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含答案有解析分章节)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含答案有解析分章节)

⾼中物理易错题精选(含答案有解析分章节)⾼考物理易错题精选讲解1:质点的运动错题集⼀、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基本⽅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法有:利⽤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分解的⽅法将其划分为若⼲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法;利⽤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种基本⽅法。

这些具体⽅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加速度的⽅向与速度的⽅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地套公式进⾏运算等。

例1 汽车以10 m/s 的速度⾏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5m/s 2 ,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 0=10m/s 加速度a=5m/s 2,据S=2021at t v -,则位移S=9521310??-?=7.5(m )。

【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变为零。

⼆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 对应时间t ,这段时间内a 必须存在,⽽当a 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意义。

由于第⼀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 永远地存在;由于第⼆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 什么时候不存在。

高中物理考试16个易错点总结及解析

高中物理考试16个易错点总结及解析

高中物理考试16个易错点总结及解析高中物理是高考理科中的重点考试科目,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考试16个易错点总结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易错点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要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易错点2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易错分析: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④“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易错点3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易错分析: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易错点4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易错分析: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易错点5对杆的弹力方向认识错误易错分析:要搞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点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易错点6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问题易错分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分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变得简明直观.易错点7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错误易错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度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才能实现“对话”,如果让力和速度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干多德的观点永不悔改的“顽固派”。

高三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

高三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

第一单元:质点的运动[内容和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例题分析]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分析】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正确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 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小结】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教育最新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Word版

教育最新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Word版

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易错题归纳总结(附参考答案)方法概述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热点、重点、难点一、斜面问题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图9-1甲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图9-1乙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图9-2(1)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 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图9-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 0tan θg;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 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 0sin θ)22g cos θ. 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图9-4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B 2L 2.图9-5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移s =m m +M L .图9-6●例1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M +m M +m sin 2 θg sin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图9-7甲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 A .当θ=0°时,该解给出a =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 =g ,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g 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g 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解析】当A 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 =g sin θ;当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 加速下滑的同时A 向左加速运动,B 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图9-7乙设滑块A 的底边长为L ,当B 滑下时A 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x t =m L -x t解得:x =mL M +m当m ≫M 时,x ≈L ,即B 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 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a ≈g .选项D 中,当m ≫M 时,a ≈g sin θ>g 显然不可能. [答案] D【点评】本例中,若m 、M 、θ、L 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 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 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 1x 、v 1y ,则有:v 1y v 1x =h L -x =(M +m )h ML12m v 1x 2+12m v 1y 2+12M v 22=mgh m v 1x =M v 2解方程组即可得v 1x 、v 1y 、v 1以及v 1的方向和m 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例2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 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图9-8甲(1)当ab 边刚越过边界ff ′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 边到达gg ′与ff ′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 边到达gg ′与ff ′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 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解析】(1)当线框的ab 边从高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mg sin θ=BI 1L此时I 1=BL v R当线框的ab 边刚好越过边界ff ′(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ab 边与cd 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I 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图9-8乙 a =4BI 1L -mg sin θm=3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 (2)而当线框的ab 边到达gg ′与ff ′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 sin θ=4BI 2L故I 2=14I 1 由I 1=BL v R 可知,此时v ′=14v 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2mgL sin θ 动能减少了12m v 2-12m (v 4)2=1532m v 2 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Q =32mgL sin θ+1532m v 2. [答案] (1)3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2)32mgL sin θ+1532m v 2 【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如2009年高考天津理综卷第10题、宁夏理综卷第20题、山东理综卷第24题,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 Ⅰ 的第15题、北京理综卷第24题、江苏物理卷第6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25题等.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 、B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 、B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图9-9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 摩=f ·s 相.图9-10●例3 质量为M 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图9-11A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B .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 1<d 2C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D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0=(M +2m )v解得:v =0,即最终木块静止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 1,有:m v 0=(m +M )v 1Q 1=f ·d 1=12m v 02-12(m +M )v 12 解得:d 1=mM v 022(m +M )f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Q 2=f ·d 2=12m v 02+12(m +M )v 12-0 解得:d 2=(2m 2+mM )v 022(m +M )f即d 1<d 2.[答案] C【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1题、山东理综卷第22题、重庆理综卷第24题,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2题、山东理综卷第16题和第22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14题等.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题.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 =kx ,ΔF =k ·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图9-12甲A .(m 1+m 2)2g 2k 1+k 2B .(m 1+m 2)2g 22(k 1+k 2) C .(m 1+m 2)2g 2(k 1+k 2k 1k 2) D .(m 1+m 2)2g 2k 2+m 1(m 1+m 2)g 2k 1【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F =(m 1+m 2)g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 1、x 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图9-12乙x 1=(m 1+m 2)g k 1,x 2=(m 1+m 2)g k 2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ΔE p =m 1g (x 1+x 2)+m 2gx 2=(m 1+m 2)2g 2k 2+m 1(m 1+m 2)g 2k 1. [答案] D【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 =ΔF k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W =F ·x 总=(m 1+m 2)2g 22k 22+(m 1+m 2)2g 22k 1k 2.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9-13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图9-13●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 1=1.5 kg ,盘内放一质量m 2=10.5 kg 的物体P ,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 =800 N/m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图9-14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 内F 是变化的,在0.2 s 后是恒定的,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 =10 m/s 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x 0=(m 1+m 2)g k=0.15 m 设秤盘上升高度x 时P 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k (x 0-x )-m 1g m 1=a 又由题意知,对于0~0.2 s 时间内P 的运动有:12at 2=x 解得:x =0.12 m ,a =6 m/s 2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 min =(m 1+m 2)a =72 N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 max =m 2g +m 2a =168 N .[答案] 72 N 168 N【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 1与m 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 ,故秤盘与重物分离.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例6 如图9-15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 =1 kg 的物块A 和B 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 距地面的高度h 1=0.90 m .同时释放两物块,A 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 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 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B 物块换为质量为2m 的物块C (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 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 距地面的高度为h 2处同时释放,C 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 也刚好能离开地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 N/m ,求h 2的大小.图9-15【解析】设A 物块落地时,B 物块的速度为v 1,则有: 12m v 12=mgh 1 设A 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 ,对A 物块有:mg =kx从A 落地后到A 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12m v 12=mgx +ΔE p 换成C 后,设A 落地时,C 的速度为v 2,则有:12·2m v 22=2mgh 2 从A 落地后到A 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C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12·2m v 22=2mgx +ΔE p 联立解得:h 2=0.5 m .[答案] 0.5 m【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①”.如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1997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等.●例7 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 的A 、B 两物块都以v =6 m/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 的物块C 静止在前方,如图9-16 甲所示.B 与C 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图9-16甲(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的速度为多大?(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3)A 的速度方向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解析】(1)当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 A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m A +m B )v =(m A +m B +m C )v A ′解得:v A ′=(2+2)×62+2+4m/s =3 m/s . (2)B 、C 发生碰撞时,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 、C 两者的速度为v ′,则有:m B v =(m B +m C )v ′解得:v ′=2×62+4=2 m/s A 的速度为v A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其值为E p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12(m B +m C )v ′2+12m A v 2-12(m A +m B +m C )v A ′2 =12 J .(3)方法一 A 不可能向左运动.根据系统动量守恒有:(m A +m B )v =m A v A +(m B +m C )v B设A 向左,则v A <0,v B >4 m/s则B 、C 发生碰撞后,A 、B 、C 三者的动能之和为:E ′=12m A v 2A +12(m B +m C )v 2B >12(m B +m C )v 2B =48 J 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为:E =E p +12(m A +m B +m C )v A ′2=12 J +36 J =48 J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 ′>E 是不可能的,所以A 不可能向左运动.方法二 B 、C 碰撞后系统的运动可以看做整体向右匀速运动与A 、B 和C 相对振动的合成(即相当于在匀速运动的车厢中两物块相对振动)由(1)知整体匀速运动的速度v 0=v A ′=3 m/s图9-16乙取以v 0=3 m/s 匀速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可知弹簧处于原长时,A 、B 和C 相对振动的速率最大,分别为:v AO =v -v 0=3 m/sv BO =|v ′-v 0|=1 m/s由此可画出A 、B 、C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16乙所示,故A 不可能有向左运动的时刻.[答案] (1)3 m/s (2)12 J (3)不可能,理由略【点评】①要清晰地想象、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相当于在以3 m/s 匀速行驶的车厢内,A 、B 和C 做相对弹簧上某点的简谐振动,振动的最大速率分别为3 m/s 、1 m/s .②当弹簧由压缩恢复至原长时,A 最有可能向左运动,但此时A 的速度为零.●例8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 和4m .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图9-17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9-17甲所示);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到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 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9-17乙所示);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 2处(如图9-17丙所示).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 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卷]【解析】设外壳上升到h 1时速度的大小为v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2.(1)对外壳和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h 2处,由动能定理得:(4m +m )g (h 2-h 1)=12(4m +m )v 22-0 解得:v 2=2g (h 2-h 1).(2)外壳与内芯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4m v 1=(4m +m )v 2将v 2代入得:v 1=542g (h 2-h 1) 设弹簧做的功为W ,对外壳应用动能定理有:W -4mgh 1=12×4m v 21 将v 1代入得:W =14mg (25h 2-9h 1). (3)由于外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至高度h 2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只有在外壳和内芯的碰撞中有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E 损=12×4m v 21-12(4m +m )v 22 将v 1、v 2代入得:E 损=54mg (h 2-h 1). [答案] (1)2g (h 2-h 1) (2)14mg (25h 2-9h 1) (3)54mg (h 2-h 1)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弹簧类试题的确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反映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优秀试题.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为学生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物理问题、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也是区分学生能力强弱、拉大差距、选拔人才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考物理题中的一类重要的、独具特色的考题.四、传送带问题从1990年以后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均有皮带传输机的插图.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如2003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34题、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等.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清楚地理解并熟记:(1)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2)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 =m v 2=2E k =2Q 摩.●例9 如图9-18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 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物块仍从P 点自由滑下,则( )图9-18甲 A .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B .物块仍将落在Q 点C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左边D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右边【解析】如图9-18乙所示,设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上的初速度为v 0,物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图9-18乙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μmgm=μg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 v =v 02-2μgs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 =v 0t -12μgt 2解得.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 f =μ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μmg m=μg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 ′=v 02-2μgs =v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 =v 0t -12μgt 2 解得.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Q 点,选项B 正确. [答案] B【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①滑动摩擦力f =μF N ,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②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 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v 0的物块受到反方向的大小为μmg 的力F 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例10 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 =3 m/s 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M =2 kg 的小木盒A ,A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开始时,A 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球先后相隔Δt =3 s 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 0=15 m/s 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Δt 1=13s 才与木盒相遇.取g =10 m/s 2,问:图9-19(1)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m +M )v 1解得:v 1=3 m/s ,方向向右.(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 ,第1个球经过时间t 0与木盒相遇,则有:t 0=s v 0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 +M )g =(m +M )a解得:a =μg =3 m/s 2,方向向左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t 2,则:t 1=t 2=Δva=1 s故木盒在2 s 内的位移为零依题意可知:s =v 0Δt 1+v (Δt +Δt 1-t 1-t 2-t 0) 解得:s =7.5 m ,t 0=0.5 s .(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设传送带的位移为s ′,木盒的位移为s 1,则:s ′=v (Δt +Δt 1-t 0)=8.5 ms 1=v (Δt +Δt 1-t 1-t 2-t 0)=2.5 m故木盒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Δs =s ′-s 1=6 m 则木盒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Q =f Δs =54 J .[答案] (1)3 m/s (2)0.5 s (3)54 J【点评】本题解析的关键在于:①对物理过程理解清楚;②求相对路程的方法.能力演练一、选择题(10×4分)1.图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中一定会吸收核能B .若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中一定会释放核能C .若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中一定会吸收核能D .若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中一定会释放核能【解析】D 、E 结合成F 粒子时总质量减小,核反应释放核能;A 分裂成B 、C 粒子时,总质量减小,核反应释放核能.[答案] BD2.单冷型空调器一般用来降低室内温度,其制冷系统与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结构基本相同.某单冷型空调器的制冷机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Q 2,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Q 1,而外界(压缩机)必须对工作物质做功W ,制冷系数ε=Q 2W.设某一空调的制冷系数为4,若制冷机每天从房间内部吸收2.0×107J 的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1一定等于Q 2B .空调的制冷系数越大越耗能C .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量Q 1=2.5×107 JD .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量Q 1=5.0×106 J【解析】Q 1=Q 2+W >Q 2,选项A 错误;ε越大,从室内向外传递相同热量时压缩机所需做的功(耗电)越小,越节省能量,选项B 错误;又Q 1=Q 2+Q 2ε=2.5×107 J ,故选项C 正确.[答案] C3.图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象,其中实线是t 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t 2=1.5 s 时的波形,且(t 2-t 1)小于一个周期.由此可判断( )A .波长一定是60 cmB .波一定向x 轴正方向传播C .波的周期一定是6 sD .波速可能是0.1 m/s ,也可能是0.3 m/s 【解析】由题图知λ=60 cm若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则可知:波传播的时间t 1=T 4,传播的位移s 1=15 cm =λ4故知T =6 s ,v =0.1 m/s若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可知:波传播的时间t 2=34T ,传播的位移s 2=45 cm =3λ4故知T =2 s ,v =0.3 m/s . [答案] AD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C 、B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A .F >μ(2m +M )gB .F >μ(m +2M )gC .F >2μ(m +M )gD .F >2μmg【解析】无论F 多大,摩擦力都不能使B 向右滑动,而滑动摩擦力能使C 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μg ,故F -μmg -μ(m +M )gM>μg 时,即F >2μ(m +M )g 时A 可从B 、C 之间抽出.[答案] C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a 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 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b 为反射光,c 为折射光,它们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β和θ.逐渐增大入射角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和θ两角同时增大,θ始终大于βB .b 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c 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C .b 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b 光在空气中的波长D .b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c 光光子的能量【解析】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有:θ=α,sin βsin α=n >1,故随着α的增大,β、θ都增大,但是θ<β,选项A 错误,且在全反射前,c 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b 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选项B 错误;又由n =sin βsin α=c v =λλ′,b 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在空气中的波长,但光子的能量不变,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 C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 =2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上方漏斗中以每秒50 kg 的速度把煤粉竖直抖落到传送带上,然后一起随传送带运动.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

高中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

高中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

高中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1.如图所示,一弹簧秤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外壳质量为m ,弹簧及挂钩的质量不计,施以水平力F 1、F 2.如果弹簧秤静止不动,则弹簧秤的示数应为.如果此时弹簧秤沿F 2方向产生了加速度n ,则弹簧秤读数为.解析:静止不动,说明F l =F 2.产生加速度,即F 2一F l =ma ,此时作用在挂钩上的力为F l ,因此弹簧秤读数为F 1.2.如图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 l 、m 2,两轻质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 l 、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答案:21k g m . 3.如图所示,在倾角α为60°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l kg 的物体,用劲度系数100 N /m 的弹簧平行于斜面吊住,此物体在斜面上的P 、Q 两点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 N ,则P 、Q 问的长度是多大?解析: PQ=Xp 一Xq=[(mgsin α+fm)一(mgsin α-fm)]/k=0.14m .4.如图所示,皮带平面可当作是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 的斜面,皮带足够长并作逆时针方向的匀速转动,将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斜面上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l J(A)一直沿斜面向下.(B)一直沿斜面向上.(C)可能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D)可能先沿斜面向下后来无摩擦力.答案:C .5.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向;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向,对后轮的摩擦力向.(填“前”或“后”) 答案:后,后;后,前.6.如图所示,重50 N 的斜面体A 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上,斜面上放有重10 N 的物块B .若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倾角θ为30°, 则A 对B 的摩擦力为 N ,水平面对A 的摩擦力为 N7.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均重G=10N ,各接触面问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F=1N 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 和B 上,则地面对B 的摩擦力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等于解析:整体受力分析,如图(a),所以地面对B 没有摩擦力.对A 受力分析,如图(b),可见B 对A 有一个静摩擦力,大小为F BA =F=1 N .8.如图所示,一直角斜槽(两槽面夹角为90°),对水平面夹角为30°,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物块恰能沿此槽匀速下滑,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表面情况相同,问物块和槽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解析:因为物块对直角斜槽每一面的正压力为mgcos α.cos45°,所以当物体匀速下滑时,有平衡方程:mgsin α=2μmgcos αcos45°=2μmgcos α,所以μ=66)33(21tan 21==α.9.如图所示,重为G 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受水平推力F 作用而静止,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刚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 [ ] (A)22F G + (B)Gcos θ.(C)F /sin θ. (D)Gcos θ+Fsin θ.答案:A 、C 、D .10.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0点,现要使物体在水平 面上沿OO’方向作加速运动,必须在F 和OO"所决定的水平面内再加一个力F’,那么 F ,的最小值应为: [ ](A)Fcos θ. (B)Fsin θ. (C)Ftan θ. (D)Fcot θ.答案:B .1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 ,若两个力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当其中一个力增大时,合力F 的大小: [ ](A)可以不变. (B)一定增大.成部分 (C)一定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12.如图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 在竖直墙内,另一端装有一定滑轮.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10 kg 的重物,∠CBA=30。

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汇总分享

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汇总分享
模型十六: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
模型十七:磁流体发电模型
模型十八:输电
模型十九:限流分压法测电阻
模型二十:半偏法测电阻
模型二十一:光学模型
模型二十二:玻尔模型
模型二十三:
赠送一篇美文,舒缓一下心情:
1) 有一种情,相濡以沫温馨处处在,有一种意,海枯石烂温暖处处开,有一颗心,沧海桑田温情永不变,有一句话,相知相守爱你一万年,老婆我爱你永不变!
18) 最幸福的事生活有你相伴,最快乐的事宠着你一辈子,最美好的事你我相濡以沫,最浪漫的事陪你一起变老,720,妻爱你,我爱你我的妻,愿你开心每一分,幸福每一秒。
19) 小事,大事,家务事,事事以你为中心;痴情,真情,夫妻情,情情对你最钟情;720妻爱你,爱你终生不渝!
20) 对你的情,记在心底,不止一辈子;对你的爱,刻在脑海,不止在今生。心有灵犀,是你我爱的默契;心心相念,是你我爱的名片。720妻爱你,谢谢你一生与我相伴!
5) 家中红旗永不倒,外面野花不会采。春光明媚花朵艳,不及老婆温柔剑。服侍双亲多辛劳,相夫教子令人敬。烧的一手好饭菜,贤良淑德惹人羡。
6) 今天是“要爱妻”,但是这个日子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你在生气?亲爱的,因为与你在一起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要爱妻日”,我爱你!愿用我一生让你开心幸福。
7) 就数老婆好,美女都不要;打骂不还手,见面就告饶;化妆你称道,购物掏腰包;逛街不斜视,乖乖跟好了。
16) 妻,像陀螺,天天不停忙;妻,像开心果,带给家欢乐;妻,像蜜蜂,酿造爱甜蜜。720妻爱你,亲爱的妻,我爱你,时时刻刻恋着你,幸幸福福到白头!
17) 你的香气让我沉醉,你的姿态让我着迷,好想把你一口吞了。哈哈,老婆做的点心就是好,好闻好看又好吃!720妻爱你,祝最最亲爱的老婆天天快乐,时时开怀,刻刻欢喜!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一)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③测量方法:油膜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2.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二、内能1.分子平均动能(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三、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二)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比例易错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比例易错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比例易错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解析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比例1.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 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 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 出第 4 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B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C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 .子弹穿出第 3 个水球的瞬间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BC .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 ,2d ,3d 和4d ,根据212x at =知,所以时间之比为1:2:3: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3):(3−2):(2−1):1;由题干信息不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故BC 错误;A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 =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D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四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

2.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2AB m =,4BC m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A .14m B .258m C .94m D .98m【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的时间为T ,求出B 点的速度,从而得出A 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OA 间的距离. 【详解】设物体通过AB 、BC 所用时间分别为T ,则B 点的速度为:6322AC B x v T T T===,根据△x=aT 2得:222xa T T ==,则:v A =v B -aT=321T T T -=;则:x OA =21 24A v m a =.故选A .3.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 2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D .从位置1到位置5小球的平均速度为14d/5T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而题目中位移比为,故位置1不是初始位置,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1、2之间的距离为,2、3之间的距离为,3、4之间的距离为,4、5之间的距离为,由于,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根据可求解出加速度为,故B 正确;C 、因为位置“3”所处的时刻是位置“2”和位置“4”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故C正确; D 、根据可知从位置1到位置5小球的平均速度为,故D 错误;故选BC 。

高中物理全部模型归纳(包括运动学动力学电磁学) 带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全部模型归纳(包括运动学动力学电磁学) 带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目 录第一章 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三、斜面模型; 四、挂件模型;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第二章 圆周运动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二、行星模型; 第三章 功和能;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三、人船模型;四、爆炸反冲模型; 第四章 力学综合 一、解题模型; 二、滑轮模型; 三、渡河模型; 第五章 电路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二、交变电流; 第六章 电磁场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三、回旋加速模型;四、磁偏转模型; ****第一章 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模型讲解: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

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

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v v a ad v v 2)(2)(0221221-=-=--,,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v v a 2)(221-≥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v 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解析:若是2211a v a v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可得最近距离为22212122av a v s s -+=∆ 若是2221a va v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1212a a vv t --=在t 时间内 甲的位移t v v s 211+=共乙的位移t v v s 222+=共 代入表达式21s s s s -+=∆求得)(2)(1212a a v v s s ---=∆3. 如图1.01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S v 和A v 。

2021年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u

2021年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u

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
模型二:斜面
模型三:连接体
模型四:轻绳、轻杆
模型五:上抛和平抛
模型六:水流星(竖直平面圆周运动)
模型七:万有引力
模型八:汽车启动
模型九:碰撞
模型十:子弹打木块
模型十一:滑块
模型十二:人船模型
模型十三:传送带
模型十四:振动和波
模型十五: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模型十六: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
模型十七:磁流体发电模型
模型十八:输电
模型十九:限流分压法测电阻
模型二十:半偏法测电阻
模型二十一:光学模型
模型二十二:玻尔模型
2021年最新模型二十三:
21。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1.图甲为一玩具起重机的电路示意图,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变压器原线圈中接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动机的内阻为R M=5Ω,装置正常工作时,质量为m =2kg的物体恰好以v=0.25m/s的速度匀速上升,照明灯正常工作,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的示数为3A。

g取10m/s2,设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来提升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B.照明灯的额定功率为30WC.电动机被卡住后,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增大D.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内阻上的热功率为20W2.“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这一经典语言深刻体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奥运”理念。

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把张北的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冀北电网,再输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

远距离输电过程,我们常常采用高压输电。

某风力发电站,通过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流电,若将输送电压升高为原来的n倍,则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为()A.原来的B.原来的C.原来的n倍D.原来的n2倍3.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设备,构造原理如图所示。

离子源S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初速度可视为零,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经MN间的加速电压加速后从小孔O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转半周后到达照相底片上的P点,P点到小孔O的距离为x。

下列关于x与(比荷的倒数)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4.磁电式电流表是常用的电学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电表内部由线圈、磁铁、极靴、圆柱形软铁、螺旋弹簧等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靴与圆柱形软铁之间为匀强磁场B.当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不变C.通电线圈通常绕在铝框上,主要因为铝的电阻率小,可以减小焦耳热的产生D.在运输时,通常把正、负极接线柱用导线连在一起,是应用了电磁阻尼的原理5.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3Ω和10Ω,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交流电表,a、b输入端的电流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3s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B.电流表的示数为C.电压表的示数为D.0~0.04s内,电阻R1产生的焦耳热为0.48J6.某同学自己绕制了两个线圈套在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组成了一个新变压器,如图甲所示,线圈a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电源输出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线圈b接小灯泡。

高考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易错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易错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易错题归纳总结许多童鞋都说,物理是高中最难的学科,但是,为什么呢?
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在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涉及的概念,定律,实验是所有学科里最少的。

但高考物理中的题型,绝不少于其他任何科目。

就像一个拼图游戏,你只有10块拼图,却有100个不同形状的图样需要完成。

但凡一个物理初学者,只消费一点功夫,就可以记住高中所有的公式、定理。

而决定他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因素就是:在这之后该学什么?
其实,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模型,应当占据你的主要的时间。

将10块拼图,排列出出100种组合方法,任何图样都难不倒你。

今天的推文,整理了高考物理常考模型,一起来看。

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

高中物理23个易错答题模型

模型一:超重和失重
模型二:斜面
模型三:连接体
模型四:轻绳、轻杆
模型五:上抛和平抛
模型六:水流星(竖直平面圆周运动)
模型七:万有引力
模型八:汽车启动
模型九:碰撞
模型十:子弹打木块
模型十一:滑块
模型十二:人船模型
模型十三:传送带
模型十四:振动和波
模型十五: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模型十六: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
模型十七:磁流体发电模型
模型十八:输电
模型十九:限流分压法测电阻
模型二十:半偏法测电阻
模型二十一:光学模型
模型二十二:玻尔模型
模型二十三:。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位移相加代表整个过程的位移,物理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微元法”.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A.在计算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时,若物体的尺寸相对较小,可将物体看做质点B.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成很多小段,在每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小段做功的代数和相加C.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D.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2.如图所示,重为G的光滑球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此斜面换成材料和质量相同,但倾角θ稍小一些的斜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B.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斜面可能向左滑动D.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3.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匀质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匀质球B,则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B对A的压力大小为R rmg RC.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mg R4.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并静止在固定粗糙斜面C上,A、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B物体受到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C.A物体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D.斜面受到B的压力作用,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5.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PO、QO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作用于b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F的大小,使b稍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A.a、b间电场力增大B.作用力F将减小C.地面对b的支持力变大D.地面对b的支持力变小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方法概述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热点、重点、难点一、斜面问题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图9-1甲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图9-1乙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图9-2(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图9-3(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2v0tan θ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3)经过t c=v0tan θg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v0sin θ)22g cos θ.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图9-4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mgR sin θB2L2..图9-5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移s =m m +ML .图9-6●例1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M +mM +m sin 2 θg sin 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图9-7甲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A .当θ=0°时,该解给出a =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 =g ,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g 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解析】当A 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 =g sin θ;当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 加速下滑的同时A 向左加速运动,B 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图9-7乙设滑块A 的底边长为L ,当B 滑下时A 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x t =m L -x t解得:x =mLM +m当m ≫M 时,x ≈L ,即B 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 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a ≈g .选项D 中,当m ≫M 时,a ≈gsin θ>g 显然不可能.[答案] D【点评】本例中,若m 、M 、θ、L 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 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 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 1x 、v 1y ,则有:v 1y v 1x =hL -x =(M +m )h ML 12m v 1x 2+12m v 1y 2+12M v 22=mgh m v 1x =M v 2解方程组即可得v 1x 、v 1y 、v 1以及v 1的方向和m 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例2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 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图9-8甲(1)当ab 边刚越过边界ff ′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 边到达gg ′与ff ′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 边到达gg ′与ff ′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 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解析】(1)当线框的ab 边从高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mg sin θ=BI 1L此时I 1=BL vR当线框的ab 边刚好越过边界ff ′(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ab 边与cd 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I 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图9-8乙a =4BI 1L -mg sin θm=3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2)而当线框的ab 边到达gg ′与ff ′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 sin θ=4BI 2L故I 2=14I 1由I 1=BL v R 可知,此时v ′=14v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2mgL sin θ动能减少了12m v 2-12m (v 4)2=1532m v 2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Q =32mgL sin θ+1532m v 2.[答案] (1)3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 (2)32mgL sin θ+1532m v 2 【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 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如2009年高考天津理综卷第10题、宁夏理综卷第20题、山东理综卷第24题,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 Ⅰ 的第15题、北京理综卷第24题、江苏物理卷第6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25题等.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 、B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 、B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图9-9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 摩=f ·s 相.图9-10●例3 质量为M 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图9-11A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B .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 1<d 2C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D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0=(M +2m )v 解得:v =0,即最终木块静止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 1,有: m v 0=(m +M )v 1Q 1=f ·d 1=12m v 02-12(m +M )v 12解得:d 1=mM v 022(m +M )f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Q 2=f ·d 2=12m v 02+12(m +M )v 12-0解得:d 2=(2m 2+mM )v 022(m +M )f即d 1<d 2. [答案] C【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1题、山东理综卷第22题、重庆理综卷第24题,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2题、山东理综卷第16题和第22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14题等.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题.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 =kx ,ΔF =k ·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图9-12甲A .(m 1+m 2)2g 2k 1+k 2B .(m 1+m 2)2g 22(k 1+k 2)C .(m 1+m 2)2g 2(k 1+k 2k 1k 2)D .(m 1+m 2)2g 2k 2+m 1(m 1+m 2)g 2k 1【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F =(m 1+m 2)g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 1、x 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图9-12乙x 1=(m 1+m 2)g k 1,x 2=(m 1+m 2)g k 2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 p =m 1g (x 1+x 2)+m 2gx 2 =(m 1+m 2)2g 2k 2+m 1(m 1+m 2)g 2k 1.[答案] D【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 =ΔFk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W =F ·x 总=(m 1+m 2)2g 22k 22+(m 1+m 2)2g 22k 1k 2.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9-13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图9-13●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 1=1.5 kg ,盘内放一质量m 2=10.5 kg 的物体P ,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 =800 N/m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图9-14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 内F 是变化的,在0.2 s 后是恒定的,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 =10 m/s 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 x 0=(m 1+m 2)g k=0.15 m设秤盘上升高度x 时P 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k (x0-x)-m1gm1=a又由题意知,对于0~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12at2=x解得:x=0.12 m,a=6 m/s2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 min=(m1+m2)a=72 N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 max=m2g+m2a=168 N.[答案] 72 N168 N【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故秤盘与重物分离.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例6如图9-15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地面的高度h1=0.90 m.同时释放两物块,A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B物块换为质量为2m的物块C(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距地面的高度为h2处同时释放,C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也刚好能离开地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求h2的大小.图9-15【解析】设A物块落地时,B物块的速度为v1,则有:12m v12=mgh1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对A物块有:mg=kx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12m v12=mgx+ΔEp换成C后,设A落地时,C的速度为v2,则有:12·2m v22=2mgh2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12·2m v22=2mgx+ΔEp联立解得:h2=0.5 m.[答案] 0.5 m【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①”.如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1997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等.●例7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 的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9-16 甲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图9-16甲(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3)A的速度方向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解析】(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 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m A+m B)v=(m A+m B+m C)v A′解得:v A′=(2+2)×62+2+4m/s=3 m/s.(2)B、C发生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的速度为v′,则有:m B v=(m B+m C)v′解得:v′=2×62+4=2 m/sA的速度为v 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其值为E p,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E p=12(m B+m C)v′2+12m Av2-12(m A+m B+m C)v A′2=12 J.(3)方法一A不可能向左运动.根据系统动量守恒有:(m A+m B)v=m A v A+(m B+m C)v B设A向左,则v A<0,v B>4 m/s则B、C发生碰撞后,A、B、C三者的动能之和为:E′=12m Av2A+12(m B+m C)v2B>12(m B+m C)v2B=48 J..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为:E =E p +12(m A +m B +m C )v A ′2=12 J +36 J =48 J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 ′>E 是不可能的,所以A 不可能向左运动.方法二 B 、C 碰撞后系统的运动可以看做整体向右匀速运动与A 、B 和C 相对振动的合成(即相当于在匀速运动的车厢中两物块相对振动)由(1)知整体匀速运动的速度v 0=v A ′=3 m/s图9-16乙取以v 0=3 m/s 匀速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可知弹簧处于原长时,A 、B 和C 相对振动的速率最大,分别为:v AO =v -v 0=3 m/s v BO =|v ′-v 0|=1 m/s由此可画出A 、B 、C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16乙所示,故A 不可能有向左运动的时刻.[答案] (1)3 m/s (2)12 J (3)不可能,理由略【点评】①要清晰地想象、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相当于在以3 m/s 匀速行驶的车厢内,A 、B 和C 做相对弹簧上某点的简谐振动,振动的最大速率分别为3 m/s 、1 m/s .②当弹簧由压缩恢复至原长时,A 最有可能向左运动,但此时A 的速度为零.●例8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 和4m .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图9-17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9-17甲所示);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到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 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9-17乙所示);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 2处(如图9-17丙所示).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 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 [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卷]【解析】设外壳上升到h 1时速度的大小为v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2. (1)对外壳和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h 2处,由动能定理得:(4m +m )g (h 2-h 1)=12(4m +m )v 22-0 解得:v 2=2g (h 2-h 1).(2)外壳与内芯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 4m v 1=(4m +m )v 2 将v 2代入得:v 1=542g (h 2-h 1)设弹簧做的功为W ,对外壳应用动能定理有:W -4mgh 1=12×4m v 21将v 1代入得:W =14mg (25h 2-9h 1).(3)由于外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至高度h 2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只有在外壳和内芯的碰撞中有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E 损=12×4m v 21-12(4m +m )v 22 将v 1、v 2代入得:E 损=54mg (h 2-h 1).[答案] (1)2g (h 2-h 1) (2)14mg (25h 2-9h 1)(3)54mg (h 2-h 1)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弹簧类试题的确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反映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优秀试题.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为学生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物理问题、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也是区分学生能力强弱、拉大差距、选拔人才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考物理题中的一类重要的、独具特色的考题.四、传送带问题从1990年以后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均有皮带传输机的插图.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如2003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34题、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等.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清楚地理解并熟记: (1)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2)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 =m v 2=2E k =2Q 摩.●例9 如图9-18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 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物块仍从P.点自由滑下,则()图9-18甲A .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B .物块仍将落在Q 点C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左边D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右边【解析】如图9-18乙所示,设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上的初速度为v 0,物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图9-18乙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μmgm =μg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 v =v 02-2μgs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 =v 0t -12μgt 2解得.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 f =μ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μmg m =μg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 ′=v 02-2μgs =v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 =v 0t -12μgt 2 解得.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Q 点,选项B 正确. [答案] B【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①滑动摩擦力f =μF N ,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②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 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v 0的物块受到反方向的大小为μmg 的力F 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例10 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 =3 m/s 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M =2 kg 的小木盒A ,A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开始时,A 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球先后相隔Δt =3 s 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 0=15 m/s 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Δt 1=13s 才与木盒相遇.取g =10 m/s 2,问:图9-19(1)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M v =(m +M )v 1解得:v 1=3 m/s ,方向向右.(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 ,第1个球经过时间t 0与木盒相遇,则有:t 0=s v 0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 +M )g =(m +M )a解得:a =μg =3 m/s 2,方向向左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t 2,则:t 1=t 2=Δva =1 s故木盒在2 s 内的位移为零依题意可知:s =v 0Δt 1+v (Δt +Δt 1-t 1-t 2-t 0) 解得:s =7.5 m ,t 0=0.5 s .(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设传送带的位移为s ′,木盒的位移为s 1,则:s ′=v (Δt +Δt 1-t 0)=8.5 m s 1=v (Δt +Δt 1-t 1-t 2-t 0)=2.5 m故木盒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Δs =s ′-s 1=6 m 则木盒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Q =f Δs =54 J .[答案] (1)3 m/s (2)0.5 s (3)54 J【点评】本题解析的关键在于:①对物理过程理解清楚;②求相对路程的方法..能力演练一、选择题(10×4分)1.图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中一定会吸收核能B .若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中一定会释放核能C .若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中一定会吸收核能D .若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中一定会释放核能【解析】D 、E 结合成F 粒子时总质量减小,核反应释放核能;A 分裂成B 、C 粒子时,总质量减小,核反应释放核能.[答案] BD2.单冷型空调器一般用来降低室内温度,其制冷系统与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结构基本相同.某单冷型空调器的制冷机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Q 2,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Q 1,而外界(压缩机)必须对工作物质做功W ,制冷系数ε=Q 2W.设某一空调的制冷系数为4,若制冷机每天从房间内部吸收2.0×107J 的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1一定等于Q 2B .空调的制冷系数越大越耗能C .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量Q 1=2.5×107 JD .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量Q 1=5.0×106 J 【解析】Q 1=Q 2+W >Q 2,选项A 错误;ε越大,从室内向外传递相同热量时压缩机所需做的功(耗电)越小,越节省能量,选项B 错误;又Q 1=Q 2+Q 2ε=2.5×107 J ,故选项C 正确.[答案] C 3.图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象,其中实线是t 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t 2=1.5 s 时的波形,且(t 2-t 1)小于一个周期.由此可判断()A .波长一定是60 cmB .波一定向x 轴正方向传播C .波的周期一定是6 sD .波速可能是0.1 m/s ,也可能是0.3 m/s 【解析】由题图知λ=60 cm 若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则可知:波传播的时间t 1=T 4,传播的位移s 1=15 cm =λ4故知T =6 s ,v =0.1 m/s若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可知: 波传播的时间t 2=34T ,传播的位移s 2=45 cm =3λ4故知T =2 s ,v =0.3 m/s .[答案] AD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C 、B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A .F >μ(2m +M )gB .F >μ(m +2M )gC .F >2μ(m +M )gD .F >2μmg【解析】无论F 多大,摩擦力都不能使B 向右滑动,而滑动摩擦力能使C 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μg ,故F -μmg -μ(m +M )g M>μg 时,即F >2μ(m +M )g 时A 可从B 、C 之间抽出.[答案] C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a 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 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b 为反射光,c 为折射光,它们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β和θ.逐渐增大入射角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β和θ两角同时增大,θ始终大于βB .b 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c 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C .b 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b 光在空气中的波长D .b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c 光光子的能量【解析】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有:θ=α,sin βsin α=n >1,故随着α的增大,β、θ都增大,但是θ<β,选项A 错误,且在全反射前,c 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b 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选项B 错误;又由n =sin βsin α=c v =λλ′,b 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在空气中的波长,但光子的能量不变,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C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 =2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上方漏斗中以每秒50 kg 的速度把煤粉竖直抖落到传送带上,然后一起随传送带运动.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前进,则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 )。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③测量方法:油膜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____1023mol-1____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____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二、内能____分子平均动能(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____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三、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t:单位℃,在____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____份,每一份表示1℃.(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二)高三物理中的易错知识点可以总结如下:1. 磁场知识点易错:对于磁场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容易与电场混淆;磁场线方向的判断错误;对于磁场力和磁场力矩的计算不熟练等。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第一章:力与运动1. 结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B.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结论可知,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并没有说明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 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并没有在结论中提到,所以 C 和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B。

2. 结论:一个物体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方向改变,那么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根据该结论可知:A. 一个物体速度变化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B. 一个物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C.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不一定变化解析:根据结论,一个物体在速度方向改变时具有加速度,但并没有说明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所以 A 和 B 错误;因为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独立的量,所以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 结论: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

那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物体都不会有加速度B. 物体受到外力时一定会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没有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才可能有加速度解析:根据结论可知,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 分析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速度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A. 物体所受的恒力变化了B. 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物体所受的阻力发生了变化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此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B 错误;阻力与速度无关,所以C 错误;重力是一个固定的力,未发生变化,所以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方法概述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热点、重点、难点一、斜面问题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XX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XX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tan θ.图9-1甲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图9-1乙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图9-2(1)向下的加速度a=g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图9-32v0tan θ(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v0tan θ(v0sin θ)2(3)经过tc=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g2gcos θ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tan 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图9-4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所能达mgRsin θ到的稳定速度vm=.B2L2图9-5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m的位移s=L.m+M图9-6●例1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gsin 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M+m M+msin2 θ图9-7甲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20XX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gD.当m≫M时,该解给出a≈sin θ【解析】当A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gsin θ;当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加速下滑的同时A向左加速运动,B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图9-7乙设滑块A的底边长为L,当B滑下时A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由动量守恒定律得:L-xxMm ttmL解得:x=M+m当m≫M时,x≈L,即B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a≈g.g选项D中,当m≫M时,a≈g显然不可能.sin θ[答案] D【点评】本例中,若m、M、θ、L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1x、v1y,则有:v1y(M+m)hh=v1xL-xML111mv1x2+mv1y2+Mv22=mgh 222mv1x=Mv2解方程组即可得v1x、v1y、v1以及v1的方向和m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例2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图9-8甲(1)当ab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 【解析】(1)当线框的ab边从高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mgsin θ=BI1LBLv此时I1=R当线框的ab边刚好越过边界ff′(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ab边与cd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I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图9-8乙4BI1L-mgsin θa==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m(2)而当线框的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sin θ=4BI2L1故I2=I1 4BLv1由I1=v′=R43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sin θ 211v15动能减少了v2-m2v2 22432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315Q=sin θ+mv2.232[答案] (1)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315(2)sin θ+mv2 232【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如20XX年高考天津理综卷第10题、宁夏理综卷第20题、山东理综卷第24题,20XX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的第15题、北京理综卷第24题、江苏物理卷第6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25题等.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图9-9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 摩=f·s相.图9-10●例3 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图9-11A.最终木块静止,d1=d2B.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1&lt;d2C.最终木块静止,d1&lt;d2D.最终木块静止,d1&gt;d2【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0=(M+2m)v解得:v=0,即最终木块静止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1,有:mv0=(m+M)v111Q1=f·d1v02-(m+M)v12 22mMv02解得:d1=2(m+M)f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11Q2=f·d2v02+(m+M)v12-0 222(2m+mM)v02解得:d2=2(m+M)f即d1<d2.[答案] C【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如20XX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1题、山东理综卷第22题、重庆理综卷第24题,20XX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2题、山东理综卷第16题和第22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14题等.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题.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kx,ΔF=k·Δx.(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图9-12甲(m1+m2)gA.k1+k2(m1+m2)2g2B.2(k1+k2)22k1+k2C.(m1+m2)2g2() k1k2(m1+m2)2g2m1(m1+m2)g2D.k2k1【解析】取A、B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的力F恰好为:F=(m1+m2)g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1、x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图9-12乙(m1+m2)g(m1+m2)gx1=x2=k1k2故A、B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ΔEp=m1g(x1+x2)+m2gx2(m1+m2)2g2m1(m1+m2)g2=+.k2k1[答案] D【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ΔF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k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W=F·x(m1+m2)2g2(m1+m2)2g22k22k1k2总=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9-13所示,将A、B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离.图9-13●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1=1.5 kg,盘内放一质量m2=10.5 kg的物体P,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800 N/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图9-14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 =10 m/s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m1+m2)gx0=0.15 m k设秤盘上升高度x时P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k(x0-x)-m1g=a m1又由题意知,对于0~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12at=x 2解得:x=0.12 m,a=6 m/s2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m1+m2)a=72 N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m2g+m2a=168 N.[答案] 72 N 168 N【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故秤盘与重物分离.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例6 如图9-15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地面的高度h1=0.90 m.同时释放两物块,A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B物块换为质量为2m的物块C(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距地面的高度为h2处同时释放,C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也刚好能离开地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求h2的大小.图9-15【解析】设A物块落地时,B物块的速度为v1,则有:1mv12=mgh1 2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对A物块有:mg=kx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1mv12=mgx+ΔEp 2换成C后,设A落地时,C的速度为v2,则有:1·2mv22=2mgh2 2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1·2mv22=2mgx+ΔEp 2联立解得:h2=0.5 m.[答案] 0.5 m【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①”.如20XX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1997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等.●例7 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 的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9-16 甲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图9-16甲(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3)A的速度方向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解析】(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mA+mB)v=(mA+mB+mC)vA′(2+2)×6解得:vA′=m/s=3 m/s.2+2+4(2)B、C发生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的速度为v′,则有:mBv=(mB+mC)v′2×6解得:v′=2 m/s 2+4A的速度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其值为Ep,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111Ep(mB+mC)v′2+mAv2-mA+mB+mC)vA′2 222=12 J.(3)方法一A不可能向左运动.根据系统动量守恒有:(mA+mB)v=mAvA+(mB+mC)vB设A向左,则vA<0,vB>4 m/s则B、C发生碰撞后,A、B、C三者的动能之和为:11122E′=mAv2+(m+m)vmB+mC)vB=48 J ABCB222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为:1E=Ep+(mA+mB+mC)vA′2=12 J+36 J=48 J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E是不可能的,所以A不可能向左运动.方法二B、C碰撞后系统的运动可以看做整体向右匀速运动与A、B和C相对振动的合成(即相当于在匀速运动的车厢中两物块相对振动)由(1)知整体匀速运动的速度v0=vA′=3 m/s图9-16乙取以v0=3 m/s匀速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可知弹簧处于原长时,A、B和C相对振动的速率最大,分别为:vAO=v-v0=3 m/svBO=|v′-v0|=1 m/s由此可画出A、B、C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16乙所示,故A不可能有向左运动的时刻.[答案] (1)3 m/s (2)12 J (3)不可能,理由略【点评】①要清晰地想象、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相当于在以3 m/s匀速行驶的车厢内,A、B和C做相对弹簧上某点的简谐振动,振动的最大速率分别为3 m/s、1 m/s.②当弹簧由压缩恢复至原长时,A最有可能向左运动,但此时A的速度为零.●例8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和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图9-17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9-17甲所示);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到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9-17乙所示);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2处(如图9-17丙所示).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20XX年高考·重庆理综卷]【解析】设外壳上升到h1时速度的大小为v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2.(1)对外壳和)图9-18甲A.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B.物块仍将落在Q点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D.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解析】如图9-18乙所示,设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上的初速度为v0,物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图9-18乙μ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μg m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vv0-2μgs1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v0t-2解得.2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f=μ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μmga1′==μg m1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v0t-μgt2 解得.2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Q点,选项B正确.[答案] B【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①滑动摩擦力f=μFN,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②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v0的物块受到反方向的大小为μmg的力F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例10 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3 m/s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M=2 kg 的小木盒A,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开始时,A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m=1 kg 的小球先后相隔Δt=3 s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0=15 m/s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即进1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Δt1s才与木盒相遇.取g=10 m/s2,3问: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v0-2μgs=v图9-19(1)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m+M)v1解得:v1=3 m/s,方向向右.(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第1个球经过时间t0与木盒相遇,则有:st0=v0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M)g=(m+M)a解得:a=μg=3 m/s2,方向向左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t2,则:Δvt1=t2==1 s a故木盒在2 s)A.Q1一定等于Q2B.空调的制冷系数越大越耗能C.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量Q1=2.5×107 JD.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量Q1=5.0×106 J【解析】Q1=Q2+W>Q2,选项A错误;ε越大,从室内向外传递相同热量时压缩机所Q需做的功(耗电)越小,越节省能量,选项B错误;又Q1=Q2+=2.5×107 J,故选项C正ε确.[答案] C3.图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象,其中实线是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t2=1.5 s时的波形,且(t2-t1)小于一个周期.由此可判断()A.波长一定是60 cmB.波一定向x轴正方向传播C.波的周期一定是6 sD.波速可能是0.1 m/s,也可能是0.3 m/s【解析】由题图知λ=60 cm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可知:Tλ波传播的时间t1=,传播的位移s1=15 cm=44故知T=6 s,v=0.1 m/s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可知:33λ波传播的时间t2=T,传播的位移s2=45 cm=44故知T=2 s,v=0.3 m/s.[答案] AD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A,使之从C、B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拉力F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A.F>μ(2m+M)g B.F>μ(m+2M)gC.F>2μ(m+M)g D.F>2μmg【解析】无论F多大,摩擦力都不能使B向右滑动,而滑动摩擦力能使C产生的最大F-μmg-μ(m+M)g加速度为μg,故>μg时,即F>2μ(m+M)g时A可从B、C之间抽出.M[答案] C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a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 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b为反射光,c为折射光,它们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β和θ.逐渐增大入射角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β和θ两角同时增大,θ始终大于βB.b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c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C.b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b光在空气中的波长D.b光光子的能量大于c光光子的能量sin β【解析】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有:θ=α=n>1,故随着α的增大,β、θ都增大,sin α但是θ<β,选项A错误,且在全反射前,c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b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sin βcλ选项B错误;又由n=,b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在空气中的波长,但光子的sin αλ′能量不变,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 C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2 m/s的速度匀速前进,上方漏斗中以每秒50 kg 的速度把煤粉竖直抖落到传送带上,然后一起随传送带运动.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前进,则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A.100 W B.200 W C.500 W D.无法确定【解析】漏斗均匀持续将煤粉抖落在传送带上,每秒钟有50 kg 的煤粉被加速至2 m/s,故每秒钟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多做的功为:1ΔW=ΔEk+Q=v2+f·Δs=mv2=200 J 2ΔW故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ΔP=200 W.t[答案] B7.如图所示,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当施加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后,小球开始做简谐运动,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qEA.小球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k2qEB kC.运动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运动过程中,小球动能变化量、弹性势能变化量以及电势能的变化量之和保持为零qE【解析】由题意知,小球位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x0=k2qE处于原长或伸长了2x0,选项A错误、B正确.k小球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和电场力都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动能、弹性势能、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选项D正确.[答案] BD8.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20XX年高考·北京理综卷]()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则拉力大小应是2mgs in θ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则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解析】对于静止置于斜面上的滑块,可沿斜面下滑的条件为mgsin θ>μmgcos θ;同理,当mgsin θ<μmgcos θ时,具有初速度下滑的滑块将做减速运动,选项A、B错误;当μ=tan θ 时,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力f=mgsin θ,由平衡条件知,使滑块匀速上滑的拉力F=2mgsin θ,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 C9.国产“水刀”——超高压数控万能水切割机,以其神奇的切割性能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引起轰动,它能切割40 mm厚的钢板、50 mm厚的大理石等材料.将普通的水加压,使其从口径为0.2 mm的喷嘴中以800 m/s~1000 m/s的速度射出,这种水射流就是“水刀”.我们知道,任何材料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所能承受的压强的限度.,水射流与材料接触后,速度为零,且不附着在材料上,水的密度ρ=1×103 kg/m3,则此水刀不能切割上述材料中的( )【解析】以射到材料上的水量Δm为研究对象,以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pS·Δt=-ρSv·Δt·v得:p=ρv2=6.4×108 Pa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水刀”不能切割材料C和D.[答案] 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