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的形象悲剧意识及现实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作者:王田
来源:《活力》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艾玛;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性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作品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爱玛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她的第一次是以爱玛的名义出场,她隐忍着父亲因病痛而产生的坏脾气,她的指甲白晶莹有光,刷洗得比象牙还光滑,这些表明她作为一个农家女儿的坚韧与她天生的纤弱美丽。此后我们得知她的父亲曾将她送往修道院中学习,在这超越其阶级的修道院学习中,农民家庭出身的她可能受到的冷漠与嘲讽,于是在这样一个孤独的环境下,她求助于老缝妇给她带来的各类浪漫小说,在这之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并且在这些小说的浸染下,她理所当然地将这些过于浪漫的故事当做自己的爱情理想予以切实的追求,这使她付出了纠结一生的惨痛代价。
当她在父亲为了减少嫁妆投资而将她任意嫁给那个无能、憋足的医生时,她误以为是爱情,但回到达多斯特,她发现她原以为应该拥有的婚后二人世界的甜蜜与悠闲都只是生活的繁琐,外加上夏尔是一个无论在谈话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很平板、平庸,是引不起人的任何情绪的人。她后悔了,小说中浪漫的情节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生活在爱玛面前撕下了华丽的伪装露出狰狞的面孔,慢慢地褪去了她对生活的热情。虽然夏尔是爱她的,但他又是这样的平凡,无法给予一个漂亮女人所期望的奢华与浪漫,他难以关注到她内心细腻的情感转变,还自顾自地沉浸在自我设定的新婚甜蜜之中。而她是多么希望她的爱人高大伟岸,可以给她安稳的依靠而又能带给她浪漫以及刺激的感受。她在幻想中生活,时刻期待奇遇的降临。她向往上等人的生活,而且在被邀请去过安戴维里叶侯爵家作客以后她将自己设定在一个奢华的生活环境之中,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她所存在的价值。她的幻想将女人的这种共有的常态发挥到了极致,她以其资本丰厚的美丽相信自己注定是属于这样一种奢华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性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作品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
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
一生。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艾玛包法利的性格
如果仅阅读小说梗概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艾玛是个放荡、贪婪的坏妇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深入故事本身的语言,福楼拜心中包法利夫人首先是个绝美的
女子: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了绷紧了的波纹绸伞上。
忧郁而又平静,温柔而又持重,使人觉得她有一种冷若冰霜的魅力。药剂师说她资质
不凡,即使县长夫人也不如她。我看你美丽得像个爱神,卢昂要选你做市花了!从乡村美女,到小镇之花,到县长夫人比不上,再到市花,这是一路走来在社会一层层流动
的艾玛的进化。
其次艾玛包法利表面上的虚荣、贪婪和对浪漫的渴望根本上来自她的思想,而
她的思想一开始就塑形于她读的书:浪漫主义文学。她读过《保尔和维吉尼》,梦见
过小竹屋,黑人多曼戈,特别是那个好心的小哥哥,爬上比钟楼还高的大树,给你摘
红果子,或者赤脚在沙滩上跑,给你带回一个鸟窝。15岁的艾玛天天双手沾满旧书店
的灰尘,后来读瓦尔特司各特,她迷上了历史事物,梦见中世纪时期的旅行箱、哨兵
屋和行吟诗人。她多么想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就像腰身细长的城堡主夫人。她
研究欧仁苏描写的室内装饰,她读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小说,在幻想中寻找个人欲望
的满足。艾玛混淆了文学与生活,带了太多浪漫色彩的欲望,总是在物质与精神之间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
——艾玛和包法利夫人角色的矛盾
“不要怪任何人……”是临死前包法利夫人的忏悔,也是艾玛的无奈。
艾玛和包法利夫人,不一样的名字,却是同一个人,有着两种性格。作为艾玛,
她是浪漫的,充满梦想的,渴望爱情的;作为包法利夫人,她必须谨守道德,必须忠诚,必须做贤妻良母。可以想见,做了艾玛就不可以做包法利夫人,做了包法利夫人就没有了艾玛。艾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矛盾体。当然,这是建立在包法利的平庸无能和现实的物质条件上的。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在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寻求幸福,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和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在艾玛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是激烈的。
这一枚种子——对浪漫爱情和豪华淫逸的生活的追求是在其接受修道院教育
的时候深深埋下的。正是由于在修道院中的贵族式培养,接受了浪漫主义小说进而对爱情怀揣了美好憧憬。然而,梦想终究是梦想,它没有成为现实,艾玛嫁给了包法利——一个平庸无能,感情迟钝的乡镇医生,与艾玛一直幻想的骑士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无疑让艾玛的梦成了碎片。
艾玛的梦碎了,艾玛不再是艾玛,艾玛已经是包法利夫人了,她必须做一个妻子该做的。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艾玛也曾经妥协,尝试着做一个贤妻良母。这一点在迁居永维镇之后,艾玛做为包法利夫人试图对帮助丈夫包法利在事业上创造惊人的成就,也真正做到了贤妻良母,但是包法利太无能,太不争气,差点断送一条人命,这一事件让包法利夫人真正的绝望了。
艾玛又复活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像是一种毒药,让艾玛无法自拔。在枯燥无味的现实生活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下,艾玛又一次堕落在了爱情的温床。就像先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
在《包法利夫人》中,作者福楼拜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福楼拜眼极冷,心却极热,他貌似态度冷漠,实际上却非常积极努力地从故事中挖掘出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于是,小说中全面地揭示出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点明了爱玛的个人原因,并陈述了当时的现实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一、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爱玛从小丧母,父亲把她送到修道院去读书,希望她日后出人头地。在修道院,爱玛偷偷地读了许多描写恋爱和婚姻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后来,爱玛无意中读到司各脱的历史小说,疯狂地迷恋上古代贵妇人的奢华生活,渴望自己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但是,身处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爱玛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根本不了解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还沉迷于中世纪的甜蜜幻想之中。后来,爱玛离开了修道院,并与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结婚。爱玛不得不面对现实,她所有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也逐渐破灭。于是,爱玛开始日渐厌恶包法利医生平静枯燥的生活状态,一心想要摆脱这种平庸的生活。在参加了昂代尔维利侯爵的舞会之后,爱玛的幻想主义的思想更加严重。后来,爱玛遇上了青年实习生莱昂,两人坠入爱河。莱昂走后,一天,庄园主罗多尔夫见到了爱玛,并百般勾引她,最终,爱玛成了他的情妇。爱玛狂热地希望罗多尔夫带她走,但罗多尔夫只是逢场作戏,最终还是抛弃了爱玛。回到永镇后,爱玛又与莱昂幽会,沉湎于爱情的快乐之中。为此,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债务越积越多。勒内发现了爱玛的秘密,决定敲诈爱玛。最终,爱玛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砒霜自杀。二、爱玛的爱情悲剧――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
《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作品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经历,展示了19世纪中叶的法国外省生活。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创作背景、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爱玛性格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文学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绚烂的文学经典,被后世人们誉为“全球十大文学名著之一”。这部小说的副题目为“外省风俗”,可以说作者运用精炼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法国19世纪外省社会风景画卷。作为19世纪法国重要的一位作家,福楼拜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作家产了重大影响。他继承了巴尔扎克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小镇和巴黎农村为背景,写了很多发生在七月王朝时期和第二帝国时期外省和巴黎的生活,力图通过作品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他认为人对自由、爱情、幸福的渴望都是无法满足的,资产阶级社会
虽有一定发展,但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新时代的人物或者平庸无能,或者充斥卑劣龌龊的欲望。在《包法利夫人》的创作中,他将人物爱玛的性格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显得客观而又真实。小说通过展现女主人公爱玛逐渐走向灭亡的深渊并悲情离世的情节,侧面揭示了当时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可以说女主角爱玛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与认识价值。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的现实主义和无个人性[权威资料]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的现实主义和无个人性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一、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内容概述
(一)福楼拜及其文学成就
法国人福楼拜生于1821年,卒于1880年,是世界文坛著名的作家,以现实主义写作闻名于世,曾指导过大文豪莫泊桑写作。1852年,福楼拜因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世界。这部文学巨著耗费了作家4年多的心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包法利及包法利夫人,作品涵盖了包法利夫人的一生。爱玛在修道院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她天真烂漫,喜欢浪漫,爱读浪漫主义小说,喜欢不着边际地幻想。但因家庭变故,由父亲做主嫁给了给父亲疗伤的包法利医生。新婚的热度过后,她对包法利的没有激情很失望,遇到了实习生莱昂并相爱,后分手。后又遇到罗多尔夫,这是一个有心机、玩弄女人的高手,单纯的爱玛很快成了罗多尔夫的情妇,但被罗多尔夫玩弄并遗弃。爱玛在失望之余,又与莱昂偷情。为了满足与情人幽会的开销和衣饰的费用,爱玛不惜借高利贷。当她的所谓的爱情都失败时,债主也逼上门来,她被高额的债务逼迫,服毒结束了生命。
(二)《包法利夫人》内容梗概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力作,作品一问世就引起了地震般的反映。作者用冷酷的笔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亵渎,对灵魂玷污的黑暗本质。福楼拜以生活做原型,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众生相,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深远。这部小说体现了福楼拜的写作理念,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
暗。福楼拜打破了传统的写作理念,追求一种真实的写作,他的作品忠实于生活,却高出了生活,奠定了20世纪前期的自然主义写作的基础。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1. 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法
利夫人》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本文将对主要角色之一的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展开分析,揭示她的性格特点、外貌形象、言行举止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包法利夫人的性格特点
包法利夫人的性格特点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她以她的美丽、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赢得了读者的心。她是一个富有魅力和独立个性的女性,她追求自由、爱情和幸福。
首先,包法利夫人非常美丽。她有着娇艳的外貌和魅惑的
气质,在上流社会非常出众。她的美丽使她成为了许多男人追求的对象,但她并非是个被动的美人,而是一个有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其次,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她受到了丈夫
的暴力对待,但她并没有沦为受害者,反而用她的勇气和坚强
战胜了命运的不公。她没有选择沉沦和自怜,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为自己争取幸福。
最后,包法利夫人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她敢于打破旧有的规则和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冒着被社会孤立和家庭反对的风险,与阿桑妮一起追求她们的幸福。她坚信自己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按照传统和社会期待去生活。
3. 包法利夫人的外貌形象
包法利夫人的外貌形象是她性格特点的重要体现。她拥有一头卷曲的金发,明亮而有神的蓝眼睛,精致的五官和完美的身材。她的举止优雅、仪态万方,穿着典雅的时尚服饰,展现出她高贵的气质。
通过对外貌形象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想象出包法利夫人的美丽,还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她的美貌使她成为了社交场合的焦点,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追求。她的外貌也是她吸引阿桑妮的原因之一,使两人的爱情故事得以展开。
论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的悲剧命运
摘要爱玛是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虚无浪漫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因债台高筑,在走投无路中服毒自尽。本文将对造成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爱玛教育婚姻金钱悲剧
Discussion of Emma's Tragic Destiny in Madame Bovary //Gao Yun
Abstract Madame Bovary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written by the French writer Gustave Flaubert.Emma is the he-roine of this novel,she has been pursuing an empty romance throughout her short life.As the ideal love that she has been pursuing lost again and again,she has to be tied down to debts and fall into an abyss of death in the end.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Emma's tragic destiny.
Key words Emma;education;marriage;money;traged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712000,Xianyang,Shaanxi,China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
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超现实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一步步迷失的悲剧成因中分析爱玛的形象。
一、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
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的女儿,她的少女年华正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他没想到,这反而毁了女儿一生。
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还有时常来修道院做女红的一个老命妇、一个没落贵族世家的老姑娘,一边捻针走线,一边低吟前世纪一些情歌兜里常带有一部传奇小说,“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清冷的亭里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鹰。”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与人物悲剧解读
48外国电影评论
Forein Films Review
电影《包法利夫人》改编自福楼拜原著小说《包法利夫人》。在这一电影中,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由于欲望而催化的丑恶面目。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人物塑造,对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形象进行了重现和剖析。《包法利夫人》不仅仅体现了艾玛对于理想以及爱情的大胆追求,另外一方面,又对真实的人性,包括虚荣、私欲、自私、堕落等真情实感进行了揭
示和批判。
一、 女主人公艾玛形象分析
在电影《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以一个清
纯的少女形象现身,又以一个堕落、颓败的形象
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在电影中,艾玛不仅仅是作为
一个女性形象而存在,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情人、一个母亲。
(一)身为女性的艾玛形象剖析
艾玛的出身是一个农夫的女儿,拥有清秀的
外表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修道院中,艾玛学
习了刺绣以及钢琴,同时对于浪漫主义小说也进
行了大量的阅读。小说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使艾玛
的心中渐渐滋生了对浪漫和爱情的向往。于是在
查理·包法利医治好自己的父亲之后,艾玛对于
爱情的到来深信不疑并毅然决定与查理结婚。
在这部电影中,艾玛是一个女性,同时又是
一个充满浪漫情怀与理想的女性,艾玛具有一切
女人应当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不失为19世纪中期的一位女性典型。
(二)身为自身的“艾玛”与身为母亲的“包法
利夫人”之间的矛盾
结婚之前,艾玛是作为自身而活着,同时,也
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年轻女性,对
于未来的生活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是一个
美妙的、年轻的个体。但在与查理结婚之后,艾
浅析包法利夫人悲剧产生的原因
——浅析包法利夫人悲剧产生的原因
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一书中,对于其中的爱玛这一形象可谓是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爱玛的命运是充满悲剧的,她的死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这种悲剧既是爱玛自身造成的,更是社会使然。
一
爱玛本人的性格是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爱玛极富浪漫情怀,沉迷于幻想。正如书中所说:“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的,她寻求的是感情,而非景物。”她渴望拥有浪漫的如同浪漫主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中爱情,“她真想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里,就像那些苗条修长的城堡夫人,整天呆在三叶形的尖顶拱门下”,她与夏尔结婚,以为自己得到的了这种爱情,眼前的男人就是她理想爱情的主人公。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夏尔这个人,谈吐就像街边的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又庸俗,恰似过往行人,连衣着也普普通通,引不起你半点激情、笑意或遐想”。可想而知,浪漫的爱玛在与这样一个迟钝的人生活的现实面前,她的爱情理想首先破灭了。
既然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爱玛便一心追求物质理想。她寄希望于夏尔,希望他能成为名医,地位提高,可是,手术失败了,“她不分担他的耻辱,而是感到另一种耻辱:他这个人的平庸无能,已经多少次她没有看透,居然还想象他会有某种出息!”爱玛的理想又一次破灭了。理想的一次次破灭驱使爱玛心安理得地投进情夫的怀抱,可是,她完全没有看清楚现实,单纯的以为可以跟罗道尔夫远走他乡,结果理想又一次破灭。她更加疯狂地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以致债台高筑,服毒自杀。无疑,爱玛的悲剧是她浪漫性情的必然结果,是她咎由自取。
二
可是,我们又怎么能说爱玛的悲剧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呢。她的浪漫性情源于她儿时所接受的修道院教育,在那里,她大量阅读浪漫主义的小说并沉迷其中,使得浪漫主义情怀根深蒂固。而在那时,大部分贵族都把自己的子女送进修道院,鲁俄以为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修道院,就可以沾染上流社会的气息,不料却培养了她的浪漫性情。爱玛无法忍受夏尔的平庸,然而正是社会造就了夏尔的平庸。同时,享乐主义盛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造就了像罗道尔夫、赖昂一样的人物,他们道德败坏、玩弄女性,也促使了爱玛的奢靡成性。爱玛死后,夏尔郁郁而亡,勒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
“明艳艳的太阳热烘烘,小姑娘做着爱情的梦。”终于,爱玛的一生在盲人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而此时她的爱情早已香消玉殒。背叛婚姻和家庭,又因自己的盲目被爱情背叛,真够悲戚哀伤遭人怜悯的了。当然夏尔又何其无辜,一直碰不到生活与婚姻的真相,身处假象的世界窃窃自喜,最后窘迫至极,只落得一长绺黑发陪他静静地窒息在凉棚里的板凳上。而小贝尔黛在失去父母后,被迫到纱厂做工勉强糊口。爱玛的骨子里潜藏着浪漫叛逆的因子,她渴望美妙难言的爱情,也一直是这么追寻的。当初急于改变环境,受一时的悸动蛊惑,匆忙又盲目地嫁给了医生夏尔,而夏尔的平庸使他缺乏她所幻想的浪漫,幸福愉悦仿若昙花一现,经过婚姻带来的短暂新鲜感后统统消失不见。爱玛的反骨注定让她无法甘于现状,一次契机她终于叛变,开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她不切实际,总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在爱情面前永远保持着十足的活力与热情。对于出轨,她似乎理直气壮,她看不到丈夫的任何优点,甚至看不到他爱她,仿佛只是自己在受苦,总是渴望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过于依附感情的代价是一再遭到背叛,鲁道尔夫扔下她,莱昂亦丢下她,在现实与爱情之间,他们永远选择现实,这或许才是爱情的本质,可她从未参透。
爱玛爱慕虚荣矫揉造作,追求物质生活,对待感情又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豆瓣评论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包法利夫人,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有着不错的物质基础,却不甘心生活平淡如水;读过一些书,却没有读得很多;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却未触及到真实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敏感脆弱。”由此,倘若没有很好的现实基础承载她们虚幻的理想主义,结局注定只能是悲剧。
经典《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感悟(五篇)
经典《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感悟(五篇)
如果让你写一篇读书心得,你知道怎么写吗?《包法利夫人》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表面繁荣掩盖下的残酷现实。今天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了经典《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感悟(五篇),希望能帮到你。
经典《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感悟(篇1)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无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侣,追求浪漫和优雅的贵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惜几次三番地与人通奸,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痴心爱情,而无暇后顾。最终变得精神分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的下场。而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迟钝迂腐,懦弱无能,却十分老实,勤快的人。出生在一个破败潦倒的家庭,很迟才上学,被同学们讥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奋,每课必上,笔记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垫底。最后考入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为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丑陋,但继承丈夫大笔遗产的遗孀做老婆。夫人对查理管教很严,偷拆信件,对病人诊费斤斤计较,买昂贵衣服,让查理顺着他,说爱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请他治腿的富农卢欧老爹的女儿爱玛,一个可爱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疗为借口,和爱玛相见。夫人得知后,醋劲大发。然而过后不久婆婆发现大笔遗产是假的,和媳妇大吵大闹,最后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卢欧老爹闻讯,安慰查理,并让他娶爱玛为妻。于是不久,爱玛成为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时期的爱玛对爱情十分渴望,婚后的查理夫妇也倍感甜蜜。但是爱玛总觉得查理不解风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请他们去舞会,爱玛被子爵的风度深深吸引了,经过一夜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爱玛就再也忘不掉那种感觉了。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人生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6页word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人生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在《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十分向往爱情,并渴望贵妇的奢华生活,但最终没能如愿,嫁给了平庸的医生查理?包法利,日子波澜不惊。但爱玛不甘现状,先后结识了青年实习生莱昂和庄园主罗多尔夫,并以为自己在二人那里得到了向往已久的一切。但最终,爱玛在迷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积债如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客观来讲,爱玛的人生悲剧是受多方面力量作用的。但如果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则是一幕发生于特定时期的女性悲剧。
一、男权制度下的极力反抗
(一)对爱情的不懈追求
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的人生悲剧以及其自身的美丽都集中体现在她的反抗意识上。在小说中,主人公爱玛生活的时代是男权至上的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极其苛刻。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主人公爱玛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向往,在脑海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爱情美梦,并不懈地追求着。于是,她先后结识了青年实习生莱昂和庄园主罗多尔夫,并和他们都成了情人关系。如果按照当时的男权观念标准来看的话,爱玛的行为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她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但是,正是这种大胆和藐视世俗才更好地体现出爱玛身上的反抗精神。于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美好的爱情,爱玛大胆地抛开了身上各种源于世俗的约束,跳出道德的圈子,甚至违背法律的规定去寻找自己向往的爱情。所以说,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很好地体现出主人公爱玛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权制度的大胆反抗。爱玛十分积极大胆地追求自己渴
望的美好爱情,在她的身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女性主义萌芽,敢于挑战男权制度,敢于挑战男性的地位,具有十分进步的色彩。
幻想在现实中的破灭_分析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的悲剧成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2008年第4期
第24卷(总196期)
92
齐 芳(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通过对世界文学经典《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的分析,从幻想与现实的冲撞、对幻想世
界的追求以及幻想的破灭三个阶段,剖析了爱玛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幻想;现实;悲剧
一、幻想与现实的冲撞
爱玛虽然生于农村,却在13岁时被家人送进了修道院接受贵族式教育。在那里,神父讲道中常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学们互相传播有关爱情的精美画册。这一切为爱玛编织了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一次偶然的机会,包法利医生和他的妻子应邀去沃比萨尔城堡参加昂代尔维利耶侯爵家的宴会,爱玛年轻的心被从未经历过的荣华富贵冲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憎恶处境的不幸,怨恨上帝的不公平,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像那些腰身比她粗、举止比她俗的公爵夫人那样过上她幻想中的美妙生活。她虚荣的灵魂从此时刻不得安宁,终于抑郁成疾。
二、对幻想世界的追求
在荣维尔镇,爱玛结识了年轻实习生莱昂。他浪漫而富有诗意,正好和向往风雅的爱玛情趣相投,自然而然地,这个俊美的金发青年爱上了爱玛。两个人在音乐方面的爱好使他们一见如故,初次见面两人无所不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们翻箱倒柜,什么都谈,一直谈到吃晚餐。”她为他心跳、不安,潜意识里她感受到爱情的来临,她不禁有了笑意,于是“灵魂充满了新的喜悦,她沉沉地入睡了。”但是莱昂比她年轻,是一个胆小怕事、腼腆害羞的小伙子,他虽然爱慕爱玛,可是道德的束缚和天性的纯真使他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一面心中苦恼,一面默默地关注她。爱玛也欣赏莱昂不俗的外表和优雅的风度,可是,追求浪漫爱情理想的她并不急于表白,而是一边盼望与莱昂共赴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一面又担心那一天的到来会令自己不知所措。为了压抑心中翻涌的激情,爱玛刻意在人前树立贤妻良母的形象,可在心灵深处,她却巴不得他猜透她的心事。遗憾的是,年轻懦弱的莱昂根本就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反而心灰意冷,放弃了对她的非分之想。他看似言行脱俗,其实骨子里非常肤浅,很快就厌倦了没有结果的爱情和千篇一律的生活,开始向往浮华的巴黎。不久,他便对生活现实中的她不满意,将感情作为一种依托来保持心理平衡,但她幻想的城堡坍塌了,这时候爱玛急需一种东西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抚慰自己的心灵。
《包法利夫人》读书有感
《包法利夫人》读书有感
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主人公包法利夫人艾玛是一个美丽而渴望浪漫的女子。她嫁给了医术不高但诚实善良的夏尔·包法利医生,并育有一女名叫贝尔特。然而,艾玛并不满足于平淡的生活,她渴望激情和浪漫,向往着诗意安耽的生活。
在一次舞会上,艾玛结识了罗多尔夫和莱昂两位情夫,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男人。罗多尔夫是一个富有魅力但虚伪的人,他利用艾玛的感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莱昂则是一个年轻而单纯的人,他被艾玛的美丽所吸引,但却缺乏勇气去追求她。艾玛在这两个男人之间徘徊,不断追求着自己所谓的幸福,但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一场危险的游戏。
艾玛的虚荣心和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导致她悲剧的原因之一。她渴望过上奢华的生活,追求着浪漫的爱情,但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生活需要付出代价。她不断地向高利贷借款,购买昂贵的衣物和饰品,最终陷入了无法偿还的债务困境。她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痛苦,也连累了她的丈夫和女儿。
小说中对艾玛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艾玛是一个矛盾的人,她既渴望真爱又无法摆脱自己的虚荣心和对物质的追求。她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挣扎,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法国社会的悲剧。
福楼拜在小说中通过对艾玛的描写,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艾玛所追求的浪漫和激情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她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命运的写照。同时,小说也批判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人们追求着表面的繁华而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读完《包法利夫人》,我不禁思考起人性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着各种诱惑和选择,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艾玛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被虚幻的梦想所迷惑,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篇同学的毕业论文修改<论包法利夫人形象悲剧意识及现实
作者:清尊提交日期:2007-5-15 15:43:00 | 访问量:2072
论包法利夫人形象悲剧意识及现实意义
[摘要]爱玛是个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渴望追求爱情,却因不幸的婚姻家庭,对自我角色的迷糊认识,走向悲剧结局。本文主要从爱玛在婚恋,结局方面等来
探索其形象的悲剧意蕴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等待男人晚间归来自我角色悲剧
[作者简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长篇巨著《包法利夫人》不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蜚声文坛,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之后。至今仍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爱玛的形象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爱玛的悲剧"在于身体的满足与头脑的满足间的悖逆",她对爱情、幸福的追求"陷入了一种灵与肉的二元对立中。"①也有人认为,尽管导致爱玛死亡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还是她对残酷的真实的直面,想象的破灭②;更有人指出,爱玛的悲剧是堂吉诃德式的行为方式造成的,即将书本描写的生活和行为当作自己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失败或毁灭③。无疑,这些观点对我们准确理解包法利夫人的命运提供了多维文化视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婚恋、结局等方面来探讨爱玛形象的
悲剧意识。
一、爱玛形象的类型化表现
1.等待男人晚间归来
所谓等待男人晚间归来这个情节的蕴意是男人越来越迟地,变本加厉地让女人等待着。包法利天资愚钝,学医时勉强通过,异常刻苦,永居下游;行医时糊里糊涂凑合,大病治不了,小病自然好,而小镇上因为缺少他这样专业的人才而让他有机会成为比较受欢迎的人。虽然不钻研本行但他绝对不喜欢把空闲的时间用在丰富自己这方面。他大声喝汤,长时间地睡眠,瞪着一双无知的眼睛表现出对平庸生活的满足,他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因此也不知道还有另外的生活方式,他像自古以来的所有教科书要求的那样,养活妻子,生儿育女,担负家用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包法利是安于现状,目光短浅,没有情趣的。在结婚后,他每天回家都是很晚,常常10点钟,有时半夜,一到家就要东西吃,女佣人已经睡下,便由爱玛(包法利夫人未嫁前的闺名)伺候。这样爱玛逐渐变成了等待男人晚间归来的女人。当然这对于她那所富有的幻想,富于激情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在感情方面得不到满足,同时也处于性饥渴中。于是在某天晚上,包法利夫人没去邻居家玩。"夏尔一走,她感到孤单,下午的对比又在心头涌起,那样清晰,几乎就在眼前。……她躺到床上,瞧着壁炉里通亮的火,下午的情景又在眼前晃动起来:莱昂站在那里,一只手折弯细细的手杖,另一只手牵着安静吮着冰块的阿达莉。她觉得莱昂可爱,不想他根本办不到。"①在这一情节里我们知道出于夏尔的麻木,及爱玛生命中的那份强烈的性欲,幻想欲已开始爆发,慢慢地,包法利夫人对夏尔实施了报复。从某一角度上看夏尔并不是一个无赖、没品味的人,可以说他算是一个好男人,他每天不停地忙碌,四处奔波,为了就是维持这个家庭,为的就是爱玛能过上好的日子。在爱玛时时抱怨道斯特不好时,夏尔心想,她的病根也许是环境的某种影响。他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便开始认真考虑搬到别的
地方去住。在后来夏尔不得不为此会出代价,离开他居住了4年,开始"站稳脚根"的道斯特。他爱着爱玛,却不懂如何去爱。爱情对他来说是无知的,更不用提起什么是浪漫。为了工作,他常常让爱玛在家独守,这样给爱玛留下了一个逼仄的空间,这与爱玛性格是大大不符的,以致爱情关系的平衡产生了误差,爱玛由开始的抱怨,步步走上以作他人情妇之路。当然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在某一方面进行对对方无限的报复,以填补自己的狐独,寂寞。所以说爱玛在后来找男人的事件中是情在可原的。
性欲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本性,可以让人疯狂到连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所做行为的地步。在人身上所有的缺乏的任何事物之中,情欲是最容易弥补它们的,也是可以最快最有效弥补的。可是恰恰是无法控制的情欲,最易让人沉沦,让人陷入一种不可回头的深渊。就像爱玛,吞噬她的,已不再是纯粹的物质上贪欲,更加重要的是她骨子里天生的强烈性欲的唤起,让她不能不冒着一切危险沉迷。
2.忘我的追求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在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寻求幸福,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和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爱玛同样不缺这种意识和感情,甚至表现得更激烈。没有爱情的生活,令爱玛感到枯燥,生命的郁结特别沉重。然而,人的欲望在被遏止后所释放的热情如同铁水奔流一般不可阻挡。我们都知道早当爱玛十三岁时,就被父亲送入修道院寄宿学校。她本是农民的女儿,应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为自然的女儿,但是小爱玛却被移栽到修道院中,她的本性像高雅的盆景样扭曲衰微了。这里贵族化的教育向她展示了浮华典雅的贵族世界,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奠定了最初的物欲追求。长达三年与世隔绝,很少接触异性的封闭生活,限制了少女青春萌动的正常渲导。修女布道时所用的夫妻比喻使她心跳加快,引发她无限的联想。但这远不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于是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浪漫传奇作品,并以此为蓝本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爱玛把浪漫的幻想当作真实的存在,虚伪的诗已经毒害了她的心灵,在少女纯洁的天性中掺杂了可怜的"迂"。十六岁的爱玛走出修道院后,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开始寻找她崇拜的忠诚可靠、英俊潇洒的骑士。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女性本能,但经过她狂幻的思维过滤后,浪漫的骑士成为她毕生的唯一追求。等等这些想法,都作为她性欲,生存欲的基础,赋予一层浓厚的幻想欲,被译成一种欲望的筹码,左右着爱玛的内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主人公"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⑤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主人公之所以犯错误,要么是对自己身外的事物一无所知,要么便是欲望在作祟。爱玛就是带着这种对浪漫骑士需求的强烈欲望而步步走上不归路。婚后,夏尔的平庸逐渐被发现。他喜欢年轻漂亮的爱玛,不过又以为娶回来搁在家里,婚恋就可是划上句号了。他不理解、也从来没有想去了解妻子微妙的内心世界。爱玛为他画画,他却在一旁无聊机械地搓着面包屑球;爱玛动情地对他讲述风花雪夜,他却浑浑欲睡、充耳不闻;爱玛依窗浪漫地给他抛下花瓣和青叶,他却呆若木鸡,丝毫没有骑士单膝着地、捡之、吻之、怀之的反应……总之,爱玛在婚姻之初,摹仿浪漫传奇中的优雅的爱情举止,都被包法利的"半热情"吞食掉了。"包法利夫人"的头衔,并没有带给她心仪已久的梦幻--一位象天神一样英俊的美少年看见仪态万方的爱玛,凌空飞下,给她无数的热吻,并把她生生地带走。包法利也吻爱玛,但那只是一种定时定量的习惯,没有掺杂任何的感情在其中,那只是一种任务而已,也许他自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