的高差、测点的高差差值以及测点的距离,计算出测点的高程。

公式如下:高程差=(终点高程-起点高程)/测点距离*高差差值5.方位角正算:在实际测量中,有时需要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

公式如下:tan(方位角) = (终点纵坐标 - 起点纵坐标) / (终点横坐标 - 起点横坐标)6.反算坐标:反算坐标是指通过已知起点的坐标、观测角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公式如下:终点纵坐标 = 坐标纵差 * sin(观测方向角) + 起点纵坐标终点横坐标 = 坐标横差 * cos(观测方向角) + 起点横坐标这些公式都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基本公式,通过使用它们,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点的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细则
1、坐标计算:
X1=X+Dcosα,
Y1=Y+Dsinα。

式中 Y、X为已知坐标,D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
1)、方位角=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arctan(y2-y1)/(x2-x1)。

加减180(大于180就减去180(还大于360就在减去360)、小于180就加180 如果x轴坐标增量为负数,则结果加180°。

如果为正数,则看y轴的坐标增量,如果Y轴上的结果为正,则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2-y1)+(x2-x1),
1)、当y2-y1>0,x2-x1>0时;α=arctan(y2-y1)/(x2-x1)。

2)、当y2-y1<0,x2-x1>0时;α=360°+arctan(y2-y1)/(x2-x1)。

3)、当x2-x1<0时;α=180°+arctan(y2-y1)/(x2-x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arctan(y2-y1)/(x2-x1)
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180°,若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
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
目标高程=测点高程+?h+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
(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 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知A(Xa,Ya)、Sab、αab,求B(Xa,Ya)
解:?Xab=Sab×COSαab 则有Xb=Xa+?Xab
?Yab=Sab×SINαab Yb=Ya+?Yab
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
已知A(Xa,Ya)、B(Xb,Yb),求αab、Sab。

解:tanαab=?Ya b/?Xab
所以。

Αab=tanˉ?Yab/?Xab;则有:
Sab=?Yab/SINαab=?Xab/COSαab=√?X2ab+?Y2ab;
5、缘和曲线的方位角和坐标计算公式:
S12=sqr<(X2 -X1)2×(Y2-Y1)2> =sqr( ?X221×?Y221)。

A12=arcsin((Y2-Y1)/S12)。

S12为测站点1至放样点2的距离,
A12为测站点1至放样点2的坐标方位角。

X1,Y1为测站坐标,X2,Y2为放样点坐标。

新公式:A12=arccos(?X21/S12)×sgn(?Y21)360°
只需将测量的成果用直线或其他线形连接起来。

坐标输入时需注意交换输入,也就是将实测的X坐标在CAD中当Y坐标输入,而Y坐标则当X坐标输入。

标高则用文字在标注在各相应的坐标点傍。

一、建立新图时(坐标偏移法)
1、先按比例大小绘制坐标网格,
2、然后将测量整理得来的坐标拐点在CAD中输入绘制矿区范围,
3、根据相应的测点坐标绘制实测图,
4、填写图例。

二、坐标增量上图(相对坐标法)①:如果比例尺为1:2000,平距除以2之后乘以方位角得坐标增量。

②:点击直线或多线段按(回车键)点击后点,再输入@ΔY,ΔX。

倾斜巷道贯通计算:可根据倾斜角度进行换算,再结合地测交庄书中给的贯距或标高差来算,而且还要结合巷道的断面高差来综合计算。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

其中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下降)…米。

2、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 (坡度)=高程差 /水平距离,所以坡度=TAN-。

一、平巷开门点仪器安设过程:用全站仪确定巷道开门点,C为开门点位置。

1、在B点安置仪器,
2、后视A点,用卷尺量出开门点的距离位置,定为C点然后在C 点顶板钉点挂占标,再前视C点。

3、把仪器移动安设在C点,后视B点,再用仪器把设计的方位、角度拨出来,用手拿着垂线或粉笔在开门点帮上,用仪器观测,左右移动垂线或粉笔,确定好准确点后用钉子钉上再用喷漆在帮上喷出。

也就是中线点。

为防止以后施工的破坏,多确定几个中线点,也是为了以后方便跟踪测量。

一、标定腰线方法:
1、用半圆仪标定倾斜巷道腰线,1点为新开斜巷的起点,称为起破点。

1点高程H1由设计给出,Ha为已知点A高程,
从图可知Ha-H1=ha在A点悬挂垂球,自A点向下量取ha,得到a 点过a点拉一条水平线I'I,使1点位于新开巷道的一帮上,挂上半圆仪,此时半圆仪上读数应为0。

将1点固定在巷道帮上,在1点系上测绳,沿巷道同侧拉向掘进方向,在帮上选定一点2,拉直
测绳,悬挂半圆仪,上下移动测绳,使半圆仪的读数等于巷道设计倾角,此时固定2点,连接1、2点,划出腰线。

2、用经纬仪标定腰线
在主要倾斜巷道中,通常采用经纬仪标定腰线,其方法较多,这里只介绍三种。

1)、利用中线点标定腰线,图a为巷道横断图,图b为巷道纵断面图。

标定方法如下:a:在中线点1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i。

b:使竖盘读数为巷道的设计倾角,此时的望远镜视线方向与腰线平行。

然后瞄准掘进方向已标定的中线点2、3、4的垂线,分别作临时记号,得到 2'、3'、4',倒镜再测一次倾角a作为检查。

c:由下式计算k值:k=H1-(H'1+h)-i。

式中H1―1点处的高程;H'1―1点处轨面设计高程;i―仪器高;h―轨面到腰线点的铅垂距离;
d:由中线点的记号2'、3'、4'分别向下量k值,得到 2"、3"、4"即为所求的腰线点。

e:用半圆仪分别从腰线点拉一条垂直中线的水平线到两帮上。

f:用测绳连接帮壁上的2"、3"、4"点并用喷漆沿测绳划出腰线。

3、平巷与斜巷连接处腰线的标定:
平巷与斜巷连接处是巷道坡度变化的地方,腰线到这里要改变坡度,巷道底板在竖起面上的转折点称为巷道变坡点,设平巷腰线到轨面或底板的距离为a,斜巷腰线到轨面或底板的法线距离也保持为a,那么,在变坡点处,平巷腰线必须抬高Δh,才能得到斜巷
腰线起坡点,或者自变坡点处向前或向后量取距离ΔL,得到斜巷腰线起坡点,由此标定出斜巷腰线。

Δh和ΔL值按下式计算Δh=a/COSδ-a=a(secδ-1)
ΔL= Δh.Cotδ。

标定时,测量人员首先应在平巷的中线点上标定出A点的位置,然后在A点垂直于巷道中线的两帮上标出平巷腰线点,再从平巷腰线向上量取Δh (也可向前或向后量取ΔL),得到斜巷腰线起坡点位置。

斜巷掘进时的最初10米,可以用半圆仪在帮手按δ角划出腰线。

倾斜巷道的贯通:上下平巷和一号下山已掘好,二号下山正由下向上开掘至B点,现为加快掘进速度,欲上下同时开掘。

这种贯通的特殊性在于上部开切点P的位置是未知的。

为此,首先应确定P点的位置。

确定P点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根据A和C、B和D的坐标,列出直线方程,求解出交点P的位置。

这种方法解联立方程的工作相当复杂,一般不予采用。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三角学的基本知识,解算ΔAPB。

由于在ΔAPB中,A、B的坐标已知,从而可求出它们间的水平距离Lba,和方位角eab,而且eba=edb,eap=eac也是已知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正弦定理求得Lap,确定出P点的位置。

Lap=Lba*SINδb/SINδp=<(Ya-Yb)COSeb-(Xa-Xb)SINedb>/SIN(ebd-eca)。

P点确定后,即可测定出其高程Hp,然后即可按与第一个例子类似的方法,标定贯通巷道的中线和腰线。

水平巷道间的贯通:1、准备工作
布设仪器和水准路线,计算出A、B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A,YA)、(XB,YB)以及它们的高程Ha、Hb。

2、计算贯通测量的几何要素
(1)计算贯通巷道中心线的方位角aAB:tanaAB=YB-YA/XB-XA。

(2)计算A、B处的指向角β1、β2:
β1=αAB- αAC β2=αBA- αBD
(3)计算A、B间的水平距离LAB:
LAB=√(XB-XA)2+(YB-YA)2。

(4)计算贯通巷道的倾角δ:tanδ=(HB-HA)/LAB。

(5)计算A、B间的斜长LAB:LAB=√LAB2+(HB2-HA2)或LAB=LAB/COS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