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二、稀缺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由 于社会需求的迅速增长和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一些本来十分 丰富的自认资源(土地、森林和矿石、石油等),就变得是不 足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即使是清洁的空气和水体也变成稀 缺资源。
32
三、市场
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①充分竞争的;②信息完备 的;③不存在外部性。但是环境恶化和资源的低效率 使用;现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 使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或者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佳状 态,而出现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 分、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 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 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以 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 有害影响的现象。
4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1)人类活动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大超过其补 给和再生增殖的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5
目前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淡水资源危机 ➢能源短缺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物种加速灭绝 ➢垃圾成灾 ➢有毒化学品污染
6
7
8
91011来自121314
15
16
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国家公园,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最东 端的复活节岛上。岛上矗立的石雕人像沉默地凝视着太平洋 已有数个世纪之久。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复活节岛 国家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X47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X47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X47页)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环境:包含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等因素1、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既包含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

2、立法上一般将环境的范畴确定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利用行为范围之内,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使用了“人类环境”的概念。

3、目前各国环境立法给环境下定义的方法包括三类:①概括式,例1991年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1987年葡萄牙《环境基本法》;②列举式,例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93年日本《环境基本法》③概括加列举式,例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环境定义:【简答】我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的定义及其理解: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该定义包含3方面含义:①环境的范畴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因素;②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③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属于环境范畴。

(二)自然资源:大多已包括在环境概念中1、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定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例: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我国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的规定:宪法9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还对自然资源的权属做了规定,物权法做了细化。

环境法赵俊

环境法赵俊
• 《矿产资源法》第5条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 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国家对探矿权、采矿权 有偿取得的费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予以减 缴、免缴。”“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二、环境问题 (一)20世纪上半叶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 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 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使河谷工业区 有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 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 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 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 国洛杉矶市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 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 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 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 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 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 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8、日本米糠油事件
•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食用油厂在生产 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 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 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 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做鸡饲料, 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 毒死亡的事件。随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 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 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 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 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 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 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
• 我国1987年发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对自然资源的解释是:“在一定的技术经 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 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识

3.5法的分类
• 国内法和国际法 • 根本法和普通法 • 一般法和特别法 • 实体法和程序法 •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6法的作用
• 规范作用 • 指引 • 评价 • 预测 • 教育 • 强制 • 社会作用
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行为起 到导向作用
• 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指引,它不同于个别指 引。个别指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具体 人和情况进行指引,个别指引针对性强、具 体,但完全依赖于个别指引则存在一些缺点 :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会带来浪费;不适 应系统化的社会管理需要;偶然性、个别性 因素太大,缺乏统一性;缺乏确定性、安全 感,因而容易导致人们的不稳定心理等等。 规范指引虽然很抽象,存在针对性弱的一面 ,但是它能克服个别调整的上述缺点。它具 有连续性、稳定性和高效率的优势,是建立
评价作用
• 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 的作用。其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法的评 价不同于道德评价、政治评价等一般社会评 价。这主要是取决于评价的标准和评价重点 的不同。法的评价是用法的规范性、统一性 、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的标准来评判人 们的行为。法的评价标准相对于其他两者而 言,是国家的一种最低要求,而其他两种评 价的标准往往比法的要求高得多。
• 问:A是否可以自行决定采伐地处自然保护区 内的房前屋后种植的林木?
三、法的含义
• 法——灋——刑也 • 平之如水,从水——法平如水,公平 •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律 • 均布也——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划一 • 法律 • 公平、正直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使之成为
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
பைடு நூலகம்.1法的概念
3.2法的本质
•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在阶 级社会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掌握 政权的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 制定为法律,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包括 政治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一章
✓ 1979年,五届人大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试行)》, 表明我国进入第一次环境立法高潮。 ✓ 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标志着我国第一次环境立法高潮达到顶点。 ✓ 1993年,全国人大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后更名为:环境与资源保护 委员会),旨在全面统筹和合理安排环境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有毒化学品污染 。。。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缘起
二、根本原因: 社会关系失范
环境资源问题并非仅仅限于人地关系,它还会经常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 关系,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国际关系。
“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公地悲剧”导致的,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技术手段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技术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一、根本原因:人地关系恶化
4. 二次世界大战迄今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地球环 境正在全方位地退化。
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淡水资源危机
资源、能源短缺
森林锐减
Hale Waihona Puke 土地荒漠化 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垃圾成灾
调侃雾霾: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人民广场 拉着你的手,却看不清你的脸。
第二节 现代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 五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1949 ~ 1972年) (二)初创阶段 (1973 ~ 1978年) (三)发展阶段 (1979 ~ 1988年) (四)调整阶段 (1989 ~ 1998年) (五)深化阶段 (1999 ~ 至今)
环境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网摘)

环境资源法学

环境资源法学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环境与环境保护 环境法与环境法学 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与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3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常用的词汇,诸如 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语言环境、投资环境等。
科学技术性。环境法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 为依据,规定大量超出一般生活常识的科学技术性内容。
社会性。环境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整 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而这个社会的范围也不以行政区划甚 至国家为界限。
国际关联性。一国的环境法在法律措施选择、技术标准、 保护强度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环境法保持同步。国际间大 量使用国际条约规定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国际义务。这与 环境的整体性有关。
• 蔡守秋:《调整论-环境资源法学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徐祥民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徐祥民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 王灿发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2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 “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除了发展这个总概念之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 一个是需要 另一个是限制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11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第二节 环境法与环境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文档范本1.章节一:导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章节二: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2.1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2.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1.2《巴塞尔公约》2.2 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章节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原则与机制 3.1 公益性原则3.2 预防原则3.3 合作原则3.4 责任原则3.5 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3.5.1 环境与资源监管机制3.5.2 环境与资源修复机制4.章节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具体内容4.1 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2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4.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4.3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4.3.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4.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5.章节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执行与监督5.1 行政主导与执法5.2 责任主体与追责机制5.3 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评估与审批5.4 公众参与与舆论监督6.章节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面临的挑战与改进 6.1 执法难题与监管空白6.2 环境诉讼与赔偿机制不完善6.3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欠缺6.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7.章节七:结论与展望7.1 研究结论7.2 存在问题7.3 发展方向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文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注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原则、法律机制、法律内容和法律执行与监督等方面的学科。

●环境与资源监管机制:指和相关部门通过行政主导、执法、评估与审批等方式对环境与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对相关领域
的环境资源保护进行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特定领 域的环境保护进行了规定。
VS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之一,它强调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 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和平衡。这一原则要求 在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 法律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原则
总结词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应当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 府规章。
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条例》等。
各地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地方政府 规章,如《北京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
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03
环境资源法的法律体系
宪法规定
宪法规定了环境资源的国家所有 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基本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宪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强调国家保障自然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宪法规定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 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 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责任。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的内 容: 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 二是对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 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工业应高产低耗,能源应被清洁利用,粮 食应保证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保持相 对平衡等许多方面。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本章概要]: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关系规律。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 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当今环境问题的严 峻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概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

第四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其一,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 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其二,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边建设边破 坏的局面,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 其三,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 境问题接踵而至。

第四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 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 ± 内涵是当代人在创造今世发展和消费的同 时,不能自私地剥夺后代人应当享有的同 等发展和消费的机会,也就是当代人的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绪论环境与自然资的源的概念环境的一般概念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的、可变的概念,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范围。

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人类环境与生态学中环境的区别。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为“生境”。

作为主体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在内。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除了无生命的自然因素以外,还包括人类以外的生物界。

人类环境的分类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类。

(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分类)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人工环境,也叫人为环境、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浏览区等。

按环境的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宪法)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

人们把已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资源”,把将来可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一章导论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含义:答: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因素的各种物质、现象和过程及在人类历史中的社会、经济成分。

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的三个方面含义:答:(1)环境的范畴被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

(2)这种自然因素既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因其自然的本质属性而属于环境的范畴。

3.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答:(1)联合国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过产生经济价值,提供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我国《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资源的概括性解释: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成为自然资源,具体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以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4.简述生态系统的含义及与环境概念的区别: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产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与环境概念的区别:生态系统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力为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与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5.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及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一般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1)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

(2)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这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法概论

环境法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环境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提及环境这一概念时,必须首先确定其中心事物。

二、人类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即人类环境,其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

我国法律意义上的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环境。

三、人类环境的分类(一)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相并列的概念。

生态环境与人类环境各有不同指向,自然环境只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不能与生态环境相提并论。

(二)人工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包括城市、乡村、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

人工环境不同于社会环境。

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的,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形成的创造性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性要素,而社会环境则侧重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

四、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一)环境是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影响,任何企图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观念,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二)人类不断干预和改造着环境从人类出现之后,自然环境的发展和演化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活动对环境进行干预和改造所产生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进行的干预和改造必须遵循环境自身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人类可以在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的前提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从而不断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

第一章 环境法学导论

第一章 环境法学导论

(3)政府直接提供或者经营环境“服务”

政府直接提供或者经营的服务一般限于公用事业 部门,如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置、 城市绿化等。
§1.2 国外环境资源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现代环境资源法时期
5. 对现代西方环境资源法的基本评价
(1) 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 (2) 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有力调动起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1.3 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中国环境立法概况及特点
1. 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

根据历史记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保 护方面,最早的法规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据 《逸周书· 大聚篇》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 鱼鳖之长 。” 西周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 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
燕赵都市报:您有没有想过这个官司 有可能会败诉? 李贵欣:我认为法院会给出公正的判 决。我的赔偿要求即使不被支持,我 打这个官司本身也是种胜利。面对雾 霾锁城,牢骚声很多,但有谁真正在 法律框架之内,运用法律武器有理有 据地去维护自身权益?我的行为实际 上是一种“唤醒”:唤醒民众的法律 意识,维护自身权益;唤醒环境执法 部门采取有力手段,让老百姓能呼吸 上新鲜口气;同时也唤醒政府、立法 部门关注环境问题,多方联动,大力 治污。
§1.2 国外环境资源法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 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古代 环境法
工业革命
(18世纪末)
近代 环境法
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
现代 环境法
(1945年)
§1.2 国外环境资源法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 一 章 环境资源问题与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 一 章   环境资源问题与环境资源保护

二 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来说 , 资源是指对人有使用价值的某种 东西 。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 经济资源 、 人力资源等 ; 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 。 学术 界对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 全国计划部门普 法辅导讲话 》 一书认为 :‚ 所谓 资 源 , 特别 是自 然资源 , 是指在一定时间 、 地点 、 条件下 能产生经济价值 , 以 提高人类当 前和 将来福利 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 自然资源法教程 》 一书也认为 :‚ 自 然资 源就是自然界中一切能够 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要素 。‛
9
1. 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 , 转变传统增 长模式 传统增长方式的核心是单纯追求经济产出的增 长 , 把国民生产总值 ( GNP ) 的增长当作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代名词 。 2. 变革社会观念 , 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 消费模式 大批量物质消费和 ‚ 用过即扔 ‛ 的现代大众 消费模式是在西方国 家 , 特别是美国发展起来的 , 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社会动力 。
第一章 环境资源问题与环境 资源保护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 一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 环境‛ 一词在不同的学科里具有不同的涵 义 。在《辞海》中将环境概括为 ‚ 周围的境况, 如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科学家们一般将 环境概括为 ‚ 作用在 ‘ 人 ’ 这一中心客体上的 、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 ‛。在此,环境主 要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阿拉伯联盟环境与发 展宣言》(1986年)指出:‚ 环境乃指环绕 人周围的一切。‛ 1
2
三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 一 ) 环境与自 然资源的联系 首先 , 两者密不可分 。 现代环境科学已经证 明 , 环境由 环境要素构成 , 而环境要素则是一 定区域内 具有生态联系的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 各种天然的 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物质和能量 ( 即自 然资源 )。 ( 二 ) 环境与自 然资源的区别 第一 , 两者所反映的动静关系不同 。 在一定 的时空范围和缺乏生态联系的条件下 , 资源表现 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 ; 而环境不仅 是静的 自 然资源和能源的组合 。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熊本、新泻)
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时间:1953年- 当事人:日本氮肥公司(TISSO株式会社) ;渔民
成因
熊本大学研究人员,综合分析各种现象,初步 确定吃鱼中毒是受害的根源。1963年,熊本大 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氮肥公司排出的汞 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 甲基汞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湾捕获的鱼、 贝作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典型的 水俣病症状。1968年9月日本政府才确认水俣 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 的鱼、贝造成的。
网络资源
第一章导论
1.1 环境资源 1.2 环境资源问题 1.3 环境资源保护 1.4 环境法发展概况
1.1 环境资源
1.1.1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 生物中心主义的环境 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
中心
环 人生生事类态物物 境
人类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各种环境因素或环境要素组成的统一 体。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农村等。”
——《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2条
1.1.2 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指对人有用或具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
家装污染
1.2 环境资源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环境
资源
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1.2.1 世界环境问题 千禧年统计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是环境与资源的总称。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案例
n 生态环境问题: 书第四页 这个案例注意的就是注意的中心与环境内 容不同导致的结果以及法律上的概念与学 科上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想说 明的就是法律上的欠缺点
n 家装污染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2 环境资源问题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 矶市上空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 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 让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 闷,头昏,头痛。经调查发现,当 时洛杉矾的250万辆汽车,每天大 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 吨碳氢化合物,3O0多吨氮氧化合 物。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 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后,在强烈的 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 能量,变得不稳定起来,形成以臭 氧为主的刺激性光化学烟雾。
——《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2条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1.2 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指对人有用或具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 和能量的总称。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1.3 环境资源的概念
n环境概念强调整体性、生态联系性,人类环 境无国界; n资源概念强调使用价值、可开发利用性,资 源资源是财源; n国土(土地)概念强调区域性、主权性,国 土有国界。
1.2.1 世界环境问题
千禧年统计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n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初,比利时马斯河谷重工业区在短短的5天内,有几千人发病,患 者咳嗽、呼吸短促、胸痛、恶心、呕吐,最后有60多人死亡。事后调查显示,马 斯河谷工业区地处狭窄盆地中,加之气温逆转,大量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 层不断积累,据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每立方米25到100毫克,甚至还 有氟化物。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 论
2020/12/1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辅助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课程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ocesto@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网络资源
n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n 中国环境法网(武汉大学) / n 环境法研究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n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网(中国海洋大学) / n 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ts_web/EnvLaw/index.asp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熊本、新泻)
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时间:1953年- 当事人:日本氮肥公司(TISSO株式会社) ;渔民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成因
熊本大学研究人员,综合分析各种现象,初步 确定吃鱼中毒是受害的根源。1963年,熊本大 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氮肥公司排出的汞 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 甲基汞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湾捕获的鱼、 贝作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典型的 水俣病症状。1968年9月日本政府才确认水俣 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 的鱼、贝造成的。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人类环境
n社会环境 n自然环境:由各种环境因素或环境要素组成的统一 体。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农村等。”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第一章导论
1.1 环境资源 1.2 环境资源问题 1.3 环境资源保护 1.4 环境法发展概况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1 环境资源
1.1.1 环境的概念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n 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 n 生物中心主义的环境 n 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
中心
环 人生生事类态物物 境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 全镇居住着1万多人,多诺拉处于河谷 中,两岸布满工厂,公路上货车日夜不 停,由于河谷两岸的大山阻挡,工厂和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平时大气 污染就很严重。1948年10月26日至30 日,该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使得 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聚,浓雾烟幕仿 佛发生过炮战,硝烟弥漫,整个空气中 充满了一股硫黄味。事件发生期间,全 镇 43% 的人有眼、鼻、喉刺激症状, 并有胸痛、压迫感、咳嗽、呼吸困难、 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死 亡 17 人。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救济
n 1959年患者在氮肥公司前静坐示威,提出损害赔 偿请求,在熊本县知事斡旋下,获得每年10万元 的慰问金,但是签署“永不再提出新的赔偿要求” 的条款。
n 1964年新泻阿贺野河下游也流行水俣病,1967年 新泻患者起诉昭和电工鹿濑公司,1971年新泻地 方法院根据盖然性因果关系和推定过错判决患者 胜诉,每人获得最高1000万元赔偿,总计2亿 7024万元。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导论
1958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伦敦上空烟 雾弥漫,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 件下,气温逆增,近地面层大气污染 物烟尘、二氧化硫积聚,形成刺激性 很强的酸雾。市民感到胸口窒闷,并 有咳嗽、喉病、呕吐等症状。根据当 时两周时间的统计,伦敦的死亡人数 比往年同期多4000多人,肺炎、肺癌、 流感以及其他呼吸疾病的死亡率也成 倍增长。甚至在毒雾事件之后的两个 月内,还陆续有8千人病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