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合集下载

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黄瓜药害
植物药害按发生时间快慢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发生快,症状明显,一般在施药后2~5天发生。 表现为:
叶片上出现麻斑点、穿孔、焦灼、枯萎、黄化、失绿、 畸形、厚叶、卷叶、落叶; 果实上出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不结实;花瓣 表现为枯焦、落花、落蕾、基部粗短肥大且缺少茸毛、表 面变厚发脆或变色腐烂; 植株生长迟缓,株体矮化,茎杆扭曲,甚至全株死亡。 植物的幼嫩组织或器官容易发生此类药害。施用无机 铜、硫杀菌剂和有机砷类杀菌剂容易引起急性药害。
症状:
1、臭氧:叶面班驳或褪绿斑,或植株矮化、提早落叶。 2、二氧化硫:生长抑制、叶片失绿、脉间漂白。
3、氮化物(内燃机废气、石油或煤燃烧):幼叶叶缘
变色(红褐色、亮黄褐色)。 4、乙烯(汽车废气、煤、油燃烧、后熟的果实等): 叶片早衰、植株矮化、花果减少。
三、植物的药害
各种农药(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 除草剂等)和化学肥料,如使用浓度过高或用 量过大,或使用时期不适宜,均可对植物造成 化学伤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无病症(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有腐生 菌出现)。
2、田间分布常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比较普遍, 面积大。 3、无传染性,田间无发病中心。
4、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在遇到新病害或难于区分的病害时,应采用柯赫氏 法则证明病害是否有侵染性。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 侵入和发病。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 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如某些叶班病害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 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 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
.
2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
常;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
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
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 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 物 非 侵 染 性 病 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 性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 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 害。
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的不同 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又叫非传染性病害 或生理性病害。
.
1
.
31
大白菜缺钙 - 干烧心
.
32
大白菜干烧心病
.
33
水 稻 缺 镁
.
34
来自百度文库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七章葡萄病害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七章葡萄病害
选择合适的药剂
根据病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 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适时用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病原菌侵染 高峰期等关键时期用药,提高 防治效果。
轮换用药
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 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 。
注意安全间隔期
使用化学药剂后,应注意安全 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对环境
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病害调查和监测
01
定期对葡萄园进行病害调查和监测,了解病害种类、分布和发
生规律,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治理
02
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葡
萄病害,降低病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预防为主
03
注重预防措施,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
传播。
侵染过程和症状表现
病原菌侵入葡萄植株后,在寄主体内繁殖并扩展,导致组 织病变和症状表现。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侵染过程和症状 特点。
病害的流行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菌迅速繁殖并扩展,导致病害 在葡萄园内广泛传播和流行。流行过程受气候、品种、栽 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01 02
气候条件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葡萄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鉴定、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葡萄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

非侵染病害与侵染病害的简易区别

非侵染病害与侵染病害的简易区别

非侵染病害与侵染病害的简易区别

第一篇:非侵染病害与侵染病害的简易区别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即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造成食用菌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生理性病害,也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是指生长环境条件不良或栽培措施不当。如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pH值过小或过大,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或过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农药、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等。非侵染性病害最常见的症状是畸形、变色。例如缺素症。生理病害往往有逆境引发的所以一般是大面积同时发生,没有传染扩散的现象。这类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再继续,能恢复正常状态。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这类病害有传染的过程,病害有轻重之分,表面可以发现病原物及它们所变现的特征(白毛,脓状物等)

第二篇: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简易区别

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简易区别

一、生理性病害具有“三性一无”特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

1.植物病害的病因包括()。

答案:

功能基因变异;不良的环境因子影响;病原生物侵染

2.根据发病原因,通常将植物病害分为两类,即()。

答案:

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

3.病害三角是指侵染性病害发生的三要素,包括()。

答案:

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

4.侵染性病害通常有传染性,在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答案:

5.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外部症状通常有病征和病状,病征是指病原物在病部表现

的特征,病状是指植物受害后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答案:

6.植物发病后会表现出特定的症状,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

7.1845年-1846年的爱尔兰大饥馑主要是由马铃薯晚疫病大暴发引起的。()

答案:

8.1942年-1943年孟加拉饥荒主要是由稻瘟病大暴发引起的。()

答案:

9.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称为并发症。()

答案:

10.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

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的现象称为隐症现象。()

答案:

11.什么是病害的三角关系与四面体关系?

答案:

null

12.什么是植物病害?

答案:

null

13.病害三角指的是___、___、___三者相互配合才能造成病害的发生。

答案:

null

14.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___和___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___,病征主要有___。

答案:

null

15.症状是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应以立法手段防止在植物及其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传播病虫害的措施,由植物检疫机构按检疫法规强制性实施。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可保护无病区,限制和缩小疫区,铲除新传入而未蔓延开的包含病原物在内的检疫性病虫和杂草,那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果树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镁症、缺锰症、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等。

防治途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抗性锻炼和抗性育种,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一是改善环境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烟草气候性斑点病
大气污染(马铃薯)
二、化学因素
2、环境污染
主要是空气污染,以及废水。
臭氧污染(西瓜)
臭氧污染(烟草)
二、化学因素
2、环境污染
主要是空气污染,以及废水。
空气污染(云杉)
苹果灼伤病
二、化学因素
2、环境污染
主要是空气污染,以及废水。
因重金屬污染而休耕的農田
油污染的稻苗
二、化学因素Fra Baidu bibliotek
3、药害
二、化学因素
3、药害
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百草枯药害(玉米)
正邦牌灭生性除草药害(水稻)
二、化学因素
3、药害
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2.4-D药害(番茄)
抑芽丹药害(烟草)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三、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1)非侵染性病害常常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有的甚至 是先决条件。它可以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发病程度。
红苕冻伤与红苕软腐病 低温霜害与水稻烂秧病 (2)侵染性病害常诱发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进一步加重 侵染性病害,形成两种病害的交替发生,恶性循环,加速植物死亡。 苹果褐斑病与苹果树衰。
球根牵牛冷害
一、物理因素
2. 光照不适
❖ 光照过强

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病害 = 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
PPT学习交流
2
第一节 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一、草坪病害的分类 n非侵染性病害:
–不再草坪草之间传播 –环境,管理措施
n侵染性病害:
–草坪草之间传播 –病原体引起
PPT学习交流
3
第一节 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一、草坪病害的分类
侵染性病害病原物 真菌
大多数草坪病害的病原体 细菌
病毒
进行药剂拌种。 对已建草坪上发生的腐霉病,防治效果较
好的药剂有甲霜灵、乙磷铝、杀毒矾、代森锰 锌等。
PPT学习交流
17
褐斑病 Brown Patch
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
核菌 适宜的发病条件
褐斑病主要发生的季节为5~9月。当土壤 温度高于20℃,气温在30℃左右时,病害开 始发生。高温高湿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
第七章 草坪保护
•第一节 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草坪虫害及其防治 •第三节 草坪杂草及其防治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草坪病害
草坪草受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 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组织 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其正常的生理 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调节复员的程度, 生长发育收到限制或者死亡,最终破坏 景观效果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
PPT学习交流

植物保护学复习提纲

植物保护学复习提纲

植物保护学复习提纲

绪论

生物因子:包括各类有害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即所谓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病害由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植物虫害主要指昆虫和螨类;草害主要指农田杂草;鼠害指啮齿类动物。

非生物因子:气候、土壤、水肥等,对植物造成诸如干旱、涝害、冻害和缺肥等伤害。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

病害: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的现象。

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导致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可分为三种:1、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2、不良的环境因素;3、病原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有以下五大类型:

1、变色:由于病部细胞的色素改变,导致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均匀或不均匀改变。

2、坏死:发病植物组织和细胞受破坏而死亡。

3、腐烂: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

4、萎焉: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

5、畸形: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造成的形态异常

病征: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组织结构。有以下六大类型:

1、霉状物:小麦赤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甘薯软腐病、柑桔青霉病等。

2、粉状物:苹果白粉病、小麦散黑粉病、水稻粒黑粉病等。

3、锈状物:各种锈病

4、粒状物: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毛豆炭疽病、茄子褐斑病、西瓜白绢病、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不同的病害,所用的药剂和防治方案都不一样,一定要因地

制宜,对症下药。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如营养物质的缺乏,水分失调,高温和干旱,低温和冻害,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黄瓜沤根、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非侵染性病害不产生病症,不互相传染,致病因素消失后则不再发展,不需要药剂防治。但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引起植物组织的衰退和死亡,而滋生某些腐生性真菌和细菌,容易被误认为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其中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里最重要的一类,种类和数量也最多。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有哪些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有哪些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有哪些

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表现为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如棉花苗期炭疽病、立枯病都造成叶片或根部坏死而出现死苗。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造成根部或根部叶鞘坏死,小麦白粉病、锈病(又叫黄疸)造成叶片坏死,赤霉病则造成穗部坏死等,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大家知道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有哪些吗?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果树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镁症、缺锰症、

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等。

染有锈病的菜豆和向日葵叶子受氧化烟雾伤害比健康叶子少。被臭氧伤害的马铃薯叶片则能很快感染灰霉病菌。浓度为100微克/米3的二氧化硫能明显降低黑点病菌在玫瑰花上的侵染力;二氧化硫还可降低菜豆的锈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氟可影响菜豆上烟草花叶病毒病斑的发展,病斑数目随氟量而增加;但氟量达到500ppm后继续上升时则病斑数又减少。非侵染性病害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病原物的侵入而变为侵染性病害。如冻害、冷害经常导致苹果树腐烂病、菠菜和苜蓿根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等。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 )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 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 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 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 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 的变化;
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 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进行治疗诊断。
2020/11/4
37
田间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①没有病征。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 部可能会有腐生菌类出现。
2020/11/4
26
2020/11/4
27
小麦冻害
西甜瓜冻害
2020/11/4
28
2020/11/4
日灼病
29
二、水分、湿度不适
1.长期水分供应不足而形成过多的机械组织,使一些肥 嫩的器官的一部分薄壁细胞转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 溶性糖转变为淀粉而降低品质。
剧烈的干旱可引起植物萎蔫、叶缘焦枯等症状。木本植 物表现为叶片黄化、红化或其它颜色变化,或者早期落 叶、落花、落果。禾本科植物在开花和灌浆期遇干旱所 受的影响最为严重。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的不足、比例的失调或过量,空 气、水和土壤的各种污染,化学农药的药害等等;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农作物由于受到病原体的侵染造成根部坏死或造成植株维管束堵塞而阻止水分的向上运输,使农作物缺水而引起植株萎蔫,这种萎蔫往往经过几次反复而使植株死亡,而有的症状轻微的则可缓和。如棉花、茄子的枯萎病、玉米的青枯病等,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大家知道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哪些吗?

1、缺镁症

常在酸性土及轻沙土的果园发生。主要发生在老叶上,尤其以挂果多的老年树,其结果母枝的老叶为甚。最初表现为老叶顶端及两侧的叶片出现轻微的黄化,主脉附近少许叶片呈绿色,严重时仅叶片主脉基部呈楔形绿色区、其余部分黄化,甚至全叶黄化,提早脱落,新梢不能正常转绿。

2、缺锰症

常在酸性土和砂质土的果园发生。发病初期叶片黄化症状与缺锌相似,且缺铁症状常隐藏于缺锰症,因此缺锰症不易判断,常被误为缺锌症。缺锰症黄化程度较轻,主、侧、细叶脉附近叶肉多不黄化,且新梢叶片大小正常。

3、缺锌症

常在酸性砂质土及轻沙土的果园发生。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先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发病的新梢叶片比正常叶片明显小且窄,新梢节间缩短,小枝顶枯,果实偏小、僵硬,汁少味淡。

4、缺铁症

常在碳酸钙或碳酸盐过多的碱性土壤的果园发生。初期新梢顶

叶呈淡绿色,进而叶脉间的叶肉黄化,仅叶脉网状绿色,叶片失绿黄化失去光泽,与严重缺氮症相似,但同树老叶仍为正常绿色。叶片早落,果实变小,幼果果皮绿色变淡。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匿名 | 浏览 812 次 2014-03-18 12:48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条回答

问题够专业的。两个概念。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无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主要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无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不适宜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不适宜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这些因素有的单独起作用,但常常是配合起来引起病害。化学因素大多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控制能力也将越来越强,许多非侵染性病害将被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 间 水 稻 缺 磷
玉 米 缺 磷
棉 花 缺 磷




油 菜 缺 磷 叶 序
梨 树
缺 磷
水 稻 缺 钾
玉Biblioteka Baidu米 缺 钾
水 稻 缺 钙
大白菜缺钙 - 干烧心
大白菜干烧心病
水 稻 缺 镁
玉 米 缺 镁
葡 萄 缺 镁
柑 橘 缺 镁
二、环境污染
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其它还有水源和土壤的污染、酸雨等。 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化学工业和内燃机排出的废气,如氟 化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 有些气体如水银蒸气、乙烯、氨、氯气等,不会扩散太远,其 危害仅限于污染源附近;
作物缺素症检索表
症状在老组织上先出现(氮、磷、钾、镁、锌的缺乏):
不易出现斑点(氮、磷):
新叶淡绿,老叶黄花枯焦,早衰 ………………………………………………………缺氮 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推迟 ……………………………………………………缺磷
容易出现斑点(钾、锌、镁):
叶尖及边缘先枯焦,斑点症状随生育期而加重,早衰 ………………………………缺钾 叶小,斑点可能在主脉两侧先出现,生育期推迟 ……………………………………缺锌 脉间明显失绿,有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但不易出现组织坏死 …………………….缺镁
二、水分、湿度不适
缺水:供应不足时会使幼嫩组织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溶性糖转变为 淀粉而降低品质,同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植株矮小细弱。剧烈干旱可 引起植物萎蔫、叶缘焦枯等症状。 土壤中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植物根部缺氧,导致根变色、腐烂, 地上部叶片变黄、落叶、落花等症状。
三、光 照 不 适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强度和光周期。 ◆光照不足(常发生在温室及保护地栽培的情况下),导致植物徒长,影响叶绿素 的形成和光合作用,植株黄花,组织结构脆弱,容易发生倒伏或受病原物 的侵染。 ◆光照过强很少单独引起病害,多与高温、干旱相结合,引起日灼病和叶 烧病及枯斑。 ◆光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条件不适宜,可导致延 迟或提早作物的开花和结实,造成产量的损失。
表现为变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等特点与非侵染性病害相区别。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无病症(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有腐生菌出现)。
2、田间分布常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比较普遍,面积大。 3、无传染性,田间无发病中心。 4、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在遇到新病害或难于区分的病害时,应采用柯赫氏法则证明病害是否 有侵染性。
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钙、硼、铁、硫、锰、铜、钼的缺乏):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另一些则能扩散很远造成更大危害,如氟化氢、二氧化氮、臭 氧、过氧酰硝酸盐(PAN)、二氧化硫等。
环境污染引起的症状:
1、臭氧:叶面斑驳或褪绿斑,或植株矮化、提早落叶。 2、二氧化硫:生长抑制、叶片失绿、脉间漂白。 3、氮化物(内燃机废气、石油或煤燃烧):幼叶叶缘变色(红褐色、亮黄褐色)。 4、乙烯(汽车废气、煤、油燃烧、后熟的果实等):叶片早衰、植株矮化、花 果减少。
2、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 害的可能
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而没有病征,具体操作需注意:一是病组织上可能存在非 致病性的腐生物,要注意分辨;二是侵染性病害的初期病征也不明显,而且病毒、植 原体等病害也没有病征。 对于无病征的病毒、植原体等病害通过如下判定:田间有无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 病状分布是否均匀(一般幼嫩组织重,成熟组织轻甚至无病状);病状是否为复合的(通常
苹果苦痘病
(Apple bitter pit)
病因:氮、钙比例失调。氮/钙10~30
苹果水心病
(Noninfectious disorder of apple)
病因:钙氮不平衡,山梨醇积累。
李黄叶病
(Iron deficiency of plum)
病因:铁素不足。
猕猴桃黄叶病
(Iron deficiency of kiwi)
慢性药害:
植物的慢性药害并不很快表现明显的症状,而是逐渐影响植株的正常 生长发育:
使植物生长缓慢、枝叶不繁茂,进而叶片变黄以至脱落;
开花减少,结实延迟,果实变小,早期落果; 品质下降,色淡,味差,籽粒不饱满,种子发芽率降低等。
残留药害:
人们在施药时,总会有部分药剂落于地面,如果是施毒土或药剂处 理土壤,则全部药剂落在地面或表土中。 这些药剂有的可能分解很慢,在土壤中积累,待残留药物积累到一定 程度,就会影响作物生长而表现药害。 植物受残留药害显示的症状与慢性药害的症状相似。
不适当地使用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也会引起药害,如使用
2,4-D进行番茄蘸花保果,若浓度过高会造成茎畸形皱缩,叶片变为鸡爪状。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
分析病害的田间分布类型。 水、肥、气象因子和有毒气体等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发生分布普遍而均匀, 面积较大,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病害出现不规则的分布,往往与地势、地形和风向 有一定的关系。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不适宜的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 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 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班病害 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 害的恶性互作。
第二节
化学因素
引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调、空气污染及化 学物质的药害等。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比例失调、营养过量。 如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地块,在连作频繁的保护地栽培等情况下,土 壤中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不平衡日益突出,在这种土壤环境中生长的作物, 往往会表现出营养失调症状。
2、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非侵染性病害? 答: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 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 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病害的现场观察和调查十分重要, 这对于初步确定病害的类别、进—步缩小范围很有帮助。 非侵染性病害不是由病原物传染引起的,因此表现出的 症状只有病状而没有病征,这就可以通过检查有无病征初步确定 是否非侵染性病害。 在区分非浸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时,应该明确非侵染 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是: ①没有病征。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 有腐生菌类出现。 ②田间分布往往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比较普遍, 面积较大。 ③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发病中心。 ④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在遇到新病害或 难于区分的病害时,应采用柯赫法则证明病害是否有侵染性。
3、治疗性诊断
根据田间症状的表现,拟定最可能的非侵染性病害治疗措 施,进行针对性的施药处理,或改变环境条件,观察病害的发 展情况。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缺素症在施肥后症状可以很快减 轻或消失。
4、换位诊断
土壤——空气
土壤调换;作物调换; 土作同移:可以判断是否与空气有关。
土作互换:可以判断是否与土壤有关。
三、植物的药害
各种农药 (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 和化学肥料, 如使用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或使用时期不适宜,均可对植物造 成化学伤害。
黄瓜叶片药害
植物药害按发生时间快慢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发生快,症状明显,一般在施药后2~5天发生。表现为: 叶片上出现麻斑点、穿孔、焦灼、枯萎、黄化、失绿、畸形、厚叶、 卷叶、落叶等症状; 果实上出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不结实;花瓣表现为枯焦、落 花、落蕾、基部粗短肥大且缺少茸毛、表面变厚发脆或变色腐烂; 植株生长迟缓,株体矮化,茎杆扭曲,甚至全株死亡。 植物的幼嫩组织或器官容易发生此类药害。施用无机铜、硫杀菌剂和 有机砷类杀菌剂容易引起急性药害。
A
B
本章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病因? 答: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
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 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 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 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 大类,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 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不适宜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 的异常; 不适宜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 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栽培制度和措施发生了很大变 化,如复种指数的提高,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使农作物赖以生 存的环境逐步人工化;以及将获取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作为单一追 求目标而造成的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植物生长的环境变坏, 植物营养的不均衡更加突出,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种类增多,发病面 积扩大。
四、其它因素
一、温度不适
1、高温:引起灼伤(常在向阳面)。 机制:钝化某些酶的活性,促进其它酶的活性,导致异常的生化反应 和细胞死亡。蛋白质变性,细胞质膜的破坏、窒息和毒性物质的释放等。 2、低温(冷害和冻害):当气温在0~10℃时,一些喜温作物(黄瓜、水稻 亚热带地 区的果树) 易受到冷害。表现为变色、坏死、表面斑点、芽枯。当气温在 0℃ 以下时,植物会受到冻害。表现为幼叶或幼茎出现水浸状暗褐色病班,逐渐 死亡;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3、剧烈变温:温差太大时,对植物的影响很大。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
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又叫 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番茄低温障碍
<13℃ 不能正常座果 <15℃ 落花落果 <10℃ 冷害
番茄高温障碍
病因:35~40℃,持续4h
苹果日灼病(Apple sun scald)
病因:强光、高温、干旱。
李子日灼病(Apple sun scald)
病因:强光、高温、干旱。
柑桔裂果病
(disorder caused by water st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