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XX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老师上课前须写好数学教案,因为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条件.
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
1/ 8
什么?
二种:①定义方法有几种?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AS”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二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3.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①.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②.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二、阅读教材P95-96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第二种方法“角边角”定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书写格式: 在△ABC和△A1B1C1中
∴ △ABC≌△ A1B1C1(ASA) A
三、小组合作学习
15 D
B
2/ 8
四、阅读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6篇
⼈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6篇
作为实⽤⽂件,教案有助于我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平的提⾼,因此写教案也成为了教师的“必修课”。下⾯是由店铺编辑为⼤家整理的“⼈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6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本⽂。
篇⼀:⼈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教学⽬标: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
等腰三⾓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等腰三⾓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等腰三⾓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等腰三⾓形的性质。
⼆、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投影⽚.某地质专家为估测⼀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南岸A点抽⼀⼩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向⾛⼀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学习“等腰三⾓形的判定”。
II引⼊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则AB=AC吗?
作⼀个两个⾓相等的三⾓形,然后观察两等⾓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2、⼩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个三⾓形中把⾓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对等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提供全册教学计划,包含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有理数
- 教学目标: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有理数的绝对值。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讨论。
- 评估方式:课堂练、小测、作业。
第二单元:代数方程与不等式
- 教学目标:掌握代数方程的解法和不等式的求解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实际问题分析。
- 评估方式:课堂练、小测、作业、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 教学目标:认识常见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进行图形的判定和计算。
-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分类、圆的性质和计算、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实际问题分析。
- 评估方式:课堂练、小测、作业、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全等与相似
- 教学目标:了解全等和相似的概念,能够进行全等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计算。
- 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计算。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实际问题分析。
- 评估方式:课堂练、小测、作业、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三角函数
- 教学目标: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角的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领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展因式分解的方法,开展推理才能.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展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根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推理才能,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敏的应用才能.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
2.难点:灵敏地应用公式法进展因式分解.
3.关键:应用“化归”、“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进展形式上的转化,•到达能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在老师适当指导下完本钱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交流,导入新知
【问题牵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识迁移】
2.计算以下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
(1)m2-8mn+16n2=(m-4n)2;
(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
(4)a2-2ab+b2=(a-b)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掌握乘法中的基本运算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思维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定律。
2.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习题纸、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重点讲解正数相乘、零乘任意数等特殊情况。
3. 计算练习: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计算并解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4. 理解巩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乘法运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将其具象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用乘法计算并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题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并且,在练习和解题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高线、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几何语言表达及它们的画法.
2.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和重心等有关概念;需要学生动手的频率也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才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几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线及中线概念到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这是学生在几何学习上的一个深化.学习了这一课,对于学生增长几何知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习三角形的角、边的延续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后继知识一个准备.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概念的同时还要掌握它们的画法,难点是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
二、目的和目的解析
1.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
(2)会用工具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教学目的解析
(1)经历画图理论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
(2)可以纯熟用几何语言表达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
(4)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相交于一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p
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概念、按边分类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内容解析
三角形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在本章中,学好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打好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与三角形的的概念、按边分类和三角形三边关系,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理解并且灵活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2、教学目标解析
(1)结合具体图形,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中的相关元素,并会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并会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和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回忆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结合你以前对三角形的了解,请你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针对学生下的定义,给出各种图形反例,如下图,指出其不完整性,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三角形概念的获得,要让学生经历其描述的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不妨举一个例子,在一组中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比如教材P140探究问题的表格中的第三组数据,它的范围是41≤X≤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60个出
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和为41+42+…+60=1010。而用组中值51去乘以频数20恰好为1020≈1010,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所以利用组中值X频数去代替这组数据的和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计算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0探究栏目的意图。
(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
1.1 实数
学习实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掌握实数的性质,如相反数、绝对值等。
1.2 代数式
学习代数式的概念,理解代数式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幂的运算等。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
2.1 线性方程
学习线性方程的概念,理解线性方程的解法。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 不等式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章:函数
3.1 函数概念
学习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图像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绘制和解法。
第四章:几何基础
4.1 平面几何
学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和定理,如平行线、垂直线等。
4.2 三角形
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掌握三角形的解法,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第五章:三角形与圆
5.1 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掌握三角形的证明和解法。
5.2 圆的基本性质
学习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弧等。
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统计与概率
6.1 统计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掌握统计的图表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6.2 概率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等。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设置】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
【问题牵引】计算:
(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包括素数、因子分解和数的性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彩色卡纸平行四边形纸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开心。
课件出示不对称“脸图”问:“这张脸可爱吗?”
生:不可爱!
课件演示脸图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问:现在呢?
生:可爱!
师:看来,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
2.图片欣赏(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图片)
看完图片后师问: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两边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后说明:它们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看,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对称的小松树,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一剪呢?(课件出示小松树的剪纸图形)
生:想!
师: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剪的又快又好,开始!
师生同时动手剪,完成后教师把自己剪的贴在黑板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会用式子表示及用文字语言叙述;
2、会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一)探索
1、计算: (a - b) =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2、两数差的平方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两数差的平方公式结构特征是什么?
(二)现学现用
利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3 - a)
2、 (2a -1)
3、(3y-x)
4、(2x – 4y)
5、( 3a - )
(三)合作攻关
灵活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999)
2、( a – b – c )
3、(a + 1) -(a-1)
(四)达标训练
1、、选择:下列各式中,与(a - 2b)一定相等的是()
A、a -2ab + 4b
B、a -4b
C、a +4b
D、 a - 4ab +4b
2、填空:
(1)9x + + 16y = (4y - 3x )
(2) ( ) = m - 8m + 16
2、计算:
( a - b) ( x -2y )
3、有一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空地,现准备将这块空地四周均留出b米宽修筑围坝,中间修建喷泉水池,你能计算出喷泉水池的面积吗?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12.3.2 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 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 C 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
△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3. P56页练习1、2
III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P58页习题12.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12.3.2 等边三角形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二、新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A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能够从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形全等的图形归纳.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观察思考:每组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1、每组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一样。
2、每组的两个图形都可以重合。 请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如同底相片等)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每组的两个图形沿同一水平方向平移使每组中的两个图片叠放在一起。得到两个图形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如图,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在图⑴中,点A 与点D 重合.点B 与点E 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顶点叫做对应顶点;AB 边与DE 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A 与∠D 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ABC 与△DEF 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 ”.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问题】你能找出图⑴中其他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怎样表示图⑵⑶中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点C 与点F 是对应点,BC 边与EF 边是对应边,CA 边与FD 边也是对应边.∠B 与∠E 是对应角,∠C 与∠F 也是对应角. 【问题】图中的三角形为全等三解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呢?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8页 共19页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交待清晰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 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 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 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切的一个量,众数不受 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 值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注意双基,肯定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驾驭中位数 和众数的求法,求中位数的步骤: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排列,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假如数据个数为奇数则 取中间的数,假如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 作为中位数。求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 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在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时,应依据详细状况,课 堂上老师应多举实例,使同学在分析不同实例中有所体会。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 P143 的例 4 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探讨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 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探讨对象,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教师点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活动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点拨】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另一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