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4模板
【2024版】核磁共振波谱
按原子核种类可分为1H、13C、19F、31P等核磁共振谱。
➢ 氢谱 主要是给出三方面的结构信息: 1. 质子类型(-CH3、-CH2-、 CH 、=CH2、 -OH、-CHO)及质子化学环境; 2. 氢分布;
3. 核间关系。 但不能给出不含氢基团的共振信号。
CH 、Ar-H、
➢ 碳谱 可给出丰富碳骨架的信息,但其峰面积与碳数一 般不成比例关系。因而氢谱和碳谱可互为补充。
与H原子相连的C上连的原子或基团的电负 性越大,H的化学位移值越大。
36
H
Electronegativity Values
2.2
for Some Elements
Li Be B C N O F 1.0 1.5 2.0 2.5 3.1 3.5 4.1
Na Mg Al Si P S Cl
0.9 1.2 1.5 1.7 2.1 2.4 2.8
K Ca Ga Ge As Se Br 0.8 1.0 1.8 2.0 2.2 2.5 2.7
37
典型的吸电子取代基:
OO
+
-NR3, -NO2, -CN, -SO3H, -CH, C-R, -COOH, -COOR
stronger
locating effect
weaker
38
化合物 电负性 δH/ppm
δ(CH3)=[(134-0)/60×106]×106 = 2.23 δ(CH2)=[(240-0)/60×106]×106 = 4.00
33
但同一化合物在100MHz仪器测得的1H-NMR谱 上,两者化学位移值(δ)虽无改变,但它们与TMS 峰的间隔以及两者之间的间隔(△v)却明显增大了。 CH3基为223Hz,CH2基则为400Hz。由此可见,随着 照射用电磁辐射频率的增大,共振峰频率及NMR谱 中横坐标的幅度也相应增大,但化学位移值并无改 变。
14.2 核磁共振谱分析与质谱分析
目录CONTENTS 14.1电磁波谱分析14.2核磁共振谱与质谱分析14.3X-射线衍射分析与热分析技术51)核磁共振若质子受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辐射所提供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量差(ΔE )时,质子就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种现象即称为核磁共振。
(1)核磁共振谱分析(1)核磁共振谱分析2)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谱图可提供如下的信息:①信号的数目:说明在分子中不同“种类”的质子有几种。
②信号的位置(化学位移):说明每种质子的电子环境的某些情况。
③信号的强度(峰的面积):说明每种质子有几个。
④信号的裂分:自旋—自旋偶合,可提供邻近质子数目、类型及相对位置的情况。
67化学位移由电子的屏蔽效应引起的核磁共振吸收位置的移动。
①化学位移的标定•δ值越大,表示屏蔽效应作用越小,吸收峰出现在低场。
•δ值越小,表示屏蔽效应作用越大,吸收峰出现在高场。
②各种常见基团的值。
(1)核磁共振谱分析第十四章结构分析表征技术8③δ值与有机物结构的关系a 、δ值从RCH 3,R 2CH 2,R 3CH 依次增加。
b 、δ值从烷烃、烯基、芳基依次增加。
c 、δ值随着邻近原子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
如:CH 3Li <CH 3NH 2<CH 3OH <CH 3F(1)核磁共振谱分析d 、δ值随着H 原子与电负性基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R—O—C—C—C—H <R—O—C—C—H <R—O—C—H(1)核磁共振谱分析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小结:氢核周围电子屏蔽效应化学位移(δ)共振吸收峰云密度小小大低场出现大大小高场出现G—CH—H:G吸电子效应,δ值增大;2G给电子效应,δ值增小。
9(1)核磁共振谱分析峰面积与H原子数目1.称重法2.积分曲线高度法10(1)核磁共振谱分析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A)自旋偶合:分子中位置相邻近碳上质子间自旋的相互影响B)由自旋偶合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峰的裂分。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引言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几位学者,各自独立观察到一般状态下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1952年由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53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NMR谱仪研制成功(30MHz),1964年第一台超导磁体的NMR谱仪研制成(200MHz),1976年Ernst等人确立了二维谱的理论基础,1991年Ernst教授因其在脉冲付立叶变换NMR和二维NMR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0年在900MHz谱仪上获得NMR谱图。
30MHz= 0.7T (泰斯勒tesla) = 7000高斯(Gauss)200MHz= 4.7T = 47000高斯400MHz= 9.4T = 94000高斯10000高斯 = 1T2929核磁共振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1. 提供外磁场B 0的磁铁 2. 产生射频场B 1的谱仪部分 3. 用于控制及数据处理的计算机 三者构成一个整体——核磁共振谱仪(1) 超导磁体—— 铌-钛合金绕成的螺管线圈,置于盛有液氦的超低温杜瓦瓶中,通过一定电流产生强磁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时,螺管线圈内阻几乎为零,成为超导体,消耗的功率也接近零,断绝电源后,超导电流仍保持循环流动,形成永久磁场。
(2) 波谱仪 N S FID D/A FT探头是NMR 谱仪的心脏,样品管放置其中,探头绕有线圈,射频源作用于样品线圈,把共振时样品线圈发生的变化转交给接收机。
(3) 数据处理系统FID -free inductione decay 自由感应衰减 FT -Tourier transferm 付立叶变换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原子核。
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Ⅰ相关。
Ⅰ= 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Ⅰ≠ 0的原子核才有自旋运动。
在此主要讨论Ⅰ= 1/2的1H,13C,19F,31P……当原子核自旋量子数Ⅰ非零时,它具有自旋角动量P。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4
2-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
HSQC of Phenylalanine
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 M)
功能: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 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2-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ic acid
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e)
HSQC of 3-Methylhistidine
丙酮酸(Pyruvate)
HSQC of Pyruvate
乳酸(Lactate)
COSY of Lactate
HSQC of Lactate
柠檬酸(Citrate)
HSQC of Citrate
甲胺(Methylamine)
HSQC of Methylamine
二甲胺(DMA, Dimethylamine)
HSQC of DMA
二甲基甘氨酸(DMG, Dimethylglycine)
HSQC of DMG
三甲胺(TMA, Trimethylamine)
COSY of TMA
葡萄糖(Glucose)
HSQC of Glucose
胆碱(Choline)
HSQC of Choline
磷酸胆碱(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Phosphorycholine
甘油磷酸胆碱(Glycero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Glycerophosphorycholine
TOCSY of Tyrosine
HSQC of Tyrosine
丝氨酸(Serine, Ser, S)
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013秋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仪器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现代NMR技术特点
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300、400…,1000MHz 超导NMR 谱仪;
苯环的磁各向异性
δ≈7.3
H
H
H
H
H
H
H
-2.99
H
H
H
H
H
H
H
H H
9.28
H H
双键和叁键的磁各向异性
δ=5.25
δ=2.88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3.氢键的去屏蔽效应
氢键的形成能使羟基或其它基团上的氢 核的δ值明显增大,氢键起到了相当于去屏蔽 的作用。由于影响氢键形成的因素很多,所 以羟基和氨基上的氢核δ值都有一个较大的变 化范围。
n+1规律只适用于I=1/2,且△ν/J >10 的初级谱。 对于其它I≠1/2,该规律可改为2nI+1。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相等
2-溴丙烷的NMR谱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不等
δc
δb
Jac Jbc
Hb Hc
Jab Jbc
Ha
δa
CN
Jac Jab
丙稀腈三个氢的自旋分裂图
偶合常数
自旋-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 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 称为偶合常数,单位为赫兹。对简单偶合
(Δ /J>10),峰裂距 即偶合常数。高级偶 合 (Δ /J<10),n+1律不再适合,偶合常
波谱分析核磁共振PPT讲稿
• 在分子体系中,同种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核外电子云
密度不同,产生的屏蔽作用就不同,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 同种核的共振频率不同。
• 由于核周围分子环境不同而使其共振频率发生位移的现象
叫做化学位移。
H0 (1 ) 2
σ为原子核的屏蔽常数(数值为10-5数量级)
例:乙醇的分子式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甲基(-
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影响-电负性的作用
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 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化学位移较大,信号峰在 低场出现。
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屏蔽 作用的不同的现象称为磁各向异性效应。 在外磁场作用下,环电子流所产生的感应 磁力线是闭合的,与外磁场反向的磁力线 部位起屏蔽作用,而同向的磁力线部位起 去屏蔽作用。
三、化学位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 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 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 象称为化学位移。
但V0与H0有关,不同的仪器测得的数据难 以比较,故需引入化学位移的概念。
1.屏蔽效应产生化学位移
核外电子云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倾向于在垂直磁场的 平面里作环流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与外磁场反向的感 应磁场,因而核实际所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
波谱分析核磁共振课件
概述
• 核磁共振谱(NMR)与红外、紫外一样,都属于吸收光谱。
• 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
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源于分子的电子能级
间的跃迁
• 核磁共振是分子中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产生的吸收光谱。
• 在NMR中电磁辐射的频率为兆赫数量级,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报告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946 年美国科学家布洛赫(Bloch) 和珀塞尔( Purcell )两位物理学家分别发现在射频* (无线电波*0.1〜1OOMHZ,10〜109卩m的电磁波能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相互作用, 引起磁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 从而产生吸收信号,他们把这种原子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称为核磁共振(NMR> NMR 和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相同之处是微观粒子吸收电磁波后在不同能级上跃迁。
引起核磁共振的电磁波能量很低, 不会引起振动或转动能级跃迁, 更不会引起电子能级跃迁。
.根据核磁共振图谱上吸收峰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
化学家们发现分子的环境会影响磁场中核的吸收,而且此效应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1950年应用于化学领域,发现CHCHOH中三个基团H吸收不同。
从此核磁共振光谱作为一种对物质结构 (特别是有机物结构) 分析的确良非常有效的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
1966 年出现了高分辨核共振仪,七十年代发明了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以及后来的二维核磁共振光谱( 2D-NMR,从测量1H到13C 31P、15N,从常温的1〜2.37到超导的5T以上,新技术和这些性能优异的新仪器都核磁共振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从有机物结构分析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到医学、药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4-1 核磁共振原理一、原子核自旋现象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和中子组成,它有自旋现象原子核大都围绕着某个轴作旋转运动,各种不同的原子核,自旋情况不同。
原子核的自旋情况在量子力学上用自旋量子数I 表示,有三种情况:①1=0,这种原子核没有自旋现象,不产生共振吸收(质量数为偶数(M),电子数,原子数为偶数(z) 为12G,16O,32S)②1=1、2、3、…、n,有核自旋现象,但共振吸收复杂,不便于研究。
③匸n/2 (n=1、2、3、5、…)有自旋现象,n〉1时,情况复杂,n=1时,1=1/2,这类原子核可看作是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这类原子核的磁共振容易测定,适用于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其中尤以1H最合适。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7.7 峰积分
点击 在对话框选择或键入.int命令进行 自动积分处理。
7.8谱图的输出与结果的报告
点击 在对话框选择相应方式,可以 按选定模板直接打印,或进入谱图编辑器 重新编辑模板后打印谱图及参数。
8. 测定完毕,键入ro off和ej命令,从探头中 取出样品管,并盖好探头盖,关闭空压机 9. 进行整理和复原工作,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实验讨论
本次实验的总结和讨论 NMR波谱分析的应用总结
实验4-4 乙酰丙酮的1H-NMR、 13C-NMR谱的综合解析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互变异构现象。 2. 学习利用NMR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可以省去大原理)
乙酰丙酮具有酮式和烯醇式两种异构体: CH3-CO-CH2-CO-CH3 = CH3-CO-CH=COH-CH3 H-NMR 酮式:CH3、CH2两个单峰; 酮式和烯醇式共存:应出现5个峰 13C-NMR 酮式:CH3、CH2、C=O共 3个峰 共存:6个峰 根据NMR谱图情况推断互变异构的存在,并可从峰的强度来 推测两种异构体的比例
下次实验:质谱分析
本次要把方法建立并存入电脑中 15周周末停一次实验
FT-NMR仪,工作原理
恒定的外磁场(Z):H共振频率为400.13MHz 短而强的、一定宽度的射频,以脉冲方式施加 (X)---脉冲程序为zg30 为什么?(驰豫与饱和) 探头 一次照射,谱宽范围内满足条件的所有核都共振 射频接受机(Y): FID信号
瑞士Brukers公司 AV 400 超屏蔽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思考题
1.产生核磁共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核磁共振波谱 能为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提供哪些信息? 2.什么叫化学位移?什么叫耦合常数,它们是如何 产生的? 3.根据实验结果,预测氟乙烷(CH3CH2F)中τCH3、 τCH2和J值和NMR谱样。 4. 取代基的电负性对耦合常数J有何影响? 电负性元 素对邻近氢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与其之间相隔的 键数有何关系?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法
标准物
~ 有机溶剂时常用四13甲C 基m硅g烷(TMS)
重水时 4,4-二甲基-4硅代戊磺酸钠(DSS)
扫描范围 足够的谱带宽度
19
➢ 当电磁辐射的 0= 时, 产生共振吸收
H
02
0
E
无磁场
1
m =-
2
1
m =+
外加磁场
2
I=1/2核的能级分裂
1 2
H0
❖ 屏蔽效应 ❖ 屏蔽常数 ❖ 化学位移
20
环内 =-2.99 环外 =9.28
十八碳环壬烯C18H18
1 2
H0
27
苯环
正屏蔽区
负屏蔽区
=7.27
负屏蔽 (向左,低场)
H0
正屏蔽 (向右,高场)
1 2
H0
28
双键
负屏蔽区
负屏蔽 峰左移
H0
正屏蔽区
烯氢的质子处于负屏蔽区, 左移(4.5-5.7)
乙烯氢 5.25
29
叁键
正屏蔽 峰右移
炔氢的质子处于正屏蔽区, 右移 例如:乙炔氢 2.88,乙烯氢 5.25
n
2 3.1 4 1.3 8 10 300
1.0000099
低能态的核仅比高能态核多十万分之一 强射频波照射,吸收饱和,NMR信号消失
高能态核
恢复至低能态
14
三、自旋弛豫
非辐射途径
高能态核
恢复至低能态
T-半衰期(驰豫过程所需时间)
两种形式: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驰豫) T1 2.自旋-自旋弛豫(横向驰豫) T2
自旋感应产生核磁矩( µ)
µ= P ❖磁旋比 是原子核的特征常数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三节 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0 = H0 / (2 )
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 加磁场的现象称为屏蔽效应
H =(1- )H0
σ称为屏蔽常数
2
(1 )H0
23
讨论
①在H0一定时(扫频),屏蔽常数σ大的氢核,进 动频率ν小,共振峰(共振吸收峰)出现在核磁共 振谱的低频端(右端);反之,出现在高频端(左 端)。
在氢核附近有电负性(吸电子作用)较大的原子 成基团时,则氢核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抗磁屏蔽 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O-H,
大
低场
-C-H,
小
高场
26
2.磁各向异性或称远程屏蔽效 是化学键,尤其是π 键产生的感应磁场,
其强度及正负具有方向性,使在分子中所 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质子,所受的屏蔽作 用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 和低场的现象。
12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组成:磁铁、探头、射频发生器、射频接收器、
扫描发生器、信号放大及记录仪 磁铁:产生一个恒定的、均匀的磁场。磁场强度
增加,灵敏度增加。
永久磁铁:提供0.7046T(30MHz)或1.4092T(60MHz)
的场强。特点是稳定,耗电少,不需冷却,但对室 温的变化敏感,因此必须将其置于恒温槽内,再置 于金属箱内进行磁屏蔽。恒温槽不能断电,否则要 将温度升到规定指标要2~3天。
(2)双键(C=O及C=C): 双键的π电子形成结面, 结面电子在外加磁场诱导 下形成电子环流,从而产 生感应磁场。双键上下为 两个锥形的屏蔽区,双键 平面上为去屏蔽区
29
(3)叁键:碳—碳叁键的π电子 以键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共四 块电子云),在外磁场诱导下, π电子可以形成绕键轴的电子环 流,从而产生感应磁场。在键轴 方向上下为正屏蔽区;与键轴垂 直方向为负屏蔽区,与双键的磁 各向异性的方向相差90。。炔氢 有一定的酸性,其外围电子云密 度较低,但它处于三键的正屏蔽 区。故其化学位移δ值小于烯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CSY of Serine
HSQC of Serine
半胱氨酸(Cysteine, Cys, C)
功能:有缓解修复放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作用。 在人体内还有范围广泛的解毒作用,是丙烯 腈及芳香族酸中毒的治疗用药。
2-amino-3-sulfanylpropanoic acid
TOCSY of Cysteine
HSQC of TMA
氮氧三甲胺(TMAO, Trimethylamine N-oxide)
HSQC of TMAO
糖元(Glycogen)
COSY of Glycogen
HSQC of Glycogen
肌醇(myo-Inositol)
COSY of myo-Inositol
HSQC of GABA
N-乙酰天冬氨酸(NAA, N-Acetyl Aspartate)
HSQC of NAA
马尿酸(Hippurate)
HSQC of Hippurate
牛磺酸(Taurine)
COSY of Taurine
HSQC of Taurine
三、其它比较重要代谢物的 核磁共振氢谱
功能:参与胸腺、脾脏及脑下腺的调节以及代 谢;脑下腺属总司令部作用于甲状腺、性腺。
2-amino-3-methylpentanoic acid
TOCSY of Isoleucine
HSQC of Isoleucine
亮氨酸(Leucine, Leu, L)
功能:作用平衡异亮氨酸。
2-amino-4-methyl-pentanoic acid
组氨酸(Histidine, His, H)
功能:可作为生化试剂和药剂,还可用于治 疗心脏病,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药物。
2-amino-3-(3H-imidazol-4-yl)propanoic acid
HSQC of Histidine
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作为营养 源不需要从外部补充的氨基酸。一般在植物、 微生物必需的氨基酸均由自身合成,这些都 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
TOCSY of Proline
HSQC of Proline
酪氨酸(Tyrosine, Tyr, Y)
酪氨酸:酪氨酸是神经递质的前体之一,可 以增加体液内神经递质,特别是多巴胺和去 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但对情绪影响很小。
2-amino-3-(4-hydroxyphenyl)-propanoic acid
TOCSY of Lysine
HSQC of Lysine
色氨酸(Tryptophan, Try, W)
功能: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
2-amino-3-(1H-indol-3-yl)propanoic acid
TOCSY of Tryptophan
HSQC of Lys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 F)
人体无法合成的九种(幼小动物十种)氨 基酸包括: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 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 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婴儿)
赖氨酸(Lysine, Lys, K)
功能:促进大脑发育,是肝及胆的组成成分, 能促进脂肪代谢,调节松果腺、乳腺、黄体及 卵巢,防止细胞退化。
2,6-diaminohexanoic acid
TOCSY of Methionine
HSQC of Methionine
苏氨酸(Threonine, Thr, T)
功能:有转变某些氨基酸达到平衡的功能。
2-amino-3-hydroxy-butanoic acid
HSQC of Threonine
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 I)
HSQC of Glycine
丙氨酸(Alanine, Ala, A)
功能:预防肾结石、协助葡萄糖的代谢,有 助缓和低血糖,改善身体能量。
2-aminopropanoic acid
HSQC of Alanine
脯氨酸(Proline, Pro, P)
功能:作为植物细胞质内渗透调节物质外, 还在稳定生物大分子结构、降低细胞酸性、 解除氨毒以及作为能量库调节细胞氧化还原 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天冬氨酸: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氧 消耗,在冠状动脉循环障碍缺氧时,对心肌 有保护作用。
2-aminobutanedioic acid
HSQC of Aspartate
谷氨酸(Glutamate, Glu, E)
功能:作为酸性氨基酸参与代谢,作为兴奋 性神经递质参与信息传递。
2-aminopentanedioic acid
TOCSY of Glutamate
HSQC of Glutamate
二、常见有机羧酸的核磁共振氢谱
甲酸(Formate)
乙酸(Acetate)
HSQC of Acetate
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丙酮(Acetone)
HSQC of Acetone
3-羟丁酸(3-Hydroxybutyrate)
生物样本中 常见代谢物的核磁共振谱
一、氨基酸的核磁共振氢谱
如何区分分子构型的D和L
D和L:是分子的绝对构型,是按照Fischer惯例 来命名的,以甘油醛为标准,不对称碳原子所 结合的氢原子的位置在投影式处于主碳链的左 边的立体结构,称为 D- 构型,其对映的立体结 构为L-构型。 D和L构型常用于氨基酸或糖。天然氨基酸(构 成蛋白质的)都是L型。D型基本是人工合成的。
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e)
HSQC of 3-Methylhistidine
丙酮酸(Pyruvate)
HSQC of Pyruvate
乳酸(Lactate)
COSY of Lactate
HSQC of Lactate
柠檬酸(Citrate)
HSQC of Citrate
基团顺序: a˃b˃c˃d
如何区分分子构型的α和β
α和β:当分子结构以通常的方式画在纸上后,
只要确定取代基的位置是伸出纸面的,还是指 向纸内的,相连碳的绝对构型就已经确定。
α和β构型常用于三萜,甾体类。
必需氨基酸
指只存在食物中,动物无法合成,只能由 食物中摄取,则这些氨基酸被称为必需氨 基酸。
功能:具有强力作用,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改 善脑机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 代谢、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淋巴细 胞总数的功能。
2-amino-4-carbamoyl-butanoic acid
TOCSY of Glutamine
HSQC of Glutamine
天冬氨酸(Aspartate, Asp, D)
HSQC of myo-Inositol
甘油(Glycerol)
COSY of Glycerol
HSQC of Glycerol
尿素(Urea)
HSQC of Urea
HSQC of Leucine
缬氨酸(Valine, Val, V)
功能:作用于黄体、乳腺及卵巢。
2-amino-3-methyl-butanoic acid
TOCSY of Valine
HSQC of Valine
半必需氨基酸和条件必需氨基酸
人体虽能够合成精氨酸和组氨酸,但通常 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因此,又被称为半 必需氨基酸或条件必需氨基酸,在幼儿生 长期这两种是必需氨基酸。
功能:参与消除肾及膀胱功能的损耗。
2-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
HSQC of Phenylalanine
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 M)
功能: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 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2-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ic acid
葡萄糖(Glucose)
HSQC of Glucose
胆碱(Choline)
HSQC of Choline
磷酸胆碱(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Phosphorycholine
甘油磷酸胆碱(Glycero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Glycerophosphorycholine
甲胺(Methylamine)
HSQC of Methylamine
二甲胺(DMA, Dimethylamine)
HSQC of DMA
二甲基甘氨酸(DMG, Dimethylglycine)
HSQC of DMG
三甲胺(TMA, Trimethylamine)
COSY of TMA
对人来说非必需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 脯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天冬 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
甘氨酸(Glycine, Gly, G)
功能 : 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脊椎里, 甘氨酸是一个抑制性神经递质。
2-aminoacetic acid
TOCSY of Glycine
D型甘油醛 L型甘油醛
如何区分分子构型的R和S
R 和 S :是分子的绝对构型,是按照 CIP 惯例来 命名的,手性碳上相连的四个取代基,把排列 次序最小的放在最远的位置,再看其它三个基 团的排列,如果从大到小最按顺时针方向,则 是 R( 拉丁文 Rectus 的缩写,“右”的意思 ) 型, 如果是反时针方向,则是 S( 拉丁文 Sinister 的缩 写,“左”的意思)型。
TOCSY of Tyrosine
HSQC of Tyros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