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研究进展
( 1 .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第 一 临床 医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2 .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中 西 医 结合 医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8 )
摘要 : 论 述 了西 医 、 中 医和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UC ) 的 研 究进 展 , 西 医治 疗 UC主 要 有 灌 肠 、 口服 、 静脉 注射等 疗法; 中 医 治 疗 主要 有 汤 剂 口服 与 汤 剂 灌 肠 等 疗 法 ; 中 西 医 结合 主 要 有 西 药 I 2 : 服 + 中药 汤 剂 灌 肠 , 西 药 口服 + 中 药 汤 剂 口服 , 西药 口服 + 中 药 汤 剂 口服 + 中 药 汤 剂 灌肠 , 西 药灌 肠 + 中 药 汤 剂 灌 肠 , 西 药 口服 + 西 药 灌 肠 + 中 药 汤 剂 灌 肠 , 西药灌肠 + 中药 口
2 1 00 28,Chi na )
K EY W O RDS: i nt e gr at e d Ch i n es e a n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e;u l c e r a t i ve c o l i t i s; r e s e a r c h p r 报 2 0 1 3 年 5 月第 2 9卷 第 3期
J C  ̄RN A LO FN AN J I ? , ' GU NI V E 2  ̄I T YO F T O V I V o 1 . 2 9No . 3Ma y 2 0 1 3
・
综述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f o r t he Tr e a t me nt o f Ul c e r a t i v e Co l i t i s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医治疗上,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将中医治疗UC的辩证分型、经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无法明确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程多在4~6周以上[1]。
现代西医治疗UC,临床上常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及手术等方法,但仍存在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国的医学中并没有UC一词,但根据其临床的变现可以反应与UC相应的病名。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将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UC的病因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不畅、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属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肺诸脏密切相关。
二、中医内治法(一)辩证论治李毅等[3]研究表明UC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肠道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
宋晓红[4]将UC分为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阳不振型、脾肾阳虚型;其中治疗湿热型的处方为白术、白头翁、苍术、赤芍各15g,黄芪、木香、白蔻、竹茹、陈皮、黄连、佩兰各10g、桔梗9g、当归12g;治疗肝郁气滞型的处方为白芍、焦三仙、柴胡、香附、桃仁各15g,当归10g,防风、槟榔、大黄、红花、陈皮、炒枳壳各6g;治疗脾阳不振型的处方:土白术、党参、炙黄芪各15g,肉蔻、炙甘草、炮姜、陈皮各10g,柴胡、升麻各9g,当归6g,大枣10枚;治疗脾肾阳虚型的处方:土白术15g,党参、罂粟壳、补骨脂、诃子肉、肉桂、赤芍、吴萸、肉蔻、当归各10g,木香9g;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为 71.67%(43/60)。
溃疡性结肠炎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literature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J].Ended Dent Traumato1. extirpation[J].Dent Traumatol,2009,25:32--42.
1997,13:153-163.
[23]Martins WD,Westphalen FH,Westphalen VP,et a1.Multiple
关 。越 来越 多的证 据 表 明遗 传 易感 性在 UC发病 中发挥着 重要 作 连锁 不平 衡 。IBD2中基 因主 要有 IFN— 基 因 、维 生素 D受 体基
用 。
因 、NRAMP2基 因 。 以色 列科 学 家 在对 维 生 素 D受体 (VDR)基
1 溃疡 性结肠 炎 的流 行病 学
teeth[J].Dent Traumatol,2004,20:21—28.
[22]Hinckfuss SE,Messer LB.An evidence-ba sed assessment of the
【17]Barrett EJ,Kenny DJ,Avulsed perma nent teeth: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replanted avulsed teeth.Part I:timing of pulp
内蒙 古 中医药
tooth avulsion:a case report【J]_J Contemp Dent Pract.2009,10: [19]Hiltz J,Trope M.Vitality of human lip fibroblasts in milk,
91—97.
Hanks balanced sa lt solution and Viaspan storage media[33.Ended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西医治疗
03 三、总结
02 二、中医治疗 04 参考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上升 趋势。本次演示将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一、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传统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对于 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激素依赖和停药反跳现象。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患者,可减轻病情并减少复发。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进行系统评价。其次,深入探讨中医治疗的作用机制,加强对作用靶点和作用机 制的研究。最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总之,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发挥其 治疗作用,应加强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探讨及优化治疗方案等方面的 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 患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 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 治疗靶点。其次,虽然中药和针灸等物理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 制尚不明确,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最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尚 不充分,未来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1 细胞毒 T淋 巴细胞相 关抗原 4 ( c y t o t o x i c T l y m p h o —
c y t e a n t i g e n一4, C T L A一4l
C T L A一 4属 于免 疫球 蛋 白超 家族 成 员 , 主要在 激活 的 T 细胞上表达 , 通过 与 C D 2 8竞 争 与 B 7结 合 , 抑 制 T 细 胞 活
表型有关。张惠霞等 认为 H L A~C w 0 7和 H L A—C w 1 2等位基 因可能分别与 U C和克 罗恩病的敏感性 关 系密切。
对 日本 人 全 基 因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H L A—C w%1 2 0 2一B
有1 0 0多年 的 历史… , 经过各 国学者 的研 究。 现普 遍认 为 ,
和克 罗 恩 病 的 指 标。还 有 研 究_ 】 讧 实 HL A —D R B 1的
r s 9 2 6 9 9 5 5基 因 多 态 性 与 U C 的 高 风 险 密 切 相 关 。 郭 海 建
在基 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方面发病机制研 究进展 综述如下。
等 也证 实 H L A— D P B 1 等位基 因与广 东汉族人 群的 u c有
汉族 U C 明显 相 关 。
U C患者的基 因危险性和病理 生理 学方面有 重要 的作 用, 同
时, 通 过 实验 得 出 U C患 者 C T L A一 4基 因( A T ) 1 1 重复序列 多 态性与 C T L A一 4基 因表 达 水 平 相 关 , 它 可 能 通 过 遗 传 变 异
H I J A—D R B I 与正常者相比表达上调 , H L A—D R B I多态性与 U C有相 关 性。 有研 究 者 证 实, 在 汉 族人 群 中, HI A — D R B 1 0 7与全结肠 炎、 无肠外表 现 以及 中重 度 U C呈 正相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目前 U C真正病 因尚不清楚 , 多种因素可能促进这种疾病 的发
生和发展。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 物学研究 的发展使本 病在 病因
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1 环 境 因素
U C患者和 1 6 8 例健康对照人群的 N F K B 1 基因  ̄ 3 7 7 4 9 6 3 C > G
和r s l 1 7 2 2 1 4 6 A>G的多态性 , 其研究 表 明在  ̄ 3 7 7 4 9 6 3 C>G 位点 , U C组 G G基 因型和 等位基 因频率 均 明显 高于 对照组 ,
受多种因素影响 , 包括免疫 细胞及其 活化水平 , T N F一 启动 子区域 的单 核 苷 酸 多 态 性 ( 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的遗传多态性有显著关系 。
3 . 2 细胞免 疫 : 树 突状 细 胞 ( D C) 是 专 职 的抗原 提 呈 细胞 ( A P C ) , D C通过 T O L L样 受体 ( T L R s ) 识 别微生 物作 出反应 , D C对 T L R s 表达上调 ; 在正常对照组 , 肠道上皮 D C几 乎不表 达T L R 2和 T L R 4 ; 而在 U C中 D C对 这两种 T L R s高度表 达 。 结肠黏膜 D C浸润的频率 与 U C活动性炎症 的严重性 呈正相
N F K B ) 位于人类第 4号染 色体( 4 q 2 4 ) 上, 编码转录抑制 因子 , 其被剪切并结合 亚单位 , 即N F K B 。N F K B是在进 化学上 高度 保守的一种转录 i n z i , 在免疫反应 、 细胞生长 、 病毒感染 及包括 U C在 内的多种炎症性疾病 中起 重要作用 。郭俊宇 等 采 用 聚合酶链反应 一限制性 片段长度 多态性方法检测 了 1 4 9例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丁栋;李佳妮;齐冉;陆源;杨勇【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肠病。
最新研究表明多种基因异常导致T细胞对一系列肠道共生菌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进而损伤肠黏膜是其主要病因。
多种环境因素能瞬时破坏黏膜屏障,与基因异常共同作用,扰乱免疫反应或者肠道菌群,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异质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诊断的复杂性,目前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评估,内窥镜检测,组织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盐,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学抗体等。
本文总结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结肠炎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策略。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7(036)007【总页数】5页(P404-408)【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分类发病机制诊断【作者】丁栋;李佳妮;齐冉;陆源;杨勇【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溃疡性结肠炎是两种常见炎性肠疾病(IBD)中的一种。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时,肠道免疫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并具有极高的复发可能。
该病发病的高峰是在15~25岁,临床上诊断主要通过内窥镜和组织学手段[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特点表现为直肠与结肠中的连续黏膜溃疡,起始于直肠,不同程度地扩展,最长可以蔓延到盲肠[2]。
其病因至今仍未确定,普遍认为是受到了环境、遗传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也有研究认为其符合太阳耀斑的活动规律[3]。
多重因素导致了近些年该病的高发,2009年在美国大概有593 0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在欧洲,每10万人中就有21~246人受到该病的影响。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Ve sh t ci ] u A【等通过研究发现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 的凋亡加速 ,特别是活动期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明显 增加 与溃疡性结肠炎 的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吴焕淦[ 电镜 6 ] 在 下观察发现 UC模型组大 鼠结肠组织出现大量 的凋亡细胞 ,同
时细 胞 器 也 发 生 浓 缩 ,有 些 已形 成 了凋 亡 小 体 ,经 过 隔 药灸 与 电针 气 海 、关 元 穴 治 疗后 ,这 些 情 况 发 生 显 著 的 改善 ,不 仅 在 形 态 学上 细 胞 结 构 的变 化 没 有 模 型 组 典 型 ,而 且 发 生 凋 亡 的 细 胞 数 目也 有 所 下 降 。在 此 基 础 上 ,采 用 流 式 细 胞 仪检 测 结肠 组
果发现 电针 、 隔药灸天枢穴能够有效减轻 UC 模型大 鼠结肠组
织 的炎 症 和 损 伤 程 度 , 促 进 结肠 粘 膜 溃 疡 的修 复 ,提 示 电针 、 隔药 灸 天 枢 穴 UC有 一 定 的治 疗 作 用 。 越来 越 多 的证 据 提 示 , UC 发 病 中 结肠 组织 上 皮 细 胞 的凋 亡 明显 增 多 。Gado E3 u i 【 】 和
关。 杨顺益 通过观察 3 5例 U 患者经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C 前后 ,用免疫酶法对 T 淋 巴细胞亚群 的变化进行 了解 ,结果
发 现 治疗 前 患者 C 8 D +明显 低 于 正 常 ( l .1 ,C 4 /D8 尸 OO ) < D +C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层的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
UC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UC的现有诊治研究进行综述。
一、诊断UC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UC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黏液和脓液的排出等。
在体征方面,UC患者常有肛门和直肠周围的炎症,可以通过直肠检查和肛门指诊进行观察。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等。
UC的确诊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得出UC的确诊结果,同时还能识别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例如克隆氏病和结肠癌等。
二、治疗UC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5-氨基水杨酸制剂、巯基嘌呤、生物制剂等。
1. 5-氨基水杨酸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UC的第一线治疗药物,在缓解患者炎症反应、降低肠壁细胞凋亡率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常用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米索前列醇、桂林胶囊等。
不过,它们常常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肝功能损害等,需要患者密切检测。
2. 巯基嘌呤巯基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够减轻UC的症状和炎症反应。
使用巯基嘌呤需要注意其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检查及全血细胞计数等。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UC治疗的新一代药物,据报道它们的疗效更好,也更安全,一般用于激素难治性的患者。
最常用的生物制剂为抗TNF-α单克隆抗体(如英夫利昔单抗、注射用达拉诺昔单抗等)。
UC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失水、出现肠穿孔或休克等,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结肠切除和回肠-结肠吻合术等,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恢复和调护。
三、预防UC的病因目前不明确,而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相联系的病理机制是造成UC的原因之一。
实验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相关研究
A A 、 N A等 自身 抗体 的试 剂盒 由德 国 欧蒙 公 司 N 1A C 生 产 . N A体 采 用 在 生 物 薄 片 马赛 克 上 覆 有 中性 A C 粒 细胞 ( 乙醇或 甲醛 固定 )H P 2细胞 和灵 长类肝 、 e一 组织 的 复合 片 . ℃保存 备 用 操作 方 法严 格按 试剂 4
・
1 3・ 5
第 2 8卷 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实 验 与 检 验 医 学
E E MEN AL XP RI T AND L BORAT A 0RY MEDI NE CI
Vo- . l28 No2 Apr 01 .2 0
・
实验研究 ・
实验 室检测对 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诊 断和评估 预后 的相关研 究
机理的研究可能有重要帮助。U C病 人 的 A C 可 能 对 多 种 抗 原 反 应 . 意 义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证 实 NA 其
A C N A、
P 3 体 和 M O 抗体 作 为 一种 血清 学 标 志 。 于 U R 抗 P 用 C的 临 床 诊 断 和 鉴 别诊 断具 有 一 定 实 用 价 值 , 定其 相关 抗 原 对 U 的发 病 确 C
1 试 剂 和 方 法 . 2
主 , 累及 直 肠 和远 端 结肠 , 可 向近 端 扩展 , 多 但 以至 遍及 到整个 结 肠 。主要 症状 有腹 泻 、 脓血 便 、 腹痛 和 里急 后重 。 病程 比较 长 。 病情 轻重 不一 . 反 复发作 。 常 炎症 主要 侵 犯 直肠 、 乙状 结 肠 、 结肠 , 有 少 数 累 降 也 及横 结肠 及 全结 肠 , 以左 侧 结 肠 多见 。临 床 诊 断 比
有 许 多报 道 .认 为抗 中性 粒 细胞 胞 浆 抗体 fnie — a t u n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医学技术和研究的不断进步,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疾病的诊断1. 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
患者的病史询问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信息。
体格检查主要是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皮肤黏膜、淋巴结等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炎症标志物等指标的检测。
内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包括溃疡、出血、息肉等表现。
2. 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中。
血清标志物检测(如C-反应蛋白、粪便标本中钙卫蛋白等)、全结肠镜检查配合双重气囊高分辨率MRI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检出率。
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辅助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二、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传统的药物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但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应用于UC的治疗,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抗白细胞介素-12和23(IL-12/23)药物等。
这些新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控制UC的炎症反应,而且还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较好的长期疗效。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结肠切除术、直肠切除术和全直肠切除术等。
随着微创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m o t lt rs n a n to ls m p e ofm a nt n nc m o a ys s ra i y ik i a i na a l i e a e he di l i
它对人 体神经 、肌 肉等 的一些 不 良反应 。相信 随着 科学技 术的发展 和
关于他 汀类药物 的研究 的深入 ,关于它 的安全性 和作用机 制将进一 步
p t nsJ. J e y ,9 93 ()5 7 5 7 ai t[] e Am n s1 9 ,35 :0 — 1 . Kd
[】 2 李 文红 .MGC A还原 酶 抑 制剂 对 预 防痴呆 有 帮 助 [ . 外 3 2 H .O J国 】
外 多器 官损 害 的疾 病 ,其 发病率 有 明 显种 族差 异性 。近年 来我 国惠 病率 也 由增 高趋 势 ,严重 影 响 了中老 年人 的 健康 。现 代 临床 治疗 UC 的 方 法 多种 多样 ,尤 其近 几年 出现 了较 多生物 科பைடு நூலகம் 。本 文就现 代 临床 治疗 U 的相 关方 法进 行综 述 。 C
质类 固醇激 素对U 的治疗效 果进行研 究 ,发现A T 与 S S 联合 应 C ] cH A P
用对U 急性发作 期具有 良好的控制 作用 ,其 总有效率 为8. C 5 %;而对 7 于3 内复 发病例再 次给予联合 用药 ,结果 总有效率 为7. 年 6 %,虽然低 2 于初次治疗 ,但控制效果仍然 良好。
由类 固醇 减量 时可选 用 ,临床常 用药物 包括 环孢 素 ( Y)、 甲氨蝶 C
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遵义市中医院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紊乱、肠道菌群失衡、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有关,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起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传统治疗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副作用。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越来越多的报道提到了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肠道菌群;溃疡性结肠炎;益生菌;粪菌移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血便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黏膜及其下层的炎症反应所致,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的严重紊乱。
在西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可高达6~15/100000,多数集中在年轻人群开始发病,病程可多达几十年甚至伴随终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寿命,增加社会经济负担。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日益恶化,结肠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3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罹患结肠癌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
过去,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结肠切除术,旨在抑制炎症,但是,由于长期使用,这些方法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日益增加。
一、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毫无疑问,肠道微生物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抵御疾病,促进营养的吸收,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健康的生长,并且还能抵抗肿瘤。
目前,人类肠道中已知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种。
随着肠道内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的改变,尤其是在其分布失衡的情况下,这些细菌的活性和功能将受到严重的损害,进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出现,加快人类的衰老,甚至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的发展。
尽管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占据绝大多数,但真菌和病毒的比例却不容忽视,这种混合性的存在也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肖林玫张红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10029)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 )是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的UC 患者能达到内镜愈合,但约1/3达到内镜愈合的UC 患者仍存在组织学活动,且此种持续的组织学活动可能与疾病复发有关。
因此,UC 的组织学缓解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0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 )提出将组织学缓解列为UC 重要的治疗靶标。
2021年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IOIBD )在达标治疗的最新进展中指出将组织学缓解作为深度缓解的衡量标准。
本文就UC 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组织学缓解;病理学评分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stological Remission Assessment in Ulcerative Colitis XIAOLinmei,ZHANG Hongjie.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orrespondence to:ZHANG Hongjie,Email:*****************AbstractUlcerative colitis (UC)is a chronic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intestine.With the applicationof biological agents,more and more UC patients have achieved endoscopic healing,but about one ⁃third of UC patients achieving endoscopic healing still have histological activity,and this sustained histological activ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recurrence.Therefore,histological remission of UC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In 2020,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zation (ECCO)proposed histological remission a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target for UC.In 2021,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OIBD)in its latest program on standard treatment pointed out that histological remission will be used as a measure of deep remission.This article reviewed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stological remission assessment in UC.Key wordsColitis,Ulcerative;Histological Remission;Pathological Score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2.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568)#本文通信作者,Email:*****************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是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性改变为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脓血便。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近况论文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近况【摘要】从动物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针灸治疗的机理方面溃疡性结肠炎的针灸实脸研究,认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相关机理方面的研究,将推动针灸对该病的治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叙述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关节、皮肤、眼、口、肝胆等肠外表现。
本病病情缓解与间歇发作反复交替,病程冗长.预后较差。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的实验研究方面作了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l动物实验研究1.1动物模型的建立溃疡型性结肠炎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由于在病人身上进行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阐明该病的病因、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结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推动下有关动物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常用的溃结模型有:1.1.1三硝基苯磺酸制备法以不同剂量2, 4, 6- 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致溃结模型[1]。
1.1.2噁唑酮诱导法经直肠注入噁唑酮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
1.1.3过氧化亚硝酸钠(naoono2)诱导法不同剂量过氧化亚硝酸钠溶液灌肠诱导溃结模型[3]。
1.1.4乙酸诱导法用冰醋酸对实验动物(大鼠)灌肠造成急性溃疡性结肠炎[4]。
1.1.5异体结肠粘膜组织致敏法同种异体或异种异体结肠粘膜组织致敏致溃结模型[5]1.1.6复合法采用dncb 加乙酸双重诱导致敏复合法致溃结模型[6];三硝基苯磺酸/ 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7];用二硝基苯磺酸( dnbs)/ 乙醇灌肠致溃结模型[8];用 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aa)复合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9]。
1.1.7根据中医证型造模溃结的脾虚模型[10];溃结的肝郁脾虚模型[11].以上是人们在科研实验中常用的已经成功建立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溃结模型,但各种模型各有利弊,仍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本身发展规律,更加成熟并适应人类溃结的模型和适合中医证型的模型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建立。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中医研究进展
及邻近的非病变处 隐窝 上皮细胞凋亡 增加 , 而 从 使 上 皮细 胞 构 成 的粘 膜 屏 障破 坏 , 致 结 肠 粘 膜 导 的损伤和溃疡 。同时还有认为 U C时淋 巴细胞 凋 亡异 常是 导 致 免疫 紊 乱 的 重要 原 因 。 13 “ . 结肠 上 皮 代谢 饥 饿 ” 说 学 健 康人 的结肠 上 皮 的 屏 障保 护 及 细胞 能 量 来
种 细 胞 因子 作 用 下 被 激 活 , 可 释 放 大 量 细 胞 因 又 子 , 而 加 重 组 织 和 细 胞 损 伤 。故 G—C F和 从 S C R水 平 的增 高可 提 示 U P C时 细胞 因 子 网络 的紊 乱 和 继 发病 原 菌 的感 染 , 重 要指 标 之一 。 是
白的 疏基 反应 形 成 稳 定 的硫 酸盐 而 稳 定 膜 结 构 ,
同时 还可 阻 止 肥 大 细 胞 脱 颗 粒 而 防 止 溃 疡 形 成 。 所 以当患 者 缺锌 时 , 细 胞膜 的稳 定性 下 降 , 结 使 致 肠粘 膜 充 血 、 肿 、 烂 、 疡 。 此 外 由 于锌 是 胞 水 糜 溃 浆 S D所 必 需 的 元 素 , 清 除 体 内 氧 自 由基 ; O 可 锌
摘 要: 近年来对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 因病机 的阐述主要 有细胞 因子网络功能紊乱学说 、 细胞 凋 亡 学说 、 肠 上 皮代谢 饥 饿 学说 、 量 元素 缺 乏 学说 、 群 感 染 学说 等 ; 医认 为脾 功 能 失调 是 结 微 茵 中
溃疡 性 结 肠 炎发病 的 中心 环节 , 要 注 意运 用活 血化瘀 药 , 还 栓剂 及 灌 肠 疗法 是行 之 有 效 的局 部
子如 I L一1I 、L一6 I 、L一8等 的升 高 。但 U C作 为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标签: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
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久痢”范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在稳定病情、预防复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笔者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系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
正如《景岳全书》曰:“凡病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指出该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不慎或忧思恼怒引起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损伤肠膜脉络而发病,病本为脾肾两虚,标实为湿、痰、热、瘀、毒。
罗文纪等[1]认为,凡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过度劳累,或气滞、血瘀、痰饮,皆可损伤脾胃,因此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浊内阻为标,湿邪日久可壅滞气血,化腐成疡;任光荣[2]认为本病的发病根本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
脾胃居中焦,禀纳谷、腐熟、输布、运化之功能,并具升清降浊之职。
无论是外感湿热毒邪,或是嗜食肥甘,化生湿热,或是过食生冷,湿浊内蕴,郁而化热还是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皆可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气滞湿阻,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肉腐血败,内溃成疡,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混杂而下,导致本病[3]。
叶柏教授认为,本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不健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油腻,辛辣厚味,湿热内蕴肠腑,与气血相搏结,气滞血瘀,脂络受损,血败肉腐,内溃成疡,即为“内疡”,其病理特点类似中医红、肿、热、痛之痈疡,正如《医略》所云:“以痢之赤白为脓血,即是痈疡之类”;“论痢之证治之理,正与痈疡机宜暗合”,以肠腑湿热为标,脾肾两虚为本,病位还可涉及肝肺二脏。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新兴治疗方法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的概览,以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为后续的治疗进展分析提供了基础。
随后,重点阐述了药物治疗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本文还介绍了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心理干预等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关注了新兴治疗方法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领域的研究进展,如粪菌移植、细胞治疗等,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UC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UC患者家族中U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存在多个与UC易感性相关的基因位点。
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炎症反应等方面。
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影响UC的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与UC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而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则有助于预防UC的发生。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 综
述・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程 雪 ,董 晓琳 ,严 琴 ,查 安生 。 ( 1 .安徽 中医药 大 学 2 0 1 1级硕 士研 究生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3 8 ; 2 . 安 徽省 中 医院消化 内科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3 1 ) [ 中图分 类号 ]R 2 2 8 . 2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4 ) 0 1 - 0 0 6 9 — 0 3
溃疡性结肠炎 (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U C)是一种肠道 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侵及肠道黏膜和黏膜下 层 ,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 、腹泻 、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 , 以结肠黏膜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 。 U C的 病 因及 发病 机 制 尚未 完全 明确 , 目前认 为 U C 的发病主要涉及免疫调节紊乱、遗传易感性 、感染 、环 境及肠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U C治疗手段有 限,目前 西药主要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 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 ,疗效 并不理想。近年来 ,中药治疗 U C取得 了很大进展 ,现 就 中药 治疗 U C的实验研 究 进展 概述 如下 。 1 影响免疫功能 u c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 系。张纨 等 u 采用 2 ,4 ,6 一三硝基苯 磺酸 ( T N B S ) / 乙醇 法建立 溃 疡性 结肠 炎 ( U C) 大 鼠模 型 ,观察 兰 茵凤 扬化 浊解 毒 方 ( 佩兰 、茵陈 、凤尾草 、飞扬草等 )对模型大 鼠 c D 4 十 / C D : 。 细 胞亚 群 表达 的影 响 ,结果 中药 大剂 量 组外 周血 中 C D 4 + / C D j T细胞 亚群数量低 于模 型组 和 S P A P 组 。证实 兰茵 凤 扬 化浊 解 毒 方 对 T N B S / 乙醇 法 的实 验 性 U C大 鼠 有 良好 的治疗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 C D V C D 2 9 + T细胞亚 群表达起到调节免疫 的作用 。刘喜平等 实验研究发现 参苓 白术散可显著降低脾虚证模型大鼠的 C D C D 。 表 达 ,表 明参苓 白术散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恢 复机体的免疫 功能,下调 C D C D 的表达,抑制局部炎性介质、化 学趋化物及炎性细胞的释放 ,降低肠黏膜炎性反应有关。 刘先知等 用二硝基氯苯 一乙酸复合法制作溃疡性结肠 炎大鼠模型 ,给予清 胃理肠胶囊 ( 枳实、栀子 、白及等 ) 治 疗 后 ,结 果 外周 血 C D 、C D 百 分 率提 升 ,C D 4 + / C D 水平降低 ,因此推断清 胃理肠胶囊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 功能 实现 对 U C的治 疗作 用 。 2 影响细 胞 因子 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 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一直 以来被视为 u c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何本求等 采 用E L I S A法检测 发现侗药 五味止泻 汤 ( 登虐 辰 、尚圣 篾 、奴域等 ) 能有效提高 U C大 鼠血清 I L — l 0 含量 ,降 低I L 一 6 含量 ,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 说明侗药五味止泻汤抑制促炎细胞因子 I L 一 6 并促进抗炎 细胞 因子 I L 一 1 0生成 ,是治疗 U C的作用机理之一 。柳 越冬等 用 T N B S / 乙醇法建立 u c大鼠模型 ,经优化溃 结方 ( 黄芪 、炒 白术 、苍术等 ) 灌肠治疗后 ,发现治疗 组的 E G F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从而表明优化溃结方对 U C大 鼠模型通过上调结肠组织 E G F的含量 ,提高 了机 体细胞 的增殖化分能力和组织生长修复及保护肠黏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述评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易再发,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近年对于本病的中西医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现针对国内近7年的实验研究大体进展综述如下。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理想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动物模型应具备如下特点:(1)肠道炎症的发生,以及病程、病理生理学改变与UC相同或相似;(2)实验动物应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3)以已知抗原能诱导免疫反应;(4)用传统UC治疗药物治疗有效;(5)实验动物在没有遗传或化学药物干预情况下,能自发形成肠道炎症。
实际上很少有如此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所制作和使用的肠道炎症实验动物模型一般所选用的动物为大鼠(SD或Wistar大白鼠)、小鼠、豚鼠;实验模型分为4类,即化学药物诱导型动物模型3类和依据中医证型特点开发的实验研究模型1类。
化学药物诱导型动物模型3类。
(1)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DSS是一种由蔗糖合成的硫酸多醣体,具有与肝素相同的抗止血和抗凝血作用,其诱发的病理改变更接近人类UC特点,通过不同时间段给予BALB/c 小鼠5%DSS溶液和蒸馏水,造建急性、慢性、急慢性交替期UC模型,已取得较理想的病理结果。
(2)过氧化亚硝酸钠法:过氧化亚硝酸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建立Wistar UC实验模型,结果显示,应用过氧化亚硝酸钠造模具有制作简便、重复性好、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其形态学改变能反映UC发病的部分本质机制。
(3)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TNBS与大分子组织蛋白合成一种抗原物质致T 细胞致敏,溶解与半抗原结合的自身细胞,导致炎症的发生。
朱峰等用TNBS
30mg/50% 乙醇制作实验性IBD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造模成功,该模型的优势在于重现性好、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但存在炎症发生机制为单一T细胞介导,炎症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对该研究模型宫建伟进行改进,采用混合方法造模,即于大鼠足跖、腹股沟注射两次抗原乳化剂(每次含抗原8mg)致全身致敏、发生免疫异常的前提下,再用TNBS与无水乙醇等体积配比的混合液按100mg/kg剂量局部灌肠,使肠道发生炎症变化。
此方法既达到全身免疫异常与局部炎症病变共存,
又产生与人类UC较为接近的临床症状及病变。
依据中医证型特点开发的实验研究模型1类。
顾立刚等对实验大鼠每天一定时间限制活动和束绑后肢3周后,用5%醋酸灌注大鼠结肠造成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
谷松等采用免疫法及束缚法的复合因素制作UC肝郁大鼠模型。
李丽秋等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应用于防止UC实验研究,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实验指标的检测和复方验证
实验检测包括大体形态学记录,如体重改变、器官和肠道形态变异等,以及电镜下结构改变、溃疡的程度标识等,较多的从细胞因子表达角度开展。
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研究指标不断深入到分子学和基因学水平,如建立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DSS模型大鼠预防组,使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1β、IL-8mRNA的表达;有研究通过对血红素加氧酶(heme )的跟踪研究,发现HO-1的诱导表达对结肠炎动物模型有保护作用,能减轻免疫系统活化所致组织损伤。
此外有发现UC患者结肠Caja1间质细胞(ICC)存在异常,并能参与合成NO,且作为NO的靶细胞而起到肠功能调节作用[11]。
通过中医药复方组合实验室检测,如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结肠组织中MDA、SOD的活性或含量的变化[12];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4、IL-10 mRNA的表达[13];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测定不同的给药途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结肠黏膜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14]。
此外,在细胞因子水平的中医药临床使用方面也有研究。
3 研究展望
纵观近年对于UC疾病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可发现以下特点:(1)动物模型的建立不断多样化,从单纯一类药物使用到多种药物混合使用造模,由从单因素考虑深化到基因学说指导下的多因素综合造模;(2)造模的要求不断细化接近人体UC发病的形态和病理改变,目前较为热门的免疫法制作大鼠模型正是因为其整体构建机制与人体肠道病变发生机理相似,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而其劣势在于工程过程较繁杂,环节过多导致影响因素多,常规模式的应用困难和样本重复性较差是其缺点;(3)中医药实验体现中医的诊治特色,不断开发出的病症结合模型是中医药治疗UC实验研究的新的视角;(4)实验指标不断深化,指标的指向性和针对点都能紧跟本病机制研究进展,为UC的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科学研究依据。
单纯用一种或几种实验指标判断和衡量治疗效果无法判断其真实价值,目前开始兴起综合研究,即多因素、多指标、结合物理指标,以及精神治疗指标造
模,同时,中药从辨证到给药的多途径协同施治,分型辨证给药研究等或许更符合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从此处着眼,中医药治疗UC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艳丽,王承党.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模型的制作方法、特点和影响因素.胃肠病学,20XX,11(1):56~58.
2 郑红斌.不同剂量过氧化亚硝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XX,25(4):~41.
3 陈佳奇,陈村龙,王继德,等.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建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XX,11(21):4174~4177.
4 朱峰,钱家鸣,潘国宗.细胞免疫反应性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8,20(4):271~278.
5 宫建伟,苑述刚,阮时宝.对免疫方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探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XX,11(2):70~71.
6 顾立刚,郭学志,王庆国.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21~23.
7 谷松,郭晓东,关庆增,等.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络的调节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XX,12(3):56~58.
8 李丽秋,樊华,吕方舟,等.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XX,17(4):266.
9 林焕建,王启仪,刘颖,等.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预防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热带医学杂志,20XX,7(7):626~628.
10 代阳丹,欧阳钦.血红素加氧酶-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胃肠病学,20XX,12(2):114~116.
11 刘建生,田怡,冯丽,等.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及
Caja1间质细胞关系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XX,26(11):785~786.
12 杨辉.王翼洲热瘀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大鼠模型MDA、SOD、IL-6的影响.广西中医药,20XX,30(4):54~55.
13 郝微微,马贵同,张晓峰,等.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及10 mRNA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XX,15(3):177~1180.
14 王新月,杨莉莉,王雪茜,等.溃结饮不同给药途径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XX,14(6):3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